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RFID 技术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RFID的一次设备无源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一次设备无源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一次设备无源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虞坚阳;杨正平;蒋春亚;李水祥;覃兆宇【摘要】为了降低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工作中关键点过热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安全故障隐患,针对现有一次设备温度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无源测温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由无源测温传感器、手持运检终端、RFID识别传输系统和状态评价软件包构成.文章给出了详细的系统实现,并结合具体测试情况,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9)004【总页数】6页(P532-537)【关键词】一次设备;无源测温传感器;手持终端;RFID;无线传输【作者】虞坚阳;杨正平;蒋春亚;李水祥;覃兆宇【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常州213000;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常州213000;江苏省电力公司常州供电公司,江苏常州213000;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33一次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缺陷(如接触性能不良)或故障将致使其温度升高,不及时诊断并排除,会导致其长时间高温运行,严重破坏绝缘,大大缩短设备的正常运行寿命,并且会逐渐演变恶化形成事故或损坏设备,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1].为了保证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掌握一次设备的发热规律及其温升状况,分析各种设备缺陷及故障状态,可有效诊断设备故障.因此,及时、准确的测出一次设备各个关键点的温度具有重要意义[2-4].目前一次设备的温度监测方法主要有试温蜡片法、示温记录标签法、红外测温法、光纤测温法这四种.采用试温蜡片法时值班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巡视一遍所有的试温蜡片,发现融化及时处理,因此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如果因疏忽未及时发现试温片受热融化,将会留下事故隐患;示温记录标签法虽具有超温后变色的颜色记录功能,兼有重复变色的可逆性功能,并且体积小、价格低廉,但还需要人工定期巡查,不能自动记录;红外测温法容易受太阳光线影响造成温度测量误差,因此测试只能在夜间进行[5];而光纤测温法需要进行电池的二次更换,且光纤易受污染导致影响绝缘[6-7].由于上述4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的测温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无源测温新手段,这种方法具有自动进行记录,无需更换电池,不受太阳光照影响,可远距离传输的特点,可满足当前对于一次设备关键点的测温需求.一次设备关键点无源温度测试系统(简称“无源测温系统”)采用基于RFID的无源测温方法,包括无源测温传感器、手持巡检终端、后台管理分析系统,可方便地安装到设备的高压导体或关键部位收集设备关键点的温度.通过分析汇集带有识别信息的变电设备温度等状态信息,提前预警,根据相关检修规程,实现设备的正常、异常、严重状态评判,提出检修周期及检修策略建议,大大削减安全隐患,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降低检修成本,适用于220 kV以下等级的所有变电站.1.1 无源测温传感器测温传感器采用嵌入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8-9],主要分为射频模拟前端部分、数字控制器、存储器和温度传感器4个模块,其结构如图1所示.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按检测原理分为延迟型和谐振型两种类型.这里采用谐振型传感器,是因为其品质因素较延迟型器件高许多,并且损耗极小,更适应于远距离的无源无线遥感.而采用多个无源的声表面波传感器可构成分布式无源无线阵列传感器,只要阵列传感器中各个声表面波器件的叉指换能器具有不同的频率选择特性,或者不同的编码(解码)功能,就可以通过发射信号的频率或者编码选择激励阵列中各个传感元,从而达到识别(寻址)阵列中各个传感单元的目的,满足设计需要[10-11].RFID标签采用无源技术,其能量的获取来自于阅读器天线的场能.RFID标签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通过交变的电磁场实现能量的传递,将阅读器发送的电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供芯片使用.RFID标签采用一款无源智能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用于读写距离可到 10 m的应用环境,具有防冲突算法功能,在读写器天线读取范围内,每秒可读识别 100 张以上的电子标签.温度芯片采用11bits低功耗ADC设计,温度范围为-40~120℃,温度精度为0.5℃,支持 EPC global Class 1 Gen 2 标准协议(V1.2.0),同时支持ISO 18000-6C 超高频射频识别 (UHF-RFID) 国际标准,通信频率介于860~960 MHz,内部采用独有的数字架构,可使User区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内部高集成度的硬件电路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近距离场强对芯片的干扰,同时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工艺,使其功耗进一步下降,满足客户对于产品数据的快速读写、数据擦除和用户区指定的特殊密码进行安全保护等等的需求,保证商品标签的稳定性,满足设计需求.1.2 手持巡检终端手持终端是一个基于雷达原理的射频收发与信号处理系统,采用的电路主要有:脉冲型、脉冲压缩型和调频连续波型等.目前一般采用幅度解码的脉冲雷达系统,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所示系统是通用型的,只要改变本振频率及少数相关元器件,就可以应用于1 kMHz以下各频段的声表面波标签读写.手持终端采用自由模式和停止模式两种抗冲突协议.在自由模式下,传感器通过不同的时间间隔发送自身数据.手持终端首先试图读取传感器的数据,但是由于传感器在读取过程中也开始发送,这样手持终端通过数据校验(曼彻斯特解码和CRC 校验)发现数据冲突,则丢弃数据.接着手持终端继续发出信号试图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校验没有发现数据冲突,即可顺利地读出了传感器的数据.在停止模式下,在手持终端成功地读出电子标签的数据后,发送停止命令,被成功读取的传感器停止传送自身数据,进入“静止”状态,这样可以更快速的读取标签数据.手持终端原理图如图3所示.手持终端由无线通讯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等组成.无线通讯模块用于与位于工作站的后台分析管理系统通讯,管理系统通过通讯接口将授权信息发给手持终端.工作负责人将巡检人员与手持终端信息关联,以无线通讯的方式完成对巡检人员的授权.无线通讯模块除了完成授权以外,还可向后台分析软件发送温度测量数据,接收设备预警信息及检修建议信息等.1.3 RFID识别传输系统完整的RFID识别传输系统应是无源传感器和手持终端结合的应用体系,其监测模型如图4所示.RFID识别传输系统是一套基于扩展RFID标签的电力设备标识、数据交换等接口规范体系,并应用了RFID和GPS的快速身份识别、信息获取及定位技术.