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7年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
中国历年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数据及图
![中国历年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数据及图](https://img.taocdn.com/s3/m/2b71599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0.png)
中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表(元)中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表(元)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人均GDP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185 16500 20169 23708 25608 30015 35181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123456789101112中国人均GDP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785886229398105421233614185165002016923708256083001535181年份人均GDP中国失业率(%)年份年份 1990 2005 2010 2011 失业率失业率2.5 4.2 4.1 4.1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0.511.522.533.544.51234中国失业率2.54.24.14.1失业率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率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率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增长率(%)8.0 7.5 8.3 9.5 10.1 10.4 10.7 11.4 10.5 8.6 7.0 ————————————《中国经济报》————————————《中国经济报》0246810121234567891011增长率(%)87.58.39.510.110.410.711.410.58.67增长率(%)中国近年通货膨胀率中国近年通货膨胀率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膨胀率04 07 -0.8 12 39 18 15 48 59 -0.7 33 54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2-101234567123456789101112中国近年膨胀率0.40.7-0.81.23.91.81.54.85.9-0.73.35.4膨胀率中国按支出法计算的GDP (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年份年份 GDP 最终消费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资本形成 净出口净出口总量总量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总量总量固定资本 存货增加 2000 98749.0 61516.0 45854.6 15661.4 34842.8 33844.4 998.4 2390.2 2001 109028.0 66933.9 49435.9 17498.0 39769.4 37754.5 2014.9 2324.7 2002 120475.6 71816.5 53056.6 18759.9 45565.0 43632.1 1932.9 3094.1 2003 136613.4 77685.5 57649.8 20035.7 55963.0 53490.7 2472.3 2964.9 2004 160956.6 87552.6 65218.5 22334.1 69168.4 65117.7 4050.7 4235.6 2005 187423.5 99357.5 72958.7 26398.8 77856.8 74232.9 3624.0 10209.1 2006 222712.5 113103.8 82575.5 30528.4 92954.1 87954.1 5000.0 16654.6 2007 266599.2 132232.9 96332.5 35900.4 110943.2 103948.6 6994.6 23423.1 2008 315974.6 153422.5 111670.4 41752.1 138325.3 128084.4 10240.9 24226.8 2009 348775.1 169274.8 123584.6 45690.2 164463.2 156679.8 7783.4 15037.1 2010 402816.5 194115.0 140758.6 53356.3 193603.9 183615.2 9988.7 15097.6 2011 465731.3 228561.3 164945.2 63616.1 225006.7 213043.1 11963.5 12163.3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美国历年人均GDP 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经济增长率(%)4.14 1.08 1.81 2.49 3.57 3.05 2.67 1.95 0.00 -2.63 2.85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美国历年人均GDp3523736055369453832540456426974483946655474224593447292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1234567891011人均GDp美国历年通货膨胀率美国历年通货膨胀率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通胀率(%)3.36 2.85 1.58 2.28 2.66 3.39 3.23 2.85 3.84 -0.36 1.64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美国历年通胀率(%)3.362.851.582.282.663.393.232.853.84-0.36 1.64-1-0.500.511.522.533.544.51234567891011通胀率(%)美国历年经济增长率美国历年经济增长率年份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人均GDp 35237 36055 36945 38325 40456 42697 44839 46655 47422 45934 47292 ————————————————《百度文库》————————————————《百度文库》美国历年经济增长率(%)4.141.081.812.493.573.052.671.95-2.632.85-3-2-10123451234567891011经济增长率(%)。
历年各地区城镇失业人口及失业率
![历年各地区城镇失业人口及失业率](https://img.taocdn.com/s3/m/3a6d9438192e45361066f560.png)
Y
Z
AA
AB
AC
AD
AE
AF
