我们怎样认识语文学科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导言: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积累和理解能力。
然而,什么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语文课程的性质,并提供一些相关观点。
一、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语文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学科,具有明确的学科性质。
它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知识、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课程,学生能够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学习如何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有效的传达。
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使它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质语文课程除了具有学科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人文性质。
语文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通过语文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深入了解社会、历史和人文知识。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读写技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质使得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来实践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学生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不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步骤。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加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和理解。
四、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质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社会性质。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社会伦理道德和司法法律等重要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质使得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多维度的,既具有学科性质,也具有人文性质、实践性质和社会性质。
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语文学科是一门深厚的学科,它不仅包含着象征着文化历史的文字,而且也是人们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结合文字文化应用,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必要弄清楚“语文课程性质”这个概念,从而更好地体现什么是语文课程,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语言学习和文字文化传承的机会。
首先,我们要对“语文课程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语文课程是指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内容,它以文字文化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字文化素养、汉语言认知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熏陶,能灵活把握文字,理解文字文化。
其次,有效的掌握语文课程性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和特点。
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以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字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字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
第三,语文学科不仅要把握语言文字文化的教育性质,而且还要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从而保证学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让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要把文学文化、社会现象、人文思想等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体、更直观、更实践地了解文字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对时代的影响与发展。
最后,在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到更多有用的文字和文化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字文化素养。
只有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了解到“语文课程性质”,使他们在学习、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信心,更有自信地去启蒙自身的语文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振兴。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文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文字文化素养和汉语言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要把握好“语文课程性质”的思想,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思想,增强他们的文字文化素养,让学生有更强的信心去发展自身的语文学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思考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和思考正文: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要提高效益,抓住核心,认请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决不容忽视的根本性的问题。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都必须明白语文应该怎样教,由盲目走向自觉。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本人认为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
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首先,语文是思想的工具。
以语文为工具的思维,是思维最主要的形式和最基本的形态。
语文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贮存有直接影响,思维活动不借助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就难以进行。
其次,语文是学习的工具。
语文是学习各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工具,其它课程的内容都离不开语文的表现形式。
再次,语文是工作的工具。
语文是从事工作的基础工具。
听广播、看电视、谈话交际、读书看报、书面表达、思考探索、处理工具等,随时随地都要用语文。
最后,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语文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方面,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会越来越大。
二、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自身以及语文的内容属于文化范畴。
首先,语文教材、课文的教学和学习、训练,体现出编选者、教师、学生的一种文化选择。
课文内容、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阐释、理解和评价,编选什么、如何阐释、理解了什么,都体现或是说实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次,汉语言本身就内蕴着汉民族的文化意识。
我看语文学科的性质
我看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言性是语文学科的首要特点,它是语文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整个学科的核心。
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思考和认知的工具,语言的运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开展。
语文学科就是以语言为主要工具,通过语言的积累、运用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理解、运用和创造,在社会交往中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交流和互动。
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它是语言性的深层次体现。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的表层运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通过经典著作的阅读、分析和演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深层次的思想探究与思辨。
文化性是语文学科的第三个特点,它是学科的重要补充。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一门文化课程。
语文学科中的经典著作,而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艺术、价值观和精神。
