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 ppt课件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 ppt课件
第八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赵东群 平顶山学院
2P0P1T课6.件12.09
1
社会性概述:
社会性是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产物,人在交往中获得了社会性。
社会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它也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个人属性,如 情感、性格、交往、社会适应等等。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 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发生和发展,儿童由自然人逐 渐变为能适应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交往,并以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他人施加影 响的社会人。
PPT课件
4
第一节:亲子关系
三、依恋的类型与影响因素
安全型
紊乱型依恋
PPT课件
5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 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 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这类儿童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 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 当母亲去迎接他(她),如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 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孩子对母亲的态 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
不安全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社会性和情绪上表现为退缩, 参加游戏很犹豫,不活泼,不投入。这些儿童在学龄期表 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进取心,缺乏自制力,人际交往 较差。
PPT课件
10
(二)影响依恋的因素
1.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包括:
1
权威性、专制型、
溺爱型、忽视型。
2.儿童的气质特点:研究者根据儿童 行为的节律性、活动水平、适应性、 心境、情绪等方面的特点,将婴儿的 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活泼型、安静 型、一般型。受幼儿气质特点的影响 可以将幼儿划分为:难以教养型、易 教养型、行动患慢型。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ppt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ppt

06.
缺乏自信:学前 儿童在社交场合 中表现出胆怯、 害羞,不敢与人 交流。
攻击行为:学前 儿童在与其他孩 子相处时表现出 身体或言语上的 攻击行为。
过度依赖:学前 儿童过分依赖父 母或监护人,难 以独立处理问题。
社交障碍:学前 儿童在与其他孩 子交往时存在沟 通障碍,难以融 入群体。
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影响。
XXX, 副标题
汇报人:XXX
CONTENTS
输入标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 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 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 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的问题与对策
01.
0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是指儿童在成长 过程中,通过与周 围人的互动,逐渐 形成和发展自己的 社会性和人格特质
的过程。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对于儿童的身心 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 人际交往能力、情 感管理能力、学习 能力和未来的社会
适应能力。
添加标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 展受到家庭、学校、 社区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其中家庭 是最重要的影响因 素之一。家长的教 育方式、家庭氛围 等都会对孩子的社 会性发展产生深远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教育因素: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直接作用。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儿童自身因素:儿童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也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
03.
概念: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是指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自 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 则和文化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行为得双重标准
社会中,对于某些行为存有依性别而区 分得“双重标准”,例如,男生长大后要 传宗接代,女生要出嫁;男生做事要有气 魄,女生做事则应细心不能粗野;男生有 泪不轻弹,女生则可以一哭二闹三上吊。
对未来成就得期待不同
父母总认为儿子应该受较高教育,以换取较高得社会地 位,儿子得成就愈高,父母得晚年也就愈有保障。女儿总 就是要出嫁,若书念太多或工作成就过高,将来就不容易 嫁出去。即使女性意识逐渐抬头,但对未来成就得期待 仍存有性别刻板印象。
讨论
在同伴交往中,哪些儿童特别 受小朋友欢迎?哪些存在着 同伴交往困难?为什么?
影响儿童得同伴接受性得因素
①父母得教养行为 ②出生次序得影响 ③认知技巧 ④名字 ⑤生理特征 ⑥行为特征
学前期同伴关系中得问题儿童
1、被忽视型幼儿
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积极行为与消极行 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太活泼、胆 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往中缺乏积极主动 性、且不肯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 玩感到比较难过与不安。
为。 (物体中心阶段)
3、联合游戏:儿童现在借着交换玩具、材料、跟随彼此得引 导而有互动。但就是她们不会扮演互补得角色或通过合作
去完成共同得目标。(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4、合作游戏:最复杂得游戏型式,儿童会相互合作以达到共同 得目标,她们能将工作做必要得分配以在协作中完成任务,
她们能扮演互补得角色。(互补得相互作用阶段)
3岁:识别“快乐”得情绪 3-4岁:识别“伤心”或“生气”等消极情绪 4-5岁:识别“恐惧”情绪 小学中期:识别“自豪、羞愧、内疚”等情绪
情绪推理能力得发展
促进幼儿情绪推理能力发展得因素: 亲子关系
能认同孩子得情感反应并明确地教孩子多 种情绪;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表示拒绝。
声音交流
婴儿通过哭声、笑声等 声音表达情感需求,引 起父母的关注和回应。
玩具和游戏
父母通过与婴儿共同玩 耍、使用玩具等方式增 进情感交流,促进亲子
关系发展。
03
同伴关系与游戏行为
同伴关系形成过程
1 2
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
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就开始对其他婴儿产 生兴趣,这种早期的同伴交往经历为日后同伴关 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采用鼓励式教育,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助于提高孩 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交往
个人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与同龄人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其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和挑战自己,培养其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就感,有助于提高自尊心 和自信心。
05
道德情感与亲社会行为
学校教育
学校是婴儿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课程和活动设计,培养婴儿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婴儿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责任感和公正意识等品质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婴儿的道德情感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婴儿社会性发展成果回顾
情感交流能力
道德情感萌芽及表现
同情心
婴儿开始表现出对其他人的痛苦 或不幸的关注和同情,尝试安慰
或帮助他人。
正义感
婴儿开始理解公平和正义的概念 ,对不公正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
反感。
内疚感
当婴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 道德标准时,会产生内疚感,表
现出悔恨和道歉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培养途径
观察学习
01
婴儿通过观察周围人的行为和反应来学习亲社会行为,如分享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5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主 要是用嘴作怪相,可以是自发的笑 或反射性的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6个月起),对熟悉人的脸和不 熟悉人的脸,作出不同的反应。