1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四川省 年 万人 26.47 27.65 27.94 27.16 26.72 30.18 29.59 30.79 31.9 33.82 33.1 33.3 34.3 36.1 34.53 37.86 36.28 34.56 36.93 40.67 42.87 54.36 54.64 贵州省 年 万人 8.7 8.72 8.47 10.08 11.5 10.74 11.3 10.23 11.14 11.08 11.18 11.61 12.13 12.12 12.13 12.47 12.34 12.18 12.51 12.56 13.66 14.09 14.49 云南省 年 万人 7.34 7.14 8.1 8.01 7.84 6.01 6.2 6.77 8 9.8 12.12 11.9 12.97 13.79 14.02 14.77 15.4 15.69 15.99 17.44 18.09 19.19 19.47 2.02 2.08 1.04 1.64 1.63 1.69 1.77 1.2 1.33 西藏自治区 年 万人 陕西省 年 万人 10.83 9.98 8.57 12.57 15.16 12.21 10.7 11.39 14.01 13.51 13.95 18.46 21.54 21.5 20.95 20.83 21.48 21.42 20.91 19.48 21.06 22.35 22.35 甘肃省 年 万人 10.12 10.43 9.13 9.59 8.38 8.34 7.97 7.35 7.44 8.66 9.31 9.53 9.25 9.69 9.51 9.43 10.28 10.72 10.78 9.8 9.3 9.71 9.48 青海省 年 万人 1.84 1.64 1.51 1.34 1.5 1.82 1.93 1.8 2.4 2.85 3.07 3.48 3.63 3.73 3.72 3.87 4.06 4.24 4.35 4.09 4.23 4.22 4.4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年 万人 2.98 4.23 4.48 3.42 3.95 3.91 3.7 3.8 3.66 3.54 3.75 4.1 4.35 4.2 4.42 4.77 4.8 4.76 5.22 4.61 4.69 5 4.94
第12讲 AD-AS模型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12讲 AD-AS模型及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dea841b307e87100f69606.png)
4)汇率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 )
•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或本国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 货币购买外国货币的价格,一般用直接标价法, 货币购买外国货币的价格,一般用直接标价法, 即与一般商品的标价相同的标价, 即与一般商品的标价相同的标价,所以外汇市场 也可以理解为特殊商品市场。 也可以理解为特殊商品市场。 • 汇率下降等于本国货币升值,外币贬值,等于外 汇率下降等于本国货币升值,外币贬值, 国物品与劳务降价, 国物品与劳务降价,因而刺激国内对国外产品的 增加,即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则减少。 增加,即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则减少。 所以,汇率上升,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总需 所以,汇率上升,总需求下降,汇率下降, 求上升。 求上升。
7)国外收入与本国总需求同方向变动 )
• 主要可以增加本国的出口以及旅游、教育 主要可以增加本国的出口以及旅游、 等需求。 等需求。 中国是一个大国,目前人均GNP是800美元 中国是一个大国,目前人均 是 美元 如果增加到2000美元,将大大刺激周边 美元, ,如果增加到 美元 国家的经济。 国家的经济。
A E 4 5
0
线
A
B
y P
1
y
0
y
P P
B
1
A
0
y
1
y
0
y
总 需 求 曲 线 的 简 单 推 导
2)总需求函数(AD)曲线的一般推导 )总需求函数 曲线的一般推导 (1)IS:r=(a+e)/d - (1-b)y/d LM:r=ky/h - m/h ) : ) ) :
以前假定物价水平P=1,即 M=m; 若P≠1,则M=Pm,或m=M/P; LM为:
8)预期的未来利润与GDP成正比 )预期的未来利润与 成正比
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比较分析
![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0b49c6ce2f0066f5332222.png)
调查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的比较分析作者:程睿刘聪周杰来源:《商业经济》2017年第03期[摘要] 采用文献调查法,对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种失业率进行基本性质的比对分析,更深入掌握登记失业率的劣势和调查失业率的优势。
经过研究发现,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出的调查失业率所反映的数据更加真实、客观,具有覆盖范围广、统计方法科学、发布频率较高、能准确反映劳动力测度指标等优势,有利于政府掌握劳动力市场情况和劳动力测度指标,指导政府宏观调控。
[关键词] 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151-02一、引言失业率数据作为反映经济状况的总体指标和社会政策调整的依据,受到了众多国家的关注,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每月都会更新失业率数据。
而我国一直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数据已经无法准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无法从劳动力市场角度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5),我国实行的登记失业率公布的数据保持在4%左右,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幅度已从原来的10%下降到7%,根据奥肯定律: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呈相反方向变化,我国的情况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
这说明登记失业率已无法准确地描述我国失业情况。
因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4]72号)的要求,于2005年11月进行首次劳动力抽样调查,2010年建立了31个大城市劳动力调查制度,按月反映劳动力的供求状况;2013年扩大样本容量,从31个省会城市扩展到65个大城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透露当年上半年我国调查失业率为5%,这是我国首次公布调查失业率的官方数据。
2015年6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调查失业率”在宏观经济指标中占据重要位置,要求有关部门将“调查失业率”变成权威数据。
