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

合集下载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分析1. 引言1.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分析,是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而静脉血栓栓塞症作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期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并管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已经成为医护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期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也是预防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键。

2. 正文2.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直接影响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患者的生存率。

在制定手术计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术前病变程度等因素。

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术前准备措施,尽量减少手术风险。

在手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确保患者身体状态良好。

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

术中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操作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手术结束后,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物,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2.2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面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

根据研究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率约为5-20%,有些研究甚至报告高达30%的发生率。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_护理

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_护理

弹力袜
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在脚踝 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 部向上逐渐递减。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弹力袜的 长度:
中统袜(膝下 长统袜(及大腿) 连裤袜(及腰部)
间歇性空气动力挤压装置 (IPC devices )
(三)术后
1. 术后危险因素评估 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较
术前、术中更常见。其诱发危险因素包括:①既 往有血栓形成病史,术后卧床过久,活动受限; ②某些特殊部位手术:如骨科大手术(全髋关节 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 伤,脊髓损伤等;③术中使用骨水泥不当,或长 时间使用止血带;④术后体内液体不足,利尿脱 水治疗不当;⑤术后止血药物或脂肪乳剂使用不 当;⑥术后DIC 救治不当等。
(2)中、高度危险有血栓者:在上述预防措施基础上,维持血 流动力学稳定,严格控制止血带压力及使用时间,及时给予防止 血小板积聚的药物,合理控制容量。如术中发生VTE,及时给予 溶栓治疗:如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3)术中全麻病人及特殊体位病人:应高度关注麻醉恢复期及 体位变动。
2. 常用检测方法 静脉造影:准确率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 有无血栓、血栓的部位、大小、范围、形
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评 估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目前仍是诊断下 肢DVT的金标准。可在导管室或复合手术 室进行,超急性期使用须谨慎。 静脉成像:术中不可及。 核磁静脉成像:术中不可及。
3、围术期VTE的防治 ——术中干预措施
继发性因素:
包括后天获得的多种病 理生理异常
如: 蛋白C缺乏、 抗凝血酶缺乏等
如: 手术局部操作、药物及止血带等因 素,使血管壁损伤; 围术期活动减少、卧床、制动及体 位固定使血流缓慢; 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 系统激活等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激活, 使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等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

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体腔内不正常的凝结,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

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

因此,了解DVT的相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DVT的警觉,对于围手术期的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一围手术期患者DVT的发生机制要预防DVT,就必须认识其危险因素。

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3个重要因素。

导致高凝状态的遗传性因素抗凝因子Ⅲ(AT 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活性抵抗、V因子和R5.6Q条带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凝血素基因突变(2021A)、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足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异常。

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因素吸烟、肥胖、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综合征、恶性肿瘤、抗恶性肿瘤药物、骨髓移植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炎性肠病。

评价术中术后DVT的易感倾向,应了解病人年龄、手术方式、既往DVT史和继发诱因。

继发诱因包括长时间制动、瘫痪、恶性肿瘤、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等。

根据上述因素,可将DVT的危险因素分为高、中、低三级。

二DVT基本预防原则是早期运动和使用抗凝药物。

1.手术前:术前准备常嘱病人禁食、禁水、洗肠并行胃肠减压。

如补水不足常致病人处于“脱水”、血容量不足状态,致使血液浓缩,继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2. 手术中:(1) 病人卧床、下肢制动(捆扎,压迫静脉)均会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郁滞,组织缺血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使局部凝血酶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致局部静脉血栓形成。

卧床、下肢肌肉的泵血功能减退,加之捆扎,甚至压迫后,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发生下肢DVT。

