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合集下载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结项材料及要求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结项材料及要求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结项材料及要求**一、课题结项材料****1.课题基本信息**-课题名称: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课题编号:GZXXXX-承担单位:广州市×××学会-结项时间:XXXX年XX月XX日**2.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学术论著、研究报告等-发表学术论文X篇,其中CSSCI收录X篇-出版学术著作X部-参与省级以上学术会议X次-参与学术交流活动X次**3.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课题经费使用合理、充分-经费使用情况符合规定,未出现滥用、挪用等情况**4.课题成果推广和应用**-课题成果在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课题成果得到相关领域的认可和推崇-课题成果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价值**5.课题结项评价意见**-评价人员:×××评审委员会-评价意见:课题研究成果符合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二、课题结项要求****1.结项报告**-提供完整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包括各类研究成果的清单和总结-报告内容要详实、客观,能够真实反映研究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2.课题结项材料**-提供与课题研究成果相关的论文、学术论著、研究报告等材料-材料要求齐全、清晰,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3.课题结项评价**-课题结项评价应由相关评审机构进行,评价意见要客观、准确-评价意见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课题结项总结**-课题结项总结应对课题研究过程、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总结要求提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措施和建议**5.课题成果推广和应用**-课题结项后,应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向社会提供相关服务-推广和应用工作要与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密切的联系,体现课题成果的实际效果**6.课题结项的社会效益**-课题结项后,应对课题成果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和总结-评估和总结要求客观、准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7.其他要求**-课题结项材料和要求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课题结项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结语:**以上是关于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结项材料及要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08年广州电大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2008年广州电大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物 业 管 理 实 务 ( 1 ) 》 建 设 与 实 践 广州海珠 数字化学 习型 社 区 的建设应 用 与典型 示 范 多媒体 软件 实践 教 学 中案例 教学及 考核模式 改 革
中 国 与 新 加 坡股 票 上 市 规 则 比较 研 究— — 对 证 券 市 场 课 程 教 学 的 若 干 启 示
◎鹤 荤广卿咆恭爨褥科酾颟暴震累
广 州 电大教职 工 立 足 于 教育教学 实践 , 勇于 探 索和 改革 , 不 断 反思和 提 高 , 教育科研 工 作 在2 0 0 8 年 取 得 了 丰 硕 成 果 。 以 下 是 部 分 市级 成 果 :
广州市哲 学社 会科 学优秀成果 奖
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七 届 市级教学成果奖
二 等奖 二 等奖 二 等奖 二 等奖
广州市高职 高专教育示 范专业 ( 第二 批 )
广州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 程 ( 第二 批 )
广州市高职 高专教 育示 范性 实训基地

2017 广州市社科 立项

2017 广州市社科 立项
“互联网+”背景下的广州市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及对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地传承“广州模式”探究 空间生产视角下广州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广州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战略、路径与支撑体系研究 高房价影响城市人口迁移的机制与实证研究 广州外来人口生存发展状况与社会融合研究 广州建设跨境电商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广州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以“共享单车”为 例 广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难点、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体质测试结合学校公众平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应用研究 广州市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负荷特征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6 彭未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7 王和勇 华南理工大学
8 赵元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9 吕立才 华南农业大学
10 刘建进 广州商学院
11 刘鸿优 华南师范大学
12 刘晓斌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13 宾宁 广东工业大学 14 滕宏庆 华南理工大学 15 吴菊华 广东工业大学 16 王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 17 田新朝 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8 闫埔华 暨南大学 19 欧江波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0 郭文伟 广东财经大学 21 李红锦 华南理工大学 22 李超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3 左晖 广东工业大学 24 赖伟娟 华南理工大学 25 朱殊洋 广州市委党校 26 孟凡强 广东财经大学 27 吴强 广州商学院 28 孙辉 广州大学 29 何亦名 广东金融学院 30 庄德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31 程风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32 范兆斌 暨南大学 33 毕凌燕 华南理工大学 34 于大川 广东金融学院 35 王红丽 华南理工大学 36 颜海娜 华南师范大学 37 李黎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38 贺勇 广东工业大学 39 彭思喜 华南农业大学 40 张树旺 华南理工大学 41 林学军 暨南大学 42 叶文晖 广东财经大学 43 华幸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44 刘石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最终成果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仅共建项目需要)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最终成果专家(个人)鉴定意见表(仅共建项目需要)
3.是否对重要领域或重要问题作出新的系统分析和概括,得出新的认识或对某领备