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dfaf4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8.png)
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田影【摘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必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运用2000—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2007—2019年中国制造业A股2878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检验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退休年龄延迟能够通过降低老年抚养比,显著增加就业率,对就业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
因此,建议制定更加灵活、弹性的退休年龄延迟政策;重视退休年龄政策对就业影响的异质性,加强对各年龄段劳动力就业的引导,对于劳动力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关键词】退休年龄延迟;就业;弹性退休;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378(2024)02-0003-11一、文献综述近年来,伴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和出生率的下降,中国已然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50%①,远远高于7%的国际标准②。
总体来看,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预示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将继续面临未来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危机的不断加剧,不仅会导致老年人养老金、社保制度内老年抚养比、公共医疗等老龄化成本大幅上升,而且还会导致劳动力市场逆转现象,例如劳动力萎缩和劳动力老龄化等。
虽然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比如关于退休年龄的政策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但近年来我国仍然面临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业岗位的供给压力持续存在。
图1反映了我国近年来的就业情况,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每年都在增加,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从2000年的59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945万人,我国的就业率从2000年的97.42%下降到2019年的95.52%,最高值为98.11%。
2022年-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2年-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a53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5.png)
2022年-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工作实务真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用收入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时,()不应包括在计算公式里。
A.工业总产值B.生产税净额C.劳动者报酬D.固定资产折旧【答案】 A2、下列各项指标中,不属于社会统计范畴的是()。
A.有线电视入户率B.教育经费支出C.粮食产量D.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答案】 C3、就业人员应符合在调查周内为取得报酬或利润必须从事()的劳动条件。
A.1小时以上B.2小时以上C.8小时以上D.40小时以上【答案】 A4、某城市201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5.5万元,当年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上年为100),则2016年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为()万元。
A.6.05B.5C.5.5D.6.5【答案】 B5、下列不属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是()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B.外资企业C.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D.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答案】 C6、统计上划分城乡是以()为基本单位,以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划为对象。
A.居委会和村委会B.城区和乡村C.居委会和城区D.村委会和乡村【答案】 A7、2017年底某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10万人,15~64岁之间的人口85万人,0~14岁之间的人口5万人,则该城市当年总抚养比是()。
A.5%B.10%C.15%D.17.65%【答案】 D8、统计工作中紧密衔接的两个环节是统计调查和( )。
A.统计监督B.统计方法C.统计分析D.统计分类【答案】 C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人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B.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D.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答案】 B10、关于中间投入(中间消耗)的含义和计算原则,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间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B.它们是一次性地或短期地运用于生产过程C.中间投入价值会随着生产过程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D.计算增加值时要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价值【答案】 A1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贫困和富裕的参考标准,恩格尔系数处于40%~50%时为()。
当前中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策
