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

合集下载

印象主义艺术

印象主义艺术

《星空》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 线条风格,一是歪 曲的长线,一是破 碎的短线。二者交 互运用,使画面呈 现中眩目的奇幻景 象。在构图上,骚 动的天空与平静的 村落形成对比。火 焰则与横向的山脉, 天空达成视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使 人头晕目眩。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 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 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 般.画家用奔放不羁、大胆泼辣的笔触,仿佛使其 中的每一朵向日葵都获得了强烈的生命力,在这里 你用“栩栩如生”来描绘这些向日葵,已经显得软 弱和浅薄,因为那火焰般的向日葵仿佛是一朵朵燃 烧的生命,画家赋予它们一种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 和张力。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 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他们虽然各具风采,题材各具 侧重,也没有共同的纲领,却有基本的共同特征。印 象派绘画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重外光:凡是有光的地方都认为可以找到好题材, 把光看成是画中的主人 2.重瞬间:印象主义必须在阳光的瞬间变化中捕捉到 光彩的效果,把握到对事物的总体认识。 3.重视觉:绘画发展到印象主义时才真正进入纯绘画 的视觉艺术时期,即把反映的对象看成是光与色的载 体。 4.重气氛:健康的、乐观的、真实的,充满活力的气 氛。
德加
Dancers in Pink
福克斯通轮船启程 1869
圣拉查尔火车站 1877
修拉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1886
德加 《赛场上的马车》 1869
谢谢!
《花园里的女人》
设色效果是靠了纯蓝色、 灰色或深黄色调子之间 的对比而取得的。风景 的表现手法轻柔而概括, 很引人注目。静物的色 彩也很夺人。人物都画 得很生动。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日出· 印象》
《 日 光 下 的 鲁 昂 主 教 堂 》
蛙塘﹝La Grenouillere﹞1869 年75 x 100 公分 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 睡 莲 》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Woman Seated under the Willows﹞
《 圣 德 尼 街 的 节 日 》
傘﹝The Unbrellas﹞ 1882 年 油彩‧畫布,180 x 115 公分 國家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浴女﹝The Great Bathers﹞1885 ~ 1887 年118 x 170.5 公分 費城美術館,費城﹝Philadelphia﹞,美國
河邊草地上﹝On the Meadow ﹞ 1890 年 油彩‧畫布,81.3 x 65.4 公分 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鋼琴前的少女﹝Girls at the Piano﹞ 1892 年 油彩‧畫布,116 x 90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Paris﹞, 法國
整理頭髮的浴女﹝Bather Arranging Her Hair﹞ 1893 年 油彩‧畫布,92 x 74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 ﹝Washington DC﹞,美國
《 阳 光 中 的 裸 女 》
《 包 厢 》
《夏半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
《 莫 奈 夫 人 像 》
《 裸 女 像 》
德加
• 德加喜欢表现出在活动状态中的女性形象。 芭蕾舞演员的排练和演出,成为他心爱的 题材。
《 舞 蹈 课 》
和以 色 《 单充 粉 舞 纯分 笔 台 优发 进 上 美挥 行 的 的他 描 舞 色造 绘 女 调型 。 》 能的 这 德 够特 种 加 和长 自 在 谐, 由 很 地轻 灵 多 相松 活 时 互准 的 候 配确 工 喜 合的 具 欢 。线 , 使 条可用

印象主义的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的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的名词解释
1.【问题】印象主义的名词解释。

【答案】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运动,对于现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印象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来表现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场景。

以下是一些与印象主义相关的名词解释:
瞬间感(Instantaneity):印象主义艺术家追求捕捉瞬间的光影和氛围,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流动感。

色彩理论(Color theory):印象主义艺术家对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视,他们通过使用纯净的色彩和光的反射来
表现自然界的光影效果。

露天画(En plein air):印象主义艺术家经常在户外直接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以捕捉自然光线和气氛。

点彩(Pointillism):这是印象主义中的一种绘画技法,艺术家使用小的点状笔触来构建整体图像,以增强色
彩的光亮感和光影效果。

主观性(Subjectivity):印象主义艺术家强调个人感受和主观表达,他们更关注对自然和现实的个人印象,
而非传统的客观描绘。

流动感(Fluidity):印象主义作品中常见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表现出一种流动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和自
然。