可靠性
资料准确是否充实,研究方法是否科学适当
30
逻辑性
概念是否明确,逻辑是滞严密,条理是否清晰
规范性
引证是否规范,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是否清楚




研究难度
问题复杂程度;理论难点多寡;学科基础程度
20
资料搜集
处理难度
资料的搜集与处理的难度




学术价值
社会价值
1.对解决重要理论或现实问题起到的作用
2.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
20
综合评价:对成果质量的综合评价(在选择方框内打“√”)
□ 优秀(≥90)
□ 良好(89-80)
□ 合格(79-60)
□ 不合格(≤59)
评审专家签名:
年月日
书面鉴定意见
内容提示:①该成果的突出特色和学术或应用价值;
②该成果的不足及需改进的具体意见建议。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表
课题名称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评估指标
权重
得分
总分




理论创新
方法创新
1.是否提出或运用了新的理论观点、新的研究方法或具有启发性的见解
2.是否丰富和完善了某种学说或重要理论观点,使得研究有重要的突破或新的突
破或得出具有启发性的新认识

045101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全日制)

045101教育管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全日制)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01专业领域名称:教育管理学制:二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教育管理专业领域所依托的教育学学科1995年获得教育学原理硕士授权点,2005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讲师11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

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出版著作20余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权威刊物上;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项。

经过长期的累积,本专业点在教育管理、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经济与政策等方向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特色,在境内外有较为广泛的学术联系,与一些中小学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合作关系,并多次受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人民政府等行政部门的委托,就教育管理、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等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在教育管理方面凝聚了较强的研究力量。

三、培养目标以能力本位、师德为先、质量为上为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的优秀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 有高尚的师德修养;2. 有广博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合理的素质结构和较高的教育管理专业水平;3. 有较强的教育管理实践能力,包括判断、决策、应变能力,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等;4.有初步的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5.身心健康。

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学习年限为2年。

2.第1学年以校内课程学习为主。

第2学年开展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其中,校外实践学习不少于半年,第三学期12周内进行中期考核和论文开题,期末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第四学期五月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六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旨在表彰在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激励广大社会科学研究者继续为繁荣学术、服务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研究成果。

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研究成果涵盖了众多领域,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评奖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等。

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关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文化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政策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人口学、统计学等领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智库研究成果智库研究成果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国际问题研究、国家安全研究、发展战略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在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评选出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1.创新性: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创新性,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实践路径。

2.应用性: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实际,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影响力: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提高了我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地位。

4.前瞻性: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对未来的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指导意义。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

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公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优秀成果层出不穷。

这些成果对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表彰这些优秀成果,教育部举行了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的评选,以下是公示的获奖名单,按照不同类别划分。

1.哲学社会科学类优秀成果奖:《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到习近平强军思想》作者:杨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该著作通过对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思想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异同之处,对习近平强军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解析。

该成果在国防建设与军事文化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2.文学艺术类优秀成果奖:《中国电影的元祖:萨穆良》作者:张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该著作通过对萨穆良电影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该成果对于推动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语言文学类优秀成果奖:《“学生集体”视角下的英语课堂互动研究》作者:王晓峰,南京大学外语系教授该著作通过对学生集体视角观察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对英语课堂互动的机制及其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成果为英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4.历史文化类优秀成果奖:《西侵这一百年》作者:聂其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该著作重点论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描述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历程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和奋斗。

该成果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以及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5.法律政治类优秀成果奖:《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作者:黄河清,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该著作重点论述了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中心任务和战略选择。