(2) 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肉麻痹、张力减退,泵血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少、郁滞。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性肿瘤患者进行 围手术 期的护 理干预 , 很 大程度地 降低 了术后 D V T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 。 工作单位 : 7 1 0 0 6 1 西安 收稿 日期 : 2 0 1 2—0 5—2 5 陕西省肿瘤 医院妇科肿瘤 一病 区
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1 2 0例 , 年龄 3 9— 6 5岁 , 其 中宫颈癌 5 8 例, 子宫 内膜癌 2 2例 , 卵巢癌 4 0例 ( 术前选 取卵巢 癌待排病 例 5 1例 , 从 中选 取 4 0例术 后 病 理 确诊 为 卵 巢癌 的患 者 继 续 实
结 论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干 预 可 明显 减 少妇 科 恶性 肿 瘤 术后 深 静 脉 血 栓 的 形 成
关键词 : 妇科 ; 恶性 肿瘤 ; 围手 术期 ; 深静脉血栓 ; 护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7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6 4 1 1 ( 2 0 1 3 ) 0 2— 0 0 6 1 —0 2
1 资 料 与 方 法
深静脉血栓形 成 ( D e e p V e n o u s T h r o mb o s i s , D V T ) 是 指血 液
在深静脉腔 内不正 常凝 结 , 使静 脉 管腔 阻塞 , 导 致静 脉 回流 障
碍, 是 外科 常见 的并 发症 , 多发于 下肢 , 表现 为患 肢 的疼痛 、 肿
是导致新生儿黄疸 的主要 因素 , 感染 使红 细胞 的细胞膜 更不稳
果 ] 。
综 上所 述 , 对黄疸新生 患儿实施 游泳护理 、 抚触 护理 、 光照

治疗护理等综合 护理 干预 , 能够有效促进结合胆红素的排出 , 缓 解 患儿 的黄疸症状 ,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妇科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妇科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腔 闭 式 引 流 液 的 量及 性 质 , 意 水 封 瓶 是 否有 漏 气 , 善 固 定 注 妥 好 引 流 管 , 持 引 流 管 通 畅 , 格 执 行 无 菌 技 术 操 作 , 意 水 保 严 注 柱 波 动 情 况 , 水 封 瓶 水 柱 的波 动 不 明显 , 患 侧 呼 吸 音 粗 时 如 且 要 及 时 与 主 管 医 师 联 系 , 便 及 时 处 理 。定 时 反 复 挤 压 胸 腔 以 闭 式 引 流 管 , 察 引 流 液 颜 色 及 量 , 每 小 时 引 流 量 超 过 观 如 10ml连 续 2 3 , 0 , ~ 提示 有 活动 性 出 血 , 即 时 报 告 医 生 , h 应 做 好 配 血 及 手 术 止 血 准备 。术 后 4 ~ 7 8 2h患 者 呼 吸平 稳 无 紫 绀 , 液 2 < 1 0ml经 床 边 胸 片 显 示 肺 复 张 , 腔 内 无 积 胸 4h 5 , 胸 液 , 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 管后注 意观察患 者有无 胸闷 、 可 拔 气促 、 紫绀 及皮 下气 肿 , 口敷 料 有 无 渗 血 、 液 等 。 伤 渗 2 2 5 鼓 励 并 协 助 患 者 早 期 活 动 由 于 胸 腔 镜 手 术 的 创 伤 .. 性 小 , 痛 较 轻 且 不 切 断 肋 间 神 经 避 免 了 开 胸 手 术 所 致 的 诸 疼 如 前 胸 及 上腹 部 长 期 麻 木 酸 痛 感 , 以可 鼓 励 患 者 早期 活 动 。 所 术后 6 8 ~ 鼓 励 患 者 深 呼 吸 等 床 上 活 动 ,4h后 视 患 者 情 h可 2 况 扶 其 坐 起 并 鼓 励 自行 进 餐 或 洗 漱 , 后 第 2天 扶 患 者 下 床 术 活 动 , 渐 增 加 活 动 量 , 进 心肺 功 能恢 复 , 少 并 发 症 。 逐 促 减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7 8 k g , 平均 6 3 . 3 k g 。1例患 者术 前 有糖 尿 病病 史 ,
内不正 常凝结 , 阻塞 静脉 腔 , 导致静 脉 回流障碍 。下 肢深 静脉 血栓 ( L E DV T) 形 成是 妇 科 盆 腔 手 术后 较
严 重 的并 发症 之一 , 但经 过积 极有效 预 防 , 可 以降低 其 发病 率 。文献l _ 1 报道 , 发 达 国 家妇 科 盆 腔 手术 后 L E D VT 的发生 率为 l 1 ~2 9 , 我 国妇科 盆 腔手 术后 L E DVT 的发 生率 为 0 . 2 ~1 5 . 6 , 若L E D — VT形 成后 不 能 及 时 发 现 和治 疗 , 将 造 成 慢 性 深 静 脉 功 能不全 , 导致 患 者 患 肢部 分 或 完 全功 能 丧 失 而 致残 , L E DVT血栓 脱落 严重 者 可致 肺 栓塞 而 死 亡 ,
为 术后 易并发 L E D VT 的高危 人群 。 2 . 1 . 2 术前 宣教 责任 护 士 要 了解 患 者 的心 理 状 态, 告知 所患 疾病 , 采 用 的手术 方 式 , 大约 手 术 持 续
式 手术 2 9 例, 腹 腔镜 手术 3 7 5 例 。手术 时 间最短 者
2 5 mi n , 最 长者 2 3 0 mi n , 平均 5 7 ai r n 。术 后并 发 下 肢深静 脉血 栓 4例 , 发病率为 0 . 5 1 。其 中 , 单 纯 性 卵巢 巨大 肿瘤 术后 发生 1 例, 子宫全 切术 后 2例 ,
2 . 1 术前 护理
2 . 1 . 1 筛 选高危 患者
实 施盆 腔 手术 7 8 5例 , 其 中, 子 宫 手术 2 9 8例 , 卵 巢 手术 1 9 0例 , 输 卵管手 术 2 9 2例 , 子宫加 附件 加盆 腔 广 泛清 扫手 术 5例 。手术方 式 : 剖腹手 术 3 8 1 例, 阴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护理

