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本章导入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范文
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求反比例函数的导数,并能运用导数解决相关问题。
3. 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方程3. 反比例函数的导数4.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5.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方程3. 反比例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实例,增强直观感受。
3. 注重个体差异,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章共计10课时。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第3-4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第5-6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导数第7-8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9-10课时: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训练六、教学过程:第11-12课时: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通过讲解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几何问题。
七、教学过程:第13-14课时:反比例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讲解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第15-16课时:反比例函数的拓展与深化引导学生从反比例函数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函数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教学过程:第17-18课时:反比例函数的自测与反思十、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重点关注环节: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性质的推导与证明。
九年级数学上册(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反比例函数》教案一、本章知识网络图⎪⎪⎪⎪⎪⎩⎪⎪⎪⎪⎪⎨⎧⎩⎨⎧⎪⎪⎩⎪⎪⎨⎧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三角形矩形问题反比例函数与面积有关对称性增减性位置形状图象和性质定义及表示形式二、知识点及考点: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1、一般地,形如 y = x k( k 是常数, k = 0 )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 是非零常数; (2)解析式有三种常见的表达形式:(A )y = x k(k ≠ 0) , (B )xy = k (k ≠ 0) (C )y=kx-1(k ≠0)例题讲解: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1)下列函数,① 1)2(=+y x ②.11+=x y ③21x y = ④.x y 21-=⑤2x y =-⑥13y x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2)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A .-1B .-2C .2D .2或-2(3)若函数11-=m xy (m 是常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解析式为________.(4)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练习:(1)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2)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正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5)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经过(—2,5, n ),求1)n 的值; 2)判断点B (24,)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6)已知y 与2x -3成反比例,且41=x 时,y =-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7)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1;x =3时,y =5.求:(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2时,y 的值.(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知识要点:1、形状:图象是双曲线。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全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全教案章节: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 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是y=k/x(其中k是常数,k≠0),函数y=k/x就叫做反比例函数;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且在每一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的值减小;3.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 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3. 通过实例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4. 让学生进行反比例函数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2. 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掌握程度;3.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应用的能力。
教案章节: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目标:1. 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3.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
教学内容: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其特征;2. 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反比例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单调性;3. 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及其性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为绘制图像做准备;2. 引导学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其特征;3. 分析反比例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单调性,让学生通过图象理解单调性;4. 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及其性质,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渐近线;5. 让学生进行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图像的绘制,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特征的掌握程度;2. 通过单调性的分析,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单调性的理解程度;3. 通过渐近线的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渐近线的掌握程度。
数学九年级上:第6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7.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8.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y=(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9.能使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性方法.1.在反比例函数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勇于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精神.2.根据图象和表达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的思想.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的重要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及其性质,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这对后续学习会产生积极影响.本章通过具体情境的分析,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学生列举的实例可以丰富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结合实例经历列表、描点、连线等活动,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逐步明确研究函数的一般要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具体展现了反比例函数的整体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供了思维活动的空间,通过对反比例函数y=(k>0和k<0)图象的全面观察和比较,发现反比例函数自身的规律,结合语言表述,在相互交流中发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本章最后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某些应用,包括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数学内部的应用.在这些数学活动中,注意用函数观点来处理问题或对问题的解决用函数做出某种解释,用以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变量的情况进行讨论.1.注重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意义的理解.在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并逐步加深理解,教学中要提供直观背景,其主要作用是:①展现产生反比例函数的现实原型,提供可概括性材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②在获得反比例函数概念之后,现实原型将成为概念的某种直观解释或实际意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力求使学生体验如何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某些实际现象,思考其数学意义.2.要注意和函数的有关知识的衔接,与一次函数进行类比,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化的过程,概念一旦建立后,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有经验支撑的数学知识).要通过对函数图象的观察和分析,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体验“用数学眼光来研究某些数学现象”,深化函数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反比例函数y=(k≠0)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应转向对其数学意义的理解,从而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1反比例函数1课时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课时1反比例函数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的过程,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2.在小组讨论中充分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应用.【难点】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教师准备】求函数值的统计表.【学生准备】复习函数的相关知识.导入一: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 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当R越来越大时,I(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为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做铺垫.导入二: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函数.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1.复习旧知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若给定其中一个变量x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例如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支)的关系式是y=0.4n,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y度与底角的度数x度的关系为y=180-2x,y是x的一次函数.2.问题探索问题1【课件1】导入一中的电流、电阻、电压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解:(1)I=.(2)从左到右依次填:11,5.5,3.67,2.75,2.2.利用表格数据提供的信息,并参照对关系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当电阻R越来越大时,电流I越来越小;当R 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3)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是R的函数.[知识拓展]舞台灯光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这样的效果就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的.因为当电流I较小时,灯光较暗;反之,当电流I较大时,灯光较亮.问题2【课件2】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为1318 km,列车沿京沪高速铁路从上海驶往北京,列车行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师生活动】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成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示形式.【归纳规律】上述实例所列出的等式,它们是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如果不是一次函数,你能总结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吗?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从y=(k≠0)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举例、总结规律、抽象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做一做】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 cm和y 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某村有耕地346.2 hm2,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hm2/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为什么?3.y是x的反比例函数,(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并且让学生感受自己探索发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拓展](1)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y=(k为常数,k≠0).反比例函数的变形式:①y=kx-1(x的指数为-1,k 为常数,k≠0);②xy=k(k为常数,k≠0).(2)取值范围:①比例系数k≠0;②自变量x是一切非0实数;③函数值y也是一切非0实数.(3)判断方法:要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就看它能不能写成y=(k为常数,k≠0)的形式.