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德尔堡
海因里希· 海涅(1797-1856)
海涅早期的浪漫主义诗歌集《青春的苦 恼》、《抒情插曲》;早期的海涅是一 个激进浪漫主义者,他的理论著作是《 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的保守浪 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称德国的浪漫派 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 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代表作: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 童话》(1843); 后期转向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唐璜》(Don Juan,1818-1823)
气势恢弘、缤纷多彩的长篇叙事诗,评论 界公认的拜伦的顶峰之作。 由于诗人早逝,未能完成,留有十六章, 一万六千多行,是英国文学史上篇幅最长、 艺术最辉煌的诗歌之一。 政论性明显增强,抒情性削弱,幽默、讽 刺、批判的天才发挥到极致,但可读性强, 更象一部诗体小说,在规模和人物数量上 超过《恰》。
康德(1724—1804)“天才灵感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强调天才, 灵感和主观能动性。 张扬天才的个性、独创性、心灵自由性 和精神创造性、典范性和艺术独有性;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 判》 《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
费希特(1762—1814)“自我论”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典 型代表,他主张“自我”创造一切,“自 我”之外没有独立自在的其他事物。
《抒情歌谣集· 序言》
1、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把审美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 畔。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选择微贱的田园 生活做题材”,“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各种情感共 处于一种更为单纯的状态之下”,“人们的热情是与 自然的美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 2、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 “至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描述 或描写”。 3、关于诗的本质问题。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维克多· 雨果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 对封建专制主义。
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中,“浪漫主 义”(Romanticism),含义比较固 定,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 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 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 权威和传统。
费希特
从“自我”论出发,费希特认为人的心灵 可以自己创造美,而不必依赖于现实美, 主观能动性具有绝对的自由和个性,每个 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艺术方式去实现自身。
黑格尔(1770—1831)“心灵艺术”
ຫໍສະໝຸດ Baidu
黑格尔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 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从绝对精 神出发,他分析自然美和艺术美,认为只有 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 由心灵产生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他探讨艺术发展史,认为古典型艺术表现的 精神是有限的,不自由,它必须让位于浪漫 型艺术,因为浪漫型艺术表现的精神溢出物 质,内容大于形式,发展更加自由。这些学 说和观点,为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意识和精神 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
雪莱诗歌特色
a.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 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 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 展望; b.空灵飘逸,充满激情,积极乐 观; c.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 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如:蛇 象征善,鹰象征恶。 雪莱
济慈(Keats 1795—1821)
“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 和拜伦、雪莱齐名。他的创作期 只有5年,却写出了很多传世之 作,如《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秋颂》(Ode to Autumn)、《希腊古瓮颂》 (Ode on a Grecian Urn)。
“死亡诗人”诺瓦利斯 (1772-1801)
《虔敬之歌》、短诗《夏青特和洛森 绿蒂》; 《夜颂》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 去的未婚妻索菲而写,歌颂黑夜和死 亡,否定人生,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 主义色彩; 崇尚中世纪天主教统治的社会。
2、海德尔堡派
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 》; 代表作家阿尔尼姆、布伦 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 奇异的号角》;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霍夫曼的小说选集; 海涅早期诗歌创作。
雪莱(Shelley 1792—1822)
“疯子雪莱”和“不信神 的雪莱”,一生抨击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类任 何形式的压迫进行斗争, 同情弱小者。 1822年在海上遇风暴溺死, 年仅二十九岁。 墓碑:“波西· 比西· 雪莱, 众心之心”。
“抗议”
创作:
长诗《麦布女王》( Queen Mab 1813);《伊斯兰的起义》( The Revolt of Islam 1817) ;诗剧《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 1819)P207 ;抒情诗名篇 有《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1819); 《致云雀》(To a Skylark)。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9世纪初期文学概述
拜伦和雪莱
一、十九世纪初期文化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 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 事件,对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影响。首先是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 发,震撼了整个欧洲, 浪漫主义的产生就是这次 大革命的直接反响。 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悯、 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
攻占巴士底狱
开卷展示一个忧郁愁闷、悲观厌世的贵族青年形象
现在恰尔德·哈洛尔德对生活已厌倦,/他 想从狂欢作乐的同伴中逃脱,/据说他常常 想流泪,/但骄傲却使他有泪不轻弹。”
《恰》第二章
阿尔巴尼亚和希腊。长诗中最好的部分,爱琴 海的迷人风光--大海与高山之间是一片断壁 残垣--抚今追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上帝愿意帮助那些想要自救的人”。 壮阔的场面、诗人的激情、迷人的风光完美结 合,收放自如,过渡自然,写来不露痕迹。
华兹华斯(Wordsworth 1770——1850)