该成果在法治建设和法治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以上几位作者的研究成果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些研究成果将指引未来的学者在这些领域深入研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也为国家法制建设、文化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途径。

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一、评奖的背景和意义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是对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的重要活动,旨在鼓励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哲学研究类和社会科学研究类共四大类。

奖项设置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特别贡献奖。

二、评奖的选择原则和程序(一)选择原则1. 严格遵循科学性。

评奖工作必须依据事实和科学原则,确保评选出的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2. 公平公正。

评奖过程要透明公开,确保不受个人偏见或利益干扰,以公平的态度评选出优秀的成果。

3. 突出应用价值。

评选重点关注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成果,注重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贡献。

4. 突出原创性。

评选中将重点关注原创研究成果,鼓励并表彰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术成果。

(二)评奖程序1. 提名阶段:通过学术界、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推荐,确定候选成果。

2. 初评阶段:由评奖委员会根据评选标准进行初评,筛选出优秀成果入围。

3. 专家评审阶段:组织专家对入围的成果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报告,并提出评奖建议。

4. 终评阶段:在评审报告的基础上,经评奖委员会终评,并确定获奖名单。

5. 颁奖仪式:在一定的协调时间内,组织颁奖仪式,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参评条件和要求1. 参评成果必须是在我国境内完成的研究成果,且结果应在两年内得到发表或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并通过实际应用或专家认可。

2. 参评成果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实际贡献,能够推动或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3. 参评成果应具备科学性、原创性和实用性,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清晰的研究框架和结构。

4. 参评成果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提交,并附上详细的研究报告和相关实验数据。

四、奖项设置和评选标准(一)奖项设置1. 一等奖:对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具有重大创新成果的个人或集体予以表彰。

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奖成果名单(230项)

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奖成果名单(230项)
关锋等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年第9期
黑格尔Subjekt概念的两个维度与三层含义——基于《〈精神现象学〉序言》的一个理解
徐长福
中山大学
哲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
Xun Zi Holds That Human Nature Is Simple and Uncarved, Not Evil
周炽成
“公司+农户”模式:社会资本、关系治理与联盟绩效
万俊毅等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年3月
论文(76项)
成果名称
作者
所在单位
出版、发表或采用单位
出版、发表或采用时间
列宁“帝国主义论”:历史争论与当代评价
姜安
深圳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
2014年第4期
生产力的三层维度与决定论的多种表现——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新探
温忠麟等
华南师范大学
Psychological Methods
2015, Vol.20, No.2
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
叶浩生
广州大学
教育研究
2015年第4期
体育法学概念的再认识
周爱光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刊
2015年第2期
墓主像与唐宋墓葬风气之变——以五代十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为中心
李清泉
周文慧等
华南理工大学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4, Vol.23, No.4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Bullwhip Effect in China
山峻等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思政马原马中研究生导师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思政马原马中研究生导师介绍

博士生导师(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王宏维王宏维,女,1950年9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镇江,曾在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自治州农村插队,后从事新闻和宣传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第一届大学生,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5年升任哲学教授。

曾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进修及从事合作研究。

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行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仲裁委员会委员,政行学院党委统战委员。

专业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伦理学、价值哲学。

承担的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西方伦理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潮”、“生态女性主义”、“道德与价值研究”、“后现代理论研究”等,还承担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和本科通选课的教学。

现在研究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公共哲学及公共价值构建”等4项。

已撰写出版的专著有《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命定与抗争》等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评定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1996—2000年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主要社会学术兼职有:全国高校思政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两课”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妇女研究会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陈金龙陈金龙,男,1963年4月生,湖南省益阳市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已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5项,出版个人专著4部,即《民族精神与毛泽东》(1993)、《继承与超载——毛泽东与孙中山比较研究》(1998)、《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宗教问题》(2006)、《改革开放与民族精神》(2008),合著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民族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有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转载。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