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
绘出来”
图7《印象:日出》莫奈
油画,400cm×305cm,藏法国巴黎马莫坦博物馆
图8《池塘·睡莲》莫奈
油画,92.1cm×88.3cm,藏法国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毕沙罗
• 画风朴实,题材是乡村和农民,或者城市 一般市民:“印象主义旳米勒”
图9《蓬图瓦兹旳红屋顶》毕沙罗
油画,54cm×65.5cm,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图2《奥林匹亚》马内
油画,130·5cm×190cm,藏法国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提香:乌尔宾诺旳维纳斯
提香
乔尔乔涅
乔尔乔涅:沉睡旳维纳斯
图4《巴黎人》雷诺阿
油画 ,160cmX160cm ,藏威尔士国家博物馆
图5《红磨坊旳舞会》雷诺阿
布面油画,131cm×175cm,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图3《包厢》雷诺阿
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旳关系
1、联络:在追求光、色旳体现上是一致旳。
2、区别: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旳光学混合 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 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多种颜色,强调严 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多种单纯旳单色经 过细小旳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旳视 觉作用到达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旳 感觉。假如说印象主义所体现旳是主观化了 旳客观事物,那么新印象主义就是体现纯客 观旳对象,它制约了画家旳情感传达,它必 然造成极端旳变革——后印象主义旳诞生。
《坐在红椅上旳塞尚夫人》塞尚
图3《向日葵》 凡·高
油画,91cmX72cm ,藏英国伦敦泰特画廊
图4《缠绷带叼烟斗旳自画像》凡·高
油画, 64cmX49cm ,藏英国伦敦考托德学院美术馆
图5 《两个塔希提少女》 高更
油画,93.9cmX71.7cm ,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分类
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提倡走出画室,深入原野、 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 然。
也称新印象主义,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 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 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 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 象,而是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 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 作画。 "后印象主义"不是“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 的 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不满足于对客 观事物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强调抒发画家 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 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 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 感觉在创造。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西方绘画 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 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开始萌芽。
《吹短笛的男孩》
克劳德· 莫奈
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 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 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 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 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 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 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 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 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 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 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 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 间的感觉。 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 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 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 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 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印象派 绘画
新印象 派
后印象 派
代表艺术家
马奈
莫奈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马奈代表作
• 《吹短笛的男孩》 • 《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
马奈代表作
• 《白色牡丹花》
• 《奥林匹亚》
埃德加· 德加
• 埃德加· 德加(E.Degas 1834-1917) 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 原名为埃德加· 依列尔· 日耳曼· 德加 (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 (École des Beaux-Arts)学习绘 画,受到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很大影响。 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 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 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 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 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 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 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 画派风格。
古斯塔夫· 卡耶博特代表作
音乐领域
• 创作特点: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 却的确是应情应景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 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几乎都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 会以风景,诗歌或者是图像为题,例如德布西的《大海》, 《春天》。 • 代表人物: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两位印象主义作曲家。 另外,法雅,席曼诺夫斯基,保罗· 杜卡,意大利的雷斯 皮基和英国的沃恩· 威廉斯也是该流派音乐的杰出代表。 • 代表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牧神午后》《春天》 《大海》《意象集》《库普兰之墓》
创作特点
•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 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 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 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 用到绘画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 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 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 为外光派。 •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 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 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 形象不同。

什么是印象主义

什么是印象主义

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impressionl9n)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在这方面印象主义画家还从荷兰小画派、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英国画家特纳和康斯太勃尔等人那里接受了有益的经验。

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吏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

一是以德加为代表3一是以莫奈为代表。

当然也有的画家介于两种类型之间。

早在60年代,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对保守的官方沙龙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他们以库尔贝当年反对官方艺术的斗争精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买落的、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的周围,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

这些画家不定期地在巴黎的盖尔波瓦餐馆和新雅典餐馆,以及在巴齐耶与雷诺阿的共同画室会晤,并到塞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

经常参加聚会的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巴齐耶、塞尚等,评论家有杜瑞和利维拉,资助这个聚会的有画商杜朗一鲁耶。

1874年4月,这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Na—dar)的工作室举办展览,他们自称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

