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表
学科:数学第七单元单元主题:生活中的负数备课者:执教者:
温度、零摄氏度与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和顺序关系
填空:1.零下6摄氏度记作()
2.零上18摄氏度记作()
3.-7℃读作()
B2.能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C.会比较温度的大小
选择:(1)-18℃( )-6℃;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2)+5℃()+2℃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3)-5℃( )5℃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二)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A1能在生活情景中体会正负数的意义
填空:从0米处向东走,记作-2米,从向西走5米记作(+5)米
A2认识正数、负数和整数
判断:0比负数大,所以它是正数(×)
A3根据数轴正确判断正负数
B.认识正负数
B1正负数的读写
填空:+8读作(正八),-4读作(负四),正二写作(+2),负五写作(-5)
B2选择正负数填写
填空:在4、-2、-3、3这四个数中最接近0的是(-2)B3集合式填数
填空:在21、2.2、+5、-89、+67、-100、-3.5、0中正数有:(21)、(2.2)、(+5)、(+67)
负数有:(﹣89)、(﹣100)、(﹣3.5)

5

4
2 3 6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学时课教学设计表。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案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单元:第七单元课时:第一节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概念,知道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2.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并能够将小数与分数、整数进行转换。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转换。

教学难点:1. 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转换。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小数卡片或小数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小数,并提问: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数是小数,它们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二、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1. 教师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重点强调小数点的读写和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读写顺序。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练习读写小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讲解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转换1. 教师讲解小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小数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

2. 教师讲解小数与整数的转换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小数可以表示为整数的形式。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做一些小数的读写练习题,巩固对小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2. 让学生做一些小数与分数、整数转换的练习题,巩固对小数与分数、整数转换方法的掌握。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与分数、整数的转换方法。

2. 提醒学生注意小数点的读写和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读写顺序。

教学延伸: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概念: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的读写方法:注意小数点的读写和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读写顺序。

小数与分数、整数的转换:小数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为整数的形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小数的概念,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和与分数、整数的转换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的小数加法2. 简单的小数减法3.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对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商品的价格是如何计算的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 探究新知(1)小数加法a. 出示例题:1.23 2.45 =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讨论如何计算。

b.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c. 集体交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小数减法a. 出示例题:5.67 - 2.34 =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讨论如何计算。

b.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c. 集体交流,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2页的练习题。

(2)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83页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有一个细节需要特别关注,即小数点的对齐问题。

小数点的对齐是小数加减法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并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小数点对齐是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2016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2016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2016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2016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2.变化。

⑴在92年大纲中有一个注释:“如果小数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⑵在2000年修订大纲中没有再这样提。

义务教材修订时,就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⑶这一次根据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三、编排特点1.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

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四、具体编排1.认识小数。

⑴小数的认识与读法。

①呈现了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其单价。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教与学,使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的出现。

本单元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2难点:探究并初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5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88---P89练习二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一、复习铺垫: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二、新课: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出示主题图问题:(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

“.”叫做小数点。

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2、探究小数的读法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1、主题图校园场景图。

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2、四边形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3、平行四边形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4、周长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6、估计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重难点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2.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能辨别小数的大小关系。

4.能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教学难点•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三下册。

2.教学投影仪。

3.小数计算习题及板书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购物小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历史渊源,帮助学生建立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3.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

4.练习:老师出示若干小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讲解总结。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的疑问。

2.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操作方法。

3.练习:出示小数加减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自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第三课时1.复习前两节课内容,解答学生问题。

2.讲解小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操作方法。

3.练习:出示小数乘除法计算题目,让学生自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第四课时1.综合练习:出示综合运算题目,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知识总结:老师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与运算方法。

五、教学反馈与作业1.教师布置小数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必要的个别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延伸1.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参与小数游戏,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自行设计小数运算题目,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小数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小数进行各种数学计算。

希望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石柱县南宾镇灯盏小学余文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2.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难点:1.小数部分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充分利用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

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计算方法提倡多样化,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6课时1.认识小数……………………………………………1课时2.小数比较大小………………………………………2课时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4.监测…………………………………………………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1. 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单元教学设计三下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三下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三下第七单元引言:三下第七单元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重要教学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现象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就三下第七单元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太阳、月亮和地球;(2)区分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3)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4)了解太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进行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3)培养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1)了解太阳的特征以及太阳所发出的光和热的作用;(2)了解月亮的特征以及月亮引起的潮汐现象;(3)了解地球的特征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太阳光的变化:(1)认识太阳光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变化;(2)了解太阳光带来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1)组织学生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一些特征;(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体验太阳光的变化。

2.讨论与合作学习法:(1)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2)设计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1)使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学内容;(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操作技能;(2)观察学生对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特征是否理解。

2.小组合作评价:(1)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2)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作品评价:(1)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设计;(2)评价学生对太阳光变化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小数,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简单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二、自主探究,明确意义。

) 1.教学小数的组成。

(1)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点。

(2)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数,明确小数的组成。

师举例总结:1.(1)点是小数点。

(境图中的小数,知道小数由三部分组成。

中间的圆点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2.读出图中的小数,体会小板书设计认识小数1分米=米=0.1米3分米=米=0.3米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钟)师:如果一名同学买了1个卷笔刀和1支普通铅笔,那么你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呢?3.组织学生说一说解决这几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小数比较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比较和计算。

