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的专题计算

合集下载

第5节课、平均速度的计算[2]

第5节课、平均速度的计算[2]
思考可不可以直接用v=(v1+v2)/2计算 解:
由 v=s/t得: v =(s1+s2)/[(s1/v1)+(s2/v2)]
因为s1=s2 所以 v=2v1v2/(v1+v2) 用上述公式可解得: v=12米/秒 如用 v=(v1+v2)/2计算,从而造成错误.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 时,用 v=(v1+v2)/2计
分析:题给速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解题时若以 地面为参照物,则需分别求出相同的时间内,通 讯员,步兵队伍前进走过的路程 、和相同的时间 内通讯员返回,步兵前进的路程,然后求解,其 解答过程比较复杂。
若以行进着的队伍为参照物,则解答过 程将变得十分简捷。
解:以行进着的队伍为参照物,则通讯员 与队伍同向前进时; 他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 返回时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 则他两次车,它 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 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2:3 。 ______ 4.汽车从A地开往B地,共用了两小时, 第1小时中行驶80千米,第2小时中运 行了60千米,两种情况中平均速度各 多大?在总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多大?
80km/h,60km/h;70km/h.
算,造成错误. 要用
v=2v1v2/(v1+v2)
2. 巧选参照物,简化解题过程
前面已经讲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对 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就会不同。因此, 在解答有关运动问题时,若巧妙地选择参
照物,将能化繁为简。
例5、一队士兵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队 伍长L=1200米;通讯员骑马以10m/s的速度 匀速从队尾奔向队首传达命令,到达队首后 立即掉头以原速返回,求通讯员往返一次用 了多长的时间。
由此可得如下结论:当一运动物 体在各段运动时间相等时,全过 程的平均速度可直接用速度的平 均值进行计算.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

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高中物理平均速度3个公式1、平均速度=△x/△t(△x=位移,△t=通过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2、2×V1×V2÷(V1+V2)=平均速度。

(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 平均速度是一个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它粗略地表示物体在一个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3、v=(v0+v1)/2,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的公式v=x/t与v=(v0+v1)/2两者的区别是适用的范围不一样:v=x/t:总位移除总时间,任何时候都适用。

v=(v0+v1)/2:只适用于匀加速,匀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复习方法和技巧夯实基础知识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研究题型,分类归档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就必须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平均速度是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平均速率。

它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基本速度方法、微积分方法和图形面积方法。

1.基本速度方法:基本速度方法是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它通过物体移动的总距离除以总时间来计算平均速度。

公式如下: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在直线上均匀运动的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4秒内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并且总距离为12米,则可以计算平均速度为3米/秒。

2.微积分方法:微积分方法通过求解物体的位移函数,然后对位移函数进行积分来计算平均速度。

位移函数是一个描述物体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位置的函数。

通过对位移函数进行积分,可以得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

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在时间上运动速度不均匀的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速度是v(t),那么它的位移函数就是积分v(t)得到的函数。

通过求解位移函数在一定时间间隔上的积分,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3.图形面积方法:图形面积方法是使用图形面积的概念来计算平均速度。

首先,将时间和速度绘制在一个坐标图上,然后计算速度曲线下的面积,并将其除以总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物体的速度时刻变化的情况。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2秒内以2m/s的速度向上移动,然后以4m/s的速度向下移动1秒,最后以3m/s的速度向上移动2秒,那么可以在速度-时间坐标图上绘制出一个复杂的曲线。

使用图形面积方法,可以计算出速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物体总共移动的距离。

然后将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就可以得到平均速度。

这些是计算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体运动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定义: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它表示的是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公式: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巧测平均速度: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路程s用刻度尺测量,时间t用计时的停表、手表等测量,再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但有时可以巧妙的借助于其他已知的距离作参照,而不必用刻度尺去测量路程。

1.测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来测量。

学校操场上的跑道长是已知的,如400m的跑道。

用手表测出自己慢速、中速、快速骑自行车时通过.400m跑道所用的时间,则可计算出慢速、中速、快速骑自行车时的平均速度。

2.估测汽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路边的里程碑来测量。

公路边上都设置有里程碑,它是公路长度的标记。

从某一里程碑,如10km处开始计时,当汽车通过 40km的里程碑时结束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s: 40km?10km=30km。

