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杨小凯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PPT概述

杨小凯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PPT概述

一、晚清的经济历史
问题一:晚清经济发展的状况
×帝国主义的侵略
晚清的经济历史 √国家机会主义
问题二:中国经济发展大大落後 於西欧,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 不能发展到现代资本主义
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 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 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 企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
一个彻底失败的运动没有司 法独立和保护私人企业的法 律制度为基础
农业落后----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没有保护专利和企业 私人财产的制度造成的,而不是土地私有制和外国工业的 入侵造成。
城市中虽有相当发达的原始资本主义,由於清末的各种法 律,经济制度并不发达,交通运输条件也很差,所以工业 化转型过程与欧美日本比较而言太慢; 很多清政府与外国的冲突是清政府自取其辱,如义和团事 件; 清朝与外国冲突产生的条约对中国经济有其正面影响,表 现:1.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 价还价的概念;2.英国对领事裁判权的要求;3.英国人赫 德管理对清末海关的管理。
中国的原始 资本主义
清朝末年落後的政治,经济制 度是阻碍原始资本主义向工业 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
清末落後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体现
直至1906年才有专利法,专门发明创造得不到鼓励和保
护,不能形成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政府垄断了一切大规模有组织的活动,中国不但没有结社 自由,也没有自由企业; 坏资本主义的存在,市场狭小,分工不可能加深,生产力 不可能提高; 高度垄断的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地扼杀了地方和人民的创 意,应是清朝制度和经济发展大大落後于欧洲的根本原因
二、民国经济史 (1912-1949)
四阶段 1
民初实现宪政的 阶段(19111915)
2
军阀混战时期 (1916-1927)

读《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有感

读《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有感

读《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有感《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作者杨小凯,在中国没有出版,我看的是繁体电子版。

作者梳理了晚清、民国、49-79毛泽东时期、79-2002改革开放四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笔记体,不像一部历史。

更多是借历史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据我匆匆阅读的理解,作者依然是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早年思考的延伸。

就读后感略提一二。

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机械决定论的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这无法解释中国何以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潮流。

上下五千年,作为大一统的中华民族人口、GDP 总量、科技文化一直居世界前列,是天朝大国。

为何近代就没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对象"呢?作者给出了一种解释:中国的文化、继而政治制度是封闭式的中央集权,且到后来越来越走向封闭,越来越集中,扼杀了经济活力。

而欧洲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欧洲,各个小国存在竞争关系,形成多元化的政治制度,有比较有竞争,从而使最优最有效率的宪政民主脱颖而出,并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什么保障呢?没有政府的霍布斯丛林里大家互相充分竞争,相互厮杀,最后谁也占不到便宜;因此市场经济正常运转需要政府暴力的维护,保证竞争的公平与效率,但是政府权力倾向于扩张,攫取利益。

这就陷入了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权力维护同时权力又会挫伤经济发展这一两难的困境。

宪政民主的解决办法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衡,限制权力扩张。

当然,宪政民主能够在欧洲发展起来,又得益于基督教关于公平、正义的理念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契约论也已深入人心。