语文学科通过教授文化经典和实践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还可以通过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最后一个特点,它是学生在学科中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后的最终体现。
语文学科中的实践性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实践,另一方面是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中学到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口语表达、写作、阅读理解等;实践活动则是指学生在学科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读书笔记、文学创作、演讲比赛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语文性质的认识
谈谈我对语文教育性质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课标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有机的统一, 突出这一“基本特点”,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障。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指出:“工具性发挥出来就有人文性。
工具论之所以主张培养学生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目的就在此。
”中学语文课正是要教会学生,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初步分析、理解、欣赏和评价艺术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进而获得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
例如,华师附中的黄德初老师在讲授《我愿意是急流》这篇文章时,通过让学生讨论体会急流—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春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这些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以及这种巨大的反差是通过什么语言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理解诗人是如何运用语言的技巧来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炽热情感。
在讨论四中,又让学生体会这样反差巨大的意象和炽热的情感,诗人是通过什么样的句式结构表达出来的?引出了诗歌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句式结构。
在整堂课中,教师没有枯燥的去分析诗歌的语言句式,也没有大谈特谈“无私的爱情”,而是巧妙的将语言讲解与情感体验融合,找准了语言的结合点,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了统一。
此外,黄老师此节课很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当堂进行诗歌创作。
要进行创作就必然要求创作者知晓一定的创作技巧,例如押韵等。
而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无论你所选定的抒情对象是谁(黄老师建议学生将抒情对象定为母亲或者祖国)都必然会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
关于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关于对语文性质的认识关于对语文性质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了明确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语文同时具有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性质。
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
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
同时,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
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能够表情达意,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沟通的作用;语文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播。
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在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论争基础上,大多数人已意识到历次大纲都强调的“语文课程要做到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中的“思想性”已不足以涵盖语文课程育人的丰富多样性,因此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界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一个突破。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
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复习范围和要求1.了解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的历史2.了解与语文课程相关的重要理论,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3.理解和掌握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内容及其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点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了,这里不多讲。
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
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语文学科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具有独特的性质、功能和目标。
首先,语文学科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语言为工具,以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通过对语言使用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语文学科还是一门提供学生与世界进行交流、传播和理解的学科,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他人,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其次,语文学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学科具有启发思维、培养思辨能力的功能。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还具有培养情感、价值观念的功能。
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品质。
此外,语文学科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认同感。
最后,语文学科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文学科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语文学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需要了解和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还需要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此外,语文学科还追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创新和创造。
总之,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性质、功能和目标。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实现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引言语文学科是我国公立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也是我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学科。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和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学科的涵义语文学科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了语言和文字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的工具,而文字则是语言的可视化形式。
语文学科以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传承与发展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传承和发展文言文和白话文。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文言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而白话文则是现代汉语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是与时俱进的语言形式。
通过学习白话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现代交流能力。
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通过阅读不同文本,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丰富思维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语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结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意图等。
