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 精品学案
直线运动教案
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直线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直线运动的实例和相关实验器材。
3. 学生练习册和教辅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直线运动的实例,如运动的小车、运动的人等,引发学生对直线运动的兴趣。
2.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
主体:1. 概念讲解a. 解释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即物体在同一方向上运动,并且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b. 引导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概念。
c. 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计算实践a.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随练习,引导学生掌握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b.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并进行相关练习。
3. 实验探究a.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利用小车在直线上运动,并使用计时器记录时间和测量位移,以验证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方法。
b.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关系。
4. 加速度的引入a. 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即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
b. 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5. 加速度的计算a. 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b.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计算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并进行相关练习。
巩固与拓展:1. 提供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型的运动,如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与直线运动的异同之处。
评估:1.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直线运动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应用题中的表现,评估其运用直线运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直线运动的相关内容,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
直线运动教案
三、直线运动教(学)案靖江市季市初中陈一平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2、通过实验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特点3、会用图像发现物理规律4、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5、进一步加强解题规范6、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二、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教学难点:测量时间三、情感目标:气泡的运动简单但有趣,激发学生动手和对物理的兴趣。
四、学习过程:引、运动的分类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可以把物体分为: 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匀速直线运动(1)研究气泡的运动1、使玻璃管翻转后略倾斜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2、使玻璃管翻转后改变倾斜角度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
3、保持玻璃管倾角不变,观察气泡运动情况并提出猜想4、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5、测量原理、工具及其方法6、讨论:时间的测量及处理误差的方法7、设计与实验8、数据收集及处理(2)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1、2、3、思考1:为什么各小组测出的速度不同?是否一定是测量误差引起?如果不是,那么气泡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思考2:气泡运动快慢与玻璃管的长度有关吗?二、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2、特点: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我们通常用平均速度反映物体运动大致情况。
三、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例如:运动的汽车、流动的河水t/ss/m巩固练习:1、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物体的运动的图()(1)(2)(3)(4)A、(1)(2)B、(1)(3)C、(2)(3)D、(2)(4)2、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在图的坐标中画出s-t图像。
人教版直线运动教案
人教版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直线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物理》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直线运动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直线运动例子。
2.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特征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总结。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黑板和彩色粉笔,向学生介绍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讲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计算过程。
3. 强调速度和加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利用直线运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演示。
2.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运动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并与教师共同核对答案。
3. 教师对练习中常见错误进行解释和讲解。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一些与直线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六、小结与反馈(5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进行解答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加深对直线运动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直线运动问题解决,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评分和评价。
3. 收集学生在拓展应用中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
5.3直线运动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知道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明确现实中真正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
了解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3、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了解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的应用。
能熟练的运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及其规律.学习难点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路程无关学习过程【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演示:将1m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思考:①从气泡在直玻璃管中的运动情况可知,气泡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②气泡有一定的大小且启动时速度是慢慢增加的,因此测量零点放在何处?;③实验中我们既要记下气泡运动的各段路程,又要测出运动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如果两项测量同时做会很不方便,也很难做到精确,那我们能采取什么方法解决这个矛盾?④书本上实验所用的管子,每隔10 cm测一次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测怎么办?⑤怎么准确确定气泡通过的是20 cm、30 cm、40 cm等的位置?⑥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每隔10 cm测一次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测怎么办?目标二:能够根据特点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认识平均速度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分析苹果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议一议:为什么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结论:变速直线运动:(1)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描述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使用v=s/t表示速度,但这个速度是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目标三:认识平均速度,明白题目所说的是哪一段路程注意: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它只表明一种平均“快慢程度”,所取路程、时间不同,平均速度也不同。