![当前中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59666e8a8114431b80dd888.png)
长春工业大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报考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准考证号: 291511100215 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当前中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摘要:目前,失业(包括下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害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对于我国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充分就业是现代国家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目标之一。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失业原因影响对策The current Chinese unemployed cause of formation analysis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 t】At present, the unemployment ( including off-duty )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is very promin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focus problem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why will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unemployed population, should understand how the current society appears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the unemployment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esent what kind of trend, w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olve it, these all have now become the new subject in front of us. Unemployment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also is a sensitive social problem,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is a national economic phenomena, but too high unemployment rate will endanger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social stability. China is a major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Full employment is the modern country of macroscopical economy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refo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unemployment situation, reason, seek the efficient way that solves unemployed problem, have important theory and realistic meaning.目录一、我国失业的现状 (1)(一)失业的定义 (1)(二)失业的类型 (1)(三)我国失业的现状 (1)二、失业的成因分析 (4)(一)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 (4)(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5)(三)转型期经济结构调整 (5)三中国就业形式 (5)四、失业的影响 (6)(一)积极影响 (6)(二)消极影响 (7)五、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8)参考文献 (13)一、我国失业的现状(一)失业的定义科学的界定失业的定义,是正确判断失业状况的前提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
失业率统计图综述
![失业率统计图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f0bfe7fe518964bce847c19.png)
一,GDP数据从图表上可以看出,中国历年来的GDP增长率在不断波动,特别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至于由2007年的14.2%跌至2008年的9.6%,处于不稳定状态,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支出法:由图投资所占GDP的比例历年都比较重,近年不断上升,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由图消费的比例逐年有所下降,虽然国家有加强投入拉动内需消费的资金帮助但是由于中国人本来所固有的消费观念,从消费影响经济还有望提高。
由图政府购买的比例比较稳定,稳定的政府购买可以更好的平衡国民生产总值,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贸易的比例变化比较大,可以看到近年来贸易比例不断上升,这说明中国已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但是如果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加大一旦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收入法:由图可知政府收入比例在历年有所下降,但是政府的实际财政收入增加了不少,由下表可以看出,政府越来越富有。
但是丹从比例上看,可以说明,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富有活力,政府干预减少了。
二,CPI 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 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有时候CPI的增长也代表着经济的增长。
由图表可以显示中国在大部分年份的增长是比较正常的。
三,失业率:九七年由泰国发起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零八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的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按照近几年来国家人口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即便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5%以下。