参加展出的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基约曼等人。

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

印象主义画展从1874年到1886年共举行了8次。

印象主义美术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美术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美术名词解释一、引言印象主义美术是19世纪末欧洲艺术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标志着现代艺术的诞生。

这一流派的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手法,捕捉瞬间的视觉印象,创作出大量富有生命力和光色效果的绘画作品。

本文将详细解释印象主义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影响。

二、印象主义美术的概念印象主义美术,又称印象派,诞生于19世纪末的法国。

该流派的艺术家们主张在户外进行创作,捕捉自然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展现瞬间的视觉印象。

他们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强调主题、形式和线条的做法,将焦点转向光线和色彩的表现。

三、印象主义美术的特点1.重视光线与色彩的表现:印象派画家强调捕捉光线和色彩的瞬间变化,通过细腻的色彩运用和光影处理,展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2.创新的绘画技法:印象派画家采用了许多创新的绘画技法,如快速涂抹、交叉阴影和反光等,以呈现瞬间的视觉印象,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3.主题的多样性和生活化: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从风景、人物到静物、肖像等,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展现出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四、印象主义美术的影响1.推动现代艺术的转型:印象主义美术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成为现代艺术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2.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印象主义美术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为艺术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3.提升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印象主义美术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提高了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和兴趣,也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发展。

五、结论印象主义美术是艺术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新,它突破了传统绘画的限制,将焦点转向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创作出大量富有生命力和光色效果的绘画作品。

这一流派不仅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转型,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提高了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和兴趣。

印象主义美术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不容忽视,它是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印象主义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名词解释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出现在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以描绘感受到的光影、色彩和瞬间生活为特点。

印象主义追求捕捉瞬间的真实感受,强调表现生活中的光与色的变化,以及景物在不同光线下所产生的变化。

以下是对印象主义相关名词的解释:1. 印象:印象主义的艺术家试图通过快速准确地捕捉瞬间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印象。

他们追求的是对光、色和形状的瞬间观察,而不是传统艺术中对细节和完美表现的追求。

2. 色彩:印象主义艺术家将颜色作为表现感受的一种方式,强调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传达景物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他们研究了光的性质,并通过运用鲜艳的色彩、色彩的混合和光与影的对比来创造出生动的效果。

3. 光影:印象主义艺术家对光与影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来表现光线对物体的照射和影响。

他们通过快速的筆觸、明暗的对比和镜面反射来再现光与影的效果。

4. 瞬间:印象主义強调瞬间生活的反映和捕捉。

他们通常在户外工作,追求即刻的感受和实地观察,并通过快速准确地表达来传达对某个瞬间的直觉。

因此,他们在绘画时经常使用速写和段落式的画法。

5. 自由创作:印象主义艺术家摆脱了传统的约束,追求独立自主的创作方式。

他们不再受严格的学院规则约束,也不局限于主题的选择。

相反,他们以自由的方式探索自己的个性和主观感受,并通过色彩、光线和笔触等形式表达出来。

6. 透视:印象主义艺术家在透视的运用上有所革新。

他们摒弃了传统透视的严格规则,将重点放在了由光线和色彩所带来的透视效果。

通过对色彩和光线的变化进行准确观察和描绘,他们创造出了独特的透视效果。

7. 集体展览:印象主义艺术家倡导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并为此组织了一系列的集体展览。

他们对官方美术学院和艺术市场的限制感到失望,并希望通过集体展览来推进他们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作品。

这些展览成为印象主义在当时获得认可和推广的重要途径。

印象主义的出现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19世纪传统艺术的规范,为20世纪的现代艺术开拓了道路,并对后来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

简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

简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期出现的一种艺术运动,它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印象主义艺术特点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以追求光线、色彩和自然景象的瞬间变化为特点。

首先,印象主义强调对光线的观察和再现。

艺术家们不再依赖于室内的灯光来创作,而是选择在户外进行创作,以便捕捉到自然光线在不同时刻的变化。

他们观察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用明亮的色彩和柔和的笔触来描绘光线的效果,使画面呈现出明亮而富有生机的感觉。

其次,印象主义强调色彩的纯粹性和变化性。

艺术家们放弃了传统的色彩理论,开始使用纯净的色彩来描绘自然景色。

他们善于运用点状的颜色斑块,通过近距离观察不同的光线和阴影,将光影的变化表现在画布上。

这种色彩的运用使画面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此外,印象主义强调瞬间的捕捉和感受。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快速的笔触和简洁的构图来表现瞬间的情感和氛围。