婴儿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的人。 婴儿必须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认知能力。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Ainsworth 的陌 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依恋 的测量
5
1
2
3
4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A类型:
回避的(avoidant)。 这类儿童对母亲在 场 或不在场影响不大。 其接受陌生人的安慰 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 一样。实际上这类儿 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 恋,所以又称“无依 恋的儿童”。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B类型:
安全的(Securely attached)。这类儿童与母 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 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 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边。
气质分类的三种方案
Thomas和Chess(1977) 容易型 困难型
高度的适应、积极和缓和的情绪状态;接受挫折时很少有大吵大闹 缺少适应性,情绪强烈,通常是消极的
缓慢适应型 在新环境中不安、害羞,但逐渐变得越来越积极和适应
Buss和Plomin(1984) 情绪性 活动性 社会交往性 消极情绪性 控制性 外倾性
三、对依恋的解释
罗猴实验


早期剥夺 的罗猴有许多 异常行为:咬自己,蜷缩在 角落里,有许多刻板动作. 成年后仍不适应于社交, 性成熟时不能主动交配, 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PPT课件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PPT课件

加维
五特征说
愉悦性、无目标、自发性、积 极约束、系统性联系
陶行知
四特征说
自愿行为、在假想情境中、无 社会实用价值、伴随愉悦情绪
内涵界定:游戏指儿童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积极主动 的娱乐性活动,具有自主性、虚构性、愉悦性和非功 利性等特征。
47
促进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 情感功能 心理疏导和治疗功能 社会化功能 言语发展功能
戏 发
游戏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明显

家庭生活的再现—堆积木游戏


幼儿由被动游戏逐渐转向主动游戏

有玩具或逗引—主动玩游戏
游戏材料的抽象性不断增加
借助具体实物—凭借语言或动作
63
游戏内容相对缺乏,游戏目的性较差

重复做动作,满足于对玩具的摆弄

儿 合作意识不强,喜欢独占,不愿分享
童 游
以自我为中心
65
中 班
游戏内容日益丰富,游戏目的性增强
儿 童
模仿家庭的生活情境,分配各自的角色
游 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
戏 心
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理 发
自控能力明显增强
展 的
控制自己对猫的厌恶,担任猫的角色
特 点
开始关心游戏活动的结果
为了能赢,常常破坏甚至抛弃规则
66
进一步加强观察指导,丰富游戏素材 加强游戏规则的指导 指导幼儿自主开展游戏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 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 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
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 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朋友的注意。阳阳的父母忙于做生意,平时与阳阳的交流也不多,

