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1. 数到一百
-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 数到100的顺序
- 数与数相邻的关系
2. 口算
- 加法口诀表
- 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 减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3. 量的认识
- 长度的认识:用米、分米、厘米测量
- 重量的认识:用千克、克测量
- 容量的认识:用升、毫升测量
4. 三角形与四边形
- 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及特征
- 角的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5. 时钟与日历
- 认识钟表的示意图及指示方式- 认识日历的示意图及日期概念
6. 运算符号
- 等号的认识与运用
- 大于与小于的认识与运用
- 加号与减号的认识与运用
7. 由一数到千
- 正整数的认识与读法
- 通过数位表达数字的大小
8. 位置关系
-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前、后、近、远的位置关系- 地图与建筑中的位置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升计算能力,并扎实掌握数学概
念和技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加减法1. 两位数加一位数2. 两位数减一位数3. 求相反数4. 进位加法5. 退位减法6. 三位数加减法7. 数字填空8. 棒图表示数目9. 问题解决10. 交换律和结合律11. 加减混合运算二、乘法1. 乘法的概念2. 数的乘积3. 乘法口诀4. 数表与幻方5. 0和1的作用6. 乘以10和1007. 竖式乘法8. 选择合适的算法9. 化简乘法10. 乘法分配律三、除法1. 除数、被除数和商2. 除法基本概念3. 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4. 你也会除法5. 除法口诀6. 倍数和约数7. 简便除法8. 余数9. 商的近似值10. 分数的引入四、时间、空间1. 学习时间2. 一分钟、一小时和一天3. 时间的表示方法4. 日出、日落和白天黑夜5. 万年历和闰年6. 时间类问题7. 方位词8. 空间方位感9. 地图五、度量衡1. 长度的度量2. 重量的度量3. 容积的度量4. 化简换算5. 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换算6. 容积单位的互换7. 单位间综合运用六、几何1. 图形的认识2. 直线、线段和射线3. 线段的度量4. 角的基本概念5. 角的度量6. 垂直和水平7. 形状和对称8. 角、直线和图形的位置关系九、数据和概率1. 数据的整理2. 统计图的读取3. 众数和中位数4. 数据的预测5. 简单概率6. 问题解决以上就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收集数据的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的方式。

2.统计图表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用表格来实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2.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3.除法算式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所得的数是商。

5.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是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

2.平移是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

3.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1.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3.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要先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XXX和千克的认识1、克是重量单位,1克等于1千克的1000分之1.2、千克是重量单位,1千克等于1000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二、XXX和千克的换算1、将克换算成千克,要将克数除以1000.2、将千克换算成克,要将千克数乘以1000.3、在换算时,可以画图帮助分析,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三、解决问题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XXX和千克单位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2、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时,需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或列算式来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选择合适的单位和方法来求解。

XXX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

2020年春季学期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课件

2020年春季学期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课件



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口算、 笔算、估算
表内 乘法
厘米 和米
克和 千克
简单的 组合思 想和逻 辑推理 方法
图形 和数 的排

认识 线段
用厘米 尺、米 尺测量
认识角
对称
从不同 位置观 察物体
轴对称
统计知识
镜面 对称
我长 高了
剪 一 剪
表内 除法
看一看 摆一摆
有 多 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例5 8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表
例6 9的乘法口诀
编制9的口诀
编制8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统计知识
体验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 的过程。初步了解 统计的意义。
学习简单的数 据收集和整理 的方法。进一 步了解统计的 意义。
统计图
认识以一当二的 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例1,摆数字卡片 有序
2020年春季学期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课件
2020/12/1
二年级数学知识树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 合应用
数的 数的 常见 运算 认识 的量
探索 规律
图形 的认 识
测量
图形 与 变换
图形与 位置
统计活 动初步
100 以 内 万 以 的加减法 内 数
笔算、估 的 认
认识轴对称图形
例2 轴对称
例3 镜面对称
会在方格纸上 画对称图形
镜面对称(动作相同, 左右相反, 上下相同)
会减轴对称图形
会画对称轴
例1经历口诀 编制过程
例2初步理解一个数 的几倍是多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字认识1. 数字的认识及书写在数学学习中,认识数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孩子们应该首先掌握数字0-100,以及它们的书写形式。

