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
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
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省会广州。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
深圳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中南沿海,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
东西长81.4公里,南北宽(最短处)为10.8公里,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邻香港,与九龙半岛接壤,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称为“香港的后花园”。
圳这座新兴的城市整洁美丽,四季草木葱笼,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不少旅游景点,将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80年代深圳博物馆考古人员进行了文物普查,发现了一大批颇有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寺庙、古城址和风景名胜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先后公布了两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名胜古迹作了修复,再现了原有的风貌,以供游人观赏。
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
夏无酷暑,时间长达6个月。
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无寒冷之忧。
年平均气温为22.3℃。
景观: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明思克航母世界、欢乐谷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广州位于东经113。
17`,北纬23。
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
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
广东省自然概况
2.1自然概况2.1.1自然地理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端,地处北纬20°08′至25°32′、东经109°40′至117°20′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广东省北倚南岭,与湖南、江西两省相连,东邻福建,西接广西,南频浩瀚的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
全省陆地面积17.96万km2,陆地面积17.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2%;沿海岸线曲折,岛屿、港湾众多,大陆岸线长3368.1km,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 m2以上大小岛屿759个,海洋面积约35万km2。
2.1.2 地形地貌广东省大陆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向腹部倾斜,地形变化复杂,山地、丘陵、台地、谷地、盆地、平原相互交错,形成多种自然景观。
北部、东北部和西部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丘陵约占全省面积的62%,台地、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等,多为东北至西南的华夏式走向。
湘粤边境的石坑崆海拔1902m,为全省最高峰。
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台地平原,海滨有小块平原,河流两岸和山间有河谷平原和盆地,水土条件优越。
2.1.3降水广东省地处低纬,面向海洋,水汽充足,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降水丰沛。
但由于省内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平原交错,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地区变化较大。
多年平均降水为1771mm,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在时间上表现为年内和年际变化大,在空间上表现为地区变幅较大。
我省降雨主要分为锋面雨和台风雨两大类,因此降水有明显的前后汛期之分,前汛期(4~6月)主要为锋面雨,后汛期(7~10月)主要为台风雨。
全省各区由于受锋面雨或台风雨影响程度不一,其年内分配情况各异,北江上游早在三月份即开始出现锋面雨,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3~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北江中游地区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4~7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5~60%;全省其他地区(除雷州半岛外)受锋面雨及台风雨共同影响,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5~8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5~65%;雷州半岛地区以台风雨为主,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多出现在6~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5%。
广东省情
第一章自然地理第一节广东省概况广东位于北纬20°09'~ 25°31',东经109°45'~117°20',是中国大陆最南的省份。
北枕南岭,南临南海,是一个开放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广东名称来源于宋代设立的广南东路,简称粤,古时与越通。
省会城市为广州。
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海岛面积1600平方公里,南临南海,广东的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近2.6倍。
广东海岸线总长度5782.5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海岸岸线2414.4公里广东有岛屿759个,面积1599.5平方公里。
广东地处南疆沿海,平原辽阔,水网密布。
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43条,其中独流入海的河流52条。
河流普遍水量大,产水模数比全国平均产水模数高出2.4倍,汛期也大多达半年之久。
河水流量季节变化比北方河流小,但仍变化明显。
广东陆地的地势大体是北高南低,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两者合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2%。
广东境内的山地主要分布于粤北、粤东和粤西,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海拔高度一般为800—1100米,最高为乳源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
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平原,面积8601.1平方公里,在世界的三角洲中居第15位,在亚洲居第6位,在中国居第2位,次于长江三角洲。
第二节气候特点广东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湿明显变化大。
各地年均气温在18℃-24℃之间。
按气候分季标准,广东大部分地区只有春夏秋三季,夏季长达七个月,仅在英德、新丰、龙川以北的粤北地区才有短暂的冬季,韶关以北的粤北北部,冬季也只有一个半月。
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2600毫米之间。
全省有三个多降水中心和四个少降水区域,三个多降水中心分别位于恩平、普宁和佛山附近,年平均降水量分别达到2500、2300、2200毫米;四个少降水区域是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南澳和雷州半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500毫米以下。
广东省人文地理经济介绍
广东省人文地理经济介绍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山地和丘陵,南部是平原和台地。
广东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广东省的河流主要是珠江水系,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珠江三角洲。
