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 第二章
犯罪学课堂教学课件
二 、 学科地位
(一)、 与刑法学的关系 (二) 、与社会学的关系 (三)、 与心理学的关系
(一)、与刑法学的关系
(1)、 犯罪学从刑法学中分离出来; (2)、刑法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犯罪学 的研究提供借鉴,如:对犯罪的界定及刑 罚的预防犯罪功能; (3)、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为刑事立 法和司法服务,如犯罪的心理态度,量刑 原则,刑罚种类,量刑制度等.
阶级性,社会性,时
(二)、犯罪现象的基本状况 犯罪数量,犯罪率, 犯罪种类等
(三)、犯罪现象的特点 纵横向比较
(四)、犯罪现象的规律
犯罪升降变化和发
展演进的必然趋势,是犯罪预测及预防的前提。
二 、 犯罪原因
核心,主干 (一)、犯罪的根源 (二)、犯罪的原因(狭义)
1 、社会原因 政治,经济,文化 2、 个体原因 生理,心理 (三)、 犯罪的条件及相关因素 (四)、 犯罪被害人
2、 代表人物及其犯罪学思想
贝卡利亚[意] 1764年 《论犯罪与 刑罚》
(1)、 原因: 自由意志论 尔 理性行动能力
黑格
(2)、 预防: 心理强制论 刑罚的 确定性,均衡性,即时性。
(二)、 实证犯罪学派
1、 产生背景: 2、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 产生背景:
(1)、古典犯罪学派没有有效地遏制刑事犯 罪的激增
二、犯罪学的概念
(一) 狭义犯罪学
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和犯罪现象 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 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 罪原因,故又称犯罪原因学或犯罪定量 学。
(二) 广义犯罪学
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 础上,揭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特点,探索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 预防,减少和控制犯罪的措施和途径的科 学。
犯罪学---整理打印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1879年法国学者保罗.托皮纳尔首次提出犯罪学,1885 年意大利加罗法络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犯罪学广义的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三个方面: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4、犯罪现象是指再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
5、犯罪学的作用:认识犯罪;为制定完善刑事法律提供依据;为预防犯罪的时间提供理论依据;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6、犯罪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行的社会科学。
7、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和统计研究法。
8、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确定选题阶段、制定研究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对质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提出研究成果。
第二章犯罪学的发展历史1、贝卡利亚---,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犯罪学》,(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边芯---学说核心是功利主义理论,英国,<道德与立法原则>、《刑罚原则》;关于古典学派犯罪学思想的总结: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任务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2、龙勃罗梭---意大利,实证派犯罪学创始人,《犯罪人论》;菲利---意大利,犯罪三原因论(人类学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犯罪社会学》,犯罪饱和法则: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3、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犯罪社会学居于主导地位;犯罪综合原因论成为犯罪原因理论的主流;广义犯罪学的观点成为犯罪学研究就的主流;犯罪学早期研究思路在衰落之后又有所复兴;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扩展了犯罪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日益密切。
犯罪学第二章
心理强制说以人为理性动物,又有自私的特性为基点。 心理强制说以人为理性动物,又有自私的特性为基点。心 理强制说强化人们对犯罪与刑罚必然相系的确信, 理强制说强化人们对犯罪与刑罚必然相系的确信,除对具体犯 罪立即执行刑罚之外,尤其重要的是以法律预先明确规定各种 罪立即执行刑罚之外, 犯罪及其犯罪后应受的刑罚处罚。由此, 犯罪及其犯罪后应受的刑罚处罚。由此,意欲犯罪者无论有何 犯罪趋向,都将面临着刑罚的威慑, 犯罪趋向,都将面临着刑罚的威慑,从而使刑罚的心理强制作 用得以充分发挥。 用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节
19世纪末的实证主义学派 19世纪末的实证主义学派
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表明以古典学派构建的刑法体系不能 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自然科学快速发展, 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自然科学快速发展,为人们认识犯罪现 象提供了科学方法。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开始出现。 象提供了科学方法。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开始出现。 代表人物主要有龙勃罗梭(Lombroso)、 )、菲利和加罗法 代表人物主要有龙勃罗梭(Lombroso)、菲利和加罗法 基本出发点:否定意志自由, 洛。基本出发点:否定意志自由,坚持犯罪为某些客观因素所 决定的决定论。生理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心理决定论。 决定的决定论。生理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心理决定论。
[参见陈兴良.刑法的启蒙[m].北京:法律出版社, 参见陈兴良.刑法的启蒙[m].北京:法律出版社, [m].北京 2003.p98 ]
“人是避免不快、追求快乐、权衡利弊之下进行活动的动 人是避免不快、追求快乐、 如果把刑罚作为犯罪的后果预先予以规定, 物,如果把刑罚作为犯罪的后果预先予以规定,实施犯罪时立 即执行法律上规定的刑罚,那么人们就会把不犯罪而产生的小 即执行法律上规定的刑罚, 的不快和因受刑罚而产生大的不快,合理地加以权衡, 的不快和因受刑罚而产生大的不快,合理地加以权衡,因为了 避免大的不快抑制小的不快而不去犯罪, 避免大的不快抑制小的不快而不去犯罪,就有必要在法律上预 先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关系。 先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关系。”
