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合集下载

中国震撼

中国震撼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理学院学生统计第一党支部 11统计1班何嘉敏由党课老师的推荐,使我有机会了解到张维为教授的作品《中国震撼》。

我认为全书中的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通过结合自己在一百多个国家游历的经历以及对我国直观现实的观察,提出了“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

全书讲述了中国的崛起的意义以及原因,为我们介绍了文明型国家和中国模式的内容和联系,以及通过对印度,东欧国家,东亚国家在经济等分析,向我们阐述了西方民主和价值观与东方价值观之间的区别。

毋庸置疑,中国确实崛起了,可能对于我们这种新生代所了解的崛起只是那些冰冷的GDP数据,但作者却从过去三十年的经历为我们描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的伟大蓝图。

这让我感受很深。

或许现在很多人都一直在强调着中国的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房价高等等问题,以致国民经常担心中国的发展会停滞不前,书中也没有刻意避免这个问题,书中提出这是发展中国家甚至部分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而且我们国家也具有自己的优势,独特的文化,广阔的地域以及庞大的劳动力,这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其所未有的动力,使我们的高铁,新能源航空等技术得以蓬勃发展,我们应对我们的国家有强大的信心。

但其实整本书中令我最深刻莫过于慕尼黑的辩论。

作者通过与西方学者的辩论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所特有的民主政治。

曾经的我也跟很多人单纯的以为要是想发展得更快更好,觉得应该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政策,经济政策,就像日本一样。

但现在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就想书中提出的印度,它基本上照搬西方民主政策,没错,印度的软件产业,医药产业的确发展的挺快,但是印度存在的大量的贫民窟,那些种姓差别,政治制度软弱等等确实比中国差上好几倍的。

即使是繁荣的日本以及韩国,他们那些所谓的民主也只不过是政客斗争的工具,政客们将所有的精力用于如何赢得选举而不是怎样治理国家。

月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国家时刻充满信心,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许是来自国外的竞争,或许是能源的缺失,或许是天灾人祸,但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我相信我的中国梦并不只是一个梦。

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3篇

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3篇

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3篇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3篇《中国震撼》一书为我们清晰而生动的诠释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疑问,让我们对自我有了清楚的认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震撼读后感范文一研讨“中国模式”的书和文章很常见,但近段时间多家媒体报纸都不约而同刊登了大量关于《中国震撼》的评论性文章,不由得让我对这本书有些好奇,借此机会,仔细阅读,收获颇丰。

本书对中国的崛起作研究,通俗易懂,不局限于学术性讨论,以对话性的文体在平等的视野下审视中西文明,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提出了“两大板块”的概念,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在分析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的同时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并揭示民主和人权的真谛。

作者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正确的逻辑,深刻的剖析,亲和的解疑,充分的说理,总结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让人们的看到了一幅全面的中国崛起的图景,看到了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积淀、文化传承带来的民族凝聚力以及独特的政治、社会、经济形态所创造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激发大家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心为之震撼。

文明型国家的震撼本书首次提出我国是将“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文明型国家”的概念。

“文明型国家”的最大的智慧就是“求同”,因此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未来也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这正是小平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在。

中国的发展,固然有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但中国在快速变化中,同时也在吸纳世界文明的成果。

我们善于学习别国经验,同时能正确认识我国国情。

无论是选拔和选举结合的选贤任能制度,社会和国家大规模互动的社会模式还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都证明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是转型,而是一种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的创新。

中国是不断产生自己模式的内源型主体文明。

中国震撼读后感四篇.doc

中国震撼读后感四篇.doc

中国震撼读后感四篇导语:“中国以西方不可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

”本书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同时阐述了“西方模式”的困境,观点深刻,表达了其对中国“崛起”的自信与乐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的点滴思考。

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中国震撼读后感四篇,欢迎借鉴!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来,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震惊!《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教授,他以客观的眼光,写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如何的崛起。

一、合理利用国情,走自己的模式作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转型而是创新,要适当借鉴汲取别人之长,但不放弃自己的优势。

人口、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们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我们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最大发挥。

