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_以青海湖为例_董吉宝

合集下载

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李善营;于炳松;Dong Hailiang【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4【摘要】盐湖沉积环境是烃源岩发育的重要地质环境.对青海湖沉积物中有机质、族组分及饱和烃进行测试分析发现,湖体底部水体和浅层沉积物处于弱氧化环境,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具陆源高等植物和湖内低等菌藻类复合来源.热演化程度极低的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碳数分布、主峰碳、碳优势指数(CPI)、姥鲛烷/植烷(Pr/Ph)等参数与我国典型咸化湖环境成熟烃源岩及其生成的原油中相应参数的对比,提供了一套未成熟有机质基本参数的参考值,有利于正确利用这些参数分析有机质的成熟度.【总页数】5页(P375-379)【作者】李善营;于炳松;Dong Hailiang【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Department of Geology,Miami University,OH 45056,USA【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青海湖浅层沉积物中介形虫及湖底泉华C、O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张倩2.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 [J], 魏亚琼;王昌勇;孟祥豪;刘文武;周毅;常海亮3.青海湖底沉积物中球状白云石集合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于炳松;董海良;蒋宏忱;李善营;刘英超4.青海湖底沉积物的矿物物相及有机质保存研究 [J], 李善营;于炳松;Hailiang Dong;刘英超5.有机质分解对青海湖湖水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_(DIC))的影响及其指示意义——来自沉积物捕获器的研究 [J], 汪进;金章东;张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成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青海_省略_近32ka以来土地沙漠化演变过程_胡梦珺

风成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青海_省略_近32ka以来土地沙漠化演变过程_胡梦珺

为10m 的风蚀残丘(大水溏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高密 度 采 样 和 光 释 光 测 年,在 对 风 成 沉 积 物 的 粒 度 组 成、粒 度
参数及粒度敏感指标进 行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重 建 了 32ka以 来 青 海 湖 周 边 的 土 地 沙 漠 化 演 变 过 程 。 结 果 表 明,32
烘干、去除有机质等前处理后,采用英国 Malvern公 水矿泉水及环境监测中心完成测试。各光释光样品
司生产的 Mastersizer 2000激光 粒 度 仪 进 行 粒 度 测 的采样深度、测试指标与结果列于表1。
表1 QDST 剖面光释光测年数据
Table 1 Th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data of aeolian sediments at the QDST section
ka BP以来青海湖周边土地沙漠化经历了末次冰期间 冰 阶(32~23.4ka BP)的 固 结 成 壤 期、末 次 冰 期 冰 盛 期 (23.4
~15ka BP)的快速扩张期、末次冰期冰消期(15~10.4ka BP)的缓慢 减 小 期 和 全 新 世(10.4ka BP至 今)的 快 速 缩
小期4个阶段。
收 稿 日 期 :2012-05-16;改 回 日 期 :2012-06-14 基 金 项 目 :“十 一 五 ”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2007BAC30B03);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40761026,41161036);甘 肃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3.21±0.30 5.20±0.08 6.95±0.64 8.82±0.29 12.30±0.28 16.41±0.89 25.75±1.48 26.35±0.72 37.44±1.63 42.54±1.95 57.13±1.46 68.65±2.17 86.45±2.97

湖泊沉积考察

湖泊沉积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地质考察报告青海湖概况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泊,面积4635km2,平均水深18.4m,最大水深28.7m,蓄水量854×108m3。

湖区被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所环绕,图1 青海湖区卫照图青海湖湖面海拔3200m以上,人烟稀少,人为改造和污染极少,是研究现代湖泊沉积的理想场所。

青海湖发育着丰富多彩的陆源碎屑沉积类型,湖盆的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水系分布、河流规模、搬运方式和沈积展布。

沿盆地长轴方向,西端发育有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水下河和深湖相沉积体系,东端发育有风成堆积相和泻湖相沉积体系。

湖盆南北短轴方向,北岸较缓,形成山间河道、辫状河、洪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体系,南岸较陡,形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冲积扇裙。

与国内外其它湖泊相比,风成堆积、水下河流相和滨岸砂坝较为发育是青海湖的沉积特点。

2006年6月,应西地所会议邀请,我们研究院18位地质工作者组成青海湖地质考察大港班前往青海进行地质考察。

青海湖现代沉积特征青海湖及其湖畔是沉积学家难得的天然研究室,这里发育着丰富多彩的陆源碎屑沉积类型,湖盆的构造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系分布、河流规模、搬运方式和沈积展布。

1.河流沉积①青海湖现代河流沉积河流沉积发育有辫状河和曲流河两种类型。

图2 沙柳河辫状河沉积辫状河分布在布哈河的上流和沙柳河中上流,河道宽浅,水流湍急。

主河道粗砂为主,有时河道干涸。

河床中砾石定向排列呈叠瓦状,最大扁平面指向河流图3 沙柳河河床砾石叠瓦状排列方式上流方向,倾角较大,长轴平行水流分布,这一点为判断古水流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边滩沉积规模较小,发育程度比曲流河差。

心滩发育,呈不对称梭形,滩头为砂和砾较粗沉积物,滩尾为砂和泥较细沉积物,垂向上以加积为特征;心滩下部为砂、砾层,砾石大小不均,可见粗糙斜层理和交错层理,上部为粉砂与泥质互层,粉砂呈透镜状,分布不稳定,发育平行层理、微细交错层理,其上小灌木生长繁茂。

青海湖现代沉积对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的启示

青海湖现代沉积对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的启示

青海湖现代沉积对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的启示师永民;董普;张玉广;何勇;胡新平【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8(028)001【摘要】应用"将今论古"的辩证思维观,对青海湖开展了现代沉积研究.结果认为:从湖盆周边剥蚀区至湖泊沉积中心发育有各种类型的河流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潟湖沉积体系、风成沙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丰富的滩坝沉积体系、滨浅湖沉积体系以及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地形、地貌、气候、断裂构造与水流决定着沉积体系展布的规模、形态和沉积相带边界及砂体分布.进而总结出了不同环境下各种沉积体系成因分布和储层展布规律,并借鉴现代沉积模式和成因机制,恢复古代含油气盆地沉积原貌,建立了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的预测模型.以期指导对该区复杂岩性油气藏的精细勘探.【总页数】4页(P54-57)【作者】师永民;董普;张玉广;何勇;胡新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庆采油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三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地震地质精细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大港滩海张东地区为例[J], 张江华;林承焰;王友净;王贺林2.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地层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与发现 [J], 周立宏;李洪香;王振升3.济阳坳陷精细勘探新成果与启示 [J], 曹忠祥;张宇;蔡攀;李友强;刘建磊;董月昌4.四川盆地龙门山前复杂构造带北段精细构造建模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J], 梁瀚;肖富森;冉崎;关旭;韩嵩;陈骁;狄贵东;谢枕;刘冉5.辽河坳陷中浅层精细勘探做法与启示 [J], 孟卫工;李晓光;刘宝鸿;回雪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物多指标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化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物多指标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化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物多指标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化一、本文概述《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物多指标高分辨率的古气候演化》这篇文章旨在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的深入研究,揭示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古气候的高分辨率演化过程。

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沉积物记录着丰富的环境信息和气候变化历史,对于理解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将利用多种指标,包括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有机生物标志物等,对青海湖沉积物进行综合分析。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如温度、降水、湖泊水位、风力等,从而为我们提供详细而准确的古气候演化序列。

文章还将关注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如季风强度、干旱事件、极端气候事件等。

这些特点对于理解该区域气候变化的规律和机制,以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提供有力支持。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水体。

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研究古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

青海湖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高原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使得该区域的沉积物成为记录古气候信息的重要载体。

为了获取高分辨率的古气候信息,我们在青海湖的不同区域进行了沉积物的采集。

采集工作主要集中在湖岸边的沉积剖面和湖底的沉积物中。

采集的样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预处理,以确保其代表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包括粒度分析、磁化率测量、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及同位素分析等。

这些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提取出沉积物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如降水量、温度、湖泊水位等。

粒度分析:通过测量沉积物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可以推断出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以及沉积环境,进而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磁化率测量:磁化率是衡量沉积物中铁磁性矿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青海湖湖东沙地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变化

青海湖湖东沙地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变化

青海湖湖东沙地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风沙活动变化吕志强;鲁瑞洁;刘小槺;杜婧;陈璐;李腾飞【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8(41)3【摘要】青海湖湖东沙地典型剖面的AMS14C测年数据表明该剖面记录了当地约10 ka BP的风沙活动及环境变化。

对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粒度参数、粒度环境敏感指标等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磁化率和青海湖盆地相关研究中风成砂、黄土和弱发育古土壤、古土壤的OSL、AMS14C年代数据等,进行全新世以来的风沙活动及气候环境变化讨论。

结果表明:(1)粗颗粒敏感组分(138~156μm)可以用来指示风沙活动的强弱,细颗粒敏感组分(2~5μm)可以用来指示成壤作用。

(2)10~9ka 青海湖盆地气候状况较全新世之前略有好转,暖湿程度增加,部分区域开始发育古土壤,但总体上古土壤、弱发育古土壤、黄土、风成砂共存;9~4.2 ka青海湖盆地水热组合条件较好,风沙活动弱,大部分沙丘固定成壤,但9~8 ka和4.2 ka左右风沙活动较为频繁的特征可能指示了8.2 ka和4ka冷事件;4.2 ka之后特别是2 ka之后风沙活动显著增强,气候朝干冷化发展。

