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ppt课件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1)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1竺可桢据记者去岁夏间的观察,加以东西书籍的参考,西湖生成原因,可以断定是一个泻湖2。
西湖的地形,南、西、北三面均为山所围绕,惟有东面是一个冲积平原,浙江省城就在这个冲积平原之上,所有泥土,统是钱塘江带下的沉淀积成。
大凡河流所带泥沙到了河口,一部分就要沉下来,一则因为河流入海受了海水的阻力,速率减缩;二则因为海水含盐分,盐分能减少河水分子的凝聚力。
有了上述两层原因,凡是长江大河,如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以及我国黄河、长江,到了人海地方,均成有三角洲。
照这样看来,杭州附近冲积平原,不过是钱塘江所成的一个三角洲。
我们若再进一层来考察西湖近旁的地质,就晓得不但西湖东面有冲积土,就是西面也有冲积土,假使我们能追想钱塘江初成时候情形,一切冲积土尚未沉下来时,现在杭州所在地方,还是一片汪洋,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口左近的一个小小湾儿。
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
初成的时候,里湖的面积比较现在的外湖还大。
后来因南北诸高峰川流汇集,如玉泉两峰涧龙井等溪水所带下的泥土,流入湖中以后,速率顿减,就淤积起来。
里湖因在靠山这一边,所以淤积得快。
如耿家步、金沙港、茅家埠等处,就是溪流带下的冲积土所成的。
倘使没有宋、元、明、清历代的开浚修葺,不但里湖早已受了淘汰,就是外湖恐怕也要为淤泥所充塞了。
换言之,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一定要受天然的淘汰。
现在我们尚能徜徉湖中,领略胜景,亦是人定胜天的一个证据了。
在夏季时候,外湖的水平均不过四英尺深,里湖因靠近山边,所受的沉淀比外湖较多,所以水亦较外湖浅。
惟苏堤六桥、玉带桥、西冷桥之下,水度略深,最深的地方大约在六英尺左右。
这是因为湖中水平如镜,流动极缓,水中所含最微渺的泥粒,也都沉下来。
独堤上诸桥为湖水交通咽喉,自里湖流入外湖必经之路,湖水流行较速,水中微细的泥土不能沉降。
试观西湖各处,香灰泥堆积很深,独在西冷桥上,注目俯视,水清彻底,能见岩石,即因水流湍急,香灰泥不能留足之故。
世界文化遗产之杭州西湖PPT课件
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
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
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
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
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
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 16
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
.
11
评价标准(iii):西湖景观是体现唐宋时代演变而来的系 列景观入画这一天人合一的特定文化传统的杰出见证,其 关联性一直延续至今。得到提升的西湖以及其背衬青山、 怀抱堤、岛、桥、园、塔、寺的独特布局,可以被看做是 反映这种传统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实体。
.
12
评价标准(vi):唐宋时期,设计完善景观并由画家为景观 作画、由诗人为景观提名的这一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在西 湖景观及其岛、堤、寺、塔和特色植物上得到完美体现。 西湖在七个世纪以来秉承这一传统价值,使其传遍中国甚 至日韩,使其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4 推进环境评估技术,完善反馈机制,加强监督 权力的透明度;
19
5 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资源的知识普及 教育;
.
