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操作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康复治疗操作规范(2012)目录步态训练操作规范 (3)关节活动度操作规范 (7)关节松动术操作规范 (14)呼吸训练操作规范 (19)肌力训练操作规范 (22)假肢矫形操作规范 (27)矫正训练操作规范 (32)脑功能治疗训练操作规范 (34)平衡训练操作规范 (37)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操作规范 (45)协调训练操作规范 (70)转移训练操作规范 (72)步行训练操作规范【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影响行走功能的患者。
2.骨骼运动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截肢后安装假肢、下肢关节置换术后等)影响行走功能的患者。
【禁忌证】1.站立平衡功能障碍者。
2.下肢骨折未愈合者。
3.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仪器设备】起立床、平行杠、助行器、拐杖、轮椅等。
【操作程序】1.步行前的训练(1)肌力训练:患者因病长期卧床,致使身体软弱无力,因此,在下床活动接受行走训练之前,首先要对上肢、躯干、下肢的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评定,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肌力训练。
对于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应重点训练上肢伸展肘、腕关节的肌群和使肩部产生向下运动的肌群、下肢髋关节伸展肌群、外展肌群和膝关节伸展肌群。
若患者下肢截肢,则可指导其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2)起立床训练:对于长期卧床或脊髓损伤患者,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有头晕、恶心、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动过速变弱等),可利用起立床渐渐倾斜直至调整到直立的方法使患者达到站立状态。
只有在患者能够耐受身体直立时,才可以考虑开始行走训练。
起立床训练中,治疗师应经常测量患者的脉搏,如脉搏加快,提示患者目前的倾斜角度不适。
(3)平行杠内训练:行走训练自平行杠内训练开始。
由于平行杠结构稳固,扶手的高度和平行杠的宽窄度均可调整,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因此很适合于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及负重训练等。
站立训练以每次10~20mim开始,依患者体能状况改善而逐渐延长训练时摆过步:双侧腋杖同时向前方伸出,患者支撑把手,使身体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向前摆动,双足在腋杖着地点前方的位置着地。
卫生部关于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医发[1996]第13号
卫生部关于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通知(1996年4月2日卫医发〔1996〕第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部直属有关单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些综合医院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康复医学科,但从管理上看,有些与康复医学科的要求不相符合。
为了规范和引导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现将该《规范》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第三条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功能测评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或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临床早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同时,也为其它有关疑难的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相应的后期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并为所在社区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康复医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的临床科室。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doc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引言: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运动、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身体功能和生活品质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准确使用和规范操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诊疗操作规范,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提高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概述:1.运动疗法的选择与应用:1.1确定治疗目标和患者适应情况1.2选择适当的运动疗法方法1.3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和训练目标1.4设计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和训练细节1.5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2.物理疗法的操作与注意事项:2.1能量传递的选择和控制2.2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2.3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效益考虑2.4治疗环境的安全与舒适2.5持续监测患者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药物治疗的剂量与配合:3.1根据病情和病程确定药物治疗方案3.2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3.3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3.4定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5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和规范性监管4.心理治疗的方法与要点:4.1确定心理治疗的目标和方法4.2通过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4.3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4.4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4.5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疗效,调整治疗方案5.辅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5.1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5.2界定辅助工具的适用范围和限制5.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5.4监测辅助工具的使用效果和患者满意度5.5定期评估辅助工具的适用性,更新与替换总结:康复治疗常用技术的诊疗操作规范是保障康复治疗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本文从运动疗法的选择与应用、物理疗法的操作与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的剂量与配合、心理治疗的方法与要点以及辅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了相关规范和要点。
临床医生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灵活运用这些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徒手治療Manual therapy
