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五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四章-第五章幼儿的社会化

3、迟缓型(15%)
行为反应强度很弱,不活跃。情绪总是消极, 不很愉快,但不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 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 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这一类儿童随着 年龄的增长,随成人的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 应新环境。
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
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

(三)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1、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主要取决于父 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的养育方式。 2、婴儿的气质,是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 物学基础。

三、依恋的作用
1、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提高认知能力 2、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3、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

第三节
一、同伴关系
第五章 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 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 稳定性、指向性。
(二)气质的体液说(希波克拉底) 多血质:血液多,活泼,快乐,好动。
气 粘液质:粘液多,沉静、淡漠、不好动。 质 类 胆汁质:黄胆汁多,兴奋性强,急躁易怒。 型 抑郁质:黑胆汁多,忧郁迟缓,易哀愁。
幼儿的同伴关系
1、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间儿或心理发展
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一种的人际关系
2、同伴关系的作用:
(1)发展社会认知 (2)满足情感需要 (3)培养积极个性
二、同伴交往的特点 (一)婴儿期 (二)幼儿期
三、幼儿交往的策略
协调、给予、顺从、支配、逆反
四、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
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

第四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化

教师的作用
布洛菲和古德(BROPHY,J,E & GOOD,S;1974) 对此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对每个学生的成绩, 教师分别抱有不同的期望。基于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 法和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则以不同的方法对教师做出回 应。同时,学生表现出补充或加强教师对自己期望的行 为。其结果就使学生的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改变。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5.自我奖赏 自我奖赏是指当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 到自定的标准而给自己以报酬。
精神分析理论
•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三个概念。并指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超我 形成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而来,它在 幼儿时期便开始形成。幼儿以父母为榜样,学习 他们的行为,建立理想中的自我。 •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 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而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 为模式一般反映了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与公认的价 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超我逐渐稳定地 形成。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2.认知加工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 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 自身的认知体系。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3.角色扮演 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的角色;暂充 当某一角色。
第二节 社会化的途径
4.主观认同
它是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 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教师期望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 规范的体现者。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HTHAL,R&TACOBSON,L,1968) 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的儿童告诉 各任课教师说,通过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童具有潜在的 发展可能性。学年末测试,发现其智商明显提高。这一 现象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幼儿心理学幼儿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幼儿的社会化
annbrady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第二节幼儿的亲子关系第三节幼儿的同伴关系第四节幼儿的道德三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四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一前语言时期的发展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准备阶段的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自我中心语言
重复
独白
集体独白
适应性告知
问题和回答
社会化语言
命令、请求 和威胁
批评和嘲笑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4 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1)语言发生的时间 (2)语言的习得策略
指物策略 表现策略
更多心理学课件 请移步 /annbrady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语法的发展 1岁到1岁半时 简单句
一个词可以代表多种含义,“妈妈”可以表示呼唤妈妈, 或是要求妈妈帮他捡起某样玩具等。
1岁半到2岁时 双词句 “妈妈,饼饼”意思是 “妈妈,我要饼饼” 2岁半时 简单的复合句
以简单句为主,但复合句明显增加,单词和 单词句则明显下降
• 年龄 单词(句) 简单句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四 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 (一)概念: 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 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反映儿童语言水平的 重要标志。
(二)表现 1 合适的表达方式
根据所处的情境以及听者的特点决定说话 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2 连贯的复述能力 3 行动的调节能力
(1)自我中心语言 (2)社会化语言
第一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第三阶段(11~13个月) 学话萌芽阶段 儿童开始能模仿成人的语音

幼儿社会化名词解释

幼儿社会化名词解释

幼儿社会化名词解释
幼儿社会化是指孩子们在吸收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互动来学习行为规范,与他人建立正当关系,并增强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尽管社会化的过程每个孩子都不同,但共同点是,孩子们在行为互动中学会自律,形成一定的社会定位,在社会经济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同类。

社会化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促进智力发展,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份,获得自信心,学会和他人沟通。

同时,孩子们也能够学习责任,了解关系和规则,学会自觉、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发展自身独立性和自治能力。

尽管孩子们很容易逆反抗,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但社会化在有效引导和培养孩子恰当行为、良好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家庭中,家长应让孩子接受正当的社会化,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受到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接受社会化的教育。

除了家庭因素,社会化还可以通过儿童发展机构、社会组织、义工团体和专业机构实施。

这样,孩子们能够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获得学习机会,参与社会沟通和友谊,与同龄人分享经历,从而实现社会化。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诉求,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允许他们有自由的范围去发展,让他们的社会化过程更自然、容易、快乐。