是湖畔派诗人的主要代表。 他的诗风格淳朴,清新自 然,被誉为“自然的诗 人”。 诗作《丁登寺》(Tinter Abbey)被认为是不朽之作, 歌颂自然美。
“恶魔派”
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
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 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
二、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历史动力:多元,离心; 强烈的主观色彩; 歌颂大自然;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 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 法; 注重艺术效果(个性解放和创作 自由)。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以及社会状况、文化历史传统 的不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 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 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 (德语称Romantisch)。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恐惧法国革命 和接受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中心论”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 为标志。
谢林(1775—1854)的“自然哲学”
是德国古典哲学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他的 “自然哲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物质到 人类,都是“宇宙灵魂”按照一定目的创造 出来的,把一切自然之物都归结为精神,或 者说,从自然追溯到精神。 “自然哲学”使谢林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之 一,因为浪漫主义正是赋予世界上的任何事 物以精神和生命。 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崇拜,直接源于谢林的 自然哲学。
“拜伦式英雄”
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他们有海 盗、异教徒、被放逐者,大都是高傲、孤独、 倔强的叛逆者,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 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 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 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 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 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 英雄”。 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 莱拉《莱拉》、阿尔普《科林斯的围攻》、 曼弗雷德《曼弗雷德》。
政治:自由主义思潮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 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 同盟”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 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裁的奴 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 的自由主义。
文学的自由主义
雨果认为,“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 生女儿”,“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自由 主义一定和政治的自由主义能够同样地普 遍伸张”。“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 由主义而已”。
热血沸腾的“感觉主义”
“我要的是一种感觉的而不是思维的 生活。” 他比任何一个英国诗人兄 弟都更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从不为思 想原则操心。 他的诗歌是种纯艺术,除去想象力别 无来源,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诗人 应该无原则、无道德观念、无自我。
对唯美主义产生影响。
夜莺颂
“啊,要是能有一口酒,那深深冷藏在 地窖里多年的甘醇的佳良, 尝一尝就令人想起乡间的绿野,百花的芬芳, 想起普罗旺斯的欢歌、狂舞和明媚的阳光! 啊,要是有大杯巨斛,杯中洋溢着南国的温香, 充满那真正的灵感之泉,使人心迷神荡, 珍珠似的泡沫嘶嘶的在杯沿闪耀,光影荡漾, 染透口边的是绛紫色的玉液琼浆, 好使我一饮而尽,然后悄然离开这人世的纷攘, 伴随你隐没于丛林深处,只留下一片莽莽苍苍。”
1、耶拿派
1798年,文艺理论家史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 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 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 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弗里德利希· 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 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在美学论著《断片 》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 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 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 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 罗万象的进步的诗”。
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
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 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乔治· 戈登·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英国19世纪初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是具有全欧 影响的代表。 自尊又自卑、狂妄;追求 年轻人的放荡不羁; 好色; 关心人,特别是关心下层 受压迫的人。 顽强的反抗精神和浪漫性 格。 拜伦
《唐璜》艺术特色:
集庄严的诗体与可笑的题材,崇高与荒诞 于一体,基调是讽刺; 批判现实性。 “《唐璜》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种种弊端的 讽刺。”
《唐璜》思想倾向
对湖畔派的批评;抨击各种专制制度; 反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表示自己最 欢欣鼓舞的事就是生殖;对牛顿的赞 扬和肯定;在哲学上批判当时欧洲流 行的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哈 姆莱特的深思,提倡堂吉诃德的精神; 肯定人的自然欲望,主张自由恋爱, 反对传统婚姻等。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义文学是在国内的产业革命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 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哥特小 说就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开端。
湖畔派(Lake Poets)
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Coleridge(1772—1834)和骚塞Southey(1774— —1843)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 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 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 义运动的宣言。
