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哥特小说的唯美主义分析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爱伦·坡是19世纪欧美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以其恐怖和奇幻文学作品闻名全球,也开创了哥特式创作风格的先河。
哥特式创作是指通过刻画恐怖、诡异、暗黑等气氛,以及强调个体内心情感的表达来传递一种特殊的美学体验。
在爱伦·坡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首先,坡的作品中常常采用某些神秘元素作为引子,烘托出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
例如《乌鸦》中乌鸦的叫声像一个幽灵在夜晚徘徊,而《黑猫》中黑猫营造的沉闷和压抑氛围都是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典型体现。
这种神秘元素的运用使得坡的作品极富诱惑力,让读者产生一种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的紧迫感。
其次,坡的作品强调人物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刻画。
他通过刻画人物内心的幻想、恐惧、痛苦等情感,来加深作品中的哥特式氛围。
例如,在《安伯松先生谋杀案》中,读者通过主人公的描写,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体现充分展现出了哥特式创作手法,也让读者更深入地痛感到学术探究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冷漠。
此外,坡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幽暗、阴霾的色调和描绘高大、阴冷的建筑和街区,这些的视觉效果更直观地体现出哥特式创作风格。
这种写作手法使小说中的人物看来更加孤独,更加无助,这种感受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阿瑟·高登医生在《黑猫》内,因为受到黑猫的威胁而被逼疯,他在幽暗的房间里,看到黑猫的幻觉,这实际上是阿瑟·高登自己心底的幻觉,强调了个体、个性和情绪的作用。
总之,爱伦·坡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将恐怖和奇幻相结合,通过直观感官和内心心理等方面对恐惧进行刻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美感。
在坡的作品中读者可以经历到身临其境的哥特式体验,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度。
这种特殊的美学体验不但赏心悦目并且真正地用作家的文字助推着哥特风格的盛行。
简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哥特式风格
简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哥特式风格作者:赵阳来源:《统计与管理》 2015年第11期赵阳摘要:爱伦·坡的作品一直被众人津津乐道,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匪夷所思、离奇反常的情节,除此之外,哥特式风格也成为他恐怖小说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哥特式风格恐怖DOI:10.3969/j.issn.1674-537X.2015.11.078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唯美倾向的作家,被称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远祖、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和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
他在理论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认为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因此他特别强调小说的艺术效果。
爱伦·坡在诗歌和小说方面的创作均有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非常注重语言和形式美,刻意追求诗的“韵律”,基调低婉、忧郁。
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继承了哥特式小说的传统手法,吸取了哥特式小说制造悬念和心理恐怖的全部技巧;同时,通过对于恐怖事物的描写和恐怖故事的叙述,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来探索人类思想的隐秘。
爱伦·坡的小说对美国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侦探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两大类。
侦探推理小说结构巧妙严谨,案件的破获完全依靠办案人员对案情的推理和对人心理活动的分析,重要的作品有《毛格街的谋杀案》、《金甲虫》、《你就是凶手》、《玛丽·罗杰疑案》和《窃信案》等,塑造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侦探形象——杜宾。
恐怖小说的重要作品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泄密的心》、《红死魔的面具》等。
爱伦·坡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是“效果论”。
他主张死亡美学和恐怖美学。
他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追求这种效果而思考创作。
于是,哥特式风格就成为他创造“效果”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成为他恐怖小说的一大亮点。
爱伦·坡小说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小说场景氛围铺垫两个方面。
爱伦·坡小说美学解读
爱伦·坡小说美学解读作者:刘佳来源:《牡丹》2017年第05期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他是美国经典文学作家之一,倡导效果论,其哥特小说风格受到广泛欢迎。
这类小说以欧洲中世纪作为背景,描写了精神错乱、心里畸形、家族复仇和财产争夺等奇特故事,借用超自然的力量,渲染了暴力血腥、恐怖怪诞的气氛,可读性强,雅俗共赏,艺术性也十分精湛。
他勇于创新的风格为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埃德加·爱伦·坡通过这种小说风格,来探索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类非正常、偏执、人格分裂的极端心理,揭示了不为人知的心灵隐秘角落。
他笔下的景物描写渗漏着主人公的特定情感,形式不拘一格,有大量的直接抒写,有侧面描写,也有间接性的暗示描写。
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反讽意味,表现在对小说的立意、结构和人物的树立。
他的小说是不局限于一种解读形式的,经常对不同的著作描写出不同的含义,语言使用技巧相互交錯,有很强的阐述性,不断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