该系统采用两种电子标签读写器:一种是维护设备编码的电子标签读写器,用来在维护电子标签时读取其编码,提供编码与设备实际位置的唯一对应关系;一种是内置于手持终端的电子标签阅读器,用来读取已安装于设备的编码,读取现场设备编码后,经比对确定所测设备是否已授权,同时记录测试时间、测试人员、关键点温度等关键信息,方便巡检后追溯管理.RFID识别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RFID识别传输系统采用高效、低功耗通信传输技术及其在变电站强电磁干扰运行环境下采集及传输技术,具有自我身份识别、环境感知与自诊断和自修复功能、具备物联网交互接口的电力专用芯片和手持终端,实现了对信息的智能采集、传输、处理,满足设计需求[12].1.4 测温测试系统和状态评价软件包无源测温系统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划分为基础平台、服务支撑、公共服务、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形成基于统一技术架构的变电站一次设备关键点温度测试技术业务开发与运行支撑环境,面向各类系统提供基础服务和通用的服务功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并结合监测点历史温度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温度变化呈现逐步升高的监测点,可在温度达到上限之前预警,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依托物联网RFID技术对变电站一次设备温度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合预防性试验数据、巡检及带电检测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已有经验,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给出检修建议.在无源测温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后,我们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应分析,并分析了RFID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1 测温结果数据分析在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后发现其测得的温度与实际温度存在一定的误差,分析引起该测温系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测温探头的误差,测温探头的导热性越优良其响应温度变化的速度就会加快,迟滞程度就会缩小;其次是AD转换电路的量化误差,AD位数越高,其量化误差越小;另外,现场还存在外界干扰热源,包括人体,传感器周围的发热体,流动的空气等都会对测量存在影响,加之测量的关键点的表面状况也会带来一定的测量偏差.表1是对该系统进行温升试验的测量结果.从测试数据上来看,无源测温系统测得的数据与实际温度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有较好的测温效果,满足设计要求.2.2 RFID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为了保证本系统的通信安全,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盗取,系统采用认证的方式来确保读写器与RFID标签通信安全[13].本系统给定了两个哈希函数Y=h(x),X=g(X),分别用于计算MK=Y=h(ID)=h(k)和FK=g(ID).将(K,FK)存储于标签Tag,并锁定标签;而(K,MK,FK)将存储于后端数据库,且后端数据库储存了唯一标识识读器的ID号,用于后端数据库对识读器的合法身份的验证.当标签进入锁定状态时,对于所有的提问,标签都以MK=h(K)去回答,这就有效地防止了窃听,窃听者只能获得MK的值,而MK是由单向哈希函数生成的,由K值求得MK值很容易,但是由MK值求得K值却很难,所以攻击者无法得到标签内有效信息.在实际测试中,采用了拒绝服务攻击(DOS)、假冒、欺骗、窃听等手段去攻击该系统均未成功获取到有效数据,故该系统的RFID通信可靠性可以得到保证,满足设计需求.关于RFID通信的可靠性,基于可靠性串联模型,可靠性涉及到温度传感器、射频模拟前端部分、数字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手持巡检终端等各部分的可靠性,其中任何一部分失效就会导致系统通信故障.其中RFID 专用芯片按每天读写一次,每次3 s计,工作时间达到3 h以上,寿命保守估计在10 a左右[14].其他部分的可靠性和寿命也都满足系统设计需要,可以保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无源测温系统与其他测温方法相比,具有无需布线、测温元件安装方便、几乎任何关键点都可以使用、信息准确及时、报警系统良好等优点.该系统可实现电力系统中关键部位温度的在线监测,通过分析汇集带有识别信息的变电设备温度等状态信息,实现提前预警,根据相关检修规程,实现设备的正常、异常、严重状态评判,辅助运行人员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提出检修周期及检修策略建议,改变了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使运行人员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可满足目前省电力公司的实际现场作业需求,可大大提高相关专业工作的管理水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降低检修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文献】[1] 乔矿生. 无线测温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 河北煤炭, 2013(01): 56-58.[2] 汪晓红. 高压开关设备监测中的远程无线测温系统设计[J]. 电子设计工程, 2014(03): 104-106.[3] 台畅, 吴必瑞. 电力设备温度无线监测系统研究[J]. 电力学报, 2008(05): 415-417.[4] 刘强. 电网设备温度无线监测[D]. 苏州:苏州大学, 2005.[5] 吕鑫, 吴瑞春, 申洁. 高压带电设备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河北电力技术, 2013(01):47-49.[6] 金振东, 许箴, 金峰, 等. 国内高压带电设备测温方式综述及分析[J]. 电力设备, 2007(12): 57-61.[7] 蒋雷雷. 基于光纤测温的一次设备故障诊断和研究 [D]. 济南:山东大学, 2011.[8] 田文卓. 面向RFID标签的CMOS温度传感器分析与设计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3.[9] 杜芷君. 一种集成于RFID标签芯片的CMOS温度传感器的设计[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9.[10] 王琼. 无源无线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的设计[D]. 杭州:浙江大学, 2011.[11] 林卓彬. 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特性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0.[12] 张晖, 王东辉. RFID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7(11): 252-254.[13] 陶晓霞. RFID标签安全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1.[14] 张超. RFID智能卡可靠性试验评价技术的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 2008.。

