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报告
我国数字鸿沟成因系统分析报告
![我国数字鸿沟成因系统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83c9c34028915f804dc2be.png)
我国数字鸿沟成因系统分析报告[内容摘要]针对建立测度“数字鸿沟”的结构模型,通过对我国数字鸿沟现状分析、已有关于数字鸿沟综合指标体系、测度模型和结构模型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确定了影响我国数字鸿沟的主要因素,并运用解析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其关系结构,构造了一个较为符合中国的递阶结构模型。
[关键词]数字鸿沟;影响因素;结构模型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数字鸿沟成了世人关注的问题。
缩小数字鸿沟已从传统意义上缩小电话接入及应用水平方面的差距, 转变成缩小数字接入 (即互联网接入)及应用水平方面的差距。
所以, 为测度我国数字鸿沟, 分析影响数字接入及应用水平差异的因素, 并构造影响因素关系结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1、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数字鸿沟通常是指信息富有者(information haves)和信息贫困者have(informationnot have nots)之间的落位差距。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和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
关于数字鸿沟这一名词的真正起源,众多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甚至认为其真正渊源不可具体确定,但大多认为以下两种比较适宜:一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特别工作组于1993年9月15日公布的《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议程》(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lnf rast ructure:Agenda for Action)中指出:“扩大‘普遍服务’资源能按照可承受的价格供一切人利用”是政府在NIl计划中的原则目标之一。
“普遍服务”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强调公众对信息技术、信资源和信息服务享有的平等使用权利,强调消除“信息富人”与“信息人”的差别.也就是消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数字鸿沟”。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121b2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4.png)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数字鸿沟,即信息鸿沟,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接触、使用和理解信息技术及信息内容方面的差距。
这种差距可能导致信息获取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数字鸿沟研究的历程,包括其内涵定义、表现维度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探讨数字鸿沟的内涵,从不同学科和研究视角出发,解析其深层含义和演变过程。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数字鸿沟的表现维度,包括技术接入鸿沟、使用技能鸿沟、信息内容鸿沟等,以及这些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综述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回顾和梳理数字鸿沟研究的历程,本文旨在加深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解,为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鸿沟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数字鸿沟的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
在国内方面,研究数字鸿沟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数字鸿沟概念的界定和度量方法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数字鸿沟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缩小数字鸿沟。
近年来,国内研究还涉及到了数字鸿沟与教育公平、城乡差距、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关系。
在国际方面,数字鸿沟研究起步较早,涉及领域广泛。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水平的差距,后期则逐渐扩展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国际研究不仅关注数字鸿沟的现状和趋势,还深入探讨了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的策略和措施。
任贵生.欧盟缩小数字鸿沟的策略及对我们的启示
![任贵生.欧盟缩小数字鸿沟的策略及对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29617543b3567ec102d8ae0.png)
数字鸿沟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之一。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方面存在的差距。
目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字鸿沟客观地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越来越大的数字鸿沟必然导致经济、社会的落后与贫困。
因此,世界各国和地区为缩小数字鸿沟做了许多努力。
本文从宽带接入的角度对欧盟缩小数字鸿沟的对策和措施进行研究,试图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以及缩小我国地区间的数字鸿沟提供一些借鉴。
(一)欧盟宽带接入凸现数字鸿沟欧盟认为,高速和安全的宽带网络对于加速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至关重要。
欧盟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也十分重视宽带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欧盟相关信息社会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和实施,欧盟的宽带覆盖率和接入率都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作为一个包含25个成员国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在推动信息社会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各成员国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经济发展、地域差异、文化程度以及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欧盟在宽带接入方面差异很大。
1.成员国之间的宽带接入差异首先,在宽带覆盖方面,虽然最近几年欧盟的宽带覆盖率增长迅速,但是各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依然很明显,尤其是原15国和后加入的10国之间的差距较大。
根据欧盟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1月,原15个成员国宽带平均覆盖率已经达到80%,其中比利时、荷兰、丹麦和卢森堡4个国家宽带覆盖率为100%,大部分成员国的宽带覆盖率超过70%,只有希腊的宽带覆盖率不足10%。
由于欧盟新加入的10个成员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部分国家的宽带覆盖率都不高,只有少数国家如马尔他达到欧盟原15国宽带覆盖率的平均水平,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为60%,捷克为45%,斯洛伐克为25%。
