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铁的系列实验报告(3篇)

铁的系列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锈速率。

2. 分析铁的氧化还原性质。

3.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铁是一种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锈(Fe2O3·nH2O)。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观察到铁生锈速率的变化,并进一步了解铁的氧化还原性质。

三、实验用品1. 实验材料:铁片、铁钉、铜片、锌片、碳棒、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铝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钠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干燥剂、pH试纸、玻璃棒、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电子天平、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分光光度计、试管、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pH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铁生锈速率实验(1)取三片铁片,分别放入三个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2)将一片铁片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另一片铁片放入装有食盐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3)将一片铁片放入装有食盐水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铁片生锈情况。

2. 铁的氧化还原性质实验(1)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少量铜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取少量硫酸铁溶液,加入少量锌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铁粉,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取少量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2)取少量硫酸铁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3)取少量硫酸铜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生锈速率实验(1)食盐水中铁片生锈速度较快,加热后生锈速度加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锈速度减慢。

(2)蒸馏水中铁片生锈速度较慢,加热后生锈速度加快。

(3)食盐水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铁片生锈速度减慢。

铝的性质实验报告

铝的性质实验报告

铝的性质实验报告铝的性质实验报告引言: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了解铝的性质,包括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铝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实验一:铝的物理性质在本实验中,我们首先研究了铝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和导电性。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衡量物质重量的重要指标。

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一块铝的质量,并使用一个容器装满水,然后将铝块轻轻放入容器中,记录水位的变化。

通过计算铝块的体积,我们可以得出铝的密度。

熔点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温度。

我们使用一个熔化点仪来测量铝的熔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铝样品放置在熔化点仪的加热台上,逐渐加热,直到铝完全熔化并记录下温度。

导电性是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我们使用一个电路来测试铝的导电性。

将铝样品与电源和电灯泡连接,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以及亮度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判断铝的导电性能。

实验二:铝的化学性质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铝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酸、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首先,我们将铝样品与稀盐酸反应。

观察到铝与盐酸产生气体的释放,同时铝样品逐渐消失。

这是因为铝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并产生相应的盐。

然后,我们将铝样品与氧化剂过氧化氢反应。

观察到铝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气体的释放,并产生白色的氧化铝。

这个实验表明铝具有被氧化的性质。

最后,我们将铝样品与还原剂铜(II)氯化物反应。

观察到铝与铜(II)氯化物反应后,铝样品逐渐消失,并生成铜金属。

这个实验表明铝具有还原其他物质的性质。

实验三:铝的应用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铝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航空航天和包装等。

铝具有轻质、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铝合金可以用于制造窗框、门框和外墙板等建筑材料,既美观又耐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铝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飞机机身和发动机零部件。

铝合金的轻质特性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铝及其性质检验实验报告

铝及其性质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掌握铝及其化合物性质检验的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耐腐蚀等性能。

铝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酸、碱发生反应。

本实验通过观察铝及其化合物与不同试剂的反应,检验铝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试管:若干2. 试管夹:1个3. 烧杯:1个4. 胶头滴管:1个5. 酒精灯:1个6. 药匙:1个7. 铝片:若干8. 氢氧化钠溶液:适量9. 盐酸:适量10. 硫酸铝溶液:适量11. 氯化铁溶液:适量12. 硫酸亚铁溶液:适量13. 硫氰化钾溶液:适量四、实验步骤1. 铝与酸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铝片,滴加适量盐酸,观察现象。

(2)记录铝与盐酸反应的产物、颜色、气味等。

2. 铝与碱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铝片,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2)记录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颜色、气味等。

3. 铝与硫酸铝溶液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硫酸铝溶液,滴加少量铝片,观察现象。

(2)记录铝与硫酸铝溶液反应的产物、颜色、气味等。

4. 铝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滴加少量铝片,观察现象。

(2)记录铝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产物、颜色、气味等。

5. 铝与硫酸亚铁溶液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硫酸亚铁溶液,滴加少量铝片,观察现象。

(2)记录铝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产物、颜色、气味等。

6. 铝与硫氰化钾溶液的反应(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硫氰化钾溶液,滴加少量铝片,观察现象。

