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优秀教案修改4
《瑞雪图》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瑞雪图》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瑞雪图》的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现在咱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和羽绒服了,因为冬天到了。
那么在冬天里你最喜欢那些景物?(雪)在你的心目中,雪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列举)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片和雪有关的课文,《瑞雪图》(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优美的雪景视频图。
(学生欣赏)从你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你们已经被美丽的雪景吸引了。
画面中的美景,课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问题:这场雪有什么特点?你是从那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可在文中做好批注。
谁能够概括出这场雪的特点?(大美)指名回答。
三、深入理解课文1、我们先来看看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雪比较“大”这一特点的?你画出了哪些描写雪大的句子?黄昏时分,风停了,雨住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展示)(板书:纷纷扬扬)2、那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想像这一情景,自己再读一读,指名读。
3、是啊!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
雪中有是怎样的情景?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大”?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的飘将下来。
(课件展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听了你们的读,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这两句话中出现了描写雪大的词语(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来看,第一句不动,假如我把第二句修改一下,再放入课文中,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效果与区别。
《瑞雪图》教学教案设计
《瑞雪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瑞雪图》的背景及作者;(2)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引导学生领悟文中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瑞雪图》;(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锻炼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瑞雪图》的内容;(2)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3)领悟作者通过描绘瑞雪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意境的体会;(3)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瑞雪图》画面;(2)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
4.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批改;(3)针对错误,进行讲解和辅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提醒注意事项;(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瑞雪图》,巩固学习内容;2. 收集有关瑞雪的诗词,进行欣赏;3. 写一篇关于《瑞雪图》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瑞雪图》的内容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表达能力;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冬季的雪景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瑞雪纷飞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瑞雪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瑞雪图》的图片或实物。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瑞雪图》的特点和美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瑞雪图》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瑞雪图》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2.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瑞雪图》的作者和相关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瑞雪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瑞雪图》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章:创作指导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瑞雪图》的创作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自己的《瑞雪图》。
3.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和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3.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绘画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示范如何创作《瑞雪图》,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创作,提供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帮助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2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进行。
4.3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介绍和表达。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瑞雪图》和相关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兴趣。
5.2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瑞雪图》在艺术和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第六章:艺术背景与文化意义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瑞雪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四年级语文《瑞雪图》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瑞雪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瑞雪图的景色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细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学会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通过课文描绘的瑞雪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瑞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瑞雪有什么印象或感受?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朗读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如雪花的样子、飘落的情景等。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瑞雪图中的景色寓意着什么?(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瑞雪的感受和想象。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表达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尝试自己描绘一幅瑞雪图,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练习纸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拓展作业:(1)观察大自然中的雪景,拍摄或绘制一幅瑞雪图。
(2)写下自己对瑞雪的感受和想象,可以尝试使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