广东省有着悠久的的历史文化,岭南文化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文化。
广东的传统文化包括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
同时,广东省也是中国的重要革命圣地,中国在广东进行了多次革命斗争。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中国的前列。
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城市和工业基地,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广东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中电子、电器、玩具、服装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广东的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金融、旅游、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广东省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广州的陈家祠和潮州的开元寺。
陈家祠是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而闻名。
开元寺是广东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广东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如佛山祖庙、珠海渔女等。
广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这些资源为广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得到了广泛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阐述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的进展和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文—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涵盖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热点。
广东省地理概况
考点归纳梳理19班级姓名座号考点一广东省一、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依广西,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毗邻香港,澳门地区,并与港澳水陆相连;它的地域范围处于西太平洋沿岸中段,是东亚沿海地区南北航线要冲。
土地面积177901平方公理,海域面积419300平方公里。
二、地形特点广东北据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兼有山地,丘陵,谷地,平原和岛屿。
丘陵,山地分布广且国较低矮,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占全省面积的62%。
平原面各不大,多是由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占全省面积的25%,人均耕地在全国倒数第二,省内最大的平原是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的水稻和甘蔗产地,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州,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
潮汕平原是省内第二大平原。
广东的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省内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其中南岭山脉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广东的海岸线漫长曲折,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头,西于湛江市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公里,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港湾众多,其中黄埔港和湛江港是我国主要的远洋运输港口。
省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分属珠江,粤东沿海,粤西沿海水系。
三、气候特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广东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
特点有:温度高;雨水多;温度大,是我国高湿地区之一;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有寒潮侵袭。
四、河流珠江水系:珠江是我国第四长河,仅次于黄河,长江,黑龙江,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河流,河长2214公里,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西江是是珠江的主流,支流还有东江、北江。
五、人口民族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人口8642万人。
汉族人口占98.58%,全省人口密度为486人/平方公里。
广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56个民族在广东都有分布,以壮,瑶,畲,回,满为主。
广东省简介
广东省(Guangdong Sheng)简称粤。
在我国南部。
北宋初建广南路,后又分为东、西两路。
宋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地。
简称广东路和广西路。
明初建广东布政使司,清置广东省。
因广东古为南越(粤)地,故简称“粤”。
广州市广州市(Guangzhou Shi)位于东经113.2°,北纬23,1°,在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古属番禺县,三国时从交州析置广州。
1925年设广州市。
一般志书多认为吴改交州为广州时,原交州治在广信(今封开县),故名,广信为“广布恩信”之意。
又据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岭南广字地名最初见于《山海经》,后来汉之广信,三国之广州皆据古粤黄族土音而宋,广字原义只是黄色罢了。
广本音工,广州等于黄州。
广州别称羊城,又称穗城,皆来自神话传说。
据《广东新语》:周夷王时,南海有5仙人,衣各一色,所骑羊亦各一色,来集楚庭,各以谷穗一茎六出,留与州人,且祝曰:愿此闤阓永无荒饥。
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城因此得名。
又曰仙城、穗城,皆以此为名。
花都市(Huadu Shi)位于东经113.1°,北纬23.3°,在广东省中部,广州市北。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置花山县。
据《清一统志》:“花山在花县北,重峦叠嶂,亘数百里。
本朝置县,因以为名。
”1993年改花都市。
从化市(Conghua Shi)位于东经113.5°,北纬23.5°,在广东省中部。
据《今县释名》:“峒獠谈观福,恃险为乱,明弘治二年(1489年)讨平之,因置今县。
”取服从教化之意。
1994年设市。
增城市(Zengcheng Shi)位于东经113。
8°,北纬23.2°,在广东省中部。
东汉建安六年(261年)置增城县。
据《元和郡县志》:“昆仑山上有阆风,增城,盖取美名也。
”据《太平寰宇记》:“因增江为名”。
1993年设市。
番禺市(Panyu Shi)位于东经113.3°,北纬22.9°,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西北。
广东介绍
木龙
彩 龙
醒狮舞是狮舞的品种之一 ,主要流传在我国南方广 东等地,以及海外华人的 聚居区。每逢节日或庆典 中舞动,以喻国泰民安。 太平吉祥。
醒狮舞动作风格 独特,表演细腻 传神,其表演时 最精彩的部分莫 过于"采青"-- 人们 将青菜和红包( 酬金)绑在一起 。放在地面(地青) 或挂在高处(天青) ,让舞狮者采摘 。
粤看粤美丽
广 东
目 录: 一、 广东简介
二、广东概况及民俗 三、广东语言及饮食文化 四、自然风光和著名高校
一、广东简介
粤,今作广东简称,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 地区,或称“南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民国 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今日谓“粤”,多指广东。 目前,广东人大概可分为三大族群,分别为:广州人、潮 汕人、客家人。相对应地,其方言依次为:粤语、潮州话、客 家话 。 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湛江、肇庆、江门、 茂名、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 潮州、揭阳、云浮21个地级市,其中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 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广州和湛江为全国首批沿海开 放城市