【总页数】9页(P536-544)【关键词】青海湖;粒度;吉气候;风沙活动【作者】吕志强;鲁瑞洁;刘小槺;杜婧;陈璐;李腾飞【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55【相关文献】1.科尔沁沙地全新世风沙沉积物的石英单测片蓝光释光测年和风沙活动年代学 [J], 赵华;卢演俦;尹金辉2.长江下游南漪湖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温度变化 [J], 赵炳炎;胡建芳;刘丰豪;陈炜;王伟铭3.全新世以来江陵地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沉积记录 [J], 谢远云;李长安;王秋良;殷鸿福4.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杜婧;鲁瑞洁;刘小槺;吕志强;陈璐5.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J], 张登山;田丽慧;鲁瑞洁;唐清亮;石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积物 示踪的初步结果 $% !#

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积物 示踪的初步结果 $%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01 !), 2/1 $ ;<=>1, !"""
345678986:
文章编号:"&’) # %’!* ( !""" + "$ # "-*) # "*
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积物 !"#$% 示踪的初步结果

理系,四川 成都
平 %, 董光荣 !, 董治宝 !, 张信宝 &, 张一云 %""C’$ ;!1 中国科学院 寒区 *%""-% ;-1 四川大学 物 ’&"""" ;&1 中国科学院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LJP1F%K%1& H.-FJL 59 K4J JWKJ&F%RJ 0JHI.O.K%1& L-0%&’ K4J J&L 1G (X>=F .&L K4J 5J’%&&%&’ 1G (XX=F< V4%F
L.K%&’ H.& 5J -FJL K1 JR.I-.KJ K4J .RJ0.’J FJL%OJ&K.K%1& 0.KJ 1G *.I%.&4.% S.TJ F%&HJ (XB8< Y& .HH10L.&HJ E%K4 K4J L%GGJ0J&K 0.KJF) K4J LJP1F%K%1& P01HJFFJF .0J L%R%LJL %&K1 K40JJ FK.’JF) %< J< KE1 FI1E LJP1F%K%1& 1G (XB8 Z (XX= .&L (XX: Z (XX>) .&L 1&J 0.P%L LJP1F%K%1& L-0%&’ (XX= Z (XX:< V4%F P0JI%O%&.09 FK-L9 0JRJ.IF K4.K K4J 0J’%1&F .F %& K4J 4-O%L 0J’%1&< ?1@ A-’2%>

青藏高原(藏北地区)湖泊表面沉积物代用指标结果分析

青藏高原(藏北地区)湖泊表面沉积物代用指标结果分析

第一章绪论湖泊沉积物总有机碳(TOC)、碳氮比(C/N)及有机碳同位素(δ13C)组成研究现状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的研究现状在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研究中,由于湖泊表层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总有机碳(T O C)、碳氮比(C/N)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可以很好地反映湖泊水体环境及湖泊流域的初始生产力状况和直被类型,也反映了有机质跟随湖泊表层沉积物沉积后的保存状况,保存着湖泊及流域生物生态环境和过去的气候、以往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

所以被广泛应用大范围区域及全球性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中。

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是过去的生物埋藏于湖泊表层沉积物内经过生物分解作用和化学分解作用或者是成岩作用后遗留下来的产物,它含量的多少既可以反映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输入的多与少及湖泊的初始生产力的高与低,又可以反映有机物存贮能力的强与弱(Meyers,1997)。

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湖泊中自生的水生直物和湖盆周围流域经过侵蚀作用后带来的陆源性直物碎屑。

温度的变化和降水的多少是影响直物生长的好坏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流域中,直物生长的好坏主要受到降水量多少的控制;对湖泊中水生直物生长的好坏,湖泊最初生产力的高低则主要受湖水营养物质的好与坏和温度的高低控制(陈敬安等,2002),例如在特别寒冷的环境下,会使延升低温期的时间、将适合直物比较适合发芽的时间的大大减少、使其温度的缩减、而湖泊在冬天中湖面水冻长度的过度加长会引起湖泊内部水生直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大降低、光合作用的产量也大大降低,同时其有机质生产力的产量也大大的降低(刘子亭等,2006)。

湖泊表层沉积物总有机质的容量的多少和高低可以反映温都的高低变化。

世界各地的大量学者利用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变动对很多大小各异,类型不同的湖泊中进行了多种渠道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柴达木盆地查尔汗湖区(黄期等,1990)、青藏高原地区若尔盖盆地(张平忠等,1995)和浑善达克沙地(武建伟等,2004)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的高低变化很好地与气候环境的变化相对应,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的低的时候与寒冷气候相对应,高的情况下对应于暖期。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的元素分布特征
青海湖沉积物元素的平面分布特征, 就表层沉 积物中的可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钠、 钾、钙、镁、铝、铁、硅等, 其它均为微量元素。
钠和钾在湖区分布的变化正好相反, 钠的含量
图 1 青海湖现代沉积物元素聚类分枝图 F ig. 1 C lu ster b ranch m ap of elem en ts
看, 接近古代半干燥—干燥气候下沉积岩的含量。这 些元素在垂向上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由上向下呈 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其低值位置基本一致, 这 是青海湖区域气候变化在沉积物中的反映。 表层沉 积物中显现潮湿气候元素的缓慢增加, 可能预示青 海湖区域气候由半干燥向半潮湿气候演变的开始, 如果继续下去, 青海湖水体将会停止缩小, 并且有可 能扩大。
泊泥页岩中的元素分布特点基本相似, 主要为碎屑、
主要陆源碎屑元素: 有铝、铁、锰、钛和硅等, 青
生物和可溶盐沉积的三类, 稀有分散元素数量甚微, 海湖淤泥中, 这些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泥岩的平均含
对沉积成岩演化影响不大。 在微咸水的青海湖沉积 量, 说明青海湖汇水区域内没有具备铁、锰、铝、钛、
类本身元素相关性很好, 而与其他类元素相关性较 硅等元素分异、迁移和富集的条件, 也就是说没有达
的。氯的含量变化与硼一致, 其变化范围为 013%~ 017% , 其中有两个低值说明曾有过淡化, 时间约在 距今 2 000 年和 3 500 年, 可能该时湖在近 3 500 年 以来, 湖水是逐渐在咸化。
根据青海湖现代湖底沉积物中元素的垂向分布 特点的分析可归纳以下认识:
第一、青海湖近 3 500 年以来, 水体由微咸水向 半咸水发展, 但这种发展过程较为缓慢, 并时有淡化 过程, 更延缓了水体咸化的进程。区域气候属半干燥 寒冷气候, 元素受陆源影响大, 其分异、富集作用不 强, 因而陆源碎屑元素含量总体偏低。

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风成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t
r
o
lo
n
i
s
t
r
t
i
on,Facu
l
t
r
aph
i
ca
lS
c
i
enc
e,Be
i
i
ngNo
rma
lUG
fDe
f
fMi
yo
fEduca
yo
fGeog
j
n
i
ve
r
s
i
t
i
i
ng100875,Ch
i
na
y,Be
j
3.
Ke
r
a
t
o
r
i
r
onmen
t
a
lChang
eandNa
tur
a
lDi
s
a
s
t
e
ro
n
i
s
we
t.Op
t
imum pe
r
i
odt
ookp
l
a
c
ef
rom8
5kaBPt
o4kaBP,wh
i
l
et
hec
l
ima
t
ewa
swa
rmandhumi
dandt
heaeo
l
i
ana
c
t
i
v
i
t
y
wa
sweakenedandpedogene
s
i
sbe
cames
t
ronge
r.
Thec
l

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第 4期
董 吉 宝 等 :湖 泊 沉 积 物 中 风 成 和水 成组 分 定 量 判 据 的初 步 研 究
4 3 0
中不 同物源组 分 的 比例 ,而 国内至今 尚未见 此方 法 的报道 。
1 端 元 的选择
湖 泊作为 流域 的一个 汇 ,其 物质来 源复 杂 ,使 得各 种环境 代用指 标 的解读 复杂化 ,因此 有必要加 强湖 泊沉 积物 中不 同物 源组 分贡献 的定量 研究 ;此 外 ,对 于如何 区分 湖泊沉 积物 中 不同组分 的贡献 ,一 直 以来 并没 有得 到很好 的解决 。 因此 ,作 者试 图在 已知物 源作为 端元 的 基 础上 ,通过数 学拟合 的方 法 ,实现定 量判别 湖泊 沉积物 中不 同物源 组分 的 比例 。需 要说 明
中 图 分 类 号 :P 8 . 58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沉积 物 的粒 度特 征记 录了沉积环 境 、搬运 动力 等信息 ,因 而常被用 于沉积 物成 因类 型 的 判别 ¨ “ 。利用 沉积 物的粒度 特征判别 沉积 环境 的方 法可分 为定性 法和定 量法 两大 类 。 自上 世 纪 5 、6 0 0年代 至今 ,已有很 多学者 尝试 以粒 度特征 定性. 半定量 地 判别 沉积 环境 ,并 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 ,提 出了许多不 同 的方 法 ,如 Q 一 . 、概率 累计 曲线 法 、结构 散点 图法 、 , MdQ 法 判别 函数 法 、C M 图法 、因子 分析法 、B . P神 经 网络 的方法 、分维 值法 ¨ 等等 ,其 中结 构 散点 图法 、判别 函数 法和 c M 图法在 国 内的应用 较 多E ̄,- l . 482 。但 随着 研 究 的不 断 深入 , 3 1 o 定 性. 定量 的方法 已不能 满足需 求 ,人 们 越来 越 希望 定量 地 区分 沉 积环 境 中 的不 同来 源 的 半 贡献 比例 ,其 中 ,以沉 积物粒 度数据 为基础而 进行 的定量判别 方 面 已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 ,并