下列各式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x+y=-2B.y=-C.y=D.y=-2x+1〔解析〕 A.y=-2-x,是一次函数;B.y=--,本选项符合题意;C.y=,y是x的正比例函数;D.y=-2x+1,y是x的一次函数.故选B.1.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 的,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k为常数,k≠0)反比例函数x≠02.下列函数解析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B.y=C.y=D.y=答案:B3.反比例函数y=(k≠0),若x=时,y=4,则k等于()A. B.4 C.4 D.答案:C4.当a=时,函数y=(a+2)-是反比例函数.答案:21反比例函数1.复习旧知2.问题探索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叫y是x反比例函数①k≠0②x≠0→x>0或x<0③y≠0→y>0或y<0【做一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50页随堂练习的1,2题.【选做题】教材第151页习题5.1的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2xB.y=-C.y=-D.y=-2.下列函数关系是反比例函数的是()A.三角形的底边为一常数,则三角形的面积y与三角形的高x间的函数关系B.力F为一常数,则力所做的功W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间的函数关系C.矩形的面积为一常数,则矩形的长y与宽x间的函数关系D.当圆锥的底面积为一常数,圆锥的体积V与圆锥的高h的函数关系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3.已知函数y=--A.-3B.0C.-3或0D.24.已知y与x成正比例,z与y成反比例,那么z与x之间的关系是()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有可能成正比例,也有可能成反比例D.无法确定5.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由表知函数表达式为.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下表.6.若y与x2+1成反比例,且x=1时,y=2,则函数的解析式为.【能力提升】7.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4;当x=-1时,y=5,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拓展探究】8.某工作人员打算利用不锈钢制作一个面积为0.8 m2的矩形模具,设矩形模具的长为y m,宽为x m.(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y与x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2)若使模具长比宽多1.6 m,已知每米这种不锈钢条的价格为6元,制作这个模具共花多少钱?【答案与解析】1.C(解析:A,D是正比例函数,B中k未说明不等于0,只有C符合定义.)2.C3.B(解析:由1-m2-3m=1,求出m=-3或0,又m+3≠0,∴m=0.)4.B5.y=-62-216.y=7.解:∵y1与x成正比例,∴设y1=k1x,∵y2与x成反比例,∴设y2=,∴y=k1x+.由x=2时,y=-4;x=-1时,y=5得-解得k1=-1,k2=-4,∴y=-x-.--8.解:(1)分析题意,由矩形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可得yx=0.8,即y=,∴y是x的反比例函数. (2)由题意知y=x+1.6,∴x+1.6=,整理得x2+1.6x-0.8=0,解得x1=0.4,x2=-2(不符合题意,舍去).当x=0.4时,x+1.6=2.∴(0.4+2)×2×6=28.8(元).∴制作这个模具共花28.8元.1.反比例函数知识是对函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与先前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有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以往函数知识的简要回顾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但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也为继续深入研究反比例函数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2.把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函数关系的事例进行导入和教学,拉近了生活和数学学习的距离,帮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y=(k为常数,k≠0)中,忽略了强调k≠0而出错.反比例函数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函数关系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和总结生活中这样的关系式.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课堂练习,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提示和点拨.随堂练习(教材第150页)1.解:(1)是反比例函数,k=5. (2)是反比例函数,k=0.4. (3)不是反比例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4)是反比例函数可写为,k=2.2.解:例如:①已知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 cm2,它的长y(cm)是宽x(cm)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②一本书30万字,读完它所用时间t是每天所读字数a(万字)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t=.(答案不唯一)习题6.1(教材第150页)1.解:根据题意,y与x之间满足y=,y是x的反比例函数.2.解:根据题意,y与x之间满足y=,y是x的函数,y是x的反比例函数.3.解:(1)(3)(4)是.理由如下:(1)xy=-,即y=-,满足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其中k=-. (2)y=5-x,即y=-x+5,是一次函数. (3)y=-满足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其中k=-. (4)y=(a≠0)满足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其中k=2a.4.解:表中依次填:5,,,,,,,.(1)变量R是变量I的函数. (2)R=,∴R不是I的反比例函数.已知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经过点A(2,3).(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点B(-1,6),C(3,2)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解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已知函数解析式,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k的值.(2)只要把点B,C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适合函数关系式的点在该函数图象上.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2,3),∴3=,解得k=6,∴函数的解析式为y=.(2)把B,C两点的坐标代入y=,有6≠-6,2=,∴点B不在该函数图象上,点C在该函数图象上.[解题策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常见类型有:已知图象上一点的坐标、已知一对函数值、已知一个图形的面积求表达式,另外还有根据实际问题求表达式.已知函数y=(m2-2m)-.(1)m为何值时,y是x的反比例函数?(2)m为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解:(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m2+m-1=-1,且m2-2m≠0,解得m=-1.所以m=-1时函数y=(m2-2m)-是反比例函数.(2)当m2+m-1=1,且m2-2m≠0,即m=1或-2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已知变量x,y满足(x-2y)2=(x+2y)2+10,则x,y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求出比例系数.〔解析〕直接去括号,进而合并同类项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即可.解:∵(x-2y)2=(x+2y)2+10,∴x2-4xy+4y2=x2+4xy+4y2+10,整理得出8xy=-10,∴y=-,∴x,y成反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为-.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2.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画图象,进一步培养“描点法”画图的能力和方法,并提高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能力,同时尝试用类比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归纳反比例函数的一些性质特征,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双曲线的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和性质.【难点】借助于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课时进一步熟悉画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能够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考,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难点】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的理解及对图象特征的分析.【教师准备】几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投影图片、教材相关图片的投影等.【学生准备】直尺,坐标纸;复习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与方法.导入一:【提出问题】还记得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吗?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你想知道吗?导入二:?当k<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画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1.列表: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函数y =的图象(如下图).强调:列表时,自变量的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一对一对的数值,这样既可简化计算,又便于描点.2.如果在列表时所选取的数值不同,那么图象的形状是否相同?连线时能否连成折线?为什么必须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曲线的发展趋势如何?3.让学生尝试作出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学生采用相同的步骤和方法完成作图,教师巡视,指导一段时间后,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象. 4.观察函数y =和y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图象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它们都不与坐标轴相交,两个函数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都有两条对称轴.5.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再让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提问:(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各在哪个象限? (2)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各在哪个象限?【总结】 (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内;当k <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2)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知识拓展]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值y≠0,因此它们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双曲线)组成的,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1.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位于()A.第一、三象限内B.第一、二象限内C.第二、四象限内D.第三、四象限内答案:A2.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象限内.答案:一三二四3.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两支,又称,这两个分支不连续,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会到达和.答案:关于原点对称的曲线双曲线x轴y轴4.若A(x1,y1),B(x2,y2)是双曲线y=上的两点,且x1>x2>0,则y1y2.(填“>”“=”或“<”)答案:<第1课时函数y=(k≠0)的图象①k>0②k<0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53页随堂练习.【选做题】教材第154页习题6.2的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反比例函数图象,它的函数解析式可能是()A.y=x2B.y=C.y=-D.y=x2.反比例函数y=(k<0)的大致图象是()3.已知点(1,1)在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上,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大致图象是()4.如图,已知A 是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上一点,AB ⊥x 轴于点B ,且ΔABO 的面积是3,则k 的值是( )A.3B.-3C.6 D .-65.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 上,点B 在双曲线y =上,且AB ∥x 轴,C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 .【能力提升】6.关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必经过点(1,1)B.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 C .两个分支关于x 轴对称D.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7.函数y =2x 与函数y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下图中的 ( )【拓展探究】8.如图所示,A ,C 是函数y =的图象上任意两点,过A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B ,记Rt ΔAOB 的面积为S 1;过C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记Rt ΔOCD 的面积为S 2,则 ( )A .S 1>S 2B .S 1<S 2C .S 1=S 2D .不能确定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y =(k ≠0)的图象与y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且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A (1,n ),试确定n 的值. 【答案与解析】 1.B 2.B3.C(解析:∵点(1,1)在反比例函数y = (k 为常数,k ≠0)的图象上,∴k =1×1=1,∴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C 正确.故选C.)4.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S ΔAOB ==3,又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故选C .) 5.2(解析:过A 点作AE ⊥y 轴,垂足为E ,∵点A 在双曲线y =上,∴四边形AEOD 的面积为1,∵点B 在双曲线y =上,且AB ∥x 轴,∴四边形BEOC 的面积为3,∴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3-1=2.) 6.D 7.B8.C(解析:由反比例函数y = (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以推出Rt ΔAOB 与Rt ΔOCD 的面积都等于.故选C .)9.解:因为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y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则k =-3,故反比例函数y =的解析式为y =-.