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些尝试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些尝试“大学语文”课是高职院校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可资借鉴和利用的教学经验与教材十分有限,因此怎样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定位和教学尚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
本文结合笔者从事该课程教学的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和思路,希望对该课程的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标签: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教法探索1.对“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延伸,是高职院校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适应未来职业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课程以作品赏析为主,在作品欣赏的同时,兼顾文学史的介绍和语文知识的传授。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经典作家作品和相关文学史及其他汉语知识,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阅读与表达能力。
2.对《大学语文》教材结构的认识《大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版本。
目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使用的是徐中玉版的《大学语文》(2000年7月第1版)教材。
该教材的编排基本沿袭了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即课文大体按文体和时间先后排列。
各单元课文在选编时兼顾了中外名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使其涉及面更广,更具有代表性;所不同的是,没有了高中教材的文学常识介绍和思考与练习题,同时选文的量很大。
这虽然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灵活的调整空间,适应了大专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自学的需要,却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与不便。
所以,如何合理而有效发挥好教材的作用成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3.对“大学语文”课程教法的探索(1)教材的取舍与补充。
本着依赖教材而不唯教材的原则,在教学大学语文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大胆对教材的选文进行了筛选取舍。
在兼顾选文体裁、风格的同时,舍弃了一些难度过大或与高中教材雷同甚至重复的内容,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既适应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能满足学生审美趣味的作品的教学上。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学科,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中的诗歌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当今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方式。
在网络时代,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更加注重实践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和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
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创新诗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旨在为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现有诗歌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整合,构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诗歌教学方法体系,并探究其实践应用效果,旨在促进《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大学语文》诗歌教学,可以更好地挖掘诗歌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针对现有的诗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结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探讨诗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路径,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也有助于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问题、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的必经之路。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我们将进行文献综述,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是高职高专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设计1. 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高专的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强、时间紧迫等特点,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过于繁琐的理论讲解和长时间的课堂阅读,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诗歌作品、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3.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诗歌的世界中,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方法选择1. 集体欣赏与个别研读相结合:可以采取集体欣赏和个别研读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集体欣赏的方式,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语言美和意境,然后再进行个别研读,深入解读诗歌的意义和形式。
2. 课外拓展与课内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通过阅读相关的诗歌作品、参加相关的文学活动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和理解,提高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3. 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增加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际操作1. 学生诵读: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诗歌,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形式来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
3. 作品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作品的创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对诗歌形式和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高职大学语文学科定位、师资现状、教学模式等方面,阐述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观点。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水平、教学规模、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等职业教育以“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各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运用汉语能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笔者谈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
一、高职《大学语文》的学科定位《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其他人文素质课,如道德课、法律课、政治理论课、历史课、哲学课等所不能取代的。
(如论文《儒道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论德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寓美育于大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与心理素质培养》等都阐述了这一观点)。
我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中华民族人才培养发展的神圣使命。