他的小说结构也多种多样的,情节反讽,有表面情节的反讽,也有隐蔽情节的反讽。
由此可见,埃德加·爱伦·坡的创作核心侧重于对恐怖实践、恐怖场景的描写,这源于他对死亡题材和死亡美学的研究,表现了死亡边缘化的主题,提高了哥特小说形式的艺术品质,为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效果论与短篇小说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以效果论为核心,效果指的是效应,是读者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产生的影响。
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理论效果是指整体效果,是阅读活动中产生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多次阅读产生的效果。
他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事物是繁杂多样的,人们在读作品的时候是会受到干扰的,只有短篇小说作品才能够保证不受到干扰,在读者进行篇幅小的阅读的时候,灵魂处于作者的控制之下,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不会产生疲倦感,自然阅读也不会被打断。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的丑之美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的丑之美王 琦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 要:美国哥特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以描写死亡和渲染恐怖效果而闻名,其作品充斥大量看似丑恶毫无美感的画面与场景。
运用美学原理解析哥特小说中丑这一审美形态,并以此为理论依据研究坡小说中恶丑与怪诞这两种丑的表现形式,可以揭示出丑之美正是坡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审美形态;丑之美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The Aesthetic of Ugliness in Edgar Allan Poe'sGothic NovelsWANG Qi(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Abstract: Edgar Allan Poe, an American writer, is well-known for his gothic novels which mainly depict and render death and horror.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the aesthetic of ugliness revealed in gothic novels, proceeding with the example of Edgar Allan Poe’s gothic novel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aesthetic of ugliness, which is displayed in the forms of evil and grotesquery, and is the essential reason why Poe’s novels enjoy worldwide popularity despite a large number of ugly scenes.Key words: Edgar Allan Poe; gothic novels; aesthetic forms; the aesthetic of ugliness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9-11-17本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7A0002)王 琦(1979-),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哥特式创作手法的影响。
哥特式文学强调恐怖、神秘和心理诡计,为坡打开了一扇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大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离奇和恐怖的氛围。
在爱伦·坡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下面将从恐怖氛围、奇异事件和人物心理描写三个方面,对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进行浅谈。
爱伦·坡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恐怖氛围,这是哥特式创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通过描绘阴暗的场景和恐怖的事件,打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使读者在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在《厄舍府上的谋杀案》中,坡刻画了一个昏暗、恐怖的废弃大厦作为故事的背景,衬托出谋杀案的可怖性。
在《红屋》中,他描绘了一个笼罩在恶劣天气中的孤立屋,对主人公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恐怖化的描写。
这些场景的描写帮助坡营造了恐怖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恐惧。
爱伦·坡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奇异事件也是哥特式创作手法的体现。
哥特式文学常常描绘一些超自然的、不可思议的事件,让读者感到不安和离奇。
坡充分利用这一手法,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如《黑猫》中的幽灵猫、《金田家的毁灭》中的幽灵声音等。
这些奇异事件的描写让读者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迷失在离奇和恐怖之中,充分体现了哥特式创作的特点。
爱伦·坡的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也是哥特式创作手法的重要体现。
哥特式文学强调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诡计,通过深入描写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营造出恐怖和离奇的氛围。
坡擅长描写人物的内心挣扎和痛苦,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恐惧和痛苦。
在《马氏的幽灵》中,坡通过对主人公身心受折磨的描写,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心理恐怖的境地,让人们感受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
论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哥特意境