按摩 (massage) 被动关节运动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关节松动术 (mobilization) 牵拉 (stretch)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运动疗法目的
康复医学是功能医学。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 重要的治疗技术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运动的 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个人的活 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具体化目的
牵张短缩的肌肉,肌腱,关节囊及其他软组织,扩大关节活动度。 增强肌肉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耐力。 抑制肌肉的异常张力,使肌肉松弛,缓解其紧张度。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的肢体偏瘫,对瘫痪肢体施行运动功能的再学
运动疗法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被动运动(passive movement):适用瘫痪或很软弱肢体 • 预防挛缩和粘连 • 刺激伸屈反射 • 增强本体感 • 为主动运动作准备
助力运动(assisted movement) • 增强肌力和改善功能
主动运动(active movement) • 增强肌力和改善功能 • 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
同一运动不同运动功能的肌肉、增加其接受外界刺激的敏 感性、影响同一模式中力量较弱的肌肉。
运动疗法适用的对象
神经系统疾病 骨科疾病 内脏器官疾病 肌肉系统疾病 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及其他障碍
临床应用
神经系统疾病
•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脊髓损伤或炎症、周围 神经损伤、脑性瘫痪等
辅助主动运动
辅助运动:即凭借治疗师、患者健肢、器械 装置(如滑轮、回旋器)、气垫气球、水浴 等方法的辅助或消除重力的影响下,引导和 帮助患者主动完成的运动。助力常加于肌肉 开始收缩和结束时,尽量使主动运动为主, 助力运动为辅
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标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运动疗法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其具备运用运动疗法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和素质。
课程内容涵盖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方案、运动疗法的实施和评估等方面。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为核心”为设计理念,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运用运动疗法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设计和实施运动疗法方案的能力,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运动治疗,并能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选择方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计划制定等方面。
2.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方案,包括脑卒中、骨折、脊柱疾病、运动系统损伤等方面。
3.运动疗法的实施和评估,包括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等方面。
二、课程内容标准1.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本部分应包括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作用,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康复评定和康复计划制定的方法和技巧。
2.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方案本部分应包括脑卒中、骨折、脊柱疾病、运动系统损伤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康复治疗方案,掌握相应的运动治疗技术和方法。
3.运动疗法的实施和评估本部分应包括康复训练的技术和方法、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掌握运动疗法的实施技术和方法,了解康复效果评估和调整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康复训练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调整。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与学的建议本课程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运用运动疗法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临床运动疗法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运动疗法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运用临床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案例分析材料3. 运动器材(如哑铃、弹力带、平衡球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临床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教学内容1. 临床运动疗法的原理- 运动生理学基础- 运动生物力学基础- 运动康复学基础2. 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 个体化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探讨临床运动疗法的应用。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运动器材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临床运动疗法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疾病的临床运动疗法- 脊柱侧弯- 肩周炎- 骨折康复- 肌肉萎缩- 骨关节炎2. 临床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控制- 运动顺序和组数的选择- 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常见疾病进行临床运动疗法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学生设计的临床运动疗法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 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 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临床上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 或中风的病史。动脉血栓性 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起病较缓,症状在数小时或 1~2 天内 发展达高峰,脑栓塞可在数秒钟达高峰,且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 动脉的供血区的功能对应,具明显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在 24 小时至 3
3、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在记忆、注意、定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 力方面。
4、言语障碍 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常见有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皮质性失语等;构音障碍表现 为发音异常和构音不清楚,早期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
