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农《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3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
A. 《文心雕龙·神思》
B. 《典论·论文》
C. 《诗品序》
D. 《文赋》
正确答案:
2. 3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
A. 陈子昂
B. 殷璠
C. 刘禹锡
D. 司空图
正确答案:
3. 23、“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论述出自于。
A. 《毛诗大序》
B. 《报任安书》
C. 《论衡·艺增》
D. 《史记·屈原列传》
正确答案:
4. 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 。
A. “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B. “虚静”和“物化”
C. 仁政和人性论
D. 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正确答案:
5. 1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A.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
C. 王充的《论衡?超奇》
D. 《毛诗大序》
正确答案:
6. 2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 。
A. 《文心雕龙·体性》
B. 《典论·论文》
C. 《诗品序》
D. 《文赋》
正确答案:
7. 24、王充在《论衡·佚文》里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 。
A. “讽谏”
B. “疾虚妄”
C. “文为世用”
D. “知人论世”
正确答案:
8. 22、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判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 )。
A. “怨而怒”
B. “主文而谲谏”
C. “劝百而讽一”
D.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正确答案:
9. 1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A. “疾虚妄”说
B. “发愤著书”说
C. “养气”说
D. “讽谏”说
正确答案:
10. 2.孔子对《韶》乐的评价是()。
A. “尽美矣,未尽善也”
B.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 “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 “尽美矣,又尽善也”
正确答案:
11. 16、“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出自()
A. 《两都赋序》
B. 《法言》
C. 《西京杂记》
D. 《文赋》
正确答案:
12. 3.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主要是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注重()。
A. 言意并重的传统
B. “意在言外”的传统
C. “神在形外”的传统
D. 形神并重的传统
正确答案:
13. 31、《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 。
A. 进行艺术构思
B. 确立中心思想
C. 铸造文章语言
D. 驰骋艺术想象
正确答案:
14. 35、教材认为: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 。
A. 直寻
B. 诗赋欲丽
C. 诗缘情而绮靡
D. “滋味”说
正确答案:
15. 29、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体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
A. 曹丕和钟嵘
B. 陆机和刘勰
C. 曹丕和陆机
D. 钟嵘和刘勰
正确答案:
16. 40、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 ) 。
A. “兴寄”和“风骨”说
B. “美刺”、“讽谏”说
C. “为时”、“为事而作”说
D. “意境深远”说
正确答案:
17. 28、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 )。
A. 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B. 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
C. 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 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势
正确答案:
18. 37、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 。
A. 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B. 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C. 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D. 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意广”的经验来写作
正确答案:
19. 26、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 ) 。
A. 钟嵘《诗品》
B. 刘勰《文心雕龙》
C. 陆机《文赋》
D. 曹丕《典论·论文》
正确答案:
20. 33、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里。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 。
A. 反映社会生活
B. 反映人类的英雄气概
C. 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