析 3 例 围手术 期 下肢深 静脉 血栓形 成患 者 的临床 资料 。 结果 骨 盆及 下 肢术 后 4 .6 ( 83 ) 盆腔 手术 8 73 % 1/ 8 ; 后 3 .1 (53 )上腹 部大手术后 52 % (/8 ; 它手 术后 78% (/8 。3 例 临床 治 愈 , 例 好转 , 例 92% 1/8 ; . 6 23 )其 .9 33 ) 1 6 1 并发肺栓 塞死亡 。结论 围手 术期下肢 深静脉血 栓形成有 多种易患 因素 , 手术 、 制动 、 血液高凝状 态是 主要 原因 ,
[ 参考 文献 ] [ ]陈梅. 1 浅谈喉癌术后的康复 护理 [ ] 中 国护理 杂志 ,05,2( ) J. 20 1 2 :
9 —1 o. 9 o
生命体 征变 化 , 天测 体温 4次 , 每 如体 温升 高报 告 医生
给予处 理 , 为患者 换药 、 冲洗 、 治疗 按 时 , 严 格无 菌 技 应
下肢及盆腔 手术后 高发 , 采取 有效护理 措施可 预防其发生 , 早期 发现 , 及时正 确的治疗 可改善病人 的预后 。
关键词 :深静脉 血栓 形成 ; 围手术期 ;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4 3 6 R 7 .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 号 :0 6—15 ( 0 9 0 0 9 0 10 9 9 2 0 ) 2— 1 1— 2
术, 鼓励 患者 进食 加强 营养 增加 抵抗 力 , 必要 时遵 医嘱
静 脉给 予能 量补 充 。
4 24 如果患者遇 到潜在并发症 时 ..
发 现鼻 腔填塞 物
松动 , 落到 咽部 嘱患 者 吐 出勿 吞 下 , 若脱 嘱患 者勿 自行
扯出鼻腔填塞物 , 一旦发生大出血, 立即建静脉通道 , 配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状 易 隐 匿 , 此 要 求 密 切 观 察 病 情 , 重视 患 者 主 诉 , 因 并

旦 怀 疑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立 即 报 告 医生 , 取 必 要 检 查 以 确 采
2 护 理 方 法
1 术 前 护 理 :1 围 手 术 期 严 格 控 制 诱 因 , 前 全 面 检 ) () 术
关 键词 : 妇科手术 ; 静脉栓塞 ; 因 ; 防; 病 预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 7312 R 1.9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O9 14 2O)9 15 1 10 —89 (O80 一o2一o
3 原 因分 析
1 年龄 : 组患者 年龄 4 ) 本 5岁 以上 共 1 6例 , 明 血 栓 说 病好 发 于 年 龄 结 构 偏 大 的 患 者 。年 龄 大 的 患 者 血 管 相 对 硬 化 , 病 后 活 动 相 对 减 少 , 加 上 某 些 基 础 疾 病 , 其 是 高 血 患 再 尤
适应及 时通知医生护士 。
者 ; 并 高 血 压 冠 心 病 以 及 肥 胖 患 者 ; 手 术 期 输 血 及 静 脉 合 围
输 注 刺 激 性 药 物 造 成 血 管 内膜 损 伤 者 。 2 监 护 内容 : 下 肢 轻 微 疼 痛 或 肿 胀 的患 者 应 引起 重 ) 对 视 , 行 连 续 观 察并 进 行 鉴 别 分 析 , 时 排 除静 脉 输 液 后 外 进 及 渗 肿 胀 及 重 力 性 水 肿 等 问 题 ; 注 不 同程 度 的 下 肢 肿 胀 、 关 疼 痛 、 粗 、 肤苍 白、 温低等症状 。 增 皮 皮
实 用 临 床 医学 2 0 0 8年 第 9卷 第 9期
P a t a C iia Meiie 2 0.V rci l l cl dc , 0 8 ol9 c n n ’