毕业论文基于nRF2401模块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说明

毕业论文基于nRF2401模块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设计说明

基于nRF24L01模块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摘要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工业、医疗、军事和生活等许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测温装置来检测温度。

传统直接布线测量不满足要求,特别是在某些环境恶劣的工业环境和户外环境,通过直接布线测量不现实。

因此采用无线传输温度检测尤为必要。

目前有些设计能够实现无线温度采集,但价格过高是其最大的缺点。

在实际温度控制过程中既要求系统具有稳定性、实时性又需要降低功耗。

因此设计一种低功耗的无线温度检测系统很有意义。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单片机AT89S52控制DS18B20实现的无线温度测量系统。

通过简单的无线通信协议,实现可靠性与功耗平衡,该系统能实现对温度的检测,能够同时进行温度检测,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的无线温度检测系统。

低功耗、实时性的无线温度检测是该设计的最大特点。

无线传输采用nRF24L01模块传输。

该系统结构简单,可靠,功耗较低,成本低,是一种无线传感器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单片机 AT89S52 无线传输 nRF24l01 DS18B20AbstractTemperatur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industrial, medical and military and life and many other place, it needs to use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to detect temperature. The traditional direct measurement wiring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in some environmental bad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direct wiring measurement is not practical. So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mperature testing is necessary.At present some design can realize the wireless temperature gathering, but the price is too high, its biggest weakness. In the actual temperature control process requires both system has stability, real-time and the need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 So the design of a kind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wireless temperature detection system is very meaningful. This paper presents a USES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T89S52 control DS18B20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wireless temperature measuring system. Through the sim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realize the reliability and power balance, the system can realize to the temperature detection, can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can be realized the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emperature detection system. Low power consumption, real-time wireless temperature detection is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sign. Wireless transmission using nRF24L01 module transmission.The system structure is simple, reliable,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cost, it is a kind of wireless sensor solutions.Key word:MCU AT89S52 wireless transmission nRF24l01 DS18B20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V前言11系统方案分析与选择论证31.1 系统方案设计31.1.1 主控芯片方案31.1.2 无线通信模块方案31.1.3 温度传感方案41.1.4 显示模块方案41.1.5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模块51.2 系统最终方案52 主要芯片介绍和系统模块硬件设计72.1 AT89S5272.1.1 单片机控制模块112.2 单片2.4GHz nRF24L01无线模块122.2.1 nRF24L01芯片概述122.2.2 引脚功能与描述122.2.3 工作模式132.2.4 工作原理142.2.5 配置字152.2.6 nRF24L01模块原理图172.3 温度传感器 DS18B20172.3.1 DS18B20管脚配置和部结构182.3.2 DS18B20的工作原理202.3.3 DS18B20的硬件设计222.4 显示模块232.4.1 接收端显示模块232.4.2 发送端显示模块232.5 报警电路232.6 接收端与PC机通信242.7 电源电路设计242.8 其他外围电路253 系统软件设计263.1 单片机软件设计263.1.1 发送端软件设计263.1.2 接收端软件设计274 系统仿真284.1 电源电路的仿真284.1.1 +5V电源电路仿真284.2 发送端温度采集与显示仿真284.3 接收端LCD1602显示温度仿真295 硬件电路板设计315.1 系统硬件原理图315.1.1 发送端原理图315.1.2 接收端原理图325.2 系统PCB图345.2.1 发送端PCB图345.2.2 接收端PCB图355.3 硬件制作355.4 硬件调试375.5 硬件调试结果376 nRF24L01应用于无线组网396.1 无线组网的意义与研究价值396.2 通信模型与协议设计39总结41致43参考文献44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需要,利用无线通信进行温度数据采集的方式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

基于RFID的大棚温湿度智能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RFID的大棚温湿度智能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目前,大棚技术以其良好的经济效益获得在我国得到了普遍推广。

以蔬菜大棚为例,一个蔬菜钢管大棚建设成本约8000元,建成后可以使用15至20年,平均年投入成本500元左右,年纯收入12000元以上,其投入与产出比可达1:24甚至更高。

但是获得效益的前提是对大棚栽培作物的正确选择和科学管理。

目前多数大棚都是人工管理,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1. 种植模式单一,使得各种土传病虫害逐年加重,蔬菜产量逐年降低;2.管理不到位,使棚室内温度过高,湿度不合适,透光不足等,引起多种病害的交叉传播和蔓延,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既加大了防治成本,也给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 种植品种比较单一,盲目跟风,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效益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电子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国内陆续出现了一些采用传感技术,实现温室内参数监测的系统,有些温室采用进口设备,甚至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

但这些系统普遍存在施工复杂、成本高,难以有效推广等问题;另一方面,这些系统只能实现数据的采集、报警功能,可以辅助温室一线管理,缺乏科学的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难以形成对大棚生产有用的指导性数据,建设意义有限。

当前情况下,如果能提供一套更加经济、实用、易部署和推广的大棚环境参数监测手段,实时监测和管理大棚内环境参数(如气温、相对湿度、光照度,未来还可以扩展土壤成分、酸碱度、空气中CO2浓度等参数)外,同时为大棚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过程指导与信息服务,以及种植品种选择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一方面切实提升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带来实惠;另一方面节约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向精细化农业生产过渡。

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意义。

二、项目建设内容建设目标采用RFID及物联网技术建立核心体系架构,并以公共云计算模式为用户提供大棚种植业务的全面信息服务及决策服务。

实现全面监测、智能分析、科学指导一体化的大棚应用服务平台。

实现原理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传输,该技术是从20 世纪80 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其高速、精确、远距离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及对恶劣环境的强适应性尤其满足温室大棚的施工需要。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监控等领域的应用。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用于对温度的自动监控。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一组传感器以Ad Hoc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调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布给监控者。

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由这些微型传感器构成的传感器网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这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和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协调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

在信息采集及处理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基于嵌入式系统及面向片上系统的平台设计,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MEMS)的传感器研发,针对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挖掘及队列数据处理,以及具有自适应组网和自主路由的无线网络协议及其安全问题。

正是对这些课题的不断探索,促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各个分支的产生以及标准的制定。