(2)记录铝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的产物、颜色、气味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铝与酸的反应:铝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反应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

2. 铝与碱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无色透明。

元素化合物(五) 镁、铝、铁及化合物性质 人教版

元素化合物(五) 镁、铝、铁及化合物性质 人教版

元素化合物(五) 镁、铝、铁及化合物性质一. 本周教学内容元素化合物(五)镁、铝、铁及化合物性质二. 知识重点1. 镁、铝及化合物(1)Mg、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特点(2(3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②与水反应③与酸反应④与碱反应⑤与氧化物反应⑥与盐反应(4)制法——电解法(5)氧化物性质比较(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6)氢氧化物性质比较(类型、化学性质)(7)盐的性质2. 铁及化合物(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2)原子结构特点:次外层电子未达饱和,不同于主族元素次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或18、32,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阳离子:具有可变价态。

(3)铁的性质:①物理性质——色、态、熔、沸点及特性②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与水反应与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4)铁的氧化物及性质(5)铁的氢氧化物及性质(6)铁盐及亚铁盐的性质及鉴别方法【典型例题】[例1] 将5.1g 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 2mol /L 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mol /L 的NaOH 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的这种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 200mlB. 250mLC. 425mLD. 560mL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镁、铝的化学性质区别的掌握。

Mg 、Al 与盐酸和NaOH 的反应有:↑+=+222H MgCl HCl Mg 、↑+=+233262H AlCl HCl Al 产生的两种盐分别与NaOH 溶液反应:NaCl OH Mg NaOH MgCl 2)(222+↓=+、OH Al NaOH AlCl 3)(333+↓=+ NaCl OH Al 3)(3+↓或O H NaAlO NaCl NaOH AlCl 223234++=+,若使所得沉淀最多,则所加NaOH 的物质的量应与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NaOH V NaOH c ⋅)()(盐酸盐酸V c ⋅mol L L mol 15.0/2=⨯=则mL L Lmol molNaOH V ag 25025.041][1)(⇒=⋅=- 答案:B[例2] 下面是AlCl 3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的三组数据及产生沉淀的质量:① 当AlCl 3溶液为440mL 、NaOH 溶液为120mL 时,产生沉淀15.6g ② 当AlCl 3溶液为120mL 、NaOH 溶液为440mL 时,产生沉淀15.6g ③ 当AlCl 3溶液为120mL 、NaOH 溶液为400mL 时,产生沉淀31.2g 求: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多少mol/L ?解析:由①、②、③可知:①是NaOH 溶液不足;而②是NaOH 溶液过量;由①可知L mol L mol g g NaOH c /512.013786.15)(1=⨯⨯⋅=-由②~③可知:mL NaOH V 40)(=∆,g g g m 6.152.316.15)(-==∆沉淀 由①~②可知:mL NaOH V 320)(=∆,根据图象可知:产生3)(OH Al 沉淀为:L mol L molg OH Al m /532.04178])([13⨯⨯⨯⋅=-g 2.31=共产生沉淀:g g g 8.462.316.15=+ 则L mol Lmol g gAlCl c /512.0788.46)(13=⨯⋅=- 答案:L mol NaOH c /5)(= L mol AlCl c /5)(3=[例3] 把含有Fe 2O 3的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H 2SO 4中,直到铁片全部溶解。