犯罪学第二章 犯罪现象
无被害人犯罪
二、概念 是指基于行为人的自愿和彼此双方同意进行的犯罪行 为。 显著的特征是:行为各方都是自愿同意甚至积极参加 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物。行为的 “被害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被害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 个利益交换者,是在利益平等的前提下所做的交易, 交易双方两厢情愿,甚至都是交易的受益者,并不存 在谁是被害人的问题。
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爆炸罪、放火罪、决水罪、破坏交通工具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 侵犯财产的暴力犯罪:抢劫罪、抢夺罪
妨害社会管理的暴力犯罪:妨害公务罪、扰乱社秩序罪
妨害婚姻家庭的暴力犯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四、我国暴力犯罪的特点
(一)暴力犯罪数量呈现持续增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暴力犯罪不断增多,从80年至90年,统计的 发案率增加了两倍。为此,上世纪80年代起曾频繁采用的“严打”模式, 96年我国又实施第二次严打。至今,暴力犯罪仍未得到有效地控制。 (二)暴力手段愈发残忍 由于利益冲突的激化、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传播,促使暴力犯罪手段 越来越野蛮、越来越残忍,一些犯罪分子心狠,作案手段毒辣,抢劫并 发杀人、凶杀又行强奸,伤害必致死亡,在杀人犯罪中,肢解尸体、碎 尸焚尸时有发生。 商店老板娘被杀害肢解 (三)涉枪犯罪日益突出 涉枪犯罪日益突出,表明犯罪暴力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是暴力化恶 性升级的表现形式。 涉枪犯罪高发区在沿海、边境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以及东 北地区。涉枪案件的犯罪类型主要是抢劫银行及运钞车、抢劫出租车, 绑架、武装贩毒、走私等。
1、美国社会暴力犯罪泛滥 2、研究报告:巴西每天有近50名青年死于暴力犯罪
3、我国2007暴力犯罪现状
《犯罪学》教学大纲(1)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犯罪学的学习,可以使学员掌握中国犯罪演变的历史,掌握我国各时期犯罪态势的变化和新型犯罪的发展变化,并且剖析其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然后诉诸刑事政策与立法的修订。
尤其是在我国,治理犯罪的途径与手段,也决不仅止于刑罚,而是延伸到德法兼治的所有领域;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是运用犯罪学研究成果的舞台,对社会治安实行富于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也正基于此。
二、课内学时分配犯罪学课程3学分。
一个学期的课程。
课内学时5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一、主要的教学资源(一)文字教材文字主教材为《犯罪学》,刘文成主编,群众出版社出版,它是教学与考试的主要依据。
同时还配置文字辅助教材。
(二)录音录象教材为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要求,满足自学需要,天津电大制作了《犯罪学》网络课程。
二、教学环节(一)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
(二)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辅导课学习,以不少于课程内容时数的三分之一为宜。
(三)考试要求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我国各时期犯罪态势的变化和新型犯罪的发展变化,并且剖析其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然后诉诸刑事政策与立法的修订。
题量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25%,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总数的50%,比较容易的试题占总数的25%。
考试题型。
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主观性试题,如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共六种题型。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试题应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重视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
试题兼顾各种犯罪类型;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概述总结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第一节: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1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科学根据犯罪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的犯罪学之分狭义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部分是犯罪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和理论。
另一部分是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
广义犯罪学:不仅包括对犯罪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规律的研究,还包括对控制和预防对策的研究。
1.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1犯罪现象(犯罪学的研究是以犯罪现象为基础) 犯罪现象研究有两个视角:一是具体的犯罪事件(包括犯罪人、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对象、犯罪发生的时空条件及犯罪造成的后果)二是全部或部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2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思考方向展开:个体差异研究(假设一些人更容易实施犯罪) 社会结构/过程研究(假设某类社会环境产生较高的犯罪率)○3犯罪对策(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门性的综合措施犯罪预防和控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犯罪预测、犯罪预防战略、预防主体、预防体系和措施等方面。
研究程序:观察犯罪现象 分析犯罪原因 提出犯罪预防与控制为内容的对策建议1.3犯罪学的研究意义○1认识犯罪刑法学就是对犯罪和刑罚规律——进行概括的科学;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从规范的角度研究;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为其研究目的服务的,即如何正确适用法律。