论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哥特意境一:爱伦坡其人及其文学贡献爱伦坡于1809年1月19日出生在波士顿一个流浪艺人的家庭中,童年时便父母双亡,被一个富商收养。
六岁时他随养母去英国,后回美国受贵族化的学校教育。
其后他化名参军进了西点军校,却因玩忽职守而被开除。
离开军校后,他与养父关系破裂,从此生活没有保障,开始卖文为生,从事杂志编辑工作。
开始他写了很多文学评论文章,同时也写诗歌和短篇小说。
后来他发现哥特式的恐怖小说很受欢迎,便专门致力于这方面的文学创作。
爱伦坡的个人生活很不幸。
1835年与表妹维吉尼亚结婚,1847年妻子病故,他从此一蹶不振,精神失常,只得饮酒度日,他1849年10月7日死于巴尔的摩。
年仅40岁。
在爱伦坡一生写下的不少作品中,文学评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独创性文章如《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以及评论狄更斯《老古玩店》等作品都显示了他的独到见解,至今仍被视为文学评论的典范之作。
他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而且认为“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
这些主张对其后的文学,音乐以及电影等方面的艺术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法国左岸派所推崇。
而这一主张也几乎贯彻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包括诗歌,小说以及文章中。
爱伦坡的诗歌虽然传世的只有五十首左右,却是举世公认的美国大诗人。
他将诗歌作为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工具。
他的诗歌多写于与维吉尼亚结婚之前以及晚年,其內容比较狭窄,大多表现内心活动,主题除了爱情就是死亡与哀伤,基调凄惨,笔墨阴暗。
他总是力图借用文字的暗喻、音调和意境,以及隐含的深意来打动读者,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
爱伦坡最著名的则是他的短片小说,这些小说的内容大多脱离现实,没有活生生的人物,或者说文中的人物都是他自己或是死去的妻子的真实写照。
他的小说大致有死亡恐怖小说、复仇凶杀小说、推理小说等几类。
爱伦坡被誉为是侦探小说的鼻祖。
他的几部推理小说如《摩格街谋杀案》,《金甲虫》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其文章中的作案地点往往安排在密室,凶手总是用出人意料的方式隐藏证据,而侦探却总是利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滔滔不绝的讲述作案的全过程,从而有条不紊的使罪犯归案。
美与恐怖的经典组合_评爱伦_坡的哥特小说_厄舍古屋的倒塌_
/2011.11下半月wai guo wen xue yan jiu外国文学研究美与恐怖的经典组合———评爱伦·坡的哥特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张丽红摘要:爱伦·坡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以及扭曲的人类心理。
本文主要从阴森场景、恐怖意象、扭曲心理等方面解读坡的哥特小说所渲染的心灵恐惧,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体会故事带来的独特审美快感。
关键词:《厄舍古屋的倒塌》;哥特小说;爱伦·坡美国作家爱伦·坡是一位唯美主义者,他“开创了美国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先河”,“以夸张怪诞的方式渲染了讽刺幽默的效果”,并且“用演绎心灵恐怖的创作手法提升了哥特小说的艺术地位”。
[1]充满哥特式主题的痛苦、阴郁、恐怖的故事经过作者的精心构思创造了独特的恐怖美效果,实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如《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泄密的心》等。
本文将从《厄舍古屋的倒塌》中的阴森场景、恐怖意象、扭曲心理等方面解读坡的哥特小说中的恐怖魅力,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体会到故事带给人的特殊审美快感。
一、阴森场景的营造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坡巧妙地将空间、光线、声音、色彩等元素结合起来渲染恐怖的氛围:古屋的第一印象让我心中充满不堪忍受的抑郁、一阵冰凉,一阵恶心。
古屋外“枯死的树木、灰暗的墙垣和水波不兴的小湖———是一种令人讨厌的神秘雾气”,[2]古屋表层覆盖了一层毛绒绒的苔藓、从正面屋顶到墙角有道几乎看不见的裂缝,古屋内“黑色的檀木地板”、“白色的裹尸布”和“灰墙”透出阴郁灰暗、沉重死寂的铅一般的恐怖色调,各处笼罩着阴森、万难弥补的郁郁气氛。
加之“隐士家的房门的破裂声”与“刺耳的拖得很长的、极其反常的尖叫声或摩擦声”交相呼应,带给读者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让人恐于展卷又欲罢不能。
二、恐怖意象的琢成坡善于运用意象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发挥至极点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
论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上)内容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被誉为心理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的鼻祖;唯美主义的先锋;“美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从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地位。
在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语言和形式最为有特点,特别是在他那些具有哥特风格的小说中,诡魅幽婉的文风,以及对血腥和死亡的迷恋都不仅吸引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注意,读者们更是为之侧目、流连忘返。
爱伦·坡是哥特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开始复兴时的哥特小说家,他善于对人物心理加以描写并突出道德探索和人性冲突的主题,可谓在凄美的惊悚中写尽人类灵魂深处的善恶纠葛以及对死亡和惩罚的惧怕。
