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风俗习惯
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_春节期间饮食禁忌
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_春节期间饮食禁忌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这期间肯定少不了要大吃大喝一顿,那么你对春节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希望你喜欢。
春节饮食有什么习俗1、饺子:饺子是我国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食物,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春节期间,饺子是必不可缺的一道饭菜,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是有什么喜事或者有朋友做客,人们也会经常做饺子来吃。
2、年糕:年糕也是一道历史非常悠久的美食,我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种植稻谷,并用稻谷制作食品,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因此春节时人们都会吃年糕,讨一个好彩头。
3、元宵:元宵最初可能起源于宋朝,它的称呼多种多样,也可以做成多种口味,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4、鱼: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
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5、鸡:“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香港一带过年一定要吃鸡,鸡与吉发音相似,代表生活吉祥如意。
湖北人过年则是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
春节期间饮食禁忌1、春节饮食忌饮食不规律过年期间人们往往作息不规律,不是省略了某顿饭,就是集中在某一餐吃,甚至暴饮暴食,而且吃的又比较油腻,这不仅刺激了肠胃,也加速了肥胖的脚步。
所以,春节期间要格外留意定时定量,三餐不可省,每餐吃的量要适宜。
还有,油腻荤腥的食物要适当控制,最好多食蔬菜水果2、春节饮食忌大量饮酒过年大多避免不了喝酒,但切忌过量饮酒。
酒喝多了不仅伤胃、伤脾脏等,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诱发骨关节以及其他疾病,严重的可能还导致猝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来者不拒。
春节的传统饮食
春节的传统饮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不仅要过年,还要品尝各种丰盛的传统美食。
春节期间的传统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传统饮食,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风味。
一、团圆饭春节的第一天,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人们通常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团圆饭。
这是一顿极为重要的晚餐,代表了亲情与团结。
团圆饭的菜式多种多样,有鱼、有肉、有蔬菜,寓意着一家人团结一心,共度幸福美好的一年。
二、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它象征着“年年高升”。
据中国传统习俗,吃年糕可以让人们一年比一年更加顺利、更加幸福。
年糕可以蒸、炒、炖,做法多样,口感独特,既有嚼劲又带有一丝甜味。
无论是红糖年糕、菜肉年糕还是莲藕年糕,它们都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三、饺子饺子是中国春节传统饮食中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中国餐桌上的皇后”。
制作饺子需要将馅料包入薄面皮中,蒸、煮或者煎炸至金黄色。
饺子的形状酷似古代钱币,意味着财运亨通。
此外,团圆的象征也体现在饺子的制作过程中,一家人可以一起包饺子,增进感情,享受团聚的快乐。
四、年夜饭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
这是一顿盛宴,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
年夜饭的菜品数量繁多,包括鱼、虾、肉、蔬菜等,寓意着一年有余、喜庆吉祥。
此外,年夜饭还有一个传统的食物——年糕汤,吃起来糯糯的口感非常讨人喜欢。
五、汤圆春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品尝甜美可口的汤圆。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通常在热水中煮熟后涂上糖水。
它们的圆形代表了团圆和完整,象征着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吃汤圆成了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温馨和甜蜜。
六、年夜宴除了年夜饭外,一些地方还有丰盛的年夜宴,一般是在除夕当晚举行。
这样的宴席不仅以美食为主,还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如舞狮、舞龙、杂技等。
年夜宴是一个欢乐、热闹的场合,人们通过宴席和表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祈福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知识积累)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
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春节是华人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关于春节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春节传统习俗及食物,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春节相关内容推荐↓↓↓春节的由来简介故事春节除夕守岁的寓意春节的记忆作文500字传统节日春节作文600字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开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21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假设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汉族的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春节习俗各有特色。
今天我就把汉族的春节习俗做个简单的介绍,仅供大家参考。
1、喝腊八粥:在汉族,有句俗语叫着:“过了腊八就是年”。
所以在农历12月8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腊八粥。
腊八粥食材主要有: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
2、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夜,在汉族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一般是在小年夜要吃灶糖,据说是让灶王爷上天只说家里的好事,不让说不好的事情,然后当天晚上把灶王爷送上天,在大年初一再把灶王爷请回来。
3、蒸馒头:一般在农历二十五至二十七之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例如蒸馒头、蒸包子、炸油条等。
4、贴春联:贴春联、财神、窗花等,把家里的门窗都贴上,寓意明年过一个福气满满,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一般会在农历二十八或二十九贴春联。
5、吃年夜饭:除夕这晚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团圆的时候,一家人精心准备好一桌子菜,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饭聊天;6、发压岁钱: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希望把祝愿和好运送给他们;7、守岁:年长的人在这天守岁,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祈求父母长寿;8、放鞭炮:除夕夜一定要放各种绚烂的烟花,来庆祝新年的到来;9、拜年: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有的地方会一直延续到初十左右,带着礼品去走亲访友;10、开市:春节期间,大小店铺都会从大年初一将铺子关门,等到正月初五的时候,再将它们打开,人们俗称它们为开市,一般会在正月初五这一天打开铺子,因为这一天开市意味着招财进宝;11、赏花灯:每到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各种民间活动都会在这一天上演,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赏花灯,并且当天晚上是非常热闹的。
