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电路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章(李瀚荪)
一、陈述 对任意含源单口网络N,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 与一个电阻相串联来等效。 R0 i i + + 即 + 等效 u N u u oc _ _ _
电压源的电压等于该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这个电阻等于从此单口网络两端看进去,当网 络内部所有独立源均置零(No)时的等效电阻R0 i =0
+
4.6 戴维南定理
7Ω
10Ω
例(2) a 44 b
20 60 60
20
20 60
22
结论 只含电阻单口网络 等效为一个电阻
只含 电阻
R
2.含独立源电路 1V 例(1)
+
_
2
3
0.5A
0.2A 5
0.5A
5
5 0.3A
+ 1.5V _
结论 含独立源单口网络 等效为实际电压源 或实际电流源 含独立 源和电 阻电路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 法计算2电阻中的电流。
1 2A
解:
I
1 3 2A 2A 6
1
3 + 6V –
6 + – 12V (a)
1 2
(b)
– 2V 2
I + +
由图(d)可得
82 I A 1A 2 2 2
2 2 +
2 2 4A
–
8V (d)
(c)
+
– 2V 2
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用等效化简的方法分析电路
本章的主要内容: 1、分解、等效的概念; 2、二端网络的等效化简,实际电源 的等效变换 ; 3、置换、戴维南、诺顿定理,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4、三端网络T形和形的等效变换。
第4章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1
与 的关系
IC IC ICBO I E ICBO IC I B ICBO
(1 ) IC I B ICBO
I CBO IC IB 1 1
IE
N
P
N
I'C ICBO IC
IC I B (1 ) ICBO
共射直流电流放大倍数: IC I B 1.7 42.5 0.04 共射交流电流放大倍数: IC I B 2.5 1.7 40 0.06 0.04 说明: 例:UCE=6V时: 曲线的疏密反映了 的大小; IC(mA ) 160mA 电流放大倍数与工作点的位置有关; I 5 140mA CM 120mA 交、直流的电流放大倍数差别不大, 4 100mA 今后不再区别;
3 80mA
___
4. 集电极最大电流ICM 当值下降到正常值的三分之二时的 集电极电流即为ICM。
IC
2.5 2 1.7
1 0 2 4 6 8
IB 40mA
IB=60mA 20mA IB=0 10 UCE(V)
六、主要参数
5. 集-射极反向击穿电压U(BR)CEO 手册上给出的数值是25C、基极开路时的击穿电压U(BR)CEO。 6. 集电极最大允许功耗PCM 集电极电流IC 流过三极管, 所发出的焦耳热为: PC =ICUCE 导致结温 上升,PC 有限制, PCPCM 7. 频率参数
扩散 I C 复合 I B
IC
C
N
IB
P N
EC
或者 IC≈IB
I E IC I B (1 ) I B
EB
E
IE
二、电流放大原理
电路分析基础第5版第4章 分解方法及单、双口网络
9V
4Ω 3
I1
应用举例
例1:求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解: 将3Ω电阻用电流源置换
I3 = 2.7
I1
9 4
1 2
0.9
2.7
A
I2
9 4
1 2
0.9
1.8
A
I4
I5
1 2
I3
0.45
A
I1
2
+
9V
I3 3
2
2
I2
I4
4- 3
2 I5
I1
0.9A I3
2
+
9V
2
I2
2 2
I4
I5
结论:置换后对其他支路没有任何影响。
电压u =α和端口电流i =β,则N2 (或N1)可用一个电压为 α 的电
压源或用一个电流为 β 的电流源置换 ,置换后对 N1 (或N2 ) 内各支路电压、电流没有影响。
i=β
N1
+
u=α
N2
i=β
+
N1
α
N1
+ u=α
β
置换定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电路。
二. 置换的实质
置换:如果一个网络N由两个单口网络组成,且已
联立(1)、(2),解得 u=12V, i=-1A
用12V电压源置换N1,可求得 i1
用-1A电流源置换N2,可求得 u2=12V
[例]求上一例题中N1和N2的等效电路
0.5i1
6Ω
i
5Ω i1
+
+ 10Ω 1A
12V u
- -2
+
九年级物理第四章 电路人教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物理第四章电路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电路3. 电流的形成4. 导体和绝缘体5. 电路和电路图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二. 重、难点:1. 电流概念的建立和电流方向的规定是重点又是难点,怎样判断电流的存在是疑点。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解释是重难点,疑点是怎样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 电路的组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按要求画电路图。
4.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三. 知识点分析:(一)电流的形成(二)做课本(电流的形成)图4—5实验1.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给验电器A带电,验电器B不带电。