本文将从爱伦·坡本人的身平着手,对其哥特小说创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哥特式风格的特点进行剖析,浅析其对文学文本接受和解读的影响以及此风格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恐怖;荒诞;死亡The Gothic Stylein AllanPoe’s NovelsAbstra ct: AllanPoe is an except ional ninete enthcentur y Americ an poet,noveli st and litera turecritic.He is regard ed as the founde r of psycho logynovels,detect ive novels and scienc e fictio n;the pionee r of aesthe ticis m and one of the initia torsof litera turecritic s.So he has become an immort al figure in the histor y of litera ture. AllanPoe is recogn izedfor his langua ge and form of writin g.Especi allythe dark and myster iousstyleof writin g and the fascin ation for bloodand deathhe exhibi ted in his gothic novels.Thosedrew the attent ion of many alitera turecritic,it also deeply impres sed ordina ry reader s. AllanPoe is a gotjic noveli st,when gothic novels beganto revive as a half orthod ox style.He is good at depict ing people’s innerthough ts,and highli ghtsthe themeof moralexplor ation and humani ty contro versy.It descri bes the strugg le of good and evil in everyb ody’s soul and the fear of punish mentand death.This thesis will startwith AllanPoe’sbackg round inform ation to discov er the reason s for AllanPoe to creatgothic novels.Then it goes on to analyz e the charac tisti cs of gothic novels.Finall y,the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 e how to evalua te gothic novels in genera l and how to apprec iatetheiraesthe tic value.Key words: AllanPoe; gothic novels;fearfu l;fantas tic;death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
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
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e’s Gothic Short Stories and its Aesthetic ImplicationsAbstract: The early American litterateur Allan Poe developed a school of his own in literati for his unique an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 in short stories, poetry and literary criticism. Poe’s recognition of the readers’ responses makes his horror and grotesque stories the tinge of aestheticism. At the same time, his stories have starting significance in light of the gothic fictions’ innovation in the New Continent and promote its taste of aesthetic implication.Key Words: Allan Poe gothic fiction succession innovation receptive aesthetics摘要:美国著名文学家爱伦·坡因其在小说、诗歌及创作文论上取得的非凡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坡的哥特小说与早期英国小说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其唯美主义的创作倾向及其作品在心灵深处与读者的审美契合,为哥特小说在新大陆的长足发展和在审美层面上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传承创新接受美学哥特小说在英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黑色性而犹如一株特异之花;在美洲沃土经爱 伦·坡精心培育,其特异之美则更加得到彰显。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誉为世界恐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浪漫主义情调、精致的描写手法和惊悚的情节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唯美主义被认为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将对《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进行探析。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唯美主义的基本特征。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运动的一部分,它强调对自然和美的追求,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和升华。
在文学作品中,唯美主义体现为对美的描绘和追求,强调情感、理想和想象力的表达,以及对死亡和毁灭的思考。
在《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小说中对自然的描写非常细腻和精致。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比如在描述安娜贝尔的家乡风景时,作者写道:“天空很蓝,稻田轻轻摇曳,阳光透过稻茬洒落在地面上,和风也很温柔。
”这样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追求与唯美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
唯美主义还体现在小说中对美的追求和歌颂上。
安娜贝尔被描绘成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她的美貌以及内心的纯洁和高尚都是作者进行赞美的对象。
在小说中,安娜贝尔的美丽常常被与“天使”和“精灵”相提并论,充满了对美的赞颂和追求。
在小说的情节中,安娜贝尔的死亡也被描绘得极为美丽和悲壮,充满了唯美主义对死亡的浪漫主义诠释。
小说中对情感、理想和想象力的表达也是唯美主义的体现。
安娜贝尔和主人公的感情被描绘得十分细腻和纯美,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赋予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神圣的意义,这种纯真的爱情符合唯美主义对情感的理想化追求。
在小说中,对于死亡和毁灭的思考也体现了唯美主义对超脱的追求,作者通过对安娜贝尔的死亡及其引发的恐怖情节的描写,试图表达对死亡和毁灭的一种美化和理想化的看法,这也是唯美主义对超脱和升华的一种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并非完全积极美好。