反之,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

这个观点张维为教授在走访了100多个国家之后也在书中总结道:“非西方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照搬一个,失败一个。

”总之,我们通过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沿着这种思路,推进各种改革和创新的成功概率就大。

所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二、推崇和平,迅速崛起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对外没有发动战争,对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奇迹。

回顾世界历史,西方崛起的过程几乎就是一部动荡与战争的历史。

”然而史实也确实如此,西方的崛起充斥着侵略、战争、屠杀、征服、奴役,中国也是受害者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百国之和”,以和为先,以和为贵。

因为有了“和”,中国才会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才会让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5000字篇一:《中国震撼》读后感中国崛起的背后——读《中国震撼》有感一个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从任人凌辱到有了世界瞩目的地位,也有了为强国警惕的力量,“中国震撼”的产生不仅是力量造成的急剧高速增长,更是由于它只是短短几十年健康发展的结果。

在张维为先生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兴起》一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比较的中国崛起的图景。

中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

尽管批评中国的人总说中国取得了经济上的成绩,但未能提供非常大的理念,而张维为先生却说“正是中国的有大理念带来了中国戏剧般的崛起。

”80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访问写下《中国的问题》时,也用了“文明国家”这一关键词;一年多前,英国人马丁·雅克在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也使用了“文明国家”来描述中国。

数千年的文明给今天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独特而且有利于发展有助于的要素。

中国人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习能力。

如果当时没有闭关锁国,我们可能就不会错过当时即便工业革命的契机。

如今我们采行改革开放政策,学习各国好的随便,整个国家就逐渐崛起。

在世界上古四大文明当中,有心中华文明持续了5000年,延续至今,并实现了现代化。

这一文明古国与现代国家相交叠的国家,张维为先生称之为“文明型国家”,并总结出其八个特质,即“四超”、“四特”。

“四超”指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内政部、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

“超”指的是超级的“超”。

我们有上千年的传统,不能轻易否定,这是客观的存在,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加以充分运用或者是加以发挥,或者是有选择的效法,不是可以轻易摆脱的东西。

这个“文明型国家”不会仿照西方或者任何的模式。

相反,它汲取数家文明的优点,又可以继续保持自我,同时对体育史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在四个“超”的特点下,中国形成了自己的四个“特”,包括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书报告学院:理工学院姓名:常幸福班级:电信1101学号:1110720060崛起,东方巨龙——中国——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世人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速度并为之惊叹。

万众瞩目下,中国经济总量赶英超德,直至把日本甩在身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地球村村民献上一席饕餮盛宴。

震撼,或许是最能描述各国民众对中国巨龙强势复苏的感受。

读罢张维为先生的的《中国震撼》,颇有感慨,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此,我深以为然《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

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作为“中国震撼三部曲”之一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以下简称“《中国震撼》”),以其严密的逻辑、中肯的论断、清醒的认识,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设发展在全球地位中的自信,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高度关注。

全书共包括十个章节(含引言与结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的崛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期,我仔细阅读这本书,形成了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跳出“西方话语体系”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为本书提供了思想基础:作者张维为,曾在上海当过三年工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迄今已走访过100多个国家。

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日内瓦韦伯斯特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清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等。

正是作者长期在多个国家的学习、工作、生活,让他对东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有了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因此,他在此书中,通过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等的比较,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国在崛起进程中,所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各用一章,分别通过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欧、中国与东亚进行比较,阐述了西方模式在非西方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及国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都在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衡量中国,《中国震撼》则清醒地跳出西方模式,以拉美、东非、东亚、东欧的发展困境告诉世人:非西方国家想要通过模仿西方模式而取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相反,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立足自身国情和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与西方模式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震撼

中国震撼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对中国模式的理解作者在文章一开始便让读者印象深刻,他表达了国人应“不再误读自己”的基本立场,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并鼓励了国人理应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而对于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如城乡差距、腐败、环境污染以及高居不下的房价等,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与不同国家崛起过程的对比来告诉读者:这既是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