而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专制,意识形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从来没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意识,这从根本上抑制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改革开放"都是在模仿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资源配置,但是一直排斥最根本的宪政民主。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尽管在双轨制下,中国的农业部门有一个相 当令人瞩目的发展绩效,但如果双轨制被完 全的私人所有权所取代,就象1949年前的中 国那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绩效将会更好,当 前的农业停滞不前将不会发生。
乡镇企业
苏南模式
浙江模式
市场失败不是由私人市场经济固有的 无效造成的,而是由国家强加 在改革时代,乡镇企业制度沿袭了毛的社队企业的许多优势和劣势: 的意识形态约束所造成的
中 1985年後,农业部门的增长放慢有三个原因: 国 的 ① 农民对将来土地使用权的不确定性; 农 村 改 ② 从1994年起,粮食收购和流通网路的国家垄断被强化, 革 垄断的流通体制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大规模腐败和浪费; 和 土 地 ③ 1979年以後的那些年里对农业基础设施(即灌溉工程) 制 投资的大量减少。 度
人民公社,大跃进和三年大饥荒
人民公社 (1958)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 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强制性+整社合一
(1958~1960)
大跃进
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1959~1961)
三年大饥荒
①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②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反右倾
文化大革命及其前后的经济发展
商人在推动清末的制度改革中,不但对 新的制度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 其实行起著关键作用。
民 初 实 现 宪 政 的 阶 段
清末民初宪政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 曙光初露,但随後的军阀混战打断了 这一过程。
清末民初的宪政实验失败的根源: 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1
中国的政治人物并 没有形成对公众利 益和道德准则的一 些基本共识,因此 宪政并没有坚实的 道德共识的基础。
洋务运动
特点:不但是官方对大工业的垄断,也表现为亦官 亦商,官商勾结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读后感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读后感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读后感《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全书都是围绕着“中国该走向何处”这一思考进行的探讨,也有许多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探讨。

下面本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就听闻杨小凯先生的大名,却一直不知道先生有什么作品。

碰巧帮室友影音他的这份《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时,也为自己打印了一份,希望能让自己对中国的经济史有更多的了解。

但惭愧的是,由于自己沉不下心来细看这本书,因此对打印出的文字只是简单的通读,在这里想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简单的读书体会。

可能由于是笔记体得关系型,感觉这本书并不像一本客观的经济历史书,更像多是杨小凯先生借历史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全书主要梳理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毛泽东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这四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作者在简单的介绍其历程后,也态度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总管全本书,感觉《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全书都是围绕着“中国该走向何处”这一思考进行的探讨,也有许多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探讨。

整本书是以近代中国原始资本主义的发展开篇的。

对于中国晚清时期国力的衰弱,作者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中国的政治统治走的是封闭的中央集权体制,随着体制的越发封闭,经济活力也会被逐渐的剿杀。

与中国相对应的是欧洲——就整个欧洲大陆而言,它从来未曾形成统一的体系。

欧洲的各个小国家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会形成多元化的政治制度。

从而,更有效率的宪政民主脱颖而出,并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然,宪政民主能够在欧洲发展起来,又得益于基督教关于公平、正义理念传播。

而中国的政治结构是中央集权专制,意识形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的政治体制中并没有保护私人产权的意识,这一点,从根本上就抑制了自由竞争市场的发展。

因此,纵观近代的中国经济。

作者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改革开放\都是在简单的模仿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资源配置。

中国经济史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史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史读书笔记中国古代经济史齐涛读书笔记齐涛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经济史》初版于1999年。

其时,已有不少关于中国经济史的鸿篇巨制,但一直缺少一部简明的、适于历史专业与经济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中国古代经济史教材。

因此,齐先生组织人员,编写了这部小型的教材。

教材出版后,得到了学界的充分认可,已在四十多所高校的历史或经济类院系使用,并被一些大学指定为研究生教材。

在重印七次之后,教材的编写者对其进行了修订。

(以上据“再版后记“,页374)修订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发行。

全书共四十四万余字,由绪论开题。

绪论之后共有八章,分别为: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社会大分工与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初步形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土地与赋役制度、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繁荣、工商货币政策的沿革、经济区划的变迁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传统经济的终结。

本书绪论部分的修订者为马欣教授。

绪论提纲挈领地讨论了六个问题: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与传统经济的走向、经济技术的发展道路、土地赋役制度问题、工商业政策问题、经济区划问题。

以下就是恒恺读此书时做的笔记,或曰摘抄。

1、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1)他(斯大林)的结论是“地理环境”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的原因、决定的原因,但他举证的前提却是社会制度的“变化”不是由地理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

“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变化”并不是一个概念,这在逻辑分析中应当是属于偷换概念,因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能成立。

(页2)(2)与欧洲大陆相比较,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三个基本特性:第一,中国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远小于欧洲。

第二,中国的土壤条件亦较欧洲恶劣。

第三,中国的气候条件与欧洲迥异。

(页3)(3)中国自然环境的特性是造就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道路的不可忽略的原因,以农业经济为例,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是建立在精耕细作基础之上的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经济。