再根据汽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即可计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3.估测火车的平均速度方法:利用火车经过铁轨接口时发出的撞击声来测量。

我同的铁轨每根长为12.5m。

乘火车时总能听到有节奏的“嘎嘎”声。

这是火车经过铁轨接口时发出的撞击声。

用手表测量时间,从听到某组“嘎嘎”声开始计时,并同时从零开始数“嘎嘎”声:0、l、2、3……如存 1min内数得火车发出80组“嘎嘎”声,则火车住1min内通过的路程s=12.5×80m=1000m。

根据路程和时间即可计算出火车在这1min内的平均速度v= 60km/h。

生活中测量速度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的长度,时间,然后应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如借助光电计时器(如图)测量小车通过一段距离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的运动速度。

我们还可以用速度仪等仪器(如图)直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平均速度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计算方法一、平均速度的概念在物理学中,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而平均速度则是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移动的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所经过的总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总时间的比值。

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常用的形式: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1. 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速率,即物体在某一瞬间的瞬时位移与该瞬间的瞬时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微积分中的导数来求解。

假设物体在某一时刻t的位置为x(t),则瞬时速度v(t)的计算公式为:v(t) = dx(t)/dt其中,dx(t)表示在时间t附近的微小位移,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量。

通过对x(t)进行微分运算,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2.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即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总位移与该时间段的总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差值来求解。

假设物体在时间t1时刻的位置为x1,时间t2时刻的位置为x2,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v = (x2 - x1)/(t2 - t1)其中,x2 - x1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t2 - t1表示这段时间的差值。

通过对位移和时间的差值进行比值运算,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三、平均速度的应用举例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举例:1. 跑步速度的计算假设某人在30分钟内跑了5公里,我们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求解某人的平均速度。

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即30分钟转换为0.5小时,将距离和时间代入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某人的平均速度为:v = 5公里 / 0.5小时 = 10公里/小时2. 车辆行驶速度的计算假设一辆车在2小时内行驶了200公里,我们可以通过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求解该车辆的平均速度。

将距离和时间代入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车辆的平均速度为:v = 200公里 / 2小时 = 100公里/小时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是非常简单和直观的。

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题

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题

主题: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题目录一、引言二、列车运行的基本概念三、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四、实际案例分析五、结论六、参考文献一、引言列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常见的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乘坐列车出行。

在出行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关心列车的运行速度,特别是对于需要进行长途旅行的人来说,知道列车的平均速度对旅程的规划和安排都至关重要。

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是一个常见的题目,本文将介绍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二、列车运行的基本概念在介绍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列车运行的一些基本概念。

列车的运行速度通常用公里/小时来表示,而列车的运行距离则是指列车从出发站到达站之间的距离。

列车的运行时间是指列车从出发站到达站所需的时间。

在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时,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计算。

三、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1.确定列车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我们需要从列车时刻表中确定列车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

列车时刻表通常会列出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到这些时间信息。

2.计算列车的运行时间通过列车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列车的运行时间。

运行时间可以通过到达时间减去出发时间来计算得出。

运行时间的单位通常是小时,从而能够与速度的单位相对应。

3.获取列车的运行距离在确定了列车的运行时间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获取列车的运行距离。

列车的运行距离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资料或者线路图来获得,通常以公里为单位。

4.利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我们利用列车的运行时间和运行距离,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出列车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列车的运行距离÷ 列车的运行时间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利用列车时刻表来计算出列车的平均速度。

四、实际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初一数学上册平均速度计算综合算式练习题

初一数学上册平均速度计算综合算式练习题

初一数学上册平均速度计算综合算式练习题一、简答题1. 什么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2. 平均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平均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3.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4. 当平均速度为正数时,表示什么情况?当平均速度为正数时,表示物体沿着正方向移动。

5. 当平均速度为负数时,表示什么情况?当平均速度为负数时,表示物体沿着负方向移动。

6. 如何计算平均速度的变化率?平均速度的变化率可以通过计算两个时间点的平均速度之差除以时间之差来得到。

7.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平均速度等于什么?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的瞬时速度。