他们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瞬间变化,如日出、日落、雨后的湿地等,将这些瞬间的美妙与观众分享。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成功地表达出了时间流逝和变化的感觉。

最后,印象主义艺术强调观众的直接参与和体验。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画作传递出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使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画面所表达
的情感和氛围。

观众不再被要求追求完美的细节,而是可以自由地感受画面所传递的整体效果。

总的来说,印象主义艺术特点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从而开拓了艺术的新方向。

通过强调光线、色彩、瞬间和观众的参与,印象主义艺术为后来的艺术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简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

简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

简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的艺术特点主要集中在对光影、色彩和观察者感知的独特表达上。

以下是印象主义的几个主要特点:
1. 瞬间捕捉:印象主义艺术家追求捕捉瞬间的印象,强调对自然和
现实生活的直接观察。

他们尝试描绘光线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变化,通过捕捉特定的瞬间,传达出一种生动、即时的感觉。

2. 色彩运用:印象主义艺术家采用明亮的色彩和透明的绘画技法,
追求色彩的变化和光线的效果。

他们将颜料直接施加在画布上,通过点、斑、线的组合,创造出明亮、活泼、充满动感的画面。

3. 自由的笔触:印象主义艺术家放弃了传统的细腻而精确的绘画风格,转而采用宽大、自由的笔触。

他们追求表达情感和直觉,通过粗糙的笔触和快速的绘画手法,创造出一种自然、活跃的效果。

4. 焦点:印象主义艺术家不再关注细节,而是注重表达整体的印象
和感受。

他们经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作为绘画对象,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元素上,凸显主题的中心。

5. 风景和日常生活:印象主义艺术家喜欢描绘风景和日常生活的场
景,如城市街道、乡村风光、人们的日常活动等。

他们通过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展现出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美丽和多样性。

印象主义艺术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和审美标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篇章。

它不仅影响了绘画领域,还对音乐、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象主义创作特点

印象主义创作特点

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的名称是由法国的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日出·印象》得来的。

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以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和色的变幻来表达作者一个飞逝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创作特点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

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

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代表人物爱德华·马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

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阿尔弗莱德·西斯莱1839年出生在巴黎;但其父母都是英国人,西斯莱的父亲由于经商成功,西斯莱自幼就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幼年时的西斯莱是在巴黎渡过的,十八岁时西斯莱遵循父亲的期望前往伦敦习商四年,回来后在一家商行工作。

1862年,西斯莱进入格莱尔画室习画,并结识了克劳德·莫奈(弗雷德里克·巴齐耶和雷诺阿等人。

西斯莱的画几乎全部是风景,而在风景中,又主要表现塞纳河谷、巴黎地区,特别是以他作为真正画家之一的枫丹白露地区。

幻灯片--印象主义

幻灯片--印象主义

代表人物
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 型和素描两种类型 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 加为代表,卡米耶· 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代表作品


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的《日出· 印象》 凡· 高的《向日葵》等等
莫奈的《日出· 印象》
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 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 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 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 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 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发展
• 印象主义画家先后举办了8次展览, 前两次均受到当时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以后逐渐成为具有很大影响的美术流派, 并扩大到其他艺术领域 早期印象派追求 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 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
特点

个性十分鲜明, 非常讲究实际 ,没有确定 的共同遵守的具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
,
相关
印象主义一词有时也用于19世纪后期的其他艺术(通常指 音乐,但有时也指文学),它们所采用的技巧和达到的效果 同印象主义绘画相似

影 响 。对 推欧 动美 了、 后日 印本 象乃 主至 义中 的国 产的 生画 。家 产 生 过 或 大 或 小 的
念上 的具 转有 作 变重 为 要一 地种 位美 ,术 它思 推潮 动, 了印 以象 后主 美义 术绘 技画 法在 的世 革界 新美 与术 观史
凡· 高的《向日葵》
有此荷 仅孤 , 兰 是独 他 画 植和 的 家 凡 物抑 艺 , 高 而郁 术 具 的 是的 语 有 《 带悲 言 强 向 有剧 既 烈 日 原意 有 的 葵 始识 奔 个 》 冲, 放 性 凡 动凡 而 和 高 和高 热 坎 是 热笔 烈 坷 一 情下 的 的 位 的的 狂 人 生 生向 躁 生 活 命日 情 经 在 体葵 绪 历 法 。不 , , 国 仅也因的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印象主义绘画专注外光画,主题的作⽤被弱化了,⽽且把兴趣扩⼤到从前认为难以处理的题材。

