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拓展阅读 闲逸之美素材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三
专题十三精准分析概括文本观点和作者态度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谈美[英]毛姆①我发现美是个终点。
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惟有凝视和赞赏。
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
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
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
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
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
②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
我们惯常认为美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
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
③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
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
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诗意更加丰富了。
审美情绪决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
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
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
④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样的呢?比如说,他在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
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却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
(高考阅读,美文赏析)2020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朱光潜谈人生与我素材(阅读素材)
谈人生与我朱光潜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放在后台。
站在台前时,我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类也都一样。
人比其它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痛苦,就因为这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
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为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
再比方生死,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
一个小虫被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
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厚。
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是那样活着。
像庄子所说的,他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得。
”他们时而庆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蜇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
他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他们特薄,把它们供人类宰割凌虐。
在他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经验。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我拿人比禽兽,有人也许目为异端邪说。
其实我如果要援引“经典”,称道孔孟以辩护我的见解,也并不是难事。
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经义文,做我的护身符。
然而我觉得这大可不必。
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
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
但我平时很喜欢站在后台看人生。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说闲(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说闲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陶渊明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
——克里希那穆提作为活在有限时间中的个体,不遗余力地勤勉奋进似乎成了生活的常态,而悠闲则成了一种奢侈。
以上材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内容。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出自陶渊明的《自祭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
做事就要勤靡余劳。
全力付出,不遗余力,事情一定能够做好;内心则要心有常闲。
不为俗务所扰,心中自有一片闲适天地,身体虽忙但灵魂自在。
如此做人行事,才能够既有实绩又有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陶渊明的观点就是充分有秩序的忙碌,会带来闲暇;如果忙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便再忙碌也会有闲暇之感。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闲”,并不是说无事可做,身体忙碌的同时也可以保持精神的闲暇。
“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认为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去倾听,去看,去总结和体会;悠闲意味着自由,做你想做的事(有意义正确的事)。
