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_以杭州地铁艺术墙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

——以杭州地铁艺术墙为例

文/凌云(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壁画

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

位和精神风貌。地铁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交通公共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门类。本文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的特性,综合分析,从满足审美、空间调整、城市文化、强化场所、调动互动方面提出了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框架。同时结合杭州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城市新近开通的地铁中公共艺术墙,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探索一个理论框架指导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

空间艺术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越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推进,国内许多城市的地下铁路系统建设正在火热地进行着。地铁于现代城市是其公共交通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民众日常出行的主要途径之一。除了承担交通运输功能,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更成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如果说城市的公共交通展现的城市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艺术呈现的则是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面向地铁在空间、受众、运营等方面上的需求,成功的地铁公共艺术除了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特征,更能使得受众在有限的乘坐时间里,愉快、自然地接纳、感触和共鸣。

对于地铁公共艺术的实践,城市地铁交通起步较早的莫斯科、纽约等城市的地铁交通非常具有代表性。莫斯科的地铁空间中,浮雕、彩绘等形式的装饰的壁画中对俄罗斯独特的文化符号进行艺术的呈现,将历史人物著名事件融入地铁公共交通的文化知识氛围中,使其成为莫斯科的一处重要的观光景点。美国纽约地铁中的特别的“纽约地铁艺术项目”(ArtforTransit)[1]主导了纽约地铁系统的整体艺术规划。“纽约地铁艺术项目”通过包括壁画,灯征,表达交通节点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笔者认为,地铁公共艺术的存在是对地铁运输功能极大补充和发展。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地铁公共艺术可以发挥出其不可取代的功用。通过归纳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地铁的功用性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主要内容

(一)满足审美

作为公共艺术,地铁公共艺术应该可以满足受众在审美上的要求。对于地铁公共艺术受众的准确定位,对其审美需求进行研究调查,使得地铁中的公共艺术作品能为他们所接受,进而形成共鸣,打动心灵,陶冶情操。

地铁受众群体较为年轻,如调查显示北京地铁85%的乘客为中青年人[2],

他们对于公共艺术有着较高的欣赏水平和需求,艺术特征明确,创意生动的艺术形式往往能够为这类人群所接受。此外,地铁受众的乘坐频率往往较高,如北京69%的人会反复乘坐或者每天都坐。乘坐地铁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日常的事情,对于地铁公共

空间和受众的特点。作为人群流动众多的场所,地铁可以作为公共艺术的天然场所,从而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

(二)空间调整

地铁的空间有其独特性[2]。地铁处于地下,空间相对封闭,只有通道地面想链接。进入地铁,视觉感受上是压抑的受限的,听觉感受上是嘈杂的,触觉上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而其中视觉感受是主导,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地铁公共艺术的挑战,可以减少受

地铁空间的宣传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利用地铁中墙面进行商业广告也是很多城市地铁普遍采用的方式。适当的控制各式广告在地铁空间中的数量,取而代之的增加更多宣传城市文化的作品,如壁画、涂鸦、雕塑等,这将极大发挥地铁对于城市文化的宣传作用。对于城市而言,尤其是对于旅游城市,鲜明的城市文化将带来更大的价值。而这种城市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塑造和建立的[4],是通过文化场所的传播和表现,受众接收和反馈以及再传播,不断

图2 武林广场站的阳光葵园的葵花图3 婺江站浮雕鱼群

图4 湘湖站的候车座椅图5 客运中心站的《莲响节拍》 图6 客运中心站的《都市清华》

87

2013>>叁月刊>>包装世界>>02

身的符号。(五)调动互动

公共艺术本身是反映大众文化倾向,满足受众艺术需求的。因此公共艺术的利益是归于社会的。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通过自己的行为定义和创造着城市的文化。而在公共艺术中,他们也会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除了公共艺术家的参与其中,普通的大众应该参与其中。这种参与互动的过程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欣赏、社会的参与、大众的创作,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听取意见,改进现有地铁公告艺术作品中;另外一方面,也要鼓励公众积极地欣赏地铁公共艺术作品,普及艺术教育,提升社会大众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确保这个互动过程的有效展开,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开展成立地铁公共艺术委员会协调公告艺术的创作和展示,组织公民对艺术作品进行评鉴和选择都是可以施行的一些措施。