阳阳平时也很少出去玩。


思考:
阳阳为什么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150


140
70
130
年龄(年:月)
年龄(年:月)
4岁半的幼儿是自我主张最强的。自我约束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到6岁时,特别是男孩,这种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期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干预
父母的干预,是父母给幼儿“立规 矩”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自我约束能 力的过程。“立规矩”,必须适合幼儿 自我主张和自我约束的发展水平,采取 相应的措施。
无所用心的行为
单独游戏 旁观者行为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游戏的类型
根据社会性参与度分类 根据认知努力程度分类
合作游戏
功能性游戏 构造性游戏 假装游戏 规则性游戏
第四节 幼儿期的同伴关系
游戏中的同伴关系
在幼儿的游戏中,幼儿没有 固定的游戏伙伴。他们对游戏伙 伴的选择几乎一直在变,说明他 们还未形成一个集体,充其量只 能是“个体的集结”。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行为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 和倾向。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 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等。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形成良好人际 关系的前提,它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支持。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亲社会行为的道德推理
• 幼儿较多采用的攻击行为 是推、拉、踢、咬、抓、 打等,有时还会用整个身 体去挤撞“妨碍”自己的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ppt)
自我概念: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 己的术语。它涵盖了自我的方方面面,比如外 表、个性、能力以及性别、种族等,从而对自 身独特的心理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
自尊的发展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评价而产 生的情感体验,是自我发展的最重要 的方面。
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自尊。
自尊的特点
幼儿自尊的特点: 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问题的难度; 他们对自己的描述和评价非常零乱,还不 能对自己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观看“延迟满足”实验视频。
延迟满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 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 放弃眼前的诱惑。
“延迟满足”实验的研究结果
自控能力强的幼儿: 学业优秀 社会交往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 自信、坚强、自我效能感高
第二节 自我的发展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自我概念
2.同伴影响。在5、6岁,孩子们就能够用社会比 较来评价自己与同学之间的不同,并以此评判他 们的行为比同伴更好或更坏。这种比较随着年龄 增长越来越多、越来越微妙的自我评价,在孩子 们的能力和总体自尊方面有重要作用。
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征:
幼儿往往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直接等同于自己 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们的自我评价基本上是 成人对他们评价的简单重复;
3岁:识别“快乐”的情绪 3-4岁:识别“伤心”或“生气”等消极情绪 4-5岁:识别“恐惧”情绪 小学中期:识别“自豪、羞愧、内疚”等情绪
情绪推理能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情绪推理能力发展的因素: 亲子关系
能认同孩子的情感反应并明确地教孩子多 种情绪;
与母亲有更好的依恋关系 父母与幼儿经常交流情感体验 与同伴的互动关系
社会交 情绪特 语言能 游戏行 玩具的

