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基础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关注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揭示了学习的现象。

代表人物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观点联结学习理论:(1)学习是在刺激情境和行为反应之间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2)联结是通过多次的尝试错误过程建立的。

(3)学习定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说:(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3)学习的成功要靠及时的强化。

刺激-反应说:学习是在刺激情景(S)与有机体的反应(R)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启示桑代克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映联结。

(2)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3)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程序教学原则(1)小步子原则(2)自定步调原则(3)积极反应原则(4)及时反馈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控制学习环境 重视客观行为及时强化刺激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期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知识在大脑中的重新组织,即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互相作用,建立联结。

代表人物苛勒: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论基础

1.3.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1.“掌握学习”模式 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 布卢姆在1960—1970年研究出“掌握学习”模式,“掌握学习” 教学模式的程序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 (1)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操作和情感三大 类,在认知领域又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六个学习类型。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群体教学:“掌握学习”模式的设想是 在不影响传统班级集体授课制的前提下,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 优良成绩,所以其课堂教学仍采用通常的集体授课形式,但在 讲授新课之前,给予学习新知识必需的准备知识。 (3)形成性测验:在实施单元集体授课之后,要进行形成性测验, 测验的题目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其目的是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 诊断。 (4)矫正学习:形成性评价之后,将学生分作达标组和未达标组 两类,对未达标组进行必要的、补偿性的矫正学习,它并不是 简单地重复新课教学的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5)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最终检验达标的情况,其试题与 形成性测验相比指向.1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1.3.2 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 1.3.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 1.3.4 加涅的指导教学模式 1.3.5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3.1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赞可夫(Л.В.Занков,1901-1977)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教育科学院院士。他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 展”指的是儿童心理的一般发展,包括智力、情感、意志的发展, 要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教育促进发展”、“既传授知识,又促进发展”。 (3)“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要把教 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 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1.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2.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根本上的改革 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根本上的改革 3.教学改革应主要追求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教学改革应主要追求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4.教学应遵循教学论原则 教学应遵循教学论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它把教师原本难以表述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

它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实在,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多样化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它所提供的交互式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就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1.2 相关的理论基础1.2.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多媒体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依赖于传授者的灌输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重新建构知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取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的关联性的结合,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有选择的接收和加工的学习者。

另外,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

学生应该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恰巧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2】1.2.2 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际的场所,教学是他们之间的意义谈判,它是一个相互影响及双向交流的过程,心理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外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的行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的掌握
认知主义
智力的发展
建构主义
能力的提高
教学任务
教知识技能
教怎样学习
教怎样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控制外显行为
指导内部加工

提供学习环境
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学习 过程是渐进的尝 试错误的过程; 强化是学习成功 的关键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形 成;是将外来刺激同 化于原有认知结构的 过程;内部心理结构 的形成和改组是学习 的基础
二、教学理论
【各种教学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
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和范例教学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指导,充分 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启发性。 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为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为主”的教学 设计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加涅的指导教学理论中提出的九段教学活动程序是指导实际教学较有效 的教学程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通过选择来安排九段教学活动 程序全部步骤或其中的几步。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教学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 据,以产品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都是以追求 最优化为目标。
九段教学法
(一)学习理论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代表人物:皮亚杰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性教学 支架式教学
各派学习理论的特点比较
二、教学理论
【先行组织者理论】
所谓先行组织者不是指人,而是指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 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新学习的材料要具 有高一层次的概括性和包容性,先于学习材料之前呈现。先 行组织者是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时,先提出先行组织者,然后将先行组织者迁移到新 学习材料中,分析两者间的相同成分和不同成分,以相同成 分作为推理的依据,将新课题纳入到原有的知识范畴。之后 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 3.评价最优化的基本标准
· 首先是效果标准 , 即每个学生在教学 、教育和发 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 水平 。这条标准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要从学习成 绩 、品德修养 、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全面衡量效果; 二是评价效果要有客观标准 ,这就是国家规定的 教学大纲等; 三是评价要依据具体条件和实际可 能 。其次是时间标准 , 即学生和教师都遵守规定 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
·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 教学传播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但是为了研究方便 , 南 国农 、李运林将它分解为六个阶段(如图2-5) 。
· 4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 1) 共识律: 在教学传播活动中 ,共同的知识技能基础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得以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 ( 2) 谐振律: 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 ”同学生 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相互接近 , 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 传通方面产生共鸣。
· 2.3.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关于学习的含义 , 建构主义认为 ,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得到 ,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 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 ,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 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认为“情境 ”、“协作 ”、“会话 ”和“意义建构 ”是 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第一 ,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 第二 ,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 第三 , 从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 第四 , 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总结

关键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总结1.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总结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理论基础,帮助读者对其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多媒体学习理论多媒体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石之一。

