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北宋词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

《人间词话》原文及白话翻译【卷上】〔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

有境界的词,就自然而然会有很高的格调品位,自然而然出现著名的诗句。

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那么独创绝世的原因就在这里。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词中既有诗人想象造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

但是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这是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同样必然接近诗人的理想信念。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有的诗词表达出诗人自我的情感,也有的诗词表现出诗人忘我的境界。

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就是写出的景物带有诗人自己的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就是没有写到自己的情感经历,纯粹写景物。

写有我境界的诗人,从主观去看事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情感的主观色彩。

写忘我境界的诗人,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诗词中分不出哪句抒写自我感情,哪句描写事物。

以前的诗人作词,写有我境界的主观诗比较多,却不一定有能力写出无我境界的客观诗,所以能写出无我境界的诗人在众多文人墨客之中能独树一帜。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无我境界只有在诗人心境澄明、自由静穆、超越欲念之时才能获得。

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

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

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不仅丰富了宋人的词汇库,还为宋词增添了新的色彩。

1:南唐五代词对宋词的影响南唐五代词对北宋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学上,二是政治上。

从词学来看,南唐五代词通过模仿、戏仿和反讽等手法来丰富和强化宋词的文学内涵。

南唐五代时期创作了许多歌颂爱情的抒情作品,这些诗词一方面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所追求的爱侣,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人们去寻找真正意义上的伴侣。

南唐五代时期还涌现出一大批著名诗人,如李煜、苏轼、辛弃疾等,他们为宋代文坛增添了新的活力。

南宋之后,随着朝代更迭,文人墨客们对情事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南唐五代时期很多文学作品仍然被奉为经典,并得到后人的广泛认可。

2:原因分析南唐五代词的出现,使得宋词开始受到影响。

南宋时期,宋代文学和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宋朝的鼎盛时期。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是以诗词为主要题材。

因此,许多人认为,南唐五代词对宋词产生了巨大影响。

那么,具体来说,这种影响有哪些方面呢?首先,南唐五代词促进了宋诗的创作繁荣。

由于南宋诗人的大量涌现,使当时宋诗的创作水平得到提升,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其次,由于这些词集能够反映出人们不同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人们更加容易接受和欣赏宋词。

最后,由于宋诗的通俗化倾向,许多宋诗被曲解成其他东西,比如《竹枝词》、《点绛唇》等作品就遭到过这样的曲解。

3: 结论南唐五代词对宋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加强了北宋诗词的文学色彩。

由于大量使用叠音字和双声韵、和谐曲调、软语、活泼欢快的情调等语言因素的运用,使得《望江南》一类词更加明快流畅、丰富多彩;而《虞美人》等其他一些用词华丽典雅的作品则显得相对逊色。

其次,它打破了旧体诗词的格律规则,使其成为一种自由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这一点也体现在元好问的《论唐诗》中:“赋诗之格度如此”,甚至比我们自己能够写作还要高兴,因为我们终于摆脱了绳尺和律法的限制"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句,被称为‘放言高论’.“在这两代之间, 南唐五代词与北宋词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注音及注释整理打印版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注音及注释整理打印版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Hale Waihona Puke 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
往事知道有多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
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
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
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二、词句解释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北宋 李煜 《南唐二主词》 《秋词·声声慢》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原文译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南唐北宋 李煜 《南唐二主词》 《秋词·声声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宋词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词流派
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 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2、风格: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
3、手法: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 怀为目的,表达豪放、旷达之情;
4、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 与义、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 陈亮、陆游、刘过等人。
(三)文学本身方面的原因
• 古近体源远流长,至唐代已达鼎盛的艺 术高峰,难以企及,而词之题材和体裁均 留下广泛的创作空间,故此宋词比宋诗有 更多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取得更高成就。
• 词牌826种,灵活性 复杂的情感世界 • 诗庄 词媚 曲俗
北宋词的发展
词艺开拓 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格律派) 词境开拓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苏轼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 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欧阳文忠 公集》,词集名《醉翁琴趣外编》,一名《六一 词》。内容主要还是恋情相思,离愁别恨。 欧阳修对此作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 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低声问:
“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
2,凄怨愁苦的羁旅词
• 漂零不偶、羁旅行役之 感成为清真词的重要主 题。漂泊的孤独疲倦和 憔悴失意,是清真词的 情感基调。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 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 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 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 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 枕,容我醉时眠。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奇葩,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奇葩,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

武 陵 李 清 春 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今山东)人。所作词, 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 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 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 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 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 称为“易安体”。现传 《漱玉词》。
词作背景:
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 皆丧失,无一留存 ,欲哭泪先流。 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 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下片进一 步表现悲 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 愁之深重。 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
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 其形可想。
1、本文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 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如“欲语泪先流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 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 沉重、无奈。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
品析:
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 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同样也表 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悲怆 的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满不平。其情调与唐 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 此词慷慨悲凉,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 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 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望 江 南
温庭筠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 人,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 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精通音律, 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 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其诗 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 称“温韦”。 他的词多闺情,音韵和谐,主导风格浓 丽、精巧。但也有清新明快的词。如《望江 南》。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