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发展定位。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大学语文》课程,它不同于“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中学的语文和本科的大学语文。
所以,它应当是针对进入高职后低年级的大学生,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接受语文教育后的实际水平,重视积累,有的放矢地开展的教和学的双边教活动。
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是与中学语文完全不同的。
其学科定位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它应注重充分体现自身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综合性特点,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较多,所选的教学篇章基本都是古今中外著名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鲜明的立场和观点,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为一体。
文道结合,寓德育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极大地拓展并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加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逻辑思维、审美鉴赏、写作等能力的训练。
用文学视角培养人文精神——对高职《大学语文》的探索和思考
三、 高职 《 学语 文》 文 学视角 教学 的必 要性 大 用
人 文 培 植 一个 人 的 思 维 和 性 格 . 塑造 一个 人 的 价值 观念 和 伦 理 道 德 。 尔 斯 泰 认 为 : 学 是 另 一 回 事 , 不 能 给 我们 托 科 它 人 生 中 的 大 问 题 提 供 答 案 ,这 个 大 问 题 就 是 我们 应 该 做 什 么 , 该 怎 样 生 活 。 些 问题 科 学 都 不 能 告 诉你 答 案 。 学 只 应 这 科 能 提 供 我 们 一 种 目标 。 它 是 解 决 具 体 问 题 的一 种 手 段 和 工 具 . 对 于 抽 象 的 问 题 只 能 由人 文 来 解 决 。而 文 学 是 培 养 大 而 学 生 人 文 素养 的一 个 重 要 的平 台 . 学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应 该 从 大
—
Tho h so l g ug t n Col e Chi e e i c to a le e e n s n Vo ai n lCol g s
Ch n Ha Sh o, n nP l ehi iesyJ ou , nn4 4 0 , ia Poe inl c o lHea oy cncUnv rt,i zo Hea 5 0 0 Chn) s t i a
这 样 的学 生 培 养 成 各 个 职 业 岗位 上 合 格 的 人 才 , 要 的 任务 首 就 是 进 行 人 文 精 神 培 育 , 他 们 “ 成 人 , 成 才 ” 让 先 再 。
高 职 高 专 教 育 已经 成 为 中 国高 等 教 育 的 “ 壁 江 山 ” 半 。
截 至 20 0 4年底 . 校 生 数增 长 到 5 6万 人 。 在 9 高等 职业 院校 培 养 的人 . 了需 要 具 备 生 产 服 务 的 技 术 技 能 外 . 要 的 是 要 除 重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创新教学探讨
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创新教学探讨【摘要】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朝着符合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是摆在所有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式”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在语文教学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文化、写作、欣赏融入整体课程教学中。
本文旨在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的新思路,推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进程。
【关键词】高职语文创新教学随着教育部开展高考扩招,使得高职生源质量一再下滑,学生普遍基础差,语文能力欠缺,文化素养不高,部分学生工作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成了其遏制其发展的瓶颈,因此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
在以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其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落后已经成为制约高职《大学语文》发展的“瓶颈”。
在全国新课改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有哪些有效途径开展创新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高职语文教学的出路之一。
一、多种教学手段并用,营造“开放式”教学模式《大学语文》课程要想切实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就要丰富其内容,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主动汲取知识,充实课堂,内容要新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
如:音乐、影视、网络文学等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教学内容。
1.以《大学语文》教材篇目为依据,倡导开卷有益。
每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在每天课程中指导学生多读这些作品,倡导学生多在大学期间读文学作品,对于了解文学、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不少名家作品,我们要以《大学语文》教材篇目为依据,提升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在教学中“课文是例子”,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再延伸引入新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学思路,如:在讲解《婴宁》时,应向学生介绍作者蒲松龄的生平、聊斋志异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关评论等等,还应该借此给同学们讲授《聊斋志异》里的其他作品和故事,让学生在课后广泛阅读,扩大读书的眼界。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诗歌教学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境和文学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目前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对诗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探讨,以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提高诗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部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1.2 研究意义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培养情感和思维的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功底,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通过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结合实践活动和课堂互动,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大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旨在探究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参考。
一、全面了解诗歌在进行诗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全面了解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征、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
只有深入了解诗歌才能将其细致入微地呈现给学生,切实提高诗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注重情感渗透诗歌是文学情感表达的重要体现形式。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情感的渗透,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受和情感,领略诗歌中所包含的情感魅力。
比如,可以通过朗读、解析诗歌,或让学生模仿诗歌创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情感上与诗歌产生深入沟通。
三、注重鉴赏思维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鉴赏思维的培养。
