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诵读六步骤
古诗文教学步骤
![古诗文教学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1913c86011ca300a7c39094.png)
小学古诗文教学基本流程一.揭诗题知诗人1。
根据不同的诗文,或者教师不同的风格,采用引言,复习或者播放图画等方式揭示诗、词题.2.介绍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包括作者生平,以及诗、词作的风格特点;创作此诗、词的时代背景等。
二.解诗题读诗文。
1。
学生读题.2. 教师解释诗题目,如果是词,还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词牌名。
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逻辑重音)4。
学生自读。
(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自读诗词。
)三.扣字眼释词意。
弄清个别难于理解的词的意思,诗、词句中的字、词眼,地名,生僻名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字、词的意思。
四.析诗句理诗意。
1。
填补词语。
对于诗句中残缺的成分一定要先试着补充完整,这样就有利于理解诗句的意思了。
2. 整理语序。
为了平仄,押韵,对仗等的需要,古诗词往往会有倒置的语序,比如我们所说的倒装句等,根据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对看似语序混乱的诗句,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先使语序整齐,然后就易于理解了。
3。
翻译诗句。
在有了前面准备的基础上,先根据诗句的整体感知直译,而后再做细致的意译.这样,整首诗、词的意思就更加明晰了。
五.吟诗文悟诗情明诗理。
小学所选古诗词,大多具有音韵美,节奏美,抒情美的特点,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当对整首诗、词的意思完全理解了之后,我们可以再次返回到吟诵诗文上面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逻辑重音,把握韵尾。
这样就可以品悟出诗文蕴含的感情,或对故乡的依恋,或对亲人的思念,或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
这些都可以在读诗文中得到共鸣和升华。
“文以载道”,“诗言志”,诗里面都含着哲理,含着诗人的志向等,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明理,有的重在言志,有的兼而有之.在学诗文到完全理解了意思,明确了情感之后,就得挖掘更为深层的内涵了.这个是整首诗最为重要的地方,是诗眼,也是主旨。
六.重总结背诗篇拓外延。
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节课所学内容做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总结时要做到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长篇大论,然后让学生当堂对所学诗篇熟读成诵。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39cf5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7.png)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古诗文诵读内容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选择经典古诗文:选择古代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作品,如《离骚》、《木兰诗》、《小李子》等。
这些作品应具有优秀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熟悉背景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文的意境。
3. 注重感受与理解:通过解读诗文的意义和内涵,帮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去理解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情感体验。
4. 强调语言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文,包括音调、节奏、语气等。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发音和语调,保证准确和流畅。
5. 进行互动与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受的独特见解。
6. 培养演讲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或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朗诵的技巧和方法,如节奏掌握、情感传递等。
7. 创造诵读形式: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创造一些诵读形式,如合唱、朗诵配乐、戏剧化表演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的一些内容,通过这些标准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小学古诗教学“六步走”
![小学古诗教学“六步走”](https://img.taocdn.com/s3/m/17c8eb8ca58da0116d174938.png)
小学古诗教学“六步走”作者:李强左福娟来源:《黑河教育》2011年第07期在祖国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中,古诗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它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但是,古诗文的表达方法跟现代汉语有较大的不同,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通过以下六步对小学生进行古诗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第一步,了解背景让学生简单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能使学生走进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环境。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经历了一场政治灾难的李白,在历经15个月的流放生活后,行到白帝城,突然遇赦,重获自由,使得他惊喜不已;于是乘船顺流而下,怀着难以自禁的喜悦心情,写了这首诗。
这一简单介绍,学生就如同走进了作者的生活,为进入诗境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步,理解诗题古诗的题目往往简明扼要,概括全诗。
弄懂了诗题,对于理解诗句,明白诗意,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一看题目,就知道“河南河北”是我国两省,“官军”一看注释就明白指的是唐朝的军队,“闻”和“收”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就不理解。
我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闻”是“听说”的意思,“收”指“收复”。
这样,学生把各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就理解了诗题的意思,且对全诗的内容也有了大概的理解。
第三步,抓住字眼要理解意思和体会感情,关键要巧找突破口,从关键的字词入手,就能深入浅出地学好古诗。
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作者那种寂寞的心情表达了出来,很自然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第四步,深悟诗境为了让学生进入诗中所描述的情境,可以先采取观察课文挂图,图文对照,聆听配乐朗诵,再让学生按预习要求,自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查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的诗句,感受诗意,体会诗情。
古诗文教学之法宝——吟诵
![古诗文教学之法宝——吟诵](https://img.taocdn.com/s3/m/a0abdc2049649b6649d7471b.png)
古诗文教学之法宝——吟诵(专题讲座稿)主讲教师:将口小学余荣芝指导教师:将口小学范素珍一、古代的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古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就是吟诵。
吟诵教学法,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吟诵几遍。
古代的老师不用讲,意思在声音里了。
这是诵读。
吟咏的话,还有调子,就是有旋律,更优美,意思也更明显了。
看起来是老师简简单单吟诵了几遍,课就结束了,实际上,老师是把他对这篇诗文的理解,化成了声音的长短、轻重、高低、缓急,浓缩在一首歌里,教给了孩子。
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是爱唱歌,于是就记下来。
等到慢慢长大,每次读这篇诗文,都是这样的,他就会慢慢体会其中的涵义——为什么这个字长,那个字短原来是那个意思啊!古代的时候,《千字文》就是一首歌,唱一遍,十几分钟。
我们现在的背诵量,可能连古人的万分之一都不及,就这么点背诵,还背得很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死记硬背的。
在古代,一个儿童在老师教完以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会开始背诵。
那种背诵,是想唱得比老师好听,比老师舒服,所以在琢磨的。
那是自觉的背诵,而且还是审美的、快乐的,当然记得快、记得牢啦。
吟诵的过程,反复吟诵,直至满意,就是在反复琢磨,情通作者,直到自己觉得彻底理解了为止。
二、现在古诗文学习状态现在的孩子,若不是为了考试,或中考、或高考,估计没有几个原意学习古诗文的。
我们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为什么到现在会变得这样了无情趣呢这不能怪孩子,也不能怪老师,是我们近百年来教学方式出了问题造成的。
用朗读的方式教学古诗文,只有字义,没有音义,失去音义的汉诗文等于失去了灵魂!没有了灵魂的古诗文就仿佛甘蔗渣,自然没有啥味道了。
三、什么是吟诵吟诵是汉诗文的读法、固有的声音、本来的声音、传统的声音。
几千年来,我们的汉诗文就是这样的声音,它是汉诗文的活态。
自古读书皆吟诵。
百年以前,就是辛亥革命那年以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
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吟诵的。
朗诵是90年前从欧洲传进来的。
由此上溯三千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吟诵着读书的。
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分享
![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3c49d1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2.png)
