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为依据概要

合集下载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及应用案例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及应用案例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及应用案例一、引言建筑物智能化系统是指通过集成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实现建筑物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及信息共享的一种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系统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建筑物的管理、安全、节能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1.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原则(1)系统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系统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减排、环保等因素。

(3)系统设计应兼顾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提升用户体验。

(4)系统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5)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性,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2.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设备选型要求(1)设备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2)设备应具备稳定可靠、安全高效的特点。

(3)设备应支持互联互通,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管理。

(4)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适应不同厂家的设备接入。

3.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安全保障要求(1)系统应具备严格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

(2)系统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3)系统应备份重要数据,并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4)系统应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及时修复漏洞和弱点。

三、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应用案例1.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建筑物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安防系统等,实现集中控制和监测。

通过智能化的调度和管理,使建筑物的能耗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2. 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是指通过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技术手段,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与秩序。

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周边环境,对异常事件进行及时报警和处理。

智能化建筑标准

智能化建筑标准

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一、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134—2006《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7《民用闭路电视监视电视系统技术规范》 GB50198—201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声系统设备互联优选配接值》 GB/T14197-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二、智能化系统设计范围1 综合布线系统2 计算机网络系统3 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一卡通)4 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5 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6 有线电视系统7 排队叫号系统8 会议系统9 指挥中心机房和大屏三、智能化设计原则1. 实用性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符合实际需要和投资的合理性,决不片面追求先进性和超前性,以免造成投资的浪费。

在每个子系统的实施方案中,都应把系统实用性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只有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实用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展现系统的其它特点。

2.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技术文件规定功能的能力,应具备系统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1 总则1. 0. 1为了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提高智能建筑的设计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办公楼、综合楼、住宅楼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其他工程项目也可参照使用。

1.0.3智能建筑中各智能化系统应根据使用功能、管理要求和建设投资等划分为甲、乙、丙三级(住宅除外),且各级均有可扩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要求一概述1.1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工程项目迅速发展。

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接受。

目前智能化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总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步设计在智能化设计中被忽略。

这有以下原因:1.1.1当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的平、立、剖,而对其它专业,特别是设备工种,包括水、电、暖忽视,只要写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可,而对智能化设计则未被列入内容,有的甚至不被考虑。

1.1.2当在设计方案评审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甲方(建设单位)关于智能化设计时,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这时,有的甲方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

设计单位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1.3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由于工期紧迫,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甚至已出桩位图,设计迫在眉梢。

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

1.1.4部分工程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才发现缺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图,重新找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在招投标时产生总体方案,中标单位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2上述种种情况说明在目前智能化系统设计尚不正规,不能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二总体方案设计内容总体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2.1工程概况叙述本工程区位;建筑总面积、总高度;属民用建筑级别;工程意义;建筑平面功能、用途等。

2.2设计依据包括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有关文件及具体意见与要求;设计单位建筑等各工种提供的技术资料或文本。

2.3设计原则智能化子系统配置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2.4智能化子系统配置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设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

2.5智能化子系统内容介绍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技术应用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技术应用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技术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度和能效,还改善了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规范要求以及当前的技术应用。

一、规范要求1. 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

首先,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布局。

其次,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设计还应考虑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建筑物的能效。

2. 施工及安装规范要求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和安装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安装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保证系统的正确安装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维护与管理规范要求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也需要遵循规范要求。

建筑物的业主或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维修和更新。

此外,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能够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技术应用1. 安全管理系统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

例如,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内外的情况,对异常事件进行预警和记录。

智能门禁系统可以实现对人员进出的管控和记录,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

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联动系统等也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安全管理中。

2. 能源管理系统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通过运用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等,可以实现能耗的监测和控制,进而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利用智能化系统的峰谷分时控制技术,可以合理规划电力供应和使用时间,降低用电成本。

3. 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可以优化建筑物的室内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体验。

通过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智能窗帘系统等,可以实现对室内温湿度、通风、采光等环境参数的精确控制。

