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用方程进行表述的方法。

3、通过用方程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3、通过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六年级上第四章第一节《等式与方程》的内容,它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旨在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推导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六、评价设计

环节一、二达成目标1

环节三达成目标2

环节四达成目标3

七、信息技术手段:

PPT、电子白板、微视频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活动1:微视频导入

用一个动画视频引入新课。动画的内容为:小明问是否可以自行车,老师回答12岁以下不可以。小明考小红说,我的年龄乘以2减去5等于17,让小红来回答小明是否可以骑自行车。

教师提问:视频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答出我的年龄乘以2减去5等于17。然后让学生求出小明的年龄

学生回答的情况会有两种,一种是算术方法,一种是方程方法,从而引入本章一元一次方程,进而引出第一节等式与方程。出示学习目标。板书。

由于同学们小学已经学过方程,所以由学生出示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做习题加以巩固:

判断下列是否为方程,并说出理由

①7

=

+

2

x+

-5

5

2=

x③x

+②6

2+

提问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用动画视频引入,符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的状态。

实录分析:学生看到动画之后都非常的感兴趣,看的十分认真,看完之后也能准确的说出视频的重点:小明的年龄乘以2减去5等于17。视频的引入还是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的,微视频的作用很大部分是教师讲解代替不了的,所以信息技术层面应该多体现在教学中。

【环节二:合作探究】

活动1:自主探究

出示实际问题:

小明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由学生自主探究本题,然后学生上讲台讲解,由其他同学就着讲解内容和讲解方法进行点评。进而引出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其中等量关系可以用文字表示。注意事项是单位要统一。

其中学生可能会想不出找等量关系这一步,教师用方程是等式,要想列出方程,必须题目中得有相等关系来引导。

设计意图:本题相当于一个例题,利用本题把应用题相关注意事项一一强调。

实录分析:本环节学生上台讲解还算不错,同学们也能指出内容上的优点(注意单位)内容上的缺点(没有写解,不够严谨),但是对于讲解方法的问题学生还不能够准确的指出,原因是初一的学生刚刚入学两个多月,对于讲题能力和点评能力都尚在成长中,所以还需要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多加引导,使同学们的讲解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另外,在对于一般步骤的讲解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能够准确的说出找等量关系这一步,但是对于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不能够用文字表示出来,这部分还需要多加练习。

活动2:合作交流

出示习题:

1、体育课上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如果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由此可以得到方程?

2、某农场计划植树600棵,前3天平均每天植树110棵,若要5天内完成任务,则后2天平均每天要植树多少棵?

习题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且小组讨论,教师采取投影展示,学生讲解的方式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由于内容掌握起来较为容易,所以本环节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模式,锻炼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能力,也体现生本课堂的模式。

实录分析:学生自主完成的有些困难,小组合作之后比较顺利,在小组展示环节,小组代表表现的可圈可点,能够把等量关系很好的表示出来,但是语言的组织方面还需要加强。同学们的点评也比较到位,不过还需继续培养,在同学的

展示中可以看出同学对于应用题的掌握依然还不是特别的好,需要在接下来的应用题的讲解中格外关注。

【环节三:探究新知】

活动1:

由环节二得出的三个方程:

(1) 1001540=+x

(2) 310)25(2=++x x

(3) 60)35(1103=-+⨯x

学生探究三个方程的共同点是什么?教师提示: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

数的次数上来看。得出结论:

在一个方程中,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叫做

一元一次方程。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说明理由)

①1752=-x ②04>+x ③12-x ④x x 102=+⑤231x =-⑥1743=+x y

由学生回答,注意:是或者不是都需要说明理由

出示随堂检测:

①352=+-②137=-x ③0=y ④35>⑤3>y ⑥8=+y x ⑦b a +2⑧

022=-x x ⑨y x =

其中等式{ }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

提出疑问:1752=-x ,12=x 时方程是否成立,11=x 时方程是否成立 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使方程的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解方程。(板书)

设计意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学认识的方程都是一元一次方程,所以将之前的一元一次方程单列出来,旨在让学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师通过提示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随堂练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随堂检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块知识的掌握有所认识,进而查漏补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