在数字书写上,必须注意笔画的顺序和形状,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数码的认识及书写在学习数字的基础上,孩子们还需要掌握数码及数码书写形式。

数码是数字组成的一个数字,例如数字10是由数字1和数字0组成的一个数码。

在书写数码时,要注意数码的大小和位置,以避免混淆。

3. 数量的比较孩子们需要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学习数量的概念。

在进行数量比较时,应该首先熟悉大于、小于、等于等基本比较符号,以便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二、整数的认识1. 整数的认识在学习整数时,孩子们需要了解整数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其中,正整数表示具有数量的概念,负整数表示欠量或亏损的概念,零表示没有数量的概念。

2. 整数的概念和大小比较在掌握整数的基础知识后,可以使用基本比较符号进行整数的大小比较。

同时,要注意对整数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应用,以建立对整数的系统性认识。

3. 整数的加减加减是整数运算中最基本的两种形式。

孩子们需要熟悉正整数、负整数和零之间的加减运算规则,以实现整数运算的基本应用。

三、计量单位1. 长度、重量和容积计量单位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下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将接触到长度、重量和容积等多种计量单位。

要熟悉不同计量单位的定义和换算方法,以便进行实际应用。

2. 计量单位的换算在实际应用中,要经常进行计量单位的互换,这需要孩子们掌握计量单位的换算规则。

例如,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分米、米,它们之间的换算规则是10厘米=1分米,100厘米=1米。

四、几何图形1. 点、线和面的认识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孩子们需要了解不同几何图形内部元素的基本构成。

点、线和面是几何图形内部元素的三种基本形式。

2. 直线和曲线的区别直线和曲线是几何学的两种基本形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第一篇:数的认识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们初步学习数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所涉及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法、数数、数的概念、比较大小、排序和简单的加减法等知识点。

主要内容如下:1. 数的读法:从0到100的数字读法,包括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单数和复合数的读法,例如11读作十一、22读作二十二等。

这些读法是孩子们日常交流和数学计算的基础。

2. 数数:数数是指按顺序数出若干个已知数量的动作。

通过数数的练习,孩子们能够掌握基本的计数方法,加强记忆力和观察力。

3. 数的概念:数的概念是指孩子们通过数的读法和数数的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内在认知、反应和表达的能力。

孩子们要学会辨认和理解出现在生活中的数字,将数字和数量联系起来,进而从抽象的数字中获取实际的数值信息。

4. 比较大小:比较大小是数的基本运算之一。

孩子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比较练习,掌握大小和大小关系的概念。

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孩子们通过比较大小能够发现大小的规律以及数字大小的量级。

5. 排序:排序是指将一组数字按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

孩子们需要通过排序练习,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和排列规律,提高对数的敏感度,并且这也是认知和组织的能力的提高。

6. 简单的加减法: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还从简单的加减法开始启蒙,让孩子们逐渐接触数学计算的基础方法。

孩子们可以通过练习简单的加减法,进一步加强数字的意义和数量感,探究数学计算的规律和方法。

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础,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长度和时间的认识在数学学习中,长度和时间的认识是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长度和时间的认识主要涵盖长短、长度比较、长度的度量、时间的度量和日常时间的读写等内容。

主要内容如下:1. 长短:长短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长度认识的基础。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摸索物品的长短差异,逐渐形成长短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编