建筑物智能化工程设计标准

建筑物智能化工程设计标准

建筑物智能化工程设计标准一、引言智能化建筑是当前和未来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将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提供更智能、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

而建筑物智能化工程设计标准则是指导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规范和准则。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建筑物智能化工程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二、智能化系统设计1. 系统设计原则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符合功能明确、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开放性强的原则。

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操作的特点,使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备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2. 智能化设备选型在智能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智能化设备。

设备应具备先进的技术、高效能、可靠性和节能性,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三、智能化网络设计1. 网络拓扑结构智能化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应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一般采用分层结构,将各个子系统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网络。

2. 网络传输协议智能化网络的传输协议应满足高效传输、安全可靠和扩展性的要求。

目前常用的协议有Modbus、BACnet、LonWorks等,设计中应选择适合的协议。

四、智能化控制策略设计1. 能耗控制策略智能化建筑应具备合理的能耗控制策略,使建筑物的能耗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可以采用定时控制、传感器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策略来实现能耗的最优化。

2. 安全管理策略智能化建筑必须考虑安全管理的策略,包括入侵检测、烟雾报警、视频监控等。

各个智能系统之间应具备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五、智能化监测与管理1. 设备监测与管理智能化建筑应具备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功能,能够迅速识别故障设备并进行维护与修复,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数据监测与分析智能化建筑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对能耗、室内环境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报告和建议,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优化。

六、智能化工程验收与评估1. 技术验收标准智能化建筑工程的验收应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包括系统功能完备性、设备性能达标、网络通信稳定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规范

建筑智能化系统规范

建筑智能化系统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将现代科技与建筑结合,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规范。

一、设计规范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安全要求和用户需求,提出合理的系统方案。

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标准:根据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选择适用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并确保其符合建筑结构和电气安全要求。

2. 系统结构: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需求,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分级控制策略,合理划分子系统和设备,确保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

3. 设备选型: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和产品型号,保证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4. 网络布局:设计合理的网络布局和拓扑结构,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网络性能。

二、安装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装可以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安装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气安全:按照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合理规划电路布线和设备接线,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

2. 设备安装: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正确安装设备,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3. 网络布线:按照网络布局的要求进行布线,避免信号干扰和数据传输错误。

三、调试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调试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按照规范进行调试可以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调试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测试: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响应用户需求。

2. 故障排除: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故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性能优化: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四、维护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按照规范进行维护可以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与集成应用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与集成应用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与集成应用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同时也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保证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制定一套规范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规范要求以及如何有效地集成应用。

一、建筑物智能化系统规范要求1. 设备标准化: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电气设备安全标准、通信设备标准和网络设备标准。

标准化设备能够提供稳定的功能和性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同时也方便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2. 网络安全性:建筑物智能化系统中的网络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权用户的侵入和数据泄露。

系统应具备有效的身份认证措施和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互操作性: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应具备互操作性,能够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这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方便系统的扩展与维护。

4. 可持续性:智能化系统应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控制策略,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可持续的建筑管理。

5. 用户友好性:系统的操作界面应简洁、易懂,并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

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功能,实现个性化的设置和控制。

二、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应用1. 智能照明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智能照明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开关、调光、光线感应等功能。

可以根据不同时段和使用场景进行光照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提供更舒适的照明环境。

2. 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安防系统集成了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等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通过联动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并及时响应安全事件。

3. 智能空调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空调设备的工作模式和风速。

通过建立温度控制模型和节能策略,降低电能消耗,提高室内舒适度。

4.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和分析建筑物能源数据,提供能源消耗的可视化和优化方案。

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1.医院智能化系统1.1一般规定1.1.1医院智能化系统应根据医院的使用特点和需求,采用智能建筑的概念进行设计。

1.1.2智能化医院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关于智能化建筑的相关规及标准。

1.1.3设计应本着先进、开放、经济、实用、安全原则进行。

1.1.4医院智能化系统的容及分类医院智能化系统包括如下容: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紧急广播及公共广播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系统____________ 安全防系统____ 防盗报警系统通道管理(门禁)系统保安巡更系统等停车场管理系统IC卡系统(一卡通)综合布线系统。