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分享古詩词的朗读作为我国古代诗词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好诵读指导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是进行朗读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的经典诵读课上,我根据诵读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断提高。
1.1 选择难易适度的诵读内容诵读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枯燥,过于简单,学生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根据多年的诵读经验,小编所在的学校广泛征求各年级师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字数少,节奏强,内容比较好理解。
中年级的学生诵读《唐诗》《宋词》《笠翁对韵》等,和课内诗词的学习相结合,相补充;高年级的学生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篇章,有一定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指导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这些作品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为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1.2 简析诗文大意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
”较难的篇章,如果学生完全不理解,诵读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能力。
1.3 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经典诵读”在小编所在的学校和学区都是一门常规课,每班每周两个课时,由语文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58deef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4f.png)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效果不够理想。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古诗词教学方法一、结合语言理解和言语习得,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古诗词内容理解: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结合图片或音、视频形象感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去体会;以今识古;知识类化;诗文对照等方法,均可指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语言。
2、古诗词言语形式习得:教师应逐步渗透相关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言,甚至是创作诗词。
如《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中,“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词的内容共95个字,是一首“长调”。
同时,这首词分为上、下阕,词前有序,按其语言风格当属“豪放派”典范。
词的上阙赏月奇想,下阙则望月怀人,将苏轼“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志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画鸡》一诗,赵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1这首诗一共几句?(4句)每句有几个字? (7个字)2在古诗中,一个字叫“一言”,那么,每句话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有七个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那么,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或七绝)。
二、体味诗词意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古诗词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形简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意味深长的情感。
也正是基于此,古诗词教学不能做理解意思,体会情感”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们应该让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灵气。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9308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d.png)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登高》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杜甫,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登高》)。
第四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cbcc458fb770bf68a5577.png)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把握诗作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4.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大意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泊秦淮1.朗读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理解诗歌:(1)注释:笼:笼罩。
寒水:寒冷的河水。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商女:歌女。
江:指秦淮河。
(2)译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
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
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3.赏析:这首诗情景交融,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特征,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忧思。
本诗首句渲染气氛,迷蒙中透着悲凉;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后两句以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不满。
另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很值得我们学习。
4.自测:(1)诗中的两个“笼”字有何妙处?明确:“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
(2)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明确:诗人在船上听到岸上的酒楼中,歌女在演唱“亡国之音”,心中激起了无限的忧愤。
从字面上看是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在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二、贾生1.朗读古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理解诗歌:(1)注释:访:咨询,征求意见。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小学古诗诵读教案
![小学古诗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689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c.png)
小学古诗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乐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古诗篇目,如《静夜思》、《春晓》等。
2. 对古诗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示范法、激励法等。
2.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古诗的背景及意义。
2. 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 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5. 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6.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古诗、写读后感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背诵古诗、写读后感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古诗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3. 邀请家长参与古诗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适合小学生的古诗篇目,并提供全文注音、注释版本。
2. 多媒体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 学习用品:笔记本、文具等,供学生记录、绘制。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节课40分钟。
2. 课程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十、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f6aa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4.png)
初中课内古诗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取初中阶段课内古诗为例,如《春晓》、《静夜思》等。
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古诗朗读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的基本朗读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体会古诗的韵味。