但是,很多半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根据自己调查的数据对中国失业率进行了估算,实际的调查结果远没有官方部门那么乐观。
例如,2008年12月1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4%,这一数字是保障部统计数字的两倍还要多。
失业率看来在中国始终是个谜。
中国失业率统计表发表年份统计对象数字全文快照来源文献全国范围也进一步上升到5. 4%万人,城镇失业率达到了5.3%,到1979年更是达到了568万人,失业率也进一步上升到5.4%。
附录2-3 国际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失业率(世界与各国指标,便于2010-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附录2-3 国际统计年鉴数据处理:失业率(世界与各国指标,便于2010-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08de354c5da50e2534d7f23.png)
7.0 加 拿 大 3.9 墨 西 哥 4.9 美 国
阿根廷 11.5 巴 西
委内瑞拉 4.0 捷 克 10.1 法 国
2000 3.1
2010 4.1
2015 4.1
2016 4.0
2.7
8.8
6.6
5.3
4.8
4.7
5.1
3.4
3.1
12.8
5.8
5.0
5.0
4.4
3.7
3.6
6.6
10.6
11.9
9.8
9.2
9.7 土 耳 其
11.7
7.2
8.1
7.9
7.5
7.1 乌 克 兰
5.5
4.9
7.9
8.1
7.9
7.6 英 国
6.3
5.0
5.2
5.1
5.2
5.7 澳大利亚
5.9
3.9
6.7
6.5
6.9
6.2 新 西 兰
注:①城镇登记失业 率。
注:①城镇登记 失业率。
6.9
11.7
附录2-3 失业率
附录2-3 失业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资0料11来-2源01:9收国集际整货币 基金组织IFS数据库 单位:%
国家或地区
2000
2005
2010
2011
2012
2013
资料来源: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 单位:%
国家或地区
中 国①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文莱 以色列 日本 哈萨克斯坦 韩国 马来西亚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新加坡 斯里兰卡 泰国 埃及 南非 加拿大 墨西哥 美国 阿根廷 巴西 委内瑞拉 捷克 法国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我国失业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22d1e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b.png)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业率作为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趋势对于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失业率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失业率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
数据主要涵盖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洗和整理。
三、失业率现状分析1. 失业率总体水平近年来,我国失业率总体水平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到2020年下降至3.8%。
同期,调查失业率也从4.3%下降至3.8%。
这表明我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2. 失业率结构分析(1)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失业率略高于女性。
这可能与男性就业者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有关。
(2)年龄结构:25-59岁年龄段的失业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就业者面临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较高有关。
(3)学历结构:低学历者失业率较高,高学历者失业率相对较低。
这表明我国教育水平对就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四、失业率特点分析1. 季节性波动:我国失业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在春节前后和毕业季。
这可能与季节性经济波动、企业招聘需求变化等因素有关。
2. 结构性矛盾:我国失业率存在结构性矛盾,即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
3. 地区差异:我国失业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失业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失业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政策等因素有关。
五、失业率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反之,当经济增长加快时,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失业率下降。
7 国民经济指标和经济形势分析方法
![7 国民经济指标和经济形势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96f8c74693daef5ef73d75.png)
国民经济指标和经济形势分析方法李德水一、关于主要指标国民经济指标非常多,仅《中国统计年鉴》中发布的统计指标就有数千个。
就宏观经济指标来说,至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宏观调控指标体系。
经过长期探索,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里重点报告一下这四大指标。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是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考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GDP 代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的概括性衡量,具有国际可比性,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作国际比较。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来表示,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利润和折旧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几项的总和来核算。