番禺沙湾
吴川梅菉 头飘色
号称“中国第一飘”的“六国大封相”
06年全国(吴川 )飘色大汇演金 奖飘色“天妃送 子”
飘色“穆桂英”
增城麻车火狗
"舞火狗"21年后重现增城 最大"火狗"长50米
番禺市桥与 中山小榄
市桥 水色
八仙过海
绕平的 布马
其舞蹈形式最初是扮演《状元游街》,人物是状 元、榜眼、探花、进士及其夫人、童子等9骑,后 来又加进一对武士夫妇,并以本地音乐伴奏。
1广东省概况
1广东省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接,东邻福建省,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东西跨度约800km,南北跨度约600km,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
(2)行政区划广东省共辖2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54个市辖区、23县级市、41个县和3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和7个民族乡。
省会为广州市;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最新行政区划情况见表1-1。
1.1.2 地质在地质构造上,广东陆地部分属华南褶皱系,其演化经历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系—中三叠世的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和晚三叠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包括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表1-1 广东省行政区划统计表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带。
规模宏大、呈平行排列的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主要有吴川—四会断裂带、恩平—新丰断裂带、河源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潮州—普宁断裂带和南澳断裂带,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
此外潮汕和粤中地区还分布有北西向断裂,如韩江、榕江、西江等断裂。
广东地层分布广泛、岩性类型多样,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千枚岩、页岩和变质砂岩;新元古代南华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页岩、千枚岩和变质砂岩地层;震旦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和浅变质砂岩;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为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岩性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是广东省铜矿等金属矿藏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系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和粤北地区,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夹湖相或火山碎屑岩沉积;晚侏罗世地层以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形成粤东沿海火山岩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遍布全省,以断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断裂构造带展布,形成大小不等的百余个盆地,岩性以红色粗粒碎屑岩为主,俗称“红层”,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韶关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在珠三角和韩江平原出露更广泛,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内陆地区沿河谷发育有河流冲积的阶地。
广东经济概况总结
广东经济概况总结引言广东是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广东的经济发展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广东经济的概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一部分:地理与人口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东临南海,西与湖南、广西接壤,南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海峡。
广东省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5千万。
第二部分:主要产业广东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轻工业。
广东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拥有众多知名的电子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TCL等。
此外,广东还以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轻工业闻名。
第三部分:对外贸易广东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拥有众多港口和自由贸易区。
广东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广东与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保持着广泛的贸易合作。
第四部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广东省内,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沿海地区如深圳、广州等城市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而北部、东部山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靠农业和旅游业。
第五部分:现代服务业发展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广东的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金融、物流、旅游、科技创新等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广东经济的新增长点。
第六部分:创新和科技广东省致力于创新和科技发展,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
广东省拥有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
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七部分: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广东省政府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创新奖励政策、招商引资政策等,为企业提供有利的经营环境。
结论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经济发展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东在制造业、对外贸易、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广东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区域发展差距、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
2023广东导游证口试范围
2023广东导游证口试范围一、广东省概况广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
它是中国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东省辖21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暖湿润,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
二、广东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五岭、南海、珠江三角洲等。