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第2 8卷 第 4期 20 0 6年 8月
文章 编 号 :0 1 6 1 (0 6 0 —0 7 —0 1 0 — l2 2 0 )4 3 5 5
石 油 察 劈 沾 痿
P ROLEUM OLoGY & EXP ET GE ERI EN M T
V0 . 8. . 1 2 No 4
汽化 室 温 度 3 ℃ , 温 1 3 ℃ ; 率 为 0 2 柱 0~ 0 0 2 速
1 样 品采 集 与测 试
研 究 样 品采 于 青 海 湖 中二 浪 尖 西 北 约 2 m 0k 的湖 盆深 水 区 , 取样 点 水深 为 2 图 1 。样 品采 5m( )
品在 中国石 油天 然气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石 油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实验 中心进 行 了总有 机 碳 、 氯仿 沥 青 “ 及 A”
族 组分 和饱 和烃 气 相 色 谱 分析 。总 有 机碳 分 析 是
在 常温 、 常压 条 件 下用 L C E O—C 4 o仪 器 完 成 , So 测试过 程 执 行 S 1 6 8 Y5 1 — 6标 准 。 氯 仿 沥 青 “ A” 及 族组 分分 析是 在温 度 2 2℃ 、 对 湿度 2 的条 相 5
摘 要 : 湖 沉 积 环 境是 烃 源 岩发 育 的重 要 地 质 环 境 。对 青海 湖 沉 积 物 中有 机 质 、 组 分 及 饱 和 烃 进 行 测试 分 析 发 现 , 体底 部 水 盐 族 湖 体 和 浅 层 沉 积 物 处 于 弱 氧 化 环 境 , 积 物 中 总有 机 碳 含 量 较 高 , 机 质 具 陆 源 高 等 植 物 和湖 内 低 等 菌 藻 类 复 合 来 源 。 热 演 化 程 沉 有 度 极 低 的青 海 湖 湖 底 沉 积 物 中碳 数 分布 、 主峰 碳 、 优 势 指 数 ( PI 、 鲛 烷 / 烷 ( rP ) 参 数 与我 国 典 型 成 化 湖 环 境 成 熟 烃 碳 C )姥 植 P/ h 等 源 岩 及 其 生 成 的 原 油 中 相 应 参 数 的对 比 , 供 了一 套 未 成 熟 有 机 质 基 本 参 数 的 参 考 值 , 利 于正 确 利 用 这 些 参 数 分 析 有 机 质 的 提 有

青海湖浅层沉积物中介形虫及湖底泉华C,O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青海湖浅层沉积物中介形虫及湖底泉华C,O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维普资讯




表 2 青 海 湖、西藏 等地 泉华 的 5“O、6“C 值
Table 2 The 占 O and ’ C v4lues|or the slntc r s in the Qinghal lake and Tibet
编 号
占’ C (‰ )
第 一作 者简 舟: 张 倩 女 26岁 助理 研究 员 红外 光谱分 析 本文收 稿 日朝 1992—12—22,敢回 日期 1993—02一Ol
维普资讯
第 4期 张 倩 等 :青 海湖 浅层 沉积 物 中舟 形虫 及 湖底 泉华 c、o同血素 组 成及 其 古环 境意 义 387
样 品 中介 形 虫 壳 等 碳尸酸 盐 的 O 和 c。 根 据 所 获 得 的 数据 讨 论 了近 800a 来 青 海 湖
区 的环 境 变 化 ,利 用多 湖 底 泉华 的少 量 数 据 资料 ,阐 述 了 其 形 成 时 的古 水文 环 境 。
1 样 品的制备 及测 试结 果
1.1 样 品的 铆 备
维普资讯
第 }期 张
倩 等 :青海 湖 浅层 沉积 物 中介 形 虫及 蝴底 泉华
c 、













389
线还 表 明 在 公 元 l590年 左 右 的相 对 暖期 时 气 候 潮 湿 ,近 百 年 来 气 候 持 续 干 燥 ,
T — l6.9— 4.2(8c一 w)十 0.13( c一 w) 式 中 为 摄 氏温 度 (℃ ),& 为 被 铡 样 品 的 ”O 值 , w 为 海 水 的 。O 值 。 在 同 位 素 平 衡 条 件 下 ,沉积 碳 酸 盐 的 。O 值 与其 宿 生 水 的 O 值 之 差 是 温 度 的 函 数 。 若 水 的 。 不 变 ,则 碳酸 盐 的同位素组成 只取决于温度。但是 ,内陆湖 泊水体特别是高原 湖 泊 ,其 O 值随补给 水量及时 间等因素而改变。因此 ,难 以求得 具体 的温度。近些年 来 Chivas al(1986)在控 制同位 索环境 的条 件下 ,人工培养介形 虫。 经研 究证 实,虫壳 是 在 与 其 宿 生 水 呈 同位 素 平衡 的环 境 下 形 成 的 ,虫 壳 的 ”O 是 温 度 与盐 度 的函 数 。 由 此可 见 ,湖 相 介 形 虫 壳 的 同 位 素值 的 变 化 是 能 够 反 映 其 宿 水 环 境 的相 对 冷 暖 和 盐 度 变化 的 。 据 此 ,作 者 利 用 该 沉 积物 的 沉 积 速 率和 所 测 定 的 壳体 “0、 c值 编 制 了 . O、 c一 时 间 关 系 曲线 (图 2),获 得 了 距今 约 800a来 湖 区 环 境 的 波 动 曲线 。根 据 张 彭 熹 等 (1988) 的资料 ,在高原地区的内陆湖 泊 ,由于 温暖的气 候造成冰 雪融 化 ,而这种低 6”O 的水补 给 到 湖 泊 中 ,使 湖 水 一 8”O 值 更 趋 明 显 。 寒 冷气 候 该 补 给 水 量 减 少 , “O 值 增 大 。 而 影 响 / ̄13C 的 因 素较 多 ,但 ‘ 值 的 大 小 在一 定 程 度 上 仍 能 反映 自然 界 太 阳 辐 射 的 相 对强 弱。所 以从 曲线 图上不难 看出公元 13O0年左 右是 一个 重要 的环 境转 折点 ,公元 1210年一 1690年 间 相 对 气 温 处 于 一 种 下 降 趋 势 ,而 公 元 1300年 - 1690年 前 后 ,气 温 上 下 波 动 , 总 趋 势 是 温度 上 升 ;相对 寒 冷 阶 段 则 出现 在 大 约 公 元 I 777年一 1 824年 ;公 元 1900年 左 右 至 今 气 温 相 对 升 高 。 另据 c 曲 线 推 断 公 元 1 310年 左 右 的 相 对 冷 期气 候 较 为 潮 湿 。 曲

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水利论文

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水利论文

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洪水作为一种十分普遍的自然灾害,频繁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害,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使整个长江流域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当前人口数量的增加、森林植被的砍伐以及城市化建设等所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其如何影响洪水频率和洪灾程度是当今密切关注的问题;特别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灾害性天气、极端气候的频发以及年内和地区降水分配不均对未来洪水频率和强度变化的影响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预测和预防洪水灾害意义十分重大。

对过去规律的良好认知是把握和搞好未来预测的途径。

在气候变化对洪水灾害影响的研究中,现代观测数据时间太短,很难进行年代和世纪尺度的气候变化以及对引发洪水的机制探讨。

虽然历史记录可以延长洪水资料,但其描述主观性较大,会受致灾程度和人为偏见的影响,且时间跨度也十分有限,因而仍然难以满足需要。

为了提高对洪水引发机制和重现周期的理解,需要保存良好的更长时间序列、更可靠洪水的自然记录。

古洪水是指全新世以来至可考证的历史洪水期以前由第四纪沉积物所记录的大洪水(Baker,1983, 1987, 2008),其研究最初源于洪水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并在1982年正式成为一门学科(Ko-chel et al, 1982)。

古洪水水文学首次是应用于美国怀俄明州河流水文条件的研究中,之后许多学者(Dana,1882; Stewart et al,1961)在河流古洪水识别和重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先后建立了一套基于树木洪水痕迹、河流侵蚀记录、洪水河漫滩以及平流沉积的粒径、磁学、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古洪水重建方法(Baker, 1987; Ely et al, 1993; Mack-lin, 2003; Benito, 2005; Thorndycraft et al, 2005;Baker, 2008; Stoffel, 2008)。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硅藻种类研究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硅藻种类研究

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硅藻种类研究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湖泊,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其硅藻种类对研究青海湖生态环境有一定意义。

本文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提取硅藻并对其进行初步种属鉴定。

根据显微镜镜下检验,发现青海湖主要藻类主要有双菱藻属、异菱藻属、布纹藻属、双眉藻属、菱形藻属、窗纹藻属、小环藻属、舟形藻属及脆杆藻属。

标签:青海湖硅藻沉积物一、前言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坐标为36°32′~37°15′N,99°36′~100°47′E,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湖面海拔约3200m,现代湖泊面积约4200km2,流域面积约29660km2[1]。

