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酒泉 张掖 祁连山 祁连山 河
居延泽
河 朔方
套 五原
白登山
定襄 平城 代郡
渤 海
西
武威 走 廊
焉支山
匈奴入侵路线 汉军第一次出击匈奴方向 第一次出击匈奴后设的郡 汉军第二次出击匈奴方向 第二次出击匈奴后设的郡 汉军第三次出击匈奴方向 西汉战胜匈奴之后的疆界
西
陇西 水
河 东 海
五原 武威
长安

汉匈交战示意图
秦始皇
汉武帝
政 治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最高统治者 颁布 推恩令 ,削弱诸 称 皇帝 ,中央设 侯国实力 三公,地方推行郡 县制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统一文字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经 济 文 化
军 事
把地方的铸币权,盐铁 经营权收归中央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创办太学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 奴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西汉初期:被迫“和亲” 汉武帝时:主动反击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东汉时期:两击匈奴
匈奴
南下 被迫“和亲”
卫 青
霍 去 病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1、匈奴在统一后社会迅速发展, 其中不包括( )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
二、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西汉初期:被迫“和亲” 汉武帝时:主动反击 忆一忆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 什么措施? 说一说:假如你是汉武帝,有如此 雄厚的实力和杰出的人才,面对匈奴的 侵扰,你会怎么办?
卫 青


呼伦湖

然 山
单于庭

西 域
敦煌 居延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西汉末年)
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 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政策;武帝时,则对 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2、变化原因:这种变化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强 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
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昭君墓远景
二、读史料后回答: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马之警,黎庶亡 (无)干戈之役。”—---《汉书》 1、这反映的是同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起到 的是什么作用?
昭君出塞;使汉匈两族之间保持友好的关系, 促进了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当时两族的最高统治者分别是谁?
匈奴族的是呼韩邪单于;西汉的是汉元帝
匈奴族开发了祖国的北疆,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文化 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 在哪些方面 ?(提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 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 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 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 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昭君出塞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乔官中学 刘红梅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modu)
单(chan)于
2、匈奴在历史上的 汉高祖 白登之围
西汉对匈奴“和亲”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使匈奴不能与西汉相抗衡(前119年)
3、昭君出塞

王昭君,今河北 姊归人,姓王名嫱。 昭君是她的字,汉元 帝时被选入宫。公元 前33年,自请嫁匈 奴呼韩邪单于。她出 塞和亲,对汉匈的友 好合作关系,起了积 极的作用。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霍去病,河东平
阳人。卫青的外甥, 善骑射。18岁跟随 卫青作战官至骠骑 将军。霍去病为人, 很少说话敢于冲锋 陷阵。常带领精壮 的轻骑兵,远离大 军,深入蒙古大沙 漠数千里,追击匈 奴贵族。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想一想: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能 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
(1)武帝时国力强盛是反击匈奴战争中取 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反击匈奴的战争顺应了人民渴望边境 安宁的愿望,得到人民积极支援。 (3)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
二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
国力强盛
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的原因有哪些?
3、汉武帝时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因 大破匈奴而名垂青史,这两位将领是谁呢?
卫青,河东平阳
人。卫皇后弟。本平 阳公主家奴,后被汉 武帝重用,官至大将 军,即最高的军事将 领。多次带兵同匈奴 作战,屡立战功。史 书说:卫青为人,谦 虚爱士,深得部下拥 戴。
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1、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实行 削弱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 营权收归中央 3、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
汉 武 帝
公元前1世纪中期(西汉后期)
匈奴分裂
汉 元 帝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书·佚名·匈奴民歌》
失去了我的祁连山,失去了我的焉知山,我的家畜们(六畜是六种家畜的合称, 即:马、牛、羊、猪、狗、鸡。蕃息是指滋生众多;繁殖增多)都没办法生长繁衍了; 我那要嫁人的新妇都没办法施粉黛,漂漂亮亮出嫁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件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课件

卫青,河东平阳人。 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 家奴,后被汉武帝重用, 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 军事将领。多次带兵同 匈奴作战,屡立战功。 史书说:卫青为人,谦 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卫青
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 平阳人。卫青的外 甥,善骑射。18岁 跟随卫青作战官至 骠骑将军。霍去病 为人,很少说话敢 于冲锋陷阵。常带 领精壮的轻骑兵, 远离大军,深入蒙 古大沙漠数千里, 追击匈奴贵族。
政治: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封 建正统思想(董仲舒) 文化: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经济: 把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军事: 反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