所以说,困难需要在发展中一步步解决,我们需要拥有坚持自己的话语权,需要树立新的大国意识,需要理性的国民心态。

中国崛起至今日,我们不仅应时刻追求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同时我们应该确立自己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文化自信。

这一切皆需要我们坚持所谓“中国模式”。

首先应把握“中国模式”的意义。

简单来看,“中国模式”是中国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一个概念。

不过相较于“中国模式”,我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无论是中国在发展道路中取得的成功还是面临的困难,都是其他国家已经经历过的,这些都能从其他国家身上找到影子,所以这样看来所谓“模式”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而独立自主、立足国情,选择合适的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更是我们日后需要做的。

不过既然我们国家在不断地取得成功、获取经验,将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称之为“中国模式”也不过分。

中国的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基本经济制度上看中国由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过去分配方式单一、平均主义倾向严重的分配制度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扥分配制度;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已不复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而代之,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同时,政府仍起到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的作用;从经济结构上看,轻重工业、农业比重逐步趋于合理化;从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以粗放型为主,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发展经济,转变为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从经济发展战略上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从中国模式看央企发展《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丹华主任向我们推荐了由著名的国际关系专家张维为教授撰写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

该书将中国的发展模式总结为八个显著的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

对照这些特点,我不禁感觉到,这不仅是中国发展的特点,又何尝不是央企发展的特点呢?理性实践,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

一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中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自然也没有什么本本可循。

央企的发展同样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照搬西方企业的发展之路,必然脱离了公有制的社会体制和企业性质。

照走计划经济的企业发展道路,必然与市场经济向背离,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因此,只有从实践出发,不断总结和汲取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推动大胆而又慎重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中央企业才能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们的央。

把人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才得到了拥护,人民也才真正得到了实惠。

央企的发展同样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核心。

因为,央企大多是关系民生的行业,央企之所以必须存在,就是要保障民生,央企之所以必须发展,就是要改善民生。

为此,国资委在成立之初,就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央企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考核指标。

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国资委响应国家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要求,果断向中央企业提出“减薪不裁员”,不仅保证了中央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稳定,还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房价高企,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下,国资委要求非主业的中央企业有序退出房地产市场,不当“地王”,保持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致。

在国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中央企业永远是冲在第一线,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尽最大努力帮助灾区群众度过难关。

渐进改革,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在单位举办的读书活动中,我在会议室的读书角读到了张维为教授所著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

浅翻几页,我即被通俗易懂且又具深度的文字所深深吸引。

通读下来,我深感自己的内心一直充满着自豪感,可以说我被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

“不要误读自己”的自信从何而来?作者把自己走访过的一百多个国家的事实拿来和中国比较,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快速崛起的事实。

对于城乡差距、腐败、环境污染等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作者也没有回避,而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对比分析,告诉我们这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

诚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部分只要说中国好,就随意贬低说“你生活在新闻联播里”的国人。

殊不知,问题是要解决的,但需要一步步来。

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

其实,我认为可以暂且抱开所有论调,只需把我们的国家、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放到过去十年、二十年或更远年代去对比,你将会得出和作者相一致的结论,那就是“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整体进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国家”,从而确立“中国崛起”这样一种新的认知自信。

“中国模式”的自信从何而来?作者认为今日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即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中国模式”的崛起。

受西方“民主化”浪潮的冲击,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国人会认为“中国模式”即代表着“专政”。

西方模式是否适合我们?我认为无谓与此论调争论,还是应该结合我们的人口、地域、传统、文化等国情,并用实践去检验采用哪种发展模式。

作者通过大量的事实说明陈述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为认同。

在我们周边,泰国的红黄衬军斗争,台湾的蓝绿阵营对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政客用于搞政治,搞互相争权夺利的所谓“民主化”,弄得民不聊生。

最近陷入动荡和战火的叙利亚、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国家,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西方“民主化”浪潮给他们带来的是无尽苦难。

《中国震撼》读后感

《中国震撼》读后感

从泱泱大国走向民富国强---读《中国震撼》有感研究生学院仲文晶《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本书是由张维先生主编的一本系统的描述中国改革整体画面的一本书,该书通俗、贴近大众,虽然此类文章之多可谓是铺天盖地,但像张先生这样具有深度的著作,实在是凤毛麟角。