总之,社会化是孩子们发展社会技能和增强独立性的过程,并能够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家庭和环境教育的有效指导,孩子们能够快乐、自信地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幼儿心理学 王振宇版 三四章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 王振宇版 三四章知识点

精心整理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

1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3—4岁的幼儿的情绪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转变。

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儿童中,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大。

14.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而是运用面部表情的能力。

15.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表现为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与各种心理过程都发生紧密联系,及心理体验全面生效。

16.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1)的目的,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特征性调控(为了调控一种情绪,激发和调动另一个活动)。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任然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

20.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21.随着言语和表征能力的发展,2岁的儿童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1)建构性策略(利用建设性的建议);(2)回避策略(回避冲突,寻找新的活动);(3)破坏策略(情绪调控失败)。

2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以及利益的冲突,人们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幼儿社会化名词解释

幼儿社会化名词解释

幼儿社会化名词解释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从出生开始就要面对的社会生活的过程,直至成年。

在这个早期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学习如何和父母、老师、朋友沟通、表达自己、理解社会环境等方面学习社会规则,掌握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如何参与活动等等。

社会化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然发生的过程,而是凭借人们不断地实践、学习和交互等行为活动而形成的。

当孩子逐渐学会如何在社会中接受教育及与外界交往时,就可以开始他们的社会化之旅。

从初始的自我认知到有效地进行联系,孩子们会受到一系列的促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本身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

从早期的家庭角色的学习开始,父母对社会化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作用。

孩子能否正确地学习、体验、理解男女性别角色,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极大地取决于父母本身的表现和教育方式。

父母要教会孩子审慎考虑,谨慎行事,理解他人,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利益。

效仿是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孩子们往往会模仿他们周围的人,以学习和了解社会常规。

在这方面,孩子们经常会以老师、同学和其他人为榜样,模仿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以及其他社会行为。

此外,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尊重和鼓励孩子积极模仿正确的人,正确地认知他们所处的环境,并尊重他人。

对孩子来说,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也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过程。

家长们可以给予孩子合理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走出家门,与朋友、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并获得一定的技能和信心,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化的目的。

另外,文化背景也对孩子们的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般而言,有限的文化知识往往会导致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困惑,而跨文化的社会化可能会对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决定他们如何应对和理解新的社会环境。

因此,家长应该多花点时间,教会孩子们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规则,以便他们可以尽快适应新环境,熟悉新的社会要求。

幼儿社会化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和社会化的方式所构成的总体框架,才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化是指通过
社会经验,使幼儿逐渐适应社会和掌握社会规范的过程。

幼儿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社会化: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最重
要的社会化场所之一。

在家庭中,幼儿学会了与家人相处、尊重他人、分享和合作等社会技能。

家庭对幼儿的社会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幼儿园社会化:幼儿园是幼儿接触到更广泛社会环境的重要
场所。

在幼儿园中,幼儿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互动,学会了与不同人
相处、协作和分享的能力。

幼儿园的社会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
立性和自信心。

3. 同伴关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幼儿的社会化起着
重要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学会了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
能力。

同伴关系还有助于幼儿形成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

4. 文化社会化:幼儿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其社会化有深远
影响。

幼儿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接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准则。

文化社会化对幼儿的身份认同
和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
多种力量的共同配合。

家长、教师和社会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社会化
环境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

这样,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积极的个性特点。
02
社会技能掌握
社会化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 与他人相处、沟通和合作,掌
握基本的社会技能。
03
价值观建立
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认 同和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为 其一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奠定基础。
幼儿社会化的目标与任务
培养自我意识
引导幼儿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 需求和能力,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幼儿园会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音乐律动、艺术创作等。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实践和体验的 机会,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社交技能和创造力。同时,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的社会化进程。
04
社会文化对幼儿社会化的 影响
社会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家庭、学校、社会对幼儿的价值观念传递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通过游戏、活 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社交技能、情感认知和行为规范 。同时,幼儿园应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满足幼 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社会教育
社会是幼儿社会化的大环境,幼儿应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 、观察社会现象等方式,了解社会规则和文化,培养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社会应该为幼儿提供安全、健 康、积极的环境和氛围。
大众传媒与网络文化
01
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
大众传媒如电视、电影、广告等是幼儿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它们对幼
儿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
02
网络文化对幼儿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幼儿的影响日益显著,如网络语言、网
络社交等,它们改变了幼儿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模式。
03
大众传媒与网络文化的监管与引导