爱伦·坡诗歌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爱伦·坡诗歌中的唯美主义思想作者:潘蕾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4期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独具特色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坡在文学界的声誉一直不好,因为他的创作手法和文学理论与当时的文学环境格格不入。
其美学思想也与当时的文学环境迥然不同。
分析爱伦·坡的文学评论,我们不难发现,坡对于诗歌的观点与唯美主义的思想非常相似。
尽管唯美主义思潮出现的时间比坡所处的时代大约晚了半个世纪,但坡接受了那些同样也影响了唯美主义流派的哲学家和诗人的观点。
他的“纯诗理论”,他对“想象”和“幻想”的强调,他对“印象”和“统一效果”的注重,他对诗歌的“原创性”和“音乐性”的兴趣等等,都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分表现出唯美主义的色彩。
一、纯诗理论坡在自己的文学批评《创作的原理》中给诗歌下了个精确的定义:我不必再说,一首诗之所以配称为一首诗只是由于它可以使心灵得到升华,从而振奋人心。
一首诗的价值是与其激动人心的程度成为正比的。
所有的那种激动性和兴奋感,从心理上的必然性来说,都是短暂的。
他在自己一部诗歌集的序中说到,诗歌与科学论文的区别就在于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愉悦感而非真理。
诗歌只有获得这样的特性才能被称之为诗歌。
坡认为,诗歌毫无目的,而诗人应该做的即在诗歌中创造和展现美。
这些观点与唯美主义的“为了艺术而艺术”,纯粹的追求美感的宗旨如出一辙。
坡的纯诗理论包含多个要素,其中十分突出的就是他所解释的“美”与“真理”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坡对美的观点受到了康德的影响,而后者信奉的是纯粹的美。
在康德的哲学中,美分为两种。
一种是出现在艺术中的本身便具有美感的事物,另一种是经由其他事物美化了的事物。
康德的唯美思想影响了大批文学评论家,他们吸收了康德的思想,并将它应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坡便是其中之一。
在《诗歌原理》、《创作哲学》,以及他的一些文学评论和诗歌中,坡的纯粹美和纯诗歌的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唯美主义和效果论-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唯美主义和效果论-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美国文学史上,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 ~ 1849)是游离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但却拥有特殊地位的天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尤其是他一生所着的超过70 篇的短篇小说因其在任何时代下都独一无二的风格,被后世奉为侦探推理小说的鼻祖和恐怖小说的大师。
近年来,针对其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842 年的《红死病的假面》(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众多专家学者分别从象征主义、哥特风格、梦幻性主题等单一角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和研究。
一、爱伦坡及其小说概述作为最能代表爱伦坡风格的短篇恐怖小说,《红死病的假面》继承了18 世纪欧洲哥特风格小说的传统,并从中吸收了中世纪颇为流行的恐怖艺术概念。
诸如,充满了没落和惊悚气氛的幽灵城堡,被遗弃的萧条的村落还有古怪反常的人们。
并独辟蹊径,在欧洲传统恐怖小说理念中加入心理惊悚因素。
如小说发生的地点是一座非常偏远的城堡式宅院,里面有颇具中古特色的黑色大钟,并且虽然宅院富丽堂皇,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低沉压抑的气氛。
而舞会上的人有人装扮成肢体与面具不相成的怪物。
有人穿戴着精神病患者才能想出的怪装。
有许多人装扮得漂亮,许多人装扮得荒唐,许多人装扮得怪诞,有一些人装扮得可怕,还有不少人装备得令人恶心.二、唯美主义爱伦坡竭尽所能描绘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近乎奢靡的生活。
《红死病的假面》中,人们的面具怪诞乖张,火光点亮了暗黑的帷幔,气氛阴郁而诡异。
跳舞的男人女人,面色惨白,在中疯狂舞蹈。
人群中,一个轮廓带着红死病的面具,裹着尸布,忽然之间又消失,只剩下面具和尸布。
这种充盈于整个故事的基调给人一种颤抖悸动的恐怖感受。
在这种恐怖惊悚的极致感官下,作品又丝丝密密如月光透过树叶般的渗出些许唯美的画面触感。
浅析爱伦·坡作品中唯美的哥特式风格
NO V . 2 0 1 4
V01 . 4 0 No . 6
第4 0卷 第 6 期
浅析爱伦 ・ 坡作品中唯美的哥特式风格
刘 旺秋
( 内蒙古民族大学 文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 2 8 0 4 3 )
[ 摘
一
要] 埃德加 ・ 爱伦 ・ 坡作 为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与大师 ,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 的重要代表作 家之
,
娴 熟地将怪诞 、 神秘及恐怖元素运用到作 品中, 以其独具魅力 的文笔 , 引人入胜的情 节和光 怪陆 离的风
格 在文学史上 占据着不朽的地位 。 不仅开辟 了心理小说 、 侦探小说 与科幻 小 说 的先 河, 而且他 的唯 美主义倾
向还促 进 了法国唯 美主义运动的发展。1 8 世 纪末兴起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他 , 但其也在
一
、
力、 复仇 、 强奸 、 乱伦 , 甚至牛鬼蛇神或其他超 自然现 到这 里 为了减 少 紧张 感 , 但 事实 是 , “ 我” 不 帮 助他 克 象, 气氛 阴郁 、 神秘 、 可怕 、 充满悬念 , 作者想要建立 服他 的恐惧 。 个哥特式气氛让读者觉得无助和恐慌。哥特式小 相反 , “ 我” 被恐 怖 , “ 我” 获得 双重 身 份 : 恐 怖 主 义 说的出现和繁荣有其特殊 的社会、历史 和文化方面 的受害者和恐怖的制造者。 例如 , “ 我” 被邀请来到时,
一
根源 , 受欢迎有其深刻的心理来源 , 也就是说 , 它可 “ 我” 有一种感觉, 即“ 我” 第一次看到的建筑 , 一种 难 以刺激人的基本情绪或恐怖。“ 恐惧是最古老的人类 以忍受 的忧郁感弥漫了我的心灵。 那么“ 我” 看到周围 强烈 的情感” , 我们可 以将 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 但也 。 黑暗, 知 道 它 将 带 给 我 们 一 个 强 烈 的感 觉 刺 激 的 快 乐 时
爱伦_坡诗歌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辙。 坡的纯诗理论包含多个要