2. 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两验电器箔片的变化。
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最后两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相同。
这实验表明验电器B也带了电。
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流到B,即金属棒中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流。
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与水流相似,水在水管中沿一定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
当两验电器张角相同不再变化时,金属棒中不再有电流,所以这是瞬间电流,瞬间电流在实际中用处不大,那么如何得到持续电流呢?将小灯泡与干电池,开关连接电路。
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打开开关,小灯泡不发光。
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
这个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2. 维持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池②合上开关3. 能够持续供电的装置叫电源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
你了解到的电源有哪些?1. 干电池有两个极,一个正极、一个负极,碳棒是正极,锌筒是负极。
2. 蓄电池正、负极通常用“+”“-”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3. 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我们将在第十二章学习。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水流有方向,就是水流动的方向,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电气基础知识:第四章 线性电路基本定理
i 52 2.6A 12 8
+
- UocRo
16
例4:图示电路,用戴维南定理求电流I。
+ Uoc -
解:移去待求支路求:Uoc 40V
Ro
除去独立电源求: Ro =7
I 40 10 A 75 3
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并接入待求支路求响应。 17
3、含受控源电路分析
例5:图示电路,用戴维南定理求电流I2。
Us
I0
Us R1
Is
R0
R1R2 R1 R2
R1 R2
Is Isc
Ro Io
Uo
Ro
Us R1
U0
Io Ro
(U s
/ R1 ( R1
I s )R1R2 R2 )
(Ro :除源输入电阻)
+
R1
Uoc
-
(Io : 短路电流Isc )
(Uo : 开路电压Uoc )
10
二、定理:
1、线性含源单口网络对外电路作用可等效为一
30
三、定理应用: 例1:求图示电路中电流I。
I
I4
I0
解:I0 =1A I4 = -0.25A
I1
I3
I2
I1 =0.5A
I2 =0.5A
I= -Io -I4 = -0.75A
31
例2:已知条件如图所示,求图(b)的电压源电压us。
4A
us
(a)
10A ++
U2o0cV --
4A
us
(b)
Ro = 2 Uoc = 20V us = 100V
Ro
u i
=6
画出等效电路,有 R=Ro =6
第四章 电路分析基础分解(1)分解步骤
R
由元件的VCR得: u=Us u=Ri 联立后解得: u=Us i =Us /R
(4-1) (4-2)
(4-3) (4-4)
求解目标
从这个例子不难得到启发:如果在端钮11‘处相连接的是两 个内部结构复杂或是内部情况不明的单口网络,也可按此 思路求得这两个网络的端口电压和端口电流。所不同者, 需要的是这两个单口网络的VCR而不是元件的VCR。 求解策略
图解法求两个网络的端口电压和端口电流
u
Us Q 2 1
绘出这两元件的伏安特性曲 线后,用曲线相交法求得解 答,求交点Q。
坐标为: u=Us i =Us /R (4-3) (4-4)
O
Us/R 图4-2 (b)
i
(b)伏安特性曲线相交法求解图
单口网络及其VCR
重要概念
单口网络:只有两个端钮与其它电路相连接的网络,称为二 端网络。当强调二端网络的端口特性,而不关心网络内部的情况 时,称二端网络为单口网络,简称为单口(One-port)。 电阻单口网络的特性由端口电压电流关系(简称为VCR)来表 征(它是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
一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由这个元件本身所确定的,与 外接的电路无关,例如,电阻元件的VCR总是u=Ri (在u、i为 关联参考方向的前提下),这一关系不会因外接电路不同而不 同。 同样,一个单口网络的VCR也是由这个单口网络本身所确 定,与外接电路无关,只要这个单口网络除了通过它的两个端 钮与外界相连外,别无其他联系。
分解的一般规则:
下列情况,划分就不是随意的。 ⑴当N1是N2的负载,而我们只对负载所得到的电压、 电流、功率感兴趣时; ⑵或当N2(N1)内部情况不明(黑箱)或是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如某种器件的模型),而我们只需了解它的外 部性能时;性质不同网络相连处的电压、电流易于首先求解 时; ⑶或电路中有非线性电路时。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章习题解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习题四1.用叠加定理求图题4-1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R 。