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被问题、被某种享乐、被感官的满足所占据,悠闲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
综合两句话的意思,可得出:忙碌可以是一种幸福,只要你清醒地知道自己忙碌的意义;清闲可以是一种境界,只要你不至于因此而麻木。
从议论文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讨论两者的合理关系。
如果选择记叙文文体,可设定一定的情景,去体现“在忙乱的生活/学习中,只要保持内心的闲暇,就能感受美好”,或者“偷得浮生半日闲”,写作时要注重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
(高考语文作文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孔子发现弟子原宪很会理财,就让他做了学馆里的总管。
有一年春节,原宪准备回去和家人团聚,孔子见原宪平日十分辛苦,决定给他一些小米带回家过年,原宪却坚辞不要。
孔子说:“不要推辞了,如果你家用不完,就送给你家乡的穷人吧。
”这样,原宪才接受了孔子赠给的小米。
原宪学习刻苦勤奋,孔子的许多思想都被他全盘接受。
最后因为孔子的一句话,决定了他终生安贫乐道、矢志不移的取向。
那是一次师生间的闲谈。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告诉他:“你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领俸米;如果国家政治黑暗,就要躲开不干。
”原宪把孔子的话铭记于心。
孔子死后,他才三十岁,正是精力旺盛、年富力强的时候。
可他看到四方各国都是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形势,找不到一处清明的做官场所,于是隐居到卫国的草泽之中,过着自食其力、孤灯苦读的清贫生活。
十几年后,子贡做了卫国国相。
当他打听到同学原宪的住处后,便乘坐豪华的马车,率领大队人马,来到草泽之野。
子贡见无路可行,就派随从军士砍伐荆棘,清除地面的草藤污泥,铺设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然后,子贡乘车,前呼后拥地来到原宪的茅舍。
子贡下了车,趾高气扬地嚷道:“屋里有人吗?”原宪手捧书本,衣衫破烂、鞋帽不整地从低矮的茅屋里钻出来,双目无神地盯着子贡。
子贡见状,讥笑着说:“老同学不认识我了吗?看你老先生这个样子,是不是有病呀?”原宪说:“我先前听咱老师说,没有多余的财富是贫穷;学习了仁义道德而不仁义的人才是病态。
我原宪虽然贫穷,但乐于孔子之道。
因此不是我病了,而是你病了吧。
”子贡见原宪连讽带刺,十分恼怒,便把准备送给原宪的物品统统丢进沼泽,扭头就走。
从此,再也不向别人谈起此事。
【大视角】不因困厄而弃道德,不因喧嚣而慕富贵,不因穷达而失气节,其心其身必定恬然自得。
却见多少生命,陷身于灾难性的诱惑里,最终欲自拔而不能。
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
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Ⅱ卷作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导写及范文真题呈现•回望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23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Ⅱ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的“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示范命题示例1:追求“独立”,不希望“被打扰”,想在相对的安宁的自我空间里放松、沉淀和成长,青少年当如斯,成长所必需。
示例2:家长、学校和社会,青少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心思,应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同心携手,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一个比较自主而安静的环境。
当然,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例如,对那些“躺平”、“摆烂”的青少年,对他们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我们应该说“不”。
只要紧紧抓住“自主、放松、沉淀、成长”这一本质内涵,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立意。
误区提醒:最大的立意失误,会产生在“正确理解核心要素内涵”这个环节,根源可能有二:(1)没有全面审读作文题材料,如只抓住“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而忽视或轻视了“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从而导致就“安静”说“安静”,导致立意泛化。
(2)不能准确理解“安静”与“不被打搅”的关系内涵,把它们理解为“我行我素”、“我的地盘我做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等,致使立意走偏。
(3)“引”“析”“提”“联”“结”——新材料作文议论文得“五步成文法”。
立意命题示范:①莫打扰青少年的成长②安静一下,给青少年成长的空间③给青少年成长的净土④给青少年适度安静的空间⑤敢于为自己创造一个成长的空间⑥宁静以修身,沉淀以成才⑦静以修身,宁静致远⑧安静放松没打扰,沉淀成长有空间⑨非沉淀无以成长,非宁静无以致远⑩静以修身,安以成长⑪给成长以空间,给思想以自由⑫当代青少年需要“安静”的成长环境⑬从“空间”开始,给孩子以尊重⑭教育要关注心灵的成长⑮挤压孩子的成长空间,是对生命的戕害⑯尊重孩子,给以空间⑰斯是吾室,助吾成长⑱不被打扰就是最好的空间⑲我心安处是静土,滋养青年成大树⑳追求宁静积淀固守心灵家园㉑追去“世外桃源”并非“与世隔绝”㉒自我空间自我成长㉓善留净土种理想,云程发轫赴远方㉔为理想留出栖息之所名言素材•写作事例1.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
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35-36]。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考素材: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雅人隐士,希望对你有帮助。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
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淡之美》阅读附答案