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核算结果都不可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但只要按照科学的态度去做,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长率是可以基本反映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和发展趋势的。
GDP是考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
一是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三是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四是不能反映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五是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
全球各国统计年鉴指标数据:5-6_失业率(2000-2017)
![全球各国统计年鉴指标数据:5-6_失业率(2000-2017)](https://img.taocdn.com/s3/m/d1193c445f0e7cd18425365e.png)
15.3
7.0
8.2
2.9
3.0
3.5
4.0
4.9
4.1
6.6
7.2
11.2
1.9
2.6
7.6
2.7
3.1
2.4
6.1
8.0
5.6
11.7
12.1
13.5
4.3
4.3
14.5
0.6
1.4
11.1
11.3
8.5
10.8
7.7
8.4
15.5
11.3
12.4
4.7
4.4
5.1
3.0
13.7
14.8
12.5
7.8
4.0
5.1
9.6
13.0
12.0
7.2
14.0
10.7
8.5
2.3
2.2
1.1
11.4
11.8
12.9
12.9
15.9
13.2
5.7
4.3
5.1
17.9
15.3
13.5
3.8
4.1
3.9
11.5
9.7
8.1
9.0
8.0
6.6
25.2
26.6
27.3
22.1
19.6
17.2
4.7
4.4
4.2
2.4
2.0
9.7
4.8
4.6
5.7
4.9
3.5
3.8
3.8
3.6
16.3
17.8
9.6
3.8
7.6
10.8
10.1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09eff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c.png)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中国失业统计分析1.2.2失业的测量指标根据失业定义,可以确定衡量就业和失业的标准,从⽽可以对失业状况加以衡量进⽽掌握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失业率及其变化趋势。
失业率是失业⼈员在劳动⼈⼝中所占的⽐率,即失业率 =%100?劳动⼒⼈数失业⼈数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法是:城镇失业率 =%100?+城镇登记失业⼈⼝城镇就业⼈数城镇登记失业⼈数3中国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3.1我国失业的基本趋势和特点3.1.1我国改⾰开放后出现的三次失业⾼峰表⼀城镇登记失业⼈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资料来源:《中国⼈⼝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图⼀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2008)由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改⾰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规模的失业⾼峰,分别是在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2003年;(2)进⼊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中国城镇的就业形势有所恶化;(3)尽管上升趋势⼗分明显,然⽽⾃2000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直在3.0%-4.5%的范围内波动,相对稳定。
第⼀次失业⾼峰,也就是1980年,全国登记失业⼈数541.5万⼈。
这⼀时期各级政府通过⿎励国有企业建⽴经营实体、⼦⼥顶替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措施,⽤了5年的时间平抑了这次失业⾼峰。
到1985年底,城镇失业率已降⾄1.8%;第⼆次失业⾼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经济转型的速度加快,国家开始对就业存量进⾏改⾰,在国有企业实⾏富余职⼯的下岗分流,开始真正触及劳动⼒的存量结构。
在下岗分流的⾼峰时期2000年底,全国共有下岗职⼯911万⼈,远远超过当年城镇登记失业⼈⼝,导致实际失业率在2000年达到改⾰开放以来的最⾼峰。
第三次失业⾼峰⼤约在2003年。
此时正值中国加⼊WTO,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就业的影响不断加⼤;短期内,对原来就业格局的撞击讲显得更加突出,⼀些部门的就业机会不仅不会增加,反⽽有所减少,从⽽带来了更多的结构性失业。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86af601eb91a37f1115cd5.png)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城镇失业形式目前比较严峻,导致失业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劳动力总供求失衡、就业结构的失调、经济全球化和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等,大量的失业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安置势必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政府宏观政策、劳动力总供给、结构性失业的克服、教育事业的贡献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期望对缓解失业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镇失业就业结构劳动力供给引言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近两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在9%以上。