通讯网络系统____ 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程控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

综合医疗信息管综合医疗信息管理的软件与硬件。

理系统(办公自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

动化系统)______ 电子公告牌系统。

计算机工作站。

医护对讲系统。

医院专用系统____ 电子叫号系统。

闭路电视示教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楼宇管理系统BMS(物业管理系统)。

1.2术语和符号智能建筑(IB)Intelligent Building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通讯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综合布线系统(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系统集成(SI)Systems Integration1.3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1.3.1该系统的设计应根据项目规模参见国家相关的消防规。

1.4紧急广播和公共广播系统1.4.1医院应设置广播系统,平时用于日常事物及医学宣传广播,消防情况时强行切至紧急广播。

1.4.2宜共用末端设备(扬声器)和采用一套线路,应设置消防强切开关。

1.4.3末端设备(扬声器)宜设置在公共场所,并在门诊、医技的候诊厅服务台及病房楼的护士站安装音量调协装置,消防情况时屏蔽其音量调协功能,并进行紧急广播。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及建设原则概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及建设原则概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及建设原则概述智能楼宇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智能楼宇中的智能化设计依然与人们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智能楼宇综合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工作。

当前世界上的商务大厦的主要建设目标就是实现智能化,而楼宇的综合安防监控系统则是建设智能楼宇的前提條件。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1、概述智能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设备、办公设备、通信网络系统的最优组合,在结构、系统、服务、管理方面做到协调一致,在建筑中完成建筑、结构、暖通、空调、变配电、照明、电梯、给排水、综合布线、电视监控、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的完美结合,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安全、高效、舒适和便利的工作或生活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如通信系统、办公系统、安全系统、监控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等。

将智能建筑看作是人的身体一样,那么则需要不同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健康状态,建筑智能化系统就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可以接收各种外部刺激并作出一定的反应,从而保障系统内部安全、健康、舒适。

智能建筑非常复杂,而且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并且外部条件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建筑当中如果一味应用传统建筑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在建筑当中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考虑这一问题,在考虑过程中将建设全部过程组织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对工程进行合程规划和设计、选型,以及后期施工管理,才能完成工程全部最优化。

2、系统建设原则建筑智能化是为智能建筑服务的一项工程,主要目标就是为人们建设一个安全、高效、舒适和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建筑当中一定要依据下面这些原则去做:第一、以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为基础,自觉遵守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总体规划;第二、确定系统的等级标准要和项目开发定位一致;第三、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中要以国家和地方的规范、标准为依据;第四、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要和土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一块进行;第五、一定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要以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为依据;第六、工程建设要以信息资源共享为主,力争加强我国信息设备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

国家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国家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国家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标准1. 引言国家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标准旨在提供智能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指导,以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该标准适用于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

2. 定义- 智能建筑: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的建筑。

- 智能建筑设计:指根据智能建筑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

3. 设计原则智能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健康与舒适: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采光等。

- 能源效率:整合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 智能控制:运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建筑物各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运行管理。

- 安全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包括消防安全、防盗安全等。

- 环境友好: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噪音、减少污染等。

4. 设计要求智能建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结构设计:考虑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安装和布局要求,确保其正常运行。

- 电气设计:配备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备用电源和电力监控系统。

- 通信设计:建立稳定可靠的网络通信系统,满足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通信需求。

- 照明设计:采用节能照明设备,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节能管理。

- 暖通设计:考虑冷暖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实现舒适的室内温湿度控制。

- 安全设计:配备消防报警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安全设备,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5. 设计流程智能建筑设计的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集成、施工和验收等阶段。

其中,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智能建筑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方案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系统集成阶段是将各个系统进行整合和测试,施工和验收阶段是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和验收。

6. 验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的验收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验收标准的通过意味着智能建筑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