词从晚唐五代出现并发展,到宋代达到顶峰.词的第一个繁荣期出现在北宋,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一流的大家和作品.从“伶工之词”、“小道”发展到全盛,这其中经历了一个繁杂曲折的过程,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8年.这段时期局部战争不断,社会风气和文学风气处于酝酿之中,宋人关于词的认识和创作也处于一个准备阶段.虽然没有大家也没有名作,但格局清晰明显,时间较长,可以归为一个时期,称为沉寂期.北宋前期词坛的沉寂从宋初960年到宋真宗前期1007年近五十年的时间是北宋词的前期.这一时期,在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之后,社会正处于一个休养生息并逐步走向经济复苏的阶段.但这时期的词坛却基本是沉寂的.这时期从事词的创作的文人常见于各种宋词选本的也不过七八位,词作大约几十首,相对于浩繁的宋词来说,这段时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宋词的一段真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又称之为沉寂期.不过,其时实际上已有几位跋涉者在默默的耕耘,为新词坛序幕的拉开而预奏着序曲.这时期的“词人”有王禹偁,钱惟演、寇准、潘阆、林逋等几位.他们地位各异,遭遇不同,大多以文著称,并不是真正的词人,词仅仅是他们兴致偶来的随笔,数量甚少.潘阆词最多,其《逍遥游》存词也也不过十首.这时期晚唐五代词风盛行,温廷筠、韦庄的花间一派柔婉艳丽的风格霸占词坛,这些词人自然也受其影响.此时晚唐遗风仍然盛行,然而毕竟朝代不同,宋初的词人仍然对词进行了一些探索.潘阆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十首歌咏杭州的《酒泉子》为宋初词坛带来了若干清新气息.如:《长忆观潮》,作者在短短四十九字的篇幅中,写出了观潮的盛大场面、钱塘江海潮的万千气象及弄潮儿的过人胆略和技艺,可谓以少胜多,惜墨如金.但宋初词坛本承南唐余绪,大体不脱男欢女爱、伤春悲秋,词在当时仍然主要是应歌的,并未真正进入士大夫的生活.潘阆一反词坛软媚婉约的词风,以观潮题材入词,实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对传统词疆的突破.全词追忆观潮旧事,在纷繁的观潮场面中突出潮水的气势和弄潮儿的超绝技艺,气势豪迈,雄浑奔放,完全没有了花间词的胭脂气,在充斥着浅斟低唱的宋初词坛,确是难能可贵的,也反映宋初词人为改变五代词风所作的努力.第二个时期是从真宗后期1009年到宋仁宗1063年.澶渊之盟换来长期的和平,真宗此时得病,不再忙于战事,文治却颇有成效,终于使北宋一代进入经济繁荣期.后继的仁宗重用人才,致力于兴民事业,社会继续发展,经济的繁荣稳定为词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词迅速发展起来,又可称为活跃期.首先是出现了大量的词人,有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等大家为代表,又有范仲淹、王安石等成就特殊的词人;其次是词的数量大增,仅柳永就有近二百首词,晏殊有一百三十余首,晏几道更是多达二百六十余首,其余的词人也大多是十几首到几十首不等.因此无论词人的数量还是词作的数量都是北宋前期潘阆、林逋等人所无法比拟的.同时,词的思想内容有所开拓,词风有所转变,各个方面都开始了尝试.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字景庄,初名三变,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县令、盐场大使、屯田郎一类的官,整日出入青楼,饮酒作乐,最后潦倒而死.作为一个落魄的文人,柳永显然没有苏轼那种豪放豁达的胸怀,所以他的词也显得有点“落魄”.柳永的词虽然在题材内容上并无大的突破,但他对词的贡献却是巨大的.首先,柳永率先大量创作慢词,增加了许多新调,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这是柳永对词的最大的贡献.其次,柳永是继南唐李煜之后进一步把词的抒情趋向朝着自我的内心世界回归,不再做旁观者的描述,而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情,情真意切.这是柳永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此外,柳永注重追求通俗化、市民化的审美效应,适应普通民众的审美趣味和消费特点,也是柳永对词的贡献.晏殊和欧阳修是北宋词坛的大家.晏殊生于991年,欧阳修生于1007年,虽然二人年龄相差近二十岁,但一个是太平宰相,一个是朝中重臣,经历相似且有师生关系,所以他们的词作风格有着极大的相似,词史上合称“晏欧”他们都继承了晚唐五代柔婉的词风,但摒除了那种猥俗和过浓的脂腻.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富有创新性的词人.范仲淹的词境界阔大,将词的艺术视野延伸到塞外边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的世界,开豪放之先河,成为豪放词的真正源头,对后来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王安石词风与范仲淹类似,词虽然不多,但意境开阔,感慨深沉,音调高昂,打破了五代以来的绮糜之风,具有独特的风格.总体来说,北宋中期的词坛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诸多词人的努力及所取得成就对后期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使词的篇幅加长有利于感情的抒发,对后期豪放词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第二是范仲淹的边塞豪情和王安石的宏大气势融入词中,打破了婉约词的网笼,最先扯起豪放词风的大旗;第三是单纯个人抒情词作的出现,把词从单纯的描写引向了个人抒情,题材更加广泛,境界更加升华,为豪放词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第三个时期从英宗1064年至靖康之变之前的六十余年.这一时期边境战乱又起,社会弊病十分突出,政治运动此起彼伏.然而内忧大于外患,词人们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之后反而激起了创作欲望,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大家辈出,佳作纷呈,北宋词进入了繁荣期.北宋后期词坛的繁荣从1068年开始,北宋历史进入后期,大宋王朝表面的繁荣已经是日薄西山,然而宋词却迅速繁荣起来,达到了词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一流的大家及其一流的作品.这时期的词人并没有亲眼看到宋朝的灭亡,内忧大于外患,他们更多的体验到的是命运的坎坷、人身的失意和仕途的不幸,他们大都是在文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因此这个时期的词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和人生失意的苦闷.此时期词人大致可分为两个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等为代表的苏门词人群以及与苏门交往亲密的晏几道、贺铸等.二是以周邦彦为领袖的大晟词人群,晁冲之、曹组、万俟咏等属之.苏轼独树一帜开宗立派,师法其词的有晁冲之、黄庭坚等人;秦观俊逸精妙,自成一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周邦彦被认为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对此的形式格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贺铸、晏几道也各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大家崛起和流派纷呈的局势确切的表明宋词已经进入繁荣期.