五岭是广东的脊梁,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南海是广东的边界线,拥有美丽的海滩和岛屿,吸引了大量的海滨度假者;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的经济中心,也是旅游胜地,有着独特的水乡风情。
2. 历史文化广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等。
岭南文化是广东的地方文化,以粤剧、岭南画派等艺术形式闻名;客家文化是广东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语言、建筑和饮食文化。
3. 名胜古迹广东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如广州塔、陈家祠、南澳岛等。
广州塔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是世界第三高塔,可以俯瞰广州市区;陈家祠是广州的一处古建筑群,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之一;南澳岛是广东的一个小岛,有着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沙滩,是度假和观光的好去处。
三、导游的职责和技巧1. 导游的职责导游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职责是为游客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讲解景点的历史和文化、组织游览行程等。
导游还要负责维护游客的安全和秩序,解答游客的疑问,提供周到的服务。
2. 导游的技巧导游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首先,导游需要熟悉相关的旅游知识,包括景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向游客传达信息。
此外,导游还需要具备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四、口试考核内容1. 广东省概况口试考核中可能会涉及广东省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基本情况,考察考生对广东省整体情况的了解程度。
2. 旅游资源考察考生对广东省旅游资源的了解,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
广东省省情
三、气候类型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二、行政区划
2006年度,广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要求,严格审核各地上报的行政区划变更材料,对部分镇(街)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全省共撤销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设立1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至2006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4个乡、7个民族乡、1137个镇、431个街道办事处。
广东省省情.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 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签名不再频繁更新,那便证明我过的很好。广东省省情
一、概况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的名称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广东语言状况较复杂,除粤北、粤东有少数民族语言瑶语、壮语、畲语及粤北不知名的土语,主要流行3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
六、民族宗教
广东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汉族人口85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16%。少数民族人口164万人。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畲、回、满族。壮族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廉江、信宜、化州、罗定等市县,瑶族主要分布在连南、连山、连州、阳山、英德、乳源、乐昌、仁化、曲江、始兴、翁源、龙门、阳春等县(市),畲族主要分布在乳源、南雄、始兴、增城、和平、连平、龙川、东源、丰顺、饶平、潮安、海丰、惠东、博罗等县(市、区),回族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肇庆、汕头、佛山、东莞等市,满族主要居住在广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因人才流动、婚姻、务工经商等迁移或暂住广东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超过100万人,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各城市。全省共有县级以上少数民族团体21个。根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广东设立了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和怀集下帅壮族瑶族乡、连州市三水瑶族乡和瑶安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7个民族乡。
1广东省概况资料
1 广东省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接,东邻福建省,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东西跨度约800km,南北跨度约600km,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87%。
(2)行政区划广东省共辖21 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54 个市辖区、23 县级市、41 个县和3 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 个乡和7 个民族乡。
省会为广州市;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最新行政区划情况见表1-1。
1.1.2 地质在地质构造上,广东陆地部分属华南褶皱系,其演化经历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系—中三叠世的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和晚三叠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包括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表1-1 广东省行政区划统计表地级以上市区、县和县级市统计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10 区、2 县级市,33 镇129 街道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 6 区,51 街道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 3 区,15 镇8 街道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6 区、1 县,32 镇37 街道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 5 区,20 镇16 街道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区、2 县级市、 4 县、1 自治县,96镇10 街道 1 民族乡河源市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 1 区、5 县,97 镇4 街道1 民族乡梅州市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1 区、1 县级市、6 县,104 镇6 街道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2 区、3 县,50 镇16 街道 1 民族乡汕尾市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 1 区、1 县级市、 2 县,42 镇10 街道东莞市28 镇4 街道中山市18 镇6 街道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3 区、4 县级市,66 镇17 街道阳江市江城区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 1 区、1 县级市、 2 县,39 镇11 街道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4区、3 县级市、 2 县,85 镇32 街道2 乡茂名市茂南区茂港区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县 2 区、3 县级市、 1 县,87 镇20 街道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2区、2 县级市、 4 县,95 镇12 街道1 民族乡清远市清城区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清新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1区、2 县级市、 3 县、2 自治县,77镇5 街道3 民族乡潮州市湘桥区饶平县潮安县 1 区、2 县,41 镇9 街道揭阳市榕城区普宁市揭东县揭西县惠来县1区、1 县级市、 3 县,65 镇16 街道2 乡云浮市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云安县 1 区、1 县级市、 3 县,55 镇10 街道全省合计21 个地级以上市,54 个市辖区、23 县级市、41 个县、3 个自治县,1145 个镇、429 个街道办事处、 4 个乡、7 个民族乡。