一次机缘巧合,我翻阅了《中国震撼》,对于他在书中提出的中国之改革要从泱泱大国走向国强民富,使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强烈的。

通过阅读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0年,我国的GDP超越了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就城市对比,我们的上海超过了纽约,我们的基础设施,其新、其建设速度之快,也是世所罕见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许多在世界上引以自豪的建设,比如高铁、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等。

任何一个实事求是的人都应该看到、肯定中国的巨大发展。

而且,这种发展正为全体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国家一如既往的发展。

中国的崛起固然是事实,但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这只是个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

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

比如政府干预过多,造成某些市场发育不足;某些政治改革相对滞后,导致一些行业垄断和寻租腐败;贫富差异、生态问题、医疗教育,引起了很多人不满。

我们虽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人均GDP却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排在全球第99位。

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多年落后于GDP增长,再加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收入分配问题已越来越来严重。

中国已经开始崛起,而强国之下的老百姓却仍不富裕,不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中国永远称不上是一个国强民富的真正大国。

回顾历史,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希望强国并富民。

不过由于国是自己家的,所以强国之心甚于富民。

在他们心中,富民仅仅是手段,强国才是目的。

而且,富民往往不是自觉的,是逼出来的,这就是新王朝建立之后被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让步政策”的由来。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近来在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感觉读来震耳发聩。

作者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审视国人,给我们这些只知埋头苦读的学子推开了一扇新窗户,用一个新视角来观察中国,观察中国人。

作者走访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接触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再回过头冷眼观察自己的祖国、同胞,会有些什么感想,这让我很感兴趣。

书中,在“重新认识中国”一节中,作者劈头第一句就引人入胜:与西方相比,中华文明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

西方的传统更多的却是“三人行,我必为师”。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中国人,永远是抬头看人,对待他人,也是一副谦恭的态度。

而西方人却是高高在上,胜气凌人,低头俯视他人,上天入地,唯我独尊,就算是到了今天,黑种人和黄种人仍然是他们歧视的对象。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差距,也体现在这些文化认同上。

例如,普通中国人为之奋斗一生的“房子”问题,在西方国家就没有这么看重。

中国人最看重房子,认为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算有一个“家”,而地球另一端的许多国家,对这却看得很淡。

中国人本就多,再加上这样的观念影响,买房竞争激烈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但事实上,中国人的住房自有率绝对比许多人羡慕的西方国家要高。

中国人过着的生活远比他们自己认为的要好。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中国稳步发展,GDP 不断上升,事至今日中国的经济指标已经赶超日本,仅位居美国之下。

一个被欺凌百余年的大国,从贫穷走向强盛,其间的发展不可谓不快。

但在许多国人看来,中国似乎还是不堪一击,有着种种的不如意,存在这样那样的阴暗面。

所有总有一部分国人削尖脑袋,利用种种途径,想方设法跑去国外生活。

其中既有资金雄厚的投资移民,也流失了一部分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可否认,这些人的爱国意识不强,但在我看来,ZF也做得不够多,ZF应该想办法吸引人才,如创造宽松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将人才收为已用,而不是拱手送人。

我认为中国人是重视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物质更重要,但是,这种关系正在慢慢变浅,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冷漠,从以前赛家人的亲邻近睦,变成互不相见的陌生人。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五篇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五篇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五篇《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

下面是带来的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篇一: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

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

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

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

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

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

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

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

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

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

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

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

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震撼》

《中国震撼》

读《中国震撼》有感2009300740030 龚舒雯我这次读的这本书书名是“中国震撼”,副标题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其实有经验的话,想知道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关键不在于标题,而是要看它的副标题。