苏轼是北宋创造力最强、影响力最深远的词人,他以文坛领袖特有的胸襟和悍然不顾一切的气魄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北宋中期词坛的婉约缠绵之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苏轼是一个一贯不合时宜的人物,性格豪放,敢于直言极谏,先是和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发生矛盾,后又和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意见不和.坎坷的人生遭遇和沉重的仕途打击使他有着对生活和时代的深刻体验,词便成了他表达这种感情的工具.特别是乌台诗案后,苏轼唯恐连累别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随意为文作诗,但唯有词还可以自由吟唱.苏轼作词,颇有李白作诗之风,注重抒情,任凭感情的恣意爆发而不注重格式及炼字用句,当然,这与柳永慢词对词的格式的开拓创新是分不开的.同时北宋中期纯粹个人抒情词的出现及范仲淹豪放词风的影响再加上个人极高的天赋,使苏轼最终完成了宋词词风的根本转变,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总体上说,苏轼对词风的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既向创作主题内在的情感世界开拓:将只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变为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表现性情之词;又朝外在的生活世界、时空场景拓展: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官场应酬、闲居读书、躬耕、射猎、游览、洗澡等日常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图景.其《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麻叶层层》、《临江仙•夜饮东坡》等大量词作都表现了苏轼词表现功能的开拓.另一个是苏轼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正是由于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从而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扩展了词的时空境界,提高了词的艺术地位,把词堂堂正正的引入了文学艺术的殿堂.也正是在苏轼之后,诗尊词卑的观念逐渐得到扭转、改变,词体的文学地位逐步得到认同,词由音乐的附属品、文人游戏的“小道”、“末技”渐渐的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立性的与诗并驾齐驱的文学体裁.黄庭坚、晁补之同属“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受苏轼影响很大.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诗,其词也有一定的名声.他的词一部分比较婉美,几同秦观,但另有一部分却有出格之嫌,具有豪放之气.黄庭坚在不少人批评苏诗词的情况下,继承了苏轼的词风,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又对南宋的豪放词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与黄庭坚同时的晁补之是苏轼词风的又一继承者.晁氏为人,才气飘逸,又曾在宦海沉浮,多次被贬,加上他接受了苏轼的影响,词风很近苏轼.特别是他的“隐居“词,如《摸鱼儿•买陂塘》等,在上继东坡,下启稼轩方面有着某种桥梁作用.同为苏门弟子,秦观在词上的成就却远远超过同门甚至欲胜其师,后人更把他尊为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秦观词数量不如柳苏,内容上也无大的突破,但他却把前代婉约词的短、长两派各自的长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情韵兼胜”的词风,这是他对词的最大的贡献.慢词容量大,长于铺叙,但结构单一疏散,过于直露;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小,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秦观则以小令词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的不足,从而达到了“情韵兼胜”的艺术效果,即感情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此外,秦观遭遇坎坷,又杂有个人的贫困和爱情的悲剧,政治上更是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因此秦观词中的“情”不仅有愁情、艳情,还有他的身世之情、贬谪之情、失意愤恨不平之情——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使类型化的情感中带有个性化的色彩,改变了传统艳情词的基质.这正是秦观词在感情内容方面胜过前代婉约词的显著特点,盛传一时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这种特点的最好体现.贺铸与晏几道均属苏门之外,二人的词内容风格上差别很大,但俱同苏门人来往密切,在词作上都力求自成一家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贺铸是一位性格颇为奇特的人物,词如其人,也显得相当的不同凡俗.贺铸是一位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的词人.他性格豪放,为人近侠,又受苏门词影响,词风颇近苏轼.其代表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是宋词中的第一首真正称得上是抨击投降派、歌颂杀敌将士的爱国词篇”同时,贺铸的词又“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比如其悼亡词《鹧鸪天》,从中流出的丰异的至情令人为之心动.晏几道是晏殊之子,虽为宰相后代,却因家道中落,仕宦连蹇,成为时代生活的落伍者、孤独者.在苏门词人高唱“大江东去”的时候,他却沉溺于自己用词构筑的狭小的世界里,步武于“花间”,流连于女性王国.他的恋情世界是一个纯真执著近乎圣洁的审美的情感世界,其用情的至真至痴是其他词人所不能相比的.但除此之外,他的词在内容上并没有开拓,艺术技巧上精雕细琢突破不大,没有明显的特色.周邦彦是宋词的“集大成”者,由此可看出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尤其他对宋词特别是婉约词艺术技巧方面的规定与完善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周邦彦一共作词一百三十二首,多作于后期,其总体的风格就是典雅精工.他的词内容和体裁并无大的开拓,但其典雅精工的美学风范却把宋词推向了审美的顶峰.周邦彦对于词艺的规范化主要在于章法结构、句法炼字和音律三个方面.变直叙为曲叙,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章法严密结构多变;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犹如己出;在音律方面更是建立了严格的规范.“大晟词派”的诸多词人大都重形式、重音律,精心炼字而忽视了题材的开拓.北宋后期词坛,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行发展,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成就.这时期,苏轼和周邦彦应该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两位.苏轼在内容题材方面进行改革,使词真正成为一种文学体裁;周邦彦则在艺术技巧方面进行努力,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套固定格式。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发展的历程范文
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唐五代阶段、北宋阶段和南宋阶段。

