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

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

专题10 记叙文阅读之概括内容(原卷版)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由“表达”和“方式”合成。

表达是动词,意思就是“表示思想和情感”。

方式,是名词,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这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形式特点。

但是,生活中,“表达”的范围很广,例如绘画、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体育更是与众不同,它用身体的运动直接表达锻炼和竞赛的文化含义,所谓“表达方式”是人类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及感情色彩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就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言,主要有5种。

二、常见题型1、这段话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我说我迟子建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

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

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已是坚强,气的妈妈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山野花,贪吃贪玩。

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野花如何有差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堵的中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就是秀才了。

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

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夫,他起的名字就是一个笑话了。

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

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

看到门楣上贴着的对联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了。

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表达方式及作用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表达方式及作用

第十一讲表达方式及作用一、考点解析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即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常用的记叙顺序分三种,顺叙、倒叙(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插叙(补充交代背景、原因等;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曲折)。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常考的是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人、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4.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人、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

5.说明: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结: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

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二、课堂实战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2.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5.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表现手法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  表现手法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表现手法一、知识梳理表现手法及作用:(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4)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1)比喻(略)(2)拟人(略)(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2)文章用典: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2 理解写作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解析版)

12 理解写作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点拨及进阶训练之记叙文阅读12 理解写作技巧【阅读点拨】一、考题形式1.文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二、答题方法。

1.表达方式的作用。

常考的有描写和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的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拟人手法(形象生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夸张手法(突出特征)。

(2)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作用: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

作用: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5)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6)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答题举例。

1.鲁迅《故乡》一文中,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变化的对比,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农民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刻画了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加强了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

【进阶训练】一、基础过关。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家乡的七七芽曹玉祥①七七芽是我家乡的一种野草,随处可见。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 分析表现手法(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 分析表现手法(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十一分析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是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命题形式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解题思路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首先要掌握各类表现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如下:1.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节。

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2.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3.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做对照,互相比较。

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4.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5.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通过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

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8.融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营造意境,含蓄蕴藉。

9.以小见大:抓住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来叙写,体现大主题。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10.设置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入胜11.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做出暗示或提示,到适合的时机给予呼应。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共35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共35张PPT)
——七年级下册《老王》
细节描写的魅力——于细微之处可见情感流露
请大家朗读下面这两段句子,体会细节的魅力。
你要写月,就不能只写月。 你要写明灭、写圆缺, 写世人看不出的沧桑。 写别枝惊鹊,写关山难越, 再写白发青丝犹带雪,西北风烈烈。
你要写少年,就不能只写少年。 你要写飞扬,写轻狂剑, 写藏在剑鞘里的诗篇。 写八声甘州,写听雨阶前, 再写永不复行离弦的箭,写尽风发意气。
请同学们比较两段文字的不同

突然间,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 爸强壮的臂弯里,(记叙)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
文 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抒情)
我还惊讶地意识到,在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一个遥不可及、
令人害怕的情境,并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应付——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
句意导入
描写
在这里,关于草原的一切想象都变得具体。牛羊睡在软绵绵的“绒布”上,一望无 际的绿,像地毯一样扑向天边,连山带水,沃野千里。
句意导入
抒情
骏马驰骋,曲水流淌,美丽辽阔的草原,走过了便魂萦梦牵。
句意导入
议论
你所追寻的那份宁静与自由,都在这片草原。天高地阔,不可辜负。保持热爱,奔 赴山海。
……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 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 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 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 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感谢观看
窗外的阳光跳跃,屋内的妈妈汗如雨下,那一刻阳光射在妈妈脸上,她整个人都在闪 闪发光。妈妈不停地翻动,让油把海鲜炸的外酥里嫩。螃蟹捞出备用,另起炒锅放入葱、 姜、蒜爆香倒入螃蟹。妈妈左手拎起炒锅颠了起来,炒至香味浓郁,倒入黄酒,空气中充 满了酒香味。不经意间,一滴油跳到了妈妈的手上,手瞬间变得火辣辣了,空气也变得紧 张了起来。妈妈却淡定地打开水龙头一冲了事,因为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我知道妈妈最近 心事颇多,很多家事使她应接不暇,我常常无意中听到妈妈的叹息,但她从未向我诉苦, 讲述自己的压力与不易,而是一如既往地做出美味的饭菜。这是一个平凡的午后,但这平 凡的幸福背后,是妈妈在默默负重前行。此时,我感到阳光原来也倾泻在我周身,一股暖 意默默环抱着我,一如母爱坚定而温暖。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限时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欲扬先抑对比限时练【含答案】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二、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1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