以上就是中国汉族过春节的大致习俗,希望你看了本文以后,对中国汉族的春节习俗有个初步的认识。
春节餐桌的文化和讲究
春节餐桌的文化和讲究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团圆、庆祝丰收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餐桌上的食物不仅是一种滋味,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春节餐桌上的文化和讲究体现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家庭幸福的希冀,下面将为你介绍一些春节餐桌的文化和讲究。
一、年夜饭:团圆的象征春节的最重要的一餐即是年夜饭,这一顿饭是家人团聚的象征,也代表了新的一年的开始。
在年夜饭上,人们会准备丰富多样的菜肴,以示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1. 圆年糕:圆满和团团圆圆的象征年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必定会吃年糕,这也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能够一家团聚,幸福围绕。
2. 鱼:富贵和余年的象征在中国的年夜饭上,鱼是必不可少的菜品。
发音与“余”相近,鱼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富贵和余年的象征。
在吃鱼时,通常会有一道留下的“余”,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有好运和丰收。
3. 香菇发菜:发财的象征在年夜饭上,香菇和发菜也是必备的菜品。
香菇的发音在中文中和“发”相近,寓意着发财。
发菜则寓意年年有余,也代表着财富的积累。
4. 红烧肉:好运和丰收的象征红烧肉是中国传统菜肴中的经典之一,也是春节必备的餐桌美食。
红烧肉的红色代表了好运和丰收,也寓意着美好的开始和幸福的生活。
二、年货:吉祥和好运的象征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准备大量的年货,以祈求一年的好运和吉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年货和它们的象征意义。
1. 糖果:甜蜜和喜悦的象征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糖果来招待客人和孩子们。
糖果代表着甜蜜和喜悦,寓意着新年将会充满幸福和快乐。
2. 花生瓜子:连年高升的象征花生和瓜子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年货之一。
花生在中文中的发音与“连年”相近,瓜子则寓意着平安。
人们相信,食用花生和瓜子可以带来一年的连年高升和平安幸福。
3. 桔子:吉祥和好运的象征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准备桔子来祝贺和拜访亲朋好友。
桔子的发音与“吉”相近,象征着好运和吉祥。
节日饮食习俗: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介绍
节日饮食习俗: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介绍节日是人们生活中欢乐和团聚的时刻,而饮食习俗则是每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会根据传统和习俗准备一些特色的美食,以此来庆祝并加深节日的氛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不同节日的特色饮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准备一些特色的食物,来寓意着团圆、幸福和吉祥。
1.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饮食活动之一,通常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鱼、年糕、饺子和汤圆。
鱼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裕和年年有余,年糕则寓意着步步高升,饺子则象征着世世代代团圆,汤圆则寓意着全家人团圆安康。
1.2 其他春节特色美食除了年夜饭,春节期间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美食,如糖果盒、糖画、腊肉和年糕等。
糖果盒是用来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的,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和干果。
糖画是用糖和水制成的艺术品,吃起来既好看又好吃。
腊肉是一种腌制的猪肉,有着浓郁的风味,通常用来作为年夜饭的一道菜。
春节期间还会有各种口味的年糕,如红枣年糕、花生年糕、豆沙年糕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同时还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
2.1 元宵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它是由糯米做成的圆球状甜点。
吃元宵的习俗源远流长,有着祈求团圆、幸福和美满的意义。
元宵的种类繁多,有红豆汤圆、芝麻汤圆、花生汤圆等。
2.2 猜灯谜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猜灯谜。
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然后大家猜解谜底。
猜灯谜的谜底通常与节日、生活和传统有关,通过猜谜可以增加欢乐气氛,并锻炼大家的智力。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同时也有一些特色的饮食习俗。
3.1 冷食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有吃冷食的习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蒸糕和蒸菜。
春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
春节养生应该吃哪些水果
1、狝猴桃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上桌,很多人总忍不住多吃几口,而吃过之后,往往会后悔,感觉又撑又胀。新西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吃个狝猴桃便可使上述状况得到缓解。因为狝猴桃中特有的狝猴桃碱可以加速消化,让吃掉的蛋白质更易被吸收。在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中,适当吃些狝猴桃,是促进消化、保护肠胃的有效措施。
2、菠萝
菠萝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同时含有维生素B1,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菠萝的消食作用主要因其含有丰富的菠萝蛋白酶,又称菠萝酵素,有类似木瓜酵素的作用,能分解蛋白质,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别是能帮助肉类的蛋白质消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春节饭后吃菠萝更加适合。
3、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春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下面是我整合的春节要吃哪些传统食物,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春节的美食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美食和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春节不仅拥有独特的传统习俗,还有美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春节期间常见的美食和传统习俗。
一、春节美食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通常是在除夕夜(农历大年三十)家人一起欢聚的时刻享用。
年夜饭的菜式十分丰盛多样,根据地域和家庭口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传统的年夜饭菜肴包括鱼、肉、海鲜、蔬菜等,象征着团圆和兴旺。
2. 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之一。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富贵和财富的象征。