湖盆平均水深17.9米,最大水深27米。

青海湖湖区年降水量300~400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2]。

青海湖属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青海湖流域及周围山体岩性以变质岩、酸性岩浆岩为主,西部有碳酸岩露头出露[3]。

青海湖常见浮游生物包括35属,其中每年都出现的种类有9属,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4]。

硅藻是具有色素体的一种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

硅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踪迹,尤其是在温带和热带海区。

由于硅藻种类多、数量大,因而被称为海洋的”草原”。

硅藻的形态多种多样,其主要特点是硅藻细胞外覆硅质(主要是二氧化硅)的细胞壁。

硅藻在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它们靠光合作用将海水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需要的有机物。

硅藻一直以来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监测指示物种,其对水体酸碱性、盐度和营养物质浓度等非常敏感,因此常被用于水质研究。

二、样品采集与试验方法本人利用自制重力采样器采集青海湖浅层沉积物以研究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种类,具体采样点见图1。

图1 青海湖采样点示意图(引自徐海等,2010[2])所采集样品沉积物-水界面清晰,表明样品未受扰动,符合后续试验要求。

xrd定量相分析方法及其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xrd定量相分析方法及其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xrd定量相分析方法及其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1 X射线衍射(XRD)定量相分析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重要的非核磁共振成像(NMR)技术,它可以定量分析特定的各向异性结构,用以定性确认或定量测量物质内部的结构信息。

XRD定量相分析使用一系列具有不同波长X射线来衍射材料中各个相,以检测分布模式,以定量表征相之间的结构和有机水平的关系。

XRD定量相分析可用于分析多种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纤维及混合物,以提供对材料组成信息的准确定量特性。

2 XRD定量相分析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XRD定量相分析技术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应用于湖泊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研究。

XRD技术用于对湖泊沉积物中的不同物种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其沉积演化和湖泊变化历史,发掘湖泊环境变化和环境演变的潜在机制,同时为湖泊和水环境污染过程的监测和识别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XRD定量相分析基于X射线衍射光谱,可用于湖泊沉积研究中培养、对比和定量测定湖泊沉积物中的不同物种。

它可以用来测定湖泊沉积物中的各种沉积物相的比例和量,以离子替代物的含量,相邻沉积层位的物质变化趋势等。

它还可以帮助识别湖泊演变期间混入湖泊沉积物中的其他物质,如有毒金属、有机物以及人为输入的材料,并对其浓度、形态和成份进行精确估计。

3结论X射线衍射(XRD)定量相分析技术由于其灵活性强、定量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应用于湖泊沉积研究中,为分析湖泊沉积物的组成、稳定性和湖泊演化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XRD定量相分析技术不仅可以对湖泊沉积物中的不同相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湖泊沉积物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促进湖泊演变研究,进而改善水质管理。

青海湖QH-2000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青海湖QH-2000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青海湖QH-2000钻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古气候古环境意义刘兴起;王苏民;沈吉【期刊名称】《湖泊科学》【年(卷),期】2003(015)002【摘要】据孢粉记录所划分的气候演化阶段,研究了青海湖QH-2000孔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冷干和暖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明显增多;介于二者之间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粒径变化相对较平缓. QH-2000孔沉积物粒度的波动特征表明:晚冰期冰川的消融开始于14300aBP左右;博令(Bolling)暖期是冰川大量消融的时期,冰融水对青海湖的补给结束于博令暖期的晚期,即12000 aBP左右;新仙女木冷事件和8200aBP左右的冷事件具有突变性的特点.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后,气候在转型过程中具有相对冷暖和干湿的快速波动特征;2100-0 aBP间,沉积物粒度的变化特征同人类活动有关.【总页数】6页(P112-117)【作者】刘兴起;王苏民;沈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2;P512.32【相关文献】1.青海湖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纵向分布反映的古环境意义 [J], 郭雪莲;王金鹏;史基安;王琪2.疏勒河下游安西古沼泽全新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J], 郑国璋;岳乐平;何军锋;王建新;张玉玲3.青海湖浅层沉积物中介形虫及湖底泉华C、O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张倩4.江苏固城湖近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演化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摘要) [J], 郑玫5.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 [J], 舒强;卫艳;李吉均;陈晔;赵志军;张茂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湖地区温度和降雨量的一致变化——来自介形虫壳体Li/Ca比值和氧同位素的证据

青海湖地区温度和降雨量的一致变化——来自介形虫壳体Li/Ca比值和氧同位素的证据

2011年8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1,No.4第31卷第4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Aug.,2011DOI:10.3724/SP.J.1140.2011.04149青海湖地区温度和降雨量的一致变化———来自介形虫壳体Li/Ca比值和氧同位素的证据朱正杰1,2,3,陈敬安1,任世聪2(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2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3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400042)摘要: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单一种属介形虫壳体Li/Ca比值和氧同位素的研究,恢复了青海湖地区近千年来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历史。

Li/Ca比值和氧同位素的强烈相关性(r=0.5,n=59,p<0.01)表明青海湖地区近千年来温度和降雨量的同步变化。

对气象数据及德令哈和都兰树轮指数恢复的气候参数的研究发现,这种同步变化也是存在,认为这种变化是东亚夏季风的固有特点,何种因素导致这种相关性变化,在未来的研究中值得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介形虫壳体;温度;降雨量;Li/Ca比值;氧同位素;青海湖中图分类号:P5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1)04-0149-06 对区域性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特别是其驱动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过去全球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

近些年来,由于在同一地区缺乏独立的古气候代用指标,很多研究倾向于在不同地区比较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

那么研究者不免要问同一个地区的降雨量和温度到底有没有关系?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湖泊,主要受东亚夏季风、印度夏季风、东亚冬季风和西风急流的影响,是研究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1-6]。

例如,Lister等通过对生物和全岩碳酸盐δ18 O的研究,探讨了该区降雨量和蒸发的平衡[2];Xu详细评价了青海湖沉积物各项指标的指示意义,并依据有机质地球化学参数,指出青海湖地区降雨量主要来源于东亚夏季风[4,6]。