图题4-1解: A 2电流源单独作用时:A i R 12101010'−=×+−=V 80电压源单独作用时:i A i R 4101080''=+=原电路的解为:A i i i R R R 341'''=+−=+=2.用叠加定理求图题4-2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4图题4-2解:V 24电压源单独作用时:Ω6Ω=+×==46126126//121RV R R u ab 1224411'=×+=A 3电流源单独作用时:Ω4Ω6''A i 13623611214161''=×=×++=V i u ab 6616''''=×=×= 原电路的解为:V u u u ab ab ab 18612'''=+=+=3.用叠加定理求图题4-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6A图题4-3解: A 6电流源单独作用时:ΩΩ6A i 4612612'−=×+−= V 36电压源单独作用时:Ω6Ω6ΩΩA i 261236''−=+−=原电路的解为:()()A i i i 624'''−=−+−=+=4.图题4-4所示电路中,R =6Ω,求R 消耗的功率。
图题4-4解: 将R 支路以外的部分看作一个二端电路。
可采用叠加原理求oc u :12⎟⎠⎞⎜⎝⎛++××+×+=26363212636oc u V 1688=+=求其等效电阻:eqRΩ=++×=426363eq R 原电路简化为:Ri=eq R u oc =RA R R u i eq oc R 6.14616=+=+=W R i P R R 36.1566.122=×=×=5.图题4-5所示电路中, R 1=1.5Ω R 2=2Ω,求(a )从a、b 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b )i 1与i s 的函数关系。
电子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发达电路基础
4.1 双极结型三极管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又称半导体三极管、晶 体管,或简称为三极管。
分类: 按材料分:硅管、锗管 按结构分:NPN型、PNP型 按频率分:高频管、低频管 按功率分:小功率、大功率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如下:
3 D G 110 B
c
e V VCE
VCC
V
VBE
也是一组特性曲线
实验电路
1.共射极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 :iB=f(vBE)|vCE=const
(1)VCE=0V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输入特性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
(2)VCE=1V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收集电子能力增强,发射极发
射到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被集电极收集,从而使得同样的VBE时iB减小。
ICEO (1 )ICBO 值愈大,则该管的 ICEO 也愈大。
3.极限参数
(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过流区
当IC过大时,三极管的值要 iC
减小。在IC=ICM时,值下降 ICM
到额定值的三分之二。
PCM = iCvCE
(2)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CM
将 iC 与 vCE 乘 积 等 于 规 定 的 PCM 值各点连接起来,可得 一条双曲线。
利用IE的变化去控制IC,而表征三极管电流控制作用的参 数就是电流放大系数 。
共射极组态连接方式
IE UBE
+ Uo
-
49 IC 0.98(mA)
IB
20( A)
共射极接法应用我们得到的结论:
1、从三极管的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这一点看来,这两 种电路的基本区别是共射极电路以基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 电流。 2、共基极电路是以发射极电流作为输入控制电流。
第四章BJT及放大电路基础
7、三极管组成电路如左图所示,试分析 (1)当Vi=0V时 (2)当Vi=3V时 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解:(1)当Vi=0V时 ∵Vbe=0V,Ib≈0 ∴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Vo=Vcc=12V (2)当Vi=3V时 三极管Je结处于正偏, Jc结处于反偏状态
∴此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
8、设某三极管的极限参数PCM=150mW,ICM= 100mA,V(BR)CEO=30V。试问:
(2)掌握BJT放大、饱和、截止三种工作状态条件及特点。
(3)了解BJT主要参数。
(4)掌握放大电路组成原则、工作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
(5)熟悉放大电路三种基本组态及特点。
(6)了解频响的概念。
主要内容 §4.1 §4.2 §4.3 §4.4 双极结型三极管(BJT)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N EC
二、内部载流子传输过程(以NPN型为例)
BJT处于放大状态外加电压条件:
(发射结正偏) uBE U on 放大的条件 (集电结反偏) uCB 0,即uCE uBE
IE = IEN+IEP
IE
IC = INC + ICBO
IE = IC+ IB
IC
Re
Rc IB
VEE