在中国北方地区,许多家庭会在除夕夜团聚,包饺子。
大家坐在一起亲手包饺子,共同期待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幸福。
3. 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食用的传统糕点之一,也是祭祖和祭神的必备品。
年糕的甜味和糯米的Q弹口感象征着甜蜜和团圆。
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会做炒年糕或年糕汤,而在北方则会做炖年糕或年糕炒菜,不同的烹饪方式呈现出不同的口味和风味。
4. 汤圆汤圆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甜点之一。
汤圆外皮Q弹,内馅口味丰富多样,通常有花生、黑芝麻和红豆等。
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着甜蜜的汤圆,祈福一家人团圆幸福。
二、春节传统习俗1. 贴春联春节前,家家户户会在门上贴春联。
春联上写有对联和祝福的文字,寓意着新年开始,万象更新。
家人通过贴春联的方式,把幸福和吉祥带进家门,同时也迎接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2.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喜庆的活动之一。
传统上,人们会在除夕之夜放鞭炮,以驱散邪气和迎接新年的好运。
鞭炮声声,烟花绽放,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和热闹的气氛。
3.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拜年,传递新年祝福。
通常,晚辈会去拜年长辈,并向他们祝福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拜年也是表达感恩和尊敬之情的一种方式,通过互相拜年,拉近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
4.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民间表演活动。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风俗习惯春节的风俗习惯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风俗习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吃年饭团圆饭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
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2、贴门神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
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
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
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象征着天鸡。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
据说尧帝时,过去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每年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
人们刻木头的重明鸟,或者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令其不敢再来。
因重明鸟样子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贴画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贴门神朱仙镇木板年画“对脸门神马上鞭”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不是神茶、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
那么春节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的一些传统饮食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传统饮食习俗1、吃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2、吃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3、元宵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4、屠苏酒据说是我国汉末名医华佗创制。
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流传开来。
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
据说于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5、元宝汤即馄饨,因其形似元宝,故称“元宝汤”。
吃馄饨寓意招财进宝,象征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
一般或以猪肉、菠菜、青韭为馅,或以羊肉、白菜为馅。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中午要喝元宝汤。
春节民间习俗春节传统习俗春节食俗大全
春节民间习俗春节传统习俗春节食俗大全【春节民间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节的饮食文化
春节的饮食文化春节,又称为中国的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除了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外,还会享用丰盛的美食。
春节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本文将从团圆餐、年夜饭、年糕、汤圆等方面,来介绍春节的饮食文化。
1. 团圆餐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尽全力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
团圆餐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通常在除夕当晚举行。
这一餐为了表达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菜品丰盛多样。
其中必备的当属鱼,因为“年年有余”的谐音与鱼的发音相同。
另外,还有烤鸭、蒸鳜鱼、清蒸桂鱼等传统菜品。
2.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的重头戏,大多数家庭都会盘桓在餐桌前围坐,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这一餐通常会有八道以上的菜品,代表着团团圆圆、百事如意。
其中有一道经典菜品是“年年有余”的八宝菜,它由各种颜色的食材组成,形状美观、色彩丰富,给人带来喜庆之感。
除此之外,年夜饭还少不了糖醋排骨、红烧狮子头、蚝油花菇等传统佳肴。
3. 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它象征着连年高升。
年糕有许多种类,如蒸年糕、炸年糕、糯米年糕等。
蒸年糕通常是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制成,外形光滑饱满,口感Q弹。
炸年糕则是将年糕切片油炸至金黄酥脆,外焦里嫩,非常受欢迎。
不论是蒸年糕还是炸年糕,都是人们在春节期间所喜爱的美食之一。
4. 汤圆在元宵节,人们会煮汤圆来庆祝。
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的一种圆形食品,通常馅料有花生、红豆和黑芝麻等多种口味。
传统上,人们认为吃汤圆可以象征团圆和共享幸福,因为“团圆”与“团圆”的发音相同。
无论是甜汤圆还是咸汤圆,都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美食。
春节的饮食文化富有象征意义,每道菜品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春节期间的团圆餐、年夜饭、年糕和汤圆等美食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
这些传统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享受,更加强了亲情、友情和家族的联系。
通过春节的饮食文化,人们共同庆贺新年,迎接未来的希望与美好。
中国春节有什么传统美食
中国春节有什么传统美食中国春节传统美食传统美食一:元宵(汤圆)元宵是春节的一大美食。
按传统,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吃食品,现在人们则不太强调时令,一概归为春节美食。
元宵用白糖、玫瑰花、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南北方风味各异。