广东乡土地理概况
广东乡土地理概况一、位置、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1、广东省简称“粤”。
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介于北纬20°12′~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
北回归线横贯本省中部,纬度较低。
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连,南临南海,并在珠江口的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东邻福建省,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北回归线标志塔有4个:汕头(金平、南澳各1个)、从化、肇庆(封开县)。
2、广东省的省会是广州市。
包括了21个地级市,其中深圳、珠海、汕头为经济特区城市。
3、广东省在2010年人口总数居全国第1位。
全省常住人口主要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在粤北山区。
人口密度由东、南向西向北递减。
广东省是著名的侨乡。
4、广东省是我国56个民族都齐全的省份。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二、自然特征。
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夏季常有台风登陆,冬春少雨。
气象灾害繁多,主要有寒潮、龙卷风、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等。
旱涝频繁。
2、地形: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
“七山一水二分田”。
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是比较平坦的珠江三角洲;北部多丹霞地貌(红色砂岩为主)和喀斯特地貌(石灰岩为主)。
3、水文:河网密布。
大多数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
珠江是本省流程最长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约5—10月为汛期,年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4、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5、自然资源:有“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称号,附近海域油气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繁盛;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耕地)比较匮乏。
三、文化、经济与交通。
1.建筑:骑楼、客家围屋、碉楼等特色鲜明2.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是旅游强省。
3.农业:有水稻种植业、城郊农业、热带园艺业、水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尤以基塘农业最具特色。
广东介绍课件完整版
广东介绍课件完整版广东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第一大经济省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
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等大城市。
广东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窗口,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制造业。
下面是广东介绍的参考内容:1.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中国的南部,以南海为界,陆地面积达17.33万平方公里,沿海线长达4060多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广东与香港、澳门、海南等地相邻,是中国的南大门。
2. 历史文化:广东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广州是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此外,广东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岭南文化遗址、古老的文庙和关帝庙等。
3. 自然风光:广东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包括嶂石岗、丹霞山、阳江潮汐公园等自然景观。
此外,广东还有很多海岛,如珠海横琴、中山东升岛、湛江霞洞岛等,是海岛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4. 经济发展:广东是中国第一大经济省份,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
广东经济发达,制造业规模庞大,出口贸易额居全国之首。
广东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居全国前列,也是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
5. 旅游资源:广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自然景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广州的陈家祠、广州塔、珠江夜游等是知名的旅游景点,深圳的华侨城、欢乐谷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广东的美食文化也很有特色,如广式早茶、腊肠、白切鸡等。
6. 文化特色:广东素有“岭南文化”的美誉,岭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广东人民热情好客,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如广东曲艺、广东花灯等。
7. 教育与科技:广东是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中心之一,有着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
广东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各个领域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8. 传统产业:广东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拥有发达的传统产业,如纺织、电子、机械等行业。
广东省基本概况
第一部分广东省基本概况一、地理与气候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东临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最高峰为石坑崆。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
全省年平均气温21.8度。
二、区划与人口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
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
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汕头为经济特区。
全省共11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
广东省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8626万。
三、交通与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已成为中国国内对外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广东省正完善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粤西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