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湖泊科学

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湖泊科学

J.LakeSci.(湖泊科学),2017,29(5):1254⁃1264DOI10 18307/2017 0524©2017byJournalofLakeSciences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魏亚琼1,王昌勇1∗∗,孟祥豪1,刘文武2,周㊀毅1,常海亮1(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1)(2:宜宾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宜宾644000)摘㊀要:青海湖布哈河口区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及四川盆地具有相似的古地理特征和水体环境,对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比较沉积学意义.通过对布哈河口区河流㊁三角洲平原㊁前三角洲㊁滨湖㊁浅湖及半深湖环境表层沉积物样品全岩组分㊁总有机碳(TOC)及有机质类型进行分析,确定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为Ⅱ2型和少量Ⅱ1型,TOC含量不超过4.29%,其中半深湖TOC含量最高并且有机质类型较好.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㊁有机质生产力和水深控制,半深湖沉积物具有较高的黏土矿物含量㊁较高的有机质生产力㊁较好的有机质类型和较大的覆水深度,有利于有机质的生产和保存,为河口区最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环境.同时,根据前三角洲㊁浅湖及半深湖沉积物中TOC含量与水深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建立了利用岩石中TOC含量对古水深进行恢复的公式.关键词:有机碳;干酪根;现代沉积;布哈河口;青海湖OrganicmatteranalysisofsurfacesedimentinBuhaEstuaryregionanditscomparativesedimentologysignificanceWEIYaqiong1,WANGChangyong1∗∗,MENGXianghao1,LIUWenwu2,ZHOUYi1&CHANGHailiang1(1:StateKeyLaboratoryofOilandGasReservoirGeologyandExploitation,InstituteofSedimentaryGeology,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1,P.R.China)(2: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YibinCollege,Yibin644000,P.R.China)Abstract:ThepaleogeographycharacteristicsandwaterenvironmentofBuhaEstuaryinLakeQinghaiaresimilarwiththoseinOr⁃dosBasinandSichuanBasinintheLateTriassic.Thestudyonthetypesoforganicmatteranditsabundanceinthesurfacesedi⁃mentfromBuhaEstuaryissignificanttocomparativesedimentology.Thesedimentswerecollectedfromriver,prodelta,lakeshore,shallowlakeandsemi⁃deeplakeinBuhaEstuaryregionandwereanalyzedinaspectsofwhole⁃rockcompositionanalysis,totalor⁃ganiccarbon(TOC)andexaminationofthekerogen.TheresultsdemonstratethatⅡ2kerogenisthemajororganicmattertypeinsedimentsandonlyafewⅡ1kerogenexist.TOCcontentinthesedimentsisnomorethan4.29%,andthesamplescollectedfromsemi⁃deeplakegenerallyhavehighTOCcontentwhilethequalityoforganicmatterisbetterthanthatoftheotherplaces.Theclaymineralscontentinsediments,organicmatterproductivityandwaterdeptharethemajorfactorsthataffecttheTOCcontentinthesedimentsofBuhaEstuary.Thesemi⁃deeplakeisasedimentaryenvironmentwhichwasthemostfavorablehydrocarbonsourceplacebecauseofitshighproductivityandgoodconditionfororganicmatter.Atthesametime,accordingtothegoodcorrelationbe⁃tweenthewaterdepthandTOCcontentsinsedimentsgatheringfromprodelta,shallowlakeandsemi⁃deeplake,theformulausingtheTOCcontentshasbeenestablishedforreconstructingwaterdepth.Keywords:Organiccarbon;kerogen;modernsediments;BuhaEstuaryregion;LakeQinghai总有机碳(TOC)是指存在于岩石或沉积物内部有机质中的碳的含量,通常以岩石或沉积物的质量百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088)资助.20160921收稿;20161212收修改稿.魏亚琼(1992 ),女,硕士研究生;E⁃mail:1031066535@qq.com.通信作者;E⁃mail:wangchangyong09@cdut.cn.魏亚琼等: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1255㊀比来表示,是烃源岩划分和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1].以往多认为大型淡水湖泊是陆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有利环境,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烃源岩的发育和沉积水体盐度可能存在密切联系[2⁃5],咸化湖盆甚至盐湖也能够发育有效烃源岩和优质烃源岩[6⁃7].我国不少陆相含油气盆地,如晚三叠世的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均发育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8⁃11],这一沉积体系中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环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对于古湖泊岩相古地理研究而言,古水深的恢复也同样重要.本文主要对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特征及含量进行研究,对有利的烃源岩发育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沉积物中TOC含量与覆水深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TOC含量可作为古水深恢复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对现代咸化湖泊及河口区沉积物中TOC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对于深化陆相湖盆生油岩地质认识,同时对于古环境研究和古水深恢复均有重要的比较沉积学意义.1研究区域地质背景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约3200m,湖泊近似菱形,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西北部较高,目前湖泊面积约4432.32km2[12],最大水深28.7m,平均水深约18.4m[13].青海湖形成于第三纪[14],构造上处于南祁连槽向斜㊁南祁连槽背斜以及青海南山槽向斜三者中间,是一个不对称地堑式断陷湖泊[15](图1),属于青海湖-共和内外流湖区,晚更新世青海湖由外流湖变为内流湖[16],由于气候转冷青海湖现处于萎缩阶段[17].青海湖在地形上是封闭的,但是在水文地质意义上却是开放的,湖盆周缘物源及出露地层控制了青海湖的最终卤水类型为Na(K)-Cl型[18].青海湖湖区周缘发育40条大小河流,其中布哈河最大,提供了青海湖入湖总径流量的67%[19],布哈河携带大量的泥沙分别在鸟岛两侧入湖处形成三角洲,地理坐标为36ʎ55ᶄ 37ʎ02ᶄN,99ʎ50ᶄ 99ʎ55ᶄE的布哈河口区为本文研究区(图2).2有机碳特征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样品全部采自鸟岛两侧的布哈河口区,包括河道(D67)㊁滨湖(D1 D16)㊁浅湖(D32 D45)㊁半深湖(D46 D49)㊁三角洲平原(D50 D66)及前三角洲(D17 D31)等沉积环境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图2),同时现场测量沉积物上覆水体盐度(使用仪器为EutechCOND610,新加坡制造,盐度测量范围为0.770 80ng/L),测得采样点上覆水体盐度范围为0.01ɢ 18.4ɢ.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首先在实验室中剔除新鲜植物,然后放入烘箱中在102ħ恒温条件下烘24h,制备后的样品研磨至220目(<77μm),分别进行X⁃衍射全岩分析㊁TOC分析及干酪根类型分析.图1青海湖新构造略图(根据文献[15]修改)Fig.1OutlinesofnewstructuresofLakeQinghai[15]㊀图2布哈河口区采样位置Fig.2LocationofspecimentsinBuhaRiver其中,X⁃衍射全岩分析在RigakuD/max⁃IIIc衍射仪上进行,铁片滤光,Co靶Kα射线,工作电压40kV㊁电流30mA,光阑系统为:DS(发散狭缝)=SS(防散射狭缝)=1ʎ,RS(接受狭缝)=0.3mm,扫描范围3ʎ50ʎ,步长0.04ʎ,计数时间为0.4s,实验数据的处理参考文献[19].TOC含量分析在leco⁃cs230碳硫分析仪上进行,首先称取1g样品放入可渗水的陶瓷坩埚,称重并记录,然后向坩埚中缓慢滴入3%(重量比)的稀1256㊀J.LakeSci.(湖泊科学),2017,29(5)盐酸直到不再有气泡逸出,再用去离子水缓慢滴入坩埚,反复清洗余样,然后将坩埚放入烤箱在80ħ条件下烘干,再次称重并记录,然后将烘干后的坩埚连同样品放入碳硫分析仪进行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并计算有机碳含量,其相对误差<5%.干酪根分离制备参考文献[20],样品分离后进行镜检分析.2.1布哈河口总有机碳特征青海湖布哈河口区不同沉积环境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来自半深湖及前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样品一般具有较高的TOC含量,其中半深湖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介于1.38% 1.94%之间,平均TOC含量为1.75%;前三角洲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介于1.06% 1.54%之间,平均值为1.29%;滨湖沉积物中TOC含量介于0.40% 4.29%之间,平均值可达1.15%;三角洲平原沉积物中TOC含量极少超过1%,其平均值仅为0.37%;浅湖及布哈河古道沉积物中的TOC含量极低,一般介于0.29% 0.66%之间(表1).表1布哈河口沉积物中TOC含量㊁水体盐度及采样水深Tab.1TOCcontentinsediments,salinityinwaterandwaterdepthofBuhaRiverestuary环境样品数量水深/mTOC/%盐度/ɢ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范围平均值滨湖160.40 4.291.153.21 18.039.29浅湖135.5 10.07.650.29 0.660.4811.54 12.0311.76半深湖518.0 19.518.61.38 1.941.7511.87 12.0911.94前三角洲1511.0 13.812.331.06 1.541.2911.12 11.9011.62三角洲平原170.06 1.240.371.22 11.037.85布哈河古道10.610.0716㊀㊀布哈河口地区除滨湖以外,表层沉积物总体上表现为由浅向深TOC含量逐渐增大的趋势,即:浅湖区及三角洲平原较低,前三角洲与半深湖沉积物TOC含量较高.同时,滨湖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中TOC含量变化较大,两者在位置上位于湖平面以上,受生物活动影响较大.如滨湖沉积物样品D10,其沉积物样品中的TOC含量高达4.29%,常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磷含量(P2O5含量约0.2%),与鸟粪土成分相似[21],同时其Mg/Ca比值约为0.3,550ħ烧失量(LOI550ħ)可达23%,其常量元素组成与牛粪相似[22],反映该样品可能兼有鸟类和牲畜的贡献,这一结果与采样位置大量活动的鸟类和发现的牛蹄印迹相吻合.需要说明的是,浅湖区虽然生物含量远高于半深湖区,但生物遗体多被湖流搬运至半深湖深湖区保存[23],可能是导致浅湖沉积物中TOC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2.2有机质特征及来源干酪根定义为: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24],包含了沉积物中的年青干酪根.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干酪根,其类型基本不会在成岩作用中发生改变,因此干酪根可以很好地表征成油母质的类型[25].本次研究随机选取了滨湖㊁浅湖㊁半深湖㊁三角洲平原及前三角洲环境共计10件样品进行干酪根的分离和镜检,确定布哈河口区类型主要为Ⅱ1和Ⅱ2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或其生物降解产物,大部分为陆源生物贡献,少量由水生生物贡献.不同环境的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显微组分具有以下特征:腐泥组三角洲平原沉积物中含量极低,一般不超过10%,而前三角洲㊁滨湖㊁浅湖及半深湖沉积物中含量稍高,一般大于12%,其中半深湖区可达36%;壳质组在三角洲平原沉积物中最高,可达71%,而在半深湖相对较低,可低至47%;镜质组及惰质组相带分异性不明显,但惰质组含量相对较高的样品主要来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表2).3有机质丰度的控制因素影响有机质丰度的因素既包括水流速度㊁黏土矿物含量㊁波浪作用及沉积速率等沉积水体的物理因素,也包括氧化还原电位(Eh值)㊁酸碱度(pH值)㊁盐度和温度等化学因素,同时还受到生物及生物化学活动等生物因素[26].