元宵吃法也有多种,煮食、油炸、蒸食均可。
为了满足现代人快捷、方便的需求,超市里常年卖各种口味的速冻元宵,当然,其销量在春节期间为最大。
传统美食二:年糕年糕也是一种春节美食。
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汉语谐音“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黄米粉制成,有黄、白年糕之分。
年糕的吃法,可以与菜、肉混合煮成汤,也可以与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
据说,年糕最早只是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用的,后来逐渐成为春节食品,其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中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种地方美食可谓数不胜数。
上面我们只是列举了几种比较大众化的春节美食,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总是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寄予到这些节日食品中。
比如,不少地方的人们在吃春节正餐时还会搭配些副食品,它们都有着汉字谐音的美好寓意——吃枣意味着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象征着“幸”福来临,吃豆腐就会全家有“福”,等等。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平安幸福的祈求。
传统美食三:饺子饺子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吃不过饺子”,中国人过年一定要吃饺子。
饺子是用面皮把馅包裹起来煮食的食品。
一般在除夕晚上12点以前,人们就把饺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时(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煮食,这时正是新年旧年交接之时,吃饺子取中文谐音“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之意。
因此过春节时,无论多么丰盛的菜肴,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吃一顿饺子。
饺子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包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一个重要内容。
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除夕节风俗具体有哪些_春节
除夕节风俗具体有哪些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也只是习俗之一。
除夕节还有什么传统的习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节风俗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除夕节风俗1、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
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
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不汲水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
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
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压岁钱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
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
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
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
农历新年的家庭传统饮食
农历新年的家庭传统饮食农历新年是华人世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家庭中重要的节庆活动。
除了拜年、放烟火等庆祝活动外,饮食在农历新年的家庭传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由祖先们传承下来的特殊时刻,人们通过特定的食物和饮品,传达着对过去的敬意和对未来的祝福。
一、团圆饭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享受团圆饭。
这个传统的餐食注重家庭团聚和祝福。
团圆饭往往是一桌丰盛的菜肴,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和繁荣。
桌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如鱼、年糕、酱腊肉等。
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它的发音“余”与“余”(愿望)谐音,寓意年年有余。
同时,腊肉代表着过去一年的硬努力和积累,年糕则是对未来一年顺利和吉祥的祈求。
二、汤圆除了团圆饭,汤圆也是农历新年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食物。
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小点心,通常以花生、红豆、黑芝麻等馅料填充。
吃汤圆是对家庭团聚和对祖先们的怀念的一种表达。
在中文中,“汤圆”一词的发音与“团圆”非常相似,因此它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的寓意。
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家人们会相聚在一起,享用汤圆,共同庆祝团圆的节日。
三、糖果和糕点农历新年期间,家庭中会备有各种各样的糖果和糕点,供家人和来访的客人品尝。
糖果和糕点有多种不同的形状和口味,象征着甜蜜的生活和好运的到来。
其中,糕点中最为著名的是年糕,它被认为是过去一年的花费和困难的象征,吃掉年糕则代表着新的一年会带来好运和机会。
四、喝茶除了食物,喝茶也是农历新年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茶在华人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在农历新年期间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茶具有帮助消化和驱寒的功效,因此在饮食丰盛的农历新年期间,喝茶成为很多家庭的习惯。
家人们会用它来陪伴闲聊、参与红包游戏,并购物时和朋友分享。
此外,茶也象征着平静和温暖,与家人共同分享一杯茶,有助于加强亲情和友情。
五、烧烤晚宴虽然农历新年的传统大部分是与中式美食相关的,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烧烤也成为家庭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食物之一。
春节的饮食习俗与寓意
春节的饮食习俗与寓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除了欢庆、祈福和聚会外,饮食习俗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饮食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繁荣和幸福的寓意,以下将介绍春节饮食习俗的种种寓意。
一、年夜饭:团圆与丰盛的象征在春节的除夕夜,家人团聚共度年夜饭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年夜饭通常以丰盛的菜肴为主,寓意着一家人的团圆和富饶。
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年年有余”与“鱼余”谐音,有吉利的寓意。
此外,年夜饭中还会有寓意吉祥的蔬菜和肉类,如炖猪蹄、红烧肉等。
整个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都象征着新的一年将会充满喜悦和好运。
二、饺子:财运与团圆的象征春节期间,吃饺子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重要传统习俗。
饺子的形状酷似金元宝,寓意着财运亨通。
饺子的制作需要整个家庭的参与,象征着全家人的团圆和和谐。
一般而言,家人会在除夕夜一起包饺子,然后在午夜时分共同品尝,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吃饺子的过程也是一种欢乐的聚会形式,人们会在此期间互道祝福,并期待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好运。
三、年糕:步步高升与团圆的象征年糕是南方地区春节的传统食品,也称为“元宵”。