实验五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

实验五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

一、镁、铝与酸、碱的反应
提问
镁、铝两种金属是呈什么颜色的?
都是呈银白色的,具有金属光泽
通常情况下,镁、铝为什么失去了金属光泽呢?
镁、铝都是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在其表面生成了氧化膜而失去了原有的金属光泽
做镁、铝反应的实验, 就得把表面的氧化膜用砂纸打磨掉
学生 实 验
在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用砂纸打磨好的大小相近 的镁条、铝片。然后各加入4 mL盐酸
讨论
如果镁和铝不用砂纸打磨直接与盐酸 反应.应该有何现象?为什么?
反应仍能进行。但开始没有气泡。因为 镁、铝表面的氧化膜可与HCl反应,露出 Mg、A1后与HCl反应可产生H2
学生实验
在两个试管里分别放入用砂纸打磨好的镁 条、铝片,再分别加入2 mL NaOH溶液, 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
镁条、铝片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 量气泡,但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更剧烈些
分析
镁、铝都是活泼的金属,都能跟 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镁比 铝更活泼,与酸的反应更加剧烈
Mg+2HCl=MgCl2+H2 ↑
2Al+6HCl=2AlCl3+3H2 ↑
怎样验证镁、铝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呢?
如果在盛有盐酸的试管口用火柴点燃即有微弱的氢 焰。或把氢气收集在试管里。用爆鸣法检验
AlO2-+H++H2O=Al(OH)3↓ Al(OH)3+3H+=3Al3++3H2O 往HCl溶液中滴加NaAlO2,开始时没 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出现白色沉淀 4H++AlO2-=Al3++2H2O
3AlO-+Al3++6H2O=4Al(OH)3↓

高二化学实验 实验五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二化学实验 实验五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二年级 第一页 共二页实验五 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高二年级 第2试 校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_____ 姓名__________ 辅导教师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翻印或销售此试卷,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网络)转载。

【实验目的】1. 认识镁、铝、铁的重要化学性质和氢氧化铝卷的两性。

2. 了解氧化铝保护膜的作用。

3. 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实验用品】试管、烧杯、滴管、砂纸、小刀、镊子。

3mol/L HCl 溶液、10% NaOH 溶液、1mol/L FeSO 4溶液、.0.02mol/L KSCN 溶液、0.002mol/L KMnO 4酸性溶液、0.1mol/L KI 溶液、0.5mol/L MgCl 2溶液、0.1mol/L Al 2(SO 4)3溶液、0.1mol/L AlCl 3溶液、FeCl 3稀溶液、5% CuSO 4溶液、15% CuSO 4溶液、稀硫酸、浓硝酸、氨水、淀粉溶液、镁条、铝片、铁丝、铁粉。

【实验步骤】一、镁、铝与酸、碱的反应1. 在2支试管里分别放入用砂纸打磨好的大小相近的镁条、铝片。

然后各加入2mL 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2. 在2支试管里分别放入用砂纸打磨好的镁条、铝片,再分别加入2mL NaOH 溶液,微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二、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 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约1mL MgCl 2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加氨水,盐酸和NaOH 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加以解释。

2.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mL Al 2(SO 4)3溶液,然后分别滴加NaOH 溶液和氨水,直到产生大量的沉淀。

再继续分别滴加NaOH 溶液和氨水,观察现象。

静置后,倒去上层清液,留待下个实验用,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三、氧化膜的保护作用在一个50mL 烧杯中放入两块铝片,再加入适量浓硝酸,使铝片浸没在酸液中,观察现象。

铝镁的性质实验报告(3篇)

铝镁的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铝、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铝、镁与氧气、水、酸、碱等物质的反应规律。

3. 通过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二、实验原理1. 铝、镁均为活泼金属,能与氧气、水、酸、碱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铝、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等。

3.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

2. 实验试剂:金属铝、金属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硫酸铜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铝、镁的外观,记录颜色、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

2. 将铝、镁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观察熔点。

3. 将铝、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是否发生反应,记录现象。

4. 将铝、镁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发生反应,记录现象。

5. 将铝、镁分别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是否发生反应,记录现象。

6. 将铝、镁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是否发生反应,记录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数据1. 铝、镁外观:银白色,硬度较大,密度较小。

2. 铝、镁熔点:铝熔点660.3℃,镁熔点650℃。

3. 铝、镁与水:无明显反应。

4. 铝、镁与稀盐酸:铝、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方程式如下:2Al + 6HCl = 2AlCl3 + 3H2↑Mg + 2HCl = MgCl2 + H2↑5. 铝、镁与氢氧化钠溶液: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方程式如下:2Al + 2NaOH + 6H2O = 2Na[Al(OH)4] + 3H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

6. 铝、镁与硫酸铜溶液:铝、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铝表面形成一层红色固体,反应方程式如下: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六、实验结论1. 铝、镁均为活泼金属,具有较低的熔点和密度。