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CHENG u ln X , i j ,30 5 ) T eF t C n a H si l Ta i 0 4 0 f h r t nn
Ab ta t sr c :An lzd 7 c s s fd e en trmb s f o e mb i o t tr e i c i eie yw me yte r v w meh d t a ye a e e p v i o o i o w rl p s ue i - i o d l r o n b e i to o h s l i n n n sn v h e o a p o c ig te man 1 s n ,a d stu e n rig p ra hn i P o ¥ n e p t u s h 3 _ a h n Ke r s y wo d :Utr e ics n D l e ;D e en T rmb s fL w rLmb;R a o ;P e e t u s g ei -n i o ei r n i vy e p V i ho o i o o e i s e s n rv n ;N ri ; n
An l s s t to a h g n ss a d nu sn t a e y o a y e he ei p t o e ii n r i g sr t g f de p v i t r m b ss i o tu e i e i cso dei e y wo e e en h o o i n p s t r n — ii n l r m n n v
时间卧床因素 , 使得 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液淤滞 , 血流缓 慢 。 3 14围手术期尽量避免 下肢输 液和输 注对血 管有刺激 性 的 .. 2 12剖宫产术后子宫复 旧时 间长 , .. 子宫对盆腔静脉压 迫相对 药物 ( 尤其是左下肢 ) 同一静脉 不宜行多 次穿刺 , , 持续 滴注不 延长, 静脉血流缓 慢 , 促进 血栓形 成 。本 组 1例 , 因剖 宫产 术 超 过 镐 h 以 免 静 脉炎 发生 。 , 后切 口愈合 不 良, 造成子宫 收缩 乏力 、 复旧时 间延长 而诱 发左 3 15注意下 肢保 暖 , .. 保持心情舒 畅, 保持大便通畅 , 积极 防治 下 肢 静 脉 栓 塞形 成 。 妊高症 ,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 降低 剖宫产 率。 22血管壁损伤 手术损 伤血 管及术后 反复静 脉穿 刺可 引起 32护 理 . . 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作用增 强 , 同时 可引起血 小板反应性 改变 , 3 2 1心理护理 产后静脉血栓形成 的患 者下肢疼 痛 、 .. 肿胀 明 蛋 白 C减少 , 使血液形成 高凝状 态。本组 1 , 例 剖宫 产术 中和 显 , 活动少 , 睡眠差 , 大部分患者 有抑郁或烦燥 , 的患者担心 有 术后均 于大隐静 脉做过 反复 的静脉 穿刺输 液 , 术后第 4天突 患肢残 废 而产生 心理 压力 , 因此 患者 大多情 绪低 落 , 神不 心 感 小腿 肌肉疼痛 , 活动受 限 , 经彩 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 示下肢深 宁 , 易受外界 的不 良刺激 , 所以护士应详细 了解患者的心理 问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的心律失常者 所用的护理对 策 :联合护理 。对类似组 的3 7 例急性 的心 律失常者 所用的护理对策 :基本护理 。之后 ,对 比异常组和 类似 组的
护理效果 。 1 . 2护理方法
类似组和异 常组 的改善度 ,详见表2 。 表2 护 理后 ,类似 组和 异 常组 的改 善度 [ n( %)】
2结