其次,在宽带接入方面,近几年欧盟宽带接入率的增长也比较迅速,与宽带覆盖一样,欧盟各成员国在宽带接入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9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9](https://img.taocdn.com/s3/m/71e25d2fed630b1c59eeb509.png)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9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前言】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
数字鸿沟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
准确测量、客观描述数字鸿沟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是客观评价政策效果、提出正确应对策略的前提和基础。
数字鸿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客观反映,其形成原因、作用机理相当复杂。
国家信息中心从2005年起组织“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本着数据完整、理论通用、内涵直观的原则,建立了“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及其分析模型,对“数字鸿沟指数(DDI,Digital Divide Index)”进行跟踪测算和研究。
《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9》是第五份关于中国数字鸿沟问题的年度报告,继承了前此报告主体框架、内容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对2008年中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扩散状况和数字鸿沟演变情况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在考察内容方面,重点考察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和性别数字鸿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数字鸿沟总水平测评。
在考察变量方面,主要以互联网、计算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的普及应用为依据。
[1]【总体概况】(一)互联网应用加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网民大国到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98亿人,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网民大国。
互联网对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化。
图6.22 2002-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及普及率变化中国互联网发展在2006年普及率达到10.5%后开始进入加速扩张期。
2007、2008年扩张幅度分别达到5.5和6.6个百分点。
预计今后几年仍将保持较快的扩张速度。
在互联网扩散加快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农村互联网用户扩张速度加快,促进了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缩小。
互联网普及与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互联网普及与数字鸿沟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a686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3.png)
互联网普及与数字鸿沟问题研究一、引言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鸿沟的概念、数字鸿沟的原因以及解决数字鸿沟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在不断地提高。
截止到2020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8亿。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0亿。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已经进一步加速。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在带动着全球数码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普及互联网,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并积极推动,同时各个互联网公司也在不断地研发新技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三、数字鸿沟的概念数字鸿沟是指由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引起的不平等现象,主要体现在数字设备和数字技术的使用、获取和掌握方面,并进一步影响到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选择、生活质量以及社交关系。
数字鸿沟既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及社会各个群体之间。
四、数字鸿沟的原因数字鸿沟存在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经济和社会因素是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低,人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这使得财政上的严格控制以及资源投入的匮乏使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受限。
其次,发达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技术水平差异明显,这也是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要原因。
此外,教育水平、文化水平低下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等因素也是造成数字鸿沟的诸多因素之一。
五、如何解决数字鸿沟数字鸿沟问题虽然较为复杂,但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改善。
政府援助是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科技企业等。
此外,推广数字技术普及和教育水平提高也是有效的手段。
在数字技术普及方面,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各种规模、各种领域企业投资和开发数字技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疫情背景下的“数字鸿沟”现象分析
![疫情背景下的“数字鸿沟”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032a8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2.png)
疫情背景下的“数字鸿沟”现象分析疫情背景下的“数字鸿沟”现象分析一、引言2020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一项重要的工具。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着数字鸿沟现象。
在疫情背景下,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更加凸显。
本文将从疫情背景下的数字鸿沟现象分析入手,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旨在为数字化进程提供一些启示。
二、数字鸿沟的定义与特点数字鸿沟是指在社会、经济、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同而导致的信息和通信能力差距。
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某些群体无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优势,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在疫情背景下,数字鸿沟的一些特点更加凸显。
首先,由于疫情导致了社交隔离和封锁,使得人们更加依赖网络和数字技术进行工作、学习和交流。
然而,部分人群由于经济、技术或教育条件的限制,无法顺利地进入数字化的世界。