铝 铁实验报告

铝 铁实验报告
铝、铁实验报告
班别:
姓名:
学号:
一、铝的化合物
实验一:未经砂纸打磨过的铝泊和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泊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对比
未经砂纸打磨过的铝泊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泊
加入 2mol/L 盐酸后, 开始时
,过了 从一开始就
对比产生气泡先后。 一段时间,才开始慢慢地


结论
实验二:未经砂纸打磨过的铝泊和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泊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对比
FeSO4 溶液
体会:
,取上 。 。

实验二:在上述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加入 HCl 溶液
Fe(OH)3 沉淀会
,变成
色溶液
涉及的方程式:
Fe(OH)2 沉淀会 色溶液
,变成
实验三:向 FeCl3 和 FeSO4 溶液中分别滴入 KSCN 溶液
FeCl3 溶液
加入 KSCN 溶液
产生
涉及的方程式:
结论:
实验四:在 FeCl3 溶液中加入 Fe 粉,振荡;现象: 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再滴入几滴 KSCN 溶液,现象: 向试管中滴入几滴双氧水溶液,现象: 涉及的化学反应:
磨过的铝泊 入
溶液的试管先出现气泡。
结论
溶液去膜的效果较好。
实验四:硫酸铝分别与过量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10mL0.5mol/L 产生
,继续滴加过 先产生
,继续滴加过
的硫酸铝溶液 量氨水,沉淀

量氢氧化钠溶液,沉淀

结论
氢氧化铝
溶于弱碱氨水中,但会
强碱氢氧化钠溶液中,所
以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铝沉淀,最好选用

新编实验报告5(人教版高一)-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新编实验报告5(人教版高一)-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五金属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目的】1、通过铁铝性质实验,进一步巩固铁铝的化学性质2、掌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铝的性质3、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实验器具】仪器: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酒精灯、胶塞、导管、蒸发皿、水槽、胶头滴管、试管、坩埚钳,砂布。

试剂:铝箔,铁粉,铝片,5mol/L盐酸,2mol/L氢氧化钠溶液,氨水,三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铁,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氯水,肥皂水。

【实验探究过程与结论】,一、铝和铁的性质二、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三、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四、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比较及运用【实验练习】1.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A.炙热的铁与水蒸气 B.钠投入到水中C.氧化钠溶于水 D.过氧化钠溶于水2.称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得到相同体积的氢气,两份铝粉的质量比是()A.1:2 B.1:3 C.3:2 D.1:13.将23克钠,18克铝,56克铁分别投入盛有200克7.3%的盐酸中,结果正确的是()A.钠和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的气体最多B.铝和盐酸反应速率仅次于钠,但产生的气体最多C.铁盒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比钠的多D.反应结束时产生的气体一样多4.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5.能将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镁四种溶液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6.用足量的CO还原32克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60克沉淀,则该氧化物是()A.FeO B.Fe2O3 C.CuO D.Cu2O7.把表面有氧化物的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是()A.Fe3+ 和Cu2+ B.Fe2+ 和Cu2+ C.Fe2+和Fe3+ D.只有Fe2+8.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下图进行实验:试样X 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得到溶液Y,另一份与足量足量的CO加热完全反应,得到粉末Z,将溶液Y与粉末Z混合,得到强酸性溶液,有不溶物W,无Cu2+,有气体产生。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金属活动性
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时间:
实验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名称:
所用主要仪器、材料
试管、镁条、锌粒、铁钉、铜片、铜丝、铝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2、金属的化学活泼性有强弱之分,上述五种金属中Mg>Zn>Fe>Cu和Ag [问题]:铜和银都不与酸反应,又如何来区分它们的强弱呢?
[分析探讨]:在上述反应中:铁能与稀酸反应,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是否也说明了铁的活动性比氢强( Fe>H );那么,我们是否可用含有铜或银元素
的可溶性的盐溶液来替代酸与金属反应:若铜能置换出银盐溶液中的银,则Cu>Ag; 若不能,则Cu<Ag。

[实验设计]:
提出假设: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或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
所用药品:铜, 硝酸银溶液或银, 硫酸铜溶液