2. 难点: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

2. 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尺子、温度计等,引出小数。

2. 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理解小数的意义。

3. 讲解: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如0.5读作“零点五”。

4. 练习:让学生读写一些小数,巩固对小数的理解。

第二课时:小数的比较和计算1. 复习:复习小数的读写方法。

2. 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尺子上的刻度,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

3. 讲解:讲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数的比较和计算练习,巩固对小数的理解。

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实践作业:在生活中寻找小数的实例,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上述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小数的含义理解”。

小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小数的含义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含义。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法,使用尺子、温度计等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小数得初步认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得教与学,使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得数,会计算三位数得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得基础上进行得。

本单元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得情境中感悟小数得含义,比较小数得大小,学习小数得加减计算。

本单元得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得长度、质量单位得出现。

本单元教材创设了开放性得问题情境,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得计算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得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得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得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得加减法。

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理解小数得含义;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得小数得读写、大小比较。

2难点:探究并初步掌握一位小数得加减法得计算方法。

单元课时分配:5课时第1课时ﻫ教学内容:教材P88—--P89练习二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ﻫ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得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得形式。

ﻫ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得读、写法。

ﻫ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得名称、ﻫ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得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得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得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得小数与米、分米、厘米得相互改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展示目标ﻫ一、复习铺垫:第二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ﻫ二、新课:ﻫ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第三步:检查自学情况ﻫ出示主题图问题:ﻫ(1)从这幅图中您发现了什么?ﻫ(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得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ﻫ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第四步:教师精讲点播归纳概括像5。

98、2、03、0、65、4。

82、2。

8、6、7………这样得数叫小数。

“、"叫做小数点、ﻫ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ﻫ2、探究小数得读法ﻫ您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4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乘法口诀。

2. 学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2. 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用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者数学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2.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复习乘法口诀。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用法。

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正。

第四阶段:拓展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口诀解决。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阶段: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和用法。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4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PPT课件
第 7 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 3 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复习导入
计算。
8 +64
72
27 -14
13
35 -29
6
你是怎样计算的?整数加、减法 的竖式计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小结: 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
对齐;加法中,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方法① : 先算10-6.8=3.2(元)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如果把 换成 ,钱够吗?
方法② : 先算10-6.8=3.2(元) 3.2-2.5=0.7(元) 0.7<1.2,买 不够。
如果把 换成 ,钱够吗?
方法③: 6.8+2.5+1.2=10.5(元) 10.5>10,所以钱不够。
6.8 + 3.4
10.2 10<10.2 所以10元钱不够。
(1)小亮可以买 和 。 (2)书包比文具盒贵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 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 7 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 4 课时 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芬芬有9元钱,买这两种玩具,够吗?
3元
5元
方法1:9-3=6(元) 方法2:3+5=8(元)
6>5
9>8
所以钱够。
所以钱够。
二、探索新知
4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
个 ,还想买1个 和1 支 ,她的钱够吗?
你这想道知怎题道样要了解什答决么? 的问题是什么?
小丽有10元钱,买了1 个 ,还想买1个 和1 支 ,她的钱够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执教老师:******执教班级:*******班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新知识点: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

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

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体形象性。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

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达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感知。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2、导入新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计划(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计划(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计划(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计划(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50个学生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

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1、数与计算方面的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⒈学习教材第93页例2。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绩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吗?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成绩表,你们看一下。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让学生把成绩单读一下。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来。
备课修改
教学反思:
总课时数
课型
授课时间
备课人
课时
62
练习课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练习课,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知识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加数(或减数和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⒊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⒈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肯定他们的说法后,
0 5 0 5角
0 1 5 1角5分
⒊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7单元 小数的大小比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7单元 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并掌握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填数、猜数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重点】掌握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教师准备】PPT课件,正方形卡片等。

1.读出下面各小数。

5.28 0.72 3.94 0.7 10.92.说出下列小数的实际含义。

0.3米0.7米23.5元7.2元【参考答案】 1.五点二八零点七二三点九四零点七十点九 2.3分米7分米23元5角7元2角1.(PPT课件出示)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里填上“>”“<”或“=”。

16 12 28 38286 384 1029 978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整数比较大小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位数不同的,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位数相同的,要从高位比起)2.整数的大小我们会比较了,那么你们想知道小数的大小怎么比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自然引出小数大小的比较,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师:同学们,看黑板上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贴出小正方形的卡片□□□和□□□□)指着卡片,师提问:如果这些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数,你觉得哪个数会较大?为什么?预设生:四位数大,因为整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

2.接着在两组小正方形卡片中间都点上小数点。

□□.□□□□.□师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预设生1:后面的大。

生2:不能确定。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以几张卡片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明确了探究方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单 元导语本单元有4个例题,例1主要研究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2是研究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例3、例4都是在研究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整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 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对于小数的认识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利用以前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迁移到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并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丰富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以元、角、分等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对于小数的加、减法算法探究,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算理,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第1课时 认识小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1~92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1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米为单位时小数的实际含义。