《淡之美》阅读附答案仔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20分)淡之美(有删改)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⑦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⑧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⑨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sc3.2
凌继尧作品精选精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朱光潜先生更明确指出:“单靠自然不能产生美,要使自然产生美,人的意识一定要起作用。
”就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此处的翠竹清泉,只能在寂静的空山中自长自流,历经千载而不为人知,而他写了《兰亭集序》后,人们纵然不亲到兰亭,也能感受到那里的清雅宜人。
主体亲近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成为审美主体,这是欣赏自然美的前提。
在西文中,“自然”(nature)一词也有“本性”的意思。
亲近自然容易使人进入本真的状态,优美幽深的自然山水能够荡涤我们胸中的尘滓。
在大自然的熏陶下人可以变得清明平和,悦适宽快。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接记》中说,遭到谪迁的人在春和景明的日子登上岳阳楼,看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会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朱光潜先生把对自然美的欣赏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爱微风以其凉爽,爱花以其气香色美,爱鸟声泉水声以其对于听官愉快,爱青天碧水以其对于视官愉快”。
二是“起于情趣的默契忻合”。
三是“泛神主义,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炒谛”。
对于中国文人来说,多数属于第二种层次,对于人和自然或者自然和人的契合,黑格尔作出过说明:首先,自然本身所显示出来的自由生命,这和同样具有生命的审美主体产生一种契合;其次,自然事物的某些特殊情境可以在人心中唤起一种情调,而这种情调和自然的情调是对应的。
例如自然的温和爽朗,芬芳的寂静,明媚的春光,冬天的严寒,早晨的苏醒,夜晚的宁静之类,就契合人的某种心境。
于是,人在自然里感到很亲切。
陶渊明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人,从他的山水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由衷眷恋。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313寻隐者之心灵,探新时代之清欢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313期)主题:寻隐者之心灵,探新时代之清欢【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隐士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类特殊人群。
在国人心目中,隐士远离尘世,栖山林、居田园,“侣鱼虾而友获鹿”,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2009年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
书中写到,约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于终南山,他们中的一些人放弃工作,远离家人,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归隐生活。
在主流社会之外,他们与日月星辰为伴,或居茅棚,或住庙宇,或生活在原始的山洞里。
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也有人觉得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你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中的“隐士”的呢?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从题目的材料中可以看出,隐士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远离尘世,栖身于山林田园,过着与鱼虾鹿为伴的生活,被看作是品格高洁、自由率性的代表。
当今社会中的“隐士”,人们的看法却存在分歧。
一方面,有人称赞他们的清贫和坚守,认为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放弃世俗的诱惑,追求心灵的宁静,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思,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种探索。
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隐士的生活态度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们只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应该批评的对象。
他们选择隐居,远离社会,看似是在追求心灵的自由,但实际上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对家庭的不负责任。
特别是在我国,家庭观念深入人心,隐居生活往往意味着对家庭的忽视,对亲情的淡漠,这是不能被接受的。
对于当今社会中的“隐士”,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是个人自由。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个人自由并非绝对,它需要在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基础上实现。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淡泊名利,宁静至远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简单的事情古石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情/比如,一朵花在阳台上绽放/一只鸟落在树上/一群蚂蚁向洞口爬行/还有,一场雪在天空飘扬/一些树叶摇曳在微风中/一列火车穿过寂静的深夜/好多这样简单的事情已经或正在发生/我总是从它们身边一晃而过/但我在某一刻无意间注意它们/心里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宁静/是的,我总是从它们身边一晃而过/它们一直在我生活的暗处发出微光根据上面的材料,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脱离材料内容。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
