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优秀实用课件
《行路难(其一)》ppt课件
诗歌朗读
活动一:朗读诗歌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好节奏;3、读出抑扬
诗歌朗读
活动二:概说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概说诗意。
樽:盛酒的器具。 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安:疑问代词,哪里 会:终将 济:渡
诗歌朗读
活动三:品读诗情 要求:任选一联加以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达了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
研读探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受命于 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 治上并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借古 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研读探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 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 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 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 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
行路难(其一)
李白
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 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西域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坦北部 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 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公元742年(天宝 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 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 他怀着平乱的志向愿望,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秀PPT课件(17页)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本诗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心绪纷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 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2.诗人是如何表现内心的苦闷抑郁的?
停
金
投
清
对比
拔
玉
顾
210 01
珍
极度愤懑 抑郁不舒
深入探究
4.找出诗中化典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
得遇文王的典故;后一句是伊尹受商汤 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的典 故。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 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 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 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所写,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明堂赋》和《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化用典故刚刚有了信心, 为何又开始感叹行路难?
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 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 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 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 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一年春天,岷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说: “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 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李白认真 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客 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 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 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夸赞:“童子 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行路难(其一)_图文-课件(PPT-精)
二读节奏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斗十千,玉盘珍羞 直万钱。
停杯投箸 不能食,拔剑四顾 心茫然。
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
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 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三读内容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 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 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 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 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 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 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 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行路难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
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 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 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 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 “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幕 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 逝于当途。
赏析: “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 “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 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析: 写出了四顾的原因。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
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 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
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 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 “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第14课《行路难(其一)》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七言古诗用韵自由灵 活,注意诗句的变韵。
资料助读
·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却没被唐玄宗重 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 李白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他满怀愤慨,以《行 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读准字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樽(zūn)
斗 (dǒu) 羞 (xiū)
箸 (zhù) 塞 (sè)
行 (háng) 歧 (qí) 济 (jì)
情感变化
愁苦, 茫然
怀才不遇
抑郁, 惆怅
期待, 盼望
希望被重用
前途受阻
低落,
彷徨
理想回到 现实
自信,
乐观
对美好前 景的希望
主旨
·抒写诗人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反映 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 自强不息的个性。Βιβλιοθήκη 《行路难》(其一)默写过关
1. 渲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极尽夸张渲染之事 ,突 出酒宴的华贵。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
顾心茫然 ”两句运用连续的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 闷
抑郁。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 登 太行雪满山 ”来象征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尽
的惆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ppt课件
2.本诗使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路艰难
“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句:
,诗中具体体现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课堂检测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 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 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读诗歌之意
金樽:对酒杯的美称。 珍羞:珍美的菜肴;羞,
樽,盛酒的器具。
同“馐”,美味的食物。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贵。 直:同“值”,这里是价值的意思。
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投箸:丢下筷子。
茫然:无所适从的样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探心路之澜
结合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波澜。(将相应的选项填入方框内)
备选选项 A 苦闷愤怒 B 希望期待 C 自信昂扬 D 失望无奈 E 充满迷惘
A 苦闷愤怒
B 希望期待
C 自信昂扬
D 失望无奈
E 充满迷惘
探心路之澜
积极入世与归隐山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封建文人内心最根本的矛盾。
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鲍照: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 爱生活。
