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4ecb376f1aff00bfd51e4d.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说课稿文坛巨匠挥妙笔,人间真情荡我心——《散文诗二首》说课一、说教材《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四篇课文的主题都是亲情,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
学习这个单元,我们要进一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情况下不同家庭表现出来的至纯亲情,也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品味把握或直白或含蓄的人间真情。
《散文诗二首》这个篇目实际上包含两篇散文诗,散文诗虽然是刚上初中的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体裁,但这两篇文章从内容上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的。
泰戈尔的《金色花》通过一个美丽的假设——孩子变成金色花,生动巧妙地表达了孩子对妈妈亲密与关爱的情感;冰心的《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关爱,从而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之情。
二、说目标本课两篇短文都属于散文诗,而散文诗的本质还是诗,诗歌有强烈的抒情性。
所以,要想走进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好诗歌,进入情景。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而要深入体会中外诗人各自文章里表现出的具体情感,我们必须透过具体的语言去品味,找到不同文章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各自特色。
我据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二:品味词句,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两首散文诗在写法上都运用了借物抒情这种独特手法,而初中学生有必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建立对这种手法的认识。
我因此设定本课教学目标三:体会借物抒情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效果。
三、说教法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
”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唤起学生心底同样的情感体验,就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另外,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美点动情点,则需要采用词句品析法、讨论法等。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c202074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e.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朗读节奏。
2.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4.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5.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女)情。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词。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根据此诗引导学生讨论关于“母爱”的内容,顺势导入对课文《金色花》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见“资料库”)1.学生初读课文,介绍作者。
2.检查字词。
大屏幕投影显示。
三、再读课文,揣摩语气1.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点拨:(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语气、语调。
2.从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中,孩子和妈妈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几句,说出喜欢的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2)“孩子,你在哪里呀?”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四、品读诗歌,了解内容1.散文诗中的孩子想到了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师生讨论,明确: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https://img.taocdn.com/s3/m/cbfcafb1783e0912a3162aaf.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上来看,都在表现亲情。
其中本课《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
除了在主题上两篇散文诗都表现母爱外,创作风格也有相似之处,但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特点。
因而,比较阅读适宜作为学习本课的基本方式。
另外,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学生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
二、学情分析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把握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但是如何通过“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还需要继续学习。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受制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往往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感知理解散文诗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散文诗情感的理解。
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散文诗描绘的画面,理解文章对母爱的赞美。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二)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
(三)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五、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朗读品味,2比较阅读,3.情境体验(二)学法:1.自由朗读,2.自主阅读,3.小组交流展示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自主朗读,感受情感。
热爱朗诵的小芳同学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栏目“朗读者”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节目录制。
她将要朗诵的篇目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方面为她提一些朗诵的建议,并且为她示范朗读一段。
1.具体要求:(1)首先,自由朗读,在文中批注朗读的感情基调,用符号标注朗读的停顿、语气、节奏等,并能说明理由。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ebd24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9.png)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人教版下面是整理的《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2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人教版,欢迎参阅。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大,尤其女生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们充分朗读,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金色花一、新课导入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B “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1871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4.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培养感恩之心。
3.赏析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感恩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
比如我们学过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
2.展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泰戈尔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匿笑(nì)、沐浴(mù yù)、祷告(dǎo)、罗摩衍那(yǎn)。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首诗主要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2.提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分别是怎样的?明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三次嬉戏。
第一次,孩子变成金色花,在母亲做祷告时,把花香送给母亲;第二次,在母亲读书时,孩子把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第三次,在母亲傍晚到牛棚时,孩子落到地上,请求母亲给讲故事。
四、精读析文1.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象征着神圣和美好。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二首(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93dd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6.png)
5.课堂总结: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秋天》和《金色的小船》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展示了散文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作者的情感。