学生并不是单纯地将诗歌背诵出来即可,他们还需要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和评价。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文学形式、艺术手法、文本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发现诗歌的独特之处,并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四、引导学生创作通过诗歌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创作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此外,创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五、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朗读比赛、创意作文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诗歌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体验。
同时,不同方式也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方法应该以全面了解诗歌、注重情感渗透、注重鉴赏思维、引导学生创作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为主要特点。
只有深入了解诗歌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单 一 的 授 课 手 段 ,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被 动 地 接 收 《 学 使 大 语 文 》 教 学 信 息 , 在 课 堂 外 主 动 地 吸 收 良莠 不 齐 的 而 的 网 络 文 化 信 息 , 成 教 与 学 的 脱 节 。教 学 方 法 的 单 造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带 来 的 全 球 信 息 化 浪 潮 冲 击 着 传 统 社 会 的 每 一 化 课 在
已 成 为 主 旋 律 的 当 代 ,学 生 的 知 识 学 习 已经 被 网 络
、
高 职 《 学 语 文 》 学 现 状 分 析 大 教
学效果 有 效化 。
关 键 词 :网 络 化 ; 媒 体 ; 主 学 习 ; 动 交 流 多 自 互 教 育 部 在 2 01年 的 0 《 础 教 育 课 程 改革 纲 要 基
化 挫 伤 了任 课 教 师 积 极 性 , 致 教 师 探 讨 教 学 理 论 、 导 教 学 实 践 的 甚 少 , 成 教 学 任 务 占据 主 导 地 位 , 师 完 教 的 教 学 思 想 懈 怠 , 成 教 学 模 式 僵 化 , 数 教 师 抱 着 造 多 “ 走 过 场 ” 心 态 教 学 , 接 导 致 了 课 堂 教 学 的 无 效 走 的 直
性 和 实 用 性 在 大 学 素 质 教 育 中 担 负 着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任 。在 网 络 文 化 环 境 下 , 何 改 进 《 学 语 文 》 学 模 如 大 教 式 、 升 《 学 语 文 》 学 效 果 是 大 学 素 质 教 育 绕 不 提 大 教
开 的话 题 。
一
一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现有诗歌教学方法的分析,基于高职高专特点的诗歌教学方法探讨,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实践方法与效果评估。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研究的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诗歌教学重要性、现有方法分析、高职高专特点、案例分析、实践方法、效果评估、结论总结、未来研究展望、研究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如何创新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诗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开展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其中加入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诗歌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诗歌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适合他们的诗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诗歌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和创造力也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综合人才。
2. 正文2.1 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诗歌教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现状及优化方向。
在分析了传统诗歌教学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诗歌教学的思路,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行了验证。
在探索与总结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诗歌教学方法的优化空间,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最终,本文总结出经验与启示,为《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实践,希望能够提高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现状分析、传统方法、现代技术、实践案例、探索、总结、优化、未来方向、经验总结、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教学中,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例如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普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诗歌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活力。
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探索适合当前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为实施诗歌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通过对现有诗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诗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诗歌教学方法,为教师们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索与总结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诗歌教学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提供借鉴,同时对未来的诗歌教学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GUANGDONGJIAOYU广东教育·职教 2020年第3期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文/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陈松发 在高职高专中,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大学语文》不如学习某项专业技能重要。
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单纯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因此,掌握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是《大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本领。
“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采取的行为的总称。
”[1]本文介绍的是在实际的诗歌教学中采取的三种教学方法:一、电教法现代电教设备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诗歌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比如,在对高职高专的音乐专业学生进行诗歌《蒹葭》教学时,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在水一方》进行对比。
设置问答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诗歌与歌曲有何联系?你喜欢的是诗歌还是歌曲?”有学生回答道:“我喜欢诗歌《蒹葭》,因为表现了朦胧美,男主人公追求‘伊人’矢志不渝。
”有学生则回答:“我喜欢歌曲《在水一方》,歌词比较浅显,旋律比较优美,让人容易接受,朗朗上口。
”《蒹葭》是文本作品,《在水一方》是音乐视频作品,后者脱胎于前者,用电教法展示,学生容易从感性认识中进入分析过程,对不同的作品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又如,在讲授诗歌《也许———葬歌》[2]时,教师除了播放该诗的朗诵视频,还播放歌曲《TearsInHeaven/泪洒天堂》的歌曲视频。
《也许———葬歌》是闻一多于1926年秋天写给女儿立瑛的一首葬歌,全诗主要讲述了女儿的突然夭折,让闻一多始终不能相信这是个事实,即使在女儿下葬之后,也仍然觉得女儿只是进入了一次枕棺盖土的长眠。
诗的开头两句“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奠定了全诗哀伤凄楚的基调,诗人对爱女的安慰之情,爱抚之意,以及希望她从梦中醒来的渴望都通过一个“睡”字展现出来,“睡”字,成了全诗的诗眼和灵魂。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讨其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意义。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了研究方向。