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第8讲表现手法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练专题(学生版)

第8讲表现手法2024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讲练专题(学生版)

专题08 表现手法本专题知识体系一、何为表现手法作者在表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晰具体、更具有吸引力而采用的特殊技巧或方法,就叫做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一篇文章中为刻画人物、突出主题、反映情感等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所以,作者为了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突出,表情达意更加准确,避免平铺直叙,常常就运用一些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间的区别1.表达方式: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2.表现手法:指在文学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3.修辞手法: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因此,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润色效果而言。

二、常考题型1.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手法?2.文章多处使用对比/伏笔,有何作用?3.文章中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中某段描写有何作用。

5.文章如何凸显主要人物形象。

6.评价文章的写作特点。

请从情节结构、人物刻画、语言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评析。

7.文章中画线句子与下文哪一个细节照应?8.作者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9.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文章结尾的作用三、技巧点拨1.常见表现手法讽刺、象征、抑扬、对比、衬托、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渲染、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想象、联想、开门见山、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伏笔、铺垫、承上启下、呼应、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白描、卒章显志等2.常考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对比:把两个相对的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的两种事物没有主次之分。

通过两事物或人的比较,突出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中考考点:记叙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类考题答题格式和模版

中考考点:记叙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类考题答题格式和模版

中考考点:记叙人称和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类考题答题格式和模版(一)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不同,阅读中应仔细体会。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二)记叙类文章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写作方法(手法),也叫表现手法(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等。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3)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4)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5)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01花朝节的纪念◇02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03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04守岛,就是守国◇05风声风信子【中考真题链接㈠】花朝节的纪念宗璞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

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

叔明是母亲的字。

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

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

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

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

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

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

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

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

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表达方式及作用 附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表达方式及作用 附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表达方式及作用附练习题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

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

(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1)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记叙文阅读之表现手法+++++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记叙文阅读之表现手法+++++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考点记叙文阅读之表现手法一、【出题形式】①文章或xx段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②文章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分析。

③文章主要运河用了什么手法,试做分析。

二、【相关知识】(1)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及作用【常用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烘托、对比、联想、想象、伏笔、照应、铺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五觉(听、视、嗅、味、触觉)结合等。

①想象:通过对……的想象,突出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情感或愿望)。

②对比:通过……与……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衬托:以(次要形象)衬托(主要形象),突出了(主要形象)……的特点(品质)。

④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形象、含蓄和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⑤伏笔:对后文将要出现的……这一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⑥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令主题更加鲜明。

⑦铺垫: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使情节发展合理化。

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⑨托物言志:间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感染力。

⑩欲扬先抑:使文章情节曲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2)联系上下文,通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探究表现手法。

比如对比、铺垫、衬托等。

(3)从主题、情感和写作意图分析手法。

如讽刺、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4)从结构安排分析手法。

如设悬念、照应三、【答题模板】运用了……手法,作者通过……(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写出了……(内容),使文章……(手法的作用)(1)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没有人会看不起你①10年前,我第一次坐飞机。

②那次是一个人出差,我在机场摸索着办好登机牌,忐忑地随着人群登机。

我很怕别人看出来我是第一次坐飞机。

③可刚上飞机我就遇上了难题:安全带死死地扣在座位上,我根本解不开。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精讲精练)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精讲精练)

专题09 表达方式【方法技巧】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

1.叙述: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1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再写缘由;②先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从事件的开头按照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开篇点题;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使结构更加紧凑。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形象,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显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描写: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生动具体,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人物描写:外貌(对人的身材、容貌、衣着、打扮以及仪态等进行描写,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社会地位等)、神态(对人物面部神情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心理(对处在一定环境下的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动作(又称行为描写,通过对人物肢体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语言(对人物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等进行具体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题组训练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题组训练

记叙文表现手法:伏笔铺垫衬托训练目标:明白表现手法的作用,会做有关题型训练时间:25分钟训练日期:2017.3.29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兄弟《解题题典》第194页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

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

”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

春旺让福生有事我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

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

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

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

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

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

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

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

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

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

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

”福生说:“好,吃月饼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之各种手法运用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复习之各种手法运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记叙文表现手法

中考记叙文表现手法

中考记叙文表现手法————————————————————————————————作者: ————————————————————————————————日期:ﻩ专题导入(一起来热个身吧!)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知识典例(下面可是黄金内容!)1.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例]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例]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再如《爱莲说》。

一诺千金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

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

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