-能够对两篇散文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创作风格。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散文诗,展示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
3.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散文诗,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之美,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能够理解散文诗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6.关注学生反馈: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散文诗不感兴趣,或者对课堂活动缺乏信心。为此,我将在课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难点:如何创造出贴切、富有创意的比喻和拟人。
-突破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句,让学生模仿并尝试创作,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散文诗的情感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下是具体的难点内容和解决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84be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9.png)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二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诗的阅读与赏析。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散文诗的美,理解并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分析两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修辞手法的运用:讲解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学生掌握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举例:《春》一文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教学,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修辞手法识别: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和区分课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对比等方式进行详细讲解。
-写作技巧:在仿写散文诗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示例。
另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语言表达还不够丰富。这说明他们在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方面还需要加强。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词汇积累和句子仿写的练习,帮助他们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e273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1.png)
- 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用“白雪皑皑”来形容冬天的景色,学生需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 语言品味的培养:学生能够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例如,《春》中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学生需学会欣赏此类语句的美感。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散文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同学们在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和启发性,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潜能。
2. 教学难点
- 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作者在散文诗中的情感表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细读和讨论来体会。
- 如《济南的冬天》中,作者对家乡冬天的眷恋情感,学生可能难以感同身受。
- 散文诗与诗歌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区分散文诗与诗歌的界限,需要通过具体文章的分析,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 例如,散文诗在形式上的自由,以及它结合了散文的叙述和诗歌的抒情的表达方式。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包括以下两篇文章:《春》和《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0bb13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f.png)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两首散文诗《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语言表达。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学生可以领略到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散文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散文诗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能够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能够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散文诗;理解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分析诗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难点: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欣赏散文诗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生词、难点解析等内容。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料。
3.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散文诗二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再别康桥》和《我爱这土地》两首散文诗,学生跟读并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美感。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b6ed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4.png)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课文,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理解诗歌中体现的亲情,激发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的情感。
◆活动一:情景导入1.出示孟郊《游子吟》,学生诵读。
引导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溪,她温柔、清澈、远而流长。
孟郊在《游子吟》中就曾高度赞美过母爱,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正如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但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一起来欣赏一篇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
◆活动二:资料助读1.文学常识——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
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
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3.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又译作“瞻波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9a97052e3f5727a5e962f3.png)
7 散文诗二首【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七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两篇自读课。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丰富的想像,把孩子想像成一朵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
通过描绘孩子的天真、活泼、快乐,与母亲三次的嬉戏,表现孩子沐浴着母爱,又回报母亲的纯真的母子之爱。
《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七年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母亲的依赖非常大,尤其女生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通过学习这两首散文诗让学生们充分朗读,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把握诗歌内容;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鉴赏能力;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积累重点字词,熟读课文。
(2)查阅泰戈尔和冰心的相关资料,准备交流。
2.边读边悟(1)文中金色花几次和母亲嬉戏?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2)金色花中孩子和母亲的情感是怎么样的?通过那些语句表现出来?(3)《荷叶母亲》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课文1.自由练读,注意字音、停顿。
2.个生朗读,他生评价(学生展示读得最好的语段,师指导学生注意评价要客观,态度要诚恳,注意礼貌用语)。
3.师配乐朗诵,指导学生听读,注意重音、停连、语调、感情。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51ca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c.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会用美丽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包含两篇散文诗:《春》和《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理解两篇散文诗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和掌握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文本分析和实际写作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春天的景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散文诗。