学前心理学-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性行为
一、什么是社会性行为: 1.含义: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
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
2.分类: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积极的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可分为自主的利他行为和规范的利他行为
自主利他行为:人们处于自愿的亲社会行为,并不 企图得带任何报酬或奖赏。
第二节 社会性行为
一、什么是社会性行为: 案例二
班里小朋友正在玩水,一个孩子拿起滋水枪对着另 一个小朋友的脸就喷射,小朋友躲闪,他就追着喷。 直到小朋友跑去告老师,老师质问他“人家这样滋你 行不行”,他才悻悻地走开。
第二节 社会性行为
一、什么是社会性行为: 案例三
公园里几个年轻人坐在公园里嬉笑吃喝,随后起身离开, 临走时并没有忘记带走废物垃圾袋。不巧一张包装纸从袋里 掉下来,青年看了看还是走了。一个 小朋友走过来对他说, “大哥哥你掉东西了”,青年说“没有的”。小朋友没说话 ,捡起包装纸送进垃圾箱,年轻人的笑声停止了。
的形成原因。 2.掌握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特点与培养策略。(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培 养策略。(难点) 3.进一步激发探究幼儿发展的兴趣,巩固科学的儿童观, 增强职业责任感。
第二节 社会性行为
一、什么是社会性行为: 案例一
一名新来的小朋友站在图书角区,不出声的 看着坐着看书的几个小朋友。小姑娘悦悦看看她, 拿着书对她说:“想和我们一起看书吗?”新来的 小朋友高兴地坐到了悦悦旁边,几个小朋友热烈地 边看边讲起了图书。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第一节 社会性概述
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性、社会性发展的含义,知道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2.了解社会性发展对学前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明确促进幼儿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岁内儿童的同伴交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物体中 心阶段
2. 简单 相互作用
阶段
3. 互补 的相互作 用阶段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的发展 3岁后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3岁左右 儿童游戏中 的交往主要 是非社会性
②4岁左右 游戏中的联 系逐渐增多 并发展为主 要游戏形式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的概念 简言之,性征是由遗传造成的, 性别角色则属于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 性行为的社会期望,性别行为是在性 别角色要求下表现出来的这一性别所 特有的行为模式。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二、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案例导入
闹闹爱打人,可他从不打我 幼儿园新来了小朋友闹闹,没过一 个月,班里的男孩几乎被打了个遍。小 明却得意地说:“闹闹爱打人,可他从 不打我。”这是为什么呢? 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教 师能做些什么呢?
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 际关系。师幼关系是一种职务性的人 际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师幼关系的类型 李红从接触性质将师幼交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亲密型
紧张型
淡漠型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建立良好 师幼关系的
策略
(1)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地 对待每一个幼儿。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人际关
系的发展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前者包括亲 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等方面的发 展。后者包括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和攻 击性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 0~3岁是幼儿亲子关系形成的关键期。在 这一时期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对幼 儿一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都具有相当大的 影响作用。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
(一) 社会性的概念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
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 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 总和。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二)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社会性发展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 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重视社会性教育已经成为 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幼儿期是儿 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社会性发展是儿童 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1.强化者
3.社会比较参照
2.榜样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4.影响学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
早期亲子
交往经验 儿童自身不
社交类型
可控的特征 社交技能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①受欢迎型幼儿
②被拒绝型幼儿
幼儿同伴 交往类型
④一般型幼儿
③被忽视型幼儿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发展 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婴幼
<1>前依恋期(从出生到2个月) <2>依恋关系建立期(2~7个月) <3>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24个月以后)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施卡福和埃莫森认为婴儿在同照料者形成密切关系时 要经历以下连续的阶段:
1.非社会性阶段
2.未分化 依恋阶段
4.多重依 恋阶段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 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年龄小的儿 童比年龄大的儿童更多采取身体攻击;随着 年龄的增长,身体攻击的比率逐渐下降,言 语攻击和社交中的孤立和嘲讽比率逐渐地增 多。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年龄小的儿童 工具性攻击多于敌意性攻击,随着年龄的增 长,儿童的敌意性攻击比率逐渐超过工具性 攻击。
③减少对攻击 性行为的模仿
与强化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包含哪些内容? 2.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发展有何特点? 3.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因素有哪些? 4.结合实例谈谈如何促进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 会行为的发展。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 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性。该行为具 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和援助等。儿童 的亲社会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又 有哪些特点呢?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4)不安全无组织型婴儿 在陌生情境中,这些婴儿可能表现出迷茫、疑 惑和恐惧。这种类型可能是最不安全的。它奇怪地 混合了反抗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模式,更容易发展成 为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与抑郁的抚养者或者儿童虐 待有关。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依恋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
1.简述安斯沃斯的儿童依恋类型。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幼儿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试着给出解决方案。 3.通过和家人交流,了解自己婴幼儿时期的依恋 现状(可参考活动中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对自己 现在的人际交往方式有怎样的影响。
Thank You
攻击性行为是任何有意伤害生物体的行为,且被 伤害者会力图避免这种行为。需要注意,这一定义是 根据行为者的意图而非后果来界定的。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通常被分为以下两类。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方式与类型 (1)攻击性行为的起因。儿童在低年龄
阶段,起因大多为物品抢夺和空间争夺。随 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攻击性行为多表现在由 社会性问题引起的冲突和矛盾中。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学 习 目标
1.理解社会性的概念; 2.掌握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发 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学前儿童人际关 系和社会行为的表现; 4.能初步评价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状况 5.学会运用促进社会化发展的策略。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不安全回避型婴儿 该类型的婴儿通过逃避母亲,显 示不安全感。这些婴儿并未形成对人 的依恋,很少发生主动亲密的互动, 所以也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不安全反抗型婴儿 该类型的婴儿通常依附着养育者, 然后进行抵抗,通过反对亲密关系,或 许通过踢打或推开显示依恋。
1)亲社会行 为的萌芽期 (2岁左右)
2)各种亲社 会行为迅速 发展期(3岁 至六七岁)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社会生活 环境
2.儿童日 常的生活
情境
3.移情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帮助幼儿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发展幼 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3.分化的依恋阶段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2.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把婴儿依恋的划分为以下类型:
①安全依 恋型婴儿
④不安全无 组织型婴儿
②不安全回 避型婴儿
③不安全反 抗型婴儿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安全依恋型婴儿 该类型的婴儿把养育者作为探索环境的安全 基地。在养育者在场的情形下,婴儿感到足够安 全。当养育者离开时,可能适度抗议,并表现出 明显不安。当养育者返回时,这些婴儿再次和她 建立积极的交互作用。
5.影响学 前儿童性 别角色行 为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主要受性激素和 大脑功能分化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父母、 教师及社会舆论的影响。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小案例】
男女双性化教育 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心理特征常被看作是单一维 度的两端。双性化者是同时具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特 征的人。近期研究表明,双性化的人的确存在,他 们比较受欢迎、适应良好,而且可能比那些在性别 特征上较为传统的人更能适应多变的外界要求。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是在其对 性别角色的认识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 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态度行为特征,而表现 出在心理与行为上的性别差异性。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性征和性别的概念 一般来说,人们将性征用来指代一个人的生理 身份,通常包括他或她的染色体、生理特征及激素 的影响。而性别则是一个人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 和文化身份,以及在此要求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 行为特征。
(4)攻击性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模仿学习
家庭环境与 教养方式
经验的积 累与强化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4.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在应对儿童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应遵循以下策略:
①尽量满足 儿童合理心 理需要,减 少受挫心理
②努力提供 宣泄内心压 力的多种形 式和途径
① 对儿童认知的影响

对儿童情感及同伴关系的影响
单元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4.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的策略
1)注意母 亲在亲子 依恋关系中的
作用
3)建立良好的 亲子互动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