其次,疫情期间的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应用和工具层出不穷,但是这也加大了数字鸿沟的存在。
三、数字鸿沟的原因1. 经济条件不平等经济条件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困难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人缺乏获得数字技术所需的资金和设备。
他们无法购买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无法支付高昂的互联网费用,从而无法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机会。
2. 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水平是影响数字鸿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在数字技术的使用和应用方面可能面临较大困难。
例如,在疫情期间,远程教育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少家庭缺乏相关的技术和能力,无法顺利参与在线学习。
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数字技术的不平等使用,进而导致数字鸿沟的存在。
3. 区域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也与地理和区域发展存在关联。
在疫情期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ITU_报告:网络接入增长,数字鸿沟依旧
![ITU_报告:网络接入增长,数字鸿沟依旧](https://img.taocdn.com/s3/m/80b627d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1.png)
60环球纵览Global View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国际电信联盟(ITU)近期发布的《2023年事实和数字》(Facts and Figures 2023)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接入取得了稳步增长,但其分布并不均衡,低收入国家的居民明显处于落后地位,这一情况凸显了“数字鸿沟”的国别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2023年的报告首次对互联网流量和5G 网络覆盖进行了分析,相关数据凸显了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在网络接入方面的差距。
全球互联网流量八成来自固定宽带ITU 在这份年度网络接入报告中首次对互联网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固定宽带服务占据了全球互联网流量的80%以上。
报告数据显示,固定宽带网络仍然是办公室和家庭接入场景的常用网络,其ITU 报告:网络接入增长,数字鸿沟依旧互联网流量远超移动宽带网络。
然而,固定网络在互联网流量方面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全球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在网络接入方面的差距。
由于固定网络接入的价格相对昂贵且缺乏基础设施,低收入国家平均每100人中只有1名固定宽带用户。
“技术进步越快,我们连接每个人的使命就越紧迫。
”国际电联秘书长多琳·伯格丹-马丁(Doreen Bogdan-Martin)说:“我们渴望并且需要获得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承诺要让普遍而有意义的网络接入成为现实,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作为联合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专门机构,ITU 估计2023年仍有26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处于“离线”的状态。
在该组织发布的《2023年事实和数字》报告中,ITU 通过对基础设施、可负担性、性别差异、地理位置等关键指标进行估算,揭示了全球互联网接入的■ 本刊记者 李白咏 ︱ 文图1 《2023年事实和数字》报告(来源:国际电联网站www.itu.int)图2 2023年全球“在线”与“离线”人数(来源:国际电联网站www.itu.int)61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December | 12 2023 276概况。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综合教育.doc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综合教育.doc](https://img.taocdn.com/s3/m/b640743058fafab069dc02b9.png)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_综合教育论文商提供的服务范围狭窄等,这些是拉大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
2.5数字鸿沟问题产生的影响数字鸿沟可以看作是当前正在增长的经济鸿沟的一部分。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数字鸿沟很可能会拉大现有的经济差距。
还有的观点甚至认为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就是确保繁荣,进而确保和平。
数字鸿沟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当前多数研究的侧重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数字鸿沟对社会、文化、政治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影响:使用计算机网络拉近数字鸿沟,人们可以获得有益的工作和职业信息、政治信息,发掘新的家庭和社会交流渠道,参与经济互动,融入各种不同的虚拟社区。
这些是积极的影响。
当然,也会有消极的影响:由于人们在网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很多与亲朋好友和其他人的交流时间,用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如读书、看报、运动等)也在减少,这样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是破坏社会结构,导致数字隔离、社会分裂和关系弱化等现象的出现。
文化影响:文化内容的质量和效用本身就是有差异的,数字鸿沟的拉近有助于减小这种差异。
消极影响则是可能会使类型多样的大众文化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这种单一化倾向极有可能使得大众文化走向庸俗化。
政治影响:数字鸿沟的拉近,使得各种政治信息更易获取,政治活动的动员也会有更多的渠道,更容易得到候选人的政策陈述,还可以扩展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民主参与。
反面影响是可能导致政治分裂。
心理影响:有可能导致计算机忧虑、各种计算机犯罪等现象的出现。
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
2.6已经采取的措施及经验各个国家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解决数字鸿沟能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尽相同。
大体来讲,发达国家在数字鸿沟问题上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早,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成效。
归纳起来,这些措施和解决途径包括:(1)政府适当的参与,如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加强电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的建设)、法律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言论自由,这对提高因特网的使用是必需的);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私人部门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刺激网络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等,这些都可以部分的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教育数字鸿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教育数字鸿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aef99d869eae009591bec86.png)
