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汽车修理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汽车演变、汽车行业现状与发展、汽车品牌与造型、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 .依据汽车修理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演变、汽车发展等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 .依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修理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汽车行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 .以汽车发展、汽车品牌、汽车造型、汽车新技术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汽车发展、品牌文化、汽车造型、汽车新技术等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职业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 .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能区分汽车品牌的类型及含义。

2 .能正确描述汽车史话、趣闻及名人轶事能正确理解名车、车标及赛车的特点。

3 .了解汽车车身造型和汽车色彩,能正确描述典型汽车造型的风格。

4 .了解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以及与节能环保的关系,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安全要求。

5 .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职业规划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职业品质。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附件《汽车文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401001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制定人:制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中职一年级二、适用专业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1401002),后续课程有《1401004》(课程编码)。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1.知识目标(1)能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2)能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3)能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4)能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5)会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技能目标(1)能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3.素质养成目标通过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4、证书目标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五、参考学时与学分1.学时96个2.学分6个六、设计思路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分析专业核心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负载点,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按知识和科学逻辑顺序整合,确定学习典型学习任务。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文化》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文化【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课程性质《汽车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类别,熟悉汽车发展历史,增加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2.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输类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汽车运输类专业汽车文化常识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了解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知道汽车发展历史、汽车企业家、汽车品牌、汽车色彩、汽车运动、汽车污染、未来汽车知识。

知识目标:1)能讲解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品牌、汽车运动、汽车色彩、汽车污染等相关汽车文化知识进行2)能正确辩证汽车编号3)能对演讲稿、说明文、手抄报、路线图、汽车商标等相关文案进行写作、创作;4)能够分小组讨论、制定任务完成方案能力目标:1)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2)具有较强的表达和写作能力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4)具有网上检索资料的能力素养目标:1)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3)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4)依据7S管理的要求,培养学生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4.课程内容和要求5∙实施建议⑴教材编写1)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将本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任务进行学习。

2)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汽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

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配件与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二)课程理念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了解汽车发展为主线,进行项目课程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内容的参考教学时数见学时安排建议表。

(一)知识目标●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了解世界经典名车;●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了解汽车运动;●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汽车文化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0适用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汽车文化》是汽修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课程紧密联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实际,融多学科的知识为一体,实施动态更新,全方位诠释汽车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

学生在课堂上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内外汽车工业的风潮涌动,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是一次精神和文化的洗礼。

学生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的主题,该课程选取了一个很恰当的角度传播校园文化,不仅顺应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也为课程自身的建设开创了广阔的天地。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习理论知识,更能切身体会到我校开展汽车文化的系列活动,如知识竞赛、各种社团活动的情况,对学生的示范效果明显。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世界汽车发展史,2、中国汽车发展史,3、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与品牌,4、中国主要汽车公司与品牌,5、汽车运动,6、汽车造型,7、汽车基础知识,8、汽车技术的发展,9、汽车产业有关的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他们对汽车的鉴赏能力,并学会享受汽车带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划、检查评估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课程考核遵循过程性持续评价和终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学时分配本课程学时30,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小计世界汽车发展史 4 4中国汽车发展史 4 4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与品牌 4 4中国主要汽车公司与品牌 4 4汽车运动 2 2汽车基础知识10 10汽车产业有关的政策与法规 1 1汽车文化建设 1 1合计30 30四、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1、世界汽车发展史介绍世界汽车百年发展历史。

以“蒸汽汽车——内燃机汽车诞生——汽车‘量产化’时期——汽车产品‘多样化时期’——汽车‘低价格’时期”为线索,介绍世界汽车产业从欧洲到美洲、再到欧洲、到亚洲的发展历程。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授课对象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2. 参考课时40课时,理论教学课40时。

3、课程性质《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修理与运用专业的课程体国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中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本课程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二)技能目标1.具备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情感态度目标1. 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学时:30
适用专业及学制:汽车专业三年制中职
编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审定: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批准日期:
一、课程性质
《汽车文化》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第一学期的入门专业课。

本课程共分七个单元,从汽车的分类与编号、汽车的发展、著名汽车公司与商标、汽车时尚、汽车的外形与色彩、汽车与社会、汽车的未来七个方面为学生讲解。

主要帮助新生建立学习汽车维修的兴趣,树立基本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学习该专业的《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时分配(如下表1)
表1
表2。

《汽车文化》_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_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作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需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以拓展学生汽车知识视野,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运用汽车的意识、发展行动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为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

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以及汽车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车展的学习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通过汽车与生活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汽车赛事,了解影视及游戏中的汽车,增加学习汽车的热情。

5.通过参观与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维修手册、用户手册、计算机查询系统等;(3)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设备;(4)学习资源可参阅图书馆中可获得的各个版本的《汽车文化》教材;(5)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并结合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高职《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

二、课程性质《汽车文化》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参考学时48学时四、考试类型考查五、课程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我国汽车发展实际,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确定《汽车文化》课程目标。

1 素质目标(1)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遵纪守法的意识。

(2)具有对岗位工作诚信,谨慎的作风。

(3)具有对知识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2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展过程的车史文化,造型文化。

(2)掌握汽车名人名车文化,车标文化。

(3)掌握汽车技术文化和赛车文化。

3 能力目标(1)具备识别各类汽车的能力,能熟练操作汽车各部装置。

(2)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及车标的含义。

(3)能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4)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发展的推动作用。

六、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以汽车服务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将汽车文化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的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汽车服务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3、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七、内容纲要八、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产品的选取要科学,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附件1:《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汽车文化(2700063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学分:2总学时:36考核方式:考试课程定位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包括: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作为一门理论的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着重点是与实践紧密结合。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着力点在学生小组的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与安排单元1单元2单元3单元4单元5单元6单元7单元8单元9五、课程实施条件1.教授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并采用分组研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