第14课《行路难(其一)》课件(共20张ppt)
第14课《行路难(其一)》课件(共20张ppt)(共20张PPT)李白行路难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初读文本——注意字音行路难(其一)李白zūn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s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目录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01年-762年),字________,号__________,唐朝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
与杜甫并称“_____”。
了解诗人乐府古题:一般多用来书写人生道路的艰难、离愁别苦,歌咏人世的不易。
了解课题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征召人京,担任翰林供奉,虽然唐玄宗对他礼遇有加,但只是赏识他的文学才华。
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实现,而他的傲慢也不为权贵们所容,终被“赐金放还”。
于是他借乐府古题“行路难”抒发了自己的茫然、悲愤之情,并表达了自己仍然执着于理想的自信。
对读诗歌——找出典故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思考:1.诗中多处运用典故,请从诗中找出三处运用典故的的句子,做简要分析。
(1)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含蓄委婉地写出诗人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期待,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吕尚、伊尹)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
(2)借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表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读诗歌
长行闲欲停金 风路来渡杯樽 破难垂黄投清 浪,钓河箸酒 会行碧冰不斗 有路溪塞能十 时难上川食千 ,,,,,, 直多忽将拔玉 挂歧复登剑盘 云路乘太四珍 帆,舟行顾羞 济今梦雪心直 沧安日满茫万 海在边山然钱 。?。。。。
《
行
学法指导:
路
(1)把握好重音
难
和停连,感受音
韵之美;
·
其 一 》
(2)注意语气和 节奏,把握诗歌 的感情基调。
一、读诗歌
/ // / // / // / //
/ //
·
长行闲欲停金 风路来渡杯樽
《
破 浪
难 , 行
垂 钓
黄 河
投 箸
清 酒
行 路
会路碧冰不斗
有 时 , 直 挂
难 , 多 歧 路 ,
溪 上 , 忽 复
塞 川 , 将 登
能 食 , 拔 剑
十 千 , 玉 盘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句意: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句意: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典故: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 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 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 聘请,助商灭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词意: ①今安在:如今身在何方? ②会:一定、必然。 ③云帆:高高的帆。 ④济:渡。
句意: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 大道究竟在哪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 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歌赏析: 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课件(共18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研读课文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相传姜尚(姜太公)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 王灭商;
反复、反问、4个三字短句 形象写出了诗人的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 人面对世事多艰,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研读课文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从哪儿可以看出?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总有一天,我终将实现远大理想,挂 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14.1 行路难(其一)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是屈原 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 阳江油市青莲乡)存世诗文千余篇。
——动作描写,表现诗人因仕途艰难而内心的抑郁、苦闷 ——以乐景衬哀情,用盛宴反衬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
研读课文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请联系诗人想做官来施展抱负, 却被遭阻难的人生经历来理解:诗人真的要“渡黄河、登太行”吗?还 是别有寓意?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
终于,四十一岁时,他被玄宗召至长安,进入了翰林院。然 而此时李隆基不理政事,他将李白看做文学弄臣,只是想用李 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作点缀粉饰太平。
《行路难(其一)》ppt课件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无论未来的 路有多长,多崎岖,只要扬起自己的帆,船总 会凭自己的努力冲破波涛,驶向彼岸!
技法指导 从古诗中常考的名句及主题入手去谈感悟。
真题再现
(河南中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 它?为什么?
积极乐观 自信坚强
追求
长风破浪,自在其时 展望未来,信心益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主题归纳
本诗主题
这首古诗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 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 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 想的不懈追求。
主题感悟
读了《行路难》后你有什么感悟?
1 《行路难》告诉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学
会自己去面对,学会收起自己的眼泪;尽管前面 的人生之路障碍重重,但是相信自己有一天定会
内容讲解
“分析诗歌中的用典及其作用”在近几年中考诗歌 阅读中多有设题,常见考查形式:
1.明确指出诗句用典,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用典 的作用; 2.要求判断对用典诗句的理解分析是否恰当。 3.给出诗句(用典的诗句),要求分析诗句在写法上 的特点;
方法技巧
用典的形式
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引用历史故事, 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为诗向,借以抒怀言志或 影射时事。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分为直接引 用前人诗句和在原句的基础上改动一个字或几个字,或 是只借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这两种。
方法技巧
用典的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3)引发联想,创设意境。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真题再现
《行路难》其一课件优秀公开课PPT
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
赏析:整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 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抒写了世路的艰难。
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
将登太行雪满山
比喻:极度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忽复:忽然又。 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 句式需要而颠倒。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2.象征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 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 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3.用典——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 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
这句诗那几个动词可以体现作 者的心情?
停、投、拔、顾。 这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 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茫然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欲渡黄河”、 比喻 “将登太行”
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比喻
“冰塞川”、 比喻 “雪满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 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 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 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 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 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 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 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 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 渡碧海青天。
4、短句的运用,节奏短促,简短有力。
第14课《行路难(其一)》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 大多咏叹世路艰难、贫困孤苦的处境。
乐府:汉族古代民歌音乐,属于汉代诗歌。
检查预习
1、给红色的字注音
金樽 zūn
投箸 zhù
2、解释下列词语
羞:同“馐”,è
直:同“值”,价值 安:哪里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 甫并称为“李杜”。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 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 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 道难》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路艰难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 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作者利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表达了什么?