中国百年经济史笔记

中国百年经济史笔记

民国的农村经济
• 民国时代的土地制度由于1930年土地法的 颁布而较清末更为成熟,土地的租佃契约 更加多样化。作者批评了国民党政府和共 产党红区的“土地改革”和“限制租金” 是侵犯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政府机会主义行 为,破坏人们对自由契约制度的信心,而 对经济发展有长进的负面影响。
民国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
军阀混战时期
• 军阀混战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所有历史学家公认 的,军阀在其占领地大把征税,操纵实物与货币 的换算率,幵迚行强制粮食征购,使经济不勘重 负。结果导致农业的商业化趋势被逆转,农业生 产力和产量下降,城乡之间的贸易中断。作者批 评这种局面的形成是由于中国的政治人物(包括 孙中山、袁世凯等人)缺乏宪政观念、远反模糊 面纱原则、不遵守觃则的机会主义思想所致。30 年代国民党政府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曾 觃划回归宪政,同期立法院先后制定了民法、刑 法、民亊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商亊法、公司法, 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而宪政 迚程却被日本侵华战争所打断。抗战胜利后, 1946年的国共谈判成为中国宪政的一次转机, 却再一次因国共两党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失败告终。
锋芒再露 • 在武汉大学期间,杨小凯出 版完成了《数理经济学基础》 和《经济控制理论》两本著 作。他估计的一些计量经济 模型未能在国内引起反响, 却获得了当时来武大访问的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的 注意。1983年,在邹的安排 下,杨小凯被普林斯顿大学 经济系彔取为博士研究生。 伴随杨小凯十几年的厄运在 这一年才算最终结束。他没 有选择学成回国,仍此永进 留在了外面。
文化革命及其前后的经济发展
在1958至1961年的大跃 大跃迚後及文革前的中国 迚和1966至1970年的文 经济基本上是恢复到传统 化大革命期间,以及文化 苏联式经济制度加一些包 大革命以後,一个有效的 产到户和自由农贸市场试 中央计划体制在中国已不 复存在。五年计划和年度 验的混合。 计划实际上仅是一纸空文。