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认识1—100之间的数。

2.数的顺序:正序和倒序数。

3.数的大小:数的大小比较。

4.数的组成:个位、十位和百位。

5.数的读法:数的正确读法。

6.数的合并: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

7.数的分解: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方法。

二、简便的数运算1.算术方法:加减法的运算。

2.运算规律: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化解为整十数的技巧。

3.估算法:用适当的数来取代算式中的数进行粗略计算。

三、简单加法1.加法命题:认识加法命题。

2.运算规则:加法命题的运算规则。

3.列竖式:加法算式的列竖式。

4.加数顺序:数的加法命题的顺序交换。

5.零的作用:零和整数相加的结果。

6.连加命题:多个数的连续加法。

7.折算运算:通过折算运算简化计算。

四、简单减法1.减法命题:认识减法命题。

2.运算规则:减法命题的运算规则。

3.列竖式:减法算式的列竖式。

4.被减数顺序:数的减法命题的顺序交换。

五、两位数的认识1.认识十位:认识一个两位数的十位。

2.认识百位:认识一个两位数的百位。

3.特定位置的数字:认识一个两位数中特定位置的数字。

4.数的合并与分解: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两位数和把一个两位数拆分成两个数。

六、两位数的加法1.十位和个位:计算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的和。

2.进位加法:计算进位加法的结果。

3.整十数的加法:计算整十数与个位数相加的结果。

4.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多个数相加的结果。

七、两位数的减法1.十位和个位:计算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的差。

2.不退位减法:计算不退位减法的结果。

3.退位减法:计算退位减法的结果。

4.减法的性质:减法命题的性质。

八、全等图形1.全等图形的判定: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来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2.图形的变化:通过平移、翻转、旋转等变化来判断图形是否全等。

九、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认识长方形的特点。

2.正方形: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十、几何图形的组合1.圆与正方形:认识圆和正方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知识点人教版一、整数和小数1. 整数的认识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学生将开始认识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0组成的数集,学生将学会使用正整数、负整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小数的认识除了整数,二年级的学生还将开始接触小数的知识。

通过认识十分位、百分位的概念,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长度、质量、容积和时间1. 长度的认识学生将学会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学习如何进行长度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2. 质量的认识在质量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千克、克等质量单位,并学习如何进行质量的比较和换算,以及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3. 容积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升、毫升等容积单位,学会进行容积的换算,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积的概念。

4. 时间的认识在时间方面,学生将学会认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的换算,以及如何使用钟表进行时间的读写。

三、图形和位置1. 图形的认识学生将学习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椭圆等基本图形,学会辨认各种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分拆、拼接等操作。

2. 位置的认识通过图形的位置变换,学生将学会认识左右、上下、里外、远近等基本的位置词语,以及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培养学生对真实生活中数据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2. 数据的整理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直方图、饼图等手段直观地呈现数据。

五、加减法1. 个位数的加减法学生将学会进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退位的规则,并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在掌握了个位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将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学会进位、退位的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要求梳理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要求梳理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调查法),了解记录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正”字记录数据,并能用表格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统计表)。

2、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如明确知道谁最多,最少,会提出相应的简单问题和建议。

重点题型:P4第3题,P5第5题,P6第7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15÷3=5(个)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比如:桌上有15个苹果,按每份5个分,这些苹果可以分成几份?15÷5=3(份)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比如:15÷3=5 读作:15除以3等于5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体会乘法和除法运算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如:24÷4=?想:4乘什么数等于24?6、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情境图,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寻求恰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出其对称轴(注意出头、虚线)。

知道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数:如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等。

2、平移:认识平移现象,了解平移的本质特征(直线运动,方向、大小不变,只有位置改变),能够在图形或物体的运动中辨别出平移现象。

如:推拉窗,开关抽屉等3、旋转:认识旋转现象,了解旋转的本质特征(曲线运动,只有大小不变;方向、位置改变),能够在图形或物体的运动中辨别出旋转现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研究如何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确定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以及呈现数据的方法(使用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研究如何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使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其中,投票记录适用于数量较少的情况,而画“正”字记录适用于数据较多的情况。

填写数据时,需要给出正字个数,并将结果填写在统计表中。

数据分析包括计算总数、比较各部分的数相加、寻找最多和最少的部分以及选择最合适的部分(通常选择最多的)。

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数据。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研究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平均分可以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除法算式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其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可以使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读题两遍、了解题意、去掉多余信息、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带上单位和写上答案,最后检查。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判断方法,可以通过对折来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左右、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

本篇文章介绍了数学中的几个概念和现象,包括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轴对称是指图形可以通过折叠来实现重合的现象,而平移则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移动而大小和方向不变。

旋转则是指物体围绕同一个点或直线转动,方向发生变化。

文章还提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按照算式的顺序计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算括号里面的内容等。