单于 和亲砖


汉初
国弱
国强
汉武帝
一、匈奴的兴起:
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

单于 和亲砖


汉初
国弱
国强
汉武帝
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 时间:
领导人: 卫青、霍去病 作用: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匈奴的兴起 二、汉与匈奴的关系:和 战
一、匈奴的兴起:
1、匈奴族生活在 蒙古草原 ;过着 游牧生活 生活。 2、匈奴的首领称为 单于 。 。 3、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冒顿单于 4、匈奴势力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畜牧业发达 铁器的运用 学会农耕
鼎盛时期
边境得到开发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七年级历史教案第一范文本课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

匈奴与西汉的关系。

其中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做出的重大贡献。

让学生能依据所学的史实认识匈奴族对祖国北方开发所做的贡献,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看录像,讲故事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势力不断壮大以及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

归纳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的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完成比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匈奴族、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的有关资料,课上交流,在教师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增长大家的见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古老少数民族。

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课的另一重点是,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图片,并补充有关的资料,上学生懂得汉武帝时期国力的增强,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而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的胜利又为汉边郡的安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4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14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实力对比,尤其是经济实力。
西汉对抗 。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1年,冒顿发兵围攻马邑,第二 年冬,又占领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 军迎击,收复了晋阳,“追至于离石,破之。 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 兵锋直达平城。但由于轻敌冒进,刘邦和他的 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达7天7夜,完 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采用 陈平的 计谋,向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这 便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
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 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
想一想: 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表现在哪四个方 面?
政治上:实行削弱诸侯的势力,加强中央 集权 大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一 中央 统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
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 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 采用汉字,同时也说明了汉匈文化交 字都是汉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流的密切。
重点:匈奴的兴起;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 昭君出塞
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一、匈奴的兴起:
时间 人物(统一 蒙古) 生产 迅速 发展 表现 秦汉之际 冒顿单于 畜牧业: 兴旺发达
冶铸业发展:铁器广泛应用 金属制品:富有民族特色 部分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牧马图壁画
匈奴鹰形金冠饰
匈奴虎噬羊饰牌
汉武帝以前:被迫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主动反击匈奴
变化原因:国力是否强盛
必须发展经济,使中国国力强盛,才能立足于世界。
匈奴
南下
卫 青
霍 去 病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动脑筋
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匈奴在我国古代 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 没有了。 的北疆;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一部分匈奴人融入汉族,还有部分 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 西迁,据说就是现在匈牙利人的祖先。 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知识空间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

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

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

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

她去世后,她的子女们在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

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一段时间才长青草,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

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马踏匈奴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历史课堂实录——第14课 汉匈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

历史课堂实录——第14课 汉匈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汉匈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理解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卫青、霍去病能大败匈奴的原因及其作用,昭君出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

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古代民族关系打下基础。

2、通过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比较和分析能力。

3、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国的历史,民族友好发展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在军事上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应该对此表现形式作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课堂流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出示长城模型,提问:这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工程的模型?它是谁下令修筑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下令建筑了万里长城,遏制了匈奴的南下。

秦末汉初,长城没有抵挡住匈奴南下的脚步,匈奴重新崛起。

他们是怎样崛起的?与汉朝关系如何?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第14课汉匈的兴起和与汉朝的和战。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老师要求学生10分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填空题。

老师提问填空题,学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

老师及时完善、明确答案。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知识点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老师针对课本77—78页内容,巧设问题。

①是谁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②蒙古草原统一之后,匈奴族的社会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学生举手回答,老师表扬、鼓励学生。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七年级上历史教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

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

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

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

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

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

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

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

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二、教法建议.教师可以先引出昭君墓图片,生动形象地描述昭君墓和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提出“匈奴是怎样崛起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的和战学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的和战学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班级:姓名:往史回首:扬帆起航:一、航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二、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匈奴族在过着游牧生活。

秦汉时期,其杰出首领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族的业兴旺发达;业也发展起来,被广泛应用;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了。

2、西汉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年,派大将、大破匈奴,夺回了、地区。

3、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向汉朝称臣,并同西汉订了,还向帝请求和亲,宫女嫁给了他。

4、东汉时匈奴分裂为两部,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匈奴经常出兵攻打东汉边境,后被东汉大将、击败,大部分向西迁徙。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同舟共济:(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1、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能够取得胜利?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何作用?3、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昭君出塞有何历史作用?4、探究: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的不同及其原因。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四、牛刀小试(我达标我快乐)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2、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A. 开封B. 咸阳C. 南京D. 呼和浩特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A、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B、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C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4、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已成为千古佳话。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亲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亲