然而,全国城镇登一记失业率却呈现出攀升之势,从2003年到2009年登记失业率从2.8%上升到4.3%,2007年与2008年上半年保持了4.2%的水平。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当前所面临就业矛盾突出的问题,进而强调了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两个“突出”表明党中央对我国就业矛盾的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保持改革、发展、稳定之问的协调发展,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
1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除了经济的因素外,还与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各种制度安排、文化等因素都会对它产生影响。
1本文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重新认识,进而寻求解决我国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的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由于水平原因,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失业问题认识和探讨可能比较粗浅,聊表自己对就业问题的一份关注和一份期盼的心情。
希望能够为我国失业问题的研究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在研究城镇失业问题时,有必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明确界定。
在1995年以前我们使用“待业人员”这一独特的概念界定城镇失业人员,到了199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将“待业人员”这一概念转变成了“失业人员”,从而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失业率的统计指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规范,并逐渐与国际上通用的失业人员概念相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中国 3.90 4.00 4.10 4.10 4.10 4.10 4.10 4.10 4.30 4.20 4.00 4.10 4.20 4.20 4.30北京市 1.40 1.40 1.40 1.30 1.20 1.30 1.40 1.40 1.40 1.80 1.80 2.00 2.10 1.30 1.40天津市 3.50 3.50 3.50 3.50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3.60 3.70 3.80 3.80河北省 3.70 3.70 3.60 3.60 3.70 3.70 3.80 3.90 3.90 4.00 3.80 3.80 3.90 4.00 3.90山西省 3.40 3.50 3.50 3.40 3.10 3.30 3.50 3.60 3.90 3.30 3.20 3.20 3.00 3.10 3.00内蒙古 3.63 3.65 3.65 3.59 3.66 3.73 3.80 3.90 4.05 4.10 4.00 4.13 4.26 4.59 4.50辽宁省 3.80 3.80 3.40 3.40 3.40 3.60 3.70 3.60 3.90 3.90 4.30 5.10 5.60 6.50 6.50吉林省 3.50 3.50 3.50 3.40 3.70 3.70 3.70 3.80 4.00 4.00 3.90 4.20 4.20 4.20 4.30黑龙江 4.20 4.20 4.50 4.50 4.40 4.20 4.10 4.30 4.30 4.20 4.30 4.30 4.40 4.50 4.20上海市 3.90 4.10 4.00 4.10 4.00 3.10 3.50 4.40 4.30 4.20 4.20 4.40 4.40 4.50 4.90江苏省 2.98 3.00 3.00 3.01 3.03 3.14 3.22 3.20 3.22 3.25 3.19 3.40 3.60 3.90 4.10浙江省 2.70 2.90 2.90 2.96 3.01 3.01 3.12 3.20 3.26 3.49 3.27 3.51 3.70 4.10 3.70安徽省 2.90 3.20 3.10 3.20 3.40 3.70 3.70 3.70 3.90 3.90 4.10 4.20 4.40 4.20 4.10福建省 3.87 3.86 3.66 3.47 3.55 3.63 3.69 3.77 3.90 3.86 3.90 3.93 4.00 4.00 4.10江西省 3.34 3.35 3.35 3.27 3.17 3.00 3.20 3.31 3.44 3.42 3.37 3.64 3.48 3.56 3.80山东省 3.40 3.50 3.40 3.30 3.20 3.30 3.40 3.40 3.40 3.70 3.20 3.30 3.30 3.40 3.60河南省 2.80 3.00 3.00 3.00 3.10 3.10 3.40 3.40 3.50 3.40 3.40 3.50 3.50 3.40 3.10湖北省 2.60 2.40 2.60 3.10 3.50 3.80 4.10 4.20 4.20 4.20 4.20 4.20 4.30 4.20 4.30湖南省 4.00 4.20 4.10 4.10 4.20 4.20 4.20 4.20 4.10 4.20 4.30 4.30 4.30 4.40 4.50广东省 2.50 2.50 2.50 2.40 2.40 2.50 2.50 2.50 2.60 2.60 2.50 2.60 2.60 2.70 2.90广西 2.20 2.90 2.90 3.20 3.30 3.40 3.50 3.70 3.70 3.80 3.80 4.10 4.20 4.10 3.60海南省 2.30 2.40 2.30 2.30 2.20 2.00 1.70 3.00 3.50 3.70 3.50 3.60 3.60 3.40 3.40重庆市 3.40 3.70 3.60 3.50 3.40 3.30 3.50 3.90 4.00 4.00 4.00 4.00 4.10 4.10 4.10四川省 4.00 4.20 4.10 4.20 4.10 4.10 4.10 4.10 4.30 4.60 4.30 4.50 4.60 4.40 4.40贵州省 3.20 3.20 3.30 3.30 3.30 3.30 3.60 3.60 3.80 4.00 4.00 4.10 4.20 4.10 4.00云南省 3.20 3.60 4.00 4.00 4.00 4.00 4.10 4.20 4.30 4.20 4.20 4.30 4.20 4.30 4.10西藏 2.68 2.58 2.48 2.49 2.49 2.58 3.20 3.81 3.80 4.30 4.30 4.30 4.30 4.00 3.40陕西省 3.30 3.30 3.40 3.41 3.32 3.22 3.59 3.90 3.94 3.91 4.02 4.03 4.20 3.77 3.70甘肃省 2.70 2.20 2.10 2.20 2.35 2.70 3.11 3.20 3.30 3.20 3.34 3.63 3.30 3.40 3.40青海省 3.10 3.10 3.20 3.20 3.30 3.40 3.80 3.80 3.80 3.80 3.75 3.90 3.90 3.92 3.80宁夏 3.90 3.90 4.00 4.02 4.10 4.20 4.24 4.40 4.40 4.35 4.28 4.31 4.50 4.51 4.40新疆 2.60 2.50 2.90 3.20 3.40 3.40 3.20 3.20 3.80 3.70 3.90 3.90 3.90 3.50 3.50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