因为点A (1,n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所以n =-3.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方法同先前研究函数的方法有着高度的一致,在这里利用学生对以往研究函数的方法,比较顺利地解决了画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特点的探索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时候,老师担心学生画不准、画不好,过早地把一些提示话语传递给了学生,没有等学生可能出现问题之后,显得对学生放手不够,过多地干预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应该重点强调反比例函数y =(k ≠0)中比例系数k 的值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并帮助学生通过规律性的总结,熟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调整部分难度过大、综合性过强的训练试题,设置习题的目的以巩固知识、强化记忆为主.随堂练习(教材第153页)解:图(1)是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因为图象的两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习题6.2(教材第154页) 1.解:列表如下:描点、连线,如图所示.2.解:不对,因为反比例函数中的x ,y 的值都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坐标轴相交.3.解:列表:描点、连线,图象如图所示.可见y =与y =x-1的图象交于点(-1,-2)和点(2,1).若ab<0,则正比例函数y=ax和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解析〕∵ab<0,∴a,b为异号,分两种情况:(1)当a>0,b<0时,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无此选项;(2)当a<0,b>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选项C符合.故选C.某地资源总量Q一定,该地人均资源享有量x与人口数n的函数关系图象是()〔解析〕∵由题意,得Q= xn,∴x= .∵Q为一定值,∴x是n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为双曲线.又∵x>0,n>0,∴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故选B.第课时掌握反比例函数y=(k≠0)随着k值的不同在不同象限的增减性.激励学生在探索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的过程中,积极展开思考,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重点】反比例函数y=(k≠0)随着k值的不同在不同象限的增减性.【难点】反比例函数y=(k≠0)随着k值的不同在不同象限的增减性.【教师准备】反比例函数基本图象的投影图片.【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k值不同,反比例函数y=(k≠0)图象所处的不同象限.导入一:在反比例函数y=(k≠0)中,k的值对函数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呢?导入二:【提出问题】1.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一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性质?3.我们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它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堂.【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找学生回答,并引出本节新课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一次函数的性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奠定基础.[过渡语]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我们必须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出示教材图6-4.【问题思考】(1)三个函数解析式的k值有什么特点?(2)当x取值-2,-4,-6时,y值是怎样变化的?(3)在第一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值是怎样变化的?(4)在第三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值是怎样变化的?【小结】当k>0时,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出示教材图6-5.【问题思考】(1)三个函数解析式的k值有什么特点?(2)当x取-6,-4,-2时,y值是怎样变化的?(3)在第二、四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小结】当k<0时,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二、想一想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法。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章节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在案例中,我担任特级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年龄均为14-15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4.学生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思考。例如,通过展示图片,如商场打折、人口增长等,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师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5.1A)第二张:(记作5.1B)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 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 中t和v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究竟是什么关系式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Ⅱ.新课讲解[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它是函数中的一种,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函数?1.复习函数的定义[师]大家还记得函数的定义吗?[生]记得.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若给定其中一个变量x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师]大家能举出实例吗?[生]可以.例如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的关系是y=0.4n.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的关系为y=180-2x,y是x的一次函数.[师]很好,我们复习了函数的定义以及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以后,再来看下面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若是函数关系,那么是否为正比例或一次函数关系式.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并能类推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师]请看下面的问题.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R/Ω20406080100I/A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请大家交流后回答.[生](1)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由IR=220,得I= .(2)利用上面的关系式可知,从左到右依次填11,5.5,3.67,2.75,2.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电阻R越来越大时,电流I越来越小;当R越来越小时,I越来越大.(3)变量I是R的函数.由IR=220得I= .当给定一个R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值,因此I是R的函数.[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精彩,下面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舞台灯光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的?请大家互相交流后回答.[生]根据I= ,当R变大时,I变小,灯光较暗;当R变小时,I变大,灯光较亮.所以通过改变电阻R的大小来控制电流I的变化,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阳光灿烂的晴日变成浓云密布的阴天,或由黑夜变成白昼.投影片:(5.1A)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师]经过刚才的例题讲解,大家可以独立完成此题.如有困难再进行交流.[生]由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可知1262=vt,则有t= .当给定一个v的值时,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t值,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t是v的函数.[师]从上面的两个例题得出关系式I= 和t= .它们是函数吗?它们是正比例函数吗?是一次函数吗?[生]因为给定一个R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I的值,所以I是R的函数;同理可知t是v的函数.但是从表达式来看,它们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一次函数.[师]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kx(k≠0),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kx+b(k,b为常数且k≠0).大家能否根据两个例题归纳出这一类函数的表达式呢?[生]可以.由I= 与t= 可知关系式为y= (k为常数且k≠0).[师]很好.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从y= 中可知x作为分母,所以x不能为零.3.做一做投影片(5.1B)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和y 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3.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x-2-113y2-1(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生]由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可得xy=20.则有y= .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因为给定一个x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的值,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可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生]根据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等于总耕地面积除以总人数得m= .给定一个n的值,就相应地确定了一个m的值,因此m是n的函数,又m= 符合反比例函数的形式,所以是反比例函数.[师]在做第3题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如何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在y=kx中,要确定关系式的关键是求得非零常数k的值,因此需要一个条件即可;在一次函数y=kx+b中,要确定关系式实际上是要求得b和k的值,有两个待定系数因此需要两个条件.同理,在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时,实际上是要确定k的值.因此只需要一个条件即可,也就是要有一组x与y的值确定k的值.所以要从表格中进行观察.由x=-1,y=2确定k的值.然后再根据求出的表达式分别计算x或y 的值.[生]设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当x=-1时,y=2;∴k=-2.∴表达式为y=- .(2)当x=-2时,y=1.当x=- 时,y=4;当x= 时,y=-4;当x=1时,y=-2.当x=3时,y=- ;当y= 时,x=-3;当y=-1时,x=2.因此表格中从左到右应填-3,1,4,-4,-2,2,- .Ⅲ.课堂练习随堂练习(P131)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k为常数,k≠0),自变量x不能为零.还能根据定义和表达式判断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是什么函数.Ⅴ.课后作业习题5.1Ⅵ.活动与探究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分析:由y与x成反比例可知y= ,得y-1与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为y-1= =k(x+2),由x=1、y=4确定k的值.从而求出表达式.解:由题意可知y-1= =k(x+2).当x=1时,y=4.所以3k=4-1,k=1.即表达式为y-1=x+2,y=x+3.由上可知y是x的一次函数.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57页的例1,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函数关系式,此题实际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情感态度】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反比例函数:形如y =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试一试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解析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t(单位:h)随注水速度v(单位: m 3/h)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单位:cm)随底面积S (单位:cm 2 )的变化而变化.(3)—个物体重100牛,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1)、(2)、(3)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完成情况,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个别同学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理解.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 时,y = 6.(1)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 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由于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说其表达式为y =k x,只须把x =2,y=6代入,求出k 值,即可得y =12x,再把x =4代入可求出 y=3. 【教学说明】本例展示了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程,教师在评讲时应予以强调.在评讲前,仍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解答,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 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 正比例函数,且x ≠0,那么y 与x 是怎样的函数关系?【分析】 因为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设y =1k z(K 1≠0),又z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则可设 z = 2k x (2k ≠0) x ≠0,∴ y =12k k x . 11220,k 0,0,k k k ≠≠∴≠ 故y =12k k x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教学说明】本例仍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探索结论.最后教师予以评讲,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设:y =k x,z=kx 时没有区分比例系数)予以强调,并对题中x ≠0的条件的重要性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哪个等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y = 4x, y x= 3, y=6x+1,xy=123. 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4.(1)写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2)求出当x =1.5时y 的值.