001物理总复习名师学案--直线运动
物理总复习名师学案--直线运动(32页WORD )本章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即物体的位移、速度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本章的重要概念,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基本公式.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典例实例.本章内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本章知识的单独考查主要是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命题,较多的是将本章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运动图象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首次接触到的图象,是学习其他图象的基础.因此,不论是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还是从高考的角度看,都应对运动图象予以足够的重视.本章内容可分成两个单元组织复习:(Ⅰ)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图象.(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第Ⅰ单元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图象●知识聚焦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像这种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即为理想化方法,质点即是一种理想化模型.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6.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s v =,单位:m/s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它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对于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只能根据定义式t s v =求平均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可根据20t v v v +=求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7.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a =tv ∆∆,单位:m/s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象.图象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图象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象(s —t 图)和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对于图象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即对图象的纵、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物理量,图线的斜率、截距代表什么意义都要搞清楚.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象(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下表是对形状一样的s —t 图和v —t 图(图2—1—1)意义上的比较.图2—1—11.注意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课本和资料中常见到一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对这些表述要能正确理解.如:第4 s 末、4 s 时(即第4 s 末)、第5 s 初(也为第4 s 末)等均为时刻;4 s 内(0至第4 s 末)、第4 s(第3 s 末至4 s 末)、第2 s 至第4 s 内(第2 s 末至4 s 末)等均为时间.2.注意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位移是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一般情况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3.注意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概念的区别.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变化的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在直线运动中,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另外,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速度很大,加速度为零;物体的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例如弹簧振子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却是最大.还有在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而物体的速度大小却不变(匀速圆周运动)等情况.通过结合这些实例进行分析,可进一步认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4.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该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垂直,该加速度表示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当然,若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既不共线又不垂直,则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加速度表示了速度(大小和方向)改变的快慢(例如平抛运动).5.加速度的定义式a =tv 不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在该式中,加速度并不是由速度变化量Δv 和时间t 决定,不能由此得出a 与Δv 成正比、与时间t 成反比的结论.加速度的决定式为a =mF ,即物体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跟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6.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典例剖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Δv 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解析】 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小是Δv 与所需时间Δt 的比值,不能只由Δv 大小判断加速度大小,故B 错.加速度增大说明速度变化加快,速度可能增大加快,也可能减小加快,或只是方向变化加快,故A 、C 错.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为零说明速度不变,但此时速度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故D 正确.【思考】请用典型的实例说明下列运动是否存在?(1)加速度恒定,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时刻在变.(2)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3)速度时刻在变,加速度大小却不变.(4)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最大.(5)物体有加速度,但速度大小却不变.【思考提示】 (1)平抛运动;(2)弹簧振子从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4)弹簧振子到达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弹簧振子到达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加速度却最大;(5)匀速圆周运动.【说明】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根据加速度大小不能判断物体速度的大小,也不能判断物体的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应根据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无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如何以及如何变化,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只要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速度的含义,明确加速度跟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区别.[例2]如图2—1—2所示,Ⅰ、Ⅱ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Q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1—2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M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内有相同的位移C.t时间内P的位移较大D.0~t,P比Q的速度大,t以后P比Q的速度小【解析】由于Ⅰ、Ⅱ均是直线,所以P、Q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M 点的坐标(t,s)表示的是t时刻物体的位置,讨论位移要对应两个时刻、两个位置.在t时间内物体P的初位置为s0,末位置为s,它的位移为s0=s-s0.物体Q的位移s Q=s.所以选项B、C不正确.位移图象的斜率就等于速度的大小,所以二者的速度均不变,且物体Q的速度较大,故选项D错.正确的答案为A.【思考】若将图象的纵轴换成速度v,图线形状不变,则(1)P、Q两物体做什么运动?(2)谁的加速度大?(3)交点M的含义是什么?