前唐五代阶段(唐晚期至五代):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五代时期的文人学士开始对唐诗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了“新乐府”和“新曲文”的形式,为宋词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北宋阶段(北宋初至中期):这一阶段是宋词发展的高峰时期。

北宋初期,词的创作仍受到唐诗的影响,形式上多为五言律诗的转换。

到了北宋中期,词开始独立于诗的形式发展,实现了从继承到创新的跨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时词”、“闺怨词”等风格。

南宋阶段(南宋中期至晚期):这一阶段是宋词的发展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力和社会动荡,词人们的创作更加注重情感的内敛和表达的深入,形成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系。

同时,词的音乐性、韵律和曲调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宋词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从唐诗的继承到创新的转换,从形式上的变革到内容上的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力。

宋词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人个体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

浅谈宋词的演变与发展

浅谈宋词的演变与发展

浅谈宋词的演变与发展作者:梁淼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1期内容摘要:宋词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在宋代盛极一时,取得了巨大成功。

因此,其与唐代诗歌并列,在文学上被称为“唐诗、宋词”。

本文通过对宋词的介绍,论述了宋词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宋词演变发展作为我国著名的史学大师陈寅恪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干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他所言的宋代的“造极”指的就是宋词在宋代达到了巅峰,代表了文学上最高的成就,甚至在当时盛极一时,取得了巨大成功。

推究宋词的演变与发展,与不同的朝代以及各位词人的贡献有关,其经历几个世纪逐渐形成独特的词风,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宋词介绍宋词,最开始属于诗歌的一种。

其别名为长短句、诗余,后因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可作为合乐的歌词,所以又被称作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

它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其每首词都配有一个调名叫作“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并且词的每一词牌都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配乐歌唱,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

宋词除了花间派,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其中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等,其主要抒写的内容是侧重儿女风情,婉约词的结构精巧、深细,并且缜密,尤其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因此其风格具有一种细腻、柔婉之美。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等,其创作的题材丰富多样,视野也较为阔大,气势更是恢弘豪放大气,并且在创作上,喜欢借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因此用事较多,并且运用的语词不拘泥于音律,因此显得博大有气势。

在宋代,豪放词可以说是别立一宗,震动宋代整个文坛,并且对后代文人影响深远。

宋词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在宋代发展到了高峰,因此,其与唐代诗歌并列,在文学上被称为“唐诗、宋词”。

至今有两万多首宋词收录在《全宋词》中,被誉为是文学的经典。

二.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论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地位的二重性

论唐五代北宋词与现当代流行歌词地位的二重性

会元 》 卷十六的一则记载 , 可以窥其 一斑 :
邢 州开元寺 法明上座 , ……后 归里, 落魄, 多嗜酒呼
词这种文学载体 , 在其产生之初是 一种用 以配乐演唱 的
特殊 文体 , 主要 的功能是满足 娱乐 的需要 。从 现存 的古 它最
代文献来看 , 的广 泛流 传 , 到 了上 至皇帝 官 员 、 人 墨 词 受 文 客, 下至歌伎乐 工 、 布衣 百姓的广泛欢迎 。相对 于正统 的 、 并 且有过极其辉煌历史的诗而言 , , 词 尤其是 唐五代北宋 词 , 就 是当时流行歌 曲的歌词 。有学者指出 : 唐五代北宋 的词 , “ 基 本上可以称为 当时的流行歌 曲” ; 宋词 中的大多数作 品都 “ 是供艺人演唱用 的, 而小 唱是 由简单 的方式演 唱流行 的通俗 与现 当 代流行歌词在各 自时代所处地位具 有二重性。一方面 , 流行歌词传播 极为广泛 , 拥有
最为庞大的受众群体 , 受到包括 文人 阶层在 内的广 大群众 的喜爱, 在大众 阶层 , 地位较高 ; 另一方面 , 尚“ ” 崇 雅 的文
入虽然在感性上能够接受流行歌词 , 但在理性观念 上则对 其 多采 取鄙薄 、 排斥 的态度 , 在文人 阶层 , 流行歌 词 的地 位较低 。社会地位的二重性给流行歌词 的发展带来两 大弊端 : 一是 文人将写作 流行歌 词 当成游戏 , 易使 得流行 容 歌词缺少高雅的文化 品位而流于浅俗 ; 二是理论建构 滞后, 评价体 系缺失 , 使得 流行 歌词 的发 展没有 一个 明晰 而正
收稿 日期 :0 1 4 2 2 1—O —_ 5
作者简介 : 魏玮 , , 女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 士生( 西安 70 6 ) 10 2 。 刘锋 焘, , 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西安

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

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

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研究报告一、概述南宋词学思想史研究是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唐五代诗歌文学思想史和北宋诗歌文学思想史,把唐五代和北宋诗歌文学思想史比较研究及其发展历史,聚焦于两朝诗文思想的历史进程的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弥补了以往对唐诗北宋词的研究中孤立的单元效应。

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研究始于南朝,在唐宋之际,南宋作品储藏量比较大,李杜、柳宗元、苏轼等才子在此时大行其道,门派分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南宋作品在词学思想上也正在发展。

二、唐宋词学思想史(一)杜甫杜甫是北宋词学思想史上无可比拟的巨匠和大祖之一,他的词以尤为细腻、伤感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感恩情怀。

