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科普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是支配人的意识、思维、情感及运动等活动的器官,即“司令部”,大脑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电活动来实现的。
癫痫是由于大脑的神经细胞反复发作过度放电,导致大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引起癫痫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别。
癫痫发作时脑部神经细胞群体性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在各种类型的癫痫都是相同的。
依据异常放电起始的解剖部位、传播范围及传播速度、持续时间等不同而癫痫的发作形式表现出多样性。
正常人的大脑也有生理性电活动,而没有发作性过度放电。
大脑为什么会发生异常放电呢? 这正是查找癫痫病因的理由。
癫痫在世界各国患病率基本相同,1982-1983年我国对6城市6万多人的调查,癫痫的患病率为4.6‰,其年发病率为40-70/10万。
目前,我国约有600万癫痫患者,每年约有30万新发病例。
因此,预防和治疗癫痫应受到极大重视。
大脑发生异常放电活动,不仅使人意识、思维、情感及运动等活动发生混乱,不能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限制了患者的正常活动,如攀高、操作机器、不能从事一旦发作可以造成危险的工作;如果反复抽搐发作、意识丧失,久之使患者变迟钝、性格改变和痴呆。
一次严重的意识丧失、全身性抽搐发作,可以损害数万、乃至十几万神经细胞功能丧失;若连续性反复抽搐发作或癫痫连续状态可以导致死亡。
癫痫的死亡率:我国是6.9-7.9/10万人/年。
为此,癫痫连续状态被列为神经内科“四大急症”之一。
在100年前已提出遗传是原发性癫痫发病的主因。
大量调查发现,无论原发性或是继发性癫痫的直系亲属中癫痫发病率都远比普通人群高。
遗传决定了一个人发生惊厥的“惊厥阈”之高与低。
这种阈值较低者易于发生癫痫。
换言之,遗传与易患性密切相关。
引起癫痫的常见病因包括:①先天性疾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障碍、脑畸形、脑积水、大脑灰质移位症等;②外伤:产伤、脑挫伤、颅内手术后;③感染:多种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致的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脑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弓形虫等;④颅内肿瘤:原发于颅内脑肿瘤及转移的脑肿瘤;⑤中毒:铅、汞、一氧化碳、酒精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⑥脑血管病,如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均可成为癫痫灶(1年后发生癫痫者约5%);⑦全身性疾病如肝、肾性脑病等;代谢性疾病,如血糖过高与过低、甲亢、甲旁减、维生素B6缺乏症等;
⑧其他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老年痴呆(AD)等;⑨不明原因(经过认真查找后)。
1. 诊断癫痫的“三步曲”:首先是确定是否为癫痫发作及其类型;在确定癫痫的基础上,再判断其为原发性或是继发性的;三是对继发性癫痫要查明病因与病变的部位。
2. 认识癫痫发作的特征:具有短暂发作性、刻板性、重复性;可以有先兆(或无),发作后间歇时间不定,有自发缓解的倾向。
典型的发作表现对确定癫痫有决定性意义。
详细、完整、准确的病史是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因此,需要患者及亲属与医生密切配合,尽量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准确、全面、真实的陈述;最早出现的症状最具有定位意义。
有时需向目击其发作的亲属、同学或其他目击者询问情况。
3. 癫痫患者需要做的检查:①脑电图检查对诊断癫痫有很大帮助。
但在癫痫发作间歇期约20%的患者脑电图可以正常;②为明确病因或确定癫痫病灶,必要时停药3~5天后再做脑电图检查。
患者及家属应明了停药后癫痫发作可能加重及
处理方法;③普通脑电图未发现癫痫波,可做24小时动态脑电或磁带录像检查(视频脑电监测),提高阳性率。
拟停抗痫药者,应先作脑电图检查;④血药浓度检测:已服用抗痫药而效果不佳者应检测血药浓度,以便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品种;⑤患者均应定期做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发现药物毒副作用;⑥疑有脑器质性损害者,应做脑CT或脑磁共振成像检查(MRI);⑦怀疑颅内感染所致癫痫者,应进行血液和脑脊液的化验检查,以明确病原体;⑧为明确癫痫病灶、手术治疗,可做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检查(PET)、视频脑电48小时监测、脑磁图(MEG)检查(费用较高);⑨临床怀疑颅内动脉或静脉血管异常引起癫痫时,应做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DSA)。
上述检查是由医师根据病情提出检查,指导患者有选择性地做检查。
依照发作的临床表现及发作时脑电图的改变进行分类。
近年来脑电监测系统的应用,为癫痫分类提供了可靠依据。
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和命名委员会,1985年8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癫痫学术会议,提出了国际抗癫痫联盟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法建议。
现简介如下:
1. 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
(1)单纯部分性发作:①局限性运动性发作(包括Jackson发作);②局限性感觉性发作。
(2)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①以意识障碍开始;②单纯部分发作继以意识障碍。
(3)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①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②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