印象主义绘画以再现⾃然对象瞬间的光⾊关系为⽬的,它基本上属于⼀种图绘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罗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实验的延伸,是⽂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

前期印象派的⼤师⼈物主要有莫奈、德加和雷诺阿。

印象主义是⼀个松散的艺术社团。

这个社团没有明确的纲领。

艺术家集合在⼀起,仅仅因为画风⽐较⼀致,便于共同举办展览。

参与展出的艺术家,有的仅在⼀段时间内迷恋于印象主义画风,后来则另有追求;有的在绘画风格上曾多次变化反复。

此外,参与画家的⽔平也不尽⼀致。

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是和法国⽂学中的⾃然主义流派相对应的。

印象主义和⾃然主义都曾受到哲学上实证主义的影响。

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是1885年⾄1905年间出现于法国的⼀种绘画风格,它包括所有印象主义派⽣出来的或者与之对⽴艺术运动,譬如: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综合主义和纳⽐派等等。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皆是以感觉⽽⽤科学的⽅法作画,是⼀种⾮常客观的艺术,也是写实主义过分发达的结果。

受哲学及⽂学⽅⾯反客观的科学之影响,绘画不得不加⼊了主观的成份,亦即以个性为基础的强烈⾃我表现。

另受东⽅简洁明了的⼭⽔画风影响,以及更为精密和正确的照相术之纯客观⽐较观点来看,都是激起后期印象派艺术兴起的原因。

通俗地说,印象主义表现的是瞬息即逝的光⾊效果,过分的最求感受光⾊,以偶然代替必然。

既然是凭感觉,那必然是主观的,所以印象派所描绘的是运⽤主观的颜⾊来描绘的客观事物后印象派完全不⼀样了,能够先⾃⼰主观的感情,表现⾃⼰的主观情绪,这种⾊彩就是客观物体的原来⾊彩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的物象来表达⼈类⾃⾝内⼼的⼀种主观情感,所以这种画派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模仿世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马奈《吹笛少年》莫奈《日出》莫奈水上作画1、时间: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后印象主义),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2、印象主义诞生的标志:1874年3月25日,在莫奈、雷诺阿、西莱斯、毕沙罗、德加等艺术家的组织下,以“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为名义的展览在巴黎开幕,标志印象主义的诞生。

但印象派的画家不为大众所理解,遭到批评家的抨击和嘲讽,这使得印象派画家的生活格外凄苦。

3、印象主义的特征: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4、印象主义的表现方法:以户外风景画为主,摈弃传统艺术学院绘画明晰的特征,采用多变而又破碎粗糙得笔触,客观再现画家所观察到得事物印象。

强调对空气透视和光线反映的观察,注重对物体外形和色彩的描绘,主张运用正确的色彩和明暗层次来再现即时所感受到的第一印象。

5、印象派的价值观念: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6、作品题材: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7、印象主义代表人物: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少年》莫奈--《日出》、《印象》、《睡莲》新印象派1、概念:新印象派用来指代以修拉和西涅克为代表的青年画家,以便将他们和印象派先辈区分开来。

2、新印象派与印象派的区别:1)对光影和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理性分析,摒弃印象派杂乱粗略的笔触,采用纯色的细微圆点,一点紧挨着一点,排列在一起,以此来完成一幅画的创造。

印象主义乐派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乐派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乐派名词解释印象主义乐派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一股音乐流派,源于印象主义绘画风格。

这一乐派的创作理念主要是通过音乐来表现自然景观、情感和印象,追求表达感受、色彩和光线效果。

下面是一些与印象主义乐派相关的名词解释。

1.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绘画风格,主张通过瞬间的感知和感受来描绘现实世界。

印象主义乐派借鉴了这种创作理念,试图通过音乐来再现自然景观和感情印象。

2.色彩音乐:色彩音乐是印象主义乐派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试图通过音乐来表达色彩的变化和对光线影响的感知。