二、综合算式练习题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4小时后停车,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总位移 = 60公里/小时 × 4小时 = 240公里总时间 = 4小时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 240公里 / 4小时 = 60公里/小时2. 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飞行了2400公里,总时间为6小时,求飞机的平均速度。

解答:总位移 = 2400公里总时间 = 6小时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 2400公里 / 6小时 = 400公里/小时3. 一名运动员跑了5圈操场,每圈的长度为300米,总共用时10分钟,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解答:总位移 = 5圈 × 300米/圈 = 1500米总时间 = 10分钟 = 10/60小时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 1500米 / (10/60)小时≈ 900米/小时4. 一列货车行驶了200公里,总时间为3小时20分钟,求货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总位移 = 200公里总时间 = 3小时 + 20分钟 = 3小时 + 20/60小时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 = 200公里 / (3小时 + 20/60)小时≈ 60公里/小时5. 一只小鸟飞行了80千米,总时间为2小时30分钟,求小鸟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应用引言:平均速度是物体运动中最基本的术语,它描述了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以及所用的时间。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位移/总时间。

在物理学中,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实际移动距离;而总时间则是物体从初始时刻到最终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为10公里,他用了1小时到达。

那么小明的平均速度就可以求解出来:平均速度 = 总位移/总时间 = 10公里 / 1小时 = 10公里/小时。

这意味着小明平均每小时骑行10公里。

二、平均速度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平均速度在交通规划中有广泛的应用。

交通部门通过测量城市道路上的车辆平均速度,来评估交通拥堵的程度。

如果一个城市的平均车速下降,说明交通流量增加,交通拥堵的问题可能存在。

根据平均速度的分布情况,交通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交通信号灯时长、改善交通信号配时等,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三、平均速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平均速度在运动训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长跑训练中,运动员可以通过计算自己每公里的平均速度来评估自己的训练效果。

如果平均速度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有所增加。

这样的数据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制定更合理的训练计划,以达到更好的竞技水平。

四、平均速度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平均速度在经济分析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物流行业中,通过计算货物的平均运输速度,可以评估物流公司的运力水平和物流效率。

如果平均运输速度较低,可能意味着物流公司需要提升装卸效率、改进仓储管理等方面。

同样地,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计算原材料的平均运输速度,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结论: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应用在各个领域中都十分重要。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v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情况,这个速度就叫做平均速度。

1、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3、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计算平均速度的问题

计算平均速度的问题

计算平均速度的问题
在物理学中,计算平均速度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度。

下面将介绍如何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 平均速度 = \frac{总位移}{总时间} \]
其中,总位移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总时间是指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所经过的时间。

计算平均速度的步骤如下:
1. 确定物体的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计算两者之间的位移。

2. 确定物体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的时间,计算总时间。

3. 将位移和总时间代入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车辆从起点行驶到终点,车辆的初始位置是100米,结束位置是500米,总时间是10秒。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平均速度:
1. 位移 = 结束位置 - 初始位置 = 500米 - 100米 = 400米
2. 总时间 = 10秒
3. 平均速度 = \frac{400米}{10秒} = 40米/秒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得出该车辆的平均速度是40米/秒。

总结起来,计算平均速度的问题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移和总时间,并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速度计算

速度计算

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计算专题1、一辆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7km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该大桥用时6min,问火车在桥上的速度是多少km/h?2、石家庄到北京的“京石高铁动车”铁路,2012年底竣工通车。

据悉石家庄到北京的距离约280 km,现在的动车运行时间是2 h 15 min。

(1)现在的动车平均速度是多少?(2)通车后,高铁动车的行驶速度为350公里/小时,按这速度计算,求从石家庄到北京需用h。

3、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

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4、厦金航线在加强闽台交流、促进海西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开通的厦金第二航线全程航行时间只需24 min,航道长18 km,仅为第一航道的一半.求:(1)第二航道客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若第一航道快速航班航行的平均速度为50 km/h,选择第二航道比第一航道全程可节省多少时间?5、如图所示,轿车从昌邑往济南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时间?(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济南需要多长时间?6、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2100m的大桥,测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80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7、一列长400m的火车,以144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4km的隧道,求:(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多少s?(2)火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列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平均速度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掌握,常常出现错误,这部分内容常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性较强,为了帮助同学们正确掌握这部分知识点,现将求解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方法一、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是用公式υ=tS ,式中的s 是指运动物体的总路程,t 是指运用物体所经历的总时间,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就是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1 一个运动物体在2h 内运动了36km 路程,则这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m/s 。