该理论认为,通过结合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学习理论强调可视化和声音的重要性,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3.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是指学习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处理学习任务时,会面临认知负荷的压力。

通过减轻认知负荷,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将学习任务分解为更小、更易处理的部分,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

4. 个性化教学理论个性化教学理论是指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能力,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利用学习者的数据和个人化算法,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因素,自动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提供更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体验。

5. 社交构建主义理论社交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参与社交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讨论、分享和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提供在线协作工具、虚拟社交平台和在线讨论板等工具,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6.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需要具备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以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提供学习跟踪工具、智能化学习管理系统和个性化反馈等功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7. 智能化教育技术智能化教育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教育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学习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智能化教育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关于教学目标 加涅要求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要按照五种 学习结果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五种学习的结果 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和态度,这五种学习结果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学校开设的各科课程都各有差异,各 有侧重,但不论怎样都在这五结果和三领域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加涅明确提出,应把认知策略作为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对教学目标理论的重大 发展。过去我们强调‚教是为了不教‛,即尽快使 学生能够自学。加涅把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各门 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便使‚教是为了不教‛的理 想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目标之中了。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理论意义和对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概 括以下几点: (1)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 上层,则越趋于抽象。划分阶层,只是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 与抽象的程度。 (2)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 方法应是首先给予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 (3) 教育不能停留在获得具体经验的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 阶段发展,把具体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概念可以进一 步指导实践。 (4) 在教育、教学中,应尽量采用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来提 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 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它比用语言、视觉符号 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 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6) 也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 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这是危险的。

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Robert M.Gabn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 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发生有内部的条件和 外部的条件,内部条件指的是学习者本身在学习前 所具有的最初的能力、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外部条 件指的是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构成对学习者不同的 条件。教学应该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及其产生 的条件来进行,使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提供都经 过计划安排。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43
第四节:视听媒体与传播理论基础
视听教育理论— 视听媒体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逐步 形成教育理论,总结和阐述各类视听媒 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4
戴尔的视听教育理论
爱德加· 戴尔
美国教育学家 视听教学领域的代言人
其理论课概括为三个方面:
• 学习是一个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 程。 • 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该按照他能够提供给学 习者的经验的抽象与具体程度来分。
11
12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 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 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 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 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由人自身发出的。
“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新东方学英语》软件
13
创建多个用户,让每个学习的人都随时了解 自己的学习情况
14
完善的功能有助于你 更好的学习单词
15
随时提示你目前的学习计划,看你偷没偷懒
16
全面的书籍供你选择学习类型,觉得不够, 自己可以加入个人想要的书籍
17
学习计划,两种模式任你选
18
单词初记让你从头开始学单词
19
逐词浏览,让你边学边听边写 边看,做到三位一体
20
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反复让你复习学过的 单词,来加深印象,来积累大量的词汇量
理代传播理论—
现在一般将传播看作是特定的个体或群 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播 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社会活动。
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 程,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传播理论可以帮 助我们分析和研究教学传播过程涉及的要素。
51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3.3.1产生 普莱西 发明 (S.L.Pressey) 斯金纳 发展 (B.F.Skinner)
3.3程序教学理论
3.3.2原理
将教材分割成为若干可分离的小部分,将它们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并使前面部分 是后面部分的基础,从而进行难度逐步加深的 顺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每个部分的学 习,程序教学机器都会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 答并给予反馈和强化,如果解答正确,就鼓舞 学生并进入下一程序学习,如果解答不正确, 就采取补充程序要求学生学习同一内容,直到 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为止。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其四大要素。
3.4建构主义理论
3.4.2评价
行为主义:面向计算机、以教为中心 建构主义:面向网络、以学为中心
3.4建构主义理论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2. 经验之塔理论▲ 3. 程序教学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
本章小结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2. 经验之塔理论 3. 程序教学理论 4. 建构主义理论
内容提要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 系统科学
• 针对视听教学的经验之塔理论 • 针对人机交互的程序教学理论 • 针对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理论
3.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概述
3.2.1产生 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媒体提 供代替的经验,具有“半抽象化”、 “半具体化”特征。
更好的抽象。
3.2经验之塔理论
3.2.3改进 布鲁纳(J.S.Bruner)认为:
• 教学应从动作性经验(塔的第1-6层)开始; • 然后采用形象化表征(塔的第7、8、9层); • 最后采用符号化表征(塔的第10、11 层 )。
3.2经验之塔理论
3.2.4评价 分析媒体特性 选择教学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二、教学软件与课件三、软件新思想——积件四、超文本、虚拟仿真及其他几个概念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自从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曾有过三次大的演变: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意义建构的概念: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意义建构的四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课件1、什么是课件: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的教学软件(课件)。