较活泼的金属能将另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验证]: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铜。

铁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铁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Al(OH)3遇酸与碱都溶解。
Al(OH)3+ 3HCl = AlCl3+ 3H2O Al(OH)3+NaOH= NaAlO2+ 2H2O
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实验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Fe2+、Fe3+与NaOH溶液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盛适量FeSO4、FeCl3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镁、铝与酸反应
分别取一小片镁片跟铝片,将镁、铝打磨之后,放进盛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反应,观察现象,用燃着的火柴放在试管口。
镁、铝打磨之后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用燃着的火柴检验,发出爆明声,证明是氢气。
Mg+2HCl= MgCl2+ H2↑
Al+ 3HCl= AlCl3+ + 3H2↑
铝与NaOH溶液反应
取一小片铝片,打磨后,放进盛有NaOH溶液点试管中,观察现象。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用燃着的火柴检验,发出爆明声,证明是氢气。
2Al+2NaOH=3H2↑+2NaAlO2
Al(OH)3与酸,碱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先加入少量NaOH溶液,然后加入适量Al2(SO4)3,制备Al(OH)3,将制备好Al(OH)3分成两份,一份滴加HCl溶液,一份滴加NaOH溶液,观察现象。
对于FeSO4溶液,先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变成绿色,最后沉淀变成红褐色。对于FeCl3溶液则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2H2O+O2=4Fe(OH)3↓

高二化学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二化学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五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目的:1、认识镁、铝、铁的重要化学性质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2、了解氧化铝的保护膜的作用。

3、学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实验说明:一、镁、铝与酸、碱的反应1.镁条、铝片在盐酸中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氢气。

如果在盛有盐酸的试管口用火柴点燃即有微弱的氢焰。

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把氢气收集在试管里,用爆鸣法检验生成的是氢气。

2.为了促进铝跟NaOH溶液的反应,要稍稍加热NaOH溶液,看到有气体产生时,应立即将酒精灯移开。

二、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1.实验中所用的NaOH溶液必须是新配制的,否则会有CO32-的干扰。

当Al(OH)3不与酸或碱反应时,这两种电离趋势是极弱的,用一般指示剂,既检验不出它的碱性,也检验不出它的酸性,由此可以看出,Al(OH)3的碱性只有当它跟酸反应时才显示出来,它的酸性也只有当它跟碱反应时才显示出来。

三、氧化膜的保护作用1.用小刀在已钝化的铝片表面划线时,应划得深一些,使里面的铝暴露出来,这样会使铜析出得快且明显一些。

2.建议最好不要用浓硫酸来做铝片的钝化实验,因效果不太好。

四、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四4、5的成功关键是加入的二价铁盐和三价铁盐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小,否则看不到血红色与蓝色,而看到黑色与紫黑色。

五、铁离子的检验在FeCl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再加入足量还原铁粉,则Fe3+离子会全部被还原成Fe2+离子。

此时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呈红色。

问题和讨论提示:1.铝是活泼金属,能跟稀盐酸发生剧烈反应,置换出氢气。

浓硝酸是强氧化剂,能使铝钝化。

它使铝表面上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铝继续跟硝酸反应,所以铝跟浓硝酸不发生剧烈的反应,且反应主要不放出氢气。

(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与酸、碱作用都生成盐和水。

但Al (OH)3不溶于氨水,氨水和铝盐作用能使Al3+沉淀完全。

因此在用Al2(SO4)3溶液制备Al(OH)3时,常用氨水而不用NaOH溶液。

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

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

基础实验4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班级;同组人员;时间年月日实验目的: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3、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怎样防止钢铁生锈。

实验用品:镁条、铁钉、锌片、铝片、铜片、稀硫酸(稀盐酸)、食盐水、生石灰(无水氯化钙)、蒸馏水;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烧杯、试管(含橡皮塞)、砂纸、干电池、小电珠、导线、棉球等。

实验过程1、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较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镁条、铁皮、锌片、铝片、铜片的外观,并试试此金属样品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2)用砂纸打磨金属样品,观察外观是否有变化;(3)用打磨好的金属样品和导线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观察小电珠是否发光,并依此判断该金属是否导电。