素, 其中十分突出的就是他所解 释的“美”与“真理”和“道 德”之间的关系。坡对美的观点 受到了康德的影响, 而后者信奉 的是纯粹的美。在康德的哲学 中, 美分为两种。一种是出现在 艺术中的本身便具有美感的事 物, 另一种是经由其他事物美化 了的事物。康德的唯美思想影响 了大批文学评论家, 他们吸收了 康德的思想, 并将它应用于自己 的文学创作中, 坡便是其中之 一 。 在 《 诗 歌 原 理 》、 《 创 作 哲 学 》, 以 及 他 的 一 些 文 学 评 论 和 诗歌中, 坡的纯粹美和纯诗歌的 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 《创作哲学》中, 坡这样表述美 与诗歌的关系: “我是说美是诗 的唯一正统的领域。……我以为 那种既是最强烈, 又是最激昂, 最纯净的愉快感觉是在思考美的 事 物 时 产 生 的 。” 在 《 诗 歌 原 理 》 中, 他又是如此阐述自己的纯诗 理论的: “如果让我们透视我们 自己的灵魂, 我们立刻就会在那
值得一提的是, 坡在其文学 评论中大写了每一个“美”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首先,深沉的主题是坡作品的常见特色,哥特式的黑暗悲哀、神秘幽暗、不可言喻的恐慌感是其作品的特色之一。
例如,《乌鸦》这篇小说,如果读者仅仅用简单的原因推断就看不出其深层的主题,而读者需要通过想象和心理联想去理解鸟和主人公之间的相互作用:死去的女人、丧失的尊严和绝望的心境。
这种主题的深度和诡异性,是哥特式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哥特式的风格比喻是坡作品的又一特色。
坡以其无比精湛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深刻的内心感受,通过风格比喻把被隐藏的主题或意义展现出来。
例如,坡在《马库斯·阿瑟梅斯的谋杀犯》中写道:“这个人的声音高昂而冷酷,就像亡者的尸骨。
”这种语言描写将人物内心的上下颠簸、恐惧和愤怒巧妙地表现出来。
第三,坡的作品中也存在很多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是哥特式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法之一,它能够让读者在感性上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对作品产生更强的共鸣。
例如,在《人形心理》这篇小说中,坡使用时钟的象征手法,运用时钟的两个特点,即“昏昏欲睡的时间感”和“沉重快使人心情沉闷的负担感”,表达了主人公在时间面前无能为力的感受。
第四,哥特式创作手法不仅体现在坡小说的叙事结构中,同时也体现在其描绘的文化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中。
这些描述和描绘,表达了哥特式文学的恐怖和神秘之感。
例如,在《矿井谷》中,作者通过描绘荒凉的海边、大海和风雨交加的场景,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综上所述,爱伦·坡的小说中充分体现了哥特式创作手法,其作品深沉的主题、风格比喻、象征符号和景物描写都具有哥特式文学的明显特点。
这些独特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更加深了读者对其作品的思考。
简言之,哥特式文学使得坡的作品具有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黑夜里的绿宝石爱伦·坡《黑猫》赏析
黑夜里的绿宝石爱伦·坡《黑猫》赏析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是哥特小说的巅峰,他的作品中大多对恐怖的场景大肆渲染,对病态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扭曲的灵魂进行刻画,《黑猫》是其典型作品,拥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一、哥特式特征的艺术魅力哥特小说来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19世纪20年代后,兴盛于美国,哥特的本意是指来自斯塔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落的名称,后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首创“哥特式”一词,本来是指文艺复兴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风格。
在18世纪前期的英国,有一个人建造了一座哥特式豪宅并办了一个印刷厂,出版一些发生在荒凉的哥特古堡教堂里的恐怖故事的读物,渐渐形成了“哥特小说”这种流派。
哥特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恐怖,不仅是事件本身的恐怖,还有环境氛围、时间的恐怖,而且哥特小说一般都是血腥暴力的,以此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黑猫》这个文本中,爱伦・坡细致地描写了男主人公残忍地对他心爱的黑猫“普路托”进行虐杀:“有一天早晨,我心狠手辣,用根套索勒住猫脖子,把它吊在树枝上,眼泪汪汪,心里痛悔不已,就此把猫吊死了。
”足见男主人公内心的邪恶、变态、扭曲,难以想象他是如何下这种狠手的,何况普路托是一只十分温顺的黑猫,一直陪伴主人,对主人忠心耿耿,在男主人公剜它眼珠后它都没有离开,也没有报复主人。
但是男主人公并不是一开始便是恶人,在婴儿时期,男主人公甚至是以生性温顺、富有爱心而闻名的,他尤其喜欢动物,后来在迷恋酒精的情况下,他才渐渐地沦为了一个恶人、虐待狂、杀人犯。
正是小说中男主人公“善”的形象与“恶”的形象的强烈对比、冲突,更能引起读者对人性的善恶的深思,这种强烈的震撼往往比直接铺叙“恶”更为有力,更好地体现了哥特特征。
小说里,男主人公的病态人格也体现了哥特特征。
在酒精的影响下,主人公变成了一个虐待狂,处于病态人格的状态下。
他先是将普路托活活吊死,后因酒醒感到愧疚,想要找一只与普路托相似的猫代替,碰巧也让他遇上了一只黑猫,唯一与普路托不同的就是胸前有白毛,开始主人公还能忍受它,后来由于想到普路托,越来越厌恶它,精神的病态使他愈发暴躁,最终在地下室失手砸死了妻子,一开始的忏悔演变成一桩凶杀案,而在凶杀案过后主人公还能冷静地埋尸掩藏,更加体现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主人公并没有因作恶而感到罪恶,反而感到心理愉悦,让人读罢毛骨悚然。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小说中融合了唯美主义的元素,使作品在恐怖的氛围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本文将从《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角度进行探析,深入解读小说中唯美主义的表现和意义。
从小说的情节和叙事角度看,《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得以体现。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拉尔斯以及他的妻子安娜贝尔的故事。
安娜贝尔患有一种奇怪的疾病,她的面色苍白,眼神呆滞,整日沉浸在一种梦幻般的状态中,对世界和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这种神秘的疾病使得安娜贝尔看起来如同一位沉睡的美人,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唯美气息。
小说中,拉尔斯对安娜贝尔的病情感到无比痛苦,他对安娜贝尔的美感到无比着迷,并尽力挽救安娜贝尔。
在小说中,作者将安娜贝尔塑造成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性形象,她的唯美之美深深地吸引着拉尔斯,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唯美情感。