2. 全身性发作(非局限开始的惊厌或非惊厌性发作):
(1)失神发作:包括仅有意识丧失;失神小发作;具有自动症、强直肌肉收缩、一过性肌张力丧失等;非典型失神发作。
(2)肌阵挛发作:单个或多个肌阵挛发作。
(3)强直性发作。
(4)阵挛性发作。
(5)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大发作)。
(6)失张力性发作。
3. 不能分类的发作
上述癫痫的国际分类方法,一般在癫痫专科和学术交流中采用。
其概念尚未达成共识。
一般认为,难治性癫痫应符合下列条件:①频繁的发作,应用有效的药物、足够的剂量,药物血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不能控制发作,经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仍不能控制发作;②失神及肌阵挛发作每日至少1次,其它类型发作每月至少4次;③可排除进行性脑病或占位性病变;④治疗观察3个月至2年仍不能奏效者。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可以预见将成为难治性癫痫的可能性。
在婴幼儿期发病的某些类型癫痫,如婴儿痉挛症、小发作变异型等,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差,最终约有80%的患者成为多种形式发作的难治性癫痫,并常伴有神经及精神异常;症状性癫痫、部分发作及混合型发作、伴有神经缺陷及精神发育不全、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和有癫痫阳性家族史者,都有可能成为难治性癫痫。
目前许多非癫痫专科医生常将经过多种抗痫药数月或数年治疗,发作仍不能控制的癫痫称谓“难治性癫痫”。
其含义不够严格,忽视了治疗用药的情况,如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及血药浓度等。
有的患者是由于癫痫发作类型诊断不准确,选用的抗痫药不当或剂量不足等因素而致癫痫发作未能控制,这类情况不属于“难治性癫痫”。
治疗癫痫应着眼于根除病因和控制癫痫发作两个方面。
理想的抗癫痫药物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即抗痫谱广,抗痫强度大,疗效高,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资源
丰富。
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标准。
服抗痫药剂量不足是癫痫复发的最常见原因,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
坚持治疗十分重要,抗癫痫药物必须长期、不间断、定时、按量服用,直至发作完全控制后,仍需要服用2~4年以上,方可逐渐减药;从减量至停药时间,一般要求在1年内完成。
首先应确定是否为癫痫及其发作类型;其次是判定为原发性的或是继发性的癫痫;第三步对继发性癫痫要查明病因和病变的部位,进行不同的治疗。
但控制癫痫发作则主要依靠药物;最后选择和确定治疗方法;同时将应注意的事项告诉患者或其家属。
1.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对癫痫的治疗分为抗痫药物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约80%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满意控制。
患者及亲属应对癫痫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对药物疗效及其副作用有所了解。
患者一定要破除迷信,尤不可根据道听途说自行试用药物。
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2. 发作频度与合理用药
因考虑到抗癫痫药物的毒副作用,通常对每年发作≤3次的癫痫患者,大部分医生主张不用药。
发作频繁的(≥4次)患者应尽早进行抗癫痫治疗,因癫痫发作可造成大量神经细胞缺氧受损。
选择药物应本着疗效好、毒性小、价廉、易得的原则,不必偏求新药,因为人们对某些新药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了解尚不充分。
如果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可加量或并用第二种药物。
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某些药物不宜合并使用。
为了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应坚持不间断、有规律地按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不可随意加减,更不可突然停药。
3. 首发癫痫后的治疗
这是个很难简捷回答的问题。
对于单次特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首先考虑的是再次发作的问题;研究发现,发病后3年内的复发率为30%~70%。
患者的态度可能更为重要,患者是否担心再次发作,还是更担心抗痫药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呢?这是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对首发的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癫痫的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机会。
这不涉及部分性发作。
当患者以“第一次”复杂部分性发作来就诊时,如果仔细询问病史,几乎所有患者都曾有过某种类型癫痫发作。
此外,有脑的器质性损害或脑电图出现局灶性棘波或尖波的患者很可能出现反复发作。
儿童肌阵挛性癫痫是全身性发作具有频繁发作的特点,故第一次发作后应考虑抗痫治疗。
制定用药方案应因人而异。
4. 临床选择抗痫药物
选择抗痫药主要根据发作类型、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年龄以及既往的药物过敏史、价格等选择不同的药物。
以既能控制癫痫发作又不出现药物副反应为最佳状况。
5. 长期服药与更换抗痫药物
一旦确诊癫痫、决定抗癫痫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不可间断。