2019年9月第36卷第9期Sep.2019Vol.36No.9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教育数字鸿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章若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武汉430025)摘要:教育数字鸿沟是不同区域或不同层次、不同配置的学校或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教育领域数字鸿沟的研究,发现国外研究热点主要在高阶教育数字鸿沟方面,国内主要聚焦于一级接入沟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鸿沟现象整体发展趋势是一级数字鸿沟正在逐渐消弭,而不同受教育群体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水平和动机意愿等差异却让他们之间的差距继续增大。
国内研究应当更多转向高阶教育数字鸿沟的研究,并引入更多心理变量,构建更合理的研究范式和模型。
关键词:数字鸿沟;教育公平;高阶教育鸿沟中图分类号:G40;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44X(2019)9£096£5日前,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讲述了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禄劝的禄劝一中实施在线教育,通过网络直播与名校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作业、考试。
远程教育带来的成效是禄劝一中的一本上线率逐年增加,在2018年甚至有3人考上清华北大,这也是该校30年来首次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这则故事在让人欣喜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中国教育领域存在的资源不均衡现象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消除?区域间的信息技术差异是否只存在于硬件设施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新的不均衡?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教育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主题。
一、教育数字鸿沟的概念人类社会从20世纪后半叶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与通讯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凭借网络迅猛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8555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d.png)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虽然数字化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却也同时加剧了数字鸿沟的问题。
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分配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分数,如数字技能差距、数字资源难以获取等。
本报告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
二、现状分析1. 数字技能差距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首先体现在数字技能差距上。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许多地区和人群缺乏足够的数字技能培训机会,导致他们在数字化的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
年龄、性别等因素也会使得一些人群对数字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2. 数字资源不平等数字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也是数字鸿沟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相对发达地区和人群拥有更多的数字资源,而相对落后的地区和人群则面临着获取数字资源的难题。
比如,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和学生可以获得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源,而另一些学校和学生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
三、存在问题1. 教育机会不均衡数字鸿沟使得一些地区和人群无法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
缺乏数字技能和资源的人群往往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教育机会不均衡还会加大贫困地区的贫困率和不平等现象。
2. 数字信息获取困难数字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一些人无法获取到必要的数字信息。
这不仅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不可靠和虚假的信息会传播开来,增加了公众的信息风险。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力度推动数字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和人群。
建立数字教育基地、提供线上学习平台等措施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掌握数字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水平。
2. 促进数字资源共享部门应加强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建设,确保数字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各个地区和人群。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263cb5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2.png)
情报学报2020年11月第39卷第11期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Nov.2020,39(11):1232-1244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徐芳,马丽(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215123)摘要近年来数字鸿沟研究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系统梳理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文献,旨在为我国学者了解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对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采用综合、归纳、比较等方法,对数字鸿沟的概念与类型,以及数字鸿沟研究的问题论域,包括影响因素、测量指标、评价模型、弥合举措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然后,对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有待加强;第三道数字鸿沟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鸿沟的分类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数字鸿沟的弥合举措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及数字鸿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数字包容等。