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淡泊名利,宁静至远淡泊是寒冬时节傲然开放的梅花,坚守着自己洁雅的操守,放弃了大红大紫的追逐;淡泊是暖春三月奋然抽芽的小草,坚守着自己平淡的品格,远离了高大雄伟的追求;淡泊是金秋时节独握锄头的陶潜,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心灵,抛弃了污浊官场的屈膝。
淡泊可以使一个人的素质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
一颗远离扰扰凡尘的心,可以感悟出世间的美好。
诸葛亮寄居于南阳,品读诗书,感受自然,终成一代名仕;雷锋寄心于平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终成时代楷模;沈浩托心于小岗村,一心为民,排忧解难,终成时代先锋。
假如诸葛亮一心追求权贵,一心想拥有高官厚禄,他又怎么会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假如雷锋想成为“一品高官”,放弃行善,他又怎么会成为人人效仿的模范?假如沈浩渴望金钱利益,总是追逐着的官职,他又怎么会赢得一方乡亲的爱戴和尊敬?只有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才可能会成为“一品百姓”。
淡泊可以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一个人的宁静,可以使一群人致远。
吴孟超沉心于肝脏研究之中,以医德治愈了一位位病人,社会上也逐渐有了一种“医德为先”的治病潮流;白方礼投身于慈善事业之中,以爱心帮助了一位位学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白方礼老人的善举。
只有不断立足于平凡大众的生活中,吴孟超才会赢得人们的赞誉,人们也才会以其为自己行事的榜样。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美文欣赏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美文欣赏专题:名人•文化导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华夏多少名人、伟人,在诗书中汲取豪气、灵气、平凡之气与浩然正气,用自己的胆魄与精血,书写缔造着中华一部部经典传世的文化传奇。
翻开浩瀚的文化史册,“上下求索”的屈子向我们走来,他以自己的胆剑,书写着亦真亦幻的楚巫文化;飘着酒香的太白向我们走来,他浪漫地挥舞衣袖,开口就是一个盛唐;斜骑驴背的工部郎,在沉郁顿挫的叹息中,抨击着乱世的罪恶。
我们领略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枕陆游的风雨入梦,叹姜夔的黍离之悲,伤李煜的亡国之痛,沐孔子的儒家文化,辩老庄的无为思想,论荀孟的善恶之说。
文以人而生,人以文而名,人与文化如同磁铁的两极相互共生,共同成为中华、世界文明的瑰宝,成为民族文化的脊梁。
用心品读他们,你便可以领略到他们的博大与精深、悲天与悯人、超凡与旷达……祭屈原文李铁城屈原先生,明天是您的忌日。
2282年前,你受奸佞小人的排挤谗害,两度被昏庸的楚王贬谪放逐,远离朝廷国都,披发行吟,流浪于湘水两岸,开始了你泣血呼号的旅程。
2282年前的今日,你长发散乱,裙裾破损,满脸憔悴,形容枯槁,在前一晚的汨罗江边上,伴随着呜咽的流水,沐浴着凄冷的夜风,你该是经过一整夜的踉跄踯躅,经过一整夜的煎熬思索,在黑夜行将逝去的时刻,你拒绝接受黎明,回首再看一眼遥远的郢都,你看到的是在冲天大火中次第崩塌的宫殿和秦兵耀眼的戈矛,你听到的是奸臣们阵阵狞笑和父老姊妹撕心裂肺的哭喊,你彻底绝望了,以必死之心怀抱起石块纵身向江面跃出,进行了千古的一跳!汨罗江惊悚了,容纳不下您崇高的身躯!三湘大地震栗了,承载不了你沉重的人格!从此在华夏的江河湖海里,无处不寄寓着你贞洁的灵魂;在长城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无处不矗立着你伟岸的身影。
我曾想先生何其愚啊,你为什么不向楚王表示些许忏悔,求得他的宽恕;你为什么不向奸人哪怕假装出一幅笑脸,与他们沆瀣一气、同流合污?那只不过是几句话语、一副笑容而已;那只不过是让腰身略微弯曲几厘米,也不过是几分钟就可了结的事情。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300值此芳华,逐梦人生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1300期)主题:值此芳华,逐梦人生【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型舞蹈剧《只此青绿》以向传统文化致敬为目标,灵感来源于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用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的故事表现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
新颖的视角与现代舞台灯光音效三D等技术完美结合,给人不同的文化体验,让大家感受传统画作与现代舞蹈完美结合的魅力。
作为大型的舞蹈剧,在台前幕后、出品方发行方的通力合作下,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巡演上百场。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唐维红在《只此青绿》全国巡演100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只此青绿》“破圈”成功原因在于“三力”:是正确把握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是艺术家们勇于突破的创造力、是出品方合作方多方协作的合力。
《只此青绿》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迪,而唐维红概括出来的“三力”更给年青人干事创业提供了方法。
全面理解材料,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不少于800字。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由一段叙述性材料与写作提示构成。
选取了《只此青绿》的成功出圈相关新闻信息,观众认为“青绿腰好美好绝”,据说点赞数超过3亿,在全过巡演上百场等,并总结《只此青绿》获得成的原因:出品方制作方的精细认真的态度,这部作品从传统绘画创作中寻求灵感,表现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把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有机结合,符合大众审美标准,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启示”是希望考生挖掘材料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立意点,一、《只此青绿》成功是无数人倾尽心力、追求细节、精益求精的结果,二、从传统文化寻找灵感来源,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三、如何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有创新意识,需要现代和传统完美结合。