《瑞雪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瑞雪图》教案学科领域:美术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瑞雪图》。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雪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独立完成《瑞雪图》。
难点:如何表现雪景的幽静和诗意,如何处理画面的空间和层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雪景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墨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景的美。
2. 学生分享对雪景的感受和印象。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练习。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二、深入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处理画面的空间和层次,如何表现雪景的幽静和诗意。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雪景的特点运用到其他季节的绘画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实践。
七、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幅以雪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家长签名确认,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
九、教学反思(教师)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年级瑞雪图教案
三年级瑞雪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文中的生字词,理解“瑞雪、粉妆玉砌、毛茸茸”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雪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雪后美景的语句,感受雪景的美丽。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雪景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瑞雪兆丰年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下雪的视频或展示一些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雪后的感受。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雪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雪的文章——《瑞雪图》,看看作者笔下的雪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理解“瑞雪、粉妆玉砌、毛茸茸”等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4、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主要描写了雪后的美景,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写的。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1、学习雪前的部分指名朗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雪前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骤然变冷、寒风凛冽、阴云密布”等词语感受天气的变化。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天气的变化。
2、学习雪中的部分自由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雪花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簌簌落落”等词语感受雪花的大、多、急。
最新《瑞雪图》优秀教案(精品)
北师大版《瑞雪图》优秀教案导语:《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下面是其教案,欢迎参考。
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天的美丽景色。
2.能够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
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瑞雪图〉,回忆一下这场雪下的怎么样?二、学习课文(下雪时的.图景)1.请大家找一找描写雪大的句子,并且用横线勾画,圈一圈句子中突出雪大的词语,同时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有哪些体会?2.反馈:(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指导)三、学习(下雪后的图景)师过渡:雪停了,雪后的景色怎么样呢?1.你从那些词句中感受到美?自己走进第三幅图,认真读一读。
生:“第二天,天放晴了,推开门一看,荷!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
”师:谈谈自己的体会?美在哪儿?看图片(美丽的雪景图)口语习作练习。
师: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含蓄的表达自己的喜悦。
2.“看近出,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体会静态的美和作者用词的精妙。
3.“一阵风吹来……”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师读,脑袋想象画面。
四、人欢图1.下雪不仅装饰了整个世界,还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图片)2.如果你在图片上,你会干什么?雪给人带来了什么?(真的是景美人欢)3.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一段话。
五、结尾师:这么美的景色,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读)板书:下雪前:天气骤变下雪时:雪很大瑞雪(吉祥的雪)下雪后:景美人欢。
《瑞雪图》教案
瑞雪图教案简介瑞雪图是中国古代名画之一,绘于北宋时期,作者为辛棄疾。
该画通过绘制雪景,表达作者对于祖国国破家亡的愤怒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
瑞雪图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份历史见证。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瑞雪图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艺术和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图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辛棄疾•学习瑞雪图的构图、色彩和主题•掌握瑞雪图的基本绘画技巧•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学内容1. 瑞雪图的背景瑞雪图绘于北宋末年,同时期中国遭受外敌入侵和战争的破坏。
作者辛棄疾,身为忠臣,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因此创作了这幅画作为自己的表达。
2. 瑞雪图的构图和色彩瑞雪图的构图严谨而富有节奏感,画面由左向右分为三个部分:远处的群山、中间的清江和近处的草木,三个部分构成画面的层次感。
同时,瑞雪图的色彩用墨与淡色调构成,表现出冷峻而清绝的雪景气氛。
3. 瑞雪图的主题瑞雪图的主题是表达辛棄疾对于国破家亡和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哀悼。
在画面中,雪花淋漓,山谷被白雪覆盖,显示出一片寂静而肃穆的景象。
4. 瑞雪图的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瑞雪图的绘画技巧,例如:墨法、水墨、走笔、点染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5. 绘制瑞雪图教师可以使用黑白瑞雪图作为范本,引导学生绘画自己的瑞雪图,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画家辛棄疾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方法•演讲教学法:由教师在课堂上详细介绍瑞雪图的历史背景、作者、构图、色彩和主题等相关内容。
•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先使用黑白瑞雪图作为示范,向学生展示瑞雪图的构图、色彩和主题,并介绍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画瑞雪图。
•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绘画瑞雪图,并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和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评估•学生表现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绘画表现、理解程度和发言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学生的表现。
