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

合集下载

全国甲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

全国甲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
(2)鲍照曾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达内心愤懑,李 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相近 动作,抒写近似心情。
(3)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 以花喻雪,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全国卷默写名篇名句统计
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
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2023年全国卷默写名篇名句统计
• 2023年全国甲卷 (1)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3)以雪喻花的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咏梅》
2022年全国甲卷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卫风·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22年全国乙卷 (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行》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3、权威解读:试题选材重在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
基因,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认真阅读原文“尧卿之学”一节,了解周尧卿在《诗》 和《春秋》两方面的治学态度——遵循孔孟之道(指“一言
以蔽之”和“以意逆志”,即守正尊古),探究经典要旨, 有所取舍(即不守旧不复古)。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古代诗歌鉴赏
一、选文特点:《临江仙》晁补之 二、命题特点:
A错误。“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误。原句是“明年应赋送君诗”, 说明词人和朋友明年才会分别。而且B项中也明确写出了“即将到来的离 别” ;C此项也写出了“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的大意。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练习-杨炯(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练习-杨炯(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杨炯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的环境,对句与题目照应,侧面描述战争场景。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战场的景象,而且写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兵的斗志。

C.颈联由物及人,不但反映了塞外将士们的思想和情绪,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感。

D.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诗中的主人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

2.请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战城南①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②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③。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战城南》,系乐府旧题。

①幡旗,旗帜的总称。

①冻水寒伤马,语出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意。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仗,出句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塞北;“辽”“远”二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增加了诗歌空间感。

B.颔联选取表现战场特色的意象“幡旗”“甲胄”,用形象的比喻凸显战旗猎猎、盔明甲亮的盛军容,衬托高昂士气。

C.颈联巧妙地化用了前人诗句,前句直抒胸臆,表面写马,实则写人,表达出边地苦寒不宜久留之意;后句在叙述中抒情。

D.《战城南》虽为乐府旧题,而本诗却是章法严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堪称“浑厚朴茂,开国风气”的五言律诗佳作。

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二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高考语文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之古诗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题---学生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古代诗词,完成习题。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政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③年华。

[注] ①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

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②政使:纵使。

③用:享用。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雪抒怀的诗。

诗的前六句是写景,于景中见情;后二句是言志抒情。

B.首联从大处着墨,表现大雪的壮观场面。

“忽”字写出季节更替的猝不及防,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C.颔联对仗工整,八个叠字,极富神韵,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形象地描摹了夜间大雪。

D.“风回共作婆娑舞”,动态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美丽场景。

采用拟人的手法,仿佛让人感觉到雪就是天地精灵。

2.请赏析全诗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习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

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

”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

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

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

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

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

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

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白话诗歌]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②。

(注)①此诗作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②传说阮籍作“青白眼”。

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③与白鸥盟:语出《列子黄帝》,后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称“痴儿”,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对待政务是敷衍之态,已厌烦至极。

B.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

即为友人远离,自己已无弹琴的雅致。

C.只因美酒,诗人才“青眼”相看,一个“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

D.尾联既照应了登快阁所见美景,又写出了作者归隐的希冀,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C.“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是错误的。

“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所以一个“横”表现出诗人对美酒的喜爱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诗人自称“痴儿”,并且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而且作者登上快阁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首联表现出诗人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写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表现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颈联写到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练习题汇编一、有标志型1.“......者,......也”: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判断或解说。

翻译时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例: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2.“......者......”: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不用“也”。

例: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在句末只用“也”收尾,表示判断。

主语的后面,或有停顿(逗号标点),或无停顿(不加标点)。

例: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2.“......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例: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

5.“......为......”:用动词“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译为“是”。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是......”:用动词“是”表示判断。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7.“乃、必、本、亦、即、诚、皆、则”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例:①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无标志型即没有任何判断词或语气词来标示判断,主要通过上下文的语意直接进行判断。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乙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

全国乙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
【难点三问】(1)D项中的“远方友人”“思念之情”诗词中有体现吗?(2) 最后一句“与君同醉醒”一句应该怎么理解?具体而言,“君”指的是谁? 【个人解答】(1)网上的解释:结尾表达了与朋友共同饮酒、共享隐逸之情的快 乐。我不甚赞同。我认为结尾的情感应该是闲适之外还有一些孤独和落寞。 (2)网上的解释:从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推断出“君”是远处唱歌的“采菱 人”,我不甚赞同。我认为,“采莲人”为女子,适合写闲居之景,不适合表达 “同醉醒”之情。个人认为,结尾化用李白《月下独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 分散”之意,“君”与明月和影子似乎也无关,更像是与孤独的古人对饮,流露 出复杂的情感——闲适之外的孤独和落寞。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1)这个人如果返回晋国,必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 曹君就是第一个(首先、首当其冲)了。(反=返,诛,首,
句意2分)
(2)在壶里装进黄金,再用食物把壶装满,在上面盖上玉 璧,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倒装句,充,遗,句意2分)
2、紧扣教材,拓展认知。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报任安书》
《韩非子》一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 自韩非,多数篇名即主旨。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 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 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韩非虽口不善辩,然下笔汹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 活泼之态。
溪上作 陆游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戆愚酷信纸上语,老病犹先天下忧。 末俗凌迟稀独立,斯文崩坏欲横流。 绍兴人物嗟谁在,空记当年接俊游。

新课标II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新课标II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自命题】王国维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 境界。”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①全诗境界在于梅花与诗人合二为一。写梅花脱略形迹,着意写神, 从不同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 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②所谓“真景物”,不只正面写梅花的“疏影”之轻盈和“暗香”之 悠然,还借清浅的湖水、黄昏的月色来烘托,借白鹤的偷偷窥探,粉 蝶的倾心销魂来衬托,充分显出梅花超凡脱俗的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花月夜》
近三年新课标卷 默写名篇名句 统计
• 2022年新课标Ⅰ卷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 (2)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关雎》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2022年新课标Ⅱ卷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 (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临安春雨初霁》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 断句的三处为: E F G
• 难点在第一处,“夫为人所陷 而欲胜 敌”
(这一句虽有9个字,但语意连贯紧密,不可中间断开。古文中多有长句子,比如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一句,有12字之多呢。)
• 第二处,“不亦难乎”(“乎”句末语气词) • 第三处,“臣故曰无术焉”(“焉”句末语气词)
• 原文: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 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
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 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高考试卷语文古诗鉴赏真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唐)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小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4分)答案: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萧萧”和“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描绘了落叶和江水翻滚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画面感。

三、小题2:请分析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答案: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

诗人通过“艰难苦恨”四个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

同时,“繁霜鬓”和“新停浊酒杯”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顿和无奈。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自己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感慨。

四、小题3: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结构。

(4分)答案:这首诗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物,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情感饱满,意境深远。

五、小题4: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分)答案: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落木、长江、悲秋、病痛等意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

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总结:这首诗以登高为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诗歌结构严谨,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江声不尽草木秋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

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

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

“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

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

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

燕双人独。

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

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

“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

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

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

(1分)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21.答案:猿声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22.答案: 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解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

23.答案:择友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24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

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

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