因为其形状长条,寓意着“步步高升”。
吃年糕的习俗源自于祭祀神灵的活动,人们相信吃年糕可以保佑来年的生活步步高升。
此外,年糕还与团圆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农业社会中,年糕是一种丰收的象征,人们通过共同品尝年糕来祈求来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四、汤圆:团圆与美满的象征汤圆也是元宵节时南方地区常见的食品,象征着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汤圆的外皮是糯米制成,象征着家人的团结和牢不可破的关系。
在汤圆的内部,常常包含着甜蜜馅料,如花生、黑芝麻和红豆等,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和幸福的生活。
吃汤圆也是一种象征辞旧迎新的方式,人们相信通过吃汤圆可以祛除一年的晦气,走进新的一年。
五、年菜和面食:寓意吉祥和长寿除了年夜饭、饺子、年糕和汤圆等特色食物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其他寓意吉祥和长寿的菜肴和面食。
春节的美食文化
春节的美食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们团聚、祭祖、迎新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丰盛的美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递着浓厚的文化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春节的美食文化。
1. 团年饭团年饭是春节期间家庭团聚时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它代表了家庭的团圆和和睦。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团圆是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尽量回家与家人共度这一美好时刻。
团年饭通常包括鱼、年糕、面条等一些寓意吉祥的食物。
2. 年糕年糕是春节期间备受喜爱的传统美食。
这种由糯米制成的食物寓意着“年年高”。
在中国文化中,糕点的发音与“高”相似,因此吃年糕被广为接受,希望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能够“步步高升”。
3. 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道食物,也是代表着团圆的象征。
饺子的形状与古代中国的货币银元相似,寓意着财富滚滚而来。
吃饺子时,家人齐聚一堂,共同动手包饺子,增加了亲情与和谐的氛围。
4. 炸年糕除了普通的年糕外,炸年糕也是春节期间备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炸年糕的外皮酥脆,内里柔软,象征着“年年有余”。
通过炸制,糕点的香味更加浓郁,吃起来更加美味可口。
5. 腊肉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一些腊肉。
腊肉的制作需要经历几十天的腌制过程,经过时间的积淀,肉质更加鲜美。
腌制后的腊肉可以长期保存,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6.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但在一些地区,也会在春节期间食用。
这种用糯米包裹而成的美食外形独特,寓意着平安吉祥。
粽子的馅料各地有所差异,有咸味的、甜味的等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
7. 元宵在春节的最后一天,中国人会庆祝元宵节。
而元宵则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元宵的吃法多种多样,有水煮元宵、糖汁元宵等。
元宵的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每年的元宵节也是家人团聚、欢乐的时刻。
8. 干果糖果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也会准备一些干果和糖果。
这些小吃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到愉快,还具有象征着好运和甜甜蜜蜜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春节的美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盘点中国各地的春节饮食习俗
盘点中国各地的春节饮食习俗上海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
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
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
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
年夜饭后,围炉守岁。
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
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山东省宁阳县春节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
春节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
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
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
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陕西省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初一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
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
高陵县初一,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
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
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初一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
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
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福建省厦门人春节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
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
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
闽音“春”与“剩”谐音,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彩。
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上在厅上迎神下降。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还要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台湾称除夕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
春节饮食文化_春节
春节饮食文化春节有很多传统美食,你知道春节饮食文化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春节饮食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春节饮食文化一、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中国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
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吃年糕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春节的食物文化
春节的食物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不仅代表着农历年的开始,还与丰收和团圆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在春节期间,食物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食物不仅象征着丰盛和吉祥,也与人们的情感和传统习俗紧密相连。
本文将探讨春节的食物文化,包括春节食物的象征意义、传统的春节美食以及春节期间的饮食习俗。