“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指的是考生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和内容,不能一味的谈成功的方法,而是需要以材料为出发点,既有内联又有外延。
高考作文素材:《赤壁赋》
高考作文素材:《赤壁赋》●素材开发本文描绘了赤壁秋夜的优美景色和月夜泛舟的闲逸兴致,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对江水与明月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怀和达观的态度,从羽化成仙的超然之乐到现实人生的苦闷,再到从清风明月中找到出路,表现出作者力求排遣心中苦闷、听顺自然的思想。
●角度点拨本文的素材可以用在“自然与心灵”、“感悟自然山水灵韵”、“面对挫折”等话题、命题或材料的写作之中。
●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苏轼与赤壁赤壁,终究是古战场,纵然没有苏轼;苏轼,终究是一代文豪,纵然没有赤壁。
赤壁,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年代起,就开始感受宫阙万间终成土的悲凉,在东风和西风交错的时空中,赤壁缄默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公元208年,曹操和刘备、孙权在此展开了激战,烟尘横飞中赤壁记下了这次惊心动魄的三分天下的战斗。
几百年之后,苏轼抖落乌台诗案的污水,头顶明月振衣而来。
那晚的月,不是秦时的月,不是关山的月,是赤壁之上的大江明月。
疏星残月的浅照中,乱石穿空的赤壁矶已黯然在朦胧的晚风中。
苏轼站在黄州凄离的晚风中,远离了曾经的和风细雨,无羁无忧;远离了官场翻云覆雨的诡计和陷阱,苏轼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劫后的伤感。
诚然,你的到来使赤壁更加地耀眼;在大江明月的赤壁之上,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从你口中吟咏而出。
但天性作诗的人,每到一处总有惊天动地的诗句蓬勃而出,在定惠院,在杭州,在岭南,在儋州,苏轼用诗文一步一步铺好了通向一代文豪的道路。
所以我说,苏轼和赤壁,在历史上只是偶然的相遇,他们并没有事先的约定,亦没有必然的相逢,苏轼之于赤壁,只是一个官场的天涯过客、偶留只爪的惊鸿,匆匆的一瞥,哪里会“复记东西”呢?月上西山头,月光拉长了他徘徊不定的身影,拄杖徘徊已三更,没有人知道,一场凤凰涅槃一样的重生即将开始,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突围已凌然拉开了序幕,浩浩长卷的文学史册将在此揭开最壮丽的一页!●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奔跑扎实的功力,奔放的才情,铸就了他的潇洒;尖锐的锋芒,纵横的才气,凝聚为他的不羁。
2020(浙江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考前阅读突破《现代文阅读3篇》含解析
群文通练一文人抉择主题解说“进则朝廷庙堂,退则江湖山野”,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两条途径,要么出仕光宗耀祖以达治国平天下,要么入隐安贫乐道以求人格独立自由。
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们,大多怀有强烈的、积极的出仕愿望,而这种出仕为官兼济天下的理想与道家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隐逸情怀并不能两相兼得,如此一来,在出仕与入隐之间,必定发生抉择上的碰撞,火花之下,古代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隐逸文化及文学作品就此产生。
下面两文或许能帮助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遂初堂记归有光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
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
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
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
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
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
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
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
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
”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
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
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其心不能一日安()。
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
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
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
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
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
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
2020年高中语文 纷乱之美阅读素材
纷乱之美
你去过潘家园市场靠南墙的旧书摊吗?两三尺高的书堆,旧书、尺牍、日记、画片……翻拣起来,那才叫过把瘾——每张纸片都是一个人、一段史,成百上千个故事就那么纷纷乱乱地堆在一起,相互不搭理。
许多大美的艺术,也并无严格的规划和构思;灵感的火花,往往于思绪的纷乱中进溅。
世界是纷杂的,人们靠法律、伦理、情感和契约彼此依存,但谁也代替不了谁的存在,谁也不能让大伙一块儿哭、一块儿笑,一齐举手、一齐喊NO。
人们惊叹奥运开幕式上威武雄壮的团体操,更喜爱世博会那喧闹的《清明上河图》。
脚夫、茶客、摊贩、官人各得其乐,叫卖声、吆喝声、吹打声、嬉笑声一齐入耳。
你看,还有两头驴儿在调情!