作业分两大类,一是理论学习测试,一是工作测试,倡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

2.学习方法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课程资源教材:《汽车文化》作者李景芝、郭荣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版别(2011年1月,第1版)参考资料:4.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设备要求:视频5.师资条件任课教师必须是车辆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熟悉专业方案等。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李玥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李玥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汽车文化学时: 30学时授课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先导课程:后续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车身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理论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的作用,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导向,全面讲解汽车专业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专业兴趣;以开放式作业的形, 专业.专注.式引导学生对汽车知识自发学习,拓展知识面,为学生日后在工作生活对汽车的学习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课件与视频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以教师讲授为主、观摩视频材料为辅,并适当地穿插点评、提问和结合生活中的实验进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三、课程目标《汽车文化》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借助汽车资源等资料,以基础的、广泛的汽车知识为载体,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专业能力目标:1)能讲解汽车工业的发展史;2)识别汽车的品牌与车标含义;3)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4)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 专业.专注.专业知识目标:1)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2)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3)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4)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5)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6)汽车运动含义及类型。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外界知识的了解;2)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有初步认识;3)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提高;, 专业.专注.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专业.专注., 专业.专注.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 专业.专注.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操作技能教学。

27-汽车文化课程标准-24

27-汽车文化课程标准-24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课程类别:职业拓展课程,总计24学时。

课程性质:考查课程课程作用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汽车文化》是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应用电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一门及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丰富学生有关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文化、汽车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赛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使之更全面地了解、热爱本专业,拓展学生汽车知识视野,为后续综合性和专业性更强的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专业基础,同时是学生应具备从事汽车行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汽车文化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总体目标:本学习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专业能力通过对汽车发展史、汽车造型文化、汽车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赛车文化等教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汽车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认识、了解和熟悉汽车文化知识,为后继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方法能力1.具有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2.具有信息获取、制定与评估计划的能力;3.具有按计划实施的能力;4.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或方法;5.现实性评估、目标审查。

(三) 社会能力1.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3.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5.具有角色及利益的定位、顾及他人的能力;三、课程内容标准四、实施建议:1.教学条件:利用现有电化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幻灯片和观看录像等形式,适时介绍汽车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动态,以便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2. 推荐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网站等:教材:《汽车文化》主编:郎全栋、曹晓光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号:ISBN 978-7-04-015667-6 高职教材2005年1月第1版。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文化》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汽车的产生与发展、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标及名车名人和汽车技术服务、汽车与社会时尚等深入了解,了解汽车对人类社会经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课程是一门专业前导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汽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

其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配件与营销》等是对汽车知识的细化与深化。

(二)课程理念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了解汽车发展为主线,进行项目课程情景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采用正面课堂教学,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各章内容的参考教学时数见学时安排建议表。

(一)知识目标●了解汽车的诞生与发展;●了解世界经典名车;●认识世界著名汽车公司车标;●了解汽车的分类、总体构造和汽车相关知识;●了解汽车运动;●了解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了解汽车科技与汽车未来。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汽车文化》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本课程属于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汽车专业职业认知阶段的课程。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认知的培养。

本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功能是传授汽车常识,普及使用维修知识,激发专业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对汽车的鉴赏能力,促进职业意识形成。

通过40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接触到与汽车和汽车工业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一门概括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课程精要的导学课程。

(二)设计思路为了使学生对汽车及其相关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讲授汽车的发展史,分析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介绍汽车的基础原理及各类技术变化、汽车环保知识、品牌文化、车标识别、赛车运动、汽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专业的发展等,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参观、资料查询、辩论、制作海报、竞赛等活动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为进一步学习专业化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汽车文化课程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汽车知识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拓展汽车知识视野,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运用汽车的意识,发展行为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汽车发明及发展过程;(2)辨识国内外著名汽车品牌、汽车公司与商标、车型、汽车名人;(3)了解汽车基础知识;(4)了解汽车所用能源种类及各种不同汽车能源的特点;(5)了解本专业对口就业企业的企业文化,包括经营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等;(6)了解企业岗位分工及职责;(7)了解汽车服务行业的职业发展、汽车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和技能要求。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总结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总结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2.1能力目标:(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4)能区别各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2.2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二、课业方案
三、汽车文化实践教学装备标准
四、实施建议
、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车标、图片、汽车杂志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查询等;
的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15~20个学生,学生分组操纵在4~5人/组;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引导调控作用。

教师评价内容:要瞧瞧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6.学习资源如下:
〔1〕人民交通出版社的?汽车文化?〔屠卫星,2005〕、
〔2〕
〔3〕
7.教材在实际使用中,要以实际的师资、学生、场地和设备等条件进行调整,并结合汽车开展与地位的实际、具体学习任务对教学时刻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汽车文化(2700063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类型:理论课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学分:2
总学时:36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功用;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包括: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形成认真、谨慎、团结合作、负责任的工作作风。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作为一门理论的专业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着重点是与实践紧密结合。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着力点在学生小组的工作任务及团队合作,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课时安排
1.课程单元与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与安排单元1
单元2
单元3
单元4
单元5
单元6
单元7
单元8
单元9
五、课程实施条件
1.教授方法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并采用分组研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

作业分两大类,一是理论学习测试,一是工作测试,倡导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

2.学习方法
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课程资源
教材:《汽车文化》作者李景芝、郭荣春,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版别(2011年1月,第1版)
参考资料:
4.教学条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设备要求:
视频
5.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必须是车辆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毕业,具有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熟悉专业方案等。

六、课程考核要求
考核方法为考试70%+平时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