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疾病(diseas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3、病因(etiology agent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4、疾病发生的条件(predisposing factor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5、诱发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6、死亡(death)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organism as a whole)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7、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9(1)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9(2)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310mmol/L1。

10、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11、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指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被称为水中毒。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低渗性脱水:也叫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 Na+>失水血 Na+<130mmol/L 血浆浸透压 <280 mol/L 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2.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特点失水> 失钠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310mmol/L细胞内外液均减少3.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率扔掉,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浸透压仍在正常范围4.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缝隙或体腔内齐集称为水肿。

水肿发生于体腔,称为积水5.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机体的排水能力降低,以致低渗性液体在体内潴留,使细胞内、外液都增加,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阻挡。

特点:血清Na+ <130mmol/L,血浆浸透压<280mmol/L,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加。

6. 高钾血症:血钾浓度大于7.低钾血症 :指血清钾低于8.脱水热:由于脱水引起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散热阻挡,使体温高升称脱水热,主要见于高渗性脱水的婴少儿。

9.代谢性酸中毒:以血浆[HCO3-] 原发性减少和 pH 降低为特点的酸碱平衡凌乱种类10.呼吸性酸中毒:以血浆 H2CO3 浓度原发性增高和 pH 降低为特点的酸碱平衡凌乱11.代谢性碱中毒:以血浆 [HCO3-] 增加或 H+扔掉引起 pH 高升为特点的酸碱平衡凌乱类型。

12.呼吸性碱中毒:以血浆 H2CO3 原发性减少和 pH 高升为特点的酸碱平衡凌乱种类。

13.失态性酸性尿:一般碱中毒时尿液呈碱性,但在低 K+ 血症性碱中毒时,细胞内 K+ 外移、H+ 进入细胞致细胞外液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H+增加、泌 H+增加、使尿液失态性地呈酸性。

14.失态性碱性尿:高血钾性酸中毒时K+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内H+ 外移、肾小管上皮细胞 H+减少、泌 H+ 减少、使尿液失态性地呈碱性。

15.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物理溶解在动脉血浆中的CO2 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病理生理学名解(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名解(完整版)

1.疾病(disease):指机体在病因作用下,因稳态(homeostasis)调节紊乱而出现的内环境紊乱,及一系列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可以局部变化为主,也可以全身反应为主。

3.病因(causes of disease):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

4.条件(condition):在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它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需的,也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5.脑死亡(brain 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标志着全脑机能的不可逆永久性丧失。

6.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在某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因果转换时,某些变化可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这就是恶性循环。

7.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够加强病因作用,从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8.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全面恢复了内环境的稳态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即功能代谢恢复正常,受损结构得到修复。

9.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了基本控制,主要症状已经消失,但体内的某些重要病理变化并未消失,呈慢性化过程,甚至持续终生。

10.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

即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

1.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指体液丢失,以水的丢失大于钠的丢失, 血清Na+>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2.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指体液丢失,以钠的丢失大于水的丢失, 血清 Na+ <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完整]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一)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变化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疾病概论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2.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指能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5.诱因:指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

完全康复主要是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7.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8.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称为低渗性脱水,也可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2.水中毒:指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低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 mmol/L,但机体内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高于150 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 mmol/L,称为高渗性脱水,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是钠、水成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 的一种水、钠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APP(acute phase protein):急性期蛋白,人和动物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在感染、炎症、创伤、烧伤、手术等应激原的刺激下迅速增高。

Hypoxia:缺氧,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apoptosis: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又称七次跨膜受体,是一类与G蛋白偶联,并通过其转导信号的肽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感染与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综合征。

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指的是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以广泛性的微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AD:即阿尔茨(ci)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记忆减退、认知障碍及人格改变)为临床特征,以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出现细胞外老年斑、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减低,主要是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能力的减低。

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敏感组织(肌肉、肝脏、脂肪组啊织)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作用不敏感。