最后,文章列举了几个常见的两步计算题型,如剩下的平均分、还剩多少等。

本文介绍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其中,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四步:试商、乘、减、比。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的方法,包括采用进一法、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以及购物问题中的“去尾法”。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作为学生的我们,数学是必学的科目之一。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1. 两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两位数可以用“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56=5×10+6。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需要先比较十位数的大小,再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 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53+28=81;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63-32=31。

3. 三位数的认识和比较:表示三位数可以用“百位数+十位数+个位数”的方式,例如785=7×100+8×10+5。

比较三位数大小需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4. 三位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三个数的数量之和,如365+187=55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452-316=136。

5. 整数的认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正整数可以用“+”表示,负整数可以用“-”表示。

6. 正整数的加减法: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和,如 37+65=102;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数量之差,如 98-65=33。

7. 初步认识同分母多分数:同分母多分数是指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几个分数,例如1/3、2/3、3/3。

8. 认识生活中的简单比例:比例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冒号(:)或比例符号表示,例如 1:3,1比3。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比例,例如男女比例为1:2。

9. 使用秤量尺进行长度度量:长度可以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来度量,使用秤量尺可以测量长度。

需要注意保持尺的水平,避免测量误差。

10. 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的比较:两个相同形状的图形之间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可以是分割、将一部分放大或缩小等。

11. 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有不同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性质,例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相等。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
纳【】
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本文档整理了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整数
- 整数的概念和性质
- 整数的大小比较
-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小数
- 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 小数的读法和书写
- 小数的大小比较
三、分数
-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分数的读法和书写- 分数和自然数的比较-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四、长度和重量
- 长度的估计和测量- 单位换算
- 重量的估计和测量- 重量的单位换算
五、时间和温度
- 时刻的读法
- 时间的比较
- 一天中的时间顺序
- 温度的读法
- 温度的比较
六、图形
- 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 直线和曲线
- 直线段的比较
- 直角和直角三角形
- 正方形和长方形
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图表和数据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的知识点归纳,学生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并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来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2. 100以内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角的认识:认识角的基本概念,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4. 认识时间: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图形与拼组: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拼组。

6. 统计与概率: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概率计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教材和教辅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重点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重点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重点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的重点内容:
1. 相加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相加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能力。

2.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学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进位和退位的运算。

3. 十几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十几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4. 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的方法。

5. 分数的简化和比较大小:学习如何简化分数和比较分数的大小。

6. 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学习常用的长度单位换算,如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转换。

7.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乘法表的部分内容。

8.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9. 三角形的性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如边的关系和角的特点。

10. 类比和排列的训练:通过类比和排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的重点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加减法运算、长短、重量、时间、形状和位置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加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在10以内进行快速计算,并且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加法计算。

2. 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学会在10以内进行快速计算,并且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减法计算。

二、长短1. 长短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来进行判断,学会使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如:“长、短”、“更长、更短”等。

2. 长度的测量:学会使用标尺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三、重量1. 重量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来进行判断,学会使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如:“重、轻”、“更重、更轻”等。

2. 重量的测量:学会使用秤等工具进行重量的测量,掌握基本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四、时间1. 时钟的读法:学会读写 Analogue clock,并掌握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2. 时间的计算:学会根据特定的时间进行计算,如可以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等。

五、形状1. 基本的几何图形:学会识别、描述和绘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形状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特征来进行判断,学会使用比较词语进行描述,如:“相同、不相同”、“更大、更小”等。

六、位置1. 方向的概念:学会识别、描述和使用基本的方向词语,如:“前、后”、“左、右”等。

2. 位置的描述:通过描述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照物的方位关系来进行位置的描述,如“在左边、在右边”等。

参考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则,通过练习题巩固运算技巧。

2. 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练习。

3. 时钟的读法和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时间活动进行训练。

4. 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命名,通过绘制图形和形状比较的练习进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在绘制表格或者图形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小格代表的数量是多少。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剪纸游戏)
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A B C D E H I K M O T U V W X Y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广告
查看详情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 < 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物品的重量和物品的材质没有关系: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一样重。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2、填数游戏和扫雷游戏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是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

寒假期间,孩子要先把乘法口诀背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或两道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