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

华师〔2013〕73号关于印发《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 年修订)的通知各院系、各部处、各单位:现将《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 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二○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华南师范大学科研业绩评价方案(2012 年修订)按照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改革需求,需对各类科研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与认定,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以质量为导向,鼓励我校教师多出高水平的成果,提高我校科研的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包括科技类和社科类两大部分,科研业绩分为T、A、B三个级别。

第一部分科技类一、科研业绩评价标准(见下表)二、学校科研业绩奖励范围(一)学术论文类1.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2.在《Nature》系列刊物上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

3.SCI收录且影响因子10.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影响因子8.0以上(含)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4.其他SCI收录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二)学术著作类1.国际重要机构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2.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

3.教育部统编高校教材。

(三)授权专利成果类1.通过PCT途径进入其他国家并获得授权专利。

2.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四)获奖成果类1.国家科学技术奖。

2.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5.省级和国家其他部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五)科研项目类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973 计划”项目、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经费 1000 万元以上(含)纵向项目、单笔实到经费500万元以上(含)的项目。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1.22•【字号】粤府办[2004]108号•【施行日期】2004.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府办[2004]108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委宣传部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第一条为奖励我省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设立“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条所指的“优秀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三大类,具体分为专著、译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读物、工具书、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每类设一、二、三等奖,由省人民政府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特别奖。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授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管理工作。

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奖励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五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最新)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最新)

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奖方法第一条为了进一步繁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增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加速建立拥有中国特点哲学社会科学,推进 X 社科强省建设,联合本省实质,拟订本方法。

第二条 X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的评选和奖赏,合用本办法。

第三条 X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奖坚持公然、公正、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建立 X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奖委员会,负责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选工作。

省评奖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省级分管领导担当,成员由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构成。

省评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X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社科联),负责平时工作。

第五条 X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奖赏总数原则上不超出 290 个,可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成就申报总量变化作适合调整。

第六条 X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奖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七条评奖活动所需经费列入评奖当年省财政估算。

第八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奖坚持以 X主义为指导,着重成就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着重表现中国特点和 X 风格。

鼓舞新兴学科、交错学科、冷门学科创新发展,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拟订明确的评奖标准,严格依据标准评选。

达不到标准的,奖项能够空缺。

第九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奖委员会办公室按评审要求,组建初评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

初评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的成员从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库中抽选,推行完整回避制度,由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评奖委员会鉴定。

第十条在我省工作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均可申报 X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奖。

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就奖,由申报人向受理单位申报。

任职副厅局级以上(含副厅局级)领导干部中,仅限于编制在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行政学院和其余社科研究机构、事业单位,并以教课、科研工作为主,其成就能够申报。

如何成功获得广州市社科联规划课题立项——记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郭凡博士的专题讲座

如何成功获得广州市社科联规划课题立项——记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郭凡博士的专题讲座

策研 究 的同时 ,注重 基础理 论的创新 性研 究 ,推动 学科建 为准 )的课题负责人 ,不得 申报新的市社科规划课 题。 设 和人才成 长 ,促进 哲学社 会科学研 究水 平 的提 高 ,为广
思想保证 和智力支 持。 7 由于主观原 因被撤销课题或者课题 最终 成果 鉴定未 .
两年内不能 申报新 的市社科规划课题 。 州市实施 国民经济 和社 会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 提供精 神动力 、 获通过 的课题 负责人 ,