解析 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t S 可得υ=t S =sm 3600236000⨯=5m/s . 小结 要求出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要知道这个运动物体的路程与它运动的时间,将单位转化统一后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t S 来求解. 方法二、时间分解法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的时间进行分解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再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来的一种方法.如果已知某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共分多个相等的部分来进行计算,t 1、t 2与t ,最后将几个时间加起来成总时间t .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t S 来计算.例 2 一辆汽车从甲地拉一批货物到丙地,途经乙地,已知汽车前一半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40 km/h ,而后一半时间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为50km/h ,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 汽车整个运动时间是t ,前一半时间为t 1=2t ,后一半时间也为t 2=2t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的υ=t S =t t t 2221⨯+⨯υυ=21×(1υ+υ2)=21×(40 km/h+50km/h )=45 km/h . 小结 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在已知将总时间t 时,将运动物体各个阶段的时间进行分解,再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上述的例子是将时间分解成两个阶段,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则同样采用这个方法来计算.方法三、路程分解法所谓路程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所运动的路程进行分解成相等的两个或多个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方法随着物理学的发展,速度和加速度成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在物理学中,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是计算物体运动情况的基本指标。

本文将介绍平均速度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表现。

一、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平均速率。

它可以通过计算物体移动的总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确定。

公式:平均速度 = 总距离 / 总时间举个例子,假设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总距离为10公里,总时间为1小时,则他的平均速度为10公里/小时。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涉及更复杂的运动情况。

在实际问题中,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如果距离以千米为单位,时间以小时为单位,则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单位为千米/小时。

确保单位的一致性可以使结果更加准确。

二、平均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平均值。

它可以通过计算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来确定。

公式:平均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举个例子,假设小明以匀速行驶的自行车突然刹车,速度从20公里/小时减少到0公里/小时,总时间为2秒,则他的平均加速度为(0公里/小时 - 20公里/小时)/ 2秒 = -10公里/小时²。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反,即小明的自行车减速。

与计算平均速度类似,计算平均加速度时也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如果速度以米/秒为单位,时间以秒为单位,则计算得到的平均加速度单位为米/秒²。

三、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在物理学中,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速度可以看作是时间的一阶导数,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数学表达:加速度 = 速度的导数 =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因此,可以通过将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为微分形式来计算瞬时加速度。

这主要涉及到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的知识,在此不做详细展开。

四、速度和加速度的运动图示为了更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图示来说明。

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公式计算平均速度速度是物体移动的距离与所花费时间的比值。

在物理学中,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所移动的总距离与该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如下:平均速度(V)= 总距离(D)/ 总时间(T)下面将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该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

实例一:小明骑车上学小明骑车上学,每天早上从家骑车到学校。

他记录了一周内每天骑车所花费的时间和所骑的距离,现在让我们来计算他的平均速度。

周一:骑车所花费的时间为20分钟,骑行距离为5公里周二:骑车所花费的时间为25分钟,骑行距离为6公里周三:骑车所花费的时间为30分钟,骑行距离为7公里周四:骑车所花费的时间为35分钟,骑行距离为8公里周五:骑车所花费的时间为40分钟,骑行距离为9公里我们将每天的骑行距离和所花费的时间加总,然后代入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总距离 = 5 + 6 + 7 + 8 + 9 = 35公里总时间 = 20 + 25 + 30 + 35 + 40 = 150分钟将总距离和总时间带入公式:平均速度 = 35公里 / 150分钟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为约0.2333公里/分钟。

实例二:汽车行驶速度假设一辆汽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总距离为500公里,在行驶过程中总共花费的时间为10小时。

我们来计算该汽车的平均速度。

将总距离和总时间带入公式:平均速度 = 500公里 / 10小时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为50公里/小时。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计算平均速度时,需要知道物体移动的总距离和总时间,然后将其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平均速度的单位通常是距离单位除以时间单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平均速度,例如计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运动员的比赛速度等。