本文是设计一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其中包括温度的采集、无线发射、无线接收、报警等内容的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监控、智能楼宇、环境监测等领域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嵌入式系统;智能家居IThe Design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sensor network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sensor technolog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has been widely use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mart home, and industri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constituted by a group of sensors to the Ad Hoc mode wireless network, and its purpose is to coordinate perception,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e geographical area covered by the network-aware object, and issued to the obser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mbedded computing and sensor technology and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with perception, computing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tiny sensors worldwide, aroused by these miniature sensors, sensor networks of great concern. Thi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tegrated sensor technology, MEMS technology,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ble to coordinate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bject information in real-time monitoring, sensing and collecting network distribution area, and th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related to a platform-based system embedded systems-oriented on-chip desig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based sensor development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data mining and queue data processing and adaptive networking and routing 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and security issues. It is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of these topics, contribu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This article is to desig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based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llection,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alarm and other content can b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monitoring, smart building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ieldKeyword: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ensors;embedded systems; smart homeII目录引言 (1)第1章绪论 (2)1.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2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2)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第2章系统方案设计 (5)2.1系统方案的论证 (5)2.2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6)2.3系统方案的选择 (6)第3章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8)3.1系统电路主要硬件元件介绍 (8)3.2本系统的硬件电路 (13)3.3单片机串口电路设计 (16)3.4温度控制电路设计 (17)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9)4.1按键处理程序设计 (19)4.2液晶显示程序设计 (20)4.3温度采集程序设计 (20)4.3报警处理程序设计 (20)4.4发射端主程序设计 (21)4.5接收端主程序设计 (23)结论与展望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附录A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发射模块电路 (27)附录B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度监控系统接收模块的硬件原理图 (28)附录C 系统软件程序 (29)附录D 参考文献摘要 (44)附录E 引用外文文献及翻译 (47)III插图清单图2-1方案一原理框图 (5)图2-2方案二原理框图 (6)图2-3本系统采用的电路方案框图 (7)图3-1 DS18B20引脚分布图 (9)图3-2 D18B20工作原理图 (11)图3-3 nRF24L01芯片引脚图 (11)图3-4 晶振电路 (13)图3-5电源电路 (13)图3-6 3v电源电路 (13)图3-7 8051单片机基本电路 (14)图3-8测温电路电路图 (14)图3-9 报警电路 (15)图3-10按键电路 (15)图3-11 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电路图 (16)图3-12 nrf24L01无线传输电路 (16)图3-13 电平转换电路原理图 (17)图3-14温度控制电路图 (18)图4-1按键处理子程序流程图 (19)图4-2 DS18B20温度读取过程流程图 (20)图4-3发射端主要程序流程图 (22)表格清单表3-1 DS18B20详细引脚功能描述 (9)表3-2 ROM的内存指令 (10)IV引言目前, 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有一部分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控系统, 由于环境﹑成本等原因, 并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婴儿培养箱温湿度无线监控网络系统

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婴儿培养箱温湿度无线监控网络系统
c mp tr tr g n ay i o a —t .W h n t e e u p n b o ma o s u d oc d o e omso o u e ,s a e a d a l s f e l i o n s r me e h q i me t sa n r l o n ,v ie a t r r f i t n h f l r a am .T e a p c f n ft e a h e e n s i r v h d c e u i d w r f c e c d rd c h d h p h a o s o c i v me t mp o e te me i a s c r y a o k e in y a u e t e a — i h l t n i n e

18・ 9
《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02 21 年第 3 3卷第 3期
医疗器械
di1.9 9 ji n 17 o:0 36 /.s .6 4—14 .0 2 0 . 1 s 2 22 1 .30 7
基 于 物联 网 R I FD技 术 的 婴儿培 养 箱 温 湿 度 无 线监 控 网络 系统
性, 已经在 服 务领 域 、 物 销 售 、 勤 分配 以及 物 流 货 后 等领 域得 到 了快 速 的普 及 和 推 广 。R I FD技 术 应用 到婴 儿培 养 箱 温 湿 度 无 线 智 能 监 控 中 , 将 R 是 兀D
台, 对婴儿培养箱群进行实时和定位的温湿度记录 , 并 可实现 现场大 屏 显示 和 远 程 登 录访 问 , 对超 温 报 警 的处理 也 可实现 现场 报 警 、 程 报 警 。包 括 以下 远 内容 : ( )建立 了基 于 R I 1 FD的无 线测 量 网络 系统 ( )开发 R I 2 FD和温湿度传感器相结合 的终端 测量模块 , 分布在婴儿培养箱 内实时采集标签周围

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简介无线温度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该系统由传感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监测中心组成,具备实时监测、高精度测量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系统组成传感器传感器是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

它能够感知周围的环境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偶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快速响应和低功耗等特点。

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Zigbee、LoRa 和NB-IoT等。

选择适合的无线通信技术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功耗和成本等因素。

监测中心监测中心是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

它接收传感器传输过来的温度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监测中心还可以根据温度数据发出报警信号,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对温度的监控和调控。

监测中心可以是一个服务器、电脑或移动设备等。

系统工作流程1.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2.无线通信模块接收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并将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监测中心。

3.监测中心接收并解析无线信号,获取温度数据。

4.监测中心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判断。

5.如果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监测中心将触发报警信号。

6.监测中心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方式,在必要时控制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控。

系统优势实时监测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及时了解温度变化。

高精度测量传感器具备高精度测量功能,可以准确地采集环境温度数据。

远程控制监测中心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方式对温度进行调控,实现自动化控制。

降低人力成本无线温度监测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控,减少了人力成本和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应用场景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仓库和物流:用于监测货物存储环境温度,保证货物质量和安全。

•医疗机构:用于监测医药品存储环境温度,保证药品质量。

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的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的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对于大型传染病期间,工人复工,学生回校,在路途中难免会出现交叉感染。