【思考提示】(1)P、Q两物体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Q的加速度大;(3)M点表示在t时刻P、Q两物体速度相同.【说明】图象可以直观地描述物理规律,利用图象分析问题时要特别关注它的斜率、截距、面积、正负号等所包含的物理意义.不同的图象,以上量值的含义也不相同.遇到图象题,首先要认准是什么图象,然后再分析求解.【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图象的含义,并能根据运动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例3]一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竖直升空,假设探测器的质量不变,发动机的推动力为恒力,探测器升空过程中发动机突然关闭,如图2—1—3表示探测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2—1—3(1)升空后9 s 、25 s 、45 s ,即在图线上A 、B 、C 三点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如何?(2)求探测器在该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3)计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4)计算探测器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解析】 (1)从v -t 图象可知,探测器在0-9 s 加速上升,9 s 末发动机突然关闭,此时上升速度最大为64 m/s.9 s-25 s 探测器仅在重力作用下减速上升,25 s 末它的速度减小到零,上升到最高点.25 s 以后探测器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s OAB =21×64×25 m=800 m ,s BDC =21×80×20 m=800 m ,所以45 s 末它恰好到达星球表面,此时它落地的速度为80 m/s.(2)探测器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max =s OAB =800 m(3)由v -t 图AB 段或BC 段知,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200800-=-t v v t m/s=4 m/s 2(4)探测器加速上升时加速度为a =90640-=-t v v t m/s 2=7.1 m/s 2【设计意图】 练习根据图象进行有关分析、计算和判断的方法. ●反馈练习 ★夯实基础1.“抬头望明月,月在云中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A.月亮B.云C.地面D.观察者自己【答案】 B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答案】 D3.如图2—1—4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图2—1—4A.0,0B.4R 向左,2πR 向东C.4πR 向东,4RD.4R 向东,2πR【答案】 D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 m/s 2,它意味着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2 m/sD.物体在任一秒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解析】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 2,则每经过1 s 时间,物体的速度增加2 m/s ,故B 正确,A 错.由于初速度不一定为零,故第1 s 末的速度不一定为2 m/s ,C 错.任一秒初跟前一秒末为同一时刻,故D 错.【答案】 B5.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解析】 由于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在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始终增大,故B 选项正确.【答案】 B6.几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s 内位移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解析】 根据s =v t ,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最大,故D 选项正确.【答案】 D7.短跑运动员在100 m 竞赛中,测得7 s 末的速度是9 m/s ,10 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A.9 m/sB.9.6 m/sC.10 m/sD.10.2 m/s【解析】 题目中的“7 s 末”“9 m/s ”和“10.2 m/s ”都是多余的条件,100 m 竞赛中当然是变速运动.“100 m ”和“10 s 末到达终点”才是根据定义式求平均速度的必要条件:10100==t s v m/s =10 m/s【答案】 C8.足球以8 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在0.2 s 的时间内将足球以12 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方向与______m/s 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 取初速度为正方向,则a =2.08120--=-t v v t m/s 2=-100 m/s 2其方向与初速度(8 m/s )的方向相反.【答案】 100;8则物体开始运动后,前______秒内位移最大;第______秒内的位移最大,第______秒内的路程最大.【答案】 4;5;510.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9.1 km/s 和3.7 km/s ,在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差是8 s ,则地震的震源距这观测站有多远?【解析】 设震源距观测站s km ,则由1.97.3s s -=8,解得s =50 km.【答案】 50 km★提升能力11.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2—1—5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图2—1—5 ①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 ②沿直线做往复运动③加速度大小不变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③C.只有①D.③④【解析】 由于物体速度有些时间沿正方向,有些时间沿负方向,故物体沿直线做往复运动.由于v -t 图象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斜率有时为正,有时为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不断变化,故物体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B 正确.【答案】 B12.如图2—1—6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v -t 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沿同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1—6A.甲、乙两物体沿相反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两物体相遇前,在t 1时刻相距最远D.t 2时刻两物体相遇【解析】 由v -t 图象知,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 t 1时刻前,v 乙>v 甲,乙在前甲在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t 1时刻后,v 乙<v 甲,相遇前乙仍在甲前,两物体间距离逐渐减小,直到相遇,根据图象的斜率知,a 甲>a 乙,且两物体在t 2时刻之后才相遇.故C 选项正确.【答案】 C‴13.榴弹炮击发后,炮弹在膛内的位移是1.8 m ,经0.004 s 飞离炮口,炮弹在膛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炮弹离开炮口时的瞬时速度多大?(可认为炮弹做匀加速运动)【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炮弹在膛内的平均速度004.08.1==t s v m/s=450 m/s ;若此过程可认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该过程末的速度即是出膛时的瞬时速度v t ′=v 2=900 m/s.【答案】 900 m/s‴14.如果甲、乙两列火车相距为d ,并分别以v 1和v 2的速度相向行驶,在两火车间有一信鸽以v 2的速率飞翔其间,当这只鸽子以v 2的速率遇到火车甲时,立即调头飞向火车乙,遇到火车乙时又立即调头飞向火车甲,如此往返飞行,当火车间距d 减为零时,这只信鸽共飞行了多少路程?【解析】 甲、乙两车从相距为d 到相遇所经历的时间为t =21v v d +信鸽飞行的路程为s =v 3t =213v v dv +【答案】 213v v dv +第Ⅱ单元 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聚焦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 =0,v =恒量.3.位移公式:s =v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 =恒量.3.公式:(1)v t =v 0+at (2)s =v 0t +21at 2(2)v t 2-v 02=2as (4)s =20t v v +t 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3)式中v 0、v t 、a 、s 均为矢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 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 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 0、a 不完全相同,例如:a =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a >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 <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 =g 、v 0=0时,自由落体运动.4.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 Δs =s i +1-s i =aT 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t /2==v 20t v v + 以上两个推论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等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要熟练掌握.