从意象和语言的角度来看,《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得以进一步展现。
爱伦·坡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唯美意象和唯美语言,通过对景物、事件等细致入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诗意而唯美的氛围。
在小说中,作者对安娜贝尔的描写充满了唯美意象,她的面色苍白如雪,眼神呆滞如同湖水一般清澈,有着一种超脱凡俗的气质。
这些唯美意象使得安娜贝尔成为了一个绝美而神秘的形象,也使得整个故事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唯美气息。
《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语言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爱伦·坡运用了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将唯美意象和唯美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对安娜贝尔的描述充满了情感和美感,使得她成为了小说中的视觉焦点,也让安娜贝尔的形象更加迷人和神秘。
从文学意义的角度来看,《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有着深刻的文学意义。
小说中的唯美主义并非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对于人性、美感和悲剧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安娜贝尔的形象所具有的唯美之美,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渴望,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神秘和超脱的向往。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
浅谈爱伦·坡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体现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恐怖小说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哥特式创作手法。
哥特式是一种文艺复兴时期源于意大利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其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倾向于表现神秘、怪异和超自然现象,堆砌和夸张的图案、结构、情节等元素。
坡的作品不仅在题材上呈现出哥特式的特点,而且在写作手法上也十分突出。
首先,在坡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是哥特式的建筑和场景。
如《会说话的猫》、《红色死亡疫情》等小说中的城堡、庄园、墓地都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这些地方阴森恐怖,有时候充满了幻觉和魔法。
例如,在短篇小说《陷阱》中,坡以哥特式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庄园,这个庄园充满了迷宫般的走廊,还有各种吓人的装饰,使读者产生了神秘恐怖的氛围。
其次,在情节上,坡常常使用哥特式的设定和时序。
哥特式小说通常有很多复杂的情节,其中往往包含着神秘的情节和逆转的结局。
比如,坡的小说《黑猫》中的情节就是典型的哥特式手法,是一连串神秘、幻觉和疑云的颠覆。
坡会利用情节的推移和变化,让读者充满疑问和不安,产生出一种几乎无法言说的深沉恐惧。
最后,在语言和形式上,坡的作品也常常使用哥特式的特点。
哥特式小说使用的是华丽的语言来传递神秘和超现实的情感。
坡很擅长使用强烈的意象和音韵的变化来创造出恐惧和悬念的氛围。
例如,《乌鸦》中的“Nevermore”(不再)就是一个充满恐怖感的语言表达,让人想到永远无法逃脱的死亡。
同时,坡常常使用极为详尽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增加深度和线索,给读者带来全息的感受。
总之,爱伦·坡的作品中哥特式创作手法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建筑场景、情节设置还是形式语言上,都体现出一种恐怖与浪漫并行、奇怪与神秘掩盖的文化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毋庸置疑恐怖是爱伦·坡哥特小说永恒的主题。
但在坡的众多哥特小说里还潜伏着另一个深刻的话题就是对美的追求,并且这种美是和恐惧相依相存的哥特之美。
坡不遗余力地创造美,又无情地摧毁它,并将这种重复着创造和毁灭的过程视为一种男类的美。
这是一种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美,但放之到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中却又是如此的生动。
关键词:哥特;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唯美
1引言
现代以来爱伦·坡以及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哥特式小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很多评论家都争相参与到对他的研究队伍中,但这些研究大都局限于他的生平或者是生平和作品的联系上,很少有人单纯地将研究对象放在坡的作品上。
爱伦·坡因侦探小说而著称,但他的哥特小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的哥特小说不仅内容奇异、神秘、远离现实社会、并且写作手法也独树一帜。
修辞是爱伦·坡惯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其中又数重复和象征两种最为常用。
重复和象征并非坡所独创,但在他哥特小说中的使用却别具一格,这两种修辞的使用对哥特小说中恐怖氛围的加强有很大推动作用。
除了修辞的使用,坡哥特小说中还有更独特之处,就是对“唯美主义”的追求,本文又称之为哥特式唯美主义。
毋庸置疑,恐怖是爱伦·坡哥特小说永恒的主题,不管是重复和象征的使用,还是对唯美主义的追求,都是在为这个主题服务,都只能沦为一种工具和客体。
坡反对以说教为目的的写作,但在他的文章中善与恶、是与非都鲜明地对立着,是不可多得的另类小说。
2 “哥特”在文学上的内涵指向
哥特式小说(gothic fiction)是早期美国通俗小说的第三道风景线。
“哥特”(gothic)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多种解释,它既是一个文学词汇,又是一个历史术语,还可以是用于建筑和艺术方面的专门用语。
在历史意义上的哥特,指的是古欧洲的一个蛮族。
他们原本居住在日尔曼民族部落的最东部,占据南多瑙河盆地和黑海沿岸的土地,被第聂伯河划分成为东哥特和西哥特两个独立的部落。
西哥特人于八世纪被摩尔人征服,同依比亚的拉丁成分混为一体;东哥特人穿过巴尔干到意大利,公元493年占领意大利,公元555年被拜占庭帝国吸收。
艺术风格意义上的哥特,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起源于法国巴黎附近,主要体现在建筑和绘画上。