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运动概念。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平均速度的计算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平均速度的计算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平均速度的计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9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1)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度假结束后,老罗一行人驾车回广州。

打开导航,选择了“时间少”的方案(如图所示)。

(1) 若按此方案准时到达广州,车的平均速度应该是多少?(2) 到达停车场倒车时,倒车雷达发射超声波,车经过0.01s后收到回波。

此时汽车离障碍物约多远?(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忽略车速)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m。

(1) 求此段公路上汽车的平均速度。

(2) 为了节能环保,小明开始骑自行车上班(如图甲所示),在其中一段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段路程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小明骑自行车行驶5min的距离。

甲、乙两地的铁路线里程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留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列车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9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40s。

求:(1) 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2) 火车的长度是多少?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 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 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高速路上设置了区间测速,即在某一段路程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记录车辆的到达时间,由此可计算出车辆在这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以评估车辆是否超速。

小洛在车上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前方测速区间长度为20km,限速120km/h,请回答以下问题:(1) 如果车辆不违章,通过这个测速区间,至少需要行驶多少分钟?(2) 小洛乘坐的车辆在这个区间测速路段,以上限速度匀速行驶,该路段结束后,又以80km/h的速度行驶了30min到达目的地,则从区间测速起点到目的地,该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400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s。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平均速度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的总距离除以该时间得到。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
当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是恒定的时候,可以使用简化公式: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在运动中,总距离和总位移这两个概念有时候是相同的,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不同。

总距离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而总位移则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

假设一个物体在经过2小时的时间内,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120公里处,然后又返回初始位置。

总距离等于该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再返回初始位置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即240公里。

总位移等于该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即120公里。

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120公里/2小时=60公里/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考虑运动过程中的变化。

如果需要考虑速度变化的情况,可以使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瞬时速度是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总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当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时候,可以简化为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

《求解平均速度的三种方法》平均速度是衡量物体运动中的运动量的重要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常常被用来衡量一段距离的运动时间,以及求解运动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物理量,也是衡量一个物体运动速度量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求解平均速度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即定义法、差分法和积分法。

一、定义法定义法是求解平均速度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运动的物理定义来进行计算的: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物体在一定路程上运动的距离除以其耗时所得的值。

由此可知,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为:v= s/t,其中s表示物体在一定路程上的实际行驶距离,t表示行驶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计算一段时间物体行驶的平均速度,需要该段时间物体行驶的距离s以及耗时t。

二、差分法差分法是基于物理定义求解平均运动量的另一种简单易懂的方法,它是基于连续运动问题定义而被发明的。

差分法法的计算公式为:V= [d(t)/dt],其中,d(t)表示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距离,dt表示的是该段时间的时间差。

根据公式可以推出:求d(t)/dt时,其中的d(t)必须取两点的值,然后把两点的变化量除以相差的时间差即可,这样即可得到物体在相差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三、积分法积分法主要是求解物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量,根据物体在不同时刻处于不同位置的运动路径,即衡量一段时间物体行驶的总体距离,从而得到平均速度,其计算公式为:V=Integral[(s(x))/t(x)]dx,其中,s(x)表示的是物体在x时刻时的实际行驶距离,t(x)表示的是行驶时间,Integral[ ] 就是用于求和的积分符号, dx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体在相对位置及时间上的运动量,因此,通过计算dx,可以得到关于坐标轴上每个点的运动路径。

综上所述,求解平均速度有三种方法,即定义法、差分法和积分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用途,求解平均速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 速度计算题针对训练 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 速度计算题针对训练 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方法点拨】➢ 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快慢情况,这个速度就叫做平均速度。

定义式:v=ts (s=这段时间的总路程 t=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 其它计算公式:21212v v v v =v 。

(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v 1,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v 2) 221v v = v 。

(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v 1,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v 2)❖ 【经典例题】【例1】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中速度是8m/s ,后一半路程中速度是6m/s ,求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2】一段路程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 2/3s 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1/3s 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在 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3(v 1+v 2)B. 1/2(v 1+v 2)C. 3v 1v 2/ 2v 1+v 2D. 3v 1v 2/ v 1+2v 2【例3】小船划行速度v 0,沿河岸从甲划至乙又返回甲,如果不计船掉头所用时间,在水流不动时,船往返的 时间为t,那么在水的流速为v 时,往返的时间为多少?【例4】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隔有一座山。