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诙谐的模仿斯宾塞《仙后》的庄 严史诗体,将主人公恰尔德· 哈洛 尔德的出游比作中世纪游侠骑士 的冒险经历。根本目的是反映拜 伦在欧洲等国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揭示他对欧洲大陆现实生活的真 实感受。 反对专制暴政和异族侵略、渴望 自由独立、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是 长诗的基本主题。
海因里希· 海涅(1797-1856)
海涅早期的浪漫主义诗歌集《青春的苦 恼》、《抒情插曲》;早期的海涅是一 个激进浪漫主义者,他的理论著作是《 论浪漫派》(1832),对德国的保守浪 漫主义进行了批评;他称德国的浪漫派 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是“一朵从 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代表作: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 童话》(1843); 后期转向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唐璜》(Don Juan,1818-1823)
气势恢弘、缤纷多彩的长篇叙事诗,评论 界公认的拜伦的顶峰之作。 由于诗人早逝,未能完成,留有十六章, 一万六千多行,是英国文学史上篇幅最长、 艺术最辉煌的诗歌之一。 政论性明显增强,抒情性削弱,幽默、讽 刺、批判的天才发挥到极致,但可读性强, 更象一部诗体小说,在规模和人物数量上 超过《恰》。
康德(1724—1804)“天才灵感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强调天才, 灵感和主观能动性。 张扬天才的个性、独创性、心灵自由性 和精神创造性、典范性和艺术独有性;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 判》 《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
费希特(1762—1814)“自我论”
费希特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观唯心主义的典 型代表,他主张“自我”创造一切,“自 我”之外没有独立自在的其他事物。
《抒情歌谣集· 序言》
1、关于诗歌的题材问题; 把审美对象从宫廷转向民间,从城市转向山乡湖 畔。选择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选择微贱的田园 生活做题材”,“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各种情感共 处于一种更为单纯的状态之下”,“人们的热情是与 自然的美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 2、关于诗歌的语言问题; “至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描述 或描写”。 3、关于诗的本质问题。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维克多· 雨果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 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 对封建专制主义。
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在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中,“浪漫主 义”(Romanticism),含义比较固 定,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 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 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 权威和传统。
费希特
从“自我”论出发,费希特认为人的心灵 可以自己创造美,而不必依赖于现实美, 主观能动性具有绝对的自由和个性,每个 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艺术方式去实现自身。
黑格尔(1770—1831)“心灵艺术”
ຫໍສະໝຸດ Baidu
黑格尔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 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从绝对精 神出发,他分析自然美和艺术美,认为只有 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能涵盖一切, 由心灵产生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他探讨艺术发展史,认为古典型艺术表现的 精神是有限的,不自由,它必须让位于浪漫 型艺术,因为浪漫型艺术表现的精神溢出物 质,内容大于形式,发展更加自由。这些学 说和观点,为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意识和精神 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
雪莱诗歌特色
a.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 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 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 展望; b.空灵飘逸,充满激情,积极乐 观; c.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 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如:蛇 象征善,鹰象征恶。 雪莱
济慈(Keats 1795—1821)
“露珠培育出来的鲜花”; 和拜伦、雪莱齐名。他的创作期 只有5年,却写出了很多传世之 作,如《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秋颂》(Ode to Autumn)、《希腊古瓮颂》 (Ode on a Grecian Urn)。
“死亡诗人”诺瓦利斯 (1772-1801)
《虔敬之歌》、短诗《夏青特和洛森 绿蒂》; 《夜颂》悼念他所爱的一个14岁便死 去的未婚妻索菲而写,歌颂黑夜和死 亡,否定人生,充满病态心理和神秘 主义色彩; 崇尚中世纪天主教统治的社会。
2、海德尔堡派
海德尔堡出版的《隐士报 》; 代表作家阿尔尼姆、布伦 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 奇异的号角》;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霍夫曼的小说选集; 海涅早期诗歌创作。
雪莱(Shelley 1792—1822)
“疯子雪莱”和“不信神 的雪莱”,一生抨击不合 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类任 何形式的压迫进行斗争, 同情弱小者。 1822年在海上遇风暴溺死, 年仅二十九岁。 墓碑:“波西· 比西· 雪莱, 众心之心”。
“抗议”
创作:
长诗《麦布女王》( Queen Mab 1813);《伊斯兰的起义》( The Revolt of Islam 1817) ;诗剧《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 1819)P207 ;抒情诗名篇 有《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1819); 《致云雀》(To a Skylark)。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9世纪初期文学概述
拜伦和雪莱
一、十九世纪初期文化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 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 事件,对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影响。首先是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 发,震撼了整个欧洲, 浪漫主义的产生就是这次 大革命的直接反响。 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悯、 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
攻占巴士底狱
开卷展示一个忧郁愁闷、悲观厌世的贵族青年形象
现在恰尔德·哈洛尔德对生活已厌倦,/他 想从狂欢作乐的同伴中逃脱,/据说他常常 想流泪,/但骄傲却使他有泪不轻弹。”
《恰》第二章
阿尔巴尼亚和希腊。长诗中最好的部分,爱琴 海的迷人风光--大海与高山之间是一片断壁 残垣--抚今追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上帝愿意帮助那些想要自救的人”。 壮阔的场面、诗人的激情、迷人的风光完美结 合,收放自如,过渡自然,写来不露痕迹。
华兹华斯(Wordsworth 1770——1850)
是湖畔派诗人的主要代表。 他的诗风格淳朴,清新自 然,被誉为“自然的诗 人”。 诗作《丁登寺》(Tinter Abbey)被认为是不朽之作, 歌颂自然美。
“恶魔派”
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