7. 结论国家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了基本的要求和指导。

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 2019

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 2019

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 2019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是指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将先进的智能技术应用于建筑物的功能和管理系统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推动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一、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的意义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的背景下,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其次,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保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管理手段。

因此,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1. 系统集成性要求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的各个智能系统能够良好地集成和协同工作。

这需要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确保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之间可以无缝连接和通信。

同时,建筑物的各个智能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互操作性,以便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2. 节能环保性要求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的能耗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用智能控制技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还要求建筑物的材料和设备应满足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安全可靠性要求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要求。

建筑物的各个智能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措施,保障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例如,建筑物的安防系统应配备监控、报警等设备,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建筑物的消防系统应具备自动报警、灭火等功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4. 用户智能化体验要求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和管理手段。

例如,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应可以与用户的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互联,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浅谈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标准及设计规范

浅谈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标准及设计规范
务之 急 ,也 是 为我 国 建 筑 帮 能 化 的发 展 开 拓

门制定 出来的标准规定什么地 区可以建什 么标 准的 智 能 化 建筑 ,什 么 地 区 不能 建 什
么标 准 的 智能 化 建 筑 , 可能 就 不太 合 适 。 所 以智能化建筑标准的制定如何适应 市场经
济的发展要引起标准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
了 …个 智 能 建 筑设 计标 准 , 当地 政 府 还 发 了文件要求本地区参照执行 ;这种积极性 是值得学习的, 但标准出来之后 , 也引起 了
都要求智能化,智能建筑热就要到来或已
经到来 。


我 国智 能建 筑概 况
我 国智 能 建筑 开 始 干 8 年 后期 与 9 年 0 0 代 初 , 19 年 曾派 人 去 当时 瑞 士 能德 公 司 91
维普资讯
中国科技信息 2 0 年 第 1 期 O8 辱
c I CE EA D TC LG NO,A I u. 0 H A S I N E ̄OO Y I P TO J1 08 N E FM N 2
蕊 |
与建 设 值 得讨 论 ;按 地 区划 分 来 制 定 问 题 就更大了 , 作为 论 文 发表 出 来 , 大家 进 行 让
对 电 气专 业 来 讲 , 国家 颁 布 了许 多规 范 ,如 35~ll0K V 变 电 所 设 计 规 范 1
( 5 0 9 9 ) l KV 及以 下 变 电 所设 GB 0 5 2。 O
( 后改名为兰占尔公司,是西门子楼字科技 之金属公司,其楼字 自控系统 ¥ 0 品牌 为 60 兰占尔 驷法) 了技 术培训与学 习。随 进行 后 便 与 该 公司 联 合 在 国 内推 广 楼 字 自动 化 系统 (AS 。 B )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东胜区智能化建筑设计及实施标准QA/T1000/02-2010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第1部分:通用设计技术要求2010-1-1 发布2010-XX-XX 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前言请注意,本部分的基本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和版权,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和版权的责任。

随着东胜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胜区对于智能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参考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东胜区智能建筑设计及实施标准》编制组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东胜区具体情况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东胜区智能化建筑设计和实施标准》QA/T1000/02-2010。

《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分为6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设计技术要求;——第2部分:建筑智能化设计分级标准;——第3部分:分类配置要求;——第4部分: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第5部分:管理软件测试规范;——第6部分:系统验收规范;本部分为《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规划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局提出。

本部分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规划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局。

本部分起草人:马迎春、马千里、张彦成、秦超等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智能化建筑(简称智能建筑)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功能及性能要求、系统设备要求、信息传输要求、安全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电源要求、环境与环境适应性要求、可靠性要求、运行和维护要求等通用性技术要求,是进行智能化建筑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检测、竣工验收的依据。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中的智能化系统要求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中的智能化系统要求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中的智能化系统要求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还能增强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建筑工程验收中,智能化系统的要求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智能化系统的定义智能化系统是指基于先进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中央处理器等设备,实现对建筑中各类设备和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

它具备自动化、集中化和智能化的特点,通过整合各种系统和子系统,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能源消耗、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精确控制。