5.吞咽障碍 6.心理情绪障碍 主要为抑郁症或焦虑症。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表现在穿衣、梳洗、进食、洗澡及大小 便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减退。 8.脑神经麻痹 包括①面神经麻痹: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常伴有偏 瘫及舌肌瘫痪。②假性延髓(球)麻痹:为双侧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 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ABO 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 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 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9
天内逐渐加重。脑栓塞还有原发病的表现。脑梗死多数无头痛、呕吐、 昏迷等全脑症状,少数起病即有昏迷、抽搐、类似脑出血,多为脑干梗 死。腔隙性梗死往往不引起症状,或部分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仅 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病灶。其特点为症状较轻,体征单一,多无头 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预后良好。
《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九章PNF技术(基本技术)
拓展应用领域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索PNF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如老年人康复、残疾人康复等,为更多 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 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我国PNF技术的快 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动作整合与协调
将多个功能性训练动作整合在一起,提高患 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连贯性。
功能性训练动作设计
针对需要改进的动作或姿势,设计功能性训 练动作。
渐进性负荷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和进步情况,逐渐增加 训练负荷,提高功能性活动能力。
04 PNF技术在康复领域应用
神经肌肉系统康复
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01
PNF技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增强肌肉收缩力量和协调性,
肌肉能量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的概念
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是一种利用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时产生的 能量,通过治疗师的手法控制,达到改善肌肉紧张度、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
肌肉能量技术的操作要点
治疗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体位、手法和阻力,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肌肉收 缩方式。
改善肌肉紧张和姿势异常
慢性疼痛常常伴随着肌肉紧张和姿势异常,PNF技术可以帮助患者 改善这些问题,减轻疼痛。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PNF技术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有助于患者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慢性疼痛。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预防运动损伤
PNF技术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等方式,
肌肉能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后关节 僵硬等。
康复科操作规程
康复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康复科临床工作中,为保证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康复科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并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康复治疗和关怀。
本文档旨在为康复科操作人员提供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1. 康复科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证书。
2. 操作人员应了解康复科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
3.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效地进行合作。
4. 操作人员应时刻保持工作用具的整洁和清洁,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三、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
2.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患者评估结果,操作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明确康复目标和治疗计划。
3. 康复操作:操作人员应根据康复方案进行具体的康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各项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应准确无误地执行操作步骤,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反应进行调整。
4. 监测和记录:操作人员应监测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
同时,应定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反馈和需求。
5. 操作安全: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安全守则,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6. 操作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操作质量控制,检查康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流程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
四、操作方法1. 物理治疗操作:物理治疗是康复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热疗、冷疗、按摩、理疗等。
操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各项物理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 运动治疗操作:运动治疗是康复科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等。
康复科康复操作规范
康复科康复操作规范(总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康复科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流程现将康复科运动疗法的工作流程总结归纳如下:1、病人入院后首先由康复医师接诊,然后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康复专科检查,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医嘱。
2、康复治疗师接到康复医师的医嘱治疗单后,及时到病房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及功能状态。