这本书也一样,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这个“文明型国家”当然是指中国了。

崛起的话大家都明白,至于什么是“文明型国家”就要具体看文本了。

既然是读后感,先从整体上给这本书定个位吧。

这本书更多的像是一本文人的书,而非学者的书。

二者有何区别呢?学者的书往往是非常有逻辑的,条理清晰,一般来说,先罗列事实,然后分析现状,接着摆明观点,最后提出方案。

内在的逻辑表现得非常明晰。

而文人的书呢,则随性得多,它往往会给读者创造一个情境,在情境中牵引读者的思路,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在情境中分析理解问题。

在这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算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了。

两种书各有其特色,不能说孰优孰劣。

一般来说,“学者的书”能够深刻地剖析问题,对某一个问题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给人的感觉是“专深”,相比之下,“文人的书”可能很少能对一个问题做一个非常彻底深入的阐述,但是这一类的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点,就是它往往匠心独运,见解独到,体验个人化,能够从常人所不能的角度切入问题,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新颖”。

这本书其实是倾向于后者的,具体分析的部分很容易明白,主要是观点很有价值。

这本书里提到的核心概念就是“文明型国家”,这一点是非常有必要指出的。

然而什么是“文明型国家”呢?其实书里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只有第三章第二节里的开头具体地提到过。

但是这个重要的概念遍布在全书行文的字里行间。

可以说全书的主要观点都是基于这个重要概念的。

书里阐述“什么是‘文明型国家’”时,借用了英国学者马丁·雅克①的“文明国家”的观点,作者也直言不讳地说,他提出“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是受到其“文明国家”概念的启发的。

“马丁·雅克认为:‘世界上有许多种文明,比如西方文明,但中国是唯一的文明国家。

中国震撼

中国震撼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书心得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作者写的真是很好,见解独到,文笔优美,引据充实。

便饥不择食的一口气看到尾,后来回想作者的精彩论述,却又常常想不起来。

于是我又读了第二遍,这一次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认真思考。

一次次的思想碰撞,灵魂的共鸣,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愉悦感。

同时,这本著作也给思想上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吹散了思想上的乌云,这本书确实是我的良师益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连续多年经济以两位数增长并最终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确实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中国震撼》聚焦于中国崛起背后的发展之道,探寻奇迹之下的基因密码,全书洋溢着一种乐观自信但又不失理性,写的很有深度、力度和广度。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有很多,其中对中国模式的分析尤其令我着迷。

印象中,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决定改革开放,我一直认为改革开放本质就是不断向西方学习,学习它们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文化是落后的,是无用的。

其实,我的想法是不对的,作者张维为教授结合他自己的经历以及所思所想,概括总结出了中国模式的特征,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下强势政府,在中学的课本中,我们学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样的国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例如,作者在书中说道:2010年中国的春运的客运流达到25亿人次。

”“这意味着把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一个月内挪动了一下。

除了像中国这样一个比较高效运转的政府体制外,没有任何一种体制可以处理这种挑战。

”这样的论证应该说是有力有理,令人信服的。

其实,春运还不是最大最难的事情,中国的底子薄、基础差、资源紧缺、发展不平衡,人口13亿多,又处于转轨变型的深刻变革中,吃穿住行、柴米油盐哪一样事情不大不难!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洪灾、旱灾等,筹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广州亚洲运动会等,更是具有挑战性的难事大事。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中国震撼》这本书全名叫《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作者张铁为,现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全书250页,18万字。

从整部书的脉络来看,这部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可以归纳为“怎么看自己”,告诉我们,中国确实强大起来了,而且中国的强大不是偶然,有内在原因可找。

第二大块可以归纳为“怎么看别人”,特别是怎么看西方和西方模式,就是告诉我们西方的模式并不完美,这种模式的缺陷客观存在。

我认为,每个人读完这部书,都会在内心对涉及中国的五个重大问题给予重新审视,甚至建立起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理念。

一、我们的真实状况——中国是否真的变得强大了?书中告诉我们,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

如果从购买力平价法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在1992年就超过了日本,在2009年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等12个老牌工业国经济总和,并能在2015年超过美国。

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远远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如果把中国人的房产和土地算进去,这种差距将会明显缩小。