二、智能化系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领域,智能化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是智能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建筑内部环境的控制和调节,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这些系统通过感知建筑内外的环境参数,并根据预设的条件进行控制,使得建筑内部的舒适性得到提升。

2. 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火灾报警等设备,对建筑内部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控和保护。

它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预防事故发生,并通过联动控制其他系统,如灭火系统、电梯系统等,保障建筑的安全性。

3. 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对建筑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它包括电力管理、水资源管理、照明控制等方面,能够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 信息通信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在建筑工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了网络通信设备、语音通信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

它能够提供高速、稳定和安全的通信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设备之间的即时通讯和远程访问。

三、智能化系统在建筑验收中的要求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功能满足要求,智能化系统的验收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智能化系统验收的一些要求:1. 技术合规性智能化系统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验收人员需要对系统的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网络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并核实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说明

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说明

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说明智能化工程施工规范说明1概述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行业。

从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到广大建设单位、行业从业人员,均认为在现代建筑中,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

根据本人多年来专职从事这个行业的实践和体会,本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概括起来说有五个不到位,即设计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检测不到位、验收不到位。

五个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从目前已建成的工程项目看,能够达到功能要求的,建设单位满意的较少。

这需要广大从业企业、从业人员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

2设计不到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单位主要是建筑设计院和系统集成商。

无论是设计院,还是集成商,在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均存在各自的弱点,以致由于设计问题影响到工程质量。

(1)建筑设计院专业配套,人才济济,但主要集中于建筑、结构、水、电、暖五个专业,能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缺少。

目前从事智能化设计的人员主要是从电气专业转行而来,虽然两者有所相通,但专业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更何况智能化技术并非专一,有建筑设备监控、通信、计算机网络、布线、安防监控、防盗、门禁、停车库管理、公共显示、电视、广播音响、多媒体会议、机房工程等。

本身又涉及到弱电系统的各子专业,要有这么广泛知识面的设计人员十分困难,而且这些人员要懂技术,还要熟悉设备产品。

虽然有的设计院领导重视智能化系统设计,抽调设计人员组建专职的建筑智能化设计研究所,但要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也做不到,以致设计院的设计图纸及设备材料表达不到施工招标的要求,更谈不上能指导施工。

如果由电气专业设计人员兼设计智能化,则施工图质量问题更严重。

(2)系统集成商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大大多于建筑设计院,且大多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比较了解,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

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为依据概要

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为依据概要

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为依据概要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为依据,在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实施时,应充分采用忆有的国家及国际现行标准。

参照以下技术规范(不限于此: 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标准(送审稿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32/181-1998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 32/365-1999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 32/366-1999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DB 32/T367-1999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1995JGJ/T 16-19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19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 4717-19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A 38-9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定额编制办法GB 12663-1990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1997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A/T 57-2001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器GA/T 358-2001 视频安防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 127-1996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YD 5032-1997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TDJ 13-88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YD/T 1123-2001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GB/Y 15542-1995 市内电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GB/T 18336.1-2001 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GB/T 50311-2000 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GB/T 50312-2000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 GB/T 12505-90 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17859-199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163-1997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288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规范GB/9361-199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GB/50174-1993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6650-86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TD 5003-9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YDTT 54-95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ISOIEC 1801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EIATIA 568A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EIATIA 569 客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国际标准ANSIFDDI 商务楼通用信息建筑布线标准TPDDI 民用建筑通讯通道和空间标准ISO/IEC 17025-1999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GB 4943 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GB/T 14715-993 测试和校准标准实验室认可准则GB/T 15532-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事务处理设备的安全(idt IEC950 YD-5040-97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GB/T 15972.1-1998 计算机软件测试单元GB/T 17618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ISO/IEC 14576-199 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eqv IEC793-1-1:1995 BMZ 1-2000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CISPR24BMZ 3-2001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软件的性能测量和评级SJ/T 11230-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目录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2)GBT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求) (3)GB 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4)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设计要求) (7)GB50311—2007《综合布线与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17)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0)GB_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设计) (26)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27)GB 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39)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40)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功能设计) (41)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要求)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泊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2 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