三、绿色设计:
生态旅游所要求的绿色交通对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绿色交通不仅要具备浏览性、舒适性、高效性, 而且应具备 环保性、自然性、乡土性, 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更加贴近自然 和生活, 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西湖西 进的绿色交通设计主要可以划分为绿色陆运交通和绿色水上交 通。绿色陆运交通方式主要有自行车、三轮车、电力游览车等; 绿色水上交通方式主要有脚踏船、手划船、电力游览船等。在 设计游览线路等基础设施时, 充分考虑了以下方面:
苏教版西湖ppt课件
04 旅游资源
04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住宿设施
西湖周边有各种档次的酒店、民 宿和客栈,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
住宿需求。
餐饮设施
西湖周边的餐馆和小吃店众多,提 供各种地方特色美食和地道小吃。
交通设施
西湖交通便利,有地铁、公交、出 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同 时也有共享单车和步行道等绿色出 行方式。
自选路线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 自由选择游览路线,体验不同的风景 和文化。
旅游路线
经典路线
包括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 等西湖十景,适合初次游览西湖的游 客。
自选路线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 自由选择游览路线,体验不同的风景 和文化。
旅游活动
游船游览
游客可以租用游船游览西湖,欣赏湖光山色,领略水上游览的独特魅力。
诗词文化
苏轼
苏轼曾多次游览西湖,并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篇,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首·其二》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成为了西湖的经典 描绘。
白居易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也曾多次游览西湖,并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篇, 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成为了西 湖的经典描绘。
诗词文化
苏轼
苏轼曾多次游览西湖,并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篇,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首·其二》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成为了西湖的经典 描绘。
白居易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也曾多次游览西湖,并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诗篇, 如《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诗句,成为了西 湖的经典描绘。
湖岸线
曲折的湖岸线,将湖水分 割成若干个小湾,湾内水 清见底,湾口则与外湖相 连。
西湖PPT
谢谢观赏
南宊西湖十景
10 9 8 7 6 5 4 3 2 1
雷 南 峰 屏 夕 晚 照 钟
双 峰 插 云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潭 印 月
柳 浪 闻 莺
花 港 观 鱼
断 桥 残 雪
平 湖 秋 月
曲 院 风 荷
苏 堤 春 晓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 西距湖西岸约500米, 范围约9.66公顷。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 ,著名 文人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 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自南向北依次命 名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 和跨虹桥。后人为纪念苏轼,将此堤命名为“苏 堤”。苏堤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 越了整个西湖水域,因此,在苏堤上具备最为完 整的视域范围,是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在 压堤桥南御碑亭处驻足,如图画般展开的湖山胜 景尽收眼底。 苏堤自北宋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 相间种植桃树和垂柳的植物景观特色。春季拂晓 是欣赏“苏堤春晓”的最佳时间,此时薄雾蒙蒙, 垂柳初绿、桃花盛开,尽显西湖旖旎的柔美气质。
冲积泥沙淤积逐渐 形成沙咀封住海湾
人为因素
西湖从形成迄,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三个人物起 到了关键的作用。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丼的杭州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 水时,精神为之一振。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 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丼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 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 筑建白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 宊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著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 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这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动开始了。从夏 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用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这道丽世闻 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从这时起,才真正成为人们流连 忘返的风景胜地。 1508年3月,元朝贤太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 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给乡党先贤苏东坡的苏堤,将其填高了二丈,拓宽了五丈三 尺,两岸遍植杨柳,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 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 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杭州西湖是怎样形成的