【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对上述两道题的探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增强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解题技能,教师巡视,再给出答案并解决易错点.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只有等式xy=123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2.解:(1)由题知可设y =2,3k y x x==时y=4,∴ k= 4×9 = 36,即 y = 236x,y 不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2)y=236x ,x=1.5 时,y=361.5 1.5⨯ =16.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知识回顾.2.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共同回顾本节知识,理清解题思路与方法,对普遍存在的疑虑,可共同探讨解决,对少数同学还面临的问题,可让学生与同伴交流获得结果,也可课后个别辅导,帮助他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查漏补缺.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种函数类型.因此本课时教学仍然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旦建立,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可以利用它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此外,教师在例题的处理上,应要求学生将解题步骤写完整.。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也是学生继学习正比例函数后的又一函数类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图象,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已有的正比例函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函数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需培养,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3.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手段,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等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板书: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等相关内容的板书。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商场打折、比例尺等,引导学生关注反比例关系。
提问:这些实际问题中是否存在某种数学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然后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8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8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
2、学生准备:(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反比例函数 y?kx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讲授新课[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3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3篇)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一、直接导入法所谓的直接导入法,就是指教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向学生说明该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和内容等,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程序向学生交代,并点明本堂课的课题和重点。
运用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地导入,学习的重点突出,主题也比较鲜明,还能节省时间,不仅能够快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定向,还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地进入教学。
案例“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三角函数值”师:之前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你们还记得是怎样定义的吗?生: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三角函数的数值的。
师:是的,但是用两条线段的比值来定义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如果我们只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就显得方便多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直接导入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但明确了该堂课的主题,还说明了该堂课的学习背景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来延伸的。
二、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就是指所谓的“温故而知新”,通过挖掘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导入新课,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让学生能快速地将新的知识点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当中,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认知难度。
复习导入法的思路是通过对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的复习来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从该联系和新课内容的主题来进行导入设计,学生去思考,再由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案例“反函数”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础知识,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呢?那么还记得吗?生:记得,主要有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
师:对,但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函数呢?若存在这样两个函数f(x)=2x-1,f′(x)=0.5x+0.5,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作图看看(如图),由图可见,这两个函数是关于直线y=x对称的,像这样的两个函数我们就说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
那么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前面学习过的函数的基础知识来总结。
生:(讨论、总结)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一一映射的,且与反函数在相应的区间单调性是一致的。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6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6篇)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把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2、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学问重点难点1.通过详细问题熟悉反比例的量。
2、把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难点:熟悉反比例,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预习24---26页内容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一样吗?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二、展现与沟通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日讨论的课题。
今日讨论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情境(一)熟悉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觉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觉?独立观看,思索同桌沟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肯定)观看思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肯定情境(三)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肯定)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反比例意义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肯定的。
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二、反应与检测1、推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1)出油率肯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肯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肯定,底面积和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3.引出反比例函数: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量的乘积为定值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二)讲授新知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y = k/x(k为常数,k≠0)。
3.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其他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培养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选做题:
(1)课本习题26.3第1、2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3.探究性作业:
(1)研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反比例函数的解题技巧,形成小组学习报告。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动态展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一块固定面积的田地,耕种宽度与长度成反比,如何选择宽度与长度才能使耕种效率最高”,引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兴趣;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3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3篇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教学难点1、列函数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讲评二、复习导入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知道当(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
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
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
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
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
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从这个关系中发现: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
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2、自变量的取值是x>0.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二一、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
反比例函数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重点)2.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重点)3.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教学难点:正确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函数?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个变量,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的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你学过哪些函数?问题1:若每天背10个单词,那么所掌握的单词总y(个)与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函数式为。
问题2:小明原来掌握了150个单词,以后每天背10个单词,那么他所掌握单词总量y(个)与时间x(天)之间的关系式为。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都是一次函数二、讲授新课(一)反比例函数概念新学期伊始,小明想买一些笔记本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妈妈给了小明30 元钱,小明可以如何选择笔记本的价钱和数量呢?通过填表,你发现 x ,y 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合作探究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写出它们的解析式.(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 度v (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 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 1000 m 2 的矩形草 坪,草坪的长 y (单位:m)随宽 x (单位:m)的 变化而变化;(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04 km 2 ,人均占 有面积 S (km 2/人) 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 的 变化而变化.观察以上三个解析式,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地,形如 (k 为常数,k ≠ 0) 的函数, 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1463v t =,1000y x =,41.6810.S n⨯=k y x =思考:反比例函数 (k ≠0)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因为 x 作为分母,不能等于零,因此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实际问题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反比例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想一想:反比例函数除了可以用(k ≠ 0) 的形式表示,还有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注意 k ≠ 0)练一练:下列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若是,请指出 k 的值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键看它能否写成y =k x(k 是常数,k ≠0)或xy =k (k ≠0)或y =kx -1(k ≠0)这样的形式,即两个变量的积是不是一个非零常数.如果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则这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关系;否则便不成反比例关系.