2 . 1心律表现 在 对异 常 组进 行联合 护理 后 ,患者 每分 钟 的心率 是 ( 8 0 ±1 4 )
【 3 ] 苏爱萍. 对1 7 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体会 [ J 】 . 世界最 新 医学信 息文摘( 电子版 ) I 2 0 1 2 , 1 2 ( 4 ) : 6 7 — 6 8 . [ 4 ] 杨桂 菊. 临床应 用胺碘 酮对 患有心力衰竭合 并心律 失常患者 的治 疗 中护理 [ J 】 . 中国医药 指南, 2 0 1 2 , 1 0 ( 2 5 ) : 4 4 5 — 4 4 6 .
的异常度 。
参考文献
[ 1 ] 金丽华.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室陛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 J ] . 中
国实用医药, 2 0 1 2 , 7 ( 3 2 ) : 1 9 0 - 1 9 1 . [ 2 ] 吉小静 . 5 例 高 钾血 症 致严 重心 律失常 患者 行急诊 血液 透 析 的护 理体会 [ J 】 . 齐 齐哈 尔医学 院学 报, 2 0 1 2 , 3 3 ( 2 1 ) : 3 0 1 8 - 3 0 1 9 .
中 ,有2 4 例是 冠心病 患者 ,有 l 1 例是高 心病 患者 ,有 1 例是 风心病 患
表1 护理 后 异常组和 类似 组的心律 表 现
者 ,有 1 例 是肺 心病 患者 。在类 似组 的3 7 例急 性 的心 律失 常者 中,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摘要]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由多因素导致,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文对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作出系统阐述,旨在降低其发病率,提高疗效并改善预后。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是妇科术后较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和肺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因其自身血液的高凝状态、术中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较长等因素,是术后DVT的高发人群[2]。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0%以上[3]。

因此,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DVT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研究焦点。

现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妇科恶性肿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危险因素DVT继发于多种危险因素,包括自身和外部原因。

其发生机制主要为凝血机制活化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壁损伤三大病理生理过程[4]。

1.1 肿瘤因素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和血小板计数常高于正常,而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C蛋白及S蛋白浓度却低于正常,从而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

同时肿瘤细胞分泌癌性促凝活性物质,使肿瘤患者凝血系统异常激活,容易发生DVT[6]。

此外,肿瘤组织本身出血坏死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7]。

肿瘤生长直接侵及血管壁或压迫血管,间接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血流缓慢,导致局部血栓形成[8]。

1.2 解剖因素女性盆腔解剖特点造成静脉血流瘀滞,为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如盆腔静脉密集、吻合成丛、管壁薄、无静脉瓣、无筋膜外鞘、缺乏有力的组织支持[9],加之膀胱、直肠、生殖器官之间的静脉丛相互连接,导致盆腔内血液流动缓慢,易使盆腔淤血[10]。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

方法观察组对1100例因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对1130例需因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行常规传统护理,对比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有2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形成,占2.09%,对照组有8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形成,占7.35%,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住院期间经积极治疗,出院时影像学提示静脉复通,肢体肿胀消失。

结论通过施以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标签: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整体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妇科腹腔镜术后术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DVT 的预防、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2230例患者术后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其并发DVT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2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00例,年龄38~74岁,体重53~80kg,对照组1130例,33~72岁,体重50~77kg。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术后出现患肢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及肢体局部色泽及温度变化等;Luke征阳性,Human征阳性;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提示静脉内血栓形成。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l3.0软件包通过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护理对照组行常规传统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等方面根据《妇产科护理学》[1]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整体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研究发现[2、3],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前有紧张、恐俱、悲观等不良心理。