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交流和沟通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通过练习各种写作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密切的关联。
首先,语文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化学,学生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和表达学科内的知识和概念。
另外,语文学科也与历史学科、地理学科等社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历史和地理。
此外,语文学科也与艺术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语文学科性质之浅析09243122俞翊菡我想,谈到“语文”这两个字眼,谁也不会有陌生感,它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形影不离,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如果真要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说个一二,还真是有些犯难,因为太熟悉,又令人有种无从说起之感。
“语文学科”不同于“语文”,当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时候,又被我们赋予了全新的涵义。
“语文学科”相比于“语文”,多了人类学习的过程,既然是学习,就会有它所产生的效果。
我以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兼有基础性、工具性、全民性的学科。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人类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作为一名中国人,从我们蹒跚学步开始,便学着说字,认词,组句,只有当我们能流畅地表达时,才能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想法。
在学习文化阶段,我们开始从低到高逐步掌握深奥的语言文字,从说、听开始,逐步读、写,甚至用语言文字写文章。
其他各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以语文为媒介的,都要有读写听说的实践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
没有语言文字,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无从谈起,语文学科是学习任何知识的桥梁与手段。
作为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是他们认识中国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汉语是一种博大精深而充满神奇色彩的文字,许多外国人只有学习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才能更深层地认识中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它是国人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它是外国人认识中国的先决条件。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
从一出生开始,我们便与“语文”打起了交道。
当我们开始牙牙学语,用语言、文字我们才能将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抑或内心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
谁也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文字,我们还能用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触。
当我们开始上幼稚园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神奇,他们创造了绚烂而绮丽的文化,我们翻着小人书,开始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窥探世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
正因为有了文字的存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才得以延绵不绝,世代相传。
诚然,历史与往事无法复现,而文字,就是事件最好的传递方式,中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有了文字,才愈发熠熠生辉。
语文教育学1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
语文教育学1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语文教育学是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的学科。
语文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和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理解世界、思考问题和欣赏美好的事物。
首先,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多维度的。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人文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
作为人文学科,语文学科研究语言和文学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探索语言和文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推动人类文化的创造与传承。
作为实践性学科,语文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涵盖了语言文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还包括了文化、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学科的学习和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交流能力。
最后,语文学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担当。
语文学科的学习和教育旨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还要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样的培养目标既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于实现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注重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方法。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能够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
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社会发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袁蕾摘要:语文学科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最本质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两个词。
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性质、人文性、工具性通过几个星期对语文教学论的学习,我渐渐明白了语文教育的规律和在实践的操作中的一些方法,今天我就结合语文教学论这门课中的知识谈谈我对语文学科性质的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教。
什么是语文学科?语文学科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由此看出语文是一门多么重要的学科,而浅观当代语文课堂教育,它并没有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而是纯粹的中国填鸭式教育模式,面对这样的不良趋势我们更应该正确的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走出语文教育的定式,重新走出一条创新性语文教学的道路。
语文学科的性质一直是学术界众说风云的焦点问题,不同时代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今天我就根据几种主流的说法细细的对他们进行阐述。
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最早还得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
……第一,必须讲求方法。
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解放后,他在讲到语文教学时又进一步指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
叶圣陶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人们一致认为语文就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通过接受语文教育让我们懂得了怎么阅读、怎么写作。
它能帮助我们学习数理化、政史地的知识。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学习科学知识,语文最基本的就是语言的学习,全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无不使用语言,它促进了全社会的进步。
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解读
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解读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这种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本质区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一种工具。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科学传播、思想启迪、道德熏陶的重要凭借。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
这种内涵,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时代精神的体现;既有普遍的共同美,也有各自个性特色美。
