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研究程度
自五十年代以来,省地矿及有关部门先后在省域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工作目的与精度不同,不同地区其研究程度各异。
区域地质:
自1957年以来,省地矿及有关部门先后在省域内开展了大量的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等调查研究工作,提交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有关矿产勘查报告,编制完成江苏省域1:20万基岩地质图,1:50万构造体系图,1:50万地质图以及徐淮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江苏省域)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等。自七十年代以来,又在苏锡常地区、扬州、连云港、徐州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共完成了104个图幅。
1:50万
2
3202
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图
1:50万
3
3203
江苏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
1:50万
4
3204
江苏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区预测图
1:50万
5
3205
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
1:50万

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都市人口密集,国民经济建设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人民生活水平如日中天。然而,随着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亦伴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如环境逐渐恶化,灾害频繁发生,生态平衡失调,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短缺,水源污染,土地瘠化等,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命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直接或间接制约江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呈树枝状或羽状
黄白色、淡黄色、浅红色
面状、斑块状
植被覆盖一般
强度
侵蚀区
影纹细碎
冲沟发育,沟谷短而密集
浅淡黄色、浅红、暗灰色
面状、带状
部分地区破坏严重,植被覆盖较差
② 盐渍土:盐渍土的TM图像普遍呈黄棕色,局部灰蓝色、浅蓝色。由海堤围起的盐田呈紫黑色,窗格状影纹结构,海堤呈白色线状条带。
为提高环境地质遥感解译的质量,针对项目特点,结合常规调查资料和野外现场验证进行解译。解译内容主要为水土流失、盐渍土、江海岸坍塌、滑崩、地面塌陷、活动断裂、采石场等。解译以TM数据图像为主,点状及线状环境地质问题结合MSS图像以及航片解译。
(2)解译标志
① 水土流失:为摸清水土流失现状,利用TM卫片对全省进行了水土流失调查,按影像特征不同划分为基本不侵蚀区、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以及强度侵蚀区。解译标志见表3。
wk.baidu.com江 苏 省
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江 苏 省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二 ○ ○ 一 年 三 月
江 苏 省
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1996年5月—2001年3月
编 写 单 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
项 目 负 责:徐玉琳
报 告 编 制:徐玉琳 伍洲云 蔡则健 陶云
主要参加人员:陆美兰黄敬军 赵祥 周爱国 王文庆单卫华
Km2
4万
GPS测量
地面高程点

196
水样测试
常规组份、三氮、五毒、PH、F-1、Fe、SiO2、总硬度、矿化度、耗氧量

200
物探
浅地震、视电测深

328
钻探
地裂缝勘探孔
m
329.12
资料收集
地下水水位

766
资料时间1985至1997年
地下水水质

514
滑坡、崩塌

46
江岸坍塌

44
地下水开采量以及与环境地质问题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国土规划、水利、交通、自然资源分布、环境质量等。
和苏地环发[1996]044号文关于“江苏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设计书”的审查意见要求,将全省分为重点工作区及一般工作区(见图1),进行野外初步调查。重点工作区范围包括长江两侧地带(含苏、锡、常地区)、徐州—连云港地带,沿海地带及两淮地区共4.0万km2。野外调查主要放在重点工作区,一般工作区以资料收集为主,室内遥感解译贯穿全区。
表1
项目
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野外调查
地面塌陷

82
地面沉降、地裂缝

120
滑坡、崩塌

74
江、海岸侵蚀、淤积

53
地下水资源衰减

191
地下水污染

210
地表水污染

38
城市固、液体污染物

119
其它(水土流失、涝渍、地方病、盐渍化、地震、软土、胀缩土、城市地基开挖灾害)