经过系统治疗3~4年未再发作者,可以逐渐减量与停药;若对发作控制不佳可以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由于药代动力学的原因,更换抗痫药应有5~7天的重叠服药。
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及发作出现的时间决定每天服药的时间和次数。
测定和掌握血药浓度可及时调整剂量,避免盲目加量引起毒副作用。
6. 监测血药浓度的意义
许多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和毒性与血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为调整用药量与减少副作用应监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
由于个体对药物的代谢或排泄速度的差异,
临床上难以准确地估计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检测血药浓度来指导用药剂量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口服抗痫药的剂量均自低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根据发作与血药浓度调整剂量,血药浓度过高易于引起中毒;剂量不足则不易控制发作。
7. 抗痫药的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大多都有毒副作用,但常规剂量之内对绝大多数患者是安全的。
不同的年龄段对各种抗癫痫药的毒副作用耐受力也有差别,比如儿童对鲁米那的耐受性比成人好。
抗痫药的毒副作用主要影响胃肠道、肝、肾、骨髓和神经系统,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药物对肾脏、骨髓有损害;精神症状、反应迟钝、构音不清、行走不稳、周围神经损害(肢体麻木、无力);皮疹、皮炎、牙龈增生、色素沉着等皮肤损害。
血药物浓度过高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因此,患者在用药初期应每2~4周检查1次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以后可每隔2~3个月复查1次,并检测血药浓度。
8. 癫痫的手术治疗
①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疾病引起者采用手术治疗。
对病因明确、适于手术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应采用药物治疗;②对约5%~10%病因不明的癫痫患者,经试用多种抗癫痫药物仍不能有效控制发作的顽固性癫痫,及影响行为、情绪和智能者,也可采用手术治疗;③对抽动局限于某一部位或一侧肢体者,手术治疗可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手术效果取决于适应证、病变性质、发作类型等因素。
9. 癫痫对智能的影响
癫痫反复发作可以导致缺氧性脑病,对患者的智能会有影响;而症状性癫痫的脑部原发病变也可影响智能,代谢性疾病常伴有智能低下。
此外,临床研究表明,引起癫痫患者智能降低的部分原因系抗痫药所致,剂量过大、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皆因对抗痫药的毒性缺乏足够认识。
10. 抗癫痫与优生优育
癫痫患者的子女只有5%发生癫痫,从医学角度,癫痫患者可以生育。
已知许多抗癫痫药有可能致胎儿畸形,因此,原则上不论男女患者均应在停药2~4周后受孕。
但妊娠常会使癫痫发作频度增加,患者应提前征求医生的意见。
11. 树立抗痫治疗的信心
人们对癫痫的现代治疗方法了解较少,治疗上缺乏系统性和正规化,使大部分本来可以治愈的患者失去良机;反复发作的癫痫患者常丧失信心、不能坚持服药、自行停药。
一些虚假或欺骗性广告,所谓“包治”、“根治”,使患者及其家属受骗上当,身心受到伤害。
抗癫痫治疗中切忌“患病乱投医,医生乱用药”。
随着新型有效的抗痫药物不断问世,手术治疗癫痫的发展,癫痫的治愈率在不断地提高,人类最终征服癫痫的希望将变成现实。
12. 停用抗癫痫药的注意事项
专家认为,癫痫患者并非一定要终身服药,但也不赞成短期用药即停。
经过系统治疗3~4年未再发作者、脑无器质性病灶、脑电图无癫痫波活动,以往也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史者,可以逐渐减量、停药。
一般用1年时间完成。
这类患者撤药后经5~20年的追踪观察研究发现,其中有5%~15%的患者再现癫痫发作。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如果患者2~5年内未发病,将抗癫痫药由3种减到2种或是由2种减至1种常是可能的,视临床情况而定。
在撤药过程中一旦出现癫痫发作,表明此时剂量必然是服药的最低有效剂量。
除因药物严重副作用外,减药过程应循序渐减。
通常应一次只减一种药,减一种抗痫药需经3~6个月。
在减药期间患
者不要开车或在开始减药的3个月内不能开车。
13. 消除精神负担和自卑心理
在积极抗痫治疗的同时,还要努力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接近正常人。
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过于劳累,戒除烟酒,不食过咸、过辣的食物,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
患者通过上述自我调节,可减少癫痫的发作。
癫痫患者应避免从事可能发生危险的工作与活动,如攀高、游泳、驾驶机动车、操作机器等,以免因突然发病而造成难以估计的后果。
但又不要过多限制患者的行动,智力正常者可照常参加学习和从事适宜的工作。
14. 癫痫患者的预后
癫痫的预后与发作形式、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病年龄、治疗是否及时、恰当,脑电图所见及患者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不同发作形式,预后差别较大。
癫痫持续状态的病死率高达20%。
发作过频者预后较差,智力减低的发生率亦较高。
据英国(1987)对癫痫患者的预后进行的系统研究,在目前的有效药物控制下,约3/4的癫痫患者可以治愈或长期不发作。
早期有效的治疗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只要及时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其预后会比这一结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