铁路方面,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三纵二横”的主干线。
广东省水资源相当丰富,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
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三种。
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
广东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位于中国首位。
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四、历史沿革考古发现,距今约12.9万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
秦统一六国后,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南海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隋朝时,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今广东省分属10郡、74县。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贵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
广东简介
广东基本概况广东省,简称粤,旧称Kwangtung,现汉语拼音GuangDong,英文名Guangdong Provin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
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
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省会广州(旧称Canton),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广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经济教育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之一。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岭南,中国大陆的最南部。
东邻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台湾、海南两岛相望。
陆域东起饶平县大埕镇的闽粤省界,西至廉江县营子的粤桂省界,南自雷州半岛徐闻县的最南端,北达乐昌县上旗头村的最北省界;介于北纬20°12�@-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南北距离约655公里,接邻省区有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澳门、香港。
地处中国南部,北依南岭山脉、东北为武夷山脉,南临南海,海岸线3368公里(不含岛屿海岸线)。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约占62%,台地和平原约占38%。
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滑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
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分属珠江和沿海诸河水系,主要为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
历史概貌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郡,广东属南海郡。
广东.pptx
佛山岭南天地历史文化街区游览
佛山岭南天地 佛山岭南天地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留了大量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古街, 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岭南特色的文化景观,还可以品尝当地的 美食和购买特色手工艺品。
04 广东省内美食文化体验
广州传统粤菜品尝推荐
特色
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 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它以发达的制造业、繁荣的商 贸业和独特的岭南文化而闻名。佛山还拥有祖庙、西 樵山、南风古灶等著名景点。同时,佛山与港澳地区 联系紧密,是广东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03 广东省内著名景点推荐
广州塔与珠江夜游体验
广州塔
作为广州的地标建筑,广州塔高达600米,是中国第 一高塔。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电梯直达塔顶,俯瞰广州 市区的全景。在塔顶的观景平台上,还可以体验极限 运动和高空漫步等刺激项目。
概况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 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它位于中国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海。
特色
广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发源 地和兴盛地,还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繁荣的 经济。广州塔、白云山、长隆欢乐世界等是广州的著名景点。
广州酒家
01
作为广州的老字号酒家,提供正宗的广府菜点,如烧鹅、白切
鸡、虾饺等。
陶陶居
02
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粤菜馆,特色菜品包括陶陶鸡、蟹肉灌汤
饺等。
炳胜品味
03
高端粤菜餐厅,以精致的菜品和优雅的环境著称,推荐尝试其
招牌菠萝包和黑椒牛仔骨。
深圳海鲜大餐盛宴享受
1广东省概况资料
1广东省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接,东邻福建省,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东西跨度约800km,南北跨度约600km,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
(2)行政区划广东省共辖2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54个市辖区、23县级市、41个县和3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和7个民族乡。
省会为广州市;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最新行政区划情况见表1-1。
1.1.2 地质在地质构造上,广东陆地部分属华南褶皱系,其演化经历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系—中三叠世的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和晚三叠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包括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表1-1 广东省行政区划统计表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带。
规模宏大、呈平行排列的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主要有吴川—四会断裂带、恩平—新丰断裂带、河源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潮州—普宁断裂带和南澳断裂带,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
此外潮汕和粤中地区还分布有北西向断裂,如韩江、榕江、西江等断裂。
广东地层分布广泛、岩性类型多样,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千枚岩、页岩和变质砂岩;新元古代南华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页岩、千枚岩和变质砂岩地层;震旦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和浅变质砂岩;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为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岩性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是广东省铜矿等金属矿藏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系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和粤北地区,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夹湖相或火山碎屑岩沉积;晚侏罗世地层以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形成粤东沿海火山岩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遍布全省,以断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断裂构造带展布,形成大小不等的百余个盆地,岩性以红色粗粒碎屑岩为主,俗称“红层”,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韶关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在珠三角和韩江平原出露更广泛,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内陆地区沿河谷发育有河流冲积的阶地。