为了实现在开学期间对学生体温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及时发现学生体温异常现象,设计了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的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及时、准确对学生进行体温监测,同时又能够减少人员的直接接触、降低传染的机率。

系统以学校学生的体温为监测对象,使用ZigBee技术完成组网功能,将终端节点连接RFID模块安装在教室前门,并通过刷卡来确定是否是本校学生,是则提醒测量体温,测量完成后将体温值无线传输给协调器。

协调器连接在教室的电脑上,协调器将体温值和学生姓名等传输给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显示出学生姓名和体温值并且存储到数据库中,当某个学生体温异常时进行报警。

对于本文中的系统软件,主要采用VS2017软件平台,采用SQL Sever数据库。

通过串口控件接收协调器发来的数据进行解析显示在界面上,同时存储到数据库中。

关键词:ZigBee技术;RFID技术;非接触体温测量;SQL Server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体温一般比较恒定。

因为当身处的环境不同时,体内主要通过散热和产热来维持身体体温的恒定,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大多数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不随环境的改变而变。

但是当人体出现病变,人体体温将会出现一些变化,变高或者变低。

体温的高低,决定我们是否健康,并且给医生提供一个判断病人是否康复的重要依据,及时测量体温,能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1课题研究的目的众所周知,近几年来,我国发生几次重大的传染性疾病,列如:传染性非典肺炎(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这些疾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或者接触患病者的分泌物进行传播。

检测是否患有这几种传染病,首要条件就是通过检测人体的温度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或者隔离。

nrf24l01射频无线传输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nrf24l01射频无线传输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nrf24l01射频无线传输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nrf24l01射频无线传输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是一种基于
nrf24l01无线射频模块来实现从远程传感器节点获取温度数据
的系统设计方案。

这种无线温度检测系统利用射频无线传输技术,将温度信号从传感器节点发送到主控端,有效地实现远程温度检测。

该系统包含一个主控端和多个远程传感器节点,都配备
nrf24l01射频模块作为物联网接入技术。

主控端配有单片机或
微控制器,用于控制nrf24l01模块的工作,以及解析温度数据并给出显示。

而远程传感器节点也配有nrf24l01模块,每个传感器节点内部都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以及其他所需的电路,用于完成温度采集、数据处理,然后通过nrf24l01模块发送数据到主控端。

nrf24l01模块性能优异,它具有灵敏度高、传输速率快、功耗低、距离远、兼容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使其成为IoT物联网领域中的首选无线模块。

它支持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双向通信,能够有效抑制抗干扰能力,以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传输。

此外,nrf24l01模块内部采用AES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在nrf24l01射频无线传输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中,nrf24l01模块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元件。

该模块可以有效解决远
程温度检测系统射频无线传输部分的难题,确保从传感器节点发送到主控端的温度数据准确、安全、可靠地传输。

一种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

一种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

一种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电气系统火灾事故大部分是因为温度过高引起的,通过对电缆头或电缆本身的连续温度测量,能够预测电缆头或电缆本身故障趋势,及时提供电缆故障部位检修指导。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安全作为轨道车辆运营生命线,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高度重视。

数据动态监测作为安全管理有效手段。

传统轨道交通车载电缆温度监控主要有两类方案:第一类采用纸质过温变色标签。

将纸质过温变色标签缠绕于被监控电缆上,当发生过温事件时,纸质标签由白色变为黑色,以此告知巡检人员电缆过温事件曾经发生。

第二类采用感温电缆。

将感温电缆与被测设备或电缆贴附在一起,当被测设备或电缆温度高于感温电缆阈值时,感温电缆内部两根芯线发生熔断短路从而触发高温报警。

上述两种传统方案的缺点均是无法进行温度实时监控,无法提前预警,只有当过温事件发生后才提醒用户,高温引发风险控制能力低。

两种方式温度传感单元均为一次性使用,发生过温事件后传感单元随即损坏不可再行使用。

2系统优势RFID无线无源感温技术,给车载电缆电气线路温度监测和管理提供可靠解决方案。

在轨道交通车辆指定位置安装测温电子标签,采用RFID技术读取电子标签数据,获取指定位置温度信息。

该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控系统,具有监控的实时性,且可以批量监控多个点位,实时预警和告警,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而且用户通过数据历史信息可以不定期查看温度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分析电缆或其他设备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用于寿命与故障排查和用于研判推断电缆的工作特性,有效提高了现有技术的使用效果。

3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3.1系统组成基于超高频RFID感温技术的温度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主机、读写器、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平板天线和测温漏缆组成。

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设置在测温漏缆的外表面,测温漏缆的一端电性连接50欧姆负载电阻,测温漏缆的另一端通过射频跳线与读写器电性连接。

RFID无线无源电子标签正对平板天线安装,平板天线通过射频跳线与读写器电性连接。

基于RFID的无线多目标温湿度监控系统

基于RFID的无线多目标温湿度监控系统
p o t r ( R S一 2 3 2 ) .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s y s t e m i s l o w c o s t , s a f e a n d s t a b l e , a n d i s h i g h — e ic f i e n t t o m o n i t o r a n d ma n ge a
系统硬件平 台主要包 括温湿度测量 和数 据无线传输 。
系统采 用 A t m e g a 4 8单片机 , 它是一款 高性能 、 低功耗 的 8位 A V R微处理器 , 使用先进 的 R I S C结构 , 大多数指令的执行
圈 圈 圈
图 1 系统 结 构 图
时间为单个 时钟周期 , 数据 吞 吐率高达 1 M I P S / MH z , 可 以实现
t h e r e mo t e mu l t i p l e t a r g e t s . Ke y wo r d s : RF I D;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h u mi d i t y s e n s o r ; mu l t i p l e t a r g e t s ; w i r e l e s s mo n i t o in r g
1 系统总体设计
无线传感 电子标 签由温湿 度传感器和有 源电子标 签组成 。 温湿度传感 器采 集现 场温 湿度 , 并将值 存入 有源 电子标 签 中。
MC U1 控制读写器对特定 目标 电子标签进 行读写 , 并将 数据暂
系统 主要由无线传感器 电子标签 、 读 写器 ( 连 接在 单片 机上 ) 、 主接 收机 、 P c机 ( 装有温 湿度 监控 软件 ) 组 成。其结 构