因为中国人有很强的置业传统,比如瑞士的住房自有率只有36%,而中国上海的达到了75%,而且中国的农民普遍拥有土地,如果把土地和房产加进去,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很多机构和专家预测了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时间,大概在2016年到2041年之间,可以说,经济学家对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前赶上并超过美国持非常一致的态度。

作者引用纽约时报的话说: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崭新的事实,就技术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的富裕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以及大连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地区如今要比富裕的美国更加先进。

高楼大厦的建筑风格更加有趣,无线网络技术更加尖端,道路和火车更加便捷美观。

我很不愿意对我女儿说: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作者自己总结道: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

二、我们的弱点——怎么看待中国国内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异?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我们需要细读中国。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第一篇:《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感中国崛起世界震撼——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世人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速度并为之惊叹。

万众瞩目下,中国经济总量赶英超德,直至把日本甩在身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地球村村民献上一席饕餮盛宴。

震撼,或许是最能描述各国民众对中国巨龙强势复苏的感受。

《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

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一,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

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

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正如作者所讲:“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第二,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中国震撼》一书认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中国崛起的背后是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并把中国发展模式概括为八大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强调“这些特点是我对三十余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显然,在作者那里,中国模式及其八大特点指的就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发展经验的基本概括。

《中国震撼》读后感1

《中国震撼》读后感1

《中国震撼》读后感最近读了张维为教授的新著《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以其大国的韬略与智慧,以其超大型的体量和超丰富的传统,其崛起不可阻挡,其道路注定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将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些观点是值得重视的。

其一提出“两大板块”概念。

作者认为中国存在“准发达国家”板块与“新兴经济体”板块,这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

前者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城市群,也包括一些内地城市。

这个板块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并在人均预期寿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华程度和生活方便程度、人均购买力平价和人均教育水平、住房自有率等方面,均已大体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及其城市。

而中国的多数欠发达地区均呈现为充满活力和优势的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

这一描述有新意,因为从区域角度划分与西方学者习惯于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不同。

其二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

作者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其三是分析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

全书用大量篇幅阐述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发展模式特征,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

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

其四是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

作者提出,虽然中国理念有很多,但如果能够把实事求是、民生为大、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这些理念阐述清楚,就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国震撼读后感2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2000字

中国震撼读后感2000字《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读后心得读了张维为先生的《中国震撼》全书,找不到几个“震撼”这个词语,但读完此书却真正地震撼了我的思想,改变了我对中国发展的认识,我深深地被张维为先生的爱国纯情所感动。

《中国震撼》一书,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较强的逻辑,亲和的解读,展示了一位长期在发达国家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的心声。

他总结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告诉国人,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

读了这本书有很大的启发,中国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上,首先给我给我启发的是,张维为先生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中国问题”。

比如,有人说,中国的城乡差距那么大、这能算崛起吗?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他讲到中国贫富差距确实比过去要扩大了很多,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棘手问题,因为除了贫富差距本身扩大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传统,所以这个问题要处理好,否则中国的发展可能会遭遇挫折。

但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贫富差距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是相对差距,也就是说,低收入者的日子也比过去好多了,而高收入者的财富增加得更快。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过去二十年里,世界上70%的贫困人口是在中国脱贫的。

又有人说,中国腐败问题这么严重,怎么能算崛起?他讲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情况后,又以亲身的经历写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无论从研究腐败问题最权威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的历年报告来看,还是从我自己的实地观察来看,与中国可比较的发展中国家腐败程度都高于中国,尽管这些国家都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如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

读完全书,尽管书中没有直接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能够强烈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我们不能盲目的放大每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有感
近日翻阅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其中有五个新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和重视。

首先,提出“两大板块”概念。

作者认为中国存在“准发达国家”板块(或“发达板块”)与“新兴经济体”板块(或“新兴板块”),这两大板块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

前者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都市圈,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城市群,也包括一些内地城市。

这个板块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并在人均预期寿命、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华程度和生活方便程度、人均购买力平价和人均教育水平、住房自有率等方面,均已大体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及其城市。

而中国的多数欠发达地区均呈现为充满活力和优势的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很快的重庆属于其中突出的增长极)。