杜甫的词表达的思想有:谴责腐败,弘扬理想主义,不凡的自省,憧憬幸福,表达悲情,反映现实等。

(二)柳宗元柳宗元在唐宋之际兴起,他对唐诗有着重大影响,是词学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

他在词学思想史上所做的贡献有:提出以缘张力为特征的唐宋艺术,强调风格的定极审美,把乐府调性的做为感情的表达的工具,大力积极推崇释放偶然的一时,把构造思维与气氛思维并用,特别是把猜想思维提升到词学思想的顶峰。

(三)苏轼苏轼将杜甫和柳宗元继承,他的词注重情与爱,有时用梦话交流感情,有时则写出心情独特的话语,以图宽衣蔽胸,冷峻若冰霜,表达其对唐宋及自身心态之间的交迭切换。

他的词学思想以明朗、洒脱和开放取胜,大力追求对景的物竖,一般侧重缇偶的追迹,张扬的则是自在、献礼之情,苏轼以清新莞尔而著称,苏特把理想主义、抒情、梦幻、春日这种盛世之气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他的词语将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提升到新高度。

三、研究结论唐宋词学思想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从杜甫、柳宗元、苏轼等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及影响,可以清晰的看到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的发展状态,每位词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也具有若干类似的思想,唐宋词学思想史的发展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理解。

108866-大学语文-08唐五代词

108866-大学语文-08唐五代词

蒙古3人 绥远 0 察哈尔0 黑龙江0 吉林0 新
疆0
(南方 94.57%
北方 5.43% )
44
2. 风 格
• “自南朝之宫体”
(《花间集序》)
• “适与六朝跌宕意气差近”
(陆游《论花间集序》)
•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 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隋书·文学传序》)
45
四、唐五代词概况
1.唐词:
54
忆秦娥
李白
55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56
57
花间词奠定“词为艳科”的基调
《花间集序》:“绮筵公子,绣幌佳 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 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 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39
顾炎武《日知录》:“三百篇之不能不降为 楚辞,楚辞之不能不降为汉魏者,势也;是 则三百篇之不能不降为乐府,乐府之不能不 降为词者,亦势也。”
40
(清)徐釚认为梁武帝《江南弄》:“此绝 妙好词,已在《清平调》、《菩萨蛮》之先 矣。”
41
梁启超:“凡属于《江南弄》之调,皆以七
字三句,三字四句组织成篇。七字三句,句 句押韵,三字四句,隔句押韵……似此严格 的一字一句,按谱制调,实与唐末之倚声新 词无异。”
14
江南稚女珠腕绳, 金翠低眉红颜兴。桂棹 容与歌采菱。歌采菱, 心未怡,翳罗袖,望所 思。
(采菱曲)
15
游女曲
氛氲兰麝体芳滑。 容色玉耀眉如月。 珠佩婐栀戏金阙。 戏金阙,游紫庭。 舞飞客,歌长生。
16
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 兴芳晻暧。容光既艳复还没。 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 徘徊。

宋词的发展概况

宋词的发展概况

宋词的发展概况北宋前期北宋前期词坛的上层文人,一般来说都是承袭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等人的词风,并无多少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词作家有晏殊,欧阳修,张先,晏几道,柳永,苏轼等,而以柳永,苏轼成就较突出。

晏殊词内容主要抒发歌乐宴饮以及惋惜时光流失的衰迟落寞之感,其词作闲雅而有情思,词风典雅清丽,语言工巧,音调和谐,较有艺术特色。

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等,都是为人传诵的名篇。

欧阳修词题材狭窄,多写女子体态风姿,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交游饮宴等,喜以俗语入词,清新自然,情意真挚缠绵,其《踏莎行》最能代表这种风格。

张先词内容多写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会生活也有反映。

他喜作慢词,对词的形式发展有过一定的作用。

柳永词的出现,使北宋的词风为之一变,他在创作中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以其朴素自然的词风,给婉约派词带来了新的面貌,还发展了慢词的体制,对後来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苏轼对词作进行了革新,以诗为词,使词诗化,散文化,议论化,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其词意境豪放雄壮,使北宋词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为宋词开辟了一条健康而广阔的道路。

北宋後期北宋後期词坛,在意境,声律方面有所开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婉约派词人秦观,格律词派的始创者周邦彦,其次是词风与秦观相近的贺铸。

秦观词内容多写柔情,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亦有感伤身世之作,如《踏莎行郴州旅社》,《满庭芳山抹微云》等,皆感情真挚,风格纤弱,语言工巧,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周邦彦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所作词格律法度极为精审,为後世词人的轨范,影响巨大。

贺铸词内容与词藻并重,兼具婉约与豪放的风格,为北宋後期重要作家。

其作品多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少数写人世沧桑与个人闲愁的作品较为出色,如《青玉案》。

南宋前期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贵族建立的金国,占领了宋朝统治的北方广大地区。

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偏安的小朝廷,是为南宋。

诗的五代之变

诗的五代之变

诗的五代之变摘要:一、诗的五代概述二、五代诗风的演变1.晚唐时期的继承与发展2.北宋时期的变革与成熟3.南宋时期的繁荣与创新三、五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四、五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正文:诗的五代之变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五代诗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演变和发展。

从晚唐、北宋到南宋,诗歌风格历经了从继承到变革,再到成熟与创新的过程。

一、诗的五代概述五代诗歌,指的是从唐朝末年一直到南宋初年这一历史阶段的诗歌创作。

在这个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文化风尚多变,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代诗歌融合了前后期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五代诗风的演变1.晚唐时期的继承与发展晚唐时期,诗歌创作依然保留了唐诗的传统,但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所拓展。