之所以被称为“哥特”,是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学评论在轻蔑地回顾前人作品时认为,“这种风格即它的尖形的拱棱状的穹隆和复杂的装饰等,看上去是那么乏味和野蛮,以致只有曾经摧毁了古罗马文明的哥特人才做得出来”。
哥特风格确实借鉴了罗马技术,但又革新成为了完全对立的美学观点。
哥特式建筑(主要是教堂),高耸且宽阔,有一种浓重的宗教气氛,其形象有直人云霄之感,所以也叫做“高直建筑”。
中世纪的时候这种艺术曾经被认为是怪诞和蛮族的产物,但哥特艺术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的时候,“哥特人”早已熔化在西欧其它国家之中了,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泣是“野祖”的。
内涵指向意义上的哥特也就是文学上的哥特,指向恐怖、黑暗、怪诞、野蛮,比如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就包含在内。
1764年,贺拉斯·瓦尔蒲尔(HoraceW.1pole)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Fhe Castle ofOtranto)。
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在第二版上瓦尔蒲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
这种小说因此而被命名为“哥特式小说”。
十七、十八世纪哥特小说首先流行于英伦,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志怪故事,后来又有了新的扩展,比如爱伦.坡
的短篇小说、马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安尼.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等等。
3爱伦·坡哥特小说的“唯美主义”爱伦.坡所生存的年代以及他身世的坎坷,从某种程度上看,他的作品多少是他情感的一种恣意的发泄、自由驰骋的媒介。
当然,坡的哥特小说形式精美、辞藻华丽,无论是多么恐怖的场景也能从中察觉出美的身影,所以评论家们把他归人哥特派、浪漫派、颓废派或象征派的同时,都没有忘记说他有唯美主义倾向。
但是坡并不认为“美本身即具有道德意义”,而且他也不追求那种仅仅局限于景象、声音、气味、色彩和情趣上的美,在他的作品中,美是含蓄隐藏着的、古怪的、另类的、壮烈的,不同一般的哥特式的超凡之美。
3.1悲壮、阴郁的辞藻、结构之美
早在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美学家博克(Edmund Burke)在讨论美时,就已经谈到人类最强烈的感情是恐惧,并且把美和恐惧联系起来。
在坡的哥特小说里恐惧和美是相依相存的。
首先是辞藻、结构之美。
坡的哥特小说语言精练、结构紧凑、一字一句都有助于主题的实现。
峻耸的高山、黑色的深海、亘古的荒原、莽莽的森林、古老废墟或者雷鸣闪电,这些看似恐惧的场景在坡的描述下都能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旋风显然是在我们附近积聚着能量,因为风向出现了频繁而强烈的偏移;极度聚集的云朵(它们压得非常低,几乎要碰到房屋的塔楼)并没有阻止我们感受这栩栩如生的速度,从各个方面飞速而来的风,并没有消失在远方,而是互相碰撞在一起⋯⋯
这是《厄榭府的倒塌》里玛德琳复活之夜的天气的描写,文中的“我”称其为“这确实是一个狂风与凄美交加、恐惧与美丽并存的夜晚”,坡在此处用词精练、考究,不能多一字,亦不能少一词,对旋风、风速以及云朵的描述都活灵活现,这种美与即将出现的死亡相对立,但也正是这样才给人壮美之感。
《“红死”的假面舞会》是爱伦·坡又一经典哥特式小说,文章描述了一场盛况空前的假面舞会,亲王在瘟疫猖獗,人民因疾病而相继死亡的情况下却在城堡举行了奢华的舞会。
文章仔细描写了舞会的奢华,特别是第七个房间:“层层叠叠的丝绒黑色帷幔”、“鲜红的、像鲜血一样的玻璃”、“三脚支架的巨大火盆”、“沉闷、单调的乌木钟声”等。
此处的描写,一方面作者用词华丽,将房间的富丽堂皇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正是这些细致的描写、另类的用词又将房间烘托得如同一个地狱,骇人之极。
单在用词上看,此处堪称华美中的经典,但它在读者脑海中却勾勒了一个恐怖的画面,描写手法和表达意义截然相反,但却使美和恐怖又一次相互融合,相互依存。
在《一桶白葡萄酒》、《瓶中手稿》等哥特小说里都涉及了诸如此类的描写,坡力图制造一种忧郁的情感和阴森的壮美,结构也精雕细琢,在坡的笔下,美的含义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张,死亡和欲望中透露出的恐惧和绝望之美、暴力被赋予了艺术的张力、亦梦亦实的景象,这些文字经历百年沧桑依然可以美得惊心动魄! 3.2死亡、毁灭造就的唯美
除去这些哥特小说的文宁本身、i~]fE、修辞、结构以及深邃的逻辑所表现的哥特之美外,坡的小说还有另~种扳敛的哥特之美,也就是对美的毁火。
坡说过:“一个美丽的女人的北亡无疑是世界上最具有诗意的主题”
在坡的哥特小说中他不惜一切去构筑美,也毫不留情地摧毁她。
在《贝蕾妮丝》l}l,坡是这样形容贝蕾妮丝的:
啊!此刻她的形象深刻的浮现在我面}ji『,仿佛在她往昔的轻快和欢乐中!f哦,绚
丽而奇异的佳人!安恒丛林中的精灵!哦,出水荚蓉!随之一切即是神秘与惊骇,然后是一段不应该被叙述的故事。
疚病——种致命的疾病像西蒙Jxl一般地降祸于她;甚至,当我凝视她时,病变的幽灵从她身上拂过,弥漫着她的精神、习性和脾气,甚至极其微细和可怕地侵扰着她身体的本质!
作者将贝蕾妮丝的美塑造得人目三分,但从一开始这种美就注定笼罩在恐惧的迷雾Ifl,而目.必然走向毁灭和死亡,坡往往刻意通过疾病、疯癫、死亡、变态等引发一种破灭、哀伤之美,使美和善、黑暗以及恐惧更lJJ[I鲜明地划立起来
这种对哥特式唯荚的犴热追求在《丽吉哑》一书中也有体现。
从开篇,丽吉亚给读者~/,jFIJ象就是美丽,当读者面对着丽吉亚绝伦的美貌,叹服于她超群的智力时,这种美依然和贝蕾尼丝一样被放置于病魔的阴影下,同时也必然走向死。
虽然坡又一次无情地摧毁了美,但在文中他不忘提醒我们“意志就在其中、意志永不消亡。
”在丈夫和脑海l十J她永远是那么年轻与美好。
在这里,美因死亡而得到永恒。
4结语
在坡的笔下词汇与结构是美、女人是美、甚至连美的毁灭也是美,作者竭力将塑造的美摧毁掉,正是这种摧毁让美遭受死亡和恐惧,同时也被彰显得更加珍贵、另类与怪异,如璀璨的烟火般通过自身的死亡、短暂创造更加无法泯灭的美,恐惧和遗憾的同时让人肃然起敬!在《红死》、《厄榭府的倒塌》、《丽吉娅》和《莫蕾拉》中,作者都是在重复着不遗余力地造美,然后叉将其毁灭的过程。
这种美偏离理智,包裹在怪异的情感外衣之下,坡对美特立独行与桀骜不逊的诠释,或许正是他孤独本能对社会桎梏的反抗的外在表现。
参考文献
[1]邓志平.谈谈哥特小蜕巾恐怖的心理机制[J].吐工影评介,2007㈣.
[2]filial玲指向预定效果的精心营构——爱伦·坡短篇小说叙事结构探析[J].内蒙民族大学学报,2007(1).
[3]黑格尔.美学lMj—E京:商务印书馆,1981
[4]李会芳.西方艾德加·爱伦·坡研究综述mptl Jill,I-语学院报,2007(2).c
[5]柳隧恐惧是虮此迷人——哥特小说的魅力[J]大科技.20o6(9)
[6]尚永善乡围文学注续[M].徐州:中闽矿业大学版社,1989
[7] raoJie Selectedl/ea<lignin American literature[M]. 北京:高等教育m版社2001
[8] Alien Poe The Black Calf_Ⅵ_.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J.H.Milhr.The Gothic and Repetition IMI.上海:上海世界图书版公司,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