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1 6 统计 学方法 .
结果 以 x±s 表示 , 利用 S S 2 0统 计 P S 1.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 析 , 计方 法采 用两样 本 t 验、 统 检 方差 分
析 , P< .5为差 异 有 显 著性 。 以 00
2 结 果
2 1 高危因素 本组 l . 2例 患者 中, 发病 年龄 以 4 0岁 以上 者 多 见 ( / 2 6 . % ) 5 —6 81 ,67 ,0 5岁 为 好 发 年 龄 段 ( / 2 6 1, 5% ) 0 。发病 年龄呈 高龄化趋势 。 2 2 实验室指标 变化 . 2 2 1 血小板 、 .. 红细胞 压积及 凝血 功能 检查术 前 与术后 比 较: 红细 胞压积 、 纤维 蛋 白原水 平 明显 升高 , 而血小 板计数 、 A I 凝血 酶原 时问( T 、 V T、 P ) 凝血 酶时问(T) 明显变化。 1 无 r 2 22 患者术前纤 维蛋 白原含 量有 明显 升高趋 势 , .. 且恶 性
肿胀 、 剧痛 4例 ; 浅静脉充盈怒 张者 2例 ; 伴有不同程度发热
者 2例 。
13 诊 断 .
本组 1 2例病 例均经彩 色多普 勒超声 检查提示
患肢有深静脉血栓形 成 。其 中 3例 行静 脉造影 其结 果与彩
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致 。有 5例行 D 二聚 体检查结 果均为 - 阳性。并发肺栓塞 ( E 1例。 P) 14 L D T的治疗 主要有非 手术治疗 和手术 治疗 , . E V 本组
重视 。对 有 L D T的高 危 因素 的妇 科 手 术 患 者 , 术前 后需 要 加 强 防治 。 EV 手
【 关键词 】 妇科手术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抗凝
1 资 料 与 方 法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分析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6例分析
管 壁 损 伤 关 系 密 切 ;E V 的 诊 断 可 结 LDT
床休 息 1 2周 、 ~ 抬高患肢 3 。 膝关节 处 O、
于 稍 屈 曲 位 , 进 血 液 回 流 、 轻 水 肿 与 促 减 疼 痛 。禁 止 盆腔 检 查 、 摩 、 按 和挤 压 患 肢 、
合 临床 及 彩 色多普 勒 超 声 显像 , 共振 检 磁
缓 慢 而 发 生 柃 。m 液 高 凝 状 态 易 发 生 静 脉 血栓 , 以上 提 到 的 手 术 因 素 外 , 除 肿
法 种 类 较 多 , 急 性 期 与 慢 性 期 的治 疗 也 且
平均 4 3岁 . .合并高脂血症 1 , 6例 高血压 病 1 , 尿病 6例 , 『 6例 , 用止 5例 糖 输 f 『 【 应
(3 3 % ) 全 腹 痛 4例 ( 1 1 % ) 8 .3 。 1. 1 。左 侧 腰 腹 痛 2例 ( . 6 ) 55 % 。合 并 有 泌 尿 系
妊娠期合 并泌尿 系结 石 引起结 石梗 阻部 位 以上 积 液 , 致 急 性 肾盂 扩 张 引 起 导 肾 绞 痛 。 孕 期 形 成 结 石 的 原 因 较 多 ,
5 gL , 血柃 发生 的可 能 , 阴性 ( m / )有 而 ≤ 05 gL 时发生 D T的可能性很 低 , .m/ ) V 基
糖注射 液 20 l中缓 慢静滴 , 1次 , 5m 日 连
续1 5天 。④ 溶 柃 治 疗 : 用 于 急 性 深 静 适 脉 血 柃 形 成 7 时 以 内 的患 者 或 并 发肺 2小 栓 塞 时 。该 组 病 例 发 现 较 晚 , 只有 1 发 例
查 可 确 定 诊 断 。 围 手 术 期 应 积 极 采 取 预 防性措施 , 降低 发 病 率 。尽 旱 治 疗 是 治 疗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摘要:妇科肿瘤疾病临床诊疗期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属于常见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中,出现静脉血液凝结情况。

发病后,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甚至会影响患者行走。

故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患者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应为患者实行专业干预,深入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予以积极干预,以避免患者发生该并发症。

基于此,文章对妇科肿瘤患者细致深静脉血栓原因予以综述。

关键词:妇科肿瘤;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为妇科肿瘤疾病手术治疗干预期间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可达到7-45%之间。

手术治疗后,患者下肢栓子脱落,可能会导致肺栓塞情况发生,加重患者手术治疗风险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安全危险。

为减少患者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应深入分析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实行预防干预,以提升患者安全性。

基于此,为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故文章重点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于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的原因,现综述如下。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膜损伤以及高凝情况有关[1]。

(一)静脉血液流速缓慢患者胸腔负压情况会对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产生影响,正常患者小腿肌肉收缩与瓣膜能预防血液回流情况发生[2]。

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后会出现较强的疼痛感,需要较长卧床时间。

患者术后活动明显减少,会降低其肌泵作用,延缓血液回流。

该情况会增加患者静脉血液瘀滞在下肢(髂股静脉瓣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中,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3-4]。

(二)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同样也是导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患者发生血管内膜破损后,血管内膜中的胶原纤维会显现出来,对血小板产生刺激,导致其释放出组织活酶,对内外凝血系统予以激活,进而形成静脉血栓[5-6]。