合作探究
问: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 期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答:和亲政策是以汉族皇室公主嫁 给其他民族的首领,同时每年赠以大量 财礼来维持和平相处和臣属关系。 汉初的主动和亲是无奈之策。 但汉初的主动和亲并没有阻止匈奴 年年南下掠夺,匈奴只是减少了侵扰的 次数。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 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 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 汉南郡秭归人。竟宁元年(前 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请 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 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宁胡”即胡汉和平安宁之意。 “阏氏”即皇后。昭君姿容艳美, 光彩照人,通情知理,深得呼韩 邪单于的宠爱。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有效阻止匈奴 不同点: 南下侵扰;“昭君出塞”是情愿的,促进了 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时间 汉匈关系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战争
西汉初年 和亲 2 你认为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流
昭君和亲
小知识:西汉 初年,匈奴进 攻太原。汉高 祖刘邦率兵反 击,被匈奴兵 包围在白登山 七天七夜。后 来双方缔结和 亲条约,才罢 兵。


漠北 之战
昭 君 出 塞
和亲
请 和 求 亲
白登 之围 汉高祖
卫 霍 青 去 病
汉武帝
汉元帝
西

当堂训练
1 西汉初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 异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 Nhomakorabea卫青
卫青,人称汉朝第一将。 祖籍河东平阳,出身微贱, 曾为汉武帝大姊平阳公主家 奴。其姐卫子夫被封为皇后 之后,卫青做了侍中。在汉 武帝实施的反击匈奴的战争 中,屡次奉命出征,均大获全 胜,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一起, 取得了反击匈奴的全面胜利。 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将 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史书 说:卫青为人,谦虚爱士, 深得部下拥戴。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பைடு நூலகம்
都表达了希望边境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 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
1 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 时间 汉匈关系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止匈奴南下侵扰; 不同点: “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 西汉初年 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和亲
二、汉朝与匈奴的和战
西汉初期 汉匈关系
表现: 和亲
原因: 西汉初国力相对弱小。 结果: 未能阻止匈奴南下。
问: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 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答: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 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 持的。目的是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 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 掠夺。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其首领的称
呼为( C ) A.国王 B.君主 C.单于 D.可汗 2.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 A)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颉利可汗 D.郅支单于 3.汉初统治者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 D )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B.匈奴主动请求 C.汉高祖对匈奴恩威并重 D.汉初国力不足
的大臣之一,面对主战派及主和派,
你会建议君主采取哪方建议?为什 么?
材料一: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汉书· 佚名· 匈奴民歌》 材料二:
武帝时,汉朝虽大胜,损失也十分巨大,仅 元狩四年,汉朝“两军士死者数万人”,马消耗 了十几万,“天下马少,匹二十万”。武帝后期, 为了应付长年战争“倾国殚货”,”百姓流离”,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4.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C ) A.汉高祖在白登山抵御匈奴 B.蒙恬收复河套地区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 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C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PPT课件14 人教版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PPT课件14 人教版

呼韩邪单于
昭君和亲
三 、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
“青冢”墓碑上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出塞的作用: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 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 黎庶无干戈之役。” 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 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
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 什么异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挫折的名言 1、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2、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胜挫折的名言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3、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4、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1、 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3、 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 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工作座右铭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3、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青春座右铭 1、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把手握紧,什么也没有;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3、不在打击面前退缩,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不在挫折面前低头,不在失败面前却步。勇敢前进! 4、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激励向上人生格言 1、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激励自己的名言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_张伟华_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_张伟华_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西汉将宗室女为公主,嫁给 匈奴单于,此外汉朝每年送 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 食、酒等,但匈奴年年挥师 南下。
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
①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这是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领英勇善战; ③西汉反击匈奴也顺应了人民的愿望, 人民积极支援反击匈奴的战争。


西

陇西 水
河 东 海
五原 武威
长安

汉匈交战示意图
“冠军侯”的来历
汉武帝称赞霍去病: “初生之犊不畏虎,你 年纪轻轻的,打起仗来 就这样勇敢,你一往无 前,勇冠三军,就封你 为冠军侯吧!”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西汉初期的“和亲”相同 吗? 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汉 匈 民 族 关 系
匈奴
南下
汉高祖
汉武帝
汉元帝
读一读
冒顿统一北边疆,
迫使汉初和亲忙。 大将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震四方。 汉匈和同为一家,
昭君出塞美名扬。