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 Ca2+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心脏前负荷:又称为容量负荷,是指心脏收缩之前遇到的负荷,实际上是心室舒张容量或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张力的压力。

慢性呼吸衰竭:由于一些慢性的肺部疾患, COPD等而引起的氧分压下降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并伴有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症。

血管源性休克: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容量扩带来血液分布异常,大量血淤滞在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引起的休克氧含量:是指100 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细胞信号传导:通过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再经复杂的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5.低动力型休克
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具有心排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增高、脉压明显缩小等特点。临床上表现为皮肤 苍白、四肢湿冷等
6.高动力型休克
又称高排低阻型休克。指病原体或其毒素侵入机体后,引起高代谢和高动力循环状态,即出现发热、 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脉压增大等特点
7.自身输血
休克早期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肝脾等储血器官收缩,减少血管床容量,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动脉 血压的维持,是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
6.钙反常(calcium paradox) 用无钙液灌流组织器官后再用正常含钙液灌流,可造成细胞和器官的代谢和功能障碍及结构破坏更加 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钙反常。
7.pH值反常(pH paradox) 缺血后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称为pH反常
8.自由基(free radical) 是指外层轨道上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3. 受体上调:持续高浓度的配体与受体结合,除引起自身受体下调外,可引起其他受体明显增多
4. 受体增敏: 受体对配体刺激的反应增强
5.受体减敏:受体对配体刺激的反应减弱
6.GPCR:G蛋白耦联受体。又称七次跨膜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与之耦联的G蛋白,然后引发一系 列以信号蛋白为主的级联反应,从而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
4.内生致热原(EP) 指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5.热限(febrile ceilin) 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幅度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现象
6.热惊厥 是指幼儿高热时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称为高热惊厥,多在高热24h内出现
7. 炎症(in ammation)
3.心肌顿抑:指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液灌注后,心肌舒缩功能要经过较⻓的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称为 可逆性的心肌功能障碍,称为心肌顿抑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答案]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health)[答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2.疾病(disease)[答案]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答案]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称为病因。

4.致病条件[答案]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致病条件。

5.诱因[答案]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

6.基因病(gene disease)[答案]是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7.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答案]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8.受体病[答案]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称受体病。

9.脑死亡(brain death)[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答案]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1.a quaporins(AQP)[答案]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2.h ypovolemic hyponatremia[答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病理过程:或称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2.综合症:指机体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

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种完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许多调节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2.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诱因:能加强病因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4.完全康复:指疾病时所发生的各种损害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机能代谢完全恢复正常,形态结构的破坏得到了恢复,一切症状、体征均消失,机体完全恢复了稳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康复并不意味着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

5.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了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谢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下后遗症。

6.疾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此外年龄和性别也可作为疾病发生的条件。

7.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丧失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各器官组织同时死亡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一旦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指水钠共同丢失,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液量和细胞外液量均减少。

2.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指水钠共同丢失,失钠>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3.等渗性脱水:指水钠按血浆比例丢失,体液容量明显减少,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的病理过程。

4.水中毒: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肿,缺氧,休克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全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全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血液高凝状态:指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血液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血栓形成的一种状态。

常见于妊娠后期、各种血液性疾病、肾病综合征以及恶性肿瘤等。

2. DIC: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继发性纤溶亢进,并导致广泛微血栓形成和出血为病理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

3. 发热:是指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

4.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

临床上按细胞外液量的变化不同将低钠血症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和等容量性三类。

5.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

临床上按细胞外液量的变化不同将高钠血症分为低容量性、高容量性和等容量性三类。

6.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并伴有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称为低渗性脱水,又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7.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45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并伴有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称为高渗性脱水,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8.等渗性脱水: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血浆渗透压为280~ 310 mmol/L。

9.水中毒: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0.水肿:过多的钠、水以与血浆相似的比例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11.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12.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大于5.5 mmol/L 称为高钾血症。

13.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因CO2呼出减少或CO2吸入过多,导致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