布哈河口区沉积环境较为复杂,不同沉积环境覆水深度㊁沉积物组分及有机质初产率等均存在明显差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主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控制.魏亚琼等: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1257㊀表2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干酪根类型及其显微组分特征Tab.2KerogentypesandmaceralcharacteristicsofthesurfacesedimentsinBuhaRiverestuary样品编号环境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类型浮游藻类体腐泥组无定形体小计角质体木栓质体树脂体孢粉体腐殖无定形体菌孢体底栖藻无定形体小计富氢镜质体正常镜质体小计丝质体类型指数︵TI︶类型D04滨湖14143161722296931215239.3Ⅱ2D1116164131643226251419336.0Ⅱ2D18前三角洲31417491923276441115439.2Ⅱ2D31413174101844246421416337.7Ⅱ2D39浅湖262634296399248.8Ⅱ1D431414829246181220531.3Ⅱ2D47半深湖8283642022194741014349.4Ⅱ1D491212142342226541519429.7Ⅱ2D55三角洲平原884162242196751419627.5Ⅱ2D63448152564137161521428.9Ⅱ23.1沉积物组分的影响由于黏土矿物对有机质有明显的凝絮作用[27],黏土矿物吸附有机质后可有效阻止生物对有机质的降图3布哈河口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百分含量与TOC含量的关系Fig.3ClaymineralcontentasfunctionsofTOCcontentinthesedimentsofBuhaRiverestuary解[28].因此,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对有机质的丰度有明显的影响.X⁃衍射全岩分析结果(表3)表明: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含量总体偏低,一般不超过36%;布哈河河道㊁三角洲平原㊁滨湖及浅湖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较低,一般不超过30%,平均值不超过20%;前三角洲及半深湖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一般不低于26%,平均值>30%.大部分沉积环境的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之间总体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三角洲平原㊁滨湖㊁浅湖及半深湖环境样品的相关性最好,而采自前三角洲环境的样品相关性相对较差(图3),推测其原因主要为前三角洲沉积受河流作用影响较大,沉积速率较高,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由泥沙携入,而鸟岛北部的废弃三角洲平原及滨湖㊁浅湖和半深湖区域,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依赖于黏土矿物原地的凝絮作用.3.2有机质生产力由于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即:高等植物和低等生物菌类为主的陆源生物以及低等菌藻类为主的水生生物.布哈河口区滨湖及三角洲平原环境陆生植物极为繁盛(图4),同时有多种菌类生长,这些高等植物和低等生物菌类死亡后能够提供大量有机质,是滨湖及三角洲平原地区主要的有机质来源,同时动物活动对有机质的来源也有一定贡献,特别是滨湖区鸟类等生物活动频繁,其排泄物可能导致局部有机质丰度异常高.水生低等生物对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丰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青海湖及布哈河水体中浮游动物虽然较少,但硅藻㊁甲藻㊁绿藻㊁蓝细菌等浮游植物数量较大[29](表4),这些浮游生物死亡后成为河口区特别是浅湖和半深湖区有机质重要的来源.1258㊀J.LakeSci.(湖泊科学),2017,29(5)表3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含量及TOC/黏土比值(OMP)Tab.3ClaymineralcontentandTOC/clayratioinsurfacesedimentsofBuhaRiverestuary滨湖浅湖半深湖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布哈河黏土/%范围11 2911 2626 3330 369 2220平均值16.8916.7530.4432.7515.59OMP范围2.95 18.711.92 5.015.30 5.873.08 4.930.64 6.742.98平均值6.642.915.583.972.23图4布哈河口区沉积环境特征(A-滨湖环境,植物繁盛,鸟类等生物活动强烈;B-三角洲平原,植物繁盛,偶有鸟类活动)Fig.4CharacteristicsofsedimentaryenvironmentsofBuhaRiverestuary表4青海湖及布哈河水体浮游生物数量(根据文献[23]修改)Tab.4ThenumberofplanktoninthewaterofLakeQinghaiandBuhaRiver[23]水体浮游植物/(cells/L)浮游动物/(ind./L)硅藻甲藻绿藻蓝细菌金藻裸藻合计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合计青海湖354761398556197213011355884738712117418布哈河149710006600880000151250000011㊀㊀由于沉积物中TOC含量明显受到黏土矿物含量的影响(图3),因此沉积物中TOC含量可能无法真实衡量其有机质的生产能力,而仅仅只能反映不同环境沉积物对有机质凝絮能力的高低.由于不同沉积环境黏土矿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别,为此,本文采用TOC/黏土含量的比值(OMP)间接推测不同环境有机质生产(包括输入)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布哈河道㊁三角洲平原及浅湖环境OMP值介于0.64 6.74之间,OMP平均值均低于3,反映其有机质生产力均不高;滨湖环境OMP平均值虽然高达6.64,但不同采样位置的OMP值差异太大,反映其有机质生产力不稳定,受偶然因素影响太大;前三角洲环境OMP值介于3.04 4.93之间,平均值为3.97,总体具有较高的有机质生产能力;半深湖环境OMP值介于5.30 5.87之间,平均值为5.58,具有相对最高的有机质生产力(表3).3.3有机质保存条件由于本研究主要采集的河口区表层沉积物,因此其有机碳含量只是暂时的状态,而最终有多少有机质能够在地层中埋藏保留则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保存条件.已有研究表明,青海湖由于对流强烈,水体缺乏明显分层(这一认识在本次研究野外考察过程中再次得到确认,主要表现在同一采样位置不同深度水体盐度㊁pH值等参数的一致性).虽然对流作用导致湖水中富氧,但在距湖底几厘米之下仍然存在还原环境[28],其中深湖区甚至为强还原环境,Eh值<-200mV[29],总体具有随覆水深度增大环境还原条件逐渐增强的特征.布哈河道㊁三角洲平原及滨湖地区覆水较浅甚至间歇性暴露,最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浅湖环境水深一般不足10m,波浪魏亚琼等: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1259㊀作用强烈,水体富氧,也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前三角洲及半深湖环境水体较深,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4比较沉积学意义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环境,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以及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一套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8⁃11],与青海湖布哈河三角洲可以进行类比,因此,对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进行分析,对深入了解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有机质的来源及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比较沉积学意义,同时,湖区采样水体深度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展现了在古地理研究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4.1有利烃源岩发育环境传统的烃源岩评价主要针对古代地层,经过地质历史时期漫长的有机质热演化过程和排烃过程,不同沉积相带残余有机质的丰度必然不同程度地低于其原始值,即基于现今残余TOC的烃源岩评价结果不一定能够真实反映有利烃源岩发育环境,因此,本次基于现代沉积物中有机质特征分析,对布哈河口区有利烃源岩发育环境进行评价,对于古代烃源岩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既需要丰富的有机质来源,同时也需要良好的聚集与保存条件[30].本次研究,主要根据有机质生产力㊁干酪根类型㊁覆水深度及有机质保存条件对布哈河口区不同沉积环境生烃能力进行定性评价:三角洲平原有机质生产力低,干酪根主要为Ⅱ2型,覆水深度极浅并间歇暴露,有机质保存条件差,生烃能力差;浅湖有机质生产力低,干酪根主要为Ⅱ1或Ⅱ2型,覆水深度较浅,波浪作用较强,水体富氧,有机质保存条件较差,生烃能力差;滨湖有机质生产力较高,干酪根主要为Ⅱ2型,覆水深度极浅并间歇暴露,有机质保存条件差,生烃能力较差;前三角洲有机质生产力较高,干酪根主要为Ⅱ2型,覆水深度较大,有机质保存条件较好,生烃能力较好;半深湖有机质生产力高,干酪根主要为Ⅱ1或Ⅱ2型,覆水深度大,有机质保存条件好,生烃能力好(表5).从评价结果看来前三角洲和半深湖环境生烃能力较好,其中半深湖环境无论从有机质生产力还是从干酪根类型来看都更甚一筹,再加上更大的覆水深度和更好的保存条件,为布哈河口区最有利烃源岩发育的环境.表5布哈河口区主要沉积环境生烃能力评价Fig.5HydrocarbonpotentialevaluationofBuhaRiverestuary评价指标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滨湖浅湖半深湖有机质生产力低较高较高低高干酪根类型Ⅱ2Ⅱ2Ⅱ2Ⅱ1或Ⅱ2Ⅱ1或Ⅱ2覆水深度/m<0.511 14<0.56 1018 20保存条件差较好差较差好生烃能力差较好较差差好4.2古水深恢复古水深恢复是古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多根据介形虫[31]㊁有孔虫㊁硅藻㊁孢子花粉等动植物分布特征[32]㊁伽马能谱测井信息[33]㊁压实恢复[34]以及特定环境形成的沉积构造㊁自生矿物㊁沉积物分布规律等物理岩石记录[35]的方法进行古水深恢复,但由于各种成岩作用的影响,其恢复难度较大,且精确度较低.本次研究发现,青海湖布哈河口区湖岸线之下(包括前三角洲㊁浅湖及半深湖)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TOC含量与采样深度(水深)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92),即: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㊁泥质含量的增多,TOC含量亦逐渐升高(图5).因此,有机碳TOC含量可用于湖泊古水深恢复,即水体深度可由以下公式估算:H=5.6375e0.618TOCo(1)式中,H为水深(m),TOCo为原始有机碳总量(%).需要注意的是,沉积岩中有机质经历过热演化和排烃,其有机碳总量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在利用公式(1)进行古水深恢复时必须将TOC含量恢复至原始状态.1260㊀J.LakeSci.(湖泊科学),2017,29(5)图5布哈河口区采样水深与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关系Fig.5SampledepthasfunctionofTOCcontentinthesedimentsofBuhaRiverestuary沉积岩中原始有机碳的恢复多以物质守恒原理为基础,通过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恢复系数(Kc)对原始有机碳进行恢复,即:TOCo=TOCr㊃Kc(2)式中,TOCr为残余有机碳总量(%).有机碳恢复系数的计算方法很多,如热解模拟实验法[36]㊁平衡反应模型[37]㊁生烃动力学[7,38]㊁无效碳守恒法[39]㊁化学反应守恒法[40⁃41]㊁有机质守恒法[42⁃43]㊁Mo⁃TOC法[44]等,本文主要引用卢双舫等[42]提出的公式:Kc=1/(1-DTOC)(3)式中,DTOC为有机碳损失率.根据模拟实验获取岩石的排烃效率[45⁃46],并结合干酪根类型分析㊁成熟度分析结果,可以在图6上估算出DTOC值,考虑到成岩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岩石质量的变化,有机碳恢复系数(Kc')能更客观地反映有机质丰度的变化[41].因此,利用岩石中TOCr恢复古水深的公式为:H=5.6375e0.618TOCr㊃Kc'(4)需要说明的是,图6只给出了对应排烃效率分别为10%㊁30%㊁50%㊁70%㊁90%的Kc(或Kc')曲线,估计Kc(或Kc')读数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不超过0.1),会对古水深的恢复结果带来一定影响,以TOCr取值2%,Kc(或Kc')分别取值1.7和1.6,其古水深恢复结果差值仅5m左右,因此,本文提出的古水深预测公式适用陆相湖盆地层古水深的恢复,但其数据仅来自青海湖,因不同湖盆生产力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的差异,对其他类型的湖泊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数据,研究修正,以提高预测精度.