众声喧哗,犬吠马嘶,那才是盛世的模样。
.。
2020版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年轻时志向高尚,非常博学,善写文章,为人爽直。
曾经写《五柳先生传》描述自己,“宅边种了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向来不慕荣华富贵。
喜爱书,又嗜好喝酒。
可是家里贫穷,不能常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爱喝,有时就置酒招待他。
他有酒必喝,一醉方休,醉了便回家,也不讲究客套。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墙不挡风,衣不遮体,照样平静安逸。
常常写些文章,自己欣赏,表示自己的志向,忘却一切得失。
”
开始因为家里穷困,就去江州当一种叫祭酒的官。
但没有几天,就因为讨厌官场中的那种庸俗作风,辞职回家了。
州里叫他去当主薄,他也不去,宁愿在家里种地。
后来身体有了病,生活上也没有来源,他又出任镇军、参军等职。
他对亲戚朋友说:“我去做官,是为了有饭吃。
”
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后,就命令手下人在县里的公田全部种粘稻,以便用来酿酒。
他说:“这下我就可以常常因酒而醉。
”可是他妻子一定要种粳稻,后来就只好种一百五十亩粘稻,五十亩粳稻。
陶渊明在任上,从来简慢上级。
一次郡上督邮到县里来,按规矩他应该束带迎接。
陶渊明叹了一口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于是,写了一篇《归去来辞》后,在公元406年辞职不干了。
【大视角】
能为生计而奔波,不为心志而委屈。
心志畅达,虽则生计艰难,却也无妨。
心志暗昧,虽则生计无忧,却也难安。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独享生活的趣味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独享生活的趣味高考作文占据着高考的半壁江山,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独享生活的趣味”,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独享生活的趣味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个人需求,商家让会员独享优惠,生活中也有些趣味无法与人分享,诸如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正如王维所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也有人提出: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个人奋斗,更需要与他人共享空间、资源、智慧、经验、快乐。
正如森村诚一认为:“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佳作赏析】:独享生活的趣味如今的价值观,总是鼓励人们分享,似乎分享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但是,生活中有些事性不能分享,只有独享,方能品出其趣味。
人生,需要独享。
独享风景,你方能品味到天朗气清、岁月静好;独享书本,你方能体会到阅读之趣,博览之乐;独享美味,你才能细品出美食精髓,大厨手艺;独享时间,你才能感受到暇日之闲,静思之趣。
人生,需要独享。
独自享受生活的趣味,你会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精彩。
陶渊明,也是一个善于独享生活之人。
面对官场的黑暗,人心的险恶,他毅然辞官回乡。
虽然脱离人群,但独自驾巾车、棹孤舟,享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美景;享受独自一人“植杖而耘籽”的自得,让他乐在其中。
独享生活的趣味,让陶渊明至始至终保持着乐观闲适的心态,更让他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田园佳试想,如果苏轼,陶渊明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或是发现乐趣后不是独享细品而是迫不及待地与人分享,他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乐趣吗?能够有着如此闲适乐观的心态吗?能够对人生有如此透彻的领悟吗?能够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吗?当然不会!可见,有的时候,生活的乐趣,需要独享!独享生活的乐趣,让陶潜能静心思考生活,成就自己。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蒙田要生活得写意素材
要生活得写意蒙田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
即便我一个人在幽美的花园里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情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
我知道恺撒与亚力山大就在活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正当的生活乐趣。
我想指出,这不是要使精神松懈,而是使之增强,因为要让激烈的活动、苦的思索服从于日常生活习惯,那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乐趣是自己正常的生活,而战事才是非常的活动。
持这种看法是明智的。
我们倒是有些大傻瓜,我们说:“他一辈子一事无成。