基于RFID的无线温度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无线温度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故障 . 保障供 电可靠性。
4 关键设计实 现
度测盒 远距离 非接触传 输温度数 同时能 据,
本项 目的关键在于研发能够自动进行温
2. 1 每个 无线传 具有唯一的1 号 感器 0 当 线传感器发送传出 监测点温度和ID
编号. 根据事先数据库中保存的传感器编号与
,市场研究概况
通过多项事故的分析发现, 引起电设备过 热和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设备运行时间
送的数据. 数据被缓冲存储在其内部存储器 站自 动化技术的推广.无人值班变电 站所占比 备输出。通常采用电池供电, 可能会带来二 中。当 收到温度监测工 作站的通信命令后把 重增大. 但变电站对一次设备的重要部位, 次更换的问题。光纤不能受到环境污染, 号和温度侧量数据发送出去。 否 各传感器的编 如刀闸触点、 母线接头的温度的白 动实时监 . 影响绝缘。且如果安装特别在开关柜内, 一般测温通讯终端能够接收半径约50 米范围 例至今还未完全实现 通常需要命人工 去到现 光纤弯曲度是有限制的。 内非金属屏蔽 所有无线传感器发出的温度数 场测最, 是开笑柜内设备, 小车开 因 特别 如 关 通过上 述分析可见 现有电力 侧温方法对 据. 小车开关的特殊结构 现有的侧温方式不方便 电力测温监侧点数是多 分布复杂、高空高 (3)温度 监侧工作站通讯管理 机:每个变电 难, 是小车式开关 设备的实 时监 站设立一个温度监测工 作站和通讯管理机相 监测, 成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管理盲区。 压布线困 尤其
纤测温法等 。 系统安装与维护, 减少了 对电网绝缘的安全运
(I)试温蜡片法:在设备易 发热的 关键部位
放置试温片 当被监测点的温度超过试温片的
行的影响, 统安全,灵活。 使系
图1 无线 温度测量终端的设计 其幕本工作原理如下: 被监 测点的温度经温度感应器U1感应后 变成电压信号, 送调理电 UZ进行补偿调整 路

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的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的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的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
实现
现代医疗系统中,非接触体温测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具有快速、精确和高效的特点。

本文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
套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

该系统可以解决传统体温测量方式存在的一系列
问题,如不方便、不精确和耗时。

下面将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首先,本系统采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和短距离的无线通信协议,适用于家
庭和工业自动化领域。

在本系统中,我们将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
于各测温点位,用于采集被测者的体温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
到主控制器。

这样可以实现对多个测温点位的实时监测。

```
+--------+
+--->, ZigBee
, Senso
+--------
+--------+
RFID+--++--------+
Reader ,------+ ZigBee
+--------+ , Sensor
+--------+
```
总结来说,基于ZigBee和RFID技术的非接触体温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对多个测温点位的实时监测,并且能够对被测者进行身份的识别和管理。

该系统具有快速、精确和高效的特点,可以提高体温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疫情防控、医院患者管理和公共场所体温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RFID测温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测温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测温系统的设计作者:吴雯婧王业然徐奉娣胡峰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02期摘;要:设计了一套用于控制医学药品生产车间温度的测温系统。

此系统采用核心STC89C52电路、无线射频模块电路、测温模块电路等组件实现了超温警报、温度信息储存和无线传输,同时通过无线射频技术传输实时温度,并显示在接收端。

本设计适用于在险恶环境下对产品的温度监控,有效的提高了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以及减少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关键词:RFID;无线传输;信息储存;温度监控一、研究背景药品药性的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

其稳定性,这个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换句话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病情。

所以,药品生产和运输时的稳定性也是新药上报时的重要指标。

不难看出,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

影响药品生产和运输时稳定性的影响分为两种:一是化学因素,比如PH值、酶等等,二是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O2……其中温度可以影响药品制作时的化学反应,温度作为催化剂或是加快药品反应或是减慢药品反应,更甚者产生有害物质。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湿度,光照,O2对药品的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导致员工不能实时呆在生产车间里检测这些影响因素。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款基于无线射频的测温系统,本设计可以实现中距离的对温度的监控。

二、硬件设计方案(一)主机硬件电路设计本设计的核心是STC89C52RC。

此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电路由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电源电路构成。

单片机最小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VCC和GND为单片机的电源引脚,为单片机提供电源。

复位电路由按键S1、电解电容EC1和电阻R1组成,可以实现可以手动复位,也可以上电自动复位。

钟电路由晶振Y1、瓷片电容C1和C2组成。

如果要正常工作,时钟电路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设计,时钟电路自动发出系统时间,让控制芯片正常工作。