作曲家使用不同的音色、和声和旋律结构来创造出明亮、柔和或渐变的音乐效果。

3.音调模糊:印象主义乐派常常使用模糊的和弦和旋律,以模糊乐曲的调性。

这种技巧使得乐曲更加模糊和流动,增加了听众对音乐的想象力和感知的空间。

4.自由节奏:印象主义乐派通常采用自由的节奏,不拘泥于传统的拍子和节奏结构。

这种自由的创作方法使得乐曲更加灵活自由,增强了对音乐情感和氛围的表达。

5.音符色彩:印象主义乐派注重音乐中的音符色彩,即对音符的音调和音色的变化进行精细处理。

通过改变音符的长短、力度和音色,作曲家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印象。

6.氛围音乐:印象主义乐派的音乐常常强调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情感。

通过使用特殊的和声和音色,作曲家能够使听众感受到一种特定的情绪或场景,如宁静、浪漫或激情。

印象主义乐派的兴起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技巧。

它强调个体的想象力和感知,试图通过音乐来再现自然和情感的印象。

这一乐派对于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主张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捕捉来表现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追求直接而真实的感受和表现。

印象主义的出现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推翻了学院派的绘画规范,重新定义了艺术的审美标准。

其次,印象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如明暗对比、色彩运用、笔触处理等,对后世的绘画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不仅是绘画领域,印象主义的影响还延伸到了音乐、文学等多个领域。

印象主义的主张也对当代的人们产生了启示。

它强调了个体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人们去关注身边的事物,用心去感受和表达生活的美好。

同时,印象主义也教会了人们欣赏自然之美,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的重新审视。

总之,印象主义对后世的影响是全方位、深远的。

它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表现方式,同时也影响了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印象主义画派的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画派的名词解释

印象主义画派的名词解释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个重要艺术流派,它在绘画上追求对光线、色彩和氛围的直观描绘,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确和细致。

印象主义画派的诞生使绘画从描摹客观世界转向了主观感受和个人表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特征印象主义画派的核心特征是对光线和色彩的表现。

画家们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传达出对周围环境的直观印象。

他们不再追求画面的细节和精确度,而是用点、暗、色块和线条来表现形象和画面的变化。

这一点从许多印象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出,比如莫奈的《睡莲》系列和《印象·日出》等作品。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主观感受和个人表达。

印象主义画家追求捕捉瞬间的感受和情感,将自己的视角和情绪融入到作品中。

他们注重捕捉瞬间的情感和氛围,而不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情节来表达。

所以,印象主义作品通常给人留下的是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如克劳德·莫奈的《印象·日出》中的日出效果。

起源与影响印象主义画派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

当时,许多画家开始对传统艺术形式产生不满,认为它们过于刻板和受限。

他们希望通过新的表现手法来突破这种束缚,并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印象主义画派的发展受到了摄影术的影响。

摄影术的出现使传统绘画丧失了对客观世界的描摹优势。

画家们开始思考,他们的绘画在表达上是否也应该更多地关注主观感受和独特的视角。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印象主义画派迅速发展起来,并吸引了一批重要的画家,如克劳德·莫奈、埃德加·德加、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等。

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不仅限于绘画领域,还波及了诗歌、音乐和建筑等艺术形式。

它呼唤更多对感受的关注,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印象主义对立体派、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等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挑战与变革然而,印象主义画派的出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当时,它受到了传统绘画界的极大争议和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

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

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

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

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

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

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

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

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

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

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

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

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

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第一课设计思想:“欣赏.评述”这一单元教材,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画家及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信息交流语言方面的不同特点,认识美术在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时的艺术语言。

由此可以看出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常用艺术语言的学习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对不同画家的艺术表现特色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如何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是教学的难点。

我将欣赏.评述单元内容的学习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主要学习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和表现方法。

第二课结合绘画艺术表现语言,了解主要画派及其作品。

第三课为综合交流,欣赏、感受、交流,体会中外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下面就第一课的教学作如下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说的有机安排,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审美素养。

2.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特点,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3.培养学生从造型表现的角度对中外美术作品作简单评述,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手段的基础知识的讲解是教学重点。

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造型基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是教学难点。