14. 呼吸性碱中毒:因通气过度使CO2呼出过多,导致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原发性减少,pH升高。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1章绪论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gress: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DIC、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休克等等。

综合症syndrome:又称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主要论述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为综合征。

第2章疾病概论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指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致病因素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病因学etiology: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病因etiological factors: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遗传易感性genetic predisposition/susceptibility:指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即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先天性因素congenital factor:指那些能够损害胎儿的有害因素。

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条件condition:指能促进或缓解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本质是疾病发生的一种条件。

危险因素risk factor: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的因素发病学pathol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亚健康(sub-health)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呈现“三多三低”:主诉症状多、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活力低、反应能力低、适应能力低,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4、老化(aging):是机体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减退的不可逆过程,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理性”)5、衰老(senescence):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功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内环境紊乱和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下降的综合状态。

(“病理性”)6、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

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决定该病的特异性,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环境生态因素、先天因素、营养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7、条件:主要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8、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不可逆性深昏迷;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瞳孔散大及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9、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体液容量减少,失Na+>失水,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Osm/L。

10、等渗性脱水:体液容量减少,水与Na+成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内。

11、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体液容量减少,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 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Osm/L。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p2:是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应激、发热、缺血-再灌注、休克、DIC、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2.健康(health)p5: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是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p5:是指在一定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5.条件(condition)p7: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阻碍或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6.康复(recovery)p12: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痊愈),是指疾病所致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可能有后遗症。

7.脑死亡(braindeath)p12: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脑干、间脑)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

8.脱水(dehydration)p19:是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严重时可导致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9.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p19: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想低钠血症。

10.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p20:特点是失水大于失钠,血清Na+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均减少,又称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病理过程:或称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缺氧、发热、DIC、休克等等。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健康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3、亚健康状态:指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主要表现形式为: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人际交往性亚健康状态。

疾病: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4、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5、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完全康复指的是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有后遗症。

6、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具体内容:自主呼吸停止(首要指标);不可逆性深度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7、水肿: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水肿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病理过程。

如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为积水,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脑积水等。

8、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钠离子<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增多,又称为水中毒。

9、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10.ANP:或称心房钠尿肽,心房肽,是一组由心肌细胞产生的多肽,约由21-33个氨基酸组成。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 (2020年)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  (2020年)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答案]属于病理学范畴,是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3.综合征(syndrome)[答案]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成套的有内在联系的体征和症状,称为综合征,如挤压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答案]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5.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答案]这是Claud Bernard倡导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复制动物模型来研究活体患病时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是病理生理学学科的前身。

第二章疾病概论1.疾病(disease)[答案]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自稳态(homeostasis)[答案]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与外环境的协调的功能。

3.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答案]在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因果转换的链式发展中,某几种变化又可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种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恶性循环。

4.侵袭力(invasiveness)[答案]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5.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答案]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

6.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e disease)[答案]因先天或后天获得性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疾病。

7.原因(cause)[答案]又称病因,是引起某种疾病的因素,又决定该疾病的特异性,是疾病发生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病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目

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极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Basal pathogenesis(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增值和凋亡障碍等〕3.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二、简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疾病概论一、名词解释1.脑死亡(brain death)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disease〕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是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6.分子病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基因病是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二、简答题1.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是什么?①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停止复苏抢救。

②有利于器官移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变化。

如水肿,缺氧,休克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得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得普遍规律与机制、3.健康:就是指没有疾病与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与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就是指在病因得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得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得原因就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得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就是指在原因得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得因素,通常包括机体得内在因素与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得外部因素。

7.死亡:就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得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得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得永久性停止、脑死亡得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得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得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a+]仍维持在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得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致,通常无钠得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得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得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0.75mmol/l。

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1、25mol/l9.水肿:过多得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得病理过程。

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水。

心性水肿就是指心力衰竭诱发得水肿。

肾性水肿就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得全身性水肿。

原发于肝病得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与/或溢入肺泡腔得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