发送控制芯片正常工作的时钟信号,一般把这种工作方式称为“拍”,这样才能让整个控制系统能正常工作[2]。

基于RFID的无线多目标温湿度监控系统

基于RFID的无线多目标温湿度监控系统

基于RFID的无线多目标温湿度监控系统
江昌旭;王磊;李桂香;王元麒;唐荣年
【期刊名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针对温湿度检测的重要性和日常管理的需求,基于RFID技术,结合温湿度传感器、单片机及无线射频模块制作了一种无线多目标温湿度监控系统.DHT90温湿度传感器和有源电子标签构成温湿度传感标签,Atmega48单片机控制读写器读写现场的多个温湿度值,然后通过射频模块nRF905无线传输数据,主接收器接收数据后经串口RS-232发送到监控PC机进行显示、存储.实验证明,该系统成本低、安全稳定,可以对多个温湿度目标进行远程无线监控和管理,是一种高效率的检测监控方式.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江昌旭;王磊;李桂香;王元麒;唐荣年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大学,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大连育明高中,辽宁大连116023;海南大学,海南省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0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基于物联网RFID技术的婴儿培养箱温湿度无线监控网络系统 [J], 姚新琴
2.基于RFID和LABVIEW的分布式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J], 彭安娜;袁愿;冯金垣
3.基于ZigBee的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J], 龙光利
4.基于ZigBee的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J], 袁思捷;邹云峰
5.基于ZigBee无线通讯的粮库温湿度监控系统 [J], 祁建伟; 姜丕杰; 赵天阳; 卢志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技术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基于RFID 技术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摘要:本设计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动式有源RFID 电子标签,来解决医院检验科冰箱的温度监测问题。

简要论述了温度监测系统的架构图和电子标签的硬件构造。

箱体温度由集成的传感器探测到,通过无线射频传送给主机进展实时显示。

通过对连续温度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箱体温度以及冰箱是否工作正常。

关键词:RFID,温度监测0 前言大型三甲医院检验中心通常都有大量的冷库、冰箱、超低温冰箱用来保存样品、试剂。

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需要大量合格的试剂保证。

试剂的保存需要适宜的冰箱温度。

一旦温度失控,将导致试剂的失效,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就必然要求对冰箱温度的监测。

国家实验室认可委执行的ISO15189 标准,明确规定,存储试剂、以及孵育的箱体温度必须连续监测。

目前,通常的温度监测有两种类型,普通纸质记录与电子式记录器。

普通纸质记录,每一个小时记录一次,需要专人负责记录。

由于冰箱数量多,比方30 台,每台半分钟的话,也需要15 分钟。

人工操作耗时耗力,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遗漏。

纸质记录,不易保存,在目前办公电子化的环境下,后期的数据处理工作量也较大。

电子式记录器,目前电子式记录器通常都是放置于箱体内,记录温度以后,把记录器拿出箱体,读取数据。

只能对单个箱体进展记录,而且这是事后监测,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温度出现波动,无法及时干预。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现有温度监测手段的缺点,以及临床的实际需求,理想的温度监测系统,应该是实时的、连续的、多台同时监测、自动数字化的并具有温度异常自动报警功能。

实时连续监测多台箱体的温度,并把数据传回计算机系统,假设出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干预。

2 技术背景介绍本设计采用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动式RFID电子标签,来解决温度测量、信号发送的问题,后端的软件系统解决温度异常报警、温度数据存储处理的问题。

这样就较好的完成了本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RFID 技术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摘要:本设计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动式有源RFID 电子标签,来解决医院检验科冰箱的温度监测问题。

简要论述了温度监测系统的架构图和电子标签的硬件结构。

箱体温度由集成的传感器探测到,通过无线射频传送给主机进行实时显示。

通过对连续温度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箱体温度以及冰箱是否工作正常。

关键词:RFID,温度监测0 前言大型三甲医院检验中心通常都有大量的冷库、冰箱、超低温冰箱用来保存样品、试剂。

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需要大量合格的试剂保证。

试剂的保存需要合适的冰箱温度。

一旦温度失控,将导致试剂的失效,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就必然要求对冰箱温度的监测。

国家实验室认可委执行的ISO15189 标准,明确规定,存储试剂、以及孵育的箱体温度必须连续监测。

目前,通常的温度监测有两种类型,普通纸质记录与电子式记录器。

普通纸质记录,每一个小时记录一次,需要专人负责记录。

由于冰箱数量多,比如30 台,每台半分钟的话,也需要15 分钟。

人工操作耗时耗力,工作量大,而且容易遗漏。

纸质记录,不易保存,在目前办公电子化的环境下,后期的数据处理工作量也较大。

电子式记录器,目前电子式记录器通常都是放置于箱体内,记录温度以后,把记录器拿出箱体,读取数据。

只能对单个箱体进行记录,而且这是事后监测,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温度出现波动,无法及时干预。

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现有温度监测手段的缺点,以及临床的实际需求,理想的温度监测系统,应该是实时的、连续的、多台同时监测、自动数字化的并具有温度异常自动报警功能。

实时连续监测多台箱体的温度,并把数据传回计算机系统,若出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干预。

2 技术背景介绍本设计采用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动式RFID电子标签,来解决温度测量、信号发送的问题,后端的软件系统解决温度异常报警、温度数据存储处理的问题。

这样就较好的完成了本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2.1 RFID简介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RFID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RFID在工业领域应用更广泛。

沃尔玛超市就要求全球上万家供应商全面启用电子标签代替传统的条形码。

上海世博会门票也采用了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快速读写能力使每天几十万的游客在有限的几个入口顺利入园。

高速公路ETC通道的广泛应用,也将会使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常见的收费站排队现象也会消失。

2.2 RFID的基本元件标签,主要负责存储标签的ID 号。

标签可以做成各种形式,卡式、纽扣式、手环式等各种封装类型。

标签分为2类,被动式和主动式。

被动式标签只有在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后,天线获得能量,然后把自己的ID号发送回给读写器。

主动式标签,也称有源标签,集成了电源,通常是电池,能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主动发送自己的ID号给读写器。

随着封装技术的成熟,现在大量的传感器可以封装在标签里。

比如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动式有源标签,温度传感器负责环境温度的测量,传感器把测量到的温度数据通过标签的天线发送出去,由读写器接收[1]。

目前,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无源电子标签已经设计出来[2]。

但在技术成熟度,商品化方面仍待完善。

技术参数方面,尤其是测温方面,测温范围-10~120℃,测温精度±2℃,不符合我们的使用要求,因此,不采用无源电子标签。

读写器,负责读写电子标签上的资料。

它通过射频无接触的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及数据的目的。

读写器通常通过RS232串口与主机连接,或使用WLAN技术进行数据传送,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主机后进一步处理。