2.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解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方法的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感受小数,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来掌握小数的意义。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课件内容为:出示超市中一些物品的价格(都是小数)。

师:这些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哪些不同?课件播放暂停,由问题导入本课课题,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熟知的情景中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激趣导入法: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

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教师板书身高163厘米、1米63厘米。

现在如果老师要用米作单位的话,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实际测量中,总会遇到像这样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情况,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用米尺来测量我们教室中的这张讲台桌的高度和这张讲台桌桌面的长度。

【品析: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讲台桌的高度和讲台桌的长度,当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讲台桌的高度时,学生心里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讲台桌的高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如:27读作七分之二,十分之三写作310。

学习:认识小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如:30.8读作( ),二点三五写作( )。

在里填上或“=”1.2元 0.7多出的部分不够1米,讲台桌的长也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其他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

学生通过测量亲身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91页主题图片,探究小数的读法。

师: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与小数有关的材料。

图上这些数都是小数,仔细看它是怎么组成的?你会读出这些数吗?生1:这些数中都有一个点。

生2:点的左边是一部分,点的右边是另一部分。

师:是的,小数分三部分组成,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称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称为小数部分。

师:你会读出这些数吗?边读边想这些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生1:零点八五。

生2:二点六零。

生3:三点四五千克生4:三十六点六。

生5:一点二米,一点五米。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如何读这些数的?它与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小组合作交流,集体汇报。

生1:先读整数部分,然后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生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是几,直接读出来就可以了。

小结:像3.45、0.85、2.60、36.6、1.2、1.5这些数都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小数,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品析:本环节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根据以往的有关数的认知,会读出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组成。

让学生品味出“数学源自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92页例1,探究小数的意义。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回家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现在请大家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生1:1米3分米。

生2:1米32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的,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作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1:3分米和32厘米如何用米来表示呢?【品析:联系生活,由学生的身高问题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过渡自然,很好地衔接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中。

】◎教学零点几米。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数一数把这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生:10段。

师:其中的一段是多少?生:1分米。

师:1分米用分数如何表示?米。

生:110米,还可以把它写成0.1米,这个小数点右边师:1分米除了可以表示成110米也就是1分米。

的1表示1分米。

0.1米就是110师:这样的3段有多长?用小数怎样表示呢?生:这样的3段是3分米,用小数表示为0.3米。

师:0.7米用分数可以怎样表示呢?0.9米呢?师:看来十分之几米都不够1米,都可以写成零点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就表示1分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师:那么刚才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米3分米,超过1米了,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呢?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再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生:1米3分米是1米和3分米两部分组成的,3分米写成0.3米,1米是整米数,在小数点左边写1来表示,合起来就是1.3米。

【品析:学习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新知的教学开始,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引领学生明确小数的意义。

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在读小数时,小数末尾的0读不读?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根据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是几就要一个一个地读出来。

如:3.20读作:三点二零。

所以小数末尾的0读出来。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实际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回顾、反思、巩固,会正确的读出小数,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小数,也经常用到小数,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读小数和写小数,明确了小数表示的意义,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些知识吗?学生交流后作答,师提出课下思考问题:1.2和2.1相比较,哪个数大一些呢?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时,应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将知识消化吸收。

我的反思:板书设计认识小数像3.45、0.85、2.60、36.6、1.2、1.5这样的数叫作小数。

整数部分➝3 . 45➝小数部分↑ 小数点3.45读作:三点四五第2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93页例2及第93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2 通过比较四名男生跳高成绩的活动,教学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1. 能够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

2. 能够结合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3.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2.本课时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结合小组讨论,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培养自己独立探究规律的能力。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课件内容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激烈地角逐,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

比赛结束,成绩如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9 1.2 1.150.88课件播放暂停,出示问题: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由问题导入本课课题,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景,结合运动会的比赛,引起对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求知欲,可加深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理解。

】游戏体验法: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

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复习:小数的认识和读写法。

如:1米5分米写成小数是1.5米。

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如:3.2 3.19 □□.□□ □□.□□□【品析: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而初步体会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93页例2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

师:出示主题图片,请同学们说一下各自的跳高成绩。

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8 1.2 1.10.9生1:小明0.8米。

生2:小刚1.2米。

生3:小强1.1米。

生4:小林0.9米。

师:那么这四位同学谁的跳高成绩最好呢?生1:小刚。

生2:小强。

◎共同讨论、比较。

师: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小组讨论、交流。

生1:小刚第一。

因为1.2 米是1 米2 分米,1.1 米是1 米1 分米。

所以1.2 米比1.1米高。

生2:在尺子上面1.2 米是120 厘米,1.1米是110 厘米,因为120 厘米比110厘米长,所以1.2 米比1.1 米大。

师:这两个小组的同学是先比较的1.2米和1.1米,这是为什么?生:因为这两位同学的跳高成绩都超过了1米。

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不采用上面两个小组的方法,能不能给他们排名呢?先想一想,我们在以前比较整数的时候怎样比较的? 生1:我们可以从这个数的最左边开始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