在诗歌教学方法概述部分,详细阐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情况。
接着针对诗歌选材及分析、赏析和学习、创作与实践、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评价了《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启示。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诗歌教学方法提供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高专诗歌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研究、诗歌选材、诗歌赏析、诗歌创作、实践、评价、有效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中,诗歌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有必要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研究如何创新诗歌教学方法,提高诗歌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通过分析诗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能够为高职高专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当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有效改进的途径;二是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诗歌教学方法,促进他们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三是通过实践测试,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四是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
高职院校 伏 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浅探
王 红 丽
( 东文 艺 职 业 学 院 , 东 广 州 5 10 ) 广 广 14 0
[ 摘
要 ] 文 章 对 高职 院校 《 学语 文 》 课 程教 学 方法 进 行探 讨 。在 明确人 文素 质 及 人 文 素质 教 育的 概 大
念 之 后 ,明 确 指 出 《 大学 语 文》 课 对 于提 高 高职 院校 学 生人 文素 质 的 重要 性 ,并 时 《 学语 文》 课 的教 学方 大 法 进行 探 讨 :训 练 学 生的 阅读 能 力 和 写 作 能 力 : 养成 学生 良好 的 知 识 积 累 习惯 ;训 练 学生 的语 言表 达 能 力 ;
人 文素质 是指人 所具 有 的人 文知识 和 由这些 知
识 内化 而成 的在精神 面貌 、道德 修养 、行 为方式 等
方 面所具 有 的综合 品质 或达到 的发展 程度 。人文 素
Hale Waihona Puke 质 教育 。则是 指通 过各种 形式 的人文 知识 学 习与 教 育 活动 ,使人 类优 秀 的文化成 果逐 步 内化 为受教 育
第3 O卷 第 2期 21 O 2年 6月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NA OF E C 0N I T T TE OF T I A INI S I OII L DU T1 NS I U A  ̄ N 】 Ⅵ t r
V0.0 No2 1 . 3
J n2 2 u .O1
题 :一是学 习 目的功利 驱动 明显 。很 多学生 对 于考
证非 常热衷 ,对 与考 证相关 的课程 比较认真 ,而像 《 学语 文 》这 类 相对 来 说 实用 性 功利 性 较差 的科 大
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其教学创新探索
高专《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其教学创新探索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课程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 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含文字表达,还涉及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多方面的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文化内涵,培养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写作技巧、文学鉴赏、修辞、修辞等。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规范用法、常见错误用法的纠正、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等;写作技巧主要包括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技巧、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等;文学鉴赏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解读和欣赏等;修辞主要包括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修辞效果的体会和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1. 阅读式教学。
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实践式教学。
通过学生实际的写作实践,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通过写作小组讨论、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3. 互动式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师生情感沟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指向应用能力的高职《大学语文》教法探索
指向应用能力的高职《大学语文》教法探索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而《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往往较为薄弱,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如何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点。
相比于普通本科生,高职学生更加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培养,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求着实不低。
在设计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对未来职业的要求也非常明确。
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素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酒店行业的特点,开展相关的语文课程,包括接待客人的礼仪用语、书写服务台文件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具备相关职业技能。
二、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必须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1. 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该设计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接触和应用语文知识。
可以通过讨论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和经验,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大学语文》承载着人文素质教育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实际上,《大学语文》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处于边缘化境地,得不到应有重视。
如果现状得不到及时改观的话,势必会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综合素质的下降。
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足够重视,加大对《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力度。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多方面探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模块化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在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全面掌握学生应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安排好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我紧密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其分为欣赏类、应用类、自主探究类三大模块,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极富欣赏性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传承或折射出优秀的人文精神。