4. 个人朗读:学生独立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和节奏。
5. 互动朗读:学生分组或配对进行互动朗读,培养合作精神。
6. 朗读比赛:举行古诗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古诗朗读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比赛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对古诗朗读的兴趣。
3. 学生文化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版本的初中古诗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3.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古诗选集或相关文化书籍。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避免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
3. 融入相关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https://img.taocdn.com/s3/m/bdee9a2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9.png)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教师古诗诵读方案
![教师古诗诵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db9c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b.png)
教师古诗诵读方案引言古诗是中华文化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古诗诵读方案,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古诗诵读教学。
方案步骤步骤一:选取合适的古诗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选取适合的古诗材料。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诗意明确的古诗作为初始训练材料,逐步引导学生适应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步骤二:理解诗意和情感表达教师在诵读古诗之前应对古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释。
可以通过解读古诗的词句、修辞手法、背景知识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引导学生正确朗诵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嘴型、呼吸方式,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并加以练习。
步骤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致地聆听句子中的韵律和音调,并通过韵律操练、拍手节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可以请学生对一些古诗的句子进行分句、分韵,帮助学生感受韵律的变化和节奏的起伏。
步骤五:情感诵读训练古诗诵读不仅仅是机械的朗读过程,更要通过情感的表达,使古诗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声音的变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古诗的诵读中。
步骤六:配合舞蹈或音乐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古诗诵读水平和韵律感,教师可以与舞蹈老师或音乐老师合作,让学生在朗诵古诗的同时,配合舞蹈动作或音乐表达,创造更丰富的艺术效果。
步骤七:小组合作演练教师可以将课堂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演练。
每个小组选取一首古诗,自己编排节奏和动作,然后向其他小组展示,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古诗诵读的技巧和水平。
步骤八:古诗朗诵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可以组织古诗朗诵比赛。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认真演练和比赛。
通过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提高古诗诵读的质量和水平。
古诗歌朗诵低年级教案
![古诗歌朗诵低年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036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2.png)
古诗歌朗诵低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古诗歌的基本意思。
2. 能够朗读古诗歌,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3. 能够通过朗诵古诗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歌的基本意思。
2. 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通过朗诵古诗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
1. 选取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古诗歌,如《咏鹅》、《静夜思》等。
2.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歌的意境。
3. 准备相关的朗诵教材,包括发音、语调等方面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古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或者意境,引发学生对古诗歌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歌。
教师向学生介绍选取的古诗歌,讲解古诗歌的背景和意思,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歌的内容。
3. 朗诵训练。
教师向学生示范如何朗诵古诗歌,包括语调、停顿等技巧。
然后让学生跟读,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4. 分组朗诵。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练习朗诵古诗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激发他们对古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古诗歌的意思,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古诗歌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在朗诵时发音不准确,需要加强训练。
因此,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七、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参观,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 组织学生到戏剧院观看古诗歌改编的舞台剧,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古诗歌的魅力。
3. 组织学生到自然风景区进行写生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自然景色来感悟古诗歌的意境。
八、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朗诵技巧。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学生对古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古诗教学的六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六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0ec4e55a26925c52cc5bf79.png)
古诗教学的六个步骤作者:代吉武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2期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
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
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可分六步进行:一.激趣导课,揭课题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
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
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次是巧妙地“扶”。
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
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会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
老师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96e3f3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b.png)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增强语感。
3. 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哲学、道德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古诗词的诵读,学生跟随模仿。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词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优秀的古诗词诵读作品。