这一描述有新意,因为从区域角度划分与西方学者习惯于从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角度来划分的“二元经济结构”有所不同。

不过,
依我所见,中国经济可以综合区域和部门而细分为发达板块、新兴板块(发展较快和较先进板块)与落后板块(发展较慢和较落后板块)这“三大板块”或“三元结构”,则能更全面准确地描述当前整个中国经济社会。

其次,阐述“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

作者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就是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并由此衍生而来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

这其中的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在此基础上,书中客观地指出,虽然今天中国还有人认为只有建立与西方同样的政体才算建立了现代国家,还有人仍然怀有所谓的“现代国家焦虑”,继续激烈地谴责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政体,但这些人的观点在中国已被边缘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和国家的认同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中国现代国家的体制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

确实如此,在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石上,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基本形成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较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且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总体上优于任何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文明。

再次,分析中国模式的八个特征。

全书用大量篇幅阐述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这些发展模式特征,认为这些特点是对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中华文明,特别是人口、地域、传统、文化这四个“超级因素”。

这些因素大致规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规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规范了中国模式的所有特点。

据作者的深一步探究,过去30多年中,中国也有人尝试着跳出这八个特点,但最后在实践中又总是被拉回来,追究其原因,大概就是“文明型国家”的超强基因带来了某种规范:一旦我们不照这个基因图谱生长和发展,中国的发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

作者的分析是深刻的。

目前,中外知识界关于中国模式的概括存在不少歧见,书中观点属于有见地的一家之言,其所言特征的内容均能成立。

但倘若要完全廓清和科学诠释中国模式的特征和内涵,可能还要作多层面和多视角的界定和抽象。

以中国经济模式为例,一是要区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体制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还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如新型工业化模式、新农村发展模式、出口创汇导向型发展模式等。

经济体制模式也要分领域和部门来概括。

二是要区分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与经济发展过程模式、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

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目标模式,具体还可以细化为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模式(书中所说的混合经济)、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等;而书中所说的稳定优先、渐进改革、顺序差异等,则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模式。

第四,梳理出八大中国理念。

作者提出,虽然中国理念有很多,但如果能够把实事求是、民生为大、
整体思维、政府是必要的善、良政善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与选贤任能、兼收并蓄与推陈出新、和谐中道与和而不同这些理念阐述清楚,就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迅速崛起背后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世界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认为,中国理念的提出和深入讨论极有必要,它可以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核心价值观等一起互相补充,交相辉映,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话语。

第五,揭示民主和人权的真谛。

作者关于民主和人权的分析最为精彩,最值得品味,认为:民主是普世价值,但西方的民主不是普世价值;光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是不够的,应该说“优质民主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西方多党民主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游戏民主”,使许多国家的民主品质迅速走向平庸化和劣质化;西方主流话语一般把民主界定为“程序民主”,并进一步界定为多党选举制度,但人们发现这些“民主国家”的民主品质普遍低劣,选来选去,选出来的几乎都是投机政客,没有优秀政治家;美国民主的商业化(铺天盖地的广告)、庸俗化(一
味讨好选民)和金钱化(竞选之昂贵,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书中科学地批评“民主教条主义”,认为比较理想的民主应该是“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结合,强调实质民主就是民主的内容和价值在于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的生活,而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应由各国根据自己的民情和国情来探索。

关于人权,书中客观地评析了西方人权体系的四个缺陷,一是无法在政治、公民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美国人权概念中就没有后者;二是存在只有法庭可受理的人权问题才算人权问题的法条主义;三是个人的权利超越集体权利的困境;四是人权体系中优先顺序的概念。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以人为本、自由民主、民生改善等人权理念和总体状况都要比西方国家要好些,况且我国改进和提升人权的速度是超过西方的,这只要对比《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2010年)和《美国的人权纪录》(2009年)就一清二楚了。

简言之,《中国震撼》一书,以清醒的自信,确凿的事实,较强的逻辑,亲和的解疑,展示了一位长
期在发达国家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心声,值得一切关心中外大事的读者翻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