不重视犯罪实际、不重视犯罪规律、原因。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本质和规律有着的理性科学的认识认识犯罪就是透过犯罪的表面现象,揭示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2指导刑事政策(犯罪学为指导刑事政策提供依据)刑事政策是国家采取的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刑事政策制定前提是对犯罪现象的科学认识;第二步制定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方阵、策略和方法,采用刑罚和一系列非刑罚处理措施,来达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首先,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功能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犯罪学 第二章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18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19世纪末的实证犯罪学派和当代犯罪学研究三个时期。
一、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一)18世纪古典犯罪学派1.(1)犯罪是违抗上帝的行为,神学色彩浓厚(2)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古典犯罪学派的产生。
西方对人类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的探索开始,不再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类本身的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
2.代表人物、代表作(1)贝卡利亚:1764年出版《论犯罪与刑罚》。
①主要内容A.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立的三大刑法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刑罚人类原则(虽然没有成为现在的原则,但是处处体现)。
B.呼吁废除刑讯逼供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C.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刑法的报应观和威吓观,认为刑罚的目的是组织犯罪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再重蹈覆辙。
要实现刑罚的目的,应当遵循的三项原则:A.刑罚必然性;B.罪行相适应;C.刑法及时性。
(现行学说:预防作用)②贝卡利亚思想对西方刑法改革的作用:A.1768年奥地利废除死刑;B.1772年瑞典减死刑性条款;C.1776年后,美国大大改善了犯罪人的处遇条件;D.1810年法国制定刑法,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2)英国边沁的功利主义犯罪观①内容: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两种基本动力的驱使,即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一切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②犯罪和惩罚的关系:A.社会对犯罪必须进行惩罚B.对犯罪者的惩罚是通过对其施加痛苦,以期受到惩治和教育C.犯罪人的内心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的动机(驱使犯罪和制止犯罪的动机)D.惩罚给予的损失应大于罪犯因犯罪而获得的利益③边沁在司法改革方面强调鉴于建筑设计(既有利于罪犯的悔改,又能体现对罪犯的人道待遇,还能威慑外面的公众)。
3.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思想(1)在解释犯罪原因方面,可以归纳为:①“自由意志论”是犯罪的一个主要论点,将犯罪更多地归因于个人理性的选择。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首次提出,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的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的事实性学科,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的理性认识,提出旨在预防、减少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的外延(一)菲利的犯罪学概念犯罪学的创始人之一,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发表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的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的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不同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的思想,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区别: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奥地利学派的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的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区别的观点,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的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的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的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的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的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传统(狭义)犯罪学派的犯罪学概念传统的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学科,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主要是研究犯罪原因的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的犯罪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由于犯罪学发展的历史很短,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的理论积淀,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的概念,主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的。