三.电教设计将所需的文字、概念、绘画作品等通过电脑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课件,大致为:1.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设计课件结构,包括板书、各类型美术作品图片、主要概念、课上要交流讨论的问题、作业等。

2.选取的美术图片有:国画作品任伯年的《荷花》、吴冠中的《春如线》、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履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八大山人的《蕉蝉图》、以及、陈洪绶、齐白石、吴冠中等国画名家的作品和黑绘陶作品。

外国绘画名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伦勃朗的《自画像》三幅、《浪子回头》、《夜巡》、《呢商同业公会理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持阳伞的女人》、《睡莲》,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静物》、《红衣少年》、《向日葵》、《星空》、《邮差卢南》、《白马》,“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小提琴》、《三个乐师》、《梦》等。

3.在图片展示时按美术作品风格的特点,选取与之感觉最协调的几段音乐作为赏析作品时的背景音乐。

(主要选取了中国古典音乐、轻音乐、现代音乐等几段曲风不同的音乐)本课件可运用Microsoft PowerPoint、Microsoft Word、Adobe Photoshop 、Macromedia Authorware 等软件制作。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用具、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老师先以一则故事开端:有关达芬奇历经四年,精心创作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故事。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讲述的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幅作品吗?学生回答展示《蒙娜丽莎》图片提问: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2.你懂得欣赏这幅世界名作吗?学生回答导入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将教给大家如何去解读绘画的语言,有目的地欣赏、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美和它的内涵。

(说明:古人说:“情动而辞发。

”课的开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通过一则故事引入,学生易凭添一种急于知道的好奇心,引起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下面内容的讲授。

)(二)讲授新课课件显示课题: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展示作品2幅:儿童水粉画《蔬菜》、法国画家杜飞的《静物》。

提问:撇开画面的具体内容,找找这两幅作品共同包含着哪些东西?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着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课件显示学习内容: (一)绘画创作的造型要素线条、色彩、形状、明暗通过多媒体的音像功能,配乐展示几幅作品。

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等。

1.荷花(中国画,纨扇) (清)任伯年2.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古希腊黑绘式花瓶局部)介绍黑绘陶的来历3.春如线(墨彩画)吴冠中提问:这几幅作品在造型表现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老师提示:从造型要素的几方面看这几幅画中最突出的是哪一方面的使用。

学生回答(线的运用)拓展:再细看每一幅作品中的主要造型特点。

学生讨论2分钟后交流,每位同学可选择其中一幅讲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老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荷花》中线的运用,柔和、起伏,体现花的幽雅、妩媚、动感。

用笔轻快、活泼,设色淡丽、秀雅。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作品中人物的姿态和器形柔润的曲线相一致,和谐美。

人物既对称又有变化,人物姿态严肃而又使人感到亲切,暗红色的画面与黑色的器身形成鲜明对比(平面装饰性)。

而《春如线》中往返游动的曲线,表现了一种奔驰的情感,轻快而富动感。

体现了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课件显示文字: (二)绘画创作的表现方式1、线描方法过渡语:这就是绘画创作的第一种表现形式线描法,即作品中的造型主要以线来表现。

提问:体会一下,不同的线给人的感受一样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线的平折、粗细、浓淡、虚实、齐乱等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展示另外几幅线描为主、情感表达不同的作品,继续欣赏,加深理解。

主要有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履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八大山人的《蕉蝉图》、以及陈洪绶、齐白石、等国画名家的作品和黑绘陶作品。

引申:联系画面,思考分析:其中线的造型表现与变化特点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1. 可简单介绍作者等有关情况,帮助欣赏。

陈洪绶(陈老年)作品古朴工丽,以焉艳衬雅,富有装饰性,雅俗共赏,流传甚广。

2.朱耷(八大山人) 作品山水意境荒率凄凉,花鸟怪诞冷漠,愤世嫉俗,墨点无多泪点多。

伤心鸟,绝望鸟。

3.齐白石作品潦潦几笔,笔断意连,形神兼备。

趣味性强,体现悠闲自得,愉悦轻松的心境。

同学欣赏后交流自己对线的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课件显示文字、定义线条既可以具体得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说明:由几幅用线典型的作品展示、启发、拓展到使学生对线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再欣赏各具特色的更多的作品,使学生对线的表现由不知到略知,由知之较少到有了较为丰富的认知,层层递进,逐渐丰富了感性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