广州市社科联规划课题立项的基本情况 四分之一成果成为决策参考
( )回顾 “ 一 五” 一 十
1扎根实践 .
据郭 凡博士 的介绍 ,哲 学社会科 学 的重 要使命 和价值 应用 对策研究 成果 和有地方特 色 、区域优 势 的基 础理论研 在于 为经济 和社会发展 提供理论 依据 和智力支持 。哲学社 究成果 , 以及 一批求 实创新 、 在国际国内有 影响的精品力作; 会科学 只有扎 根于实 践 ,才会 根深叶茂 、繁荣发 展。正是 建设 若干个 以优势学科 和特色 学科 为重 点的人 文社会科 学 秉持这 一思路 , “ 十一五 ”期 间,广 州社会 科学界始 终把 研究 基地 ,形 成一批具 有广州 特色 、处 于学科前 沿的一 流 党委政府 的关 注点作 为工作 的中心与重 点 ,围绕 中心 ,服 学科 和学术 品牌 ;造就 一支结 构合理 、学 术造诣 精湛 的一 务大局 。广州 市委书记 、市长每年 都亲 自为哲学社 会科学 流队伍和一批具有 国内领先水平 的学术名家等 。 “ 十二五” 招标课 题 圈题 ,向哲学社 会科学 界提 出一 些需要研 究的重 期 间 ,广州社 科联将 紧密 围绕加 快经济 发展方式 转变 和建 大问题 ,并把哲学 社会科 学优 秀成果运 用于各项决 策 中,

办 学 历 史 和 优 良 传 统

办 学 历 史 和 优 良 传 统

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1835年,美国的伯驾医生在广州设立医局,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医医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济医院,并于1866年设立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专科教育机构;1888年,由美国人开设的格致书院在广州开学,后发展为私立岭南大学,博济医院及其附设的医学校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

博济医学堂和格致书院,开启了中国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广州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学校,包括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

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的多个院系专业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与岭南大学相关院系合并,组成新中山大学;同时,两校的医学院分出后,另行合并组建专门的医科院校,后又将广州的光华医学院并入,几经易名,最后定名为中山医科大学。

这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分别是教育部和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共同继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山大学和开创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岭南大学的办学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大学风格,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进一步拓宽了学科结构,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学术传统。

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域 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推动广 东高水平研 究型大 学核 心竞争力发展 必须 理性判断现 实, 以增创新优 势、 发挥 区位优势并整合 战略资源 、 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加 加大筹资和融资多元化力度 。
关键词 : 高水平 研 究型大学 核心竞争力 发展战略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6 3 2 1 )20 2 -8 17 -2 X(0 0 0 - 00 0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和“ 研究 型” 两者 都有 客观衡 量 标 准 , …我 国将重 点 大学 分 为 四 个 层 次 , 北 大 、 华 为 第 一 层 次 , 即 清
属 , 水平研 究 型大 学 是研 究 型 大学 的一 个种 。因 高
此 高水 平研究 型 大学是具 有一 种特殊 本质 的研究 型
大学 , 了研 究型 大学 的一般特 征外 , 除 还具 有 自身 特 殊 的本 质特征 。从 资源投 入看 : 在学术 人才 、 优秀生 源 、 费资源 、 经 教研 设施 等方 面 拥有 更 多 的优 势 ; 从 组 织运作 看 : 究优 先地位 非常 明确 、 流学科 和特 研 一 色 学科更 加汇 聚 、 长具有 卓越 的决策 和管理 能力 、 校 学术 氛 围浓 厚 ; 教 育 产 出看 : 科 研 成果 、 英 人 从 在 精 才培 养 、 技转 移 、 新 体 系 、 术 声誉 等 方 面更 为 科 创 学
第l O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广 东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 f a g o gU ies yo eh oo y Sca c ne dt n o r a n d n nvri fT c n lg ( oil i csE io ) o Gu t Se i

2004—2005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细则(修订稿)

2004—2005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细则(修订稿)
果。
招标 成果奖 :在 F市委 书记 、市 长罔题 的』 } 1 州市社 会科学 研究 课题招标活动 中获奖 的成果 。
三 、 申报 条 件
1 申报 参评 “ 州市哲学社会科 学优 秀成果 奖 ”一 、二 、三等 . 广 及人 选奖 的成果 ,必 须是在 2 0 04年 1 1日至 2 0 年 l 月 3 月 05 2 1日
解 ,对推 进哲 学社会科学 研究柑积极 作川 ,县有较 高学 术价 值 ;对 “ 个 文 明”建设 及和 游利: = 一 会建设 的实践