问题:犯罪学上的犯罪是刑法规定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初次提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旳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旳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旳、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旳事实性学科, 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旳理性认识, 提出意在防止、减少犯罪旳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旳外延(一)菲利旳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旳创始人之一, 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刊登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旳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 不一样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旳思想, 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旳区别: 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 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 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旳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旳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旳观点, 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旳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旳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旳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旳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旳犯罪旳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旳三个分支学科: 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老式(狭义)犯罪学派旳犯罪学概念老式旳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亲密联络又互相独立旳学科, 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 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重要是研究犯罪原因旳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旳犯罪一、问题旳提出在我国, 由于犯罪学发展旳历史很短, 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旳理论积淀, 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旳概念, 重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旳。
问题: 犯罪学上旳犯罪是刑法规定旳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旳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 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犯罪心理学_第二章_犯罪心理原因分析
六 与 犯 罪 形 态 接 触
五 犯 罪 动 机 学 习
四 学 习 内 容
三 学 习 地 点
二 一 沟 习 通 得 学 习
主 要 内 容
亲密 团体 技巧 动机 态度 理由
(1)犯罪行为是学习而来。 (2)犯罪行为是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由互动学习而来。 (3)犯罪行为的学习主要是发生在个人的亲密团体中。 (4)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①犯罪的技巧,②犯罪的动 机、驱力、合理化与态度的特别指示。 (5)犯罪动机与驱力的特别指示,是从法律有利或不利 的定义学习而来。 (6)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犯罪人,是因 为认为犯罪比不犯罪有利,此乃差别接触理论的基本原理。 当一个人成为犯罪人,是因其与犯罪形态接触,并与反犯 罪形态的疏离的结果。 (7)差别接触因频率、持久性、先后次序与强度而不同。 (8)与犯罪形态或反犯罪形态接触的犯罪行为学习过程, 涉及与其他行为相同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犯罪行为的 学习并不局限于模仿。 (9)虽然犯罪行为是一般需求与价值的显现,但犯罪却 不被这些一般需求与价值所解释。
请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讨论和中心发言
1.1 犯罪的人类学研究
1.1.1 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
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代的野蛮人,他们的生物 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理 与行为特征,这种行为必然不符合文明社会中的传统、 习惯和社会规范,必定构成犯罪。 生来犯罪人在身体特征、感觉和功能特征、心理 特征和其他智慧方面,都有不同于正常人的表现。 气温、季节、地势构造、甲状腺地区、死亡率、 种族、性别、年龄、遗传因素; 文明程度,人口过剩,新闻媒介,生活状况、酗 酒、吸烟,教育、宗教、家庭出身,战争、监狱生活、 移民、职业等社会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名T7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犯罪学〔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ology〔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治安学专业、侦查学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平安防范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交通治理工程专业、行政治理专业〔四〕课程性质: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揭示犯罪原因以及开展犯罪防控对策的一门根底性学科.该学科的基本功能是熟悉犯罪现象,发现犯罪规律,一方面为刑事政策制定与执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理论根底和前提,另一方面为国家、社会和个人限制和预防犯罪提供直接的对策建议,并促进社会政策的变革.犯罪学课程的定位是:1、公安学、公安技术学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或专业选修课,提升学生分析犯罪问题和解决公共平安问题的水平;2、法学专业的根底课或专业选修课,提升法学专业学生分析违法犯罪行为和犯罪人的水平和水平.3、社会学专业的选修课,提升学生分析犯罪问题的水平和水平,促进社会政策的改革和开展.〔五〕教学目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根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一一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的体系和具体举措有个清楚的熟悉.〔六〕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犯罪学的历史开展、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个人原因、犯罪被害人、犯罪对策与类型犯罪等.