且只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应设置一个消防控制室。

3 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己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3。

2。

2 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系统中可包括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

2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3 系统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该装置应具有传输本规起附录A 和附录B 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系统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应设置火警传输设备.3.2。

建筑智能化设计主要依据

建筑智能化设计主要依据

2.3 相关国际标准,国家规范,地方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016-98 ;--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 ;--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 ;--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 《物业管理IS09002 》GB/T19002-19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规则》GA/T308-20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 1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商用建筑通讯布线线槽及空间标准》EIA/TIA-569--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GB9361-8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商业建筑群通信布线规范》EIA/TIA568 -A-- 《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 EIA / TIA 569 --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12357-1990 --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 9771-1998 --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T926.1-97--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规范》 YD/T2008-93--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870-906 --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7450-87 --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设备的安全》 GB4943-95 -- 《用户终端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870-906 --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编制办法》 GT/T70- 94-- 《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IGI16-33 实际设计所参照的标准、规范及规定以现行最新版本为准。

安防智能化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

安防智能化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

安防智能化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1.总则1.1 总体目标与建设原则为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 提高住宅功能质量, 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智能化系统应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科学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系统建设原则如下:1.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总体规划的要求;2.系统的等级标准应与项目开发定位相适应;3.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4.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应与土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同步进行;5.智能化系统必须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并达到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6.智能化系统建设应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我国住宅信息设备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1.2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要求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应符合“文明居住环境”的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智能化成套集成技术,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

建设主管部门应鼓励住宅信息集成企业、产品与设备开发企业积极参与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发展新兴的住宅信息产业。

1.建立和完善住宅智能化工程质量保障体系1)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设备和通过优化集成后的成套设备的质量审验;2)小区智能化系统工业化、装配化作业的质量监控制度;3)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检门测、验收与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2.实行住宅智能化系统与小区同步建设1)智能化系统与小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设计、施工;2)小区智能化系统应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材料、设备和产品;3)小区智能化系统应逐步实现工业化、装配化施工,减少现场加工。

3.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布线应符合开放、兼容和扩展等要求,安装方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4.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和有关部门正式推荐的住宅智能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

5.智能化系统在方案阶段应对未来物业管理进行全面策划,物业管理机构在工程实施的适当时机超前介入,做好工程竣工后的一切准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系统建设应以国家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为依据,在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实施时,应充分采用忆有的国家及国际现行标准。

参照以下技术规范(不限于此: 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标准(送审稿
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2/181-1998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 32/365-1999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 32/366-1999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范
DB 32/T367-1999 上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1995
JGJ/T 16-19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19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 4717-19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A 38-92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
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定额编制办法
GB 12663-1990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6796-1997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A/T 57-2001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器
GA/T 358-2001 视频安防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 127-1996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YD 5032-1997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
TDJ 13-88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
YD/T 1123-2001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GB/Y 15542-1995 市内电信网光纤数据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GB/T 18336.1-2001 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
GB/T 50311-2000 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
GB/T 50312-2000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1部分 GB/T 12505-90 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17859-199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163-1997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GB/T 2887-2000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规范
GB/9361-199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
GB/50174-1993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6650-86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TD 5003-9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YDTT 54-95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
ISOIEC 1801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EIATIA 568A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EIATIA 569 客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信息技术国际标准
ANSIFDDI 商务楼通用信息建筑布线标准
TPDDI 民用建筑通讯通道和空间标准
ISO/IEC 17025-1999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
GB 4943 铜缆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局域网标准
GB/T 14715-993 测试和校准标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GB/T 15532-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事务处理设备的安全(idt IEC950 YD-5040-97 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972.1-1998 计算机软件测试单元
GB/T 17618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
ISO/IEC 14576-199 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eqv IEC793-1-1:1995 BMZ 1-2000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CISPR24
BMZ 3-2001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软件的性能测量和评级SJ/T 11230-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