3、初次评定,对病人身体状态进行专业的功能评定,以了解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为下一步制定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4、中期评定,病人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师需对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仍然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5、末期评定,病人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是判定治疗效果,对仍然遗留的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或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6、随访,治疗师有时需要对回归家庭的病人进行回访。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人得病时间的长短,应该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下面是不同疾病的患者在得病后的不同时期应该采取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一、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1、脑血管病人的评定内容运动功能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的评定感知觉功能的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步行能力的评定言语和吞咽功能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2、脑血管病人急性期的治疗早期良肢位的摆放体位转换肢体被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体位的适应性训练,直立床训练3、恢复期的治疗病人开始床上运动训练双上交叉上举、翻身训练,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上下肢各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分离运动训练、搭桥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肌力及耐力训练,速度与协调性训练4、后遗症期主要是改善患者异常的动作模式,提高代偿能力,增强身体的肌力和耐力训练,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二、脑外伤病人康复治疗1、首先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功能评定主要内容包括:脑外伤严重程度的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感知功能障碍的评定行为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的评定运动障碍的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其它功能障碍的评定2、脑外伤急性期的治疗床上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与拍背;指导体位排痰引流;各关节被动活动;牵拉易于缩短的肌群与软组织,必要时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尽早开始床上活动和坐位、站位的练习;理疗、按摩、针灸、高压氧等。
医疗体操训练(运动疗法课件)
(重视)
Workload measurement (运动量测评)
With simple methods (方法较简单)
Emphasize d
(重视)
40
Chinese (Traditional)
Primary 1.Psychosomatic diseases
indication (身心性疾患)
Western 1.Orthopedic problems
姿势(Posture):由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
(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相互关 联构成的姿态。 姿势矫正体操:为了保持正常的姿势或使 不良姿势及病态姿势恢复所进行的一系列 体操训练,称为姿势矫正体操。
14
姿势
▪立位姿势 ▪坐位姿势 ▪卧位姿势
正常脊柱(侧面S形): ▪颈椎前凸 ▪胸椎后凸 ▪腰椎前凸
15
CC髂骨后棘和耻骨 连合连线
AA髂前上棘和耻骨 连合连线
BB水平线
正常姿势:
BB与CC间角度≈30° AA垂直
16
良好姿势
如直立时左右对称
背面观:两足并拢,头颈、脊柱、
臀裂和两足跟间应在一条垂直线 上,两侧肩峰、肩胛骨、髂嵴上 缘的高度一致。
侧面观:头顶、耳屏前、肩峰、股
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和外踝尖各 点在一垂直线上。
五、环绕洗脸
用健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在健手带动下在脸部做顺向和逆向模仿 洗脸的动作,重复10次。
六、半桥运动
双上肢伸展置于体侧,双下肢取屈髋、屈膝位,可用枕或家属或治疗师 将患侧下肢固定或将患腿翘于健膝上,然后尽量抬臀离开床面,保持10s, 重复做5~10次。注意不应有屏气动作。
七、抗阻夹腿
利用皮肤感觉促进技术对患肢进行刺激,以提高患者对 患肢的注意力,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讲人:王栋杜海兰一:定义指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
运动疗法在物理疗法中的位置图1-1P5二:运动疗法的作用1、改善运会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2、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3、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
4、纠正躯体畸形或功能障碍。
三、运动疗法的目的:1、改善运会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以及肌肉和全身的运动耐力。
2、改善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纠正躯体畸形或功能障碍。
3、使患者的躯体、心理、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4、预防病损、功能受限、残疾或由于外伤、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和失健。
四、运动疗法的对象1、残疾者包括慢性病、内脏病、老年退行性病而致得严重功能障碍者。
2、老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功能障碍。
3、慢性病患者指各种内脏疾病、神经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患者。
4、疾病或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5、运动伤病患者。
五:运动疗法的分类1、根据力学和运动学原理分类: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呼吸训练、平衡训练、协调性训练、牵张训练、牵引、关节活动训练、手法治疗、电刺激运动、水中运动、医疗体操、文体训练、步态训练、转移训练等。
2、根据神经发育学原理分类: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运动在学习技术、生物反馈肌肉电刺激、放松治疗、引导式教育。
3、根据代偿和替代原理分类:假肢运动、矫型器运动、辅助具应用、运动和活动的能量节约技术等。
4、根据治疗部位分类:全身运动疗法(以恢复全身的体力为目的,所产生的效果是间接性的,与促进局部损害的恢复)、局部运动疗法(针对关节活动度、肌力等,以改善局部损害为目的的训练)5、根据治疗程序分类:个别功能训练(指扩大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肢体控制能力等为专一目的而进行的训练)、综合功能训练(指将专一的、局部的功能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为提高综合功能所进行的训练)运动疗法按治疗程序分类及其他训练或治疗的关系图1-2P5六、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1、因人而异2、循序渐进3、持之以恒4、主动参与5、全面锻炼6、应用时机七、运动训练程序1、节奏训练节奏是指训练过程的节律,可以分为持续性和间断性。
肌力训练操作规范
肌力训练操作规范肌力训练是一种通过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来改善身体机能的训练方法。
采取正确的肌力训练操作规范对于训练成果的效果和训练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以下是肌力训练操作规范的一些建议。
鉴定身体状况和制定计划:在进行肌力训练之前,首先要鉴定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态。
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身体检查,例如测量血压、心率、体重和身高等。
此外,可以进行一些适宜的运动测试,以确定自己的体力水平和潜在的风险。
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肌力训练计划。