5.教学内容的拓展。本次教学主要围绕两篇散文诗展开,但在课后,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其他散文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课外散文诗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诗歌欣赏:分析两篇散文诗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具体内容包括:
-《春》:分析朱自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4c5b2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a.png)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散文诗二首》位于部编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包含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与冰心的《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间亲情,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都以母爱为主题,创作风格也有相似之处。
通过前两课《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学习,学生对于母爱、亲情也有了一定的感受与体会,对于学习本课也有一定的帮助。
编者把两首散文诗编在同一课,也就把他们当成了一份完整的教学材料,所以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既需要品读两首诗的共性,感受“母爱”这一共同情感,也需要对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感受其表达方式的异同。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品读语句,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上,本课时笔者拟以“静待花开,品悟深情”为主题展开教学,自由朗读诗歌,梳理“花”事,理清两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诗歌,体悟“花”情,感受两首散文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标注朗读提示符号,概括两首散文诗的内容。
2.品读关键语句,结合具体内容,体会作者寄寓在诗句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概括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流程】一、导入说说你所知道的花语。
二、听“花”声1.自由大声的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标画朗读提示符号,读完后说一说两首诗歌应该采用怎样的语气朗读。
2.指名两位同学分别朗诵《金色花》《荷叶·母亲》,学生互评后,教师点评。
预设:《金色花》要用欢快、喜悦、舒缓的语气读,读出温馨和深情。
《荷叶·母亲》要读出变化,根据红莲的不同遭遇,读出不同的感情。
(初次朗读时,学生并没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所以不需要提出过高要求,只要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初步表现出情感变化既可。
)3.这两首散文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不追求统一答案,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推荐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c67b1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b.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母亲是个为孩子无私奉献的角色,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金色花、纸船)的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9255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a.png)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要表现亲情。
本课选择了中外两篇散文诗,表现了儿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是很好的自读课文本。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同类型文本的学习方法,可以利用前几篇文章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
3.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一、导入我们小学时就已学过一首表现母爱的诗歌——《游子吟》,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
在诗中,一位平凡但又慈爱的母亲正在为即将出行的儿子缝补衣裳,那么我们又为我们的母亲做过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金色花》,一起来看一下诗中的“我”为母亲做了些什么。
二、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我们所学的这首《金色花》就选自他的《新月集》,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均受他的影响。
三、认识生字词匿笑(nì):偷偷地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罗摩衍那(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膝上(xī):膝盖上面。
四、初读课文(一)音频范读课文(注意语气:天真、活泼、淘气、欢快、温馨、深情)(二)同学朗读课文,注意揣摩下面句子的语气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注: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注: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注:要读出母亲的责备、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00759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c.png)
课题7.散文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散文诗二首》,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与我国现代诗人冰心的《荷叶∙母亲》。
《金色花》《荷叶∙母亲》两首散文诗紧扣本单元的“亲情”,都以母爱为主题,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却凝练优美,内涵丰富,诗意深刻隽永。
学习本课,可以进行文本联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爱的歌颂和赞美,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2.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3.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4.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以小见大”的手法,理解特殊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不同背景下作者对母爱歌颂和赞美的相似性。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母亲,培养对挚爱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母亲与孩子的双向奔赴,是穿越时空的漫长告白:“你不记得我了,但我依然爱你。
”“我不认识你了,但我依然爱你。
”孩子是母亲最柔软的肋骨,也给予她们最坚强的铠甲。
又是一年母亲节,爱华中学文学社团为大家带来两首不同国家主题作品,让我们一起去参与活动,感受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母爱吧。
任务一:花之韵,爱的声音任务二:花之意,爱的内涵任务三:花之语,爱的表达任务四:花之情,爱的味道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作者连连看】作者国籍作品或代表作泰戈尔(1861-1941),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的爱的哲学为主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6575d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8.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单元课文,本课包括两首散文诗:《草原》和《背影》。
这两首诗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草原》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背影》则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
但是,对于散文诗这种文学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父母的情感还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能够理解和欣赏《草原》和《背影》的优美文字和深刻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草原》和《背影》,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散文诗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草原》和《背影》,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草原》和《背影》的内容,掌握散文诗的特点。
2.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草原》和《背影》,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内容。