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

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

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手术期护理标签: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因下肢静脉血液不正常地凝结造成的,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麻木、疼痛为主,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原因是:①由于术前、术中禁食,体液量不足,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增高;②麻醉后小腿静脉丛壁处于松弛状态,静脉丛内瘀血,加之手术时制动,静脉丛内血液较长时间的瘀滞,易形成血栓;③手术时间长、范围广、创伤大,如行子宮全切加双侧附件切除,尤其是宫颈癌患者行子宫、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创伤致组织大量破坏分解,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及s减少,使血液形成高凝状态;④阴式手术由于两腿摆放位置不适腿架未支好,胭窝未放软垫,均可使下肢静脉受压,发生静脉壁损伤;⑤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者,血液黏稠度大,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据文献报道[1],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7.8%。

对宫颈癌手术后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缩短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因此,对围手术期患者有意识地开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避免或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和程度,尽早恢复健康。

1 一般护理1.1 休息与体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严格制动,避免突然体位改变,严禁做有压迫病变部位的辅助检查,严禁做按摩、热敷和理疗等治疗活动。

在发病1-2周内血栓极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故从发病开始,患者应进行为期2周的绝对卧床休息;为控制血流方向,降低下肢肿胀程度,防止血栓上行的发生,应采取床头、床尾均抬高15°~20°体位。

为防止升高静脉压和腹压,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应告知患者穿着宽大舒适的衣服,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动作。

肿胀和疼痛缓解后,患者方可下床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逐渐增加活动量。

1.2饮食护理为了预防便秘应指导病人多饮水,改善血液黏稠状态,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而引起血栓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高危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从护理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系统的护理评估,有指导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

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妇科手术后d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dvt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既往有血栓病史或静脉曲张、肥胖、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输血及止血剂的应用、围手术期活动减少等都是高危因素。

结论通过全面认识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重评估和预防。

术前充分的评估和指导以及术后采取积极的措施在预防dvt形成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妇科腹部手术;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肺栓塞(pulmonray embolism,pe)及下肢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大大降低了医疗护理质量。

dvt和pe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

dvt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血管疾病。

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对大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及腹部手术后的发生率约为14%-33%[2]。

因此,在国外对手术患者预防术后dvt的形成给予了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到2011年妇科手术后并发dvt 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实施妇科手术3452例,术后dvt形成29例。

其中左下肢21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2例。

年龄33-65岁(平均54.3岁),体重46-72kg(平均60.5kg),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1-32(平均26.7)。

恶性肿瘤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7例,子宫肉瘤1例)。

良性肿瘤4例,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1例。

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7例,宫腔镜手术1例,阴式子宫切除2例。

手术时间49-305分钟(平均165分钟),失血量50-800ml(平均210ml)。

输血19例,术后应用止血药12例。

术前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3例,既往有血栓病史1例,静脉曲张1例。

术后卧床时间16h-42h(平均20h),下床活动少。

术后连续三日体温高于正常者7例。

1.2 临床表现发病一般在术后3-14天,患者主诉下肢不同程度的发麻、发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不适感。

查体患肢肿胀、增粗、浅表静脉扩张、皮肤色泽改变、皮温升高、低热等,homan征阳性。

未发生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

1.3 诊断 dvt诊断,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减慢及血管内絮状回声。

1.4 治疗通过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口服潘生丁、阿斯匹林、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肝素及尿激酶等抗凝溶栓治疗。

2 结果年龄大于40岁、既往有血栓病史或静脉曲张、肥胖、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输血及止血剂的应用、围手术期活动减少等都是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

本组患者除有1例发生股青肿转院进一步治疗外,其他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发生肺栓塞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3 讨论3.1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病因早在19世纪病理生理学家virchow就明确指出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成分改变即出现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

由于静脉穿刺、手术操作及体位压迫等原因均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局部血流瘀滞在静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管损伤多为诱因。

dvt形成过程主要为血小板参与下的凝血酶形成,血小板不是血栓主要成分。

应激作用也会使血小板反应性增高。

大手术后1-10天,约50%患者血小板体积增大,粘附性和聚集性增高,释放反应增强;而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和纤溶酶原的血浆浓度降低。

手术过程中创伤血管破损出血后,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以阻止机体失血,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围手术期的活动减少,麻醉及术后卧床等都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

腹部手术后腹胀、肠麻痹或半坐位都使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围手术期低血压、血液黏度高等都导致血流缓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新民等进行的调查显示术后卧床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是(9.6±2.8)cm/s,而门诊正常活动的患者是(15.4±6.1)cm/s,下肢血流速度减慢了约37.7%。

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后,将改变血管内正常的层流状态,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特别使血小板更多地接近血管壁。