由于不同类型烃源岩的演化过程不同,同时成岩作用的影响较为复杂,该公式目前对咸化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成熟度较低的烃源岩可能更为适用,而对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古水深恢复公式仍有待于修正和验证.5结论1)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介于0.06% 4.29%,其中半深湖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为前三角洲及滨湖沉积物,三角洲平原及浅湖沉积物有机碳含量较低,三角洲平原及滨湖沉积物由于间歇暴露,受动物活动影响较强而导致有机碳含量波动较大;2)布哈河口区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1和Ⅱ2型,大部分为陆源生物贡献,少量由水生生物贡献,腐泥组分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中相对含量最高;3)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较高,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㊁有机质生产力和水深控制,黏土矿物含量越高㊁有机质生产力越强㊁水深越大,越有利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保存;4)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分析具有重要的比较沉积学意义,具有一定盐度的陆相湖盆河口区半深湖环境最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同时,利用有机碳含量对古水深进行恢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6参考文献[1]㊀ZhangHoufu,FangChaoliang,GaoXianzhietaleds.Petroleumgeology.Beijing:PetroleumIndustryPress,1999:1⁃50.[张厚福,方朝亮,高先智等.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50.][2]㊀LiRenwei.Geologicaloccurrenceanditspaleoenvironmentalsignificanceofgammacerane.ChineseSciBull,1988,20:1574⁃1576.[李任伟.伽马蜡烷的地质产状及古环境意义.科学通报,1988,20:1574⁃1576.][3]㊀MiaoJianyu,ZhouLifa,DengKunetal.OrganicmattersfrommiddlePermiansourcerocksofnorthernXinjiangandtheirrelationshipswithsedimentaryenvironments.Geochimica,2004,33(6):551⁃560.[苗建宇,周立发,邓昆等.新疆北部中二叠统烃源岩有机质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地球化学,2004,33(6):551⁃560.]魏亚琼等:青海湖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析及其比较沉积学意义1261㊀图6有机碳恢复系数(Kc和Kc')与成熟度㊁排烃效率和有机质类型的关系[42]Fig.6Reconstructioncoefficientoforganiccarbonvs.maturation,hydrocarbonexpulsionefficiencyandtypeoforganicmater[42][4]㊀QianHuanju,LuXiancai,ZhangXuefenetal.Spatialpaleosalinitydistributionandelementgeochemistryofargillaceoussourcerocksintheupperpartof4thMemberofTertiaryShahejieFormationinDongyingSag.ActaPeirologicaetMineral⁃ogica,2009,28(2):161⁃168.[钱焕菊,陆现彩,张雪芬等.东营凹陷沙四段上部泥质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古盐度的空间差异性.岩石矿物学杂志,2009,28(2):161⁃168.][5]㊀ChengMengjin,NingNing,HuGuoyietal.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ofPingliangFormationsourcerockinWesternOrdosBasin.ChineseScienceBulletin,2007,52(suppⅠ):78⁃85.[陈孟晋,宁宁,胡国艺等.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平凉组烃源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科学通报,2007,52(增刊Ⅰ):78⁃85.]㊀[6]㊀JinQiang,ZhuGuangyou,WangJuan.Depositionanddistributionofhigh⁃potentialsourcerocksinsalinelacustrineenvi⁃ronments.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ditionofNaturalScience,2008,32(4):19⁃23.[金强,朱光有,王娟.咸化湖盆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19⁃23.]㊀[7]㊀PengPingᶄan,QinYan,ZhangHuietal.Kineticsofkerogentransformationbyheatinginclosedsystem.MarineOriginPetroleumGeology,2008,13(2):27⁃36.[彭平安,秦艳,张辉等.封闭体系有机质与有机碳氢氮恢复动力学研究.海相油气地质,2008,13(2):27⁃36.][8]㊀ZhengRongcai,LiuMeiqing.StudyonpalaeosalinityofChang⁃6oilreservoirsetinOrdosBasin.Oil&GasGeolog,1999,20(1):20⁃25.[郑荣才,柳梅青.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古盐度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1):20⁃25.]1262㊀J.LakeSci.(湖泊科学),2017,29(5)[9]㊀WangChangyong,ZhengRongcai,LiuZheetal.PaleosalinityofChang9reservoirinLongdongarea,OrdosBasinanditsgeologicalsignificance.ActaSedimentologicaSinica,2014,32(1):159⁃165.[王昌勇,郑荣才,刘哲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沉积学报,2014,32(1):159⁃165.][10]㊀LiuJiang,ZhengRongcai,GouXingfuetal.Analysisofpaleosalinityfrommember8oillayerofYanchangformationinZhenyuanarea,OrdosBasin,China.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2015,42(3):354⁃360.[刘犟,郑荣才,苟幸福等.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古盐度分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3):354⁃360.][11]㊀ShiZhensheng,XieWuren,MaShiyuetal.Transgressionsedimentaryrecordsofthemembers4⁃6ofupperTriassicXujia⁃heformationinSichuanBasin.JournalofPalaeogeography,2012,14(5):583⁃595.[施振生,谢武仁,马石玉等.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六段海侵沉积记录.古地理学报,2012,14(5):583⁃595.][12]㊀WangJintao.WhosaidtheQinghailakewillturnintoLopNur.People sDaily,2015.9.28,016edition.[王锦涛.谁说青海湖会成罗布泊.人民日报,2015.9.28,第016版.][13]㊀WangXinmin,SongChunhui,ShiYongminetal.ModernsedimentaryandsedimentaryfaciescharacteristicsinQinghailake.ActaSedimentologicaSinica,1997,15(Supp):157⁃162.[王新民,宋春晖,师永民等.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沉积学报,1997,15(增刊):157⁃162.]㊀[14]㊀SunJianchu.Qinghailake.GeologicalReview,1938,3(5):507⁃512.[孙健初.青海湖.地质论评,1938,3(5):507⁃512.][15]㊀ShiYongmin,DongPu,ZhangYuguangetal.RevelationofmoderndepositsinQinghailaketopreciseexplorationofli⁃thologichydrocarbonreservoirs.NaturalGasIndustry,2008,28(1):54⁃57.[师永民,董普,张玉广等.青海湖现代沉积对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的启示.天然气工业,2008,28(1):54⁃57.][16]㊀ZhengMianping,XiangJuneds.SallinelakesontheQinghai⁃Xizhang(Tibet)plateau.Beijing:Beijing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1989:9⁃28.[郑绵平,向军.青藏高原盐湖.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28.][17]㊀LingZhiyong,LiTingwei,WangJianpingetal.AreviewonthesalinesedimentationandenvironmentalevolutionofTibetplateauinrecent20years.EarthandEnvironment,2014,42(1):25⁃33.[凌智永,李廷伟,王建萍等.近20年来青藏高原盐湖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综述.地球与环境,2014,42(1):25⁃33.][18]㊀YanJP,HindererM,EinseleG.Geochemicalevolutionofclosed⁃basinlakes:generalmodelandapplicationtoLakesQinghaiandTurkana.SedimentaryGeology,2002,148(1/2):105⁃122.DOI:10.1016/S0037⁃0738(01)00212⁃3.[19]㊀DengMiao,WangLing,LinJinhui.Characteristicsofmicro⁃crystalmuscoviteinwestsichuan,China:anX⁃raypowderdiffractionanalysis.ActaMineralogicaSinica,2006,26(2):131⁃136.[邓苗,汪灵,林金辉.川西微晶白云母的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矿物学报,2006,26(2):131⁃136.][20]㊀YeJinhua,ZhuMeixi,DingXiaochenetal.AresearchofKerogenpreparationmethods.ExperimentalPetroleumGeloog,1983,5(4):321⁃325.[叶金华,朱美茜,丁晓晨等.干酪根制备方法的研究.石油实验地质,1983,5(4):321⁃325.][21]㊀StudyGroupofInstituteofSoil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oilandphosphaterockofguanoinSouthChinaSeaIslands.Soil,1976,(3):125⁃13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考察组.南海诸岛土壤和鸟粪磷矿.土壤,1976,(3):125⁃131.][22]㊀ZhaoSanping,SunLiguang,LiuXiaodongetal.UsingSr/CaandMg/Caratiosassourceindicatorsofornithogenicla⁃custrinesedimentsoncoralisland.QuaternarySciences,2007,27(1):150⁃155.[赵三平,孙立广,刘晓东等.Sr/Ca,Mg/Ca:珊瑚岛鸟粪沉积的物源指示计.第四纪研究,2007,27(1):150⁃155.]㊀[23]㊀Lanzhou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ed.AcomprehensivesurveyreportontheQinghaiLake.Bei⁃jing:SciencePress,1979:44⁃165.[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青海湖综合考察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4⁃165.][24]㊀DurandBed.Kerogen⁃insolubleOrganicMatterfromSedimentaryRocks.Paris:EditionsTechnip,1980:519.[25]㊀HuangDifan,LiJichao.X⁃diagramofkerogenclassificationandthecharactersofkerogenofstandardhumictype.Geochimica,1982,11(1):21⁃30.[黄第藩,李晋超.干酪根类型划分的X图解.地球化学,1982,11(1):21⁃30.][26]㊀ChenYicai,ShenZhongmin,LuoXiaopingeds.Petroleum&gasorganicgeochemistry.Beijing:SciencePress,2007:18⁃56.[陈义才,沈忠民,罗小平.石油和天然气有机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56.][27]㊀XuHai,LiuXiaoyan,AnZhishengetal.SpatialpatternofmodernsedimentationrateofQinghaiLakeandaprelimina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4期2010年12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 Vol.16No.4Dec.2010文章编号:1006-6616(2010)04-0402-10收稿日期:2010-05-07作者简介:董吉宝(1985-),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与便于变化研究,E-mail :dib@ 。