2、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较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1)用坩埚钳分别夹持一小段镁条、铁皮、锌片、铝片和铜片,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观察现象;(2)另取五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镁条、铁皮、锌片、铝片和铜片,并滴加稀硫酸(或稀盐酸)至金属样品完全浸没,观察现象。

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参照第127页活动与探究所述的实验方法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归纳是铁钉锈蚀的主要因素。

使铁钉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有:问题讨论:1、举例说明常见金属(镁、铁、锌和铜)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思考这些用途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

2、常见的金属(镁、铁、锌和铜)的导电性如何?为何常用铜丝制导线?3、根据对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请尝试提出一些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办法。

铝铁实验报告

铝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铝和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铝和铁的简单化学反应。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铝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进一步的氧化。

2. 铁是一种灰白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磁性。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氧化铁。

三、实验器材1. 铝片2. 铁片3. 氧化铝薄膜4. 盐酸5. 稀硫酸6. 氯化铁溶液7. 氢氧化钠溶液8. 烧杯9. 试管10. 酒精灯11. 火柴12. 滴管13. 滤纸14. 移液管15.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铝的物理性质实验(1)观察铝片的颜色、硬度、导电性、导热性。

(2)将铝片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3)用玻璃棒蘸取氧化铝薄膜,观察其颜色和质地。

2. 铁的物理性质实验(1)观察铁片的颜色、硬度、导磁性。

(2)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3)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铁溶液,观察其颜色和质地。

3. 铝的化学性质实验(1)将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反应时间。

(2)将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反应时间。

4. 铁的化学性质实验(1)将铁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反应时间。

(2)将铁片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反应时间。

5. 铝铁反应实验(1)将铝片和铁片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观察是否有反应发生。

(2)将铝片和铁片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反应发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铝的物理性质实验结果(1)铝片为银白色,硬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铝片与水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铝在水中能发生反应。

(3)氧化铝薄膜为白色,质地坚硬。

2. 铁的物理性质实验结果(1)铁片为灰白色,硬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磁性。

学生活动实验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报告单

学生活动实验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报告单

实验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认识铁及其化合物重要的化学性质
2、学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原理】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不同的氧化剂分别氧化成+2或者+3价。

而+2价的铁元素化合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剂氧化成+3铁离子。

含有+3价的铁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氧化性,可以与金属反应,如氯化铁溶液可以氧化铜单质与铁单质,而氯化铁自身被还原为氯化亚铁。

【实验器具】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试剂:KSCN溶液、FeCl3溶液、FeCl2溶液、CuSO4溶液、铁粉、铁丝、铜箔、锌片、KI 溶液、淀粉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过程与结论】
一、铁的还原性
【问题讨论】
1、以铁屑为原料,如何制备硫酸亚铁晶体?
2、实验室在短时间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需要加入铁钉。

其目的是什么?。

专题05铁铝及其化合物(实验9~10)(原卷版)

专题05铁铝及其化合物(实验9~10)(原卷版)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专题05 铁、铝及其化合物(实验9~10)1.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用火柴点燃肥皂液,听到爆鸣声,证明生成了H2。

实验结论:在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

2. 铁元素的氢氧化物制备(1)Fe2+的性质1. 有机层覆盖法:将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到液面以下,并在液面上覆盖一层苯或煤油(不能用CCl4),以防止空气与Fe(OH)2接触发生反应。

2.还原性气体保护法:用H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将亚铁盐与NaOH溶液混合,这样可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34(1)甲实验中溶液紫色退去、棕黄色加深,证明溶液中存在Fe2+,Fe2+具有还原性。

(2)乙实验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不能证明Fe2+的存在,因为Fe(OH)3的颜色掩盖了Fe(OH)2产生的实验现象。

(3)丙实验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色,证明有Fe3+存在。

Fe OH白色沉【典例1】(2023上·云南大理·高三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校考期中)下图中能较长时间看到()2淀的是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典例2】(2023·青海一中开学考试)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

(4)丙组同学取l0mL0.lmol·L1KI溶液,加入6mL0.lmol·L1FeCl3溶液混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探究铁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3、掌握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和性质。