•作品评估:教师可以对学生绘制的瑞雪图进行评估,包括构图、色彩、技巧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四年级上册《瑞雪图》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瑞雪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描绘的雪景,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兴趣。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描绘的雪景,感受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季节?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雪景?4.感悟课文情感(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6.拓展延伸(1)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雪景,互相交流。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3.课下收集关于雪的诗歌、文章,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教学过程中,针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这一重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指着课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思考,雪景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中的雪景吗?”2.针对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我们刚刚学习了‘洁白’这个词,你们能告诉我,你在哪里见过洁白的东西?”“很好,小华说看到了洁白的云朵。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瑞雪图》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瑞雪图》的艺术价值。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瑞雪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瑞雪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瑞雪图》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
2. 采用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瑞雪图》的艺术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瑞雪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瑞雪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 讲解《瑞雪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来历。
3. 分析《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知识。
4. 引导学生欣赏《瑞雪图》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分组讨论《瑞雪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对《瑞雪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作品的基本知识、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瑞雪图》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瑞雪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欣赏更多的传统艺术作品。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3. 开展传统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八、教学资源:1. 《瑞雪图》的图片和相关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和欣赏。
2. 艺术史教材或相关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四年级语文《瑞雪图》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瑞雪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瑞雪图》,使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冬季雪景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瑞雪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雪景,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如何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雪景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雪景,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兴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雪景?这些雪景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等。
2.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
三、情感体验1.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喜欢瑞雪?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题目:请用“银装素裹”写一段话,描绘雪后的校园。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选段落进行背诵,巩固课文内容。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背诵比赛。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瑞雪图》,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北方冬季雪景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雪景,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北师大版《瑞雪图》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瑞雪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理解《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瑞雪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理解其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培养审美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瑞雪图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魅力。
(2)简要介绍作者和相关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作品分析(1)观察作品,让学生描述作品中的画面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3.深入解读(1)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3)讨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进行评价。
5.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以瑞雪为主题,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感。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瑞雪图》或其他美术作品。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是否能够欣赏美术作品。
2.教学方法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3.教学改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1)展示《瑞雪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介绍作者徐悲鸿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作品分析(1)让学生观察作品,描述画面内容,如雪景、人物、动物等。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瑞雪图》教学设计(通用6篇)
《瑞雪图》教学设计(通用6篇)《瑞雪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瑞雪图》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瑞雪图》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语文学习讲求的是学生直面语言材料、自读自悟自主建构的过程。
读,永远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如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顺、读通、读透,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受到感染与陶冶,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