杭州西湖是怎样形成的资料来源/ 网络收集编辑/南楼雁子"杭州之有西湖, 如人之有眉目也"(田汝成《西湖游览志》) , 然足与"秀色掩古今"的美女西施相媲美的西湖, 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至今学术界仍聚讼纷坛.筑塘成湖为第一說.西湖本与海通, 這是古今比较一致的看法, 自刘宋文帝时钱唐县令刘道真在《钱唐记》所记东汉时钱唐郡议曹华信为防止海水侵入, 即招募城中士民兴筑了"防海大塘", 及成, "县境蒙利", 因之便连钱唐县治也迁來了, 這就是今日杭州市的前身, 西湖从此与海隔绝而成为湖泊, 此說为历代学者所承袭, 流传至今.火山爆发,岩浆阻塞海湾而成为第二說. 此說为19 0 9年日本石井八万次郎先生以地质学者的眼光提出西湖的形成原因(见《浙江杭州附近地质调查概报》).1921 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通过详细实地调查研究, 主张西湖原是一个泻湖, 此为第三說.竺先生以科学原理來解释西湖的成因,否认了石井八万次郎先生的推断(《科学》第6 卷第4期,1921 年).1924 年章鸿钊先生撰文基本同意竺可桢先生的观点, 但又作了补充修正(《科学》第 9 卷第6 期, 1924 年).其后诸如高平, (《地质汇报》第25号,1935年)、朱庭祜(«建设》第2卷第1期,1 9 4 8年)等先生也都认为西湖本为海湾,后由於江潮挟带泥沙在海湾南北兩个岬角处(即今吴山和宝石山)逐渐沉淀堆积发育, 最后相互连接使海湾隔绝了大海而形成为泻湖.陈吉余先生从1947 至1964 年先后发表的四篇文章中,也都相继以D・W•約翰逊的海岸发育理论來支持泻湖說(《浙江学报》第1卷第2 期,1 9 4 7 年;《地理学报》1 9 6 4 年第2期).浙江省水文地质队1 9 7 7年在今断桥一带钻孔取样分析后, 也主张西湖原先确是一个泻湖.汪品先等推断西湖进入晚泻湖阶段,贝牡始於2 5 0 0 年前"(《海洋与湖沼》1979 年第4 期). 魏嵩山先生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 10 年秦始皇东巡会稽, "至钱唐, 临浙江, 水波恶, 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可见当时(杭州附近)的钱塘江水面仍相当辽阔. 而《汉书•地理志》所载"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则更清楚地表明直到西汉时期西湖仍为海湾, 杭州市区尚未成陆.魏氏确信刘道真《钱唐记》所载华信筑大塘之事, 认定西湖与海隔绝成为内湖, "其时当始於东汉". (《历史地理》创刊号, 1981 年)林华东先生对众多研究者主张的西湖是因为东汉华信筑塘成功后才形成的說法提出商榷, 认为倘确有华信筑"防海大唐", 其功能应是防御海潮冲击吞没陆地的捍海塘,如同1 9 83 年7月在杭州江城路立交桥所发掘的五代钱氏捍海塘的功能一样, 說明东汉华信筑防海大塘时, 内侧地带早已成陆, 然因常受潮患, 故在海潮冲击要害处"立塘", 保护陆地不被海水吞没.并不能理解为华信在吴山与宝石山之间, 筑起一条如同建造水库时的拦洪蓄水大坝后, 从而促成西湖的形成.林氏主张至迟在东汉之前,西湖早已形成.(《浙江学刊》1 9 8 7 年3期;《东南文化》1 9 9 0 年第4期)吴维棠先生从西湖东岸望湖饭店地下4 米深的钻孔采样中,发现有一黑色富有机质和植物残体的粘土层,碳一14 年代距今2 6 0 0 年左右.白堤锦带桥兩侧的5 . 5〜6米深处的钻孔中,有一炭化程度较高的泥炭层,厚10〜5 0厘米,用其上部的标本作碳—14 年代测定, 为距今1805±136 年.泥炭层之下是青灰色粉砂质粘土, 富有机质和炭化的植物干枝, 孢粉分析结果, 有黑三棱、眼子菜等陆上浅水生的植物, 表明当时西湖已是沼泽.据此估计, 西湖在春秋时代已经沼泽化.在疏浚西湖时曾发现一些石器和战国至汉代的铁斧, 很可能是人們从事渔猎生产活动失落的, 故吴氏推断: 在西汉前, 杭州非但不是海湾, 连海湾成陆后遗留下的残迹湖(西湖)都已沼泽化.這就无怪乎《史记》、《汉书》、《越绝书》等古籍中, 只记及钱塘县和别的湖泊, 而没有古西湖的记载(《历史地理》第5 辑).徐建春认为西湖早在春秋时代就已不是什么海湾, 而已成为陆地上的湖泊, 說西湖是由湾口沙洲將海湾与大海隔绝而形成的看法是不恰当的.西湖根本不是形成於汉代或稍后的年代, 它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大面积沼泽化了, 后來的西湖乃是人工修筑而成.徐氏推测在距今7000〜6500 年以前海面较高的时期,杭嘉湖平原的西侧与山地丘陵交接处, 有一从太湖往南经湖州、德清、余杭, 在杭州一带汇入杭州湾的河口湾, 当时這一河口湾的宽度足以和现在的杭州湾相比拟.后來随着苕溪、钱塘江所挟泥沙的沉积作用, 特别是钱塘江喇叭口在距今600 0 年以前的形成, 涌潮出现, 从而使沿江比内陆高亢, 使得从太湖往南到杭州附近汇入杭州湾的河口湾变窄淤浅, 因而逐段湮废, 杭州的大多数湖泊, 如西湖、下湖、古荡、临平湖、泛洋湖、白洋湖等等, 都是河口湾湮废之后留下來的水体(《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 9 9 0 年第5期).其实,杭州地处莫干山余脉,地势本身就不平坦,距今2 0 0 0 年之前上述众多湖泊是不是均与西湖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所谓足与现在的杭州湾相比拟的另一个河口湾(杭州一余杭一临平) , 纯属臆测, 无法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因之, 西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虽有以上多种說法, 但仍值得深入研究.。
杭州西湖ppt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曲院风荷位于西 湖西侧,岳飞庙 前面。南宋时, 此有一座官家酿 酒的作坊,取金 沙涧的溪水造曲 酒,闻名国内。 附近的池塘种有 菱荷,每当夏日 风起,酒香荷香 沁人心脾,因名 “曲院风荷”。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
水 光 潋 湖三十六,
其中最好是杭州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 之五,位于西湖东南 岸,清波门处的大型 公园。分友谊、闻莺、 聚景、南园四个景区。 柳丛衬托着紫楠、雪 松、广玉兰、梅花等 异木名花。南宋时, 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 花园,称聚景园。当 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 堂、九亭,以及柳浪 桥和学士桥。清代恢 复柳浪闻莺旧景。有 柳洲之名。其间黄莺 飞舞,竞相啼鸣,故 有“柳浪闻莺”之称。