呼伦湖

然 山
卫 青 大
单于庭 霍 去 病
Hale Waihona Puke 漠西 域敦煌 居延
前121年
酒泉 张掖 祁连山 祁连山 河 河
居延泽

朔方

五原
白登山 定襄 平城 代郡
渤 海
西 西
武威 走
焉支山
匈奴入侵路线 汉军第一次出击匈奴方向 第一次出击匈奴后设的郡 汉军第二次出击匈奴方向 第二次出击匈奴后设的郡 汉军第三次出击匈奴方向 西汉战胜匈奴之后的疆界
汉初和亲
国力弱小,被迫 求和,不能实现 真正的和平。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教学目标1、能说出匈奴的起源生活习惯,分析归纳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

2、概括出两汉时期匈奴与两汉的关系的史实,讲述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昭君出塞的故事。

3、认同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有56个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是从古到今逐渐形成的,在长期的发展、融合过程中,民族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有时也会出现矛盾与战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和”与“战”。

汉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与匈奴族关系的一个主题是什么?历史上的匈奴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是怎样兴起的?和汉朝的关系如何?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段历史,学习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二、讲授新课(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老师:要想知道汉与匈奴的关系,首先得了解匈奴族是怎样的民族,在生活上有什么习惯,在生产上有什么发展?请同学带着这些疑问来阅读77页的文字。

学生:(阅读文字后)匈奴族生活在蒙古草原上,过游牧生活。

秦汉之际,匈奴族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了解了匈奴族的起源,生活习俗,而且还结识了他们的一位杰出首领冒顿单于,是他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冒顿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举例说明)。

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

老师:统一后的匈奴族在生产上又有了哪些发展呢?学生:1、畜牧业兴旺发达;2、冶铸业发展起来;3、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

【过渡】:统一后匈奴族强大于蒙古草原,中原地区经历了秦末汉初的征战,后来开始了两汉的统治,那么匈奴族同汉朝又发生了怎样的联系呢?下面同学快速浏览教材78和79页的文字,简单概括出汉与匈奴联系的具体事件有哪些。

教学设计1: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学设计1: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我们比较和分析能力。

3、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学习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部分的内容。

通过《谒昭君墓》,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以及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而引出汉匈和战关系的一段历史。

(板书标题)[讲授新课]:一、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学生阅读第一至四段内容,完成填空:1、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是冒顿单于,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统一对匈奴发展产生的历史影响:①.畜牧业繁盛,有“马畜弥山”之称。

②.冶铸业也开始发展。

③.在匈奴部分地区出现农耕工具。

3.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①当时西汉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是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②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领英勇善战;③西汉反击匈奴也顺应了人民的愿望,人民积极支援反击匈奴的战争。

4.汉武帝时三次反击匈奴:第一、二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第三次:_公元前119年, 大将:卫青、霍去病。