2.情感引导法: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草原》和《背影》。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散文诗?散文诗的特点是什么?引出本课的主题《散文诗二首》。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草原》和《背影》的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草原》和《背影》,掌握散文诗的特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7170e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8.png)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二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两首散文诗都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和艾青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现代诗歌,尤其是散文诗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诗人及其时代背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散文诗;了解徐志摩和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诗的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的鉴赏。
2.具体难点:徐志摩和艾青的诗意表达,以及对散文诗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散文诗的节奏和韵律。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散文诗的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人照片、生平简介、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的课件。
2.音响:准备诗歌朗诵音频资料。
3.黑板: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徐志摩和艾青的照片,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诗的产生背景。
2.呈现(10分钟)展示《再别康桥》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音乐美、形式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分析两首散文诗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文讲解稿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上来看,都在表现亲情。
其中本课《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
除了在主题上两篇散文诗都表现母爱外,创作风格也有相似之处,但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特点。
因而,比较阅读适宜作为学习本课的基本方式。
另外,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学生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
二、学情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把握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但是如何通过“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还需要继续学习。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受制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往往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感知理解散文诗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散文诗情感的理解。
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散文诗描绘的画面,理解文章对母爱的赞美。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二)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
(三)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1.朗读品味,2比较阅读,3.情境体验
(二)学法:1.自由朗读,2.自主阅读,3.小组交流展示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受情感。
热爱朗诵的小芳同学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栏目“朗读者”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节目录制。
她将要朗诵的篇目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方面为她提一些朗诵的建议,并且为她示范朗读一段。
1.具体要求:
(1)首先,自由朗读,在文中批注朗读的感情基调,用符号标注朗读的停顿、语气、节奏等,并能说明理由。
(2)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接着,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建议,教师补充、指导。
(4)最后,全班齐读。
2.预设: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明确:要用轻快的语气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明确:读妈妈的问句时要将声音延长,读出妈妈的焦急惦念。
(3)“我不告诉你,妈妈。
”
明确:用轻快活泼的语气,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明确: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二)描绘画面,感知形象。
“朗读者”栏目组需要为小芳的朗读配上几幅电视背景图片,你认为应该配上怎样的画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调动想象,将自己脑海中的一幅画面描绘出来,旁批在课文对应的位置上。
预设:
1.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
孩子想陪伴妈妈,为她做点事,因此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孩子就在新叶上笑嬉嬉地玩耍,快乐地跳舞,悄悄开放花瓣,妈妈叫他,他却一声不吭,与妈妈玩捉迷藏。
2.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沐浴后做祷告的画面。
母亲披着长长的秀发,穿着漂亮的长裙,优雅地走在院子里的林荫道上,抬头望着树上的金色花,不禁陶醉在金色花散发出的淡淡的香气里。
3.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在窗前读书的画面。
母亲端坐在窗前,翻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着,她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仿佛是被书中的诗句打动了。
而书页上却分明投映着一朵金色花的影子,影子还随风摇摆着。
4.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黄昏时金色花变回孩子出现在母亲面前的画面。
远处的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晚霞笼罩着整个世界。
母亲提着灯走到牛棚的门口。
金色花忽地从树上跳下来,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孩子。
孩子走到母亲的跟前,撒娇地牵着母亲的衣角,抬头朝着母亲嘻嘻笑着,而母亲则抚摸着孩子的头发,脸上满是对孩子的爱恋。
(三)倾情朗读,评价总结。
1.如果我们也能有幸参加“朗读者”的录制,请同学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满含情感为大家朗诵《金色花》全文,希望能够打动各位观众。
2.如果我们是节目主持人,我们需要在朗读者朗读结束后说一段话作为节目的结束语,表达自己听完朗诵后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
预设:金色花,芬芳美丽的花朵!就像孩子纯真的笑脸,它开放在每个母亲的心间,这是世上最温暖的爱恋。
让我们以小小花朵的感恩来回报母亲,关爱她,
理解她,陪伴她!
第二课时
(四)介绍作家,了解关联。
教师出示泰戈尔和冰心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引起学生对比探究的兴趣,为对比阅读作铺垫。
泰戈尔:(1861年~1941年)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
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
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
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五)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1.自读《荷叶·母亲》,找出文章与《金色花》的异同,将自己的对比分析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有疑惑或有争论的地方全班讨论。
(六)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吉檀迦利》,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
2.作业布置(二选一):
(1)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
利用班会课或自习课开展一个班级的朗诵诗会。
(2)任选两篇以上的诗歌篇目,自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写一个简单的读书报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散文诗二首》课文讲解
学习这一课,要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内容主题、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可以用“比较阅读”作为学习本课的基本方式,让学生同时阅读、感受两篇作品,提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提供比较的维度,作为学习支架。
这两首散文诗,在内容主题上,都是表达母爱。
《金色花》主要表现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作者模仿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用虚拟之境,表现了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荷叶·母亲》则是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直接抒发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金色花》中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而且有着鲜明的印度文化特色;《荷叶·母亲》中的母亲几乎没有出场,而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两篇作品语言风格清新雅致,其中《金色花》的语言偏活泼、口语化,《荷叶·母亲》则更显典雅和书面化。
学习散文诗,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而教师不必对文章进行过多的剖析。
注意不要将朗读与理解割裂开来,而要使之相互促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同类题材、同类感情的散文与诗,让学生基于作品直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尝试发现
散文诗与散文、诗歌的差异。
还可以推荐课外阅读几篇散文诗,加深学生对散文诗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