(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2∶…∶v n =1∶2∶2∶…∶n②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s 1∶s 2∶s 2∶…∶s n =12∶22∶2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s Ⅰ∶s Ⅱ∶s Ⅲ∶…∶s N =1∶2∶5∶…∶(2n -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 1∶t 2∶t 2∶…∶t n =1∶(2-1)∶(3-2)∶…∶(n -1-n )5.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所有规律和比例关系均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疑难辨析1.追及和相遇问题在两物体同直线上的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关键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而解出.(1)追及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位移,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若二者位移相等(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再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2)相遇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2.解题方法指导(1)要养成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习惯.特别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草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阶段,各个阶段遵循什么规律,各个阶段间存在什么联系.(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筛选最简捷的解题方案.解题时除采用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像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典例剖析[例1]以速度为10 m/s 匀速运动的汽车在第2 s 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为匀减速运动,第3 s 内平均速度是9 m/s ,则汽车加速度是 m/s 2,汽车在10 s 内的位移是 m.【解析】 第3 s 初的速度v 0=10 m/s ,第3.5 s 末的瞬时速度v t =9 m/s (推论(2))所以汽车的加速度:a =5.01090-=-t v v t m/s 2=-2 m/s 2“-”表示a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到零所经时间:t 2=21002020--=-a v s =5 s <8 s 则关闭发动机后汽车8 s 内的位移为:s 2=)2(210020220-⨯-=-a v m =25 m前2 s 汽车匀速运动:s 1=v 0t 1=10×2 m =20 m汽车10 s 内总位移:s =s 1+s 2=20 m +25 m =45 m【说明】 (1)求解类似于本题第二个空的问题时,一定要判断清楚所给时间内物体的运动情况,否则乱套公式,得到的多是错误的结论.(2)本题求s 2时也可用公式s =21at 2计算.也就是说:“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倒过来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计意图】 通过本例说明对“刹车”类问题,要注意确定“刹车”时间.[例2]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 ,历时1 s ;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 s ;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 s ;如此反复,只改力的方向,共历时1 min.在此1min 内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min 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min 末静止于初始位置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 min 末继续向东运动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 min 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解析】 物体初速度为零,在恒力的作用下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向东匀加速,末速度为v ,第2 s 内力的方向改为向西,由于初速度向东,所以物体向西做匀减速运动,第2 s 末时速度减为零.之后物体将重复前2 s 内的运动,因此在1 min 内的整个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向东,1 min 末时的速度为零.所以选项D正确.本题利用“图象法”求解亦很简单.根据题意,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2—2—1所示.图2—2—1由图象很容易得出:物体始终沿正方向(东)运动,位移s >0,1 min 末时速度为零.答案为D.【思考】 如果在奇数秒末物体的速度v m =10 m/s ,则物体在1 min 内的位移多大? 【思考提示】 若物体在奇数秒末的速度为10 m/s ,则物体在 1 min 内的平均速度为2vv=5 m/s ,则物体在1 min 内的位移为s =v t =300 m. 【设计意图】 通过本例说明,当物体的加速度周期变化时,如何判断物体的速度变化及位移,如何总结物体的运动规律.[例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 m 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 m/s 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 =10 m/s 2.求:(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2)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解析】 运动员跳伞表演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降落伞打开前和打开后.由于降落伞的作用,在满足最小高度且安全着地的条件下,可认为v m =5 m/s 的着地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求解过程中只考虑其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即可.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如图2—2—2所示.(1)由公式v t 2-v 02=2as 可得第一阶段:v 2=2g h1 ①第二阶段:v 2-v m 2=2a h2 ②图2—2—2。
5.3直线运动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质点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明确直线运动的类型。
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探究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加速度的初步理解: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认识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直线运动的特点,掌握速度时间图线的分析方法,理解加速度对直线运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学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其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理解。
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直线运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速度时间图线的解读和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计时器等)、黑板。
学具:学生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体育比赛中直线跑道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匀速和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展示速度时间图例,讲解图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3.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应用速度时间图线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验与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小车直线运动实验,测量并记录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5. 知识深化讲解加速度的概念,分析加速度对直线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和解释加速度。
6. 随堂练习提供几个与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即时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应简洁明了地呈现直线运动的核心内容,包括:直线运动的类型及特点速度时间图线的解读方法加速度的定义及其对直线运动的影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线,并解释图线中的各个点代表什么物理意义。
八年级物理 5.3《直线运动》学案
八年级物理 5.3《直线运动》学案5、3直线运动(八年级物理027)课型:新学课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3、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二、学习流程目标一、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补助: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属于直线运动有:属于曲线运动有:。
1、观察“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
(1)提示①实验过程中不动玻璃管②从第一个标记开始计时③气泡运动速度较慢好。
(2)根据书表格及5-27得出: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
(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内通过的路程一定。
路程与时间成。