本课设计集中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
一、开门见山,解题引入1.今天我们学习《瑞雪图》一课,(板书课题)“瑞”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雪,才可以称得上“瑞雪”?出示课件,问:是这样的雪吗?见过吗?想说什么?2.齐读课题。
这是一幅图画吗?你觉得这幅图画应该画出怎样的特点呢?3.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先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开篇解题,由“瑞”字始,到“瑞雪”再到“瑞雪图”,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刻,并让学生猜测,课文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激趣作用。
)二、自主读书,整体建构1.自由读文2—3遍。
要求学生自己解决文中的生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2.分自然段读,其他人注意倾听。
教师相机插入指导,并引大家齐读)3.课文读熟了,刚才我们说了这一幅用文字描绘的瑞雪的图画应该主要画出雪的什么?好,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课文,知道什么叫浏览吗?注意:不要一字一句地看,而要一段一段地去看。
一边看一边归纳。
文中哪些句段写雪大?哪些句段写雪美?标出来。
除了写雪大和美以外,作者还写了什么?(设计意图:阅读是自读自悟自主建构的过程,先从整体上建构文本的内容和脉络很重要,这就好比一幅风景,局部的美是融于整体之中的。
当然这一切需要学生在读准、读顺文本的基础上来完成,因此,这一环节的读是关键。
《瑞雪图》教案(通用9篇)
《瑞雪图》教案(通用9篇)《瑞雪图》篇1《瑞雪图》教材分析: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
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
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
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
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以学习表达为中心,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先学后教”,提高教学起点和实效;强化“语言学习”,凸显语文的学科本色;强化“当堂训练”,变革学生的'课堂状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瑞、骤、籁、俱、寂、眺、妆、砌、”8个生字,会写“即、亚、阴、降、稳、幅”。
2、理解“彤云密布、骤然、极目远眺、粉妆玉砌、万籁俱寂、瑞雪、”在文中的意思。
3、懂得课文观察、描写景物的顺序,能为课文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瑞雪图》教案范文
《瑞雪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瑞雪图》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瑞雪图》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句式和表达方式的模仿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描绘。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领悟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瑞雪纷飞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哲理表达。
(2)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四、课堂巩固1. 课堂小测:进行生字词和课文句式的默写练习。
2. 口语表达: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五、课后作业1. 书写练习:让学生书写课后作业,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 阅读拓展:推荐与《瑞雪图》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拓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瑞雪图》教学设计之四.doc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图》教学设计之四一、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
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瑞雪图》教学设计6篇
《瑞雪图》教学设计6篇《瑞雪图》教学设计1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较多,自主学习力量强的同学比较多,组织力量也较强,合作学习效果好,但两极分化现象也明显。
生活在南方,对大雪虽缺乏直观感受,但满怀向往。
二、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秀丽景色。
2、学习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的喜悦之情。
四、教学设想1、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同学为主体”。
教给同学读书方法,培育读书力量,表达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养的教学特点。
2、表达两个为主:以课堂为主;课堂上以同学的学为主。
老师要致力于导,同学要致力于学,学会读书思索,把握学习方法,提高素养。
3、四种力量:自学力量、思维力量――训练同学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制造性;表达力量――表达有内容、有中心、有挨次、有重点;合作力量――小组合作,相互补充,共同增长学问,提高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出示课件,观赏雪景说一说,观赏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三)学习课文,熟悉这场雪的特点A、雪大。
1、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沟通。
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概读出来。
3、汇报沟通。
〔以中等生、学困生为主〕4、指导朗读。
〔1〕这么大的雪,是运用了哪些观看方法感受到的?〔优等生〕板书:听、看〔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
〔优等生。
评价后介绍方法,全班齐读〕〔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
〔中等生,同学评价〕〔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当突出哪些词语。
〔学困生、中等生〕〔5〕分男女生朗读。
B、景美。
1、出示课件:〔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尝出雪景的秀丽?〔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秀丽?2、自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雪图》教案牟洋教材简介:《瑞雪图》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
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
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
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
在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
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1、品读重点词句,感悟雪大、雪美,并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意境。
2. 积累好词好句、内化词句。
3.初步学习多角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感悟雪大、雪美。
学习多角度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期盼、喜悦之情,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情境创设、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学习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景自学,引思入情。
1、师:一说起雪,有的孩子会觉得有些陌生,有些遗憾,没关系。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峻青先生的散文《瑞雪图》,去感受雪的魅力!2、来,孩子们齐读课题。
(提前板书)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想知道胶东半岛的这场大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4、生交流:雪大、雪美板书:大、美5、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雪大、雪美展开学习,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学提示,谁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一个自学提示?温馨提示:听的同学要注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哦!谁再来读一读第二个自学提示?6、出示自学提示: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了雪大?请默读2、3自然段,用“____”勾画相关句子。