柳浪聞鶯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 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 “四绝”而闻名于世。成茶扁平挺秀,光 滑 匀称,翠绿略黄;泡在杯中,嫩芽成朵, 一 旗一枪,交相生辉,芽芽直立,栩栩如 生; 香馥若兰,清高持久;汤色明亮,滋 味甘鲜。 人们夸称它为“黄金芽”,“无 双品”,已 成为国家高级礼品茶。
苏 轼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大家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 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 苏堤春晓 • 曲院风荷 • 平湖秋月 • 断桥残雪 • 花港观鱼
• 南屏晚钟 • 双峰插云 • 雷峰夕照 • 三潭印月 • 柳浪闻莺
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 为西 湖十景之首。是一条 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 荫大堤,苏堤南起南屏山 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 近三公里,堤宽平均36米。 宋朝苏轼任杭州知府时, 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 筑而成。沿堤栽植杨柳、 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 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 拱桥,堤上有映波、锁澜、 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六桥,古朴美观。
西湖是怎么形成的
西湖是怎么形成的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
明代《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
”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
民国9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
”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
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面积要比现在大,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废。
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
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
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著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现在的西湖。
西湖周围的群山,属于天目山余脉。
根据岩性差别和山势高低,可分杭州西湖为内、外两圈。
外圈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属高丘陵地形,山体主要由志留、泥盆纪岩屑砂岩、石英砂岩构成,岩性较坚硬,不易风化侵蚀。
峰峦挺秀,溪涧纵横,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带。
内圈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吴山等,山势较低,属低丘陵地形。
西湖生成课件
“读写训练”五
• 运用插图和表格是科学论文在 论述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的 作用是可以使表达更加直观、 简明,一目了然。论文中运用 的一份西湖示意图和一份隆河、 坡河与钱塘江的比较对照表就 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 西湖十景 1.苏堤春晓 2.曲院风菏 3.平湖秋月 4.断桥残雪 5.柳浪闻莺 6.花港观鱼 7.雷峰夕照 8.双峰插云 9.南屏晚钟 10.三潭映月 ▓ 西湖新十景 11.满陇桂雨 12.阮墩环碧 13.黄龙吐翠 14.虎跑梦泉 15.玉皇飞云 16.云栖竹径 17.宝石流霞 18.龙井问茶 19.吴山天风 20.九溪烟树
经五代吴越到北宋,西湖也经历了第一次的大规模建设,逐渐 成为游览胜地,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即平湖秋月、苏 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建国后,对西湖山区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并进行了有史以来最 大规模的建设。重点建设了一大批公园,并对一批文物古迹全面修 复。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风景区。
苏 堤 六 桥 之 东 浦 桥
苏堤六桥之
苏堤六桥之跨虹桥
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1918年 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后任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1929年起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 长。1936年4月7日任浙江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 院士。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6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 竺可桢的著述和各类文字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 他的学术论文、科普作品等著述多达200万字以上,对我国近百 年来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都有如实的记录,是难得 的研究资料和文化遗产。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 学的奠基人,他学识渊博,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 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杭州西湖旅游景点介绍ppt模板