〔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学时.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并穿插实战练习、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测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到达学籍治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测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二、讲授大纲第一章犯罪学概述教学目的:掌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明确犯罪学的功能;了解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犯罪学和刑法学中犯罪概念的区别.教学重点:犯罪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教学难点: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学与刑法学关系教学内容:一、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犯罪的概念〔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三〕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二、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功能〔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二〕犯罪学的功能三、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三〕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四〕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四、犯罪学研究方法〔一〕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二〕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三〕犯罪学研究方法的程序第二章犯罪学的开展历史教学目的:了解犯罪学的历史开展过程,概括的掌握犯罪学理论的全貌,并对各种理论进行比拟, 引起对犯罪学各种理论的独立思考.教学重点:西方各主要犯罪学流派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各主要犯罪学流派的观点评析.教学内容:、犯罪学创立之前的犯罪研究〔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二〕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犯罪研究〔四〕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二、犯罪学的创立〔一〕刑事古典学派的犯罪学研究〔二〕实证派犯罪学的创立三、现代犯罪学的开展〔一〕20世纪初犯罪学的兴起和开展〔二〕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四、犯罪学在中国〔一〕传播阶段〔二〕研究空白阶段〔三〕新中国的犯罪学研究阶段第三章犯罪现象教学目的:掌握犯罪现象的概念、反映形式和特征等内容;了解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及规律. 教学重点:犯罪现象的反映形式及特征;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及规律.教学难点: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及规律.教学内容:一、犯罪现象的概念及性质〔一〕犯罪现象概念〔二〕犯罪现象性质二、犯罪现象的反映形式及特征〔一〕犯罪数量与统计特征〔二〕犯罪人状况特征〔三〕犯罪侵害对象与特征〔四〕犯罪组织形式、犯罪方式与特征〔五〕犯罪空间及特征〔六〕犯罪时间状况与特征〔七〕犯罪类型与特征〔八〕犯罪后果与特征〔九〕犯罪动态与特征三、犯罪现象产生和开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一〕犯罪的起源〔二〕犯罪现象演变的规律四、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及其所反映的规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二〕社会治安最好时期〔三〕“十年动乱〞时期〔四〕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五〕市场经济时期第四章犯罪学的主要理论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解释犯罪的生物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的根本观点和内容,明确其对犯罪学开展的奉献以及局限.教学重点:解释犯罪原因的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教学难点: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理论评析和应用.教学内容:一、犯罪生物学研究〔一〕体型体貌与犯罪研究〔二〕基因和遗传与犯罪〔三〕神经系统与犯罪研究二、犯罪心理学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情绪冲突理论〔三〕挫折——攻击理论〔四〕道德开展论三、犯罪社会学理论〔一〕失范理论〔二〕社会限制理论〔三〕学习理论〔四〕文化冲突理论〔五〕标定理论〔标签理论〕四、马克思主义犯罪学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犯罪学思想〔二〕其他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家的观点第五章犯罪的社会原因教学目的:明确犯罪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社会变迁以及微观社会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犯罪的经济因素,犯罪的文化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对犯罪的影响.教学难点:犯罪的经济因素,家庭、学校、社区对犯罪的影响.教学内容:一、犯罪社会原因认知〔一〕犯罪的社会原因概念〔二〕犯罪的社会原因分类〔三〕犯罪行为发生与社会二、社会经济与犯罪〔一〕经济开展与犯罪〔二〕经济制度与犯罪〔三〕经济形态与犯罪三、政治状况与犯罪〔一〕政治制度与犯罪〔二〕制度不完善与犯罪〔三〕政策失误、政策阻滞与犯罪〔四〕不同的政治集团相互对立与犯罪四、社会文化与犯罪〔一〕文化概说〔二〕文化与犯罪五、社会变迁与犯罪〔一〕城市化与犯罪〔二〕网络化与犯罪〔三〕全球化与犯罪六、微观社会环境与犯罪〔一〕家庭环境与犯罪〔二〕学校环境与犯罪〔三〕社区环境与犯罪〔四〕其他微观社会原因第六章犯罪的个体原因教学目的:掌握犯罪个体原因的概念和特性;明确个体生理、心理因素与犯罪的关系.教学重点:犯罪的个体心理因素,犯罪的生物因素.教学难点:犯罪的心理因素与犯罪人格异常,犯罪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教学内容:一、犯罪的个体原因概述二、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一〕不良的熟悉体系与犯罪行为〔二〕不良的需要与犯罪行为〔三〕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四〕不良的性格特征与犯罪行为〔五〕心理状态与犯罪行为三、精神疾病与犯罪〔一〕重性精神病〔二〕轻性精神病〔三〕人格障碍〔四〕智力障碍四、影响犯罪的生理因素〔一〕年龄与犯罪行为〔二〕性别与犯罪行为〔三〕其他生理因素与犯罪第七章犯罪被害人教学目的:掌握犯罪被害人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犯罪被害因素及被害预防.