关键词数字鸿沟;数字包容;文献综述A Review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AbroadXu Fang and Ma Li(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1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digital divide research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worldwid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inese scholar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foreign research on digital divide and to carry out further systemat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Firs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oncept,the types of digital divide,and the problem domains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These domains includ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a‐surement indexes,evaluation models,measures to bridge the gap,and development trends by means of synthesis,induc‐tion,and comparison.Then,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abroad is reviewed.The review reveals that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ystem has been form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are mainly quantitative research,which implies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Additionally,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third digital divide is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gital divide and the mea‐sures to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require further st,the review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is digital inclusion.Key words:digital divide;digital inclusion;literature review1引言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DD)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当时的研究人员用来解释使用与不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的区别[1]。
巨大鸿沟:欧盟劳动力中的数字化与数字技能差距
![巨大鸿沟:欧盟劳动力中的数字化与数字技能差距](https://img.taocdn.com/s3/m/eb76667c51e79b89680226e3.png)
巨大鸿沟:欧盟劳动力中的数字化与数字技能差距作者:吕耀中,孔琳(编译)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第15期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Training,Cedefop)的“欧洲技能与就业”(European Skills and Jobs,ESJ)调查显示,欧盟成员国超过七成的成年劳动力需要掌握基础的信息通信技术(icrD,才能胜任他们的工作。
然而,其中约1/3的员工面临数字技能不足的风险。
与此同时,在低技能的岗位中,又有近一半的员工不需要掌握任何ICT就能完成他们的工作。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的专家普列克斯(K - Pouliakas)指出:“数字鸿沟确实存在,有相当一部分的欧盟成年劳动力供职于一个半信息化的世界,而其他劳动力则面临数字技能的退化。
要想使所有欧盟劳动力都能充分享受到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就要不断促进欧盟教育和培训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但是,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数字资本基础设施的更多投资和继续在线学习小组( continu-ing online learning for group)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
”一、欧盟职场对数字技能的要求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的分析表明,未来欧盟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转型与对先进数字技能的高需求紧密桕连。
事实上,《欧洲技能与就业调查洞察》(ESJs urvey /n,.sight)第8期说明,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的技能预测的未来十年有望发展的职业与依据欧洲技能与就业调查中的这些职业要求的先进数字技能的重要性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这一发现与其他许多信息来源是一致的,如欧盟统计局对企业和家庭ICT使用情况的调查信息。
欧盟委员会近期针对12份历来很少获得ICT投资的职业(如奶农、机器操作员、工业设计师、兽医专业教师等)调查也表明,ICT的使用对这些职业的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述评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14b2e8ae284ac850ad024280.png)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述评朱天泽1220093国外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的研究始于2000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10年左右。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数字鸿沟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但实际上,我们并不一定要采取一个从本质主义出发而定义的“数字鸿沟”。
恩格斯曾说:“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①。
”一个定义不可能把某个概念的所有内涵全部用一句话概括进去,定义只是对概念有一个大概的描述,而应在论证时进一步丰富概念的内涵。
因此,本研究述评的范围是数字鸿沟的测量、数字鸿沟的变化等对数字鸿沟进行的实证研究,不包括对数字鸿沟定义等思辨研究。
由于视角不同、关注重点不同,各方专家及研究机构会采用不同的测算方法,而方法不一导致结果不同,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
考虑到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地区的去中心化,本研究述评不仅回顾了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也参考了斯洛文尼亚、伊朗、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研究。
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1999)运用相对差距法和绝对差距法对数字鸿沟进行了最早的测量。
绝对差距法利用两个群体的指标值的绝对差来分析两者的数字鸿沟差距;相对差距法利用两个群体的指标值的比值来分析两者数字鸿沟大小[1]。
绝对差距法和相对差距法可以描述不同人群间在主要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差距,比较直观,易于理解,于今仍有较大借鉴意义。
德国学者Tobias Husing和Hannes Selhofer(2004)提出数字鸿沟综合指数,即DDIX(Digital Divide Index)。
DDIX用弱势人群占平均水平比重来代表数字鸿沟指数。
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差别四个方面分别考察,计算结果各占1/4权重[2]。
这种方法虽然包含较多变量,可是没有直接反映ICT应用的指标,对于数字鸿沟的测量并不是很准确。