雷峰塔
景点概述
雷峰塔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南岸的夕照山上,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塔。
景点特色
雷峰塔建筑风格独特,塔身呈八角形,外观为木结构,内部则以螺旋式楼梯连接各层。塔 内供奉有佛像和文物,如释迦牟尼佛像、金棺等。此外,从塔顶可以俯瞰整个西湖景区。
游览建议
游客可以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前往雷峰塔,游览塔内各个景点,并登上塔顶欣赏西湖美景。
灵隐寺
景点概述
灵隐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灵隐山麓,是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祖庭之一。
景点特色
灵隐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等建筑,以及许多 佛教文物和艺术品。此外,灵隐寺周围还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景点,如飞来峰等。
游览建议
游客可以乘坐公交车或自驾前往灵隐寺,游览各个景点,并感受浓郁的佛教文化和历史氛围。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附近 的飞来峰等景点。
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包括植被保护、水源保护和水质改善等, 以维护西湖的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
减少污染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控制,减少污染源,提高污染处理效率 ,以保持西湖的清洁和健康。
教育宣传
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 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
01
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提升
旅游线路规划
制定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包括自然风光、文化遗 迹、美食体验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旅游产品创新
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如户外冒险、文化体验、农 业体验等,以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包括导游服务、住宿条件、 旅游安全等方面,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世界文化遗产之杭州西湖 PPT
世界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黄颖、谭启平、黄智
一、地区概况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 3322.88公顷,景区包括五大类景观组成要素:秀美的自 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 观整体格局、著名的系列题名景观“西湖十景”、内涵丰 富的十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 这些自然风光与人为景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 的审美特征以及突出的精神价值。
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黎时间2011年6 月24日17点55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杭州西湖通 过审议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获得 成功,划入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区面积约四十三点 三平方公里。
(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区域范围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 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 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 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 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 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
返回
(二)、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 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 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 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 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 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 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 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二)成因
按照地质学的解释,西湖 是由泻湖演变而唐 代因湖在杭州城之西,称 西湖,北宋以后,西湖之 名得到了正式认可。西湖 原本为海湾,因江潮挟带 泥沙长期堆积,日积月累, 使海湾与大海隔绝,形成 泻湖,又经历代不断疏浚 建设,最终成为半封闭之 浅水风景湖泊。
杭州西湖ppt
就这样这个石头就变成了现在人们的西湖。
彩凤她不愿意让仙石变成西湖,她自己就变成了凤凰山陪伴着这块仙石。
就是这样玉龙就变成了玉龙山。
西湖简介
• 苏堤春晓 • 曲院风荷 • 平湖秋月 • 断桥残雪 • 花港观鱼
• 南屏晚钟 • 双峰插云 • 雷峰夕照 • 三潭印月 • 橹浪闻茑
• 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 昏各異.春日之晨,六橋 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 早,是為"蘇堤春曉";盛 夏則綠樹交柯,蟬嗚鼓 噪;秋月之夜,波光粼粼 ,桂花飄香;寒冬則瑞雪 紛飛,遠眺玉樹瓊林.