这种内涵,是内隐的,需要用心去感悟;这种内涵,是丰富的,需要去认真体验。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运用语言文字,需要具有人文底蕴和审美能力;需要具有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
这样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口头表达方面,要求能听懂别人的话,讲清楚自己的意思;书面表达方面,要求能写一篇结构完整、意思明白、感情真实的文章。
同时,还要求通过学习经典作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建议:注重实践应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应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接触各种语言现象,多了解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多感悟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同时,还应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情境中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注重整合与贯通。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整合各种资源,贯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全面、系统的学习中提高综合素养。
注重创新与拓展。
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创新。
浅谈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浅谈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摘要:语文学科的性质观,决定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态度,影响了人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等多种特性。
我们语文工作者必须日常的生活教学中必须要十分了解深刻掌握熟练运用,吧语文学科的几种特性和新课改紧密相连,能够提高自己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因此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要时刻谨记语文学科的特性。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前言:为了教好语文,首先应该明白它的性质是什么,这是进入这个学科之初我们必须了解的。
因为对中学语文学科性质的看法,构成了人们的中学语文学科性质观,她决定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态度,影响人们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
中学语文学科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因而在认识他的时候,往往出现歧义。
多年来,在学科教育理论研究中,围绕语文学科的性质,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
在讨论中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如下共识: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一)、工具性在全国性语文教改大讨论中,在对语文教学弊端的形成原因的探讨中,有人把它归咎于叶老先生的工具论,说是工具论导致人文性的丧失。
多数人则持公允之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把“工具论”做过了头,导致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能改,要改的是做过头的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吸收大讨论的结果,对工具性有了比较客观的说法。
1、保留语文工具性的基本属性,但要求上有所变化。
语文的工具性基本范畴有多大,以往几个版本的大纲都说是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叶明确指出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基本范畴不变,但要求有了新变化。
(1)识字写字。
增加识字数量,小学从2500字增加到3000字,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从3000字增加到3500字。
识字量增加了,才能尽可能减少现代阅读中的文字阻碍,充分发挥语文工具的作用。
(2)阅读。
明确提出增加积累,培养语感的要求。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小学语文是向儿童普及汉语的基本知识,让他们掌握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行为,发展他们的思想、精神、语言能力,引导
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性质。
1、教育性质:语文教育目的是使儿童接受语言文化熏陶,建立良好的
语言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观念,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文训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汉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的均衡发展的个性。
2、文化性质:中国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构成我国文化和
国家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学习能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帮助他们熟悉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考察祖国历史,了解民族传统
文化,使他们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的萌芽、延伸和发展,提升个人修养在文化上更上一层楼。
3、价值性质:语文学科还要转移价值取向,实现价值的构建,让学生
明确体验人生的真谛,在有效的交流实践中体悟人生真谛,拥抱友谊
和理想,活出自我时光,以人性进行有效的自我修炼,让学生把真善
美融入于心,从而实现思想能力和精神能力和文化感性之间的品质增高。
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专业:姓名:指导教师:联系电话:2016年月日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论文大纲:论文题目: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引言:论文目的,论文大要,研究方向,前人对此研究等等!本论:一、什么是语文二、关于工具性1、外部语言——交际工具2、内部语言——思维工具三、关于人文性四、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个体的言语行为过程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五、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语文教师要具有创新开拓精神2、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3、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4、愚教于文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强调语文是学习和工具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强调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是语文固有的根基。
本人认为语文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将从语文的根本属性出发,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使学生既能得心应手驾驭祖国语言文字, 又能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关键词: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什么是语文从语文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名称的解释来看:第一,“语文”一词是针对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脱节的古代、近代语文教育现象而言的,名称的用意是力求“国语”与“国文”、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统一。
第二、“语文”不单指语言或文学,还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字、文章、文化等因素。
第三、叶圣陶先生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中的语言指的是人们说的或写得文章,他们不是作为语言学对象的静态符号系统,而是作文心理学对象的动态言语作品,即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结果。
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是以语言(言语)为根本质的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二、关于工具性(一)、外部语言——交际工具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本身就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工具。
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它既区别于政治、历史等社会科学课程,又区别于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课程。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服务。
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养。