4、研究铁离子(Fe³⁺)和亚铁离子(Fe²⁺)的检验方法以及相互转化。

二、实验原理1、铁单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能与氧气、酸等发生反应。

2、铁的氧化物中,氧化亚铁(FeO)为黑色粉末,氧化铁(Fe₂O₃)为红棕色粉末,四氧化三铁(Fe₃O₄)为黑色晶体。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酸等物质发生反应。

3、铁离子(Fe³⁺)溶液呈黄色,遇硫氰酸钾(KSCN)溶液变红;亚铁离子(Fe²⁺)溶液呈浅绿色,能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迅速被氧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三、实验用品1、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匙、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玻璃棒。

2、药品:铁丝、铁粉、氧化亚铁粉末、氧化铁粉末、四氧化三铁粉末、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氰酸钾溶液、新制氯水。

四、实验步骤1、铁单质的物理性质观察用镊子夹取一段铁丝,观察其颜色、状态,感受其硬度和延展性。

用磁铁靠近铁丝,观察是否被吸引。

2、铁单质与酸的反应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3、铁的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分别取少量氧化亚铁粉末、氧化铁粉末、四氧化三铁粉末于三支试管中,向每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4、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性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将胶头滴管伸入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以下,缓慢挤出硫酸亚铁溶液,观察现象。

5、氢氧化铁的制备与性质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6、铁离子(Fe³⁺)和亚铁离子(Fe²⁺)的检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和氯化亚铁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硫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报告单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报告单
班级:
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日期:
实验名称: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 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还要需要的实验用品: 三、 探究步骤:
实验步骤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 并描述 镁、铝 、铁、铜 的颜色 和光泽。 (2)采用 相互刻 画的方 法,比较 铜片和 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证明 金属具 有导电 性(或导 热性、 延展性):ຫໍສະໝຸດ 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 埚钳夹 取一块 铜片,放 在酒精 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2)向 5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条、 铝片、锌粒、铁片、铜片 ,然后分别加入 5mL 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如 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3)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OH)3遇酸与碱都溶解。
Al(OH)3+ 3HCl = AlCl3+ 3H2O Al(OH)3+NaOH= NaAlO2+ 2H2O
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实验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Fe2+、Fe3+与NaOH溶液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盛适量FeSO4、FeCl3溶液,加入适量NaOH溶液,观察现象。
铁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通过亲自做铁镁铝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加强对铁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药匙
实验药品:铝片,镁片,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硫酸铝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氰化钾溶液
实验步骤:
1、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铝与NaOH溶液反应
取一小片铝片,打磨后,放进盛有NaOH溶液点试管中,观察现象。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用燃着的火柴检验,发出爆明声,证明是氢气。
2Al+2NaOH=3H2↑+2NaAlO2
Al(OH)3与酸,碱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先加入少量NaOH溶液,然后加入适量Al2(SO4)3,制备Al(OH)3,将制备好Al(OH)3分成两份,一份滴加HCl溶液,一份滴加NaOH溶液,观察现象。
对于FeSO4溶液,先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变成绿色,最后沉淀变成红褐色。对于FeCl3溶液则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2H2O+O2=4Fe(OH)3↓
FeCl3+3NaOH=Fe(OH)3↓+3NaCl
Fe2+、Fe3+与KSCN溶液反应
答:因为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生产Fe(OH)3,中间绿色是Fe(OH)2与Fe(OH)3的混合物。
实验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镁、铝与酸反应
分别取一小片镁片跟铝片,将镁、铝打磨之后,放进盛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反应,观察现象,用燃着的火柴放在试管口。
镁、铝打磨之后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体,用燃着的火柴检验,发出爆明声,证明是氢气。
Mg+2HCl = MgCl2+ H2↑
Al+ 3HCl = AlCl3+ + 3H2↑
取两支试管,分别盛适量FeSO4、FeCl3溶液,加入适量KSCN溶液,观3溶液,滴加KSCN溶液,迅速变成血红色。
FeCl3+3KSCN==3KCl+Fe(SCN)3[血红色]
实验讨论:
为什么Fe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颜色会有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