斷 橋 殘 雪
• 斷橋是白堤的起點,正 當外湖和裏湖的分水 點上.斷橋是一座獨孔 洞橋,造型優美.登臨橋 上,可瀏覽環湖諸山和 湖水風光;尤其冬日雪 後,遠山近水披上銀裝, 別富詩意.民間故事"白 蛇傳"中的白娘娘與許 仙曾在此地相會,展開 一段人蛇戀情,使斷橋 更添浪漫色彩.
花 港 觀 魚
• 花港公園主要由魚 樂園,牡丹園和花港 三部分組成.魚樂園 的紅魚池中蓄養數 百條金鱗紅鯉,是著 名的觀魚勝地,遊人 愛在池畔投餌,見群 魚爭食.
古时候,天河俩岸各住着一个仙子,东边的叫玉龙,西边的叫金凤,他 们特别要好,天天在一起玩耍。
她(他)们到了个仙岛找到了一个仙石他把这个仙石被他(她)们雕刻成璞玉。
这件事让王母娘娘知道了随后王母就派人把这个仙石给偷走了。
玉龙和彩凤知后,跟王母拼命的抢夺着。
他(她)们一不小心这个仙石就掉落在人间的杭州。
杭州西湖
• 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 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西湖的由来
相传远古时候,天河东边石窑里住着一条玉龙,天河西边树林中住着一只金 凤,它们有一次在银河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璞玉,于是一起把璞玉琢磨了许 多年,终于使璞玉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 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天宫,贪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得到这颗宝珠,就派了天兵 把明珠偷走。玉龙和金凤发觉明珠不见了,到处寻找。后来得知在王母娘娘 手中,于是就赶去天宫向王母索取,王母不肯,死护住明珠不放,玉龙和金 凤则上前去抢,于是你争我夺,你拉我扯,明珠由天宫阶沿滚落到人间。为 不让明珠跌碎,玉龙和金凤也紧随着明珠往下飞。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 成晶莹碧绿的西湖。玉龙和金凤舍不得离开自己辛勤琢磨成的明珠,就变成 两座山来守护它。这两座山,一座是雄伟的玉龙山(今名玉皇山),一座是 青翠的金凤山(今名凤凰山)。 从此,它们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杭州人民至今还在传诵着“西湖明珠从天 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的歌谣。
高中思想政治课件西湖的形成
①.在学习上,勤奋好学,重视 知识的量的积累
②.在思想上,重视良好品德的量的 积累
本框总结: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必 须把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目标与脚 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相结合。 这样目标才能实现。个人才能健 康成长。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
普遍联系的观点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量变质变关系原理
本课结束,谢谢!
高举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继往开来,与时 俱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为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新局面而奋斗。
②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只靠某个人、 一代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 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
高中思想政治课件
指导老师:黄玲俐பைடு நூலகம்
西湖的形成
地质地理学证明,秀丽的西湖不过是由两百万年前普通 的浅海湾变来的。由于海水对岩石不断的拍打和剥蚀,由于 海湾周围无数江河油腔溪流 经年累月地冲刷,海湾里泥沙 逐渐沉积起来。先是形成沙嘴,进而连成沙洲,最后变成一 片陆地。于是,原来的浅海被截断了,地球上从未有过的西 子湖也就这样出现了。 西湖的形成说明什么问题?
请说春去说秋来你老将看至了。朝以看东上流两水,首暮看诗日西后坠的。 体会百年,明日并能几联何系?请实君听际我说《明明日歌我》。们平 时《做今哪日诗些》:事今也日复应今日该,今重日视何其量其少的!积今 累。 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岁几今日?今
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始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时 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
竺可桢,浙江绍兴人,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 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 的创始者。
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 成、特点、区划以及变 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 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 论文多篇,对中国近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 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作有《竺可桢文集》。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是竺可桢于1920年写的一篇科 学考察报告。
它以西湖的生成原因为课题,以翔实确 凿的资料、数据和考察结果为论据,通 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 二、杭州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1-4)
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与 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湖是一 个泻湖.