但首次提出综合指数法,克服了单变量的缺陷,于今仍有参考价值。
斯洛文尼亚学者Pavle Sicherl(2005)提出了时间差距法,用于分析欧美之①恩格斯. 反杜林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1, 90.间互联网普及率之间的差距。
2023年数字鸿沟现象分析报告
![2023年数字鸿沟现象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c125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5.png)
2023年数字鸿沟现象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现行数字鸿沟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
我们将分析数字鸿沟对社会、经济和教育领域的影响,同时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促进数字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引言数字鸿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愈发突出。
本章概述了数字鸿沟的定义、背景以及其对全球和国内的影响。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本报告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数字鸿沟的影响本章将分析数字鸿沟对社会、经济和教育领域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数字鸿沟导致信息不平等,加剧社会分化。
在经济方面,数字鸿沟限制了营商环境的发展,阻碍了创新和经济增长。
在教育方面,数字鸿沟妨碍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数字包容的挑战本章将探讨数字包容面临的挑战。
首先,数字鸿沟存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加剧了不平等现象。
其次,数字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某些人因技能不足而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最后,数字鸿沟还存在于公共服务的提供中,限制了一部分人群的获得权益。
第四章:数字包容的解决方案本章将提供一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注重数字包容性,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获得数字技术和资源。
教育机构应加强数字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此外,公共和私人部门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包容的实现。
第五章:数字鸿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本章将探讨数字鸿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数字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
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为包括减贫、健康、教育和经济增长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数字鸿沟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报告分析了数字鸿沟对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数字包容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方应加强合作,推动数字包容的实现,以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
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研究
![数字鸿沟形成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f083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8.png)
在数字鸿沟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数字鸿沟的问题。只有通过全 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数字鸿沟的缩小和消除,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和谐。
谢谢观看
总结
数字鸿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缩小数 字鸿沟,我们需要从教育、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普及等多个方面入手, 采取综合性的策略。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少数字化时代的差距,实现更广 泛和公平的社会发展。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数字鸿沟是指不 同群体之间在数字技术使用、信息获取和数字素养方面的差距,它对社会发展、 经济增长和政治民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回顾数字鸿沟研究的 进展,探讨当前的研究现状、方法、结果及未来展望,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和借鉴。
在传统的观念中,智能鸿沟和数字鸿沟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问题。但实际上, 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而数 字鸿沟的存在则可能限制了人们对智能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因此,我们不能孤 立地看待这两种现象,而应该将它们视为相互的两个方面。
智能鸿沟和数字鸿沟的范式转变指的是将这两种现象结合起来考虑的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将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视为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并采取有 效的措施来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入,提高人们的网络接入水平,从而缩小数字鸿沟。同时,政府和企业可 以加强技术培训和教育投入,提高人们对智能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从而缩 小智能鸿沟。
2024年全球网络普及与数字鸿沟缩小
![2024年全球网络普及与数字鸿沟缩小](https://img.taocdn.com/s3/m/def6f5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5.png)
数字鸿沟缩小有助于提高网络覆盖率 数字鸿沟缩小能够降低网络使用成本 数字鸿沟缩小有助于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数字鸿沟缩小能够促进网络创新与发展
远程教育:网络普及使得更多地区能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数字鸿沟。
电子商务:网络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偏远地区也能享受购物便利,缩小数字鸿 沟。
移动支付:网络普及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偏远地区也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缩小 数字鸿沟。
数字技术的进步
政府政策的支持
数字素养的提高
互联网基础设施 的普及和改善
智能手机和平板 电脑的广泛使用
政府对数字经济 发展的支持和投 入
教育水平的提高 和数字技能的普 及
发达国家:数字 鸿沟缩小提高了 信息流通效率和 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中国家:数 字鸿沟缩小有助 于缩小与发达国 家的差距,提高 国际竞争力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普及率:超过70%
发达国家:普及率 超过90%
发展中国家:普及 率在30%-50%之 间
落后国家:普及率 低于10%
发展中国家:网络普及率较 低,但增长速度较快
贫困地区:数字 鸿沟缩小有助于 提高当地人民的 生活水平,促进 社会进步
数字鸿沟缩小对 各地区的影响是 积极的,有助于 推动全球数字经 济发展