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化经典等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准确认识与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需要我们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功能和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题: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企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以瑞幸咖啡为例近年来,企业财务造假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瑞幸咖啡作为一家知名咖啡连锁品牌,也曾卷入财务造假的风波。
本文以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为视角,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是关于企业舞弊风险因素的理论模型,它认为企业舞弊风险因子可分为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
个别风险因子主要指企业内部员工行为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风险因素,一般风险因子则涉及企业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浅谈语文课程性质
浅谈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
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
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1)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
(2)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
(3)学会积累语言。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
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
语言作为载体它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意内涵及审美意义。
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人们掌握语言就是为了相互之间交流思想感情。
尤其是文学作品,其表情达意的功能更强。
“境界说”的权威王国维认为文学作品达到高境界的媒体就是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有“景语”和“情语”,而“情语”是主要的。
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不全是文学作品,但大部分属于文学作品或具有文学因素。
小学译文教材的选文都蕴涵着一定的思想感情。
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交流思想情感的功能。
语文学科除发挥语言功能、传递知识外,同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范文,具体地或概括地叙述典型事件,生动地描写景物,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清晰地说明道理,以表达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可以提高思想品德和陶冶情操,使儿童越学越聪明。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不仅表观在再认知上,同时也体现在表情达意上,体现在发展学生的情思及人格培养上。
所以语文应称为表情达意的学科;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的学科;语文是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情感性、思想性的学科。
首先什么是“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是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
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
学习语文就是要使学生牢牢掌握语言工具。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包括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
我的语文学科性质观
我的语文学科性质观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杨阳九十年代语文学科性质讨论经历了科学性与人文性之争、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
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者、专家、教师从各自的角度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他一些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大讨论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理论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探究。
通过对这次讨论的学习让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语文学科性质观。
大讨论由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一文引起。
程红兵从语文教学活动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虽然他们的讨论是在教学管理层面的,但是程文提出的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教学过程就是人格培养过程”。
他所提出的这些语文教育思想实际上已触及到语文学科性质这一深层的问题。
接下来韩军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属性”由此正式展开了语文性质大讨论。
这是首次提出以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韩军基于自己的观点从多方面对人文性进行了阐释,极力强调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基本性质的重要性。
此时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与韩军不同的看法。
王朝清就针对韩文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要辩证法不要绝对化”,指出“语文是一门科学,既是感悟性的又是逻辑性的”,从哲学层面上指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并用的问题。
此后,张志公先生在一次谈话中提出“语文这个东西本身长着好些东西;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文道统一。
”这次谈话形成的论文又一次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工具说”。
在科学性与人文性之争的同时,进而又引发出一场更为激烈的讨论——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
毛光伟在《语文学习》中发表的《教育与训练兼顾》首先指出了“语文教学‘过分的强调了它的工具性’”,之后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性质观”,将语文学科位置的重要性放在一个首要的位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怎样认识语文学科性质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历来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之所以说“理论界”,主要是站在教学第一线语文教师的立场说的。
不管人家对此争得如何激烈,或已趋于共识,处于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似乎对此总是很平静,甚至有这样的情况,你只要深入到县市以下的学校,特别是非重点学校了解一下,就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对学科性质争论的事知之甚少,即或有一点耳闻或涉猎的,对此也很漠然,以为这对他们的日常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这不能责怪或苛求一天到晚揣着课本、教参、备课本、作业本忙碌不休的语文教师,他们对语文学科也有自己的定位,虽然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作一些理性的概括。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何让自己的学生考得好、考高分,左右了这些教师的思维,对于“工具性”也好,“人文性”也罢,似乎是很遥远的事,“语文是慢功,一下子提高成绩很难”、“语文学科在时间上总敌不过数理化”、“作文批改太累又无多大效果”,甚至“语文课上不上没多大关系”等,或许是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尝尽了酸甜苦辣后的最直观感受,虽缺少理性的概括,但对这门学科性质的理解或许就在其中。
语文教师们不可能没有对语文性质的直感。
笔者从教二十年来,先后教过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在此之前的代课中,还教过小学语文,在开始的阶段,搬教参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来,对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也作了一些较为理性的思考。
首先,语文教师对所任教的学科须有性质定位、目标定位,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教学跟着教参转,跟着考试跑,从而失却鲜活的个性。
我们如果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性质”之争,但我们应有兴趣了解“性质之争”,这样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这门学科的基本任务,日常教学才有稳固的根基。
如果只围绕考试转,考什么,我教什么,不考什么,我不教什么;而考试考什么又是经常在变化的,如此跟着跑则定会使师生疲累不堪。
倘使能从宏观上把握语文学科的根本目标,不只低头拉车式地实干,更是抬头看路地巧干,学生有了应有的素质,不管怎么考都能对付不说,更重要的是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出“应试”的误区。
只要我们稍加学习,关于语文学科性质之争,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渐趋成熟的标志,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妨梳理如下。