IB= IEP+IB’-ICBO
5. 集-射极反向击穿电压 U(BR)CEO (重点)
当集—射极之间的电压 UCE 超过一定的数值时,三极管 就会被击穿。
6.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耗PCM (重点)
PCM取决于三极管允许的温升,消耗功率过大,温升过高
会烧坏三极管。
PC PCM =IC UCE
第4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实现这一传输过程的两个条件是:
(1)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远大于基区 杂质浓度,且基区很薄。
(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 向偏置。从电位上来看对于NPN型三极管,
UC>UB>UE
4.1.3 BJT的特性曲线
iB/uA
vvio与iBv/iu相vABE位相反6i0B;
iC
vCE
Q`
|-vo|
iC/mA
可以测量出放40大电路的电Q压放大倍数;
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20 IBQ
Q``
iC/mA 交流负载线
Q`
60uA
Q
40uA
ICQ
Q`` 20uA
t
vBE/V
t
共vB射E/V极放大电路
end
4.2 共射极放大电路
电路组成 简化电路及习惯画法 简单工作原理 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4.2 共射极放大电路
1. 电路组成
输入回路(基极回路) 输出回路(集电极回路)
3.2 共 射极放
2. 简化电路及习惯画法
大电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习惯画法
注意: 判断一个电路能否正常放大一般从以下 几点考虑(1)保证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因 此直流电源及其极性要接正确。直流电源要保 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输入信号Ui能够加在三极管的B、E之间 (RB不能为0),输出信号U0能够从C、E两点 取出(RC不能为0)。 (3)耦合电容作用是通交流阻直流。它的极 性及位置要接正确
4.2 共 射极放
4. 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章答案
4-2.5μF 电容的端电压如图示。
(1)绘出电流波形图。
(2)确定2μs t =和10μs t =时电容的储能。
解:(1)由电压波形图写出电容端电压的表达式:10 0μs 1μs10 1μs 3μs ()1040 3μs 4μs 0 4μs t t t u t t t t≤≤⎧⎪≤≤⎪=⎨-+≤≤⎪⎪≤⎩ 式中时间t 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
电容伏安关系的微分形式:50 0μs 1μs 0 1μs 3μs()()50 3μs 4μs 0 4μs t t du t i t C t dt t<<⎧⎪<<⎪==⎨-<<⎪⎪<⎩上式中时间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电容的单位为微法拉;电流的单位为毫安。
电容电流的波形如右图所示。
(2)电容的储能21()()2w t Cu t =,即电容储能与电容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当2μs t =时,电容端电压为10毫伏,故:()()22631010μs 11()5101010 2.510J 22t w t Cu ---===⨯⨯⨯⨯=⨯当10μs t =时,电容的端电压为0,故当10μs t =时电容的储能为0。
4-3.定值电流4A 从t=0开始对2F 电容充电,问:(1)1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100秒后电容的储能是多少?设电容初始电压为0。
解:电容端电压:()()()00110422t tC C u t u i d d t C τττ+++=+==⎰⎰;()1021020V C u =⨯=; ()1002100200V C u =⨯=()()211010400J 2C w Cu ==; ()()2110010040000J 2C w Cu ==4-6.通过3mH 电感的电流波形如图示。
(1)试求电感端电压()L u t ,并绘出波形图;(2)试求电感功率()L p t ,并绘出波形图;(3)试求电感储能()L w t ,并绘出波形图。
浙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 电学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四章电学基础知识一、电路图:1、一个完整的电路由、、、导线等组成。
2、电路的三种状态是、、。
当导线或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则该电路为。
3、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是、。
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主要看的连接,开关和电流表可认为是阻值为0的,电压表可认为此处电路是断开。
4、用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为电路图。
二、电流的测量1、自由电荷的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与电路中的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的极流出,最后流回到电源的极。
2、电流强度用字母表示,单位是,用字母用表示。
3、电流的大小可用来测量,其符号是。
4、电流表有个接线柱,有个量程,分别是,。
5、电流表的正确使用:(1)正确选择。
(2)在电路中联。