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以青海湖为例董吉宝1,2,安芷生1,卢凤艳1,2(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对青海湖沉积物进行物质来源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周边风成黄土与现代湖泊表层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青海湖周边典型风成黄土作为风成组分端元,以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作为水成组分端元,首次利用已知端元的粒度分布特征对青海湖沉积物中典型粒度分布进行拟合,进而估算了其中风成和水成组分的比例。

结果表明,青海湖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分为三大类: 1.水成组分占主导;2.风成组分占主导(风成黄土主导);3.两者以不同比例混合。

希望此方法能成为未来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组分的定量判据和古环境的解读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青海湖;粒度;风成组分;定量判据;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P588.2文献标识码:A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记录了沉积环境、搬运动力等信息,因而常被用于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判别[1 4]。

利用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判别沉积环境的方法可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两大类。

自上世纪50、60年代至今,已有很多学者尝试以粒度特征定性-半定量地判别沉积环境,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Q 1-Md-Q 3法、概率累计曲线法、结构散点图法、判别函数法、C-M 图法、因子分析法、BP 神经网络的方法、分维值法[1 2,5 17]等等,其中结构散点图法、判别函数法和C-M 图法在国内的应用较多[3 4,18 20]。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人们越来越希望定量地区分沉积环境中的不同来源的贡献比例,其中,以沉积物粒度数据为基础而进行的定量判别方面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1 33]例如,孙东怀等[21 26],殷志强等[27]、Prins M. A.等[29 33],基于各自的理解,建立了不同的定量分离方法。

此外,也有其他学者从地球化学角度做了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34 35]。

以粒度数据为基础的定量判据研究虽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判别的方法和结果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如基于不同的函数分布进行拟合的方法,由于函数分布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环境中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因此,拟合的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基于此考虑,本文试图以青海湖为例,利用已知沉积类型的粒度数据作为端元,定量判别湖泊沉积物第4期董吉宝等: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304中不同物源组分的比例,而国内至今尚未见此方法的报道。

1端元的选择湖泊作为流域的一个汇,其物质来源复杂,使得各种环境代用指标的解读复杂化,因此有必要加强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物源组分贡献的定量研究;此外,对于如何区分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组分的贡献,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作者试图在已知物源作为端元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拟合的方法,实现定量判别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物源组分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拟合之前,首先要分析确定端元的可靠性及其代表性。

下面以青海湖为例,从物质来源分析和聚类分析两个方面确定分离端元。

1.1物质的来源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封闭湖泊,流域面积约30000km2,湖泊面积4400km2[36],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封闭的特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青海湖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包含水动力搬运的贡献(如河流的悬浮物)和风尘物质的输入(风成黄土)[34 35]。

毋庸置疑,前者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河流搬运的方式进入湖泊,而到达湖心的沉积物则主要为河流悬浮物;由于搬运动力的突然减弱,河流搬运的跃移组分则在河流入湖口附近沉积下来。

关于风尘物质的贡献,青海湖周边大量风成黄土的堆积即可视为风成物质输入最好的佐证[37 41]。

最近有学者基于地球化学原理,探讨了现代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风成物质的贡献比例[34 35],但结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基于上述的分析及前人的研究结果,青海湖沉积物可视为两个主要端元组成,即水成组分端元和风成组分端元。

1.2聚类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确证上述的推理并确定端元,我们对青海湖南盆湖心1A孔沉积物粒度进行了快速聚类分析,聚类数设为三类,并将聚类结果与已知沉积物类型的粒度分布进行对比,以判别聚类结果可能的实际指示意义。

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

图1A显示了聚类为三类的结果;图1B、C分别为Cluster1、Cluster2与现代青海湖表层沉积物(表层4cm)和青海湖周边典型风成黄土的粒度分布特征对比图。

对比结果表明,Cluster1与现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非常的相似,而Cluster2则与周边黄土的粒度分布几乎完全重叠在一起,据此可以认为,Cluster1和Cluster2可分别视为水成组分和风成组分沉积占主导,而Cluster3则可视为两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后的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与上述推理一致,均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主要由水成组分和风成组分组成。

然而聚类分析只能做到定性地区分沉积物类型,也即风成为主、水成为主或两者混合。

因此,我们试图利用两个已知端元的粒度分布特征,即表层沉积物和周边典型风成黄土的粒度分布特征,分别作为水成组分端元和风成组分端元,对青海湖1A孔沉积物的粒度分布进行拟合,进而估算两个端元贡献的比例。

2端元拟合的可行性虽然上述分析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主要包含水成组分和风成组分,但在进行端元拟合分析前,仍然需分析端元拟合的可行性。

显然,以粒度为基础进行端元分析的前提条件是各个端元的粒度分布之间要存在明显差异性;倘若各个端元之间的差异性很小,则无法确定合理的端元个数,因而,拟合结果也就失去了意义。

为此,我们利用前人使用的定性方法,分析判地质力学学报2010图1聚类分析结果及其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和周边黄土粒度分布特征对比Fig.1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of surfacelake sediments and loess deposits around Lake QinghaiA:聚类分析结果;B:Cluster1与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对比;C:Cluster2与青海湖周边黄土粒度分布特征对比404第4期董吉宝等: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别上述两个端元之间的差异性是否明显。

图2湖泊表层沉积物和周边黄土粒度结构参数散点图Fig.2Standard Deviation and Skewness vs.Mean Grain Size (Φ)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and loess deposits around Lake Qinghai 在粒度频率分布图中(图1B 、C ),典型风成黄土呈不对称双峰分布,粒度偏粗,分布范围较宽;而湖泊表层沉积物(水成组分)则呈单峰分布,粒度偏细,有较长的粗尾,整体分布范围较窄,由此可见,两者的频率分布特征之间有显著不同之处。

在粒度结构参数散点图中(图2),前者的标准偏差较大且较离散,呈正偏态,偏度值较大;而后者的标准偏差则较小且相对集中,偏度值在0.2 -0.2之间,呈近似正态分布;两者在粒度参数散点图中分布在两个相互并不重叠的区域,也指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

同时,我们还利用常用的风成和水成沉积物判别公式[3,7,19]计算了两者判别值大小,虽然计算结果与前人将判别值<-2.7411作为风成和水成沉积物的判别界限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图3中可见,青海湖周边的典型风尘黄土的判别值大都小于-2.7411,而青海湖表层沉积物的判别值则相对较稳定,全部小于-10,是否可以将-10作为风成和稳定湖相沉积的界限,还有待进一步504地质力学学报2010的研究。

综合上述表明,本文所选择的两个端元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符合端元分析的前提条件,可以进行端元拟合。

图3湖泊表层沉积物和周边黄土判别值Fig.3Discriminant values of surface lake sediments and loess deposits around Lake Qinghai3定量分离的实现3.1定量分离的算法具体算法的核心是以最小二乘法原理,用两组已知端元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拟合所有实测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在拟合过程中计算两个端元的比例。

具体表达式可用矩阵形式表示如下:M ˑB =X其中M 为已知端元矩阵(100ˑ2矩阵),B 系所求端元的比例(2ˑ1矩阵),X 为实测数据(100ˑ1矩阵)。

在Matlab7.0软件中实现具体的计算和拟合,并输出两个端元的比例。

每个样品拟合计算的次数则取决于两组端元的个数,即两组端元个数的乘积。

本文每个样品的拟合计算次数为7ˑ19=133次,7个现代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作为水成组分端元,19个周边典型黄土作为风成组分端元,以拟合残差为最小值时两个端元的比例作为最终的输出结果。

拟合残差为每个样品各个粒级的拟合结果与相应的实测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之和,具体公式为Re sidual =Σn i =1x fi -x ii ,其中x fi ,x ii 分别为拟合结果和实测结果中第i 粒级的百分含量。

3.2定量判别的结果所有样品拟合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本研究的拟合残差平均约为8%。

主要拟合结果见图4,可知拟合结果(红色虚线)与实测结果(黑色实线)重合性较好,拟合残差较小,说明端元拟合的效果比较理想。

同时拟合估算结果表明,青海湖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归为三大类: 1.水成组分占主导(图4A ,C ),其中水成组分贡献达87.3%和71.3%; 2.风成组分占主导(风成黄土主导,图4B ),风成组分可达63.3%; 3.两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图604第4期董吉宝等:湖泊沉积物中风成和水成组分定量判据的初步研究图4端元拟合结果Fig.4Results of end-member fitting4D )。

其中钻孔上部沉积物主要为水成组分占主导,拟合估算的风成组分含量与Xu H et al.,(2010)[34]研究结果相似,这表明端元拟合的结果是可靠的。

由于本研究只是初步探讨,所使用的两组端元的个数相对较少,尤其是风成端元个数较少,对拟合残差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