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 途的阻塞,含有无限的迷惘和悲愤之情。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停、投、拔、顾四个连动,形象地把诗人政治失意后,心 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表现出来。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 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这首诗歌短短的82个字,却生动地表达了李白遭遇挫折时思 想上的痛苦与悲愤。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首诗生动地展 现了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乐观进取、 执着追求的李白。
写 作 背 景
李白少有壮志,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 政治理想,他以历史上管仲、晏婴等名相为期待,想辅佐帝王 成就伟业。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同乡司马相如、杨雄那 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行路难(其一)完美版PPT课件
•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 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 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 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 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 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 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 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 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9
课后小问题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前后 连续的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个连续的动作与前两句的宴饮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当时仕途 上失意受挫后极度苦闷的心情
2 作者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表达了什么意思?
作者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交代了诗人惆 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因遇到重重阻 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
• 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
-
3
写作背景
•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 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 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 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 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 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 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 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 作,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把握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4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 寂寞和惆怅。 第二部分(第5-6句):写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 途的阻塞。 第三部分(第7-8句):写诗人想隐居,而又幻 想能受君命,实现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 宏愿。 第四部分(第9-14句):写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 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李白
2019/10/6
新课引入
“_____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 甫《饮中八仙歌》)同学们知道杜甫这首诗 写的是谁吗?
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 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 贬谪的神仙。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 凡脱俗 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 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 他的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课堂检测
6、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形象?
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的深层含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 人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 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 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宗悫 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 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 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后来人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 魅力和个性精神。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 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 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 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 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 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 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 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 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 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合作探究
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 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 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以夸张的手法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合作探究
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心情如何?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 “投”“拔”“顾”这四个连续 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 明的对比,以乐景写哀,突出李白内心极度 的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衬托出仕途 的艰难。
合作探究
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 长叹息”好?
李白的诗句更好。因为“停杯投箸”比 “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 息”更能深沉地表现出无所适从之感。
合作探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回忆在你积累的诗句中关于理想抱负的 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志在千里。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堂小结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的 未来同样不会一帆风顺,或许我们在成 长的路上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可以拿李 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说明诗人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 待,表现了诗人既愤懑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 的复杂心情。
合作探究
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作者的内容和思想 。
合作探究
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突如洪水出闸,一发 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 “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 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 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 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 的视野。
整体把握
“行路难”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 的艰难险阻。李白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 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 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 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 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 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夸张的描写
壮美的意象 巧用历史故事 跳跃式的结构
意境美
形象美 韵律美 情感美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行路难》中采用比喻描述前路艰险的诗句是 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2)《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明诗人希望得到朝廷 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疏通文意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中摆满 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太行,却 被满山的白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 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那么多,我如今 身在何处?
合作探究
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 ——苦闷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冰塞川、 雪满山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
行路难…… 长风破浪、济沧海
——彷徨、苦闷、抑郁 ——期待 ——阴沉、低落,苦闷彷徨 ——振作、乐观
合作探究
写作特点
1、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 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吕尚、伊尹、宗悫等 历史人物的典故作比喻,含蓄地表达作者悲 愤、苦闷同时又执着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 感情。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品读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诗人在沉郁中振起的精神。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 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 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 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 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 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 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 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 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 ,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 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合作探究
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通过 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 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昂扬激越,乐观向上。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诗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 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 ;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 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 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课堂检测
5、说说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的理解。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 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 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 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 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 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 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执著追求理想的 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 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合作探究
写作特点
2、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 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 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 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拓展延伸
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李白选择了自信 、乐观、坚韧,韩愈借助《马说》表达 愤慨,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与世隔绝, 苏东坡在黄州、柳宗元在永州取得不朽 的文学成就。你更赞同哪种做法?
运用了比喻。以“冰塞川”“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 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 。写出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 大理想的困窘。
合作探究
诗人到底想走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呢?能 否在诗歌中找到答案?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希望像吕尚、伊尹一样得到赏识, 委以重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课堂检测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 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课堂检测
3、诗中连用“停、投、拔、顾”等几个 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 的激荡变化。
课堂检测
4、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 ?
检查预习
朗读节奏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樽(zūn) 箸(zhù) 羞(xiū)
直(zhí) 塞(sè) 济(jì)
题解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 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 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 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 有豪气英风在。
词语释义
金樽: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价值。 投箸:筷子。 冰塞川:堵塞。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终将。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