广东的自然地理
广东的自然地理一、广东的自然地理(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20°09′N~25°31′N,109°45′E~117°20′E,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沿汕头(南澳)——广州(从化)——肇庆(封开)横贯广东。
2、海陆位置: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北依南岭,南临南海,东北部与台湾海峡相望,西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对,是我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3、邻省:接壤的省区自东往西依次是:福建、江西、湖南、广西。
深圳濒临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濒临澳门特别行政区。
4、面积(1)陆地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总面积的30%(2)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总面积的70%,广东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
(二)自然环境1、地形(广东最高峰:石坑崆,高1902米)(1)地形复杂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脉多为东北至西南走向,主要有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天露山、云开大山等,最高峰石坑崆,平原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20%。
复杂的地形为农业多样化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条件。
(2)地势北高南低,南岭是珠江与长江的分水岭。
(3)四大地形区珠江三角洲平原(全省最大的平原)、粤东山地丘陵、粤北山地和粤西山地台地。
(4)独特地貌:广东地貌形态复杂,肇庆岩溶地貌、韶关丹霞地貌、西樵山火山岩地貌、汕头海蚀地貌等奇特优美。
2、气候(1)气候类型: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2)特点:长夏无冬,降水呈南多北少的趋势。
降水集中在4~9月,雨热同期,由于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年际变化不大。
(3)优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最适宜种双季稻加冬种作物一年三熟。
劣势:旱涝频繁,气象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繁,是全国各省中台风登陆最多的省份。
广东灾害性天气多,主要有:“四风”,即台风、寒露风、清明风、干热风;“三水”,即龙舟水(芒种水)、秋分水、早春低温阴雨;“二旱”,即春旱、秋旱。
广东概况导游词
广东概况导游词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为繁荣和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东省是中国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的区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广东省地处亚洲大陆与南海之间的交界处,东临南海,西南毗邻广西,西北与湖南接壤,北部与江西相连,东北与福建交界,占地面积为17.8万平方千米。
广东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聚集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作为中国的岭南文化发源地,广东地区孕育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事件,如广州丝绸之路起点、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越秀园等。
广东还是中国传统中医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和资源,如位于广州的岭南草药市场和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的自然风景也十分壮丽和吸引人,拥有许多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比如位于韶关市的丹霞山,是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位于阳江市的万峰林,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位于肇庆市的七星岩则是中国最大的喀斯特石洞系列之一。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广东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省份,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和分支机构。
广东省也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之一,汽车、电子、石化等产业在这里极为发达。
广东省的美食文化是世界闻名的。
广东菜以其鲜美细腻、烹饪方法多样而著称,广州的早茶、潮汕的海鲜、佛山的砂锅、肇庆的炖品等都是广东省特色美食的代表。
此外,广东的茶文化也非常丰富,潮汕茶艺和广东功夫茶表演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瑰宝。
总之,广东省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实力。
无论是文化爱好者、自然探险者还是商业人士,都能在广东省找到自己感兴趣和追求的事物。
而广东人的热情好客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在广东旅行,你将感受到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地处北纬20°19′~25°31′,东经109°45′~117°20′。
北自乐昌坪石,南至徐闻海安,相距约800公里,东自饶平大埕,西至廉江高桥,约1000 公里。
大陆岸线长3368.1 公里。
沿海共有面积5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759 个,岛屿岸线长1649.5 公里(不包括香港、澳门和东沙群岛地区)。
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
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面积1600平方公里。
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东起台湾线滩南部,西至北部湾东部,南至琼州海峡中部,有17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
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思想和文化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广东人口超过一亿多人,其中外国人士已达上百万,经济实力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并超越新加坡、台湾和香港。
广东已成为我国人口最多,外国人士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自然条件地质为多轮回造山区。
地貌结构上山地占31.68%,丘陵占28.5%,
台地占16.1%,平原占23.7%。
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有南岭山、罗平山、莲花山,海拔600米~1 100米。
西北一东南走向山脉,海拔800米~1 200米,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 902米。
丘陵分布于山地四周。
台地平原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各江中下游谷地。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较大。