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雪美?请默读第第4自然段,圈出描写雪美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自读自悟,勾画相应语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
1、同学们都勾画的非常认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同学们的分享来看一看这场雪到底是如何大,如何美的?谁愿意先来分享一句描写雪大的句子呀!分享时要注意顺序。
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雪很大呢?孩子,你读的真不错,老师已经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我们一起想象着这纷纷扬扬的雪花从你眼前飘过的情景,再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联想和情境创设,将画面和词语巧妙结合,鼓励学生有个性的朗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雪很大呢?听着你的朗读,老师果然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
(2)比较词语,找出两句描写雪大的句子中一一对应的词语,感受作者用词的丰富性。
PPt出示句子,生比较词语并分角色朗读句子。
①来,孩子们,我们来读读我们找到的这两句吧。
自己快速读读第两句话,然后进行对比词语,你会有所发现的。
②生汇报,师总结:是呀,同样是描写雪大的两句话,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语。
刚才是鹅毛般的大雪,下一句却是是(大片大片的雪花),刚才是(纷纷扬扬),现在是簌簌落落,刚才是降落下来,现在是(飘将下来)。
你看,我们中国的语言是多么的丰富,作者的斟词酌句是多么的巧妙。
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丰富的词语,让表达方式多样化,这样会使文字更生动。
【设计意图:自主发现是孩子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两句话中词语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感受雪大的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3)创设情境,品味乡村的寂静和雪夜的声音。
生分享句子。
PPt出示句子:① 这句话中你又是从哪些词感受到雪大?沙沙声 咯吱声② 刚才的两个句子通过鹅毛般、大片大片这些表示形态的词语写出了雪之大,这句话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出雪大的呢?(声音)③ 雪虽然下的大,但雪花那样轻盈,那为什么作者能听见下雪的声音呢?——因为雪很大,因为山村很寂静?④ 峻青是用哪个词来描绘这种静的呢?(万籁俱寂) 什么是万籁俱寂呢?一点声音也没有。
师:在这样的夜里,在这样万籁俱寂冬天的山村,这独有的雪的沙沙的声和枯枝被压断的声音却格外美好,格外纯净,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和这个句子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以声衬静、以动衬静。
来,咱们再一起轻轻地,柔柔地再次读读这个句子吧。
(齐读)【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换位思考,排比句的引读,层层递进,此时孩子对文本的解读已经极具生命力了。
】(4)感受作者的惊喜之情,指导朗读。
①就这样,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睡了一夜的你看到这白茫茫的大雪,一定也会和峻青一样,发出这样的感叹!②ppt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A 、高兴吗?读出你的高兴(生读)B 惊喜吗?读出你的惊喜(生再读)C 孩子们读得很好,关注了感叹号带来的惊讶和喜悦,老师给你们点赞。
三、品词悟词,感悟雪美。
1、刚才我们已经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感受到了雪之大,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雪之美。
谁来分享一下描绘雪美的词语。
生:分享学生汇报交流。
2、同学们找的真仔细,老师把这些词语整理出来了,我们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圈画描写雪美的词语,走进文本,亲近文字,提高感悟词句的能力。
】(1)生读第一组词语,感悟句子①师:看到这幅图,孩子们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词语?(白茫茫、粉妆玉砌)是呀,大雪过后,山川是白的,河流是白的,树木是白的,房屋也是白的。
一场大雪后,目之所及,一片白色,一片茫茫,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童话世界!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走进这个美丽的雪世界吧。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初步感受“白茫茫”的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词语意境】(2)生读第二组词语,感悟用词贴切。
①你发现这第二组词语都是怎样的词语。
——都是叠词,叠词读起来要有节 感、也要有韵律美。
再读读词。
②瞧,在书中,什么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
出示图片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出示图片。
② 这些银条和雪球真可爱,孩子们用你的朗读读出银条,雪球的可爱吧 PPT 出示句子:【设计意图:此处朗读训练是难点,创设情境,多元解读,充分感悟雪景之美,这样才能把文字读得有滋有味】4、我们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这样才能入情入境,咱们一起来入情入境的读一读吧,男孩子准备好喽!跟老师一起极目远眺吧!男生读: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女孩子跟老师一起看看近处吧,女生读: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刚才我们读的这两个句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板书远、近)(3)出示第三组词语,体会动态美孩子们刚才读的时候给老师一种静静的感觉,让老师享受到了雪静态的美,可是雪后的美景只是静态的吗?当然不是,我们来看看这组词语!① 读完这些词语,咱们眼前的这幅画卷它还是是静止的吗?雪呀,随着风动起来了。
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感受这份感受这份奇妙的动态美吧。
孩子们睁开眼睛,也用你们的朗读来读出风吹雪落的美吧。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雪景图片和视频,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词、句、画多角度感受景色之美;多层次感悟用词之妙。
】四、升华主题,理解内涵。
1,这雪下时,纷纷扬扬,下完后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这么美的雪后孩子们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读怪不得诗人峻青会发出感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2、孩子们知道瑞雪是什么意思吗?相信大家看了这几幅图就懂了!生边看老师边讲解。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
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它冻死了土地里的害虫,又能为庄稼提供足够的养分,它预示了来年的丰收,也就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4、多美的雪啊,它是农名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峻青不由发出感叹:作者借景抒情,用他的比表达了对人民的关心,对国家的祝愿。
5、师:这就是峻青心中的那一幅——瑞雪图!【设计意图:写作背景的引入,小资料的拓展,带领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再经过感悟和思考,学生逐渐理解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从而升华主题,理解“瑞雪”的深刻含义。
】五、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峻青笔下的瑞雪图真是太迷人了,让人一读就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
他写到了雪的形态、声音、远景、近景、静态、动态,还写了雪后人们的表现,也就是说他从多个角度对这场雪进行了描写。
我们今天也来学着峻青多角度的来写一写我们熟悉的雨吧。
春天的雨细腻,夏天的雨迅疾,秋天的雨凉爽,冬天的雨无声。
(谁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一句?......)现在,请孩子们拿出你的学习单,你可以任选其中一项进行你的创作。
(点评:这是远处的雨景,这是雨中的近景,这是雨带给大地的颜色,这是雨的声音,这是静态的雨,这是动态的灵动的雨。
7.孩子们你们也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雨,写出雨,如果我们在按一定的顺序,比如从远到近,从静态到动态,来将雨的不同角度进行组合,我们也能得到一副动人的雨景图。
今天时间有限,这个任务就留给孩子们课后完成吧。
孩子们今天我们有了一课之缘,愿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