幼儿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幼儿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幼儿的社会化名词解释幼儿,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群体,其社会化过程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定的名词,这些名词涉及到幼儿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交往和适应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对一些幼儿社会化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幼儿成长的社会化过程。

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活动的能力。

这些基本生活活动包括穿脱衣物、进食、卫生习惯的培养、个人卫生等方面。

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一系列与人沟通、合作和相处的能力。

这些技能包括言语交流、表情和身体语言的运用、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等。

通过培养社交技能,幼儿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逐渐学会解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冲突。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幼儿在面对各种情绪时,能够理解、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的能力。

幼儿时期,情绪变化较为频繁,他们可能会出现愤怒、焦虑、喜悦等各种情绪。

通过情绪管理的培养,幼儿可以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进而控制和调节情绪,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

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指幼儿在集体生活和团队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共同协作、分工合作的能力。

通过培养合作能力,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配合和参与集体活动。

合作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获得集体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还能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和新任务时,能够快速适应和应对的能力。

幼儿时期,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人、事、物,适应新的生活变化。

通过培养适应能力,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幼儿在面临问题和困难时,能够灵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能力。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幼儿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心理学教案王振宇

幼儿心理学教案王振宇

幼儿心理学教案王振宇篇一: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概念: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一)语音的发展特点: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

(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二、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合适的表达方式幼儿可以根据所处的情景以及听着的特点决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第四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化
精品课件
掌握基本的社会规范
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社会规范 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向人们昭示了处在一定社会 位置上的人,或者说扮演某种社会角色的人,在特定条 件下应该如何行动。
具体的社会规范难以历数,大的类别主要有习俗、 道德、宗教、法律、纪律、政治等。个体在社会化的过 程中,对这些方面的规范几乎都需要接受和适应,其中 最重要的是道德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社会化、政治规 范社会化。
西;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
——20世纪 70-80年代,我国江苏省南京铁路局工人马超由 于个人生活受过挫折,精神受过刺激,患有典型的强迫症。 他担心自己的 3 个孩子受人欺负,将他们一直关在家中。 1989年人们发现这一情况时,大女儿已19岁,二女儿15岁, 最小的儿子已有11岁,但他们的智力年龄经测试分别只有5岁、 3岁和1岁。
精品课件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2、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即学习、 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 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 方面的自我料理能力。
这与个体生物机能和智力发展同
步发展。这些技能本质上是包含意义
的文化。
精品课件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3、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4、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 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 会性增强的过程。
精品课件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化的必要性 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从未成年到 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化的必要性:社会有自我 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 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幼儿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章 婴幼儿期

力之前就有过更富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来说,电视暴力对他们的影响更
为强烈。那些起初没有攻击性迹象的孩子则几乎不会受到电视暴力的 影响。因此,尽管电视暴力会助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它只是诸多
影响因素的其中之一。
四、沉溺电视
• 布朗芬.布雷纳评论说,电视之所以产生负 面影响并非因为电视提供了什么,相反确 因为电视阻碍了什么。他认为,电视的存 在降低了家庭成员积极参与交互活动的时 间。
• •


电视因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受到了批评: 批评认为,它使人变得更为被动,因为它不是一 种互动的学习方法。 另一种批评认为,电视强化了与真实生活格格不 入的非现实的观念和期待,例如电视剧中神话故 事般的结局。 第三种批评认为,电视助长了攻击性行为,并且 时常标榜随心所欲的性行为。 最后一种批评认为,电视强化了以陈规角色来看 待妇女、老人和少数人种,经常把他们视为不受 欢迎的受害者、反面人物、罪犯以及无能者。
• 哈洛的婴猴实验
• 图片说明:婴猴 依恋“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妈”, 而非为他提供食 物的“金属妈 妈”。
二、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它包括自我知觉、 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方面的 内容。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社会活动范 围以及语言能力的限制,自我意识只能表现为自 我知觉、自我认知和自尊方面的发展。 在1岁以前,婴儿还不能将自己和周围世界区分开, 他们往往将这两者看作是同样的物体。 从1岁起,婴儿才逐渐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和周围 世界区分开,即出现自我意识发展的萌芽。之所 以这样说,是因为此时的婴儿在提到自己时,还 不会用“我”来代表自己的名字。
婴幼儿期06或03加36岁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其突出特征是种种简单反应整合为协调的富有意义的行为模在生命开始的这几年中婴幼儿在生理动作语言智力以及心理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体为满足需要而在社会环境中的适应行为模式在婴幼儿期就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如婴幼儿期与照顾者所建立的信任关系将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与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终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终
是道德行为的组成部分,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 标,是社会化的结果
精选可编辑ppt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以分享行为为例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观察研究,结果表 明:
1. 主要指向同伴,很少指向老师 2. 次数有性别差异 3. 合作行为最常见,其次分享和助人行为,安慰行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 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
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高过成本十倍, 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栈,一共才借得1000 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 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 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 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精选可编辑ppt
讲完这个故事,主试就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 做吗?为什么说应该?为什么说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柯尔伯格与皮亚杰一样,他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儿童对问题回答的“是” 或“否”,而是回答中的推理。所以在与被试交谈中不断地提出问题, 以了解儿童是怎样推理的。
(二)交往策略的课程学习 儿童呈现的交往策略,作为一种社会技能,是儿童社会
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有效的社会技能主要包 括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 在社会生活中,能敏感地判断什么情将会发生的能 力 2. 在游戏中,能理解其他需要并与共同活动的能力 3. 能想象出多种行为方向并选择出最佳方向的能力
精选可编辑ppt
2021/7/17
精选可编辑ppt
14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