一、春节食物的象征意义春节期间的食物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人们对来年的期望和祝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春节食物及其象征意义:1. 年糕:年糕在春节期间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它的形状长而圆,象征着团圆和长寿。
2. 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因此在春节期间吃饺子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3. 鱼:鱼在中国文化中与余裕和富裕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春节期间,吃鱼意味着来年会有盈余和富足。
4.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鸡、肉和蔬菜等多种丰盛的食物,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二、传统的春节美食除了象征意义之外,春节期间还有一些传统的美食,这些食物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地域的差异,成为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传统春节美食:1. 广东的年糕:广东人在春节期间经常吃年糕,他们将年糕切成片状,然后煎或蒸。
这道美食叫做“炒年糕”或“蒸年糕”,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2. 北方的饺子:饺子是北方人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人们通常会在除夕夜一起包饺子,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3. 四川的火锅:四川人喜欢在春节期间吃火锅,他们会将各种肉类、蔬菜和豆腐等食材放入翻炒的汤中煮熟,鲜辣美味。
4. 上海的小笼包:小笼包是上海的特色美食,它是一种蒸熟的包子,里面包含了肉馅和汤汁。
吃小笼包时,先小口咬开包子,喝汤,然后品尝包子的肉馅,味道鲜美。
三、春节期间的饮食习俗除了在春节期间吃特定的食物外,还有一些饮食习俗与春节紧密相关。
以下是一些春节期间的饮食习俗:1. 守岁:在除夕夜,人们通常会守夜,即待在家中等待新年的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饮食风俗习惯
春节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
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
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_节。
春节饮食风俗习惯
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在远古时代
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
“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
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
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中国喝腊八粥
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
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
随着时代的
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
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
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
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
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
习
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中国古代记
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_,
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
有火锅和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
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
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
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
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
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
”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
可见元宵
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
也与今天无异。
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
民国初年还
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卷
春卷也_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
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
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
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
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
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
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
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
也与何
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
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
地而别。
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除夕含义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
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
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
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
有关守岁习俗
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
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
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
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
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
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
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
“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
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
《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
是谷穗成熟的样子。
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
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
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
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
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