天线,负责无线电讯号的感应,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3 系统架构与设计在硬件结构上,本系统由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有源电子标签、读写器、计算机组成。

系统硬件架构如下图所示。

电子标签放置于冰箱内,一个电子标签监测一台冰箱。

由于箱体内部温度并不均匀,因此选择温度最高的位置放置,通常为靠近门侧处。

如果是重点监测对象,也可放置多块标签以达到全面监测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本设计的重点部分。

3.1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有源电子标签在硬件结构上,电子标签主要由射频芯片与温度传感器组成。

由于技术成熟度比较高,选择CC2430芯片与DS18B20温度传感器。

电子标签硬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CC2430包含了1个高性能2.4 GHz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射频收发器核心和1个工业级小巧高效的8051控制器,在单个芯片上整合了射频(RF)前端、内存和微控制器。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单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具有3引脚TO-92小封装体积,其不锈钢外壳封装形式可以防水防潮,适合恶劣的现场温度检测,其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测温分辨率可达0.5℃。

除部分工作温度在-80℃超低温冰箱外,大部分的冰箱温度都在其测量范围内。

因此,对监测对象的全覆盖,仍有待新型小型温度传感器的出现。

当电子标签上电后,首先对无线射频模块及传感器进行初始化,然后微控制器把传感器定时采集到的温度数据通过通信接口发送给射频芯片,射频芯片再通过发射模式把标签的ID号与温度信号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通过串口发送给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

3.2 结果的后处理结果的显示,可以以数据表格的形式体现,也可以以曲线图的形式体现。

由于RFID技术能实时识别多个标签,一般能同时识别100个,因此,一个箱体放置一个标签,即可以实现对该箱体的温度监测。

箱体的增减,通过取放标签以及软件内标签对应箱体的编号就可以实现,因此使用极其方便。

软件系统还需要对结果的分析,以达到自动报警的功能。

上表为模拟的结果显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1#冰箱,8点上班前,为-20℃,工作正常;上班后,随着工作人员取放试剂,箱体温度变高,但仍维持在设定温度附近。

因此,该冰箱工作正常。

2#冰箱,8点上班前,温度已达到11℃,超过通常设定的4-10℃的正常范围,但上班时间内,温度波动范围小。

由此推断该冰箱有制冷能力,但制冷能力已经无法达到正常值,因此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3#冰箱,8点上班前,温度4℃,在正常范围内,但上班时间内,温度超过设定值,并维持在一个温度附近。

通常,冰箱不会突然损坏,因此很有可能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关好冰箱门,导致超温。

这种情况就应该先进行自查,排除这个因素后,温度仍然无法达到设定值,再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4 总结RFID芯片与温度传感器的集成,是本设计的基础。

目前,市场上成熟的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有源电子标签商品逐步增多,可根据具体的实际要求进行选择。

本系统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温度监测上,比如病人体温的采集,但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就要求更高,必须达到0.1℃才能符合使用要求。

附录—托普物联网简介托普物联网是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项目。

浙江托普仪器是国内领先的农业仪器研发生产商,依据自身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实力,和自主研发的配套设备,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崭露头角!托普物联网以客户需求为源头,结合现代农业科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GIS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竭诚为传统行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产品与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主要有:大田种植智能解决方案、畜牧养殖管理解决方案、食品安全溯源解决方案、食用菌种植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水产养殖管理解决方案、温室大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等。

托普物联网三大系统产品我们知道物联网主要包括三大层次,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因此托普物联网产品主要以这三个层次延伸,涵盖了感知系统(环境监测传感设备)、传输系统(数据传输处理网络)、应用系统(终端智能控制平台。

)托普物联网模块化智能集成系统托普物联网依据自身研发优势,开发了多种模块化智能集成系统。

1、传感模块:即环境传感监测系统。

它依据各类传感设备可以完成整个园区或完成对异地园区所需数据监测的功能。

2、终端模块:即终端智能控制系统。

它可以完成整个园区或远程控制异地园区进行自动灌溉、自动降温、自动开启风机,自动补光及遮阳,自动卷帘,自动开窗关窗,自动液体肥料施肥、自动喷药等各类农业生产所需的自动控制。

3、视频监控模块:即实时视频监控系统。

主要是通过监控中心实时得到植物生长信息,在监控中心或异地互联网上既可随时看到作物的实时生长状况。

4、预警模块:即远程植保预警系统。

可以通过声光报警、短信报警、语音报警等方式进行预警。

5、溯源模块:即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

该系统对农产品从种植准备阶段、种植和培育阶段、生长阶段、收获阶段等对作物生长环境、喷药施肥情况、病虫害状况等实施实时信息自动记录,有据可查,在储藏、运输、销售阶段采用二维码或者RFID射频技术对各个阶段数据记录,这样就能实现消费者拿到农产品时通过终端设备或网络就能查看到各类信息,才能放心食用。

6、作业模块:即中央控制室。

可通过总控室对整个区域情况进行监测,包括各个区域采集点参数、控制作业状态、实时视频图像、施肥喷药状况、报警信息等。

[参考文献][1] 张欣露,吴勇,等.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有源电子标签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0,29(3):29-34[2] 沈红伟,李力南,陈国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超高频无源电子标签芯片设计,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25(4):192-195[3] 陈得民.CC2430 与DS18B20 的粮库温度传感器网络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9,12:60-62[4] 王以忠,龙婷等.用于果蔬保鲜的RFID温湿度记录系统[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8,23 (3): 73-76[5] 亚敬.RFID 与温度传感技术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情(RFID 技术与应用),2009.3:49-51[6] 陆旭群.浅析RFID 技术在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8,3:132-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