《幼⼉⼼理学》第四章幼⼉的社会化第四章幼⼉的社会化什么是幼⼉的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童在⼀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际关系,妥善⾃治,从⽽客观的适应社会⽣活的⼼理发展过程。

第⼀节幼⼉语⾔的发展3-4岁时幼⼉词汇量快速⼤战的时期。

词从语法上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幼⼉⼀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实词中上最先掌握名词。

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幼⼉运⽤词汇的能⼒了,收到认知发展⽔平的制约。

凡是幼⼉能理解也⽤对了的词,我们城市为积极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词汇。

反之,幼⼉,虽然能理解却不能争取使⽤的词,我们称之为消极词汇。

四、幼⼉语⾔能⼒的发展语⾔能⼒是指幼⼉如何运⽤语⾔进⾏⼈际交往的能⼒,这是反映⼉童语⾔⽔平的重要标志。

(4种)(⼀)适合的表达⽅式(⼆)连贯的复述能⼒(三)⾏动的调节能⼒⾃我中⼼语⾔有三种表现形式。

⾃我中⼼语⾔有三种表现形式1. 重复。

⼉童重复或⼩声说出他听到的话,他重复这些句⼦仅仅是因为他⾼兴这样做。

2. 独⽩。

⼉童⼤声的对⾃⼰讲话,似乎在思考着问题。

3. 集体独⽩。

当其他⼉童在场时,⼉童⼤声的⾃说⾃话,但其他⼉童并不听他讲的话,说话者也不需要别⼈对他的话作出反应。

⼉童逐渐出现了社会化语⾔,其表现形式有四种:⼉童逐渐出现了社会化语⾔,其表现形式有四种1. 适应性告知。

⼉童⼒求把某些事情告诉他的听众⽽不是讲给⾃⼰听,也就是传递⾃⼰的意思。

如“这边不能过去的”2. 批评和嘲笑。

⼉童有时在强烈的情感因素下,会肯定⾃⼰⽽贬低别⼈。

如“我的这本书⽐你的好看”3. 命令、请求和威胁。

这类语⾔在⼉童中有明显的相互作⽤。

如“过去点,这边要放玩具的”4. 问题与回答。

⼉童会提出很多问题,同时⼤多要别⼈答复,⼉童的回答往往是有关命令和请求的答复。

如“你把玩具还给我好吗?”“不要,我还没玩好呢”⼤约到6 、7岁,⼉童的⾃我中⼼语⾔逐渐向社会化语⾔过度(四)语⾔发展中的个别差异从1~2岁⼉童语⾔的习惯策略上看,有指物质策略和表现策略两类。

幼儿心理学王振宇版三四章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王振宇版三四章知识点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憧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 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是,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 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牛儿有三种原始情绪' 即怒、怕、爱; 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 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 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 笑是婴儿与成人沟通和交往的基本手段。

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

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 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 焦虑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