”或者说:“我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做。
”怎么!您不是生活过来了吗?这不仅是最基本的活动,而且也是我们的诸活动中最有光彩的。
“如果我能够处理重大的事情,我本可以表现出我的才能。
”您懂得考虑自己的生活,懂得去安排它吗?那您就做了最重要的事情了。
我们的责任是调整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去编书;是使我们的举止井然有致,而不是去打仗,去扩张领地。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人人都应有自知之明,这一训诫实在十分重要。
柏拉图也说:所谓智慧,无非是实施这一箴言。
无论哪一门学问,惟有入其门径的人才会洞察其中的难点和未知领域,因为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学识才有可能察觉自己的无知。
要去尝试开门才知道我们面前的大门尚未开启。
柏拉图的一点精辟见解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知的人用不着去求知,因为他们已经是有知者;无知的人更不会去求知,因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么。
因此,在追求自知之明的方面,大家之所以自以为精通于此,那是因为:谁也没有真正弄懂什么。
我觉得这一箴言包含着无限深奥、无比丰富的哲理。
我愈学愈觉得自己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
我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生性谦逊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凭自己的切身经验谴责人类的无知。
我认为,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拓展阅读:闲逸之美
闲逸,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也是一种心境。
闲,是陌上赏花,月下听琴,花间对酌,雪中赏梅。
凡是雅致而有情趣的事情,往往都来自一份闲情。
闲,是不追赶,不慌张,不急促,不紧迫。
读《浮生六记》,陈芸用扁豆和竹篱笆做了一扇活的屏风,盆中种植了藤本植物,可以在竹屏格上蜿蜒生长。
不久,绿意葱茏,使室内绿阴满窗,即使深秋,也春意盎然。
这扇活屏风,令夫君沈复赞不绝口:“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
”难怪林语堂曾称赞:陈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陈芸是一位有情趣的闲雅之人,有一双探索美的眼睛和心灵。
在徽州见到一副对联,“松风间放鹤,花雨夜鸣琴”,多么悠闲的古代时光,多么闲逸的雅士啊!
《浮生六记》《闲情偶记》《幽梦影》这些古籍成就了一代大家。
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哪一位不是站在这些闲雅的文字上摘到了星辰?林语堂曾为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讲东方情调的生活方式,只引得《幽梦影》中一句“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一时间倾倒多少西方读者。
那么清雅的文字,自有一份闲逸的气质在,天然去雕饰。
如空谷幽兰一般,古意横流,诗情悠悠。
如今的人们,似红尘中的蝼蚁,匆忙的身影里,怀揣着一颗焦灼浮躁的心。
有人说,等我有钱了,也闲情逸致去。
其实,闲逸之情只和心灵有关,与金钱无关。
齐白石作画时,曾题画云:白石老人心闲气静时一挥。
沉静、闲逸、寂寞,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
他是一个远离功名浮躁的闲逸之人,一颗心在草木山水间,一活就是近百岁。
一日,翻看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和画,懂得了闲逸之美。
抗战期间,他带全家迁往重庆郊区的一座荒村,物质贫乏,生活困顿不堪。
可是,一家人种豆种菜,养鹅养鸭,自得其乐。
他养着一只大白鹅,称它为“鹅老爷”。
那篇《大白鹅》的文章,至今读来,风清月白,闲淡清雅。
写尽荒寒生活中之乐趣,令人忍俊不禁。
他写道:“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
”我猜想,丰先生作画累了,就倚在窗前看白鹅吃饭,“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白鹅的憨态跃然纸上,仿佛一个顽皮而倔强的孩子。
丰子恺于乱世中读书作画,种豆养鹅,在困境中保持文人优雅、闲逸的心态。
生之乐趣和闲散,就在淡定从容、妙趣横生的文字里。
闲情,是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了。
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不知不觉,一弯晓月爬上柳梢。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晓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茶杯几盏,就是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自由的灵魂。
天性自然,人性温暖,如秋天的果子,丰盈饱满。
文字不端架子,让所有的限制都解甲归田。
文字这才有了灵性和飞翔感,有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余韵。
其实,闲情逸致的人也一样。
我追求文字里有一份闲逸之美,更想学做一个闲雅之人,气定神闲,淡静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