杨小凯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PPT

杨小凯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PPT
2000年。
《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关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北荷兰出
版公司,1994年。
《数理经济学初步》(中文),中国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 《控制论的经济应用》(中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经济学原理》(中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目录
一 晚清的经济历叱 二 民国经济叱(1912-194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50-1978) 四 中国的经济改革 (1978-2002)
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不 双轨制丌利于国有企业改 革和价格自由化;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是成功 结论:成功的经济 改革的根本,中国国有企 发展不仅需要市场, 业改革的经验是否证实这 还需要宪政秩序和 一点有赖於经验证据;
法治来保持个 人权利并提供对政府权力 国有企业通过股仹化的局 部私有化是一个失败; 的有效制衡。适当的道德 准则,行为规范以及 双轨制产生了不无效率相 打破执政党的政治垄断 结合的非常丌平等的收入 是宪政秩序形成的 分配; 根本。
双轨制的三例子:
中国的农村改 革和土地制度
中国的乡镇企业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 革和价格自由化
农业収展原因有三 苏南模式, 但总的来说,共产 浙江模式, 主义的宪法强加的 伪装成乡镇 制度约束产生了公 企业的私人 平不效率之间的两 企业。 结论:如果双轨制被 虽有非常高的增长率但:1.歪 难。在缺乏宪政秩 结论:市场失败不是由 完全的私人所有权 曲了企业的地理分布,阻碍了 私人市场经济固有的无效 序的市场导叏向改 所取代,中国的经济 有效的城市化2.创造了中国式 所造成的,而是由国家 革下収展起来的双 发展绩效将会更好, 的双轨主义:技术落後的灵活 强加的意识形态约束 轨制制度化了政府 当前的农业停滞 的乡镇企业和技术先迚的僵化 所造成的。 官员的腐败和机会 不前将不会发生。 的国有企业共存3.反效率,丌 公平的游戏规则,制度化了国 主义行为,幵造成 家机会主义和腐败4.所有权结 了宪政转轨的更多 构极丌正常 障碍。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 ——中国近百年来政治 经济制度的变迁
作者介绍
• 杨小凯 (1948.10.62004.10.6),原名杨曦光,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华人, 经济学家
• 代表作品:《专业化与经济 组织》;《经济学:新兴 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等
• 重要事件: 被两次提名诺贝 尔经济学奖
• 主要成就:提出新兴古典经 济学方法和理论;提出超边 际分析方法和理论
优势 •
进入改革时代时,中国仍有采取大推进工业
化和模仿策略的很大余地,日本、香港、台湾、
南韩和其他东亚国家丰富的社会试验也为新模仿
评价:一些中策国略专提家供对了中空国间发。展绩效过高估计。萨克
斯和胡 (Sachs and Woo,1999) 指出,中国的增长绩
效并割不裂了比市其场他,东增亚进地经济增长绩效好户,籍事制实度(上1,954在年过生效去): 的三方十国年有东,企亚力业基每的於个垄劳市断动势场密经集济型改都制革非成的常品迅迅速极速地大力出地资增限本口长制的增。了自长劳由动流策力动略和。,人 19中9没义8国有的) 司配的指法合官出和,方,政中治国统官联市计方邦场也资主分高料估至不真少足实高之增估处长增率长有府。率非首拉1常脑至迪中任2央命%(L集制。a权度rd一的-y--,些省绝政对 中国学者割非,常例严如重。罗绍 (《经济学消息报》199权9力年5月15
• 农村:恢复1962年的包产到户试验,废止公社制度。 – 包产到户马上使农村经济恢复到1950年代的水平。 – 但土地制度一直没有恢复到1950年代初及民国时代的 制度。
• 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及推动区域分权制度。
改革分析
• 宪法的约束
导致
• 中国的改革只能沿著双轨制前进,这种方式产生的长期代 价很可能超过它赎买特权阶层既得利益的短期好处,体现 在三个方面:

中国百年经济史笔记

中国百年经济史笔记

洋务运 动
• 洋务运动在清末经济史上是一个“彻底失败的运动”。认为 洋务运动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模仿西方的政治、法律、 经济制度,而继续坚持了清政府的政治垄断,没有司法独立 和保护私人企业的法律制度为基础。仅仅是以官办、官商合 办、官督商办的方法,单纯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 式。官商“既是裁判,又是球员,因此利用其裁判的权力, 追求其球员的利益”,公平和健全的市场秩序无法建立,私 人企业不能发展起来。幵指出“官办企业有官僚机构的所有 弊病——裙带风盛行、官员滥用资金、贪污成风”等严重问 题。晚清私有企业的发展主要受阻于本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而非外国企业的竞争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于晚清与西方 国家签订的条约,作者认为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 戏觃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幵认为 慈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是远背觃则的自取其辱。
中国1980年代 的制度变化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界 定产品的使用 权,收益权和 界定劳力和土 地的使用权的 交易效率大大 提高;
第事阶段为界 定产品和劳力 的转让权,以 及界定劳力的 收益权的交易 效率大大提高, 界定土地转让 权的交易效率 也有提高。
中国的农村改革和土地制度
• 在中国的农村改革里,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 用权在70年代末分给了农民。 • 在1980年代,土地的出售被完全禁止,尽管仍 1984年起,已经允许土地使用权转让,村干部 根据村庄人口的变化控制土地的短期内能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绩效, 却在长期无以为继,最终先后被采用过它的各国所彻底 抛弃。同时详细描述了苏联式国有企业的特征。
人民公社,大跃迚,和三年大饥荒
• 1958-1961在中国发生的三年饥荒是人类历史上死人最 多的一个人为惨剧,非正常死亡人数达三千万人以上。 作者指出由于镇反,肃反,反右运动等一系列对反对派 的政治迫害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成为一个完全不受 制约的无限权力。政府领导人只听得到歌功颂德的声音, 党的领袖对下级被迫作出的浮夸和虚报信以为真,而对 批评反对意见迚行政治迫害,最后政府得到的资讯完全 失真,因而做出极端错误的决策,酿成世界史上死人最 多的大饥荒。具体体现为毛泽东以为粮食多的吃不完而 好大喜功的发起了大跃迚等运动,而对反映饿死人和浮夸 问题的领导干部,则被认为是瞒产私分,被当右倾机会 主义批判,被当作攻击三面红旗论处。毛泽东在对大觃 模饥荒饿死人、人相食的惨状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却变 本加厉,用抓阶级斗争、政治迫害、侵犯人权的办法压 制反对大跃迚的意见,其行为已构成严重的反人类罪。 大跃迚最终在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的反对中停止,而两 人日后也遭到了毛泽东反攻倒算的迫害。