例1 若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求 k 的值,并写出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方法总结:已知某个函数为反比例函数,只需要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练一练:1. 已知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则k 必须满足2. 当m= 时, 是反比例函数. (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 y x =k y x =224k y k x -=+-k y x =,1y kx -=,.xy k =13y x -=3x y =-111y x =-31y x =-21y x =(2)(1)k k y x-+=22m y x -=例2 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 =2时,y =6.(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 当 x =4 时,求 y 的值.(三)在实际生活中建立函数模型例3 人的视觉机能受运动速度的影响很大,行驶中司机在驾驶室内观察前方物体是动态的,车速增加,视野变窄. 当车速为 50km/h 时,视野为 80 度,如果视野 f (度) 是车速 v (km/h) 的反比例函数,求 f 关于 v 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当车速为100km/h 时视野的度数.三、 巩固练习1. 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B. C. D. 2. 填空(1) 若 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2)若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3) 若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 是 .3.已知变量 y 与 x 成反比例,且当 x =3时,y =-4.(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 当 y =6 时,求 x 的值.4.如图所示,已知菱形 ABCD 的面积为180,设它的两条对角线 AC ,BD 的长分别为x ,y . 写出变量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它是什么函数. 12y x =-21y x =-12y x =+11y x =-1m y x -=()2m m y x+=212m m m y x ---=5. 已知 y 与 x +1 成反比例,并且当 x = 3 时,y = 4,(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 当 x = 7 时,求 y 的值.6. 已知 y = y 1+y 2,y 1与 (x -1) 成正比例,y 2 与 (x + 1)成反比例,当x = 0 时,y =-3;当 x =1 时,y = -1,求:(1) y 关于 x 的关系式;(2) 当 x = 时,y 的值.四、 课堂小结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三种表达方式2. 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3. 在实际生活中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五、 板书设计12反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 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 =k x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的自变量x 不能为0确定表达式:待定系数法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六、 作业习题 1、2、3练习册七、教学反思 复习以前所学的函数知识,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反比例函数也是描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函数思维,学生熟记反比例函数的形式及模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反比例函数教案6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反比例函数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能解决确定反比例函数中常数志值的实际问题。
(3)会处理涉及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使我们认识到了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请看例1(投影出课本第50页例2)。
例1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吨/天)与卸货时间t(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由于紧急情况,船上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每天至少卸货多少吨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审完题后,你的切入点是什么,由题意知:船上载物重是30×8=240吨,这是一个不变量,也就是在这个卸货过程中的常量,所以根据卸货速度×卸货天数=货物重量,可以得到v与t的函数关系即vt=240,v=240,所以v是t的反比例函数,且t0.t(2)你们再回忆一下,今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与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常数k是直接知道的,今天要先确定常数k)(3)明确了问题的区别,那么第二问怎样解决根据反比例函数v=240(t0),当t=5时,v=48。
即每天至少要48吨。
这样做的答案是不错的,这里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二问,你有什么想法。
实际上这里是不等式关系,5日内完成,可以这样化简t=240/v,0t≤5,即0240/v≤5,可以知道v≥48即至少要每天48吨。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反比例函数是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它在描述一些与变量成反比关系的实际问题中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反比例函数在计算物体速度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1.教材章节:本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函数》第一节“反比例函数”设计。
2.教学内容:
a.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x增大时,y减小;当x减小时,y增大;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
d.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密度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与反比例关系相关的现象。
2.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结合起来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和直观想象。
最后,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时间安排基本合理,但也有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既要保证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吸收新知识,也要避免课堂氛围过于紧张,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我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见解有时也让我感到惊喜,这表明学生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
第1章反比例函数1.1 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平均速度v 是所用时间t 的函数吗?为什么?(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 为常数且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常数k 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 ,其中自变量t 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 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 的取值范围为t>0.【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 2,它的一边是acm ,这边上的高是hcm ,则a 与h 的函数关系;(2)压强p 一定时,压力F 与受力面积S 的关系;(3)功是常数W 时,力F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 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x(k是常数,k ≠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1)a=12/h ,是反比例函数; (2)F =pS ,是正比例函数; (3)F=W/s ,是反比例函数; (4)y=m/x ,是反比例函数. 3.当m 为何值时,函数y=224m x-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易求出m 的值.解: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2m -2=1,m=3/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4x.4.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V与密度ρ成反比例.且V=5m3时,ρ=1.98kg/m3(1)求p与V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V=9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解:略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分析:y1与x成正比例,则y1=k1x,y2与x2成反比例,则y2=k2x2,又由y=y1+y2,可知,y=k1x+k2x2,只要求出k1和k2即可求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解:因为y1与x成正比例,所以y1=k1x;因为y2与x2成反比例,所以y2=22kx,而y=y1+y2,所以y=k1x+22kx,当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教学说明】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掌握如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3、5题.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的都很好,但在求函数解析式时,解题不够灵活,如解答第5题时,不知如何设未知数.在这方面应多加练习.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呢?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学说明】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1)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思考:(1)观察上图,y 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 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 如何变化?y 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2)这两条曲线会与x 轴、y 轴相交吗?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数所在的象限画出函数y=3x的图形,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形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3: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活动: (1)可以用画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的方式与步骤进行自主探索其图象; (2)可以通过探索函数y=6x 与y=-6x 之间的关系,画出y=-6x的图象. 【归纳结论】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探究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6x 与y=6x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从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对比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曲线”及“两支”的特征.【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k x 与y=-kx(k ≠0)的图象关于x 轴或y 轴对称.【教学说明】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观察函数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9例1.2.如果函数y =2x k +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 = . 【答案】 -2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 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 的值是 .【答案】 1,24.已知直线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象限. 【答案】 二、四 5.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解析:因为k=1>0,所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 【答案】 C6.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 )【答案】 C7.已知函数23()2m y m x --为反比例函数.(1)求m 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 ≤-12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 =4时,求y 的值; (2)当y =-2时,求x 的值; (3)当y >2时,求x 的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3; (2)x =-6; (3)0<x <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 (1)当x =2时,y 的值;(2)当1<x ≤4时,y 的取值范围; (3)当1≤y <4时,x 的取值范围. 解:列表:由图知: (1)y =-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每一题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4题.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从练习上来看,学生掌握的不够好,应多加练习.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巩固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教学重点】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我们学会了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那么你能根据一些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吗?【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已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P(2,4)(1)求k的值,并写出该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A(-2,-4),B(3,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3)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如何变化?分析:(1)题中已知图象经过点P(2,4),即表明把P点坐标代入解析式成立,这样能求出k,解析式也就确定了.(2)要判断A、B是否在这条函数图象上,就是把A、B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如能使解析式成立,则这个点就在函数图象上.否则不在.(3)根据k的正负性,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判定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y随x的值的变化情况.【归纳结论】这种求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2.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k的取值范围是k>0还是k<0?说明理由;(2)如果点A(-3,y1),B(-2,y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y2的大小.