(3)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入。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否则,会出现。
三、物质的导电性:1、的物质叫导体。
如。
2、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
3、导体和绝缘体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会相互转化。
如。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金属导体能导电的原因是。
5、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是。
四、电阻及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作用。
用字母表示。
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和有关。
3、当其它因素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
4、当其它因素相同时,导体越细,电阻。
5、当其它因素相同时,金属导体的温度越高,电阻。
五、变阻器:1、变阻器的原理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来改变电阻大小。
2、常用的变阻器是,可用符号表示,结构示意图是。
3、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1)接线时应“”,(2)联在电路中,(3)使用前应调到处,(4)测量时,不能超过最大电流。
六、电压的测量:1、导体两端的是导体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
2、电压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3、电压的测量用,可用符号表示。
量程分别为、。
4、正确使用的方法:(1)与被测电路。
(2)正确选择。
(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第4章网络定理
目录
• 基尔霍夫定律 • 叠加定理 • 戴维南定理 • 诺顿定理
01
CATALOGUE
基尔霍夫定律
定义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对于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 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流和电压、计算功率等。
在解决复杂电路问题时,通常需要结合 其他电路定理和定律,如欧姆定律、电
源定理等,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基础理论 之一,对于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设计 电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02
CATALOGUE
叠加定理
定义
• 叠加定理:线性电路中,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产生的响应 ,等于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所产生的响应之和。
内容
线性电路
01
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即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关
系。
独立源
02
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独立源,即源之间没有相互影响。
响应之和
03
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所产生的响应是相互独立的,它们
的响应之和即为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产生的响应。
应用
简化计算
在复杂电路中,通过应用叠加定理, 可以将多个独立源的共同作用分解为 各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所产生的 响应,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诺顿定理还可以用于验证电路分析的正确性和解决复杂电路问题,提高电 路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对于电路中的任一闭合路径,沿该路径的电压降之和等于 零。
第4章电路探秘基础知识快速记忆(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第4章 基础知识快速记忆
1.摩擦起电现象。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产生转移 。 (2)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 正 电,丝绸带等量的 负 电。 (3)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 正 电,橡胶棒带等量的 负 电。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17.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 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跟这段
导体的 电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反比。表达式为
.