PART FOUR
提升信息获取能力:网络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取信息,缩小了信息贫富差距。 促进经济发展:网络普及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提高教育水平:网络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接受教育,提高了整体教育水平。 改善社会交流:网络普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缩小社会隔阂。
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报告
![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746a3beefdc8d376ee325a.png)
4
数字鸿沟在使弱势群体远离信息社会的风险不断加大的同时, 信 息技术的跳跃性和快速渗透特征也给弱势群体发挥后发优势获得跨 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就意味着, 数字鸿沟是客观存在, 但对待数字鸿沟的态度和行为将使其演化结果及影响大相径庭。
4、数字鸿沟的成因
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或收入水平。 拥有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一定的成本支 出,尤其是在技术扩散初期,其成本还相当高。这就使得经济发展相 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或低收入人群因支付不起高昂费用而被排斥在 新技术之外。 二是教育水平或知识能力。 受教育程度不同直接导致对新技术的 认知、接受和应用效果存在天壤之别。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就很难真 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时会不懂外语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是政策环境。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都会引发全球生产 力的重新布局,总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得以脱颖而出,国家战略选择和 相应政策导向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是个人习惯。受个人秉性使然,总会有人尽管有钱也有知识但 不愿接受新技术,从而在网络中落伍。 五是年龄、体能等生理因素。没有人会责怪婴幼儿不上网,老年 人不玩计算机也情有可原。而对于存在身体或智力障碍的人来说,接 受新技术的能力也不能与正常人相提并论。
1
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对数字鸿沟的研究和政策推动。 欧盟及其成员 国在数字鸿沟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方面后来居上。日本 2003 年提出要 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 ,韩国则在 2004 年明确制定了“缩小数字鸿 沟”的中长期方案。 信息理论界的研究不断深入。斯洛文尼亚的帕沃·西切尔、意大 利的法比奥拉•里卡帝尼和莫罗•法里奥、德国的托比阿斯•休星和汉 尼斯•塞尔霍夫等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贡献。 数字鸿沟研究带有典型的问题导向和对策研究特征。总体上看, 关于数字鸿沟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各国的实践也都还在探索之 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写本) 目 录
1、数字鸿沟的由来 ......................................................................1 2、数字鸿沟的定义 ......................................................................2 3、数字鸿沟的“五大效应” ......................................................3 4、数字鸿沟的成因 ......................................................................5 5、数字鸿沟测算方法 ..................................................................5 6、中国主要信息技术应用扩散现状 ..........................................8 7、中国数字鸿沟现状与趋势 ......................................................9 8、中欧数字鸿沟现状与趋势 ....................................................10 9、中国缩小数字鸿沟的实践 ....................................................11 10、欧盟缩小数字鸿沟的经验 ..................................................12 11、中国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 ..........................................13
3
贫因者因为失去了获得信息的机会和能力, 无法充分参与创造和分享 信息社会的文明成果及其各种活动, 成为信息社会的落伍者或边缘群 体。也有学者称,信息贫困是 21 世纪的新型贫困,信息贫困者是信 息时代的无家可归者。 其次,信息均享程度下降——数字鸿沟的“分化效应” 。 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好处, 使得不同社 会群体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存在巨大差别。 最先接触和使用信息 技术的人对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创新能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与没有接触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人群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信息均享 程度方面存在的差异即“信息差别” ,也被称之为继城乡差别、工农 差别、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新的社会差别会诱发一系列新的 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三,社会脆弱性加大——数字鸿沟的“放大效应” 。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称, 数字鸿沟有可能使国际社会多来年致力于 缩小南北差距的努力化为乌有。 因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会进一步导 致收入分配、就业和发展机会等的严重不公,加大原有的贫富差距, 进而成为危害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根源。 中国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 迈进,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中国也同样存 在。数字鸿沟的存在和扩大会加剧贫富差距,从而加大社会脆弱性。 第四,降低信息化成效——数字鸿沟的“短板效应” 。 木桶原理表明,决定木桶有效容积的是最短的那块板。弱势群体 无法利用信息技术, 使得已经建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各类信息信息 系统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导致信息化建设成效低下。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数字鸿沟是信息化整体效益的最大漏斗, 也是构成信息化这一大木桶 的最短板。这种影响、浸蚀信息化整体效果的影响作用,可以称之为 数字鸿沟的“短板效应” 。 第五,弱势群体的风险与机遇并存——数字鸿沟的“双刃效应”
5、数字鸿沟测算方法
数字鸿沟测算要重点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在特定时期或 特定时点, 考察对象间的数字鸿沟到底有多大?其二, 从历史进程看, 考察对象间数字鸿沟呈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趋势?前者侧重于静态观
5