地理考试复习笔记:中国的经济发展

地理考试复习笔记:中国的经济发展

地理考试复习笔记:中国的经济发展地理考试即将到来,我们需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一次全面的复习。

本文将提供详细的笔记,帮助你快速了解中国经济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国家,近年来其经济发展表现出惊人的速度和强大的潜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取得的成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 经济改革与开放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放开对外贸易,成功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创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中国。

A. 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建立起了一种旨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市场化经济体制。

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这一变化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B. 对外贸易的开放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开放程度。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一步降低了贸易壁垒,提高了贸易自由度。

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2. 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令人瞩目的速度和强劲的增长势头。

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经济的增长驱动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A. 投资驱动的增长在中国,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中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大量的投资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投资还鼓励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B. 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经济史知识点总结

经济史知识点总结

经济史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部不断变化的长卷,经济史作为历史的一个分支,记录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

经济史研究的对象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经济思想、经济政策等方面,旨在深入探究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经济史知识的积累和总结对我们深刻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发展经济学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经济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古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1.古代经济体制古代经济体制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相对较弱。

封建制度下的土地所有制和农奴制度成为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

古代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决定了古代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2.古代农业技术古代农业技术主要以人工耕作为主,种植业和养殖业居主导地位。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生产力的提高,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原料。

3.古代商业经济古代商业经济主要以城市贸易和海外贸易为主,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古代贸易路线成为古代商业的主要交通通道。

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古代城市的兴盛和国际间的交流。

4.古代货币制度古代货币制度主要以金银货币为主,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货币形式,比如中国的贝帛、印度的实物交换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资源的交换。

5.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主要以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为主,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探索。

古代经济思想对后世的经济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二、近代经济史知识点总结1.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的贸易交流。

2.近代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变,也为城市工业的兴盛提供了土壤。

3.近代金融体系近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投资的活跃。

4.近代国际贸易近代国际贸易的兴起和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2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2

1927
194 9
1952 1956 时间
洋务运劢兴起的历史劢因
• 经济: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 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出现了产生资本主义的客观条件和 历史趋势。 • 政治: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洋务运劢的评价
• 首先,指出洋务运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 戓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劢破产。这其中的 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丌触劢封建制度,布新而丌 除旧,这是洋务运劢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 务运劢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 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 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 2、其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政治上民族独立 3、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天不足” 4、1953-1956年三大改造对其采取“赎买”政策, 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
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原因:前者是由于(1)封建制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阻碍(2)鸦 片战争打断资本主义萌芽的进程(3)中国民族 资本是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的。
本书结构
• • • •
晚清的经济历史 民国经济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中国的经济改革
晚清经济史
• 中国原始资本主义
• 洋务运劢
中国原始资本主义
• 定义:即当代经济学家所说的坏资本主义 • 特点:政府利用其政治垄断特权追逐其私 利,丌惜损害社会利益。 • 影响:造成了无效率,收入分配丌公,整 个经济是为了官府和特权阶级生产。