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2/5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都是下坡路,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min 。

如果小明上坡、下坡行走的速度均不变,而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 2/3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随堂练习】1. 一辆汽车在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1)若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 ,后一半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是60Km/h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B.40Km/hC.45Km/hD.50Km/h2.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 内通过了10m 的路程,则它在前两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A. 等于4mB.大于4mC.小于4mD.以上均有可能3. 某人以5m/s 的速度走完全程的31,又以3m/s 的速度走完剩下的路程的一半,最后以4m/s 的速度走 到终点,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4. 某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平均速度为5m/s 。

平均速度计算题的三种类型

平均速度计算题的三种类型

平均速度计算题的三种类型方法一、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一般方法是用公式υ=s/t,式中的s是指运动物体的总路程,t 是指运用物体所经历的总时间,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就是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例1:一个运动物体在2h内运动了36km路程,则这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析: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s/t,可得:V=S➗ T=36000M/2*3600S=5m/s小结:要求出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要知道这个运动物体的路程与它运动的时间,将单位转化统一后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s/t来求解.方法二、时间分解法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的时间进行分解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再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答案来的一种方法.如果已知某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共分多个相等的部分来进行计算,t1、t2与t,最后将几个时间加起来成总时间t.再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υ=s/t来计算.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拉一批货物到丙地,途经乙地,已知汽车前一半时间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40 km/h,而后一半时间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为50km/h,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汽车整个运动时间是t,前一半时间为t1=t/2,后一半时间也为t2=t/2,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小结:所谓时间分解法就是在已知将总时间t 时,将运动物体各个阶段的时间进行分解,再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上述的例子是将时间分解成两个阶段,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则同样采用这个方法来计算.方法三、路程分解法所谓路程分解法,就是将运动物体所运动的路程进行分解成相等的两个或多个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例3:一辆汽车从甲地拉一批货物到丙地,途经乙地,已知汽车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40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40 km/h,而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50km/h,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小结:将总路程视为S,则可以将平均分成相等两个部分或多个部分运用求解平均速度的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
南京市 60 km


速度计算题
一、比值问题
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多少?
二、过桥(山洞或隧道)问题
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 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
(1)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 三、平均速度
1、已知前段路程和后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求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 ,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已知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整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 ,则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四、交通标志牌
1、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甲“80”的含义: , 乙“南京市60km ”的含义: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五、速度计、里程表、里程碑
1、一辆汽车行驶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汽车由图中所示的位置A 处行驶到B 处,需要多少时间?
六、图像问题
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 .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2.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 ﹣t 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3.甲、乙两人在美丽的南滨路上沿着平直的公路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走路速度是乙走路速度的2倍
B.甲、乙两人都做得匀速直线运动
C.甲出发时落后于乙,在8s时甲追上乙
D.12s末,甲乙两人相距2m
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与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
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

兔子醒来后继
续向终点跑去,发现乌龟比它先到了终点。

乌龟在整个过程
中的速度约为2×10-2m/s,兔子正常跑动的速度可达20m/s
以上。

假设整个比赛路程为2000m,比赛过程中的路程—时
间图像如图1所示,则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
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乌龟比赛用时约为 s。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6.小明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0~11s内,小明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第6s时,小明静止不动
C.小明在0~11秒内步行平均速度是1m/s
D.小明在0~4s内的步行平均速度与在8~11s内的步行平均
速度相同
7.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七、列车时刻表问题
下表为简化的2016年春季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

请分别计算T13次列车从北京至济南,以及北京至上海的平均速度。

八、出租车发票
右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九、频闪照片
1.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A点到F点做的是(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cm,平均速度是m/s.
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
是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站名自北京起公里数到达及离站时刻
北京0

18:08
济南497
22:39
47
蚌埠979
3:34
42
上海1463
8:08

TAXI
车票发票
车号A-88888
日期04-01-08
上车9:00
下车9:08
单价 2.40元
里程 6.0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