18.伏安法测电阻:如图所示,用电压表测出电阻 R 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
R 的电流,根据公式
求出电阻 R。
19.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处处相等 。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 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
3.电路的三种状态。 (1) 通路 :接通的电路(开关闭合),电路中有电流。 (2) 开路 :断开的电路(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电路中没有 电流。 (3) 短路 :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相连的电路。电源短 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破坏电源,重则引发火灾。
5.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1) 串联 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流 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2) 并联 电路——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种或两条以上 。
量程 后读数。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必须把电流表 串联 接在待测电路中。 ②必须使电流从 “+”接线柱 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 流出电流表。
③绝对 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 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路接完后,接通电源前必须先选 较大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章
开路电压
等效电阻
二、戴维南定理证明:
置换
叠加
线性含源
线性或非线性
u ' = uoc
N中所有独立源产生的电压 电流源开路
' ''
u '' = − Rabi
电流源产生的电压 N0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
u = u + u = uoc − Rabi
u = uoc − Rabi
含源线性单口网络N可等效为 电压源串联电阻支路
Rab = 6 + 15 //(5 + 5) = 6 + 6 = 12Ω
Rcd = 5 //(15 + 5) = 4Ω
例3:试求图示电阻网络的Rab和Rcd。
Rab = 8 + {4 //[2 + 1 + ( 2 // 2)]} = 8 + {4 // 4} = 10Ω
Rcd = ( 2 // 2) + {1 //[4 + 2 + ( 2 // 2)]} = 1 + (1 // 7) = 1.875Ω
例5:求图中所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u R i = = ( μ + 1) R i
例6:求图所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
u R Ri = = i 1+α
例7:求图示电路输入电阻Ri,已知α =0.99。
1. 外施电源法 2. 电源变换法
Ri = 35Ω
三、含独立源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 只含独立源、电阻,不含受控源 只含独立源、电阻不含受控源的网络,端口 VCR为u=A+Bi,u和i关联时,B为正。 2. 含受控源的有源单口网络 含受控源、独立源、线性电阻的网络,端口 VCR为u=A+Bi,B可正可负。 等效为电压源串联电阻组合或电流源并联电阻组合。
电路分析基础第4章课件.ppt
4.1 正弦量
大小和方向都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 正弦电压或正弦电流,常称为正弦量。其相应的波形 称为正弦波。
正弦电流 i I m cos(t i ) 的波形如图所示。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频率、周期和角频率
要完全描述一个正弦量,必须知道正弦量的 I m、 、i
这三个物理量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N
、
i
eL
i
u
eL L
u
磁链 匝数
磁通
电感系数 L NΦ
ii
单位:亨(H,mH)
N
由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与磁链之间的 关系为
eL
d
dt
N d dt
L di dt
则
u
eL
L di dt
2.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设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有
u L di dt
设 i 2I cost ,代入上式有
2
f 314 50Hz u(0) 100cos 100cos30 86.6V
2
6
该正弦电压的波形如图所示。 若
u 100 cos(314 t 30 )V
波形如何?