其次,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一线教师有必要也有能力,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科性质作一些更为深入的研究,而事实上,有的问题,处于实践中的教师一看就很清楚。
分析研究学科性质,首先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即明确分析的视角,明确从哪些方面,从什么层面,以什么为参照等来审视它。
我们不难发现,学科的“工具论”、“人文论”、“工具与人文兼顾论”等都是有道理的,但有时候又未免看问题过于简单,这或许正是一线语文教师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语文学科的性质中都含有这些成份,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上,有其不同的表现,在小学识字阶段,强调人文性自然不当,而在高二、高三只把语文当作语言的工具似又不妥,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同样是工具性,小学、初中与高中的不同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表征与特点。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从语文教学整体内容上说,语文学科性质在其阶段上呈“工具”渐减,“人文”渐长的趋势。
最明显的是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主要以识字为主,学习简单的组词与句子,如果这时候把语文学科当作“人文为主”来上,那自然是荒唐的。
这时候,学生学语文自然是要学习掌握语言这一基本工具的基本功能,否则无法进行后续的学习。
过去在三四十年代或者刚建国时,强调语文工具作用,其实主要侧重在这方面,因为那时候受教育的水平较低,或者说办学的层次较低,孩子能上学就不错了,上低小的已能识字,上高小的已是“文化人”了。
如果把这种“工具”作用扩大到现在的初中与高中自然是不恰当的。
因为事实上虽然“识字”是一生的事,但初、高中的语文教学有更为广泛的内容。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认读能力后,就会接触越来越复杂的文章,而这样的文本不单纯是语言,而是文化的载体,学生透过字面,会得到也应该得到更有丰富的内蕴的东西,这时候的语文教学自然不能仅从“语言工具”或“交际工具”的角度来看问题了。
高中语文的鉴赏等内容,自然具有丰厚的人文要求在里面了。
同样,学生在“造句”、“写一段话”等表达训练基础上,能会用学过的常用词后,就会开始尝试记述较为复杂的事件,并在其中自觉不自觉地反映自己的看法,倾诉自己的情感,写作的性质不再仅是语言工具运用的训练,而人文因素不断增多。
有的同志也许会说,学生学语言,就是学文化。
持“人文论”的同志曾举例说:学生学“家”,不只是学方块文字,而从此可以学到关于“家”的文化内含,这并没有错,但是,学生对“家”这一方块文字内涵的理解并不是一步到位的,他最早接触的还是语言表象,如果在一年级教学生认“家”时大讲可以有多种含义,又讲“家”下面的“豕”反映最早的“家”的有什么特征等,那自然是可笑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工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上,也是不同的,同是宣传环保,初中生或许借助于形象的故事,高中生或许借助于理性的演讲,他们都借助了“工具”,或以生动的语言,或以思辩的言语,都是工具,其性质并非等同,而与小学生抄写得工工整整、配以各种色彩插图的板报又完全不同了。
这给语文教师的启示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在各阶段都不能忽略,但应根据各阶段特点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工具”把握日益完美、日益扎实。
2、从语文教学各方面内容看,语文学科性质在其各点上呈“侧重性”特点。
以“说明文”教学与“小说”教学看。
说明文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
学习说明文,虽然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内容,学生也能从科学知识中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但最主要的自然是学习如何从说明语言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准确的语言把某种特点、功用等说清楚。
因此,在说明文读写中,“工具”的特点较为明显,而“人文”的因素相对薄弱些。
虽然现在面对科技的发达,人文精神的某些缺失,令世界有识之士都重视审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大学生的自然学科都强调人文精神的宏物,但这些似乎不是“说明文教学”这一具体工作的主要任务。
小说教学更多的是文学教学,特别是高中的小说教学,虽然文学离不开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是这里的“语言”不单是作为工具的“语言”了,其人文内涵已占主要地位,我们引导学生品味葛朗台这一人物的语言,自然大不相同于体味说明文的准确。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常常把小说当作记叙文来上,这或许是一个过渡,即从一般写人记事这一语言工具的学习过渡到人文语言的品味上来,不明白这点,给高中生大讲小说的结构,这正是目前高中小说教学失误、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3、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需要看语文学科的性质,或者说应有的性质,我们也不难发现其阶段性与侧重点。
这可能是我们理论研究缺乏的视角,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思考,我们的教材编写离学生太远,编出来的课本往往不受学生欢迎;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探索,我们的日常教学常常有悖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语文课有这样那样的心理抵触。
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看,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对“工具”把握,与“人文”感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在同一阶段也有不同个性的特征。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培养能力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厢情愿的任意拔高或无意义的低层次反复,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中的“一刀切”,就是违背阶段规律的不良操作。
4、从与其他学科的比照与关系角度看,语文的性质也应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一般以为语文是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没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学习其他功课就会碰到困难。
随着其他学科学习内容的深入,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说小学历史课对语文课的主要依赖还在词句认读与听懂的话,那么高中历史则要求学生能运用筛选、概括诸能力,不仅对历史事件进行必要的把握,还要充分调动语言的种种积极因素,准确地择取材料,运用恰当的方式对历史现象进行恰当的分析与提炼,或运用恰当的材料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语文作为“工具”与基础,对历史学科产生的作用显然呈阶段性发展的。
同时,各科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自然会对语文学科发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也就是说,出于需要与实践,其他学科在使语文学科的底蕴不断丰厚的同时,对语文学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并对迫切需要的方面进行强化,换句话说,各科的学习,实际上在运用语文过程中,同时也是一种语文学习,这就要求语文学科在内含下外延的规定性上有较大的变化,仅以“工具”或“人文”这样抽象的概括是不相适应的。
当然,由于各种性质不同,语文学科在各科学习中体现的性质也各有侧重。
从语文与物理、语文与政治的关系来看。
如果仅从语言工具的层面看,学生学到初中毕业,对高中物理教科书的阅读与理解该没多大的问题,课外关于物理发展史与物理常识或最新尖端技术介绍的读物,学生读起来也是容易的,读不懂的方面果然有语言因素,但或许更多的是物理知识性或牵涉到思维和认识水平的方面。
对于这类文章句子上下句的关系、深层内涵的挖掘,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的必要。
但是,即使仍从语言层面看,高中政治教材的阅读或许更需要语文这一“工具”的进一步提高或熟练运用。
对于教材中观点与材料关系的把握,教材中背景类辅读材料的作用,乃至透过事实材料挖掘深层含义等,仅靠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所读的语文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说,仅从语言工具层面看,语文学科对于物理、政治这样的学科来说,其性质是不完全一样的,有时差别还很大。
从内容看,有时的侧重会更大,相对于物理这样的自然科学,语文的工具性或许占主要地位,而对于政治这类人文学科来说,一方面工具性要求提高,而人文性特点应更加突出。
在跟其他学科的比较中看语文的性质,还可以让我们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过去把语文当作政治课,或者把语文当作什么都可以装的万能学科,是错误的,摒弃这些错误认识,语文教学才能轻装前进,明确方向,提高效率。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角度看语文学科,“大语文”观念的提出事实上也是基于这样参照。
绝大多数的第一线语文教师或许没有多大的条件去做这方面深入的研究,但在这方面有清醒的头脑是极具必要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学科、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看问题,那只能在应试的圈子里转下去。
如果我们没有清醒的头脑,面对各种貌视崭新的语文教学理论不加甄别,我们的日常教学将无从着手。
如,语文学科对于网络时代的到来,该有什么反应。
网络时代的信息量大、速度快,给人的阅读与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语文作为工具,其基础性不容忽视,学生有了语文素质,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该不是件难事,因为有了电脑输入,书写教学还要不要?有的学校在前几年WPS操作刚起步时,就为了适应“将来”,作文教学就在电脑房进行,想不了,这几年又有了新的输入方法,更方便、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