(4)用图线描绘匀速直线运动(v=5m/s)t/sS/m246824600目标二、初步学会用图像法分析物理问题。
例1、某人记录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像中可获得哪些信息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目标三、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1、我们用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某一段的路程应与相应的对应。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S=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 S= 。
3、解答书P120WWW(3)。
三、目标回扣1、我们把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 ___的。
2、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最高设计时速可达500 km/h,合m/s(结果取整数)、如果乘坐该列车通过40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 min、3、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物理教案:《直线运动》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教案:《直线运动》教学设计本文题目:高中物理教案: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个: , ,⑴以上四个公式中共有五个物理量:s、t、a、V0、Vt,这五个物理量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定。
只要其中三个物理量确定之后,另外两个就唯一确定了。
每个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个物理量,当已知某三个而要求另一个时,往往选定一个公式就可以了。
假如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三个物理量对应相等,那么另外的两个物理量也肯定对应相等。
⑵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外,s、V0、Vt、a均为矢量。
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零,这时s、Vt和a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
应用公式留意的三个问题(1)留意公式的矢量性(2)留意公式中各量相对于同一个参照物(3)留意减速运动中设计时间问题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常用的结论①s=aT 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到sm-sn=(m-n)aT 2②,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公式(不等于该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3.初速度为零(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假如初速度为零,或者末速度为零,那么公式都可简化为:,,,以上各式都是单项式,因此可以便利地找到各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
4.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前1s、前2s、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②第1s、第2s、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③前1m、前2m、前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④第1m、第2m、第3m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5、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分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和竖直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处理方法1、公式法课本介绍的公式如等,有些题依据题目条件选择恰当的公式即可。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学生版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知识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1.关系式:x =v 0t +12at 22.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位移关系 1.公式:v 2-v 02=2ax 2.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突破】一、对x =v 0t +12at 2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1.矢量性:公式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 取正值;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a 取负值。
位移为正,说明与正方向相同;位移为负,说明与正方向相反。
2.当v 0=0时,x =12at 2,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52m x t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0时刻质点的速度为5m/sB .质点的加速度为22m/sC .前2s 内质点的位移为8mD .前2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6.5m/s【针对训练1】一辆汽车以018m/s v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看到前方有行人横穿马路,立即急刹车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6m/s ,则刹车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1s 内汽车的位移是15m B .前4s 内汽车的位移是24m C .第2s 末汽车速度的大小是6m/s D .刹车过程中的最大位移是27m二、对v 2-v 20=2ax 的理解和应用■方法归纳1.矢量性:公式中v0、v、a、x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的正方向,一般选v0的方向为正方向。
2.两种特殊形式(1)当v0=0时,v2=2ax,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v=0时,-v20=2ax,是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2】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沿斜面匀加速滑下,当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34L处的速度为()AB.2vC D.4v2.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4m/s2,则汽车从刹车开始到停止通过的距离为()A.20m B.40m C.50m D.100m三、对v-t图像的再认识1.利用图v-t图像求位移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梯形面积表示位移。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直线运动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段奥运会百米赛跑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从起跑线出发到终点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他们是如何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最高速度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匀速直线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分析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图像中获取直线运动的相关信息。
4.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直线运动中的各种现象,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速度和加速度在直线运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中获取直线运动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图像分析、公式运用等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物理概念与数学工具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此外,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上册《直线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定义,掌握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如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速度、加速度、位移等计算。
3.引导学生掌握直线运动图像的绘制与分析方法,如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等,从而加深对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最新word苏科版物理《直线运动》教案精品
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3)知道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特点。
(2)利用生活中具体事例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
(2)尝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真正达到学有所为,学有所用。
教学重点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方式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一段交通路口的车辆行驶的视频,观察车辆的运动路线,有些是直线,有些是曲线.表明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入新课。