一方面,诗人对唐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进行了传承,另一方面,又开始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为宋词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北宋时期的变革与成熟北宋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变革趋势。

诗人致力于突破唐诗的框架,追求真情实感的表达。

在此过程中,诗歌风格逐渐从婉约走向豪放,诗篇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3.南宋时期的繁荣与创新南宋时期,诗歌创作进入繁荣阶段。

诗人们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一方面,他们发扬光大了豪放派诗歌,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婉约派诗歌的复兴。

同时,南宋诗歌还注重对哲理的思考和表现,使得诗歌内涵更加丰富。

三、五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五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诸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均成为古今传颂的佳作。

四、五代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五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不仅为宋词、元曲等后世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还对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读书笔记

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读书笔记

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读书笔记【摘要】村上哲见的《唐五代北宋词研究》以唐至北宋末的词为主要对象,论述了有关各种问题。

文章主要是探讨诗与词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说明产生“词”的社会、文化等各种背景,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述的更为透彻和清晰,并提出自己相关的见解。

【关键词】唐五代;北宋;诗;词村上哲见对于原封不动地接受把诗与词当作彼此分立的文学样式的传统认识而缺乏综合地理解它们的观点感到不满。

作者认为如果对唐宋时代的人们通过诗词想表现的东西,深入去考虑的话,说它们完全一样,虽然有语病,但它们绝不是彼此孤立的。

因此由这两种样式所表现出的诗的世界,也决非可以割离开来加以考虑的。

所以为了把它们阐释清楚,必须具有综合地探讨二者的观点。

该书作者着重放在了“词”的研究上,几乎是以“词”为对象的著作。

本文主要从唐五代和北宋这两个时期阐述“诗与词”的关系,重点说明“词”的由来。

争对“诗与词”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综述本书由序论、上篇、下篇、附论四部分组成。

序论是对“‘词’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的阐述。

上下两篇则历史地考虑了从这一滥觞于唐代至北宋末达到充分成熟的发展过程,并试图阐明其各种各样的因素。

上篇是唐五代词论,下篇是北宋词论。

二、词(一)词本文所说的“词”,是指发源于唐代,而在宋代作为歌辞文艺广泛流行起来的韵文样式。

它在唐代早期,不过是即兴的或者是朴素的歌谣之辞;但是自唐末至五代之间,逐步地变成带有独特的文艺性,而在南北两宋,终于作为一种抒情的韵文样式而占有了独特的地位。

[1]将中国各个时代杰出的文学样式加以举例,则大约自明代以来的习惯说法是:“汉文、唐诗、宋词、元曲”。

而“词”,是在宋代发展到了顶峰,不容其他时代相比肩的文学样式。

(二)“词”的发展历程1、作为歌辞的“词”特指歌辞而称作“词”的实例,以见于梁沈约的《宋书》卷二十一为最早。

在该书《乐志》卷三中录有多达数十首乐府歌辞。

“歌辞”和“诗”是不一样的。

宋词的发展史

宋词的发展史

宋词的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贤、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晏殊与欧阳修生当承平之世,二人喜爱南唐冯延巳词,而又无有冯延巳的经历与感慨,其所作词,或“风流蕴藉”、“温润秀洁”而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兼有“鄙亵之语”,与西蜀“花间”并有许多共通之处。

晏殊的《珠玉词》以及欧阳修的《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在思想内容上,未曾突破传统题材,在艺术形式上,也未见新的创造。

在北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

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张先歌词创作,宛转典丽,思想内容虽未曾突破“花间”范围,但他创制了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几道的创作,在艺术形式上,虽仍为“花间”式的令词小曲,但其“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集序》),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不可视之为“追逼花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而已。

宋词发展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然而,在这一过渡阶段中,宋词的变革已经开始。

其中,第一位变革者就是柳永。

柳永比晏殊大4岁,比欧阳修大12岁,三人同属于北宋前期的歌词作家。

但是,柳永的影响却不限于北宋前期,而波及于整个北宋词坛。

柳永所走的道路与晏、欧完全不同。

晏、欧是政界、文坛的显要人物,柳永却是个“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落拓文人。

但正因如此,柳永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他的创作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部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与“俗”

论唐五代北宋词的“雅”与“俗”

( 温庭筠 《 菩萨蛮》 )
四十年 来 家国 ,三 千里地 山河。凤 阁龙楼 连 霄
汉 ,琼枝 玉树作 烟萝 ,几曾识 干戈?

试看一首敦煌 曲子词 :
斜倚 朱 ( 珠) 帘立,情事 共谁 亲?分 明 面上 指 根 ( )新 ,罗 带同心 谁 绾?甚人 踏 缀 裙?蝉 痕 鬓因何乱 ?金 钗 为甚 分?红 泣垂 泪亿 ( )何 忆
同,“ 雅”与 “ 俗”的内涵也呈现出复杂 的局面。 就 唐 五代 北宋 词 坛 而 言 ,雅 俗 观 主 要表 现 在 四个
方面。


就 创 作 主 体 而 论 ,文 人 词 为 雅 , 民 间 词
为俗。
词是起于民问 ,在秦楼楚馆 中演唱供人 娱乐
的流行歌曲。词的源头注定 “ 俗” 的出身 ,因而 词俚俗 、质朴 、艳冶的特点可 以说是与生 俱来 的。
俗。
关 键 词 :唐 五代 北 宋词