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 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
二、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历史动力:多元,离心; 强烈的主观色彩; 歌颂大自然;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 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 法; 注重艺术效果(个性解放和创作 自由)。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以及社会状况、文化历史传统 的不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 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一)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地。18世 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 (德语称Romantisch)。 18世纪末,德国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恐惧法国革命 和接受德国古典哲学“自我中心论”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以两个文学团体 为标志。
谢林(1775—1854)的“自然哲学”
是德国古典哲学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他的 “自然哲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物质到 人类,都是“宇宙灵魂”按照一定目的创造 出来的,把一切自然之物都归结为精神,或 者说,从自然追溯到精神。 “自然哲学”使谢林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之 一,因为浪漫主义正是赋予世界上的任何事 物以精神和生命。 浪漫主义对大自然的崇拜,直接源于谢林的 自然哲学。
“拜伦式英雄”
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他们有海 盗、异教徒、被放逐者,大都是高傲、孤独、 倔强的叛逆者,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 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 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 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 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 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 英雄”。 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 莱拉《莱拉》、阿尔普《科林斯的围攻》、 曼弗雷德《曼弗雷德》。
政治:自由主义思潮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 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 同盟”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 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裁的奴 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 的自由主义。
文学的自由主义
雨果认为,“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 生女儿”,“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自由 主义一定和政治的自由主义能够同样地普 遍伸张”。“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 由主义而已”。
热血沸腾的“感觉主义”
“我要的是一种感觉的而不是思维的 生活。” 他比任何一个英国诗人兄 弟都更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从不为思 想原则操心。 他的诗歌是种纯艺术,除去想象力别 无来源,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诗人 应该无原则、无道德观念、无自我。
对唯美主义产生影响。
夜莺颂
“啊,要是能有一口酒,那深深冷藏在 地窖里多年的甘醇的佳良, 尝一尝就令人想起乡间的绿野,百花的芬芳, 想起普罗旺斯的欢歌、狂舞和明媚的阳光! 啊,要是有大杯巨斛,杯中洋溢着南国的温香, 充满那真正的灵感之泉,使人心迷神荡, 珍珠似的泡沫嘶嘶的在杯沿闪耀,光影荡漾, 染透口边的是绛紫色的玉液琼浆, 好使我一饮而尽,然后悄然离开这人世的纷攘, 伴随你隐没于丛林深处,只留下一片莽莽苍苍。”
1、耶拿派
1798年,文艺理论家史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 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 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 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 弗里德利希· 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 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在美学论著《断片 》中阐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论,认为人的主 观精神高于一切,“而世界便是它的艺术 品”。诗人写诗,是为了表现自我,表现人 类的完整个性,因此,“浪漫主义的诗是包 罗万象的进步的诗”。
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
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 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乔治· 戈登·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英国19世纪初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是具有全欧 影响的代表。 自尊又自卑、狂妄;追求 年轻人的放荡不羁; 好色; 关心人,特别是关心下层 受压迫的人。 顽强的反抗精神和浪漫性 格。 拜伦
《唐璜》艺术特色:
集庄严的诗体与可笑的题材,崇高与荒诞 于一体,基调是讽刺; 批判现实性。 “《唐璜》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种种弊端的 讽刺。”
《唐璜》思想倾向
对湖畔派的批评;抨击各种专制制度; 反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表示自己最 欢欣鼓舞的事就是生殖;对牛顿的赞 扬和肯定;在哲学上批判当时欧洲流 行的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反对哈 姆莱特的深思,提倡堂吉诃德的精神; 肯定人的自然欲望,主张自由恋爱, 反对传统婚姻等。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义文学是在国内的产业革命 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 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哥特小 说就已预示了浪漫主义的开端。
湖畔派(Lake Poets)
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Coleridge(1772—1834)和骚塞Southey(1774— —1843)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 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 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 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 义运动的宣言。
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诙谐的模仿斯宾塞《仙后》的庄 严史诗体,将主人公恰尔德· 哈洛 尔德的出游比作中世纪游侠骑士 的冒险经历。根本目的是反映拜 伦在欧洲等国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揭示他对欧洲大陆现实生活的真 实感受。 反对专制暴政和异族侵略、渴望 自由独立、歌颂民族解放斗争是 长诗的基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