第二部分 (5-10)
根据山上岩石生成的年代和钱塘江三角 洲与欧洲隆河、坡河三角洲生长速率的 比较,推断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第一部分: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 质条件与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 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1) 结论:
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2-4)理由:
2、对西湖地形地貌的分析。
3、对西湖地质条件的分析。
4、对西湖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
台湾七股潟湖
蓝色潟湖(斐济)
波拉波拉岛(法属)
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与训练》P42 . 课后收集潟湖作用和保护方面的资料。
杭州西湖景观分析ppt课件
• 评价标准(iii):西湖景观是体现唐宋时代演变而来 的系列景观入画这一天人合一的特定文化传统的 杰出见证,其关联性一直延续至今。得到提升的 西湖以及其背衬青山、怀抱堤、岛、桥、园、塔、 寺的独特布局,可以被看做是反映这种传统的、 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实体。
10
• 评价标准(vi):唐宋时期,设计完善景观并由画家 为景观作画、由诗人为景观提名的这一彰显天人 合一的文化在西湖景观及其岛、堤、寺、塔和特 色植物上得到完美体现。西湖在七个世纪以来秉 承这一传统价值,使其传遍中国甚至日韩,使其 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11
12
(一)、风景名胜区城市 化
•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
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
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பைடு நூலகம்土地的珍惜性十分
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
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
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
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
• 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巴黎时间 2011年6月24日17点55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 部,杭州西湖通过审议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西湖申遗获得成功,划入西湖文化景 观作为世界遗产区面积约四十三点三平方公里。 3
(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区域范围
•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 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 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 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 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 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
5
(三)水文特征
• 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 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 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形成 各湖区水质差异的特点。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 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 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 1.97 米。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课堂PPT)
3
以西湖的生成原因为课题,以翔实确 凿的资料、数据和考察结果为论据,通 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 二、杭州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4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1-4)
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与 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湖是一 个泻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竺可桢
2
竺可桢(1890-1974)
竺可桢,浙江绍兴人,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 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 的创始者。
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 成、特点、区划以及变 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 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 论文多篇,对中国近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 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6
台湾七股潟湖
7
蓝色潟湖(斐济)
8
波拉波拉岛(法属)
9
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与训练》P42 . 课后收集潟湖作用和保护方面的资料。
10
第二部分 (5-10)
根据山上岩石生成的年代和钱塘江三角 洲与欧洲隆河、坡河三角洲生长速率的 比较,推断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5
第一部分: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 质条件与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 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1) 结论:
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2-4)理由:
2、对西湖地形地貌的分析。 3、对西湖地质条件的分析。 4、对西湖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是竺可桢于1920年写的一篇科 学考察报告。
它以西湖的生成原因为课题,以翔实确 凿的资料、数据和考察结果为论据,通 过严密的论证,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 二、杭州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4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1-4)
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与 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湖是一 个泻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
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
竺可桢2Biblioteka 竺可桢(1890-1974)
竺可桢,浙江绍兴人, 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 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 的创始者。
他在研究中国气候的形 成、特点、区划以及变 迁方面,在研究物候学 和自然科学史方面著有 论文多篇,对中国近代 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 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3、对西湖地质条件的分析。 4、对西湖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
6
台湾七股潟湖
7
蓝色潟湖(斐济)
8
波拉波拉岛(法属)
9
作业: 完成《学习指导与训练》P42 . 课后收集潟湖作用和保护方面的资料。
10
第二部分 (5-10)
根据山上岩石生成的年代和钱塘江三角 洲与欧洲隆河、坡河三角洲生长速率的 比较,推断西湖约生成于12000年以前。
5
第一部分:根据西湖所处的地形地貌、地 质条件与湖中水深和沉积的考察,论证西 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1) 结论:
杭州西湖是一个泻湖(潟湖)。 (2-4)理由:
2、对西湖地形地貌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