中图分类号 :I 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63 48( 0 ) — 04 (3 7 3 2 1 — 5 2 60 0 一 0 ) 7 00 2 7 前人论词注 重雅俗 之辨 ,陆辅 之在 《 旨》 词
( 名氏 《 无 南歌子》 )
君 信 是 南 山松 柏 ,无 心 恋 别人
… …
不难体味 ,民间词俚俗质朴 ,文人词则有典 雅之致 ,体现了 “ 下字欲其 雅 ……用字不可太露
” 的审美标准。首 先,民问词多俚 俗 口语 , 如 “ 、“ 信” 是”等 ,而文人词 多用典丽词藻和书
收稿 日期 :20 0 5—1 3 0— 0
人词则大都调有定句 ,句有定字 ,字 有定声 ,讲

56个词牌名及代表作

56个词牌名及代表作

56个词牌名及代表作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

词典,兴于元初,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一、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代:李煜二、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三、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四、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辛弃疾五、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在唐代继承了诗歌的传统,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北宋和南宋。

一、初唐时期(618年-626年)初唐时期,受到唐代诗歌的影响,宋词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多数仍然沿袭了唐代诗歌的格律和体制,但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初唐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二、盛唐时期(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宋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唐代诗歌有了明显的区别。

盛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广泛,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山水田园、宴饮游玩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景描写,形成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采的风格。

三、中唐时期(826年-860年)中唐时期,宋词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时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中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政治、社会、历史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写实描写,形成为了以写实主义为主的风格。

四、晚唐时期(874年-907年)晚唐时期,宋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文学的瑰宝。

晚唐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元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为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五、五代时期(907年-960年)五代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五代时期的词,主题多以抒发离愁别绪、壮志难酬等情感为主,语言简炼,意境深远。

六、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宋词达到巅峰的时期。

北宋时期的词,主题更加多样化,不仅有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题材,还有宴饮游玩、山水田园等题材。

词人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形成为了以意境为主的风格。

七、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的动荡,文学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宋词仍然有所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余恕诚撰)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第一节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燕乐的兴起词的起源早期民间词早期文人词附录一、词的起源中国诗歌有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

汉魏乐府一般是先有歌辞,后以音乐相配。

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有辞。

汉魏乐府所配的是清商乐,而词所配的是隋唐新起的燕乐。

北朝时随着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可以统称胡乐的边地及境外音乐,陆续传入内地。

胡乐以音域宽广的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能形成曲折多变的曲调。

它同时配有鼓类与板类节奏乐器,予听众以鲜明的节拍感受。

后来逐渐与汉乐想渗透融合,形成了包含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等多种因素,有歌有舞包罗万象的隋唐燕乐。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兴盛,燕乐日渐兴盛,满足着日常娱乐的需要。

有乐有曲,一般也就相应地需要与之相配的歌辞。

词正是在燕乐的这种需求下产生。

但宫廷用的大曲虽属燕乐,却因规模过大难于入词。

孳生出词曲的主要是短小轻便的杂曲小唱。

其中大量转变为词调的是教坊曲。

唐五代所用词调,总共一百八十调左右,半数皆可见于《教坊记》的曲名表中。

此外,除了以词配燕乐中的杂曲小唱,另一种是选择齐言的五七言诗配乐,因所配乐调也是俗乐,所以也是燕乐的一种。

不同的只是先有词后有乐。

在配乐演唱中又杂以泛声、和声,后逐渐填为实字,于是也成为长短句的词调,这种形式的词调在唐五代中约占十分一。

第三,词的兴起还与酒令著辞有关。

盛极一时的饮宴娱乐风气,培育幷发展了精彩丰富的酒令艺术。

有些歌舞化的酒令,则近于或已经成了词。

今存词调中,留下了种种“令”词的名目,共一百多调。

词从孕育、萌生到词体初步建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散在的状态。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诗人从事填词,这种文体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词体初步建立。

当时是依曲谱直接制作文辞。

后来由于曲谱失传,或虽有曲谱而后世难得通晓,只好以前代文人传世之词作为模板,进行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词谱。

至此词的制作便由最初的依曲谱制词,演变为依词谱填词。

词也由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转变为单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抒情诗体了。

附录二、从民间词到文人词词于初盛唐即已在民间和部分文人中开始创作,中唐词体基本建立,晚唐以至五代,文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

一、艺术精神和题材词从体制上说起源于燕乐,从创作上说起源于民间。

敦煌词作者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

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比《花间集》的编定早出近三十年。

敦煌词包含有从社会动乱和士商平民等各色人生的广泛的题材内容,说明它在取材上还没有和一般民歌或一般诗歌分疆划界,进入词所特有的窄而深的领域。

但也因此展现了更广阔的生活画面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也不一样。

如词中最普遍的妓女题材,敦煌词中也展开了文人笔下所未曾有的侧面。

如:“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

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文人词中即不易见到这种不愿受损害、受凌辱的呼喊。

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表现出重心向抒情方面转移,以及市井化,甚至艶情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在经过编订,可能也经过润色的《云谣集》中,表现更为突出。