教学重点:被害人的概念与特征;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犯罪被害人的救济制度.教学难点: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一、犯罪被害人研究的简要历史二、犯罪被害人的概念〔一〕联合国被害人大宪章规定的“被害人〞〔二〕中国法律规定的犯罪被害人三、被害人的特征〔一〕被害性〔二〕互动性〔三〕可责性四、犯罪被害人的类型〔一〕分类标准〔二〕主要类型五、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一〕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伙伴关系〔二〕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关系〔三〕犯罪人和被害人的角色转换六、犯罪被害因素〔一〕犯罪被害因素的概念〔二〕主要的犯罪被害因素〔三〕不同犯罪类型的被害因素七、被害预防〔一〕被害预防的概念〔二〕被害预防的举措八、犯罪被害人的救济〔一〕犯罪被害人赔偿制度〔二〕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三〕犯罪被害人的救助制度〔四〕国外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五〕中国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第八章犯罪对策教学目的:掌握犯罪对策的概念、特征等根本内容;犯罪对策的理论体系;国外的犯罪对策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犯罪对策体系建立的借鉴意义;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提出和开展过程、掌握综合治理方针的根本内涵.通过实训课程掌握如何根据具体情形建立防控对策.教学重点:犯罪对策的理论体系;国外犯罪对策的理论与实践;犯罪情境预防的实训.教学难点:社区犯罪防控和入室犯罪预防方案和举措.教学内容:一、犯罪对策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对策的概念〔二〕犯罪对策的特征二、犯罪对策的内容〔一〕犯罪预测:未来趋势〔二〕犯罪限制:数量和质量〔三〕犯罪预防:诱因和时机;三、犯罪对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一〕联合国犯罪预防理论与实务〔二〕三级预防理论及具体举措〔三〕情境预防四、国外犯罪对策的理论与实践〔一〕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二〕英国的经验和教训〔三〕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四〕新加坡的经验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开展〔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举措〔三〕打击一一刑罚手段限制犯罪〔四〕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六、综合练习1:超市盗窃犯罪防控练习〔一〕练习的目的与目标〔二〕理论根底〔三〕实训器材、场地要求〔四〕实训内容与方式〔五〕案例与剖析〔六〕课后作业与应用追踪七、入室〔居民住宅〕盗窃犯罪预防练习〔一〕练习的目的与目标〔二〕理论根底〔三〕实训器材、场地要求〔四〕实训内容与方式〔五〕案例与剖析〔六〕课后作业与应用追踪八、社区犯罪防控练习〔一〕练习的目的与目标〔二〕理论根底〔三〕实训器材、场地要求〔四〕实训内容与方式〔五〕案例与剖析〔六〕课后作业与应用追踪第九章类型犯罪自学目的:掌握犯罪分类的概念、意义和标准,了解暴力犯罪、经济犯罪、有组织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等具体犯罪类型的概念、原因以及根本预防举措.自学重点:暴力犯罪、经济犯罪、有组织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等犯罪类型的概念及根本预防举措.自学难点:重点类型犯罪的预防与限制.自学内容:一、类型犯罪概述〔一〕犯罪分类的概念〔二〕主要犯罪类型二、暴力犯罪〔一〕暴力犯罪的概念〔二〕暴力犯罪的预防三、经济犯罪〔一〕经济犯罪的分类〔二〕经济犯罪的预防四、有组织犯罪〔一〕有组织犯罪的分类〔二〕有组织犯罪的限制五、未成年人犯罪〔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第二章犯罪学
一般认为,莫尔的著作《乌托邦》是犯罪社 会学的先驱,而观相学和颅相学家的思想则是 法精神病学和犯罪心理学的先驱。 犯罪学作为研究社会犯罪现象、犯罪原因 及预防和治理犯罪的一门科学,是历代思想家 研究的结果。
一.国外历代思想家对犯罪问题的论述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到资本主 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确立,许多思 想家和哲学家的法律思想中,都有 过对犯罪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在西方犯罪学看来,从龙勃罗梭的 《犯罪人论》发表到加罗法洛《犯 罪学》的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作为 一门独立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的 诞生。
第三节 犯罪学的发展
犯罪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后,主要是 在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 和犯罪社会学等方向上发展着,但是,作 为综合的犯罪学的发展却很缓慢,至今犯 罪学仍然不能算作是一个很成熟的学科。 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犯罪学发展的鼎盛 时期。在这个时期,犯罪学研究已经在许 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犯罪社会学、犯罪 心理学研究占据了犯罪学研究的主要领地, 而犯罪人类学研究则处于次要地位。
西方文化主张性恶论
奥古斯丁的原罪说 上帝造了人,但人具有自由意志,由此构成人的 尊严,即使人接受上帝的惩罚离开乐园过上尘 世的生活,但人又为肉体内生的欲望所累,在尘 世的生活中依旧会利用自由意志作恶。 原罪论在暗示人的自由意志时,也揭示了人性 的易堕落性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曾围绕正义的 问题,对法律应惩罚不正义行为进行过论述。他认为, 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手段,而不正义的行为是人的一种 恶性表现。 在一个人的品行中,具有“较善”和“较恶”两个部 分,如果“较善”的部分能控制“较恶”的部分而占 优势,就要受到赞扬;反之,就要受到责备。他还认 为,如果一个人的“较善”部分占优势,完全处于支 配地位,那么就有了正义,用不着法律。但是如果一 个人对其恶性放松控制,其兽行就会活跃起来,这时 就必须使用法律的力量,禁止人们不得放纵欲望。柏 拉图认为不良行为的根源是人的本性中的恶性。但同 时他也指出,不良的教育和不良的环境,也会促使人 的恶性占优势以致于使人作恶。
犯罪学 第二版 配套课件
第一节 犯罪本质的基本层次
• 一、犯罪的形式界定
• 犯罪的形式界定,严格地说,就是指刑法分则所 规定的具体犯罪。
• 二、犯罪本质之表层 • 三、犯罪本质之深层
• 应当将哪些行为作为犯罪,这依然属于犯罪本质 的探究,不过作为犯罪应然问题,相对于法定犯 罪为什么的问题来说,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 四、界定层次与刑事学科
思考题