二、杭州地铁公共艺术墙的功用性分析

杭州是浙江传统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区,同时在20世纪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杭州地铁也于2012年11月正式开通。在杭州地铁的公共艺术创作秉承了“一站一个故事,一线一人文”的创作理念,尊重各个站点的场所精神,将杭州城市“自然,休闲,古韵”三者统一的城市精神表现在具体的公共艺术作品中。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杭州地铁公共艺术墙。公共艺术墙主要采用壁画形式。这些壁画作品材质各异,题材各异,形式各异,从各个站点的场所精神出发,有机形成了杭州城市的文化精神。(一)题材选择上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

杭州以西湖而闻名,自然景观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象征。各个站点的公共艺术墙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意向,如武林广场站的阳光葵园的葵花,安定路站的西湖风光,婺江站的鱼群,湘湖站的丹顶鹤,临平站的荷花池。自然景观运用地铁空间中,优化了行人的视觉感受,欣赏过程中,会激发人对于真实自然景观的记忆感受,产生共鸣。每个自然景观的选择都满足了最适化的要求,或者反映站点地理位置的历史故事,如图1武林广场站的葵园暗示武林广场的旧名“红太阳广场“,或者直接展现站点周边的自然景观产生标识作用。乘客在感受自然景观之时也体会了杭州的风景秀丽。

在利用自然景观的同时,公共艺术墙作品中十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在主要站点的功能艺术强作品中,大量采用了人物的形象。如安定路站西湖山水中骑车或者行走的人物,临平站荷花池中采莲的船夫。人物与自然环境的相互照应体现该站点的场所精神。

受众在欣赏过程中,构成了心理的投射作用,收到浸入式的体验。

在题材选择上强调自然以及自然与人物的互动,很有效地起到了调节作用,增加了乘客的舒适感。(二)服务需求上讲究功能与审美统一

地铁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顺畅的运输。地铁公共艺术的设置则是从审美角度服务地铁运输功能。如图3婺江站,采用金属材质的浮雕鱼群浮雕位于电梯一侧,随着用户在电梯上的行动线,一步一景,产生了犹如鱼群游动的感觉。同时鱼群的意向也在整个婺江站的空间中延伸,与其他的文化标识共同出现,也表示着婺江站靠近钱塘江的地理位置。鱼群的主题,在整个空间中扩展开。鱼群的形象简单、直观,给人最直接的意思表达。在浮雕中,鱼群的变形构成背景中的江石,江石的线条充满变化,具有很强的立体感。金属的材质也与电梯材质相互融合在一起。在实现电梯功能的同时,采用巧妙的结合场所意向的艺术表现,十分精彩。再如图4湘湖站的候车座椅上的山石形象,与其公共艺术墙上丹顶鹤起飞的画面相互辉映,是公共艺术墙在空间上的延展。(三)展现场所精神上突出了杭州特色

场所精神在杭州地铁公共艺术墙体现地淋漓尽致。包括1个重点站、3个次重点站和11个特色站在内的15个站点,每个站点都表现了各自的场所精神。如客运中心站的《莲响节拍》图5和《都市清华》图6两幅作品。客运中心是杭州长途客车的主要车站,艺术墙的主题很好地反应了场所的精神。“打莲响”是江南妇女迎接远来贵客和庆祝喜事的传统舞蹈。利用一根竹竿击打发出清脆的响声,好听好看。而《都市青花》表现的一群手拉旅行箱的人群,其中以身着青花云纹的女性形象最为突出。直观形象和客运中心的受众符合,容易产生共鸣。间接形象上,即包含了古韵也带有很强的现代气息,表达了杭州“现代与古韵”融合的城市形象,给到达杭州的旅人这个城市第一形象。

结 语

综上所述,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规定了地铁公共艺术作品所承载的任务,所表达的内容,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完成这些所应该具有的制度保证。随着地铁建设在各个城市的进一步展开,我们可以想见,地铁公共艺术功用性也将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功能,在艺术作品的表达过程中,不同的功能相互交织,有机地发挥作用,从而满足社会对地铁公共艺术作品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纽约地铁艺术项目/mta/aft/

[2]李翔.地铁公共艺术的限定性因素研究——以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创作为例.北方美术,2012:2

[3]刘春枫.如何利用公共艺术改善人在地铁空间中的感受.美与时代,2008:12

[4]齐雪松.地铁壁画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1:1[5]场所精神,见/wiki/Spirit_of_place

空间艺术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