二、风格由此形成的拙朴真率的风格也和文人的雅致含蓄不同。

如: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很像汉乐府《上邪》情侣的信誓而造意新奇。

三、体制敦煌词在体制上亦属粗备型体,词格宽,声辞相配要求不严,用韵方法简单,处于草创阶段。

另外,敦煌词所咏内容,一般与词调大致相符,这种所谓“咏调名”的现象,与其后词在内容上离调愈来愈远不同,亦属早期词调初创时的特征。

可见从题材内容、风格、体制,敦煌词多方面显示了过渡性的特征。

词体在民间兴起后,盛中唐一些诗人以其敏感和热情开始了对新形式的尝试。

隋代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创作呈偶发。

大历到贞元前后,填词的风气在文人中已相当流行了。

张志和生活在江湖间,《渔父》当是民间流行的曲调,为其所用: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的景色和渔父的生活,都写得极其生动传神。

韦应物和戴叔伦的《调笑令》反映了边塞景象: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韦应物表现民族风情,戴叔伦则表现中原人的边塞情怀,文士的情怀开始侵入词的领域。

元和以后,作词的文人更多。

白刘受民间文艺熏染颇深,经常为歌者作诗填词。

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在适应曲调的要求下,把词写得这样意境完美,说明文人运用这种韵文新体裁已经得心应手,词体更显稳定了。

刘禹锡的和词曰: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这词已不再咏调名本意。

女性和闺阁的气质突出了,比白居易的词在意境上更加词化。

透露了词在文人手中自觉而迅速演进的痕迹。

这表明词体在中唐初步建立了。

第二节温庭筠及其它花间词人《花间集》缛采轻艶的花间词风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形萎弱。

五代十国时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两个词的中心。

西蜀立国较早,收容了不少北方避乱文人。

割据者既无统一全国的实力与雄心,又无励精图治的长远打算,君臣纵情游乐,词曲艶发,故词坛兴盛也早于南唐。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凡500首。

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生活于晚唐。

其余都入五代。

孙光宪仕于荆南,和凝仕于后晋,其余仕于西蜀。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由于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所写的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侧艶之词,自然是缛采轻艶。

附录、温韦词艺术比较一、艺术精神随着中唐时的中兴愿望被彻底粉碎,晚唐士人科举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转而寄情闺阁,形成了情爱和绮艶题材的创作风气。

在这种时代影响之下,出身没落贵家子弟的温庭筠成为士人中典型的浪子,长期出入秦楼楚馆。

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词作的艺术精神。

他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词主要是出于应歌娱乐的目的。

韦庄词虽然也是应歌作词,但在应歌之外,着意于在词中注入个人的深情,初步把词变成了一种表达个人的抒情词。

如《女冠子》回忆与情人一场难堪的离别,读之令人动容。

二、缛采轻艶、深隐含蓄的风格和清新疏朗的风格温词风格幷不单一,有境界阔大的描写,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也有清新疏朗之作,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

”但就总体而言,温词主人公的活动范围一般不出闺阁,作品风貌多数表现为缛采轻艶、深隐含蓄的风格。

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把美人一系列娇慵的动作情态和环境一一表现出来。

接连给人感官和印象刺激,充分显示了缛采轻艶的风格。

另一方面,它没有明白表现美人的情思,只是隐隐透露出一种空虚孤独之感。

并以双双金鹧鸪暗示女主人公的孤寂情思和命运,显出深隐含蓄的抒情风格。

由于温词的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

韦词也有花间词共同的轻艶的特征。

如“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但韦词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冲淡了雕琢藻饰,从而表现出与温庭筠的缛采不同的一面。

如《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回忆与情人一场难堪的离别。

脱口而出,用白描作直接而分明的叙写,与温庭筠深隐含蓄、意象叠密的写法不同。

韦词的抒情,同时又具有深婉低回之致。

如: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开头“人人尽说”,点出“江南好”系从他人口中所出,设下伏笔。

结尾“未老莫还乡”,以顺承的词气,进行翻转,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喟叹。

暗示中原战乱,有家难归之痛。

外在劲直旷达,而内含曲折悲郁,增加了抒情的深度。

三、表达从应歌出发,温庭筠首先不表现抒情性,而是表现感官刺激。

它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艶丽的词藻,描写女性及其居处环境,像一幅幅精致的仕女图,具有类似工艺品的装饰性特征。

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与温庭筠远绍齐梁、近师李贺不同,韦庄受白居易影响较深,直抒胸臆,显而易见,并且往往是从具体的情节事件展开。

如: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四、地位和影响温是花间鼻祖,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韦的清新疏朗对南唐和宋初词风有所影响。

第三节李煜及其它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南唐词的兴起比西蜀稍晚,君臣沉溺声色与西蜀相类,但文化修养较高,艺术趣味也相应雅一些。

所以从花间词到南唐词,风气有明显的转变。

冯延巳词虽然仍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但不再如温庭筠侧重写女子的容貌服饰,也不如韦庄拘限于具体的情节,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

如: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下笔虚括,写出一种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愁苦之情。

其时南唐受周、宋威胁,岌岌可危,冯延巳自身在朋党倾轧中屡遭贬斥,内心有着忧患危苦意识自属难免。

这种具有典型性的、由作者整个环境遭遇以及思想性格所造成的心境,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比起花间词内涵要广阔得多。

王国维说他:“堂庑特大。

”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而且影响到宋代晏殊、欧阳修等词家。

南唐中主李璟词中蕴含的忧患意识比冯延巳更深: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美好之物的雕残和环境的森寒,被写得很突出。

较之冯延巳所表现的恍然自失,更具庄严意味,与李煜后期的那种悲慨更为接近了。

一、艺术精神李煜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而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纯真的赤子之心。

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

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后期词写亡国之痛,更是血泪至情。

二、表现广度和深度的扩大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

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它南唐词人,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故国之思,幷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扩展得极深极广。

抒情上一任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