5.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二、昭君出塞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到:1.昭君出塞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2.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3.东汉时反击匈奴的大将有哪些?朗读并且完成填空题:1.汉元帝时,匈奴分裂后的一支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 青 生 平
河东平阳人。卫皇后 弟弟。本平阳公主家 奴,后来被汉武帝重 用,官至大将军,即 最高的军事将领。多 次带兵同匈奴作战, 屡立战功。史书说: 卫青为人,谦虚爱士, 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生平
(约公元前140--前117 年),西汉著名的将军, 五年内六次率部队反击匈 奴侵扰,六战六捷,为解 除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 和打通西域道路建立了不 朽功勋,官至骠骑将军、 冠军侯,但英年早逝,去 世时年仅二十四岁。在他 死后,得到了汉武帝的厚 葬。《马踏匈奴》石雕正 是高度概括了霍去病戎马 征战的一生。
B
B
A
D
9. 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 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 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
B
10.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昭君出塞
C
C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 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 漂亮了)!” 材料二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 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2)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材料一是指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 唱此曲。材料二是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匈奴人民过上了多 年安定生活。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 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匈奴族 C突厥族 D东夷 6. 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7.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 )。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119年 C公元前1世纪中期 D公元1世纪中期 8. 昭君出塞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冒顿单于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 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统一蒙古,可 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第一次统一, 对北方的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富于谋略。 他是少数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
白登之围
• 公元前201年,冒顿发兵围攻马邑,第二年冬, 又占领了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击, 收复了晋阳,“追至于离石,破之。匈奴复聚 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兵锋直达 平城。但由于轻敌冒进,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 被围困于平城白登,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 队断绝了联系。后来,采用 陈平的计谋,向阏 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这便是历史上 的“白登之围”。
☆什么是和亲政策?
☆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对匈奴采取“和 亲 政策”?
和亲政策: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 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 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 策。
西汉初年,国力不济,经济萧条,迫于无 奈,被迫采取这项政策,对于西汉王朝来 说是无奈之举。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三、拓展探究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长城。抵御匈奴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Fra bibliotek匈奴首领的名字。
单于。冒顿、呼韩邪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卫 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4)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请试着说一说匈奴族在我国历
1.昭君出塞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汉元帝
2.是与匈奴哪个首领和亲? 呼韩邪单于
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 有什么不同?并说明原因。
1 西汉初年的“和亲”和“昭君出塞”有什么异 同? 相同点: 都是通过“和亲”换取和平 时间 汉匈关系 汉初“和亲”是被迫的,没有阻止匈奴南下侵扰; 不同点: “昭君出塞”是主动的,促进了汉匈之间的友好 西汉初年 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 和亲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 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 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
鸣镝无声五十年。
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翦伯赞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前铜像
—《汉书》
乐万亲单 未岁千于 央安秋和
D
11.关于“昭君出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B向汉朝提出和亲的是呼韩邪 C是汉朝迫于匈奴压力的一项和亲 D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12.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 B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 D与匈奴的和战、友好交往是主流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
匈奴有什么影响?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使匈奴再也不敢南下,百余年来, 北方边境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使西汉 北部边郡得到安宁。
3、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虽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 中原文明的发展。但是反击匈奴战争也导致汉武帝晚年 的财政危机。
主要内容
匈奴的兴起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课堂练习
昭君出塞
1、古代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秦始皇 2、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抵御匈奴
3、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 匈奴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 阴山一带,活动于内蒙古大草原上,他们过着游牧生活, 逐水草而迁移,以放牧为主,吃肉,穿羊皮,喝奶,长 得十分膘悍。 4、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做出了什么贡献? 冒顿单于。他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5、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 秦末汉初,由于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导致 了国家经济萧条,边防松弛,无力抵御匈奴的进攻,这 时匈奴正在迅速崛起。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霍去病生平
(约公元前140--前117 年),西汉著名的将军, 五年内六次率部队反击匈 奴侵扰,六战六捷,为解 除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 和打通西域道路建立了不 朽功勋,官至骠骑将军、 冠军侯,但英年早逝,去 世时年仅二十四岁。在他 死后,得到了汉武帝的厚 葬。《马踏匈奴》石雕正 是高度概括了霍去病戎马 征战的一生。
史上有哪些贡献。(说出两点即可)并结合其所做的贡献,谈一谈自己的 感悟。
没有匈奴。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 件;创造了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资源。(3)感悟: 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友好交往是民族之是的主流。中华 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 你认为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汉武帝时期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流
汉元帝时期 战争
昭君和亲
汉与匈奴的和战
和平
北匈奴
南匈奴
正确理解汉匈的民族关系
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 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 国的历史。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 是历史的主流。
主动“和亲”,希望恢复 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是双方平等的和亲。 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的 一段时间。汉匈两族长 期友好相处
冒顿单于 铁器 汉武帝 霍去病
漠北战役
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
一、 选择题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 A.汉武帝 B.冒顿单于 C.汉高 D.呼韩邪单于 3.汉初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B.匈奴单于主动 请求 C.汉高祖对匈奴施恩 D.汉初国力不足 4.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① 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宪 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汉初和亲与汉元帝和亲的比较
汉初和亲 背 景
西汉初期,中原经济遭 战争破坏严重,国力明 显不足 匈奴相对强盛一 些
昭君出塞
汉元帝时,经济繁荣,国 力相对强盛。而匈奴内部 分裂,彼此攻杀不休,南 迁的匈奴请求归顺、和亲
目 被迫“和亲”,希望 的 能阻止匈奴南下掠夺 这是屈辱性的和亲。 效 匈奴依然年年挥师南 果 下,经常威胁黄河流 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出击匈奴!
• 战局如何?结果怎样?
让你们领 略大汉王 朝军团的 威力!
西 汉 和 匈 奴 战 争 示 意 出击匈奴: 图 第一大战役:河南、漠南之战,第二大战役:河西之战
第三大战役:漠北大决战(公元前119年)
1、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 发动反攻?
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出色的将领、骑兵的建设、灵活的战术。
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
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 西汉南郡秭归人。竟宁元年(前33年),匈 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 嫁于匈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死,成帝
命她遵从匈奴风俗,昭君继为复株累若鞮单 于阏氏。又生二女,长女名云,为须卜居次, 次女为当于居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