儿童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
3. 学话萌芽
阶段 (11-13个
月)
二、语言——社会化的开端
(一)最初的双眼对视 幼儿与别人进行双眼对视,表明他们
开始了社会化的历程。 (二)说话前的象征性符号
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它是约定 俗成的。如:文字、人民币、语言等。
幼儿能够运用符合与别人交流表明他迈 入和社会化的第一步。
三、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
展的关键期)。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语音 的全部语音。此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 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
4、大多数3岁以上孩子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 岁幼儿对声母发音感到困难。
5、儿童语音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较大。
6、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说话萌芽期 能辨别音素、转换音素、认识音素
语音修正期 根据周围环境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
发音游戏期 区分并模仿成人语音 新生儿期:进一步发展语音辨别能力、 对语音的偏好及唤名反应 胎儿中、后期 初步的语音辨别和记忆能力
(二)婴儿对语言的表达
婴幼儿 语音发展
1.
单音节阶 段
(0-3个月)
2. 多音节阶
段 (4-10个
3.儿童的社会化 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发展过程
①认知和行为符合社会要求,适应和参与社会生 活。 ②不是消灭个性,也不是消除个人差异
⑵个人社会化程度越高,社会适应性就越强
二、社会化的前提
1.儿童认知发展:
对社会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
2.儿童社会化的前提:
认知的发展
3.离开了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就没有真正 的社会化
第四章 幼儿的社会化
语言
亲子 关系
同伴 关系
社会 行为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问题讨论
个体是怎样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
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理结构的生物 人,出生几个月后,孩子就会对人有反应,看到有人 来了就高兴 ,身边没有人就开始哭叫,开始找人 。在 妈妈的精心照料下,他们逐渐熟悉妈妈的声音、妈妈 的脸,见到妈妈就高兴,陌生人要抱一抱时就哭了, 产生“认生”现象。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在日常生 活中逐渐教给孩子各种行为规则,孩子一天天地变得 “懂事”,并逐渐能够“管住”自己。上幼儿园、小 学、中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接受社 会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并将这些道德规范作为自己 行为的标准加以自觉地遵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 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是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 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节 幼儿的语言发展 重点知识
1 语言的发展萌芽:前语言阶段 2 语言的发生发展:语言阶段 3 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 4 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语言的发展萌芽:前语言时期
语言 知觉
语言 表达
前语言时期(0-12个月)
(一)婴儿对语言的知觉
9~12个月 5~8、9月 2 ~ 3、4月 0 ~ 1个月 5 ~ 8个月
巩固练习
1.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掌 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适应
D 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就是()
A调节化 B丰富化 C深刻化 D社会化
D 2.社会化,最早是()的概念
A心理学 B教育学 C社会学 D人类学
巩固练习
A 3.下列对于社会化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独立掌握社会规范 B消灭儿童的个性 C消除儿童个体差异
● 学前期 ( 尤其是2-4 岁) 是人的一生中语音可塑 性最大的时期 ,语音教 育非常重要。
●教师的语音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3—4岁和4—5岁是幼儿词汇量快速发展的时期) 2、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词汇的发展 (三)语法结构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 发展阶段: 6-12个月:原型语音结构 1岁-1岁半:发出的声音与特定的事物联系 1岁半-3岁:感知语言到说出语言过度 4岁:掌握语言
(一)语音的发展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岁左右是语音发
4.认知、社会化和情感的关系:密不可分。
认知是社会化的前提,社会化丰富了情感和 认知,情感推动着认知和社会化,共同构成人的 心理过程的发展。
三、社会化的目标
1.儿童社会化的目标: 形成完整的自我
2.自我(自我意识、自我概念) ⑴什么是自我?
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 ⑵自我的内容:
角色系统和能力结构
民族 学校 学校特征 管理层 社区
大环境
外环境
学校 同伴
中环境 小环境
家庭 邻里
家庭-学校
家庭邻里
亲戚 文化 朋友 亚文

父母工作单位
传统习俗
儿童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图示(U.Bronfenbrenner ,1989)
一、社会化的含义
1.什么是社会化 ⑴社会化的内涵
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步掌握社会规范,正确 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 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⑵ 社会化的实质:
人对社会的认识过程
● 看书回答以下问题:(135-139) 1.儿童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儿童社会化的前提是什么? 3.认知、社会化和情感的关系怎样? 4.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什么? 5.自我包括哪些内容?
2、儿童实现社会化重要标志:
独立掌握社会规范,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巩固练习
C 7.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
A认知 B情感 C自我 D角色
B 8.自我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括()
①对自己的认知 ②对他人的认知 ③对自己的情感 ④对自己的评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9.完整的自我包括()两个方面
①角色期待 ②角色系统 ③角色失调 ④能力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D儿童的发展同步进行
4.儿童社会化的前提是() A认知发展 B情绪调控 C情感发展 D注意发展
巩固练习
C 5.离开了()就没有真正的社会化
①社会实践②社会进步③社会交往④社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6.关于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的关系,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认知是社会化的前提 B情感是社会化的前提 C情感推动社会化和认知 D社会化丰富了情感和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