• 1.什么是犯罪学? • 2.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 3.试述犯罪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犯罪的本质与现象
text1
• 第一节 犯罪本质的基本层次 • 第二节 犯罪本质的犯罪学界定 •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表现与测量 • 第四节 我国犯罪率的波动状况
知识点
● 犯罪本质的基本知识 ● 犯罪现象的表现与测量 ● 我国犯罪率的波动状况
• (一)辩证方法
• 1.辩证的联系思想 • 2.辩证的客观思想 • 3.辩证的发展思想
• (二)比较方法 • (三)历史方法
第四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 二、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观念
• (一)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 (二)思辨与经验的结合 • (三)宏观与微观的明晰
第四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 三、犯罪学研究的经验方法
第二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
•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
• 1.学科性质不同:平台与路径 • 2.思维模式不同:方法与命题 • 3.研究视角不同:罪前与罪后
• (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
• 1.同一犯罪界定 • 2.基础与发展 • 3.现代刑罚制度
第二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犯罪本质的犯罪学界定
• 一、犯罪学犯罪本质综览 • 二、犯罪学犯罪本质界定
《犯罪学》课件
(三) 菲利的犯罪社会学观点: 意大利著名的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的原因不仅仅是人类学因素,他提出体质、社会和地理环境的“三要素论”。(菲利的三要素论.ppt) 强调“犯罪的规模与种类取决于某一特定空间里起决定性影响的社会条件。”
三、当前我国主要的犯罪类型(暴力犯罪、青少年犯罪、团伙犯罪、女性犯罪、重新犯罪) 1、暴力犯罪(暴力犯罪是指为获取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欲求而对他人人身采取的暴力侵害行为。表现形式有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以及以暴力威胁手段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公共财产和重要设施的损害。 ) 典型案例:沈阳大劫案(沈阳大劫案.wmv)
《犯罪学》课件
法律守望人
绪 论——何为犯罪学
犯罪学是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d.不良的性格特征。高度内倾或高度外倾,冷漠孤僻,爱慕虚荣,虚伪狡诈; e.生活方式的习癖化 (3)犯罪人的社会行为特征(对亲友或关系冷漠、态度疏远;解决问题多采用激烈的方式)
第二节 犯罪行为
一、犯罪行为概念特征 比刑法中的概念更宽泛,具有反社会性特征 社会标准、法律标准 二、犯罪行为的评价标准 政治标准、心理标准
三、犯罪现象的特征 (一)犯罪现象的历史性特征: (1)犯罪现象与生活经济状况具有直接联系 (2)法律制度和道德文化观念对犯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具有决定作用 (二)犯罪现象的区域性特征: (1)城市与农村的犯罪现象具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犯罪率;从犯罪形式看,农村的暴力性犯罪高于城市;但在贪利性财产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危害公共安全方面的犯罪,城市更具特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犯罪学(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ology(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治安学专业、侦查学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安全防范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四)课程性质: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揭示犯罪原因以及发展犯罪防控对策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该学科的基本功能是认识犯罪现象,发现犯罪规律,一方面为刑事政策制定与执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为国家、社会和个人控制和预防犯罪提供直接的对策建议,并促进社会政策的变革。
犯罪学课程的定位是:1、公安学、公安技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提高学生分析犯罪问题和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能力;2、法学专业的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分析违法犯罪行为和犯罪人的能力和水平。
3、社会学专业的选修课,提高学生分析犯罪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政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学目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的体系和具体措施有个清晰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个人原因、犯罪被害人、犯罪对策与类型犯罪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践自学合计第一章犯罪学概论 3 3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 3 3第三章犯罪现象 4 4第四章犯罪原因理论 3 3第五章犯罪的社会原因 4 4第六章犯罪的个体原因 2 2第七章犯罪被害人 3 4第八章犯罪对策 4 3 7第九章类型犯罪 3 3合计26 3 32(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并穿插实战训练、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第二章 犯罪学的发展历史
(2)社会控制理论
• 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犯罪的可能,现代社 会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犯罪的机会,犯罪 学应当研究人们为什么不犯罪。
• 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各种社会控制的减弱有 联系
社会控制理论
• 与其他犯罪理论不同,社会控制理论假设所有的人都有犯 罪的动机和能力,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不犯罪呢?是 社会控制的结果,换言之,是社会控制预防和阻止了人们 的犯罪。
• (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 习得到的。
• (4)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动机、 态度、理由等。