分析:(1)由图象可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此,k>0.(2)因为点A(-3,y 1),B(-2,y 2)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3<0,-2<0.所以点A 、B 都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3<-2,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可知:y 1>y 2.【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 1),B(5,y 2)在双曲线y=-3x上,则y 1、y 2中较小的是 . 【答案】 y 22.已知点A(x 1,y 1),B(x 2,y 2)是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 1<0<x 2,则有( ).A.y 1<0<y 2B.y 2<0<y 1C.y 1<y 2<0D.y 2<y 1<0 【答案】 A3.若A(a 1,b 1),B(a 2,b 2)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且a 1<a 2,则b 1与b 2的大小关系是( )A.b 1<b 2B.b 1=b 2C.b 1>b 2D.大小不确定 【答案】 D 4.函数y=-1x的图象上有两点A(x 1,y 1),B(x 2,y 2),若0<x 1<x 2,则( ) A.y 1<y 2 B.y 1>y 2 C.y 1=y 2 D.y 1、y 2的大小不确定 【答案】 A5.已知点P(2,2)在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上,(1)当x=-3时,求y 的值;(2)当1<x <3时,求y 的取值范围.6.已知y=kx(k ≠0,k 为常数)过三个点A(2,-8),B(4,b),C(a ,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求a 与b 的值. 解:(1)将A (2,-8)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6,则反比例解析式为y=-16x; (2)将B (4,b )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b=-4;将C (a ,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2=-16a,即a=-8.7.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由点A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 的值,再验证点A 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k ≠0).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 =1时,y =-2.所以-2=1k ,k =-2.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y=-2x 图象上,所以m=25-- =25 ,点A 的坐标为(-5,2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5,-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5, 25)不在这个图象上;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5,-25)在这个图象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数学内容.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7题.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教师应在给出相应的典型例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发现规律.最后,教师清楚地向学生总结每一种函数解析式的适用范围,以及一般应告知的条件.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如何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学习,去获取知识.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究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难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第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借助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看图(象)、识图(象)能力、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函数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正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3.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教学说明】对所学的三种函数的性质教学复习,让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系统的了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3,4),试求出它们的表达式,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k1x,y= 2kx,其中,k1,k2是常数,且均不为0.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P(-3,4),则P(-3,4)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即点P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表达式.因此,4=k1×(-3),4=23k-解得,k1=43- k2=-12所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3-x,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12x.函数图象如下图.【教学说明】通过图象,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双曲线y=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的一点,AB丄x轴于点B,且△ABO的面积是3,则k的值是( )A.3B.-3C.6D.-6分析: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是个定值,即S =12|k|. 解:根据题意可知:S △AOB =12|k|=3,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 =6.【答案】 C 2.反比例函数y=6x 与y=2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 12B.2C.3D.1分析: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分别求出四边形OEAC 、△AOE 、△BOC 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解:分别过A 、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过B 作BC ⊥y 轴,点C 为垂足,∵由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可知,S 四边形OEAC =6,S △AOE =3, S △BOC =1,∴S △AOB =S 四边形OEAC -S △AOE -S △BOC =6-3-1=2.【答案】 B3.已知直线y =x +b 经过点A(3,0),并与双曲线y=kx的交点为B(-2,m)和C ,求k 、b 的值.解:点A(3,0)在直线y =x +b 上,所以0=3+b ,b =-3.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3.又因为点B(-2,m)也在直线y =x -3上,所以m =-2-3=-5,即B(-2,-5).而点B(-2,-5)又在反比例函数y=kx上,所以k =-2×(-5)=10. 4.已知反比例函数y=1k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 2x -1的图象交于A(2,1).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试判断A 点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与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分析:(1)因为点A 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把A 点的坐标代入这两个解析式即可求出k 1、k 2的值.(2)把点A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A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可知A ′是否在这两个函数图象上.解:(1)因为点A(2,1)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所以k1=2×1=2. 1=2k 2-1,k 2=1.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 (2)点A(2,1)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是A ′(-2,-1).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y=22=-1,所以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A ′点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y =-2-1=-3,所以点A ′不在一次函数图象上.5.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 <0,且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y=-3x的图象上.(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利用画出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分析:(1)由于点A、点B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把这些点的坐标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可求出k、b和a的值.(2)由 (1)求出的k、b、a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和 (4)都是利用函数的图象进行解题.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3)从图象上可知,当一次函数y 的值在-1≤y ≤3范围内时,相应的x 的值为:-1≤x ≤1.(4)从图象可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又m +1>m ,所以y 1>y 2.或解:当x 1=m 时,y 1=-2m +1;当x 2=m +1时,y 2=-2×(m +1)+1=-2m -1所以y 1-y 2=(-2m +1)-(-2m -1)=2>0,即y 1>y2.6.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利用图象中的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A 、B 两点坐标代入两解析式,即可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因为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与函数值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反映在图象上,自变量取相同的值时,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大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纵坐标.【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础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强调:教学反思1.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求解两种函数解析式,往往用待定系数法.2.观察图象,把图象中提供、展现的信息转化为与两函数有关的知识来解题.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体会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情感态度】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1)根据压力F(N)、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式p=FS,请你判断:当F一定时,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2)如人对地面的压力F=450N,完成下表:(3)当F=450N时,试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是如何变化的,据此,请说出它们铺垫木板通过湿地的道理.解:(1)对于p=FS,当F一定时,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p是S的反比例函数.(2)因为F=450N,所以当S=0.005m2时,由p=FS得:p=450/0.005=90000(Pa)类似的,当S=0.01m2时,p=45000Pa;当S=0.02m2时,p=22500Pa;当S=0.04m2时,p=11250Pa(3)当F=450N时,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p=450/S,它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的性质可知,当受力面积S增大时,地面所受压强p会越来越小,因此,该科技小组通过铺垫木板的方法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地面所受压强,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湿地.2.你能根据玻意耳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即pV=K)来解释:为什么使劲踩气球时,气体会爆炸?【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5例题.2.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 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答案】y=12x;x>03.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 (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答案】y=90 x4.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答案】A5.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答案】D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答案】D7.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 )【答案】A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优秀篇)第一章:反比例函数的引入1.1 学习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1.2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果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是y=k/x(其中k是常数,k≠0),函数y=k/x称为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x增大时,y值减小;当x减小时,y值增大。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曲线,称为双曲线。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让学生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1 学习目标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曲线,称为双曲线。