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

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

0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0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程;包括结构性的知识和非结构性的经验背 景。
18
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A: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必须运
用已有的经验。
B:当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已有的知识
信息时,也不是简单的提取,而是按 具体情况对原有的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
19
③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
理解,由于个体在生活背景上的千差万 别,从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 尽相同,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 ④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 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 特 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 • 关键词:学会学习。
砍柴的和放羊的合作了!开了家烤全羊店,然后就火了,成为了全国最大的 烤全羊加盟商。然后他们商量了,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先挣它一个亿!
几年之后再让公司上市,然后继续开发房地产、娱乐、金融……然后再一起 成为国民公公……
25
2、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又称为教学论,它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 的科学。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 是由教学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 目的、任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等内容组成的。
砍柴的垄断了生意后发现,对于饲养牛羊无计可施……放羊的没了羊群无事 可做……于是,他们又坐到一起喝了一天的酒……砍柴人利用自己摸索的砍柴经 验,放羊人利用多年养羊经验,分别创办了木材加工厂和养殖厂,资源共享,发 挥优势,生意越做越大…… 【专业版】:
砍柴的和放羊的聊了一天,从放羊的那里得知了羊的销路,羊肉汤馆、烧烤 羊肉……于是,砍柴的找到了羊汤馆老板,批量供柴;把柴深加工制成碳,给烧 烤店批量供货;还雇了工人,砍柴,制碳;边砍柴,边制碳,还帮放羊的朋友推 销羊!所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没有对手你哪来的发展机会,懂得抱团合 作才是与时俱进……总之一句话:你要会聊天啊! 最后,送大家一个超超超励志的最终版,最近也刷爆了朋友圈: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涉及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

1、行为主义2、认知结构3、建构主义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主要人物:桑代克、华生、斯金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奠基石。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建立的基本条件是,无关的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要形成条件反射需要进行多次强化。

来源:51教育网()[全文地址]:/Html/?73316.html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人同动物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尝试与错误桑代克学习观的应用: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如五角星、口头表扬等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和操练。

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操作条件反射说刺激—反应—强化程序教学强化作用:成功的教学和训练,关键是分析强化的效果和精心设计精密操作过程的技术。

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传统教学的主要问题:1、对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的控制2、强化不适宜又不适时,强化较少3、缺乏一种有效的、借以形成一定行为的程序。

程序教学思想:1、必须把教材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3、对学生的反应要有及时的反馈和强化;4、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定步调;5、让学生每次尽可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流派:苛勒的顿悟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等强调学习在于内部的认知变化基本观点:a.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它是一种积极的构建过程,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b.学习的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应该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c.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而是突然顿悟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主张: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 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以自己 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
强调学习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 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
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混合学习理论
信息环境下的学习理论探索
移动学习理论
TPACK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赞科夫
发展教学理论
布鲁纳
发现教学法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
布鲁姆
掌握学习教学法
视听与传播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 教育传播理论
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者视觉,听觉,感官特点 和功能来提高教育信息传递的效果
代表人物:戴尔 提出经验之塔
把学习得到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共十个层次
“经验之塔”越向上升,越趋于抽象
基本观点
教育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到抽象 教育应该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 础
学习理论
主张:研究人类的外显反应;支持视听教学中用 媒体不断呈现 信息进行教学;认为学习是刺激与 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 提出试误说 美国斯金纳: 强调“强化” 程序教学 等等
启示:1.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动。2.教学过程 系统化设计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主张:内部认知的变化;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 代表人物:皮亚杰、加涅等
各种教学媒体能够为获得抽象创造条件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三种模式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贝罗传播模式
说明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要素
应用
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确定播过程的基本规律
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
• • • • • • • • • • •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电 影 电 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抽 象 的 经 验 观 摩 的 经 验 做 的 经 验
“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
1.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 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但并不意味获得任何 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 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阶层,只是 说明各种经验的具体与抽象的程度。 2.根据人类认识事物和掌握经验的规律,教学应从 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有效的学习方 法,应该首先给学生丰富的具体经验,应防止从 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三)系统科学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 首先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能够让我们认识到 各要素之间协调运动的重要性 • 其次,教育系统必须有反馈机制 • 第三,系统的动态与有序原则 • 另外,系统科学的分轮研究
1、拉斯威尔的“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 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2、香农―韦弗模式
3、贝罗的传播模式 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 信源、信息、通道、和接收者
范例教学模式
• 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和瓦根舍因 • 观点 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反对庞杂臃肿的传 统课程内容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选择 学科材料中最典型的材料,形成知识的 “稠密区” 通过对其探究、思考,形成一 种整体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把握其他各 种材料的目的。
二 视听教学理论
其目的是总结和阐述在视听教育 活动中各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一直 到媒体的设计和选择 1. 视觉教学理论: 美国视觉教育专家霍本、韦伯 2.视听教学理论: 美国视听教育专家戴尔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简述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简述