101
合计

989
遥感
解译
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江海岸变化、滑坡、崩塌、活动性断裂
王孝汉 营兆端皇莆啊富 顾雪良王茂亭
张兵 张小平 张于薛宁菊 陈福春 季国兴
钱夏中 张舜葆 郑丽春 高梅
审 查: 朱锦旗 顾阿明 余勤
总 工 程 师:袁晓军
所 长:顾阿明
院 长:袁晓军 朱锦旗(副)
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报告提交日期:2001年3月
附图
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3201
江苏省环境地质图
该时期严格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颁发的《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建设江苏省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
(二)工作方法
1、资料收集及分析研究
全面系统的收集已有地质、水工环地质、地下水动态、地表水污染以及以往各类地质灾害勘察评价等方面的资料及成果,并收集了国土、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规划资料。对收集的各种资料及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获取了省域内在不同环境地质条件由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产生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信息。
4.遥感图象解译
(1)遥感、航摄图象及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采用了视域宽广、信息丰富、时效性强的陆地卫星TM、MSS两种图象以及航空相片资料。TM数据图象系美国陆地卫星1997、1998年获取,分辨率为30×30m2;MSS图像为美国Landsat4资源卫星提供,分辨率为80×80m2。主要波段为TM1、2、3、4、5、6、7,共九幅(见表2),选择了TM2、TM3、TM4、TM5、TM7为图像处理的基本波段,TM453、TM432、TM457、TM473为合成处理方案。原磁盘数据质量好,信息量丰富,无云系覆盖,图面清晰。工作使用的TM图像经放大处理,比例尺为1:20万,MSS图像比例尺为1:50万。航空资料从1954年至1986年共有三个轮次(1954、1964、1978-1986年)11个不同年代的黑白照片已覆盖全省,比例尺一般为1:2万或1:3万。以上数据能满足1:50万环境地质调查遥感解译需要。
侵 蚀 强 度 解 译 标 志
表3
侵蚀类型
影像特征
影像结构
水系
色调
形状
植被
基本
不侵蚀区
光滑平整
长而宽,多呈线状、网状
红黄色、暗红色
面状、长条状
农业植被
轻度
侵蚀区
表面粗糙,海绵状、参差不齐
较发育,多为线状、树枝状
桔黄色、浅红色、间杂青色
斑块状、面状、片状、条带状
植被覆盖较好
中度
侵蚀区
纹理细碎、粗糙、参差不齐
水文、工程、环境地质:
1959年以来,江苏地矿厅陆续开展了1:2万—1:10万农田供水,城市供水及区域性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交了全省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50万水文地质图说明书,1:50万长江三角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1:50万江苏省工程地质远景区划报告等。八十年代后又开展了1:5万重点中心城市水、工、环综合勘察工作。专门性的环境地质工作开始较晚,自1976年至今,地矿部门在全省建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在常州建立了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组,积累了二十多年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动态的资料。随后,又相继开展了全省1:50万环境水文地质图系、江苏省地方病与环境地质条件的关系研究、镇江市滑坡、崩塌勘察以及徐州市和南京市栖霞山岩溶塌陷等调查研究工作。环保部门自八十年代初期,逐步开始监测酸雨、地表水体等,取得了较丰富的反映污染现状和规律的资料。
TM 图 象 资 料 一 览 表
表2
序号
像幅
编号
像幅
名称
时相
波段(μm)
分辨率(m2)
1
122-36
徐州
1997.11.01
TM1:0.45-0.52
TM2:0.52-0.60
TM3:0.63-0.69
TM4:0.76-0.92
TM5:1.55-1.75
TM6:10.4-12.5
TM7:2.08-2.35
1998年,在综合分析研究、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系列过渡性图件,探索环境地质系列图编制方法和表现形式,编写环境地质调查总结。
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初步调查不够完善,尤其矿山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知之甚少。然而,近年来江苏矿业发展十分迅速,出现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局面,开山采石、取土采砂、小煤窑等随处可见,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严重,此外,苏锡常地区地裂缝严重,并越演越烈,针对这些问题,在1999年又开展了全省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汛期地质灾害调查,苏锡常地区地面高程GPS测量,并增打3眼地裂缝勘探孔,完成调查总面积2.4万km2,钻探进尺约329.12m(野外调查阶段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1)。
30×30
2
121-36
新沂
1997.10.09
3
120-36
连云港
1997.06.28
4
121-37
蚌埠
1997.02.11
5
120-37
淮阴
1997.10.18
6
119-37
盐城
1997.05.20
7
120-38
南京
1997.10.18
8
119-38
无锡
1997.05.04
9
118-38
上海
1998.02.09
3.图件编制、报告编写阶段(2000年1—10月)
2000年1—3月,综合分析省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环境地质问题发育分布特征,制定1:50万环境地质系列图编图细则;4月—6月中旬,按编图细则编制1:50万环境地质系列图,6月下旬—10月,编写《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4.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00年11—2001年3月)
为确保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谐协调,防止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原地矿部于1996年初下达了《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随之,江苏省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下达了“苏地环境(1996)002号文‘江苏省1:50万环境地质图工作任务’的通知”,责成原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编写设计,并承担全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1999年中国地调局将该项目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要求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继续完成,任务书编号:0299132010;项目编号:J9.8;项目名称:《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年限1996年—2000年,工作范围包括江苏全域,面积10.26万km2。2000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又下达了全地环监发[2000]076文“关于下达2000年度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的通知”,要求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提交成果有《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江苏省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和江苏省环境地质系列图件。
以上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三、工作概况
(一)工作步骤
为合理利用工作量,项目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设计阶段(1996年)
该时期完成了《江苏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图系编制设计书》的编写;
2.资料收集、室内解译、野外调查阶段(1997年1月—1999年12月)
1997年项目组根据《江苏省1:50万环境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图系编制设计书》

58
3.测试、物探、钻探
为了解全省地下水水质变化以及污染现状,对省内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下部承压含水岩组地下水以及岩溶裂隙水采样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基本掌握了全省潜水和主要开采层地下水水质演变规律和污染现状。
由于苏锡常地区地裂缝严重发育,1999年在横林、江阴开展了物探和钻探工作,基本掌握了该区地裂缝的发育分布特征。
一、目的、任务
项目目的旨在查明全省各类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作出现状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国家制定减灾、防灾,国土开发与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保护地质环境,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经济建设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
主要任务有:
1、概略查明全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
2、调查全省已发生的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发育规律和危害并分析形成原因;
3、以产生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为基础,结合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区,定性、半定量评价各区环境地质问题发育强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4、编制1:50万江苏省环境地质图系;
5、提出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
6、建立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2、环境地质调查
依据项目设计中圈定的重点工作区展开环境地质调查,一般工作区主要利用遥感解译并针对性选择部分主要灾害现象进行野外验证。调查按不同环境地质问题采用线路穿越、适当控制进行,地质灾害严重地段则采用控制范围进行深入调查。全省共完成各类地质环境调查989处,并建立调查卡片。
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量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