双曲线的两支分别沿着x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延伸,且越来越接近x轴,但永远不会与x轴相交。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观察和总结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分析反比例函数图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第三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1 学习目标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能够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x增大时,y值减小;当x减小时,y值增大。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曲线,称为双曲线。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让学生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反比例函数的应用4.1 学习目标学会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4.2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中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 (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k为常数且k≠0),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km,某人开车从A地到B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1200v中,t和v之间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教学说明】通过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的复习,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318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随宽x的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解:(1)t=1318v;(2)y=1000x;(3)S=41.6810n,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y=kx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v的变化而变化;(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解答:(1)t=2000v;(2)h=1000S;(3)p=100S.2.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y=4x,yx=3,y=6x+1,xy=123解答: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3.已知函数y=k x ,当x =1时,y =-3,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B). A.y=3x B.y=-3x C.y=13x D.y=-13x4.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当x =3时,y =4,那么y =3时,x 的值等于(A).A.4B.-4C.3D.-35.若函数y=11m x -(m 是常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 =2,解析式为y=1x. 6.写出下列各题中所要求的两个相关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函数的类别.(1)商场推出分期付款购电脑活动,每台电脑12000元,首付4000元,以后每月付y 元,x 个月全部付清,则y 与x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函数.(2)某种灯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它的使用天数y 与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函数.(3)设三角形的底边、对应高、面积分别为a 、h 、S .当a =10时,S 与h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函数;当S =18时,a 与h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函数.(4)某工人承包运输粮食的总数是w 吨,每天运x 吨,共运了y 天,则y 与x 的关系式为,是函数.解答:(1)y=8000x ,反比例; (2)y=1000x,反比例; (3)S =5h ,正比例,a=36h ,反比例; (4)y=w x,反比例.7.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的值.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可设y=kx,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解:(1)设y=k/x,因为x=2时,y=6,所以有6=k/2,解得k=12,因此y=12/x.(2)把x=4代入y=12/x,得y=12/4=3.【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引导.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6.1”中第2 、3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建立从概念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分析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4.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体会乐趣,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其性质有哪些?2.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会是什么形状呢?请大家猜猜看,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画?【教学说明】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由此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示范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再让学生尝试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2.在作图过程中,启发学生类比画一次函数的图象的过程;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作图步骤: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教学说明】教师在活动中应重点关注:(1)启发学生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作图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的作图过程中又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学生一起体会其中的共性和特性.(2)①列表时,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到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即x ≠0),同时,所取的点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至于使自变量或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是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的特征;②描点时,一般情况下所选的点越多则图象越精细;③连线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描好的点先思考:图象有没有可能是直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图象特点后,引导学生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各点,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3.比较y=6x与y=-6x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种双曲线,并且让学生切实认识和理解:反比例函数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逐渐靠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在同一坐标系内两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关系.4.观察函数y=6x和y=-6x以及y=3x和y=-3x的图象.(1)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点吗?(2)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3)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教学说明】学生小组讨论,观察思考后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不为零)的图象是一种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果函数y=2x k+1的图象是双曲线,那么k=-2.2.如果点(1,-2)在双曲线y=kx上,那么该双曲线在第二、四象限.3.如果反比例函数y=3kx-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1,2.4.反比例函数y=-1/x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D)5.下列反比例函数图象一定在第一、三象限的是(C)A.y=mxB.y=1mx+C.y=21mx+D.y=-mx6.已知直线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kb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7.已知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3b kx-的图象交于点(-1,-1),则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yx =.8.作出反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当x=4时,求y的值;(2)当y=-2时,求x的值;(3)当y>2时,求x的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3;(2)x=-6;(3)0<x<6.9.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结合图象回答:(1)当x=2时,y的值;(2)当1<x≤4时,y的取值范围;(3)当1≤y<4时,x的取值范围.解:列表:由图知:(1)y=-2;(2)-4<y≤-1;(3)-4≤x<-1.【教学说明】为了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研究题目时,要紧扣性质进行分析,达到理解性质的目的.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知识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收获?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6.2”中第2、3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1.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2.经历观察、归纳、交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图形的感知水平.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反比例函数刻画现实生活问题的作用.【教学重点】准确掌握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教学难点】准确掌握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的画法,及图象所在的象限.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它的性质.【教学说明】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学习,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并引导学生的研究思路.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画一画反比例函数y=6x和y=-6x的图象.思考:随着x的增大,y值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说明】加深学生对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并在列表、画图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2.在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上取两点P(1,6),Q(6,1),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______;过点Q分别作x 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______;S1与S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归纳结论】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过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的绝对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点A(7,y1),B(5,y2)在双曲线y=-3x上,则y1、y2中较小的是y2.2.若反比例函数y=kx,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A)A.k<0B.k>0C.k≤0D.k≥03.下列函数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B)A.y=xB.y=1 xC.y=-1xD.y=2x4.反比例函数y=22()21mm x--,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是(C)A.±1B.小于1/2的实数C.-1D.15.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A)A.y1<0<y2B.y2<0<y1C.y1<y2<0D.y2<y1<06.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它们的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B.它们的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C.k<0D.它们的自变量x的取值为全体实数第6题图第8题图7.当k<0时,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大致是(B)8.如图,A、B是函数y=2x的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两点,BC∥x轴,AC∥y轴,△ABC的面积记为S,则(B)A.S=2B.S=4C.2<S<4D.S>49.已知点A(m,2)、B(2,n)都在反比例函数y=3mx的图象上.(1)求m、n的值;(2)若直线y=mx-n与x轴交于点C,求C关于y轴对称点C′的坐标. 解:(1)m=n=3;(2)C′(-1,0).10.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A(3,3).(1)求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把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m),求m的值和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在(2)中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解:(1)y=x,y=9x;(2)m=32;y=x-92;(3)S四边形OABC=1 108.11.如图,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直线y=x-2交于点A,且A点纵坐标为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将y A=1代入y=x-2得x A=3,故A的坐标为(3,1).将A(3,1)代入y=kx得k=3,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3 x .【教学说明】检测题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增加了灵活性,以基本题为主,也有少量综合问题,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请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6.3”中第1、2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完一次函数,并初步认识、感知反比例函数概念之后,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进一步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研讨、学生设计问题等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理解加深.2.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3.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教学重点】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复习回顾: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3.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对称性如何?【教学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利用铺垫木板的方式通过了一片烂泥湿地,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Pa)将如何变化?