第十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简述【导读】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它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本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作了简要介绍,对现代教育的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本章要点】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2.现代教育的信息化3.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4.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成为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其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必将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领域的观念、思想理论、手段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

11.1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它涉及许多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也是多方面的。

对教育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理论包括:①视听教学理论。

它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教育技术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与所依据的基础理论。

②学习理论。

它是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是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依据的基础理论。

③传播理论。

它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

它建立起来的传播过程与模式的理论和传者、受者与传播媒体的理论,对教育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解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的主要基础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借鉴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其中哲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传播学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生物学、管理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和应用的基础。

但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足百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发展和完善。

这里只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与现代教育技术直接相关的理论,即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2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了解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掌握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学会用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传播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2.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涉及心理学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感觉、想象、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相互补充。

因此我们在应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习过程。

2.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认为行为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方面,并一直以行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人类学习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形成和改变行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就如刺激和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

斯金纳提出的学习模式对人的学习活动的启示作用是:学习者要想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为了实现这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错误的学习行为得到纠正。

根据这一模式,斯金纳进而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小步子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所不可缺少的关键,也是用来控制学习的根本手段。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如下:反应+ 强化→增强反应反应+ 无强化→减弱反应反应+ 惩罚→压抑反应斯金纳认为,成功的教学与训练之关键是分析强化效果。

基于这一观点,他又提出了程序教学法,并据此研制了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法又称“小步子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1) 把教学内容分成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

(2) 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 对学生的反应要做出及时的反馈和强化。

(4) 学生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步调和学习进度。

(5) 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低到最小。

斯金纳的这种程序教学原理已广泛运用于当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于: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引起必要反应和形成强化刺激的材料及条件,以引起学生的多种反应,使学生建立起刺激与反应间的牢固联结,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然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只强调行为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由此引起了认知主义理论学派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2.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和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认为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

对如何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索取”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猜测、发现的积极性;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意义接受,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从上述两派不同的观点看,对于学习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带有片面性,行为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但忽视了人的内在因素、智能的培养和发展。

认知派强调学习靠智慧和领悟,靠人的内在因素,而忽视了外在条件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慧是辩证统一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其理论基础也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转向认知学习理论。

在CAI课件设计中,人们开始注意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开始研究并强调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再把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被动地做出的适应性反应,而是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对当前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做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2.1.3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

人们思维的目的乃是去反映客观实体及其结构,由此过程产生的意义取决于现实世界的结构。

由于客观的结构是相对不变的,因此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存在着判别知识真伪的客观标准。

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传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

教师是知识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客观主义基于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相信真实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这个真实世界是存在于人的主体之外,不受人类经验所支配的。

由此理念出发,客观主义认为人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至少是能够理解这个真实世界,知识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世界的反映,它可以通过先知者传授给未知者,因而所有的人在知识上具有同一性、同步性和统一性。

传统的教学是基于客观主义知识观的理念之上,相信知识是以一定的结构而客观存在的,教育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握真实世界。

他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间接知识的过程。

教师是知识的掌握者,他根据一定的目标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就像河流一样从高处流向低处,学生就像容器一样接受、储存知识,因而客观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灌输”。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显著特点是,它把教学看成是具有同一起点、经历同一历程、达到同一目标的过程。

都是规定了同一的教学目标,实施既定的教学过程,寻求达成同一目标的行为结果的教学。

这种教学有利于结构良好的知识领域的学习,能够高质、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比较适应工业领域追求办事效率的价值观念。

基于客观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1) 清楚地陈述具体的学习目标。

(2) 由低层次知识技能到高层次知识技能,按顺序进行教学。

(3) 强调个人独立学习(在班级教学或个别化学习环境中)。

(4) 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如班级课堂讲授、讨论、书面作业、测验等)。

从目前到可预见的将来,社会和家庭都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且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相应的,社会、家庭、学习者都追求较高的学习效率。

因而客观主义的指导性教学仍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2.1.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几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他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

乔纳森(Jonassen,1991)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因人而异的知识库。

在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滤。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和青蛙的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故事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俩是好朋友。

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

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自己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

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一个红色的大乳房。

”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他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如图2-1所示。

图2-1 “鱼牛”的童话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显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有其道理,因为他从本体出发,将从青蛙那里新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形象。

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理念: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

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 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构造意义。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

(2) 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

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的过程。

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象,并实现“整合”。

(3) 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

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

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

2.1.5 各种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图2-2所示的是乔纳森(Jonassen)于1992年提出的一个二维图,该图说明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