热身和放松:在肌力训练之前和之后都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放松。
热身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减少运动受伤的风险。
热身活动可以包括轻松的有氧运动、伸展和关节活动等。
放松活动可以帮助恢复肌肉的弹性和减少运动后的疲劳。
正确的运动姿势:在进行肌力训练时,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更好地发挥肌肉力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伤害。
运动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注意保持脊柱的中立位置,避免扭曲、拱背或佝偻等不正确的姿势。
此外,要注意呼吸控制,避免憋气或气喘。
如果不确定如何正确执行一些动作,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逐渐增加负荷:肌力训练的目标是逐渐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重量、减少休息时间或增加训练次数等方式来逐渐增加负荷。
但是,增加负荷时要控制好自己的能力和疲劳程度,避免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休息:肌力训练需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休息,以确保肌肉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生长。
通常建议每周进行2-3次肌力训练,每次训练间隔48小时以上。
此外,可以在训练中分组练习不同的肌肉群,让每个肌肉群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如果感到疲劳或有肌肉酸痛等不适,可以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
注意安全和保护:在进行肌力训练时,要时刻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
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环境,确保地面平整稳定,防止摔倒和滑倒等意外伤害。
在使用器械和设备时,要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避免错误使用导致的伤害。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1)认知训练。 (12)言语治疗: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的治疗。 (13)心理治疗: (14)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 目前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传统医学治 疗有按摩、针刺、中药等手段。 (15)其它:如高压氧疗、体外反博、量子血液治疗等均可用于脑 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预后】 本病经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能恢复一定的功能,但应预防二次发病。
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过头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膝下作踝背屈重心落在健腿上精细协调控制运动接近正常水平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非受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非受累侧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②共同运动 是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组合 活动。但它们是定型的,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 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也就是说是由意志诱发而又不 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即屈肌共同运动和伸肌共同运动模 式。
(2)反射调节异常 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 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原始反射 被释放,姿势反射、脊髓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阳性;使得身体姿势的随 意调节能力丧失。而损伤平面以上的反射受到破坏,大脑皮质及小脑的 平衡反射、调整反射能力减弱或消失,造成身体姿势协调、控制、平衡 功能异常,影响了正常功能活动的进行。
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 。 【康复治疗】 1、目的和原则 (1)治疗目的 ①改善功能:大限度地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认知、言语功能。 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 重返社会,达到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原则 ①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的患者,发病 48 小时 后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 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通过物理 因子干预。
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儿童康复科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儿童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科室。
为了确保诊疗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特制定以下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一、评估与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的出生史、生长发育史、疾病史、家族史等,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2、身体检查包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运动功能评估、感知觉评估、语言和言语评估等,全面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
3、辅助检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脑电图检查、听力检查、视力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了解潜在的病因。
4、综合评估综合病史、身体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诊断和康复目标。
1、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以改善患儿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磁疗、光疗、热疗、冷疗等,可用于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2、作业治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工制作、游戏等,提高患儿的手功能、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言语治疗针对患儿的语言和言语障碍,进行发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吞咽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和吞咽功能。
4、康复工程如矫形器、辅助器具的适配和使用指导,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促进患儿的康复。
三、康复训练计划制定1、明确康复目标根据患儿的评估结果,确定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如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语言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等。
2、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结合康复目标和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频率等。