除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外,大部地区为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年均温19℃~23℃,由东北向西南沿海递增,1月均温9℃~15℃,7月均温28℃~29℃。
大部地区无霜雪。
年均降水量1500~2 000毫米,年蒸发量1 000~1 200毫米,属湿润地区。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4~9月)占全年80%。
沿海夏秋两季受热带风暴袭击,年均10个,登陆的有4~5 个,占全国登陆热带风暴的50%左右。
河流有珠江水系、珠江三角洲水系和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
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 800亿立方米。
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夏秋易生洪涝,沿海台地区有缺水现象。
土壤主要分布为:粤西雷州半岛是砖红壤、赤红壤,粤东和粤中地区是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潮土、滨海盐土、砂土、水稻土。
北部南岭地区为典型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部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部为热带常绿季雨林。
维束管植物有6 000多种,其中属热带的植物4 000种,特有种1 000种,古老树种30种。
水松、苏铁、树蕨等被称为“活化石”。
主要林木有松、杉、梓、桉等。
水果有200 多种,其中荔枝、菠萝、龙眼、香蕉和柑橘被誉为岭南佳果。
历史沿革广东是中国文化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二三十万年前,就有“马坝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的古人)在韶关、油江一带繁衍生息。
春秋以前属扬州徼外地。
春秋战国时属百粤(越)地。
秦置南海等3 郡,辖番禺、龙川等4 县。
两汉设交州(交趾部)等3 州,辖南海、苍梧等郡,20 余县。
三国吴分置广州,辖南海、苍梧等郡共29 县。
隋设南海、义安等9 郡,辖59 县。
唐置岭南道,辖广州等20州,71 县。
宋设广南东、西路,辖广州等17 州(府),49 县。
元置广东、海北、海南道等3道。
辖广州等19路(州),49县(录事司)。
明设布政司,辖广州、韶州等10府及罗定直隶州,77县、8散州。
清设广东省,辖南韶连等6道,广州等9府,南雄等4 直隶州和佛冈等2 直隶厅,86 县(散州、散厅)。
民国初年,辖粤海等6 道、94县,后废道,辖98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辖99县。
1987
年划出海南地区。
1988 年成现行区划。
汉族人口占99.4%,有壮、瑶、畲、回、满等52 个少数民族。
设有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
其他少数民族多数分布在大中城市或县城。
经济概况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116种,探明储量89种。
其中储量为全国前5位的有34种,高岭土、泥炭、冶金用脉石英、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等占第一位,铅、铋、银、油页岩、玻璃用砂等占第二位,锡、铌、钽、硒、冰洲石、玉石等占第三位。
工业主要有食品、家用电器、塑料制品、服装、卷烟、陶瓷、纺织、丝绸、机械、电子、电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车、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门类。
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拥有568家大中型企业,5.9万家“三资”企业。
820个营业额超过亿元的乡镇企业。
建有752 个技术开发机构,国家级(集团)技术中心7个。
电子工业的门类及产值居全国第一位。
个体营业纳税额占全省税收总额的12%,居全国之冠。
农业向外向型发展,是全国的水稻、蔬菜和水果基地,茂名是最大的水果产地,湛江是最大的剑麻基地。
交通发达,已构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交通运输网。
有港口100多个,其中吞吐量100万吨以上的有黄埔、湛江、蛇口、赤湾、妈湾等。
有4个铁路公司,有京九、京广、广梅汕、三茂等铁路干线,还有广深准高速客车直通九龙。
民航机场8个,白云机场是全国客流量最大的三大国际机场之一;珠海机场的跑道是全国最长的,达4 000米。
国内航线23条、地区航线5条。
公路通车84563公里(包括高速公路358公里),等级公路70 413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 732公里,水泥路面15 959公里。
永久性桥梁15 960座,总长617 019延长米。
汕头海湾大桥全长2 500米,桥宽24米,悬索桥主跨452米,被称为“世界第一跨”。
邮电事业发展较快。
建成广州至汕头光缆、穗珠澳光缆等骨干长途传输工程,已实现乡镇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数字化。
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37万门,列全国前茅。
销售网点115万个,各类批发、集贸市场4 000余个。
1995年旅游收入258亿元;进出口总额1 04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5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7096.48 亿元。
广东发展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银行资产已达445.9亿元。
教育与卫生有高等学校42所,中等技术学校196所,中等师范学校46所。
普通中学3 882所,职业中学483所。
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专科教育发达。
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下降。
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00多个,公共图书馆114所,博物馆112座,档案馆170个。
建成1 490个有线电视网。
广东电视台与英、法、德、日等1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电视机构联络合作,节目出口量和创汇额均居全国各省台首位。
年出版和制作音像制品2011万盒(张)。
医疗事业机构较完善。
有医疗床位14.88 万张,其中医院病床13.78 万张。
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人。
农村发展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基本消灭麻风病、丝虫病;基本控制碘缺乏、白喉、脊髓灰质炎病。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连续14 年荣获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1995 年获得世界冠军31 个,亚洲冠军36 个,全国冠军113 个。
各类体育场所45 430个,体育运动学校16所,业余体校146所,有全国体育先进县30个。
民间体育有赛龙舟、醒狮、武术、舞龙、放风筝、踢毽球等。
文化特色与名胜古迹有粤、客家、闽三大方言。
广东粤剧、潮剧和广东汉剧,广东音乐、潮州音乐、汉调音乐等享誉海内外。
民间风情有广州除夕迎春花市、珠江三角洲龙舟竞渡、海康傩面舞、吴川三层飘色、梅县过年锣鼓、佛山旱地龙船舞、南海百狮会等。
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广州早茶、粤菜烹饪誉满
全国。
名胜古迹甚多,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4个。
丹霞、西樵、鼎湖、罗浮为4大名山,光孝、南华、开元、庆云为4大名刹,清晖、可园、馀荫山房、十二石斋为4大名园。
有广州陈氏书院、光孝寺、六榕寺、潮州已略公祠、开元寺、梅县灵光寺和德庆龙母祖庙等。
有肇庆星湖、惠州西湖、潮州西湖、雷州西湖和广州南湖等名湖。
有花县官禄村洪秀全出生地、东莞虎门林则徐销毁鸦片烟遗址、虎门炮台、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三元里平英团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
有广州公社旧址,国民党“一大”旧址,黄埔军校旧址,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有广州一德路圣心堂(石室)和湛江硇洲岛灯塔等,还有如客家围龙屋和土楼、潮州府弟与寨堡、广州西关大屋与骑楼等具有鲜明地方民俗特色的建筑;广东华侨建筑文物丰富,有中国建筑的传统式、中西合璧式、仿古罗马式、德国堡垒式、土耳其回教式及教堂式;有12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有广州“世界大观”,深圳“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
广州、潮州、佛山、肇庆、梅州、雷州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