察,后者侧重于动态观察。 在进行数字鸿沟测算时,本报告力求把握三点:一是理论通用: 既可进行横向比较,又可进行历史比较;二是内涵直观:计算结果含 义清晰,便于直观理解;三是数据完整:全部采用有公信力的统计数 据,避免使用主观判断数据带来的不确定性。 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数字鸿沟大小 的一种测算方法,其核心指标是数字鸿沟指数(DDI) 。其计算方法 和含义如下: (1)数字鸿沟指数计算公式
4
数字鸿沟在使弱势群体远离信息社会的风险不断加大的同时, 信 息技术的跳跃性和快速渗透特征也给弱势群体发挥后发优势获得跨 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就意味着, 数字鸿沟是客观存在, 但对待数字鸿沟的态度和行为将使其演化结果及影响大相径庭。
4、数字鸿沟的成因
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或收入水平。 拥有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一定的成本支 出,尤其是在技术扩散初期,其成本还相当高。这就使得经济发展相 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或低收入人群因支付不起高昂费用而被排斥在 新技术之外。 二是教育水平或知识能力。 受教育程度不同直接导致对新技术的 认知、接受和应用效果存在天壤之别。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就很难真 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时会不懂外语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是政策环境。 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或产业革命都会引发全球生产 力的重新布局,总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得以脱颖而出,国家战略选择和 相应政策导向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是个人习惯。受个人秉性使然,总会有人尽管有钱也有知识但 不愿接受新技术,从而在网络中落伍。 五是年龄、体能等生理因素。没有人会责怪婴幼儿不上网,老年 人不玩计算机也情有可原。而对于存在身体或智力障碍的人来说,接 受新技术的能力也不能与正常人相提并论。
Pi 代表要重点考察的数字鸿沟种类及其指数。在计算中国数字鸿
沟时,本报告选取城乡数字鸿沟、地区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作为 考察对象, 主要是因为这几类数字鸿沟相对比较重要, 且具有可比性, 基础数据也相对完整。
Ai 代表权重。一般来讲权重的设定应以其重要性来确定。考虑到
难以判断到底哪一类数字更为重要,为不影响历史分析,在实际测算 中赋予各类数字鸿沟相同的权重。由于反映的是相对差距及其变化, 只要对历年计算采用相同的标准就不会影响结果分析。 (2)分类数字鸿沟的测算
1、数字鸿沟的由来
正如信息技术革命源于美国一样, 数字鸿沟一词也是由美国人发 明的。1995 年,美国 Markle 基金会总裁莫里塞特率先使用“数字鸿 沟” (Digital Divide)一词。1995 年,美国电信管理局(NTIA)发布 调查报告——《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关于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 , 后又连续发布了三份报告,引起克林顿政府关注。 继美国之后,国际社会对数字鸿沟问题也日益关注。2000 年, 数字鸿沟问题成为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八国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 织论坛的主要议题。 2001 年,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发布 《理 解数字鸿沟》报告。2002 年起,世界经济论坛开始发布《全球信息 技术报告》年度报告。2003 年,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发布了旨在 缩小全球数字鸿沟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 ,联合国陆续发布 “全球电子政务准备度报告” 。国际电信联盟、世界银行等也将缩小 数字鸿沟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
m
计算公式:
DDI Ai Pi
i 1
DDI 代表一国或地区数字鸿沟总指数。DDI 介于 0-1 之间,DDI 越大,说明数字鸿沟越大;反之则越小。一般来讲,DDI 小于 0.3, 表示数字鸿沟不明显;DDI 介于 0.3-0.5 之间,表示存在明显的数字 鸿沟;DDI 介于 0.5-0.7 之间,表示存在显著的数字鸿沟;DDI 在 0.7 以上,表示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这一判断标准也适用于对下述 Pi 值 和 Q j 的评估。
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报告
(缩写本)
所谓数字鸿沟, 是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拥有和使用现代信息技 术方面存在的差距。 数字鸿沟的存在不仅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 能否实现,也将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日益成为和谐 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准确测量、客观描述数字鸿沟的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是客观评 价政策效果、提出正确应对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欧盟信息社会 项目在 2007 年 6 月设立了“中欧数字鸿沟比较研究”专项课题,以 期为有关部门制定推定中国信息社会发展、 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的国家 政策提供支持, 提出关于未来信息社会发展尤其是缩小数字鸿沟方面 的政策建议。
1
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对数字鸿沟的研究和政策推动。 欧盟及其成员 国在数字鸿沟的调查和理论研究方面后来居上。日本 2003 年提出要 建设“无处不在的网络” ,韩国则在 2004 年明确制定了“缩小数字鸿 沟”的中长期方案。 信息理论界的研究不断深入。斯洛文尼亚的帕沃·西切尔、意大 利的法比奥拉•里卡帝尼和莫罗•法里奥、德国的托比阿斯•休星和汉 尼斯•塞尔霍夫等都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贡献。 数字鸿沟研究带有典型的问题导向和对策研究特征。总体上看, 关于数字鸿沟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各国的实践也都还在探索之 中。
n
计算公式:
Pi B j Q j
j 1
6
Pi 代表某一类数字鸿沟指数的大小,如城乡数字鸿沟指数、性别
数字鸿沟指数等。 Pi 值介于 0-1 之间。 Pi 越大,说明数字鸿沟越大。
2、数字鸿沟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数字鸿沟,国际上比较典型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莫里塞特:数字鸿沟是指人们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享 用机会上的差距。 ——美国商务部电信和信息管理局: 数字鸿沟指的是那些拥有信 息时代工具的人与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差距。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 数字鸿沟系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 球发展和应用, 造成或拉大的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 距。 ——经合组织(OECD) 《理解数字鸿沟》报告:数字鸿沟是指 个人、家庭、企业、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享用信息技术 的机会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项活动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 :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这 两个词的准确含义是指: 世界上享有信息技术群体和被信息技术排斥 在外群体之间的差距,以及这些群体内部彼此之间不转让信息的情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