【例4.2】已知同频率正弦电流分别为
i1
20 c os (314t
)A 3
i2
10sin(314t
)A 4
试求(1)画出波形图、求相位差;(2)若以 t 0.005s
2
2U cos(t u )
(3)有效值
感抗
令 X L L 单位(Ω)
则 U I XL
容抗 X L L 是频率的函数, 表示电感在电路
中因感抗随着频率变化而起的作用而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 -10I1'+4= -10×1+4= -6V 10×
共同作用: 共同作用: Us= Us'
Us"= -10I1"+(6//4)×4 +(6//4
=-10×(-1.6)+9.6=25.6V 10× )+9 25. +Us"= -6+25.6=19.6V
如图, (a)中 (b)中 6A, 如图,N为线性含源电阻网络 (a)中I1=4A (b)中I2= –6A, 6A 例:求 (c)中I =? (c)中 3 R2 R2 R2 N I1 (a) R1 N I2 (b) I1=4A I2= –6A 6 R1 + 4V N I3 (c) + R1 6V
解: (a)中仅由N内独立源单独作用时 (a)中仅由 中仅由N
(b)中由N内独立源和4V电源共同作用时 (b)中由N内独立源和4V电源共同作用时 中由 4V
4V电源单独作用时 电源单独作用时R 故仅由 4V电源单独作用时R1支路电流 I2′= –6-4= –10A 6 10A
′
若仅由(c)中6V电源单独作用时R 若仅由(c)中6V电源单独作用时R1支路电流 (c) 电源单独作用时
+ x(t) -
电路
+ y(t) -
+ Kx(t) -
+ 电路 Ky(t) -
2、叠加性superposition 、叠加性superposition
若输入x (t)(单独作用 单独作用) 若输入x1(t) → y1(t)(单独作用) , x2(t) → y2(t) … xn(t) → yn(t) 则x1(t) 、x2(t) … xn(t) 同时作用时响 应y(t)= y1(t)+ y2(t)+ … +yn(t)
+ -
+ -
-
求各支路电流和电阻R 例2:电路如图,已知UR=20v,求各支路电流和电阻R 电路如图,已知U =20v,求各支路电流和电阻 I1 a I1 a I2 I2 I3 3Ω 5Ω 3Ω + 5Ω + R UR + + + 35V 30V 35V 30V – – – – – b b =20V的电压源替代 解:将电阻R用Us=20V的电压源替代 将电阻R 30 − 20 35 − 20 I2 = = 2A I1 = = 5A 5 3
I3 + 20V –
I3=I1+I2=5+2=7A
U R 20 R= = Ω I3 7
例3、电路如图,已知I=0.2A,求支路电流I1 电路如图,已知I=0.2A,求支路电流I I=0.2A 6Ω Ω 3Ω Ω
I1
I 1Ω Ω
+ 3V –
3V
+ – –
6Ω Ω I 3Ω Ω
I1
解:(1)用Is=0.2A的电流 =0.2A的电流 源替代电阻 3 (2)列所选回路的 Ω KVL方程 KVL方程 6Ω Ω 0.2)3I1+6(I1-0.2)-3=0 得: I1=4.2/9=0.466A 3Ω Ω 6Ω Ω
–
2Ω Ω
4Ω Ω
2V
+
I1
1Ω Ω
Ω
U – b
2 3
Ω
N
2
N
1
–
10Ω Ω
0.5A
I2
2Ω Ω
14 3
V
2 3
V
+
+
1V –
a
I
a +
+ 10Ω 10Ω I1 2Ω
1V 0.5A 4Ω N1
a I1 2Ω 1/3A b 图(c) 4Ω 1/6A
图(d)
1/3A电流源替代 电流源替代( (d)) 为求I1,将N2用1/3A电流源替代(图(c) 、(d))
8
3Ω Ω + 10V – I
1Ω Ω 0.5Ω Ω
Rx – U
Ix +
0.5Ω Ω 0.5Ω Ω
试求Rx 试求R
解:用替代
1 Ω –
1 I 8
1
u b a u
2 3
Ω
i N
1
1/3A b
-
a
2 3
V
+
N2 被 等 效
N2 被 替 代
-
注:替代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等效(即只在一点等效) 替代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等效(即只在一点等效) 替代后电路具有唯一解: 替代后电路具有唯一解 应用替代定理是有条件的,那便是替代后电路应具有唯 应用替代定理是有条件的,那便是替代后电路应具有唯 一解。 一解。 1 例: 如果要使 I x = I ,
1 4 1 I1 = × = A 6 4+2 9
为求I 电压源替代( (4) 为求I2,将N1用 8/9V 电压源替代(图(e) )
a + 8/9V b 图(e) i2 1Ω 2Ω + 2V N2 -
8 8 得 I2 = 1 = A 9 9