3、定期评估与调整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定期对患儿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康复科操作规程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康复科操作规程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康复科操作规程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康复科操作规程(大纲)一、康复科概述1.1康复科定义1.2康复科任务与目标1.3康复科工作原则二、康复科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2.1组织架构2.2人员配置2.3岗位职责三、康复评估与诊断3.1康复评估3.1.1临床评估3.1.2功能评估3.1.3康复需求评估3.2康复诊断3.2.1疾病诊断3.2.2功能障碍诊断3.2.3康复目标制定四、康复治疗技术4.1物理治疗4.1.1电疗4.1.2热疗4.1.3冷疗4.1.4运动疗法4.1.5按摩疗法4.2职业治疗4.2.1生活技能训练4.2.2工作技能训练4.2.3康复护理4.3语言听力治疗4.3.1语言治疗4.3.2听力治疗4.3.3吞咽功能障碍治疗4.4心理治疗4.4.1心理评估4.4.2心理咨询与干预4.4.3心理康复五、康复护理5.1基础护理5.1.1生活护理5.1.2病情观察5.1.3预防并发症5.2康复护理技术5.2.1康复护理评估5.2.2康复护理计划5.2.3康复护理实施六、康复科管理与质量控制6.1管理制度6.1.1工作流程6.1.2质量控制标准6.1.3安全管理6.2人员培训与考核6.2.1培训计划6.2.2考核标准与方法6.2.3持续改进6.3康复科研与教学6.3.1科研工作6.3.2教学工作6.3.3学术交流一、康复科概述康复科操作规程中的康复科概述部分如下:1.1康复科定义康复科是医疗机构中专门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科室,通过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改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运动疗法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
教学重点:1. 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了解临床运动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说明临床运动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二、讲授新课1. 介绍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a. 临床运动疗法定义:以运动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
b. 临床运动疗法原理:通过运动训练,激活和加强受损神经肌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c. 临床运动疗法应用: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血管康复等领域。
2. 讲解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a. 运动训练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等。
b. 运动训练注意事项:遵循循序渐进、个性化、安全可靠的原则。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模拟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临床运动疗法的基本认识。
2. 针对上节课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讲授新课1. 讲解临床运动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
a. 神经康复: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
b. 骨科康复:如骨折、关节置换等。
c. 心血管康复: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2. 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
a.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b.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
c. 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模拟为患者制定运动治疗方案。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临床运动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4766概要
第一篇物理治疗 (8第一章功能评定 (8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一、姿势 (8二、身高与体重 (9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一、四肢关节 (10二、脊柱关节 (11第三节肌力评定 (12一、徒手肌力评定 (12二、等速肌力评定 (14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四、肌肉耐力评定 (16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一、手法评定 (16二、仪器评定 (18第五节感觉评定 (19一、浅感觉 (19二、深感觉 (20三、复合感觉 (20第六节平衡评定 (21一、临床观察 (21二、量表评定 (22三、仪器评定 (24第七节协调评定 (24一、上肢 (24二、下肢 (25第八节步行评定 (26一、步行能力 (26二、步态分析 (26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一、心率 (28二、血压 (29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 第十节呼吸评定 (32一、通气功能 (32二、代谢当量 (34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一、压力测痛法 (36附录 (38附表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9 附表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40 附表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2 附表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9 第二章运动治疗 (63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64三、主动运动 (65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66一、上肢 (66二、下肢 (68三、脊柱 (68第三节牵伸技术 (69一、上肢 (69二、下肢 (70三、躯干 (70第四节肌力训练 (71一、徒手肌力训练 (71二、等长肌力训练 (72三、等张肌力训练 (72四、等速肌力训练 (73 第五节步行训练 (74一、步行前训练 (74二、步行训练 (75第六节呼吸训练 (76一、腹式呼吸训练 (76二、抗阻呼气训练 (77三、深呼吸训练 (78四、局部呼吸训练 (78五、排痰训练 (79六、呼吸肌训练 (79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80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80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81三、仪器平衡训练 (82四、协调训练 (82第八节有氧训练 (83第九节神经发育疗法 (84一、Brunnstrom技术 (84二、Bobath技术 (86三、PNF技术 (88第十节运动再学习 (92一、上肢功能训练 (93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94三、卧位到床边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94四、站起与坐下训练 (95五、站立平衡训练 (96六、行走训练 (97第十一节医疗体操 (97一、偏瘫 (98二、颈椎病 (100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01四、肩周炎 (102五、膝关节骨关节炎 (103六、脊柱侧凸 (104第十二节牵引治疗 (105一、腰椎牵引 (105二、颈椎牵引 (106第三章物理因子治疗 (107第一节电疗法 (108一、直流电疗法 (108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09三、低频电疗法 (110四、中频电疗法 (111五、高频电疗法 (111第二节光疗法 (116一、红外线疗法 (116二、紫外线疗法 (116三、激光疗法 (118第三节磁疗法 (119一、静磁场疗法 (119二、动磁场疗法 (120第四节超声波疗法 (120一、超声波疗法 (120二、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122 第五节冷疗法 (122一、冷疗法 (122二、冷冻疗法 (123二、湿热袋敷疗法 (125三、泥疗法 (126第七节压力疗法 (126一、正负压疗法 (126二、负压疗法 (127三、正压顺序循环疗法 (128 第八节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129 第二篇作业治疗 (131第一章作业评定 (131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31一、作业需求 (131二、日常生活活动 (132三、工作 (133四、生存质量 (135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36一、手功能 (136二、知觉功能 (138三、认知功能 (146第三节物理环境 (149一、家居和社区环境 (149二、工作环境 (150第二章作业治疗 (152第一节作业表现层次 (152一、日常生活活动 (152二、娱乐与休闲活动 (156三、职业康复 (157第二节作业构成层次 (162 一、功能性作业活动 (162二、手功能 (167三、知觉功能 (173四、认知功能 (177第三节环境改造与辅助 (178一、自助具适配 (178二、助行器使用 (179三、轮椅选择与使用 (181四、环境适应与改造 (184第四节矫形器制作与使用 (185一、矫形器制作 (185二、矫形器使用 (186三、压力衣制作与使用 (187第三篇言语治疗 (188第一章听力障碍 (188第一节评定技术 (189一、主观测听 (189二、客观测听 (190第二节治疗技术 (190一、声音察觉训练 (190二、声音辨别训练 (191三、声音识别训练 (191四、声音理解训练 (192五、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应用技术 (192 第二章失语症 (192第一节评定技术 (192一、失语症 (192二、口面失用症 (196三、言语失用症 (197第二节治疗技术 (198一、听理解治疗技术 (198二、阅读理解治疗技术 (200三、言语表达治疗技术 (201四、书写表达治疗技术 (203五、实用交流能力技术 (204六、辅助交流技术 (204第三章构音障碍 (207第一节评定技术 (207一、呼吸评定 (207二、喉功能评定 (208三、口唇评定 (209四、下颌评定 (210五、软腭评定 (211六、舌评定 (212七、反射评定 (214八、言语评定 (215第二节治疗技术 (216一、舌感觉运动技术 (216二、口唇感觉运动技术 (217三、下颌运动技术 (218四、软腭感觉运动技术 (219五、声带运动技术 (220六、呼吸训练技术 (220七、发音训练技术 (221八、语调音量训练技术 (222九、交流辅助系统应用技术 (222 第四章吞咽障碍 (223第一节评定技术 (224一、口面部评定 (224二、吞咽功能评定 (225三、摄食吞咽评定 (227四、吞咽失用评定 (229五、录像吞钡造影检查 (229第二节治疗技术 (231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231二、咳嗽训练 (232三、门德尔松手法 (233四、屏气吞咽训练 (234五、吞咽反射促通技术 (234六、电疗 (235七、球囊扩张技术 (235八、进食训练 (236第五章发声障碍 (238第一节评定技术 (238一、发声的客观评定 (238二、声质的评定 (239第二节发声训练治疗技术 (239一、基础发声训练 (239二、发声矫治训练 (240第六章口吃 (242第一节评定技术 (242一、儿童口吃评定 (242二、成人口吃评定 (243第二节治疗技术 (244一、儿童口吃治疗 (244二、成人口吃治疗 (245第七章唇腭裂 (247第一节评定技术 (247一、器官结构及功能评定 (247二、语音评定 (248第二节治疗技术 (249一、发声异常训练 (249二、腭咽闭合不全训练 (250三、构音训练 (251第八章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252 第一节评定技术 (252一、物体操作评定 (252二、语言发育能力评定 (253三、语言发育相关能力评定 (254四、交流态度评定 (255第二节治疗技术 (256一、事物及事物状态理解训练 (256二、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训练 (256三、事物的符号理解训练 (257四、词句及句子主要成分理解训练 (258五、句子及语法规则的理解训练 (259 第九章孤独症语言障碍 (260第一节评定技术 (260第二节治疗技术 (260一、孤独症语言交流训练 (260二、孤独症治疗技术对语言的影响 (262 第一篇物理治疗第一章功能评定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一、姿势1、定义观察或测量受检者在静止或运动中身体所处空间位置的过程。
运动训练流程
运动训练治疗流程
运动训练治疗须知
1. 运动训练应在饭后1小时后进行,因饭后立即进行容易诱发胃肠道不适;运动前应适当热身。
2. 若平时有服药(如降压、调节心率等药),运动前1小时应服下。
3. 运动时请尽量不要说话,若出现头晕、大汗、呼吸困难等不适时请及时告知护士。
4. 治疗后请留下观察20分钟后再离开医院。
5. 禁忌症:若有以下情况则不能进行运动训练干预:咯血、上消化道出血活动期、心肌缺血急性期、体温≥38.5℃或≤36℃、患者不配合、烦躁、患者情绪低落,拒绝接受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疗法操作流程
运动疗法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针对某项疾病,具有明确医疗目的的一种主动性休闲运动,一种医疗方法。
目前运动疗法已在国内外医疗界得到广泛采用,并是病人康复、治疗过程的一个重
要措施。
1)传统的运动疗法
这一大类包括主被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这些方法其主要
治疗可归纳为
①维持关节活动度;
②增强肌力;
③增强肌肉的耐力;
④加强肌肉协调能力;
⑤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对运动的耐力等
(2)神经生理疗法
神经生理疗法是以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研究出来的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主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后的运动功能障碍
适用范围:
1.运动器官伤病
骨和关节损伤及其后遗功能障碍、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腿痛、
脊柱畸形及扁平足等。
2.内脏器官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矽肺、溃疡病、内脏(肾、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子宫位置不正、盆腔炎等。
3.代谢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
4.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创伤性、炎症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瘫痪、
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
5.各种手术
(四)运动疗法禁忌症
1.发热、全身状况严重、脏器功能丧失代偿期。
2.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血
管和神经干附近有金属异物等。
3.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时(但气功疗法可以考虑)
<五>实施:
运动疗法的实施是通过制订运动处方来进行的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
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锻炼的一种形式。
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以达到
健身或治疗的效果。
1.治疗性运动处方
2.预防性运动处方
处方包括:
a.运动项目:根据体育运动参加者的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
b.运动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
c.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系指每次运动所用的时间,即达到处方要求强度
持续的时间。
d.运动频度:即每周运动的次数。
运动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其
效果。
注意事项:
必须严格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加强医务监督,充分考虑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