3. 实体教材:使用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古诗词,了解诗词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二、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课堂讲解与示范1. 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示范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四、课堂互动与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2. 教师选取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第四章:单元研习任务一、任务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本单元的古诗词。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任务内容1.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深入研究每首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教学指导方案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教学指导方案 幼儿园古诗词朗诵](https://img.taocdn.com/s3/m/78efb8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f.png)
古诗词朗诵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古诗词朗诵教学指导方案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为幼儿园古诗词朗诵教学制定一份指导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其快乐学习的意愿;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韵感;3. 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4. 培养幼儿的团体协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优秀的古诗词,包括儿童诗歌、唐诗宋词等;2. 感性地了解诗词背后的典故和情感表达;3. 学习正确的朗诵技巧和节奏感;4. 进行相应的歌唱和动作配合。
三、教学方法1. 情景引导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诗意浓郁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 形象化教学法。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诗词内容,激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3. 全身参与法。
让幼儿通过声音、肢体等多种方式全身参与朗诵,增强学习的体验感。
四、教学过程1. 初步了解。
教师通过图片、情境等方式带领幼儿初步了解所选古诗词,体会诗词的美感;2. 诵读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诵读练习,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和韵律的节奏感;3. 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情感表达,深化对诗词意境的理解;4. 合作演出。
安排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联合演出,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
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朗诵进行自我评价,激发自身的自觉进步动力;2. 互评互助。
在集体朗诵活动中,幼儿间互相评价并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 教师评价。
教师对幼儿的朗诵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激励。
通过以上的教学指导方案,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古诗词朗诵教学,帮助他们在快乐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感,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全面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22d37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2.png)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第二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2. 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
2.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特点、魅力。
四、教学步骤1. 诗词的产生与发展: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课堂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诵读能力:通过课堂诵读,检查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诗词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2.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等3. 网络资源:古诗词网站、诗词鉴赏博客等4. 音频资源:古诗词诵读音频、古筝音乐等5. 视频资源:古诗词朗诵视频、诗词解读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诗词鉴赏:4课时4. 诗词创作:2课时5. 课堂讨论与交流:每课时预留10分钟八、作业与练习1. 诵读作业:每天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注意把握韵律和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教学的诵读六步骤
靖边四中崔东霞邮编718500 联系电话4617934
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
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中,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应把课堂教学教师一堂言,变为以学生满堂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听读正音,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
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
例如“间”,《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读“jiàn”,“一会儿”。
而《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jiàn”,有“夹杂”的意思。
又例“数”,《狼》“又数刀毙之”读“shù”,意为“几”。
又如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
……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又间有通假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其含义,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
二、掌握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
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
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
如《狼》“其一犬坐于前”,先标出不同的停顿方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
为什么读后者?我让学生读课下注解,原来“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是修饰“坐”的。
这类情况还有不少,在诵读时,须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清句读,才能疏通句意,理解文意。
三、定出基调,读出韵味。
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
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
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读准重音。
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
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掌握语调。
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
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
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
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欢快的。
第1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中,北方人民的豪迈气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
四、图文赏读,理清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
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我教《爱莲说》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莲的图片,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
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
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
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品读想象,进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
雨果说:“想象就
是深度。
”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
”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
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六、分组赛读,激发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在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
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在之乎者也中,把握语脉,进而把握思想的脉搏,就能消除与古人的距离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
”在教学中,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欣赏古诗文的水平。
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