杨小凯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PPT教材

杨小凯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PPT教材

民国的农 村经济
商业
交通运输业
金融业
1930年土地法 的颁布而较清 末更为成熟; 土地分布比其 他落后国家平 均; 多样化的土地 制度;财产权 也逐渐现代化 。
商业资本主义 表现出二元经 比一般落後国 济的特征 家要发达; 长江流域的丝 织业中已有相 当发达的商人 与手工业者之 间的计件外包 制。
金融财政 体系崩溃, 通货膨胀 率高达 200%
阶段二:打断发展的曙光
清末民初的宪政实验失败的根源: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中国的政 治人物没 有形成对 公众利益 和道德准 则的一些 基本共识, 因此宪政 没有坚实 的道德共 识的基础
袁世凯 及其他 军阀都 以自己 的利益 为选择 游戏规 则的标 准
过去专 制制度 对人们 的道德 观念的 毒害
阶段三、四:经济发展进入黄金阶段
农业落后----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没有保护专利和企业 私人财产的制度造成的,而不是土地私有制和外国工业的 入侵造成。
城市中虽有相当发达的原始资本主义,由於清末的各种法 律,经济制度并不发达,交通运输条件也很差,所以工业 化转型过程与欧美日本比较而言太慢; 很多清政府与外国的冲突是清政府自取其辱,如义和团事 件; 清朝与外国冲突产生的条约对中国经济有其正面影响,表 现:1.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 价还价的概念;2.英国对领事裁判权的要求;3.英国人赫 德管理对清末海关的管理。
中vs英、法
法国的坏资本主义很快பைடு நூலகம் 被大革命推翻,而清朝的坏 资本主义却持续很长时间

高度垄断的中央集权
英、法
政治不统一
• •
制度 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
-------政治上------ 英国重商主义阶段,完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 费维恺 (1993, pp25-40) 记载了两方面的抱怨 • 施坚雅(1965)和费维恺(1963,下卷,第一章,pp.5363) 记载了如下史实,由於交通运输效率低,因此分 工只能在狭小的地方市场内发展。
– 这表现在最初创办的企业很快发现地方市场饱和,利润下 降
外国与清朝的冲突
• 背景
– 戊戌维新运动被镇压 – 独立的教会组织 – 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干涉
• 冲突的经济影响
– 正面
• 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 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
– 英国对领事裁判权 – 租界
» 租界基本实行地方自治,不是由英国政府,而是由租界居 民选出的地方机构治理租界 » 中国的海关制度
» 刘广京认为赫德管理海关的最大贡献是促进了中国商业的 发展,杜绝了清朝腐败制度下贪官对海关的扰乱 (见刘广 京,1993,费正清编,上卷,第十章自强运动:导术西方的 技术,pp566-570)。
清朝的原始资本主义是属於当代经济学家所称的坏资本主义
• 特点
– 政府利用其政治垄断特权追求其私利,不惜损 害社会利益.
• 比如政府利用盐业官营,官窑,皇家织造与民争利.
– 官商勾结
• 私人企业需要有权官员的监护,批准,政府也利用 其任意侵犯私人企业财产的特权从与官府勾结的商 人处索取各种利益 (见费正清1993.p19)。
• 结果
– 无效率且收入分配不公,整个经济主要是为官 府和特权阶级生产,因而市场狭小,分工不可 能加深,生产力不可能提高 Landes(1998,p222). – 政府的税收能力很差,没有强大的公共财政, 因此公路,城市公共设施等公共事业几乎完全 没有制度化的财政支持
• 厘金制
– 类似欧洲重商主义之前的各地贸易关卡,对国 内流通的货物在每个地方关卡收2-10%的厘金。 – 由於对跨省跨区贸易重复收税,这种税收制使 贸易的交易费用极高,对分工的发展起著严重 的阻碍作用。 – 欧洲重商主义虽然用各种产业政策和保护关税 阻碍国际贸易,但它却以统一国内度量衡,废 除国内贸易关卡,减少了国内交易费用,促进 了国内统一市场和分工的发展。 – 中国的厘金制虽然受到外国条约制的限制,但 是一直要等到民国时代才被完全废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