如胡适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针对步入社会之后,大学生容易出现抛弃求知欲望,抛弃理想人生追求的“堕落”现象,开出了“三种防身的药方”。
胡适先生开出的这三个“药方”,在当下仍具有极高的教育作用和启迪意义;巴金的《怀念萧珊》,朴实的语言中却饱含着夫妻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让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余秋雨的《废墟》,作者诅咒废墟,是因为废墟中有屈辱、有血泪、有衰亡、有痛苦,它代表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但又寄情废墟,因为废墟能给人以启迪,能时时唤醒人们的历史感,警示大家勿忘国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宛如一曲悦耳舒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借用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自己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品读中,我们不仅为作者的爱国之情感动,更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教材中的篇目都是作家们用心血与情感绘制的人生画卷,都是绝佳的教学素材。
我们要善于利用欣赏类文学作品的哺育精神、滋养心灵作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建构学生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是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其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调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作用。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课程是我院(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通过学习教材所选文章和知识单元,了解、明确和掌握有关的文学基本常识,接受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陶冶,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提高阅读及表达能力。
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
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
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
虽然几种提法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界定为具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虽然是技能型人才,但理论素养应以够用为度,服务社会。
三、《大学语文》多种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立足于我国文学,承载着民族文化,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民族人文修养、民族文化涵养。
只有我们本民族文化根基深厚了,才能在中西文化融合中批判的吸收外国文化,从而在保留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打造多元文化环境。
大学语文应该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延伸,所以,应该把鉴赏中国文学、系统的展示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作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作为高职高专学生,他们在中学打下的文学功底,普遍而言,是比较薄弱的。
1.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以具体的案例(问题)为载体,通过正面和反面典型事例的剖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
创设情境,再现情景,学生通过实际演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通过创设实践性强的情境,开展模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我们将合同、起诉状和新闻写作结合起来教学,模拟现实生活进行。
通过学生在现场不断观摩学习训练,并扮演不同的角色,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估,重视学生反馈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就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
3.实践体验与现场观摩结合法
“学生既不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也不是一种可以排除外部影响和外部控制的自我发展的主体。
”除了在课堂上假设一种情境外,还可把情境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
如过去讲授文体写作时,在讲完理论和有关写作格式后,要求学生练习时,学生坐在教室里,往往难以下笔;即便“闭门造车”,勉强成文,也多不如人意。
而采用实践体验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带着选题,到企业、商店、公司、集贸市场、学生食堂和宿舍,采用参观、访问、座谈等不同方式进行实地调查。
组织学生观摩各种比赛,关注、观察生活中的各类文本写作和人文素养培养,是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特别是在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的过程中,通过亲临现场与自我点评,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主补
充、完善、检验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与观摩中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4.自我指导法
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课外学习资料和训练方法,学生根据这些资源在课外进行训练和练习。
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课外辅导,如国学知识指导、社团辅导等。
通过鼓励学生课外自学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提升能力。
同时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文白相杂,古今融合
现在的学生普遍不喜欢古代文学,因为古代文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并且古代文学在阅读中设置了太多的语言障碍。
厚古薄今,亦或厚今薄古,都是不正确的对待文化的态度。
我选取了一些文言较浅、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阅读。
借助故事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理解难懂的文言词汇。
在阅读古文的同时也穿插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
这种穿插遵循着文学发展规律,如古代诗歌穿插现代诗歌、当代诗歌。
古今阅读结合,既克服了单一阅读的乏味性,又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切身体会到相同文学体裁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历程。
这对于学生全面把握文学脉络帮助很大。
6.整合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学欣赏的表现形式也是日新月异,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文学以外,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
这些新颖的文学形式给人们的文学阅读与欣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明显和深刻。
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技术变革,大学教育也面临一个全新的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欣赏优质文学。
首先在思想上对这种形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一个“大文学观”;然后,要积极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施利防敝。
我的建议是,课上利用零碎的时间给学生推荐好的影视文学、好的文学网站、好的文学音乐cd,因为这些信息路径,本来就是他们的优先选则。
所以,学生课下会去找来看或听,课间时会和老师一起谈论这些东西。
既引导了学生健康的文学审美取向,又形成了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也给课上教学带来了较强的互补资源。
总之,《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及社会科学领域基础性课程。
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积极主动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雎文龙、廖时人.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俞香云.简论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革新[j].文教资料,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