方式二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
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
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答案我们就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一、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是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来区分的。
1、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就是直线运动。
2、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直线运动?哪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学生讨论后举例:直线:百米赛跑,汽车火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等。
曲线:打乒乓球,过山车,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匀速直线运动【演示】将内径为1cm,长约50cm 的玻璃管内灌满水,管内封有一小气泡。
【观察】将玻璃管竖直放置,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讨论】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写出你们设计方案。
【点拨】师:1、为了便于对路程和时间进行读数,可用红线或橡皮筋做标记。
LK同步学案——直线运动
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学习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
3、知道位移的概念,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知识点预览:1、叫机械运动。
2、参考系:叫参考系。
3、质点:(1)叫质点。
(2)看着质点的条件:。
4、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5、时刻和时间:在时间轴上,时刻用来表示,时间用来表示6、位移和路程:(1)位移是描述质点的物理量,它是矢量,是指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其长度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2)路程是质点运动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的大小与质点运动路径有关。
自我检测:1、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考系B、选定某物体为参考系是为了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C、选择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论应是一样的D、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必须选择地球为参考系2、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B、只要物体的运动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现象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D、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3、下列说法中,哪些表示时刻,()A、下午3点开始考试B、今天下午语文考了2小时30分C、我准备12点出发D、我已经跑了1小时了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D、位移只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例题分析:例题1:甲乙两辆汽车均以相同的速度行驶,下列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辆汽车均向东行驶,若以甲车为参考系,乙车是静止的B、如果观察的结果是两辆车均静止,参考系可以是地三辆车C、如果以在甲车中一走动的人为参考系,乙车任是静止的D、如甲车突然刹车停下,乙车向东行驶,以乙车为参考系,甲车往西行驶例题2、一质点由位置A向北运动了4m,又转弯向东运动了3m到达B,在此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是多少?运动的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课后作业: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直线运动 精品导学案1 苏科版
5.3直线运动导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2、会利用图像描述、分析匀速直线运动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自主学习】一、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1、如果气泡运动速度太快,会导致来不及测量,可将玻璃管。
2、数据记录表格:表一从O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从O开始计时的时间t/s3、表格法分析数据:表二区间s/cm 0~10 10~20 20~30 30~40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m·s-1)4、图像法分析数据:根据表二,在甲图中作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5、根据表一和表二的分析结果,填写下表, 并在乙图中作出气泡运动的v-t图像时间区间t/s0~4.7 4.7~9.7 9.7~14.8 14.8~19.6距离s/cm通过各区间的速度v/(m·s-1)二、归纳气泡运动规律1、气泡在上升了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________的;2、时间增加的过程中,速度的大小,路程增加的过程中,速度的大小。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的运动叫做运动。
2、特点:在任意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的。
甲乙在任意相等的内所需的是相等的。
3、有些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合作探究】一、利用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规律1、在上图中分别用两种方法判断2、在下图中大致画出甲乙运动图像3、强化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是值,与路程、时间__ __关。
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计算公式:变形公式:【精讲点拔】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比较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D.路程与速度无关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自主评价】1.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之比为3:4,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_.2.下列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的人B.转弯的汽车C.正在起飞的飞机D.跃出水面的海豚3.如图所示是表示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____m/s.(2)3 s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____m/s.(3)甲做的是___________直线运动,乙做的是___________直线运动.4.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彭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____________段,小刚家到彭城广场的路程为__________m,小刚骑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直线运动教案
直线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直线运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直线运动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行驶、物体下落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知识讲解与示范:2. 解释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参考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3. 介绍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示例分析与讨论:4. 给出一些直线运动的实例,如自由落体、匀速直线运动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引导学生讨论直线运动中的常见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等。
练习与巩固:6. 提供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7.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与直线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分享解决思路和结果。
总结与拓展:8. 总结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强调应用直线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9.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思考其他类型的运动,如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课本相关章节。
2. 实物或图片展示直线运动的实例。
3. 练习题和解答。
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3. 学生对直线运动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2.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实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的掌握。
2. 难点:应用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