要指导 作J ,县订较 l J
R 一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期 问 ,我市哲学社会科 学T作 者 ( 为市属单位 人员 ) 开出版 的 须 公 社会科学 基础性 和应用 性理论专 著 ,在报 刊公 开发表 的论 文 ,公 开 发表或被市级领导 机关和实 际_ 作部 门采用 、对决策有 重大指导 意 T
义的应用性研究 报告 。 2 广 州市属 单 位或 个人 在 2 0 . 04年 1 1日至 2 0 月 0 5年 l 2月 3 1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 厂州社科快讯 》2 0 t 0 6 I
特 别奖 :广州 市属 位或 个人在 2 0 0 4年 1 1I至 20 月 j 0 5年 1 2 月3 1日期问 ,获得 部 、省级( 含各级各类 专业 学 会 、协会 、研究 不 会和研讨 会 、征 文活动奖项) 等奖 I 二 二 奖励的哲学社 会科学研究成
日 间 ,获得部 、省( 各级各类专业 学会 、协会 、研究会和研 期 不含
讨会 、征 文活动奖项) 二等奖 以 上奖励 的哲学社会科 学研究成 果 ,可
直接 申报 “ 别奖” } “ 州市哲学 社会科学 优 秀成果 评审委员 特 ,F 广 1

2004-2005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奖评奖细则(修订稿)

2004-2005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奖评奖细则(修订稿)

社 会科 学优 秀人才奖励 办 法( 试行) 》所列 条件 的我 市市属单 位哲 学
社 会科学 作者 。广州市 优秀哲学社会科学 家和』 l 秀中青年 市优 哲 学社会科学 - 作者的评奖 条件分别如下 : 1
1 广州 市优 秀哲学社 会科 学家 的 申报 对象 ,必须 在我市 T作 3 . 年 以上 ,在哲学社 会科学研 究中坚持 以马列 主义 、毛泽 东思想 、邓 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 导 ,政 治强 、业务精 、作风
维普资讯

1 — 2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优秀人才奖励办法 ( 试行 ),特制订评奖细则如下 : 》
奖 项


广 州市哲学社 会科学 优 秀人7 奖设 “ J 一 广州市优 秀哲学社会 科学
家”和 “ 广州市优 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T作者”两个奖项。
二 、 申报 范 围 和 评 奖 条 件
广 州市哲学社 会科学 优 秀人才奖 申报 对象是符 合 《 州市 哲学 广
正 ;具有扎 实的专业理论 基础 ,科研经验 丰富 ,学 术成就突 出 ,在 全 I 、伞 省同行 中有较高 的声誉 。I H具 备以下条件( J (成果 限 j j  ̄t I. 申- J l,  ̄ -3 .
十一 j 【 会 至 2 0 : 2门 3 lJ') } j 05 1 1Ij l : Ji tr J
维普资讯

… 一一 …~ 一
20—05 0 4 2 0 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 优 秀人才奖评奖细则
为r 贯彻公 正 、公平 、公 开 的评审 原则 ,使 评奖 r 规 范 、有 作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是指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杰出贡献和卓越成就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创新性:优秀成果在研究方法、理论观点或实践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2. 学术价值:这些成果在学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理论建设或实践指导具有重要贡献。

3. 影响力:优秀成果在学术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4. 实践意义:这些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能够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或政策建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取得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敏锐的问题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这些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学科领域可能对优秀成果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优秀成果应该在学术质量、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申报推荐表
单位: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成果作者:
申报奖项:
填表日期: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O1O年4月
填表说明
一、按照表内栏目和有关规定的内容认真如实填写,推荐表内文字必须按要求打印。

二、封面的“成果形式”是指所报成果是专著、论文或研究报告。

三、封面的“申报奖项”是指申报“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或“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特别奖”。

四、申报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特别奖所提供的成果时间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五、本表只申报一项成果。

六、本表可复印使用,不够可加附页。

七、本表一式3份(含原件一份)交至广州市社科规划办(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东路363号宝供大厦2楼218室,邮编:510635),联系电话:38483162、38483145,传真:384823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