(见书P142)(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当木板面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5)请利用图象对(2)和(3)作出直观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解:(1)p=600S(S>0),p 是S 的反比例函数. (2)p=3000Pa (3)至少0.1m2【教学说明】在(4)中,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只需在第一象限作函数图象?此外,还要注意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值.在(5)中,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交流,领会实际问题的数学意义,体会数与形的统一.2.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见书P 142)(1)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能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2)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 ,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3.如图,正比例函数y =k 1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k 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坐标为(3,23).(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 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教学说明】逐步提高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感知水平;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个水池装水12m3,如果从水管中每小时流出x(m3)的水,经过y(h)可以把水放完,那么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12y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2.若梯形的下底长为x,上底长为下底长的13,高为y,面积为60,则y与x的函数关系是90yx=(不考虑x的取值范围).3.某一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每人制作一个面积为200 cm2的矩形学具进行展示.设矩形的宽为xcm,长为ycm,那么这些同学所制作的矩形的长ycm 与宽x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4.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D)A.小明完成百米赛跑时,所用时间t(s)与他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关系B.长方形的面积为24,它的长y与宽x之间的关系C.压力为600N时,压强p(Pa)与受力面积S(m2)之间的关系D.一个容积为25L的容器中,所盛水的质量m(kg)与所盛水的体积V(L)之间的关系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如下表:则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D)A.y=3000xB.y=6000xC.y=3000/xD.y=6000/x6.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x≤10,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A)7.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cm3,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长ycm关于高xcm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画出(1)中函数的图象;(3)当高是3cm时,求长.解:(1)y=20/x(x>0);(2)图象略;(3)长为20/3cm.【教学说明】用函数观点来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加深对函数的认识.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什么?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6.4”中第2题.2.完成练习册中相应练习.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具体步骤是:认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章复习1.理解反比例函数及其主要性质,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的过程,了解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3.初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知识结构【教学说明】通过回顾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不为零)的图象是一种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增大.过双曲线上任一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所得矩形的面积为|k|.3.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列表时自变量的取值应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一对数值,这样既可以简化计算,又便于描点;b.列表、描点时,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方便连线;c.在连线时要用光滑的曲线,不能用折线. 4.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尽快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y=-x/3;(2)y=-8/x ;(3)y=4x -5;(4)y=5x -1;(5)xy=1/8. 分析:判断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依据反比例函数定义y=kx(k ≠0),它也可变形为y=kx -1及xy=k 的形式,(4)、(5)就是这两种形式.解:其中反比例函数有(2),(4),(5).2.已知反比例函数y=26(2)a a x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a 的值及解析式.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来解此题.解:因为y=26(2)a a x --是反比例函数,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261,20.a a ⎨⎩=>⎧---解得 2.a a ⎧=>⎪⎨⎪⎩所以y=2x. 3.已知y=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当x=1时,y=4;当x=3时,y=5,求x=-1时,y 的值.分析:先求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再求x=-1时,y 的值.不可草率地将k 1、k 2都写成k 而导致错误,题中给出了两对数值,决定了k 1、k 2的值.4.已知函数y=24213m m x ⎛⎫+ ⎪⎝⎭-是反比例函数,且其函数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析:此题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来解反比例函数y=kx(k ≠0),当k>0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k<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解: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4m 2-2=-1,所以m=12或m=-12.因为此函数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m+13>0,所以m>-13,所以m=1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56x. 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 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 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3厘米时,求y 的值.分析:本题依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出方程,然后变形求出长关于高的函数关系式.解:(1)因为长方体的长为y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x厘米,所以5xy=100,所以y=20x.(2)因为x是长方体的高,所以x>0,即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3)当x=3时,y=203=263(厘米).【教学说明】通过例题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应用及推理能力.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一次函数y=-x+1与反比例函数y=3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下图中的(A)解:∵y=-x+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排除B、C;又y=3x的图象两支在第一、三象限,故排除D.∴答案应选A.2.如图,P是反比例函数y=kx上一点,若图中阴影部分的矩形面积是2,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析: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就是求k的值.此题可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坐标与线段长度的转化来解.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作两条坐标轴的垂线,可得到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面积等于y=kx中的|k|.解:设P 点坐标为(x,y).因为P 点在第二象限,所以x<0,y>0. 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矩形的长、宽分别为-x,y . 又-xy=2,所以xy=-2.因为k=xy ,所以k=-2.所以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3. 当n 取什么值时,y=()2212nn n n x ++-是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y=kx(k ≠0)可知,要使y=()2212n n n n x ++-是反比例函数,必须n 2+2n ≠0且n 2+n -1=-1.解:y=()2212n n n n x++-是反比例函数,则2220,11,n n n n +⎧≠+⎪⎩=⎪⎨-- ∴02,0 1.n n n n ≠≠=⎨=⎧⎩且-或- 即n=-1.故当n=-1时,y=()2212n n n n x ++-表示反比例函数:y=1x-.∵k=-1<0,∴双曲线两支分别在二、四象限内,并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一个圆台形物体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23.如果放在桌上,对桌面的压强是200Pa ,翻过来放,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解:设下底面是S 0,则由上底面积是23S 0,由p=FS,且S=S 0时,p=200,有F=pS=200×S 0=200S 0.因为是同一物体,所以F=200S 0是定值.所以当S=23S0时,p=FS=020023SS=300(Pa).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教材“复习题”中第1~6题.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一个整合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反比例函数本章导入ppt课件
4. 再次经历“找出常数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 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 数学模型。
5. 使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函数概念中的运动 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本章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 析式,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 能描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会用待定 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 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 像法的各自特点。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情境一:
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成什么关系? (s=vt)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情境二:
汽车从石家庄出发开往北京(全程约 300km),全程所用时间t(h)随速度v (km/h)的变化而变化.
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t吗? 速度v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的解 析式,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析式,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 能描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会用待定 能描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 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 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 像法的各自特点。 像法的各自特点。
情境二: 情境二:
汽车从石家庄出发开往北京( 汽车从石家庄出发开往北京(全程约 300km),全程所用时间 (h)随速度 ),全程所用时间 ),全程所用时间t( )随速度v (km/h)的变化而变化 )的变化而变化. 你能用含有v的代数式表示 吗? 你能用含有 的代数式表示t吗 的代数式表示 速度v是时间 的函数吗 为什么? 速度 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是时间 的函数吗?
情境一: 情境一:
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 与时间 成什么关系? 与时间t成什么关系 当路程 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 成什么关系? 一定时 (s=vt) )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s一定时, 与宽b成什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 一定时,长a与宽 成什 一定时 与宽 么关系? 么关系 (s=ab) )
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 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 值时, xy=a( 系,如xy=a(a为一个定 ),则 成反比例。 值),则x与y成反比例。
3. 能根据图像数形结合地分析掌握反比例函数 的函数关系和性质, 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再次经历“找出常数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 再次经历“找出常数和变量, 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5. 使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使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上, 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函数概念中的运动 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本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 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一次函数以及正 比例函数的内容, 比例函数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主要 从定义、图像、 从定义、图像、性质和应用几个方面展开学 习,相信大家已经逐步学会用函数的思想解 决和处理问题, 决和处理问题,初步具备从函数图像中获取 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能力。 本章我们将一起学习函数大家庭中的另 一位成员——反比例函数。大家还记得之前 反比例函数。 一位成员 反比例函数 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吗? 学习过的反比例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