• (5)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人 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 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
• (6)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时间长短、顺序、 强度的不同而异。在犯罪多发区,由于同犯罪分子 接触机会多,因此犯罪行为多是必然的。
(3)标签论
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社会定义的结果。 贝克尔被称为“与标定(labeling)”一词的联系最为密 切的人.标定一词首先出现在贝克尔的《局外人》一书中:
社会群众适用于特定的人,给他们 贴上局外人(outsider)的标签。根据这种观点,越轨行为 不是个人实施的行为的特性,而是别人将规则和制裁适用 于“犯罪人”的结果。越轨者是被成功地贴上了标签的人; 越轨行为是人们如此标定的行为。
和正直的道德观念——真正的犯罪 • 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属于自然犯罪范畴
之外的犯罪——非真正的犯罪 • 真正犯罪人:谋杀犯、暴力犯、财产犯、
风俗犯 • 2、全球性的刑事政策
• 实证 19末 人不具有自由意志,犯罪行为受个 人、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天生犯罪人论、犯 罪三元论、犯罪饱和法则 犯罪学三圣
▪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 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 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 与观念,并构成亚文化。
犯罪学(第四版)课件第2章
这方面的典型研究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犯罪家族研究。2.其他遗传生物学研究。
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理论
三、体质生物学研究
犯罪的体质生物学研究从犯罪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探讨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人的关系。这里所说的身体 素质,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结构方面的特征,如体型等,也包括特殊的生理功能或生理状态,如腺体分泌等。体 质生物学的探讨盛行于20世纪初期,但是,到20世纪中期以后,仍有一些学者进行这方面的探讨。这方面的 主要研究和观点如下。
第二章
犯罪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一、古典犯罪学派
(一)古典犯罪学派概述
古典犯罪学派是18世纪后期产生的以意大利的切萨雷·贝卡里亚和英国的边沁为代表的犯罪学历史上第一 个思想流派。这个学派产生的标志是贝卡里亚在1764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很多文献将这个学派 简称为“古典学派”。贝卡里亚是犯罪学历史上第一个思想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对于犯罪学的创建作出了重要 贡献。对于古典犯罪学派的学科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大体而言,有五种观点。(1)犯罪学学派说。(2) 刑法学学派说。(3)刑罚学学派说。(4)刑事司法哲学学派说。(5)犯罪和刑罚的功利主义学派说。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流派概述
二、犯罪人类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 ---研究方式 ---具体方法及技术
• • • •
三、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价值 1、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2、科学地研究犯罪问题的基本保证 3、犯罪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
•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论的含义 •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 理论。 • “为什么应当这样做”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 •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 •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 本章教学要求 • 1、了解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含义、犯罪学研 究方法论的原则 • 2、掌握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
•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含义 • 就是 Nhomakorabea罪学研究者认识犯罪现象及其规律、 揭示犯罪原因,提出 防治对策并形成犯罪 科学理论的中介和桥梁。
• 三、比较研究方法 • 横向比较研究和纵向比较研究
• 课后: • 几种常用的犯罪统计比率公式
3、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 抽象推理与实地调查 4、价值无涉原则 客观性原则,去掉有色眼镜,避免主观性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 一、犯罪调查方法 • (一)含义 • 犯罪调查是研究主体根据打击、预防和控 制犯罪的实际需要,以及犯罪学究的目的 需要,采取一定的科学调查方法,有计划、 有组织、有步骤地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的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等方面原 始数据资料的活动及期过程。
• • • • • • •
(二)犯罪调查的主要类型 1、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3、典型调查 4、专题调查 5、个案调查 6、追踪调查
• • • • •
(三)犯罪调查的具体方式 1、问卷调查 2、个别访问 3、参与观察 4、开会调查
• • • • •
(四)犯罪调查的研究步骤 1、选题阶段 2、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总结阶段
• • • • • • • •
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普遍联系性 --运动、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 --内因外因作用 --质变与量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 • •
2、系统论原则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
• • • • •
• 二、犯罪统计方法 • (一)犯罪统计的含义 • 犯罪统计是指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 各种犯罪现象、犯罪类型、犯罪原因及其 他犯罪研究的指标进行统计的总称。
• (二)犯罪统计的内容、功能和任务 • 内容:一般统计、指标犯罪统计、犯罪原 因的统计、犯罪危害的统计以有犯罪结构 等方面的统计。
• (三)犯罪统计的步骤 • 1、犯罪统计调查 2、犯罪统计汇总 3、犯罪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