等效与替代的区别 如前例中,N2可用2/3V电压源串联2/3Ω电阻来等效它, 如前例中,N2可用2/3V电压源串联2/3Ω电阻来等效它,也 可用2/3V电压源串联2/3 可用1/3A电流源来替代它。 1/3A电流源来替代它 可用1/3A电流源来替代它。这时电路中其他部分电压电 流分布都不变。但替代只针对特定的外电路N1时才成立, N1时才成立 流分布都不变。但替代只针对特定的外电路N1时才成立, 外电路改变,替代的电流源大小也改变。 外电路改变,替代的电流源大小也改变。而等效是端口 伏安关系相同,是指对任意外电路都成立。 伏安关系相同,是指对任意外电路都成立。 i a 2Ω Ω 2V b N2 + N1 1Ω Ω N
4.2
替代定理 (Superposition Theorem)
替代(置换)定理: 替代(置换)定理: 含独立源的任意网络中,若已知其中某一单口网络(或某一支路) 含独立源的任意网络中,若已知其中某一单口网络(或某一支路) 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则可将此单口网络(或支路) 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K和iK,则可将此单口网络(或支路)用uK 电压源或i 电流源替代。若替代后网络仍有唯一解, 电压源或iK电流源替代。若替代后网络仍有唯一解,则原网络中 其它部分电压电流分配不变。 其它部分电压电流分配不变。 i=iK + + N uK N N u=uK M iK (a) 原网络 M被 (b) M被uK电压 源替代 (c) M被iK电流 c) M被 源替代
+ x2(t) + x1(t) + y(t) -
电 路 + xn(t) -
注: x1(t) … xn(t) 可以是不同位置上的激励信号
3、线性=齐次性+叠加性 线性=齐次性+ 若输入x (t)(单独作用 单独作用) 若输入x1(t) → y1(t)(单独作用) x2(t) → y2(t) … xn(t) → yn(t) 则: +…+K K1 x1(t) +K2 x2(t) + +Kn xn(t) → K1 y1(t)+ K2 y2(t)+ … + Kn yn(t)
u'=4V
(2) 4A电流源单独作用,10V电压源短路(图b) 电流源单独作用, 电压源短路( u"= -4×(6//4)= -9.6V 6//4) (3)共同作用:u=u'+u"= 4+(- 9.6)= - 5.6V 共同作用: 4+(6Ω 6Ω + + + 10V 4Ω u'' 4Ω u' – – – (图a) ) (图b) )
注意: 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其余独立源需置零。 注意: 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其余独立源需置零。 电压源置零—视为短路。 电压源置零 视为短路。 视为短路 电流源置零—视为开路。 电流源置零 视为开路。 视为开路
6Ω 求图中电压u 例1 求图中电压u + 10V – + 4Ω u – 4A
解: (1) 10V电压源单独作用,4A电流源开路(图a) 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开路(
iK + uK N
+ uK -
+ uK -
iK N
+ uK -
+ uK (d)
Hale Waihona Puke (a) iK N + uK iK N
(b)
电流为零 可以断开
(c) iK N
与理想电 流源串联
iK iK i (c)
K
(a)
(b)
(d)
0.5A, 例1:如图(a)电路,运用节点法可以求得I1= -0.5A, 如图(a)电路,运用节点法可以求得I (a)电路 =0.75A, =0.75A, =15V。运用替代定理将I I2=0.75A,I3=0.75A,U1=15V。运用替代定理将I3支路用 0.75A电流源替代如图(b),试验证其余各支路电流、 电流源替代如图(b) 0.75A电流源替代如图(b),试验证其余各支路电流、电压不 变。 10Ω I1 Ω 10Ω I1 Ω + + I3 I2 I2 I3 2A 2A U1 10V 20Ω Ω 20Ω 20Ω U 10V Ω Ω
第四章 线性电路的若干定理
4. 1 4. 2 4. 3 4.4 叠加定理 (Superposition Theorem) 替代定理 (Substitution Theorem) 互易定理 (Reciprocity Theorem)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Thevenin(Thevenin-Norton Theorem) *特勒根定理 (Telleg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