(1)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和公式。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直线运动的相关理论。
4. 练习与训练: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进行解决。
五、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下作业,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
直线运动训练教案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应用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和应用直线运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直线运动》学案
《三、直线运动》学案一、导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了解最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在活动中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研究任务。
3、尝试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简单运动,体会到用图像来研究问题的方便。
4、能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点?2.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速度?3.速度的公式,速度单位有(二)自主学习1.按照物体运动的路线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又分成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三)合作探究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1、内径约为1cm、长约1m的玻璃管中注满水,管内留一小气泡。
2、使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3、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4、把数据填入下表中5、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右图的坐标上画出s—t图像。
6、总结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在上升了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_____的。
三、精讲点拨(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是定值,与路程、时间__ __关。
4、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动近似是匀速直线运动?(二)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苹果和羽毛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定义:叫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3、平均速度(“是”或“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反映的是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运动快慢,所以在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
四、自主评价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可用_____来表示,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______是相等的;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可用____来表示,它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____一般是不相等的.2、下列事例中,哪个可以近似的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 )A.苹果落地B.火车进站C.电风扇的扇叶在平稳转动D.大商场中,人站在自动扶梯上向上升3、关于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长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
直线运动 精品学案
直线运动精品学案考试大纲要求考纲解读1.参考系、质点Ⅰ1.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公式有很大帮助.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Ⅱ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测2019年物理高考试题还会考:1、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
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一起考查,是考试中的热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但要注意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结合一起,这样的题有一定的难度。
考向0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讲高考(1)考纲要求①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
②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aT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2)命题规律主要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要注意与生活实例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理实际问题。
与牛顿运动定律、功与能、电磁学相关知识一起考查,是考试中的热点。
案例1.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
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 ,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 ,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A. 13sB. 16sC. 21sD. 26s【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 【答案】 C【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运动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决一些简单的运动问题
休息某一个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位6m/s,四、整理导学案,总结提升(用时
)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教学反思:液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2、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
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时放热。
3、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忆一忆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在液体
沸腾时液体温度
【要点1】液化
【想一想】水汽化变成水蒸气。
那么,气态水究竟是如何变成液态水?
【做一做】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见书)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一学】(1)液化:物质由____变为____。
例如:雾、露都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壶嘴冒出的“白气”、冰棒冒的“白气”、口中呼出的“白气”等也都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
(2)液化___热。
液化与汽化的过程是相反的,既然液体汽化要吸热,那么气体液化就要放热。
如冰箱的制冷剂在外面的冷凝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将从冰箱内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起到制冷的作用;
【试一试】为什么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0C的水烫伤更为严重?
【做一做】演示乙醚汽化与液化的实验
(3)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2)压缩体积。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如:液化石油气、氧气瓶
二、对学群学
三、展示与预设
四、整理导学案
1、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时放热。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出现的问题
五、达标测试
〖1〗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的作用是 ( ) A.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B.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
C.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 D.阻止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沸腾
〖2〗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
这是因为 (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3〗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教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
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呈在___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时,从
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