如果血管内皮异常,就非常容易形成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病理生理状况、临床治疗及护理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3.2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危因素3.2.1 患者本身的生理病理因素年龄大于40岁、病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时间制动、家族性高凝状态、患有静脉曲张、曾经出现过dvt、严重感染等都是导致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术后dvt形成的患者中约有23%-26%的既往有血栓病史[3]。

本病例中发生1例股青肿的患者就是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

3.2.2 恶性肿瘤因素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从研究恶性肿瘤炎性反应的角度论证了妇科恶性肿瘤与术后dvt发生的关系。

肿瘤患者本身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体内炎性因子的产生,而炎性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下肢dvt的形成。

且肿瘤组织本身出血坏死后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

多种肿瘤细胞也具有凝血激酶活性和促使血小板聚集活性[4-7]。

3.2.3 手术因素妇科手术常规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水、清洁灌肠等可能引起病人血液浓缩、水电解质紊乱,并且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麻醉时间长,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血液瘀滞。

术中失血可导致血液浓缩。

术后病人卧床平均时间长,术后无法尽早下床活动或术后发热等都是dvt发生的不良因素。

3.2.4 围手术期输血及止血剂的使用输血在围手术期的患者的处理中比较常见。

库存血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黏稠度高。

据报道,围手术期输血尤其是新鲜冰冻血浆会增加dvt和pe的发病风险;术后止血剂的使用也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

3.3 dvt的预防及围手术期护理3.3.1 机械方法预防分级加压弹性袜(graded compression elastic stocking,e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线措施,同时还能防止静脉曲张。

另外间歇重启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也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

这些机械方法可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流速,防止下肢静脉血流迟缓。

围手术期连续应用可有效地降低dvt的发生率[8]。

3.3.2 药物方法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对抗凝药物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如果剂量不够,仍会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使用剂量过大,会引起术后出血的副作用。

3.3.3 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对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的认识,进行围手术期全面系统的护理评估,对于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

①术前护理:通过集中讲解或派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书等形式达到让患者及其陪护家属了解dvt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

指导性地提出术前营养及饮食方案,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进低脂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对于禁食、水以及清洁灌肠后腹泻次数较多的病人及时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②术中护理:术中的预防则对手术操作和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手术应做到操作细致轻柔,力争缩短时间,尽量减少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术中尽量彻底止血、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或尽量不输血,避免术后使用止血药。

手术体位要正确摆放,尽量减少静脉受压的因素。

但手术具有很多无法左右的因素,术中的预防措施较难把握。

因此,针对麻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等情况进行评估,筛选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指导如何通过加强术后护理预防dvt的发生有很大意义。

③术后护理:尽早的下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术后dvt的形成。

针对术后患者的清醒合作程度、全身状况、机体耐受情况等进行护理评估,协助患者或其陪护家属完成肌肉按摩或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做好记录及反馈,每日责任护士查房时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以及执行情况评价效果,再次评估,及时调整护理对策。

传统的翻身方法是定时变换体位,至少每2小时1次。

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性锻炼:术后6h患者仍以平卧位为多,间断提高下肢45°以上维持1-2min,再行膝关节内收、外旋、屈伸运动,并做足踝关节屈伸、内外翻、旋转、分趾和并趾运动,然后再放置水平,双足交替进行。

每15-30分钟1次,根据患者的状况及配合程度在护理人员与陪护家属的协助下完成。

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后制动时间,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一般术后24小时后患者对体位的改变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自主进行以上的间断抬高和膝、踝关节的运动。

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和强度,直至可适量下床活动。

卧床时把双足垫高15-20°,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腿部静脉回流和排空;避免膝下垫枕。

及时解除各种增加腹压的因素,合理使用腹带。

还应指导并督促患者行深呼吸,10-12次/h,增加隔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若患者体温连续三日超过正常值,则应引起充分重视,重视病人主诉及查体,及时报告主管医生,结合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项目的检验结果,多次评估,制定相应的医疗及护理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及预防dvt的形成。

术后的输液治疗应有足够的补液,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并及时调整饮食。

及时解除腹胀因素,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还应尽量避免止血药物的应用。

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手术后可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复方丹参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

④输液及静脉穿刺的护理: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要注意稀释,避免直接静脉推注。

术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输液或穿刺。

上肢静脉回流好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低于下肢。

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以减少机械性损伤。

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穿刺部位感染,并要防止各种微粒进人静脉通道形成微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