脑组织得液体含量增多引起得脑容量与容量增加为脑水肿、1.酸碱平衡紊乱: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得过程成为酸碱平衡、由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平衡得失调,被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2.SB:标准碳酸氢盐,就是全血标本在标准条件(37~38℃血红蛋白完全氧与,用PaCO2为40mmHg得气体平衡下)所测得得血浆HCO3ˉ浓度。

AB,实际碳酸氢盐,就是指隔绝空气得血液标本,在患者实际PaCO2、实际血液饱与度条件下所测得得血浆HCO3ˉ浓度。

3.BE:碱剩余,就是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将1L得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时所用得酸或碱得量、4.BB:缓冲碱,就是指血浆中得一切具有缓冲作用得碱性物质得总与。

亦即人体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得阴离子得总与。

包括HCO3ˉ、Hbˉ与Prˉ等,通常以氧饱与得全血在标准状态下测定,正常值为45mmol/l~55mmol/l5.AG 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得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得差值、常可用常规测定得Na+,Clˉ正常值为8~16mmol/L、AG可确定与区分代酸及其类型1.缺氧:由于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所引起得组织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得一种病理过程、2.动脉血氧分压:PaO2就是指在物理状态下,溶解于动脉血浆中得氧分子所产生得张力,故又称为动脉血氧张力。

3.血氧容量:就是指在PO2为20、0kPa,PCO2为5、32kPa,温度为38℃时,在体外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所结合得氧量,即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得最大带氧能力、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得质与量。

4.血氧含量:就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得氧量,包括物理溶解得氧量与血红蛋白结合得氧量。

5.氧饱与度:就是指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得百分数。

6.CaO2—C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指动脉血氧含量与静脉血氧含量之差,它代表了组织对氧得消耗量、7.低张性缺氧: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得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所造成得缺氧,故又称为乏氧性缺氧或低张性低氧血症,属氧得摄入障碍。

8.血液性缺氧:就是指由于血红蛋白得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得性质发生改变,血液携带氧得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氧不易释出,血氧含量减少,导致供氧不足、由于PaO2正常故又称之为低张性低氧血症。

9.由各种原因引起得贫血使血红蛋白得量减少,血氧容量下降,血氧含量亦下降而导致得组织供氧不足,称贫血性缺氧。

10.循环性缺氧:就是指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组织供血量减少而引起得缺氧,又被称为低动力性缺氧。

动脉狭窄或阻塞致使动脉血灌流不足而引起得缺氧,又被称为缺血性缺氧。

静脉回流受阻血流缓慢微循环淤血导致得动脉血灌流量减少而引起得缺氧称为淤血性缺氧。

11.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存在利用氧得能力障碍,生物氧化不能正常进行而发生得缺氧,又被称为氧利用障碍性缺氧12.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可出现氧得损伤效应,称之为氧中毒。

13.35。

肠源性发绀: 由于大量食用含较多硝酸盐得食物,在肠道细菌得作用下,硝酸盐被还原成为亚硝酸盐,可使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导致缺氧,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患者皮肤与粘膜可出现类似发绀得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肠源性发绀。

1.发热:就是指由于致热原得作用使调定点上移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

它就是由致热性细胞因子介导得机体一系列生理、内分泌、免疫功能激活得全身性反应。

2.过热:少数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不涉及致热性细胞因子导致得调定点上移,可因产热过度,存在散热障碍与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存在障碍而产生,称之为过热。

3.内生致热原(EP):发热激活物并不直接作用于提问中枢,而就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得一些细胞,使其合成、分泌某些致热性细胞因子,后者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这些致热性细胞因子称之为内生性致热源。

4.发热激活物:凡能引起机体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得物质1.应激性疾病: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得疾病,如应激性溃疡,应激相关疾病:应激作为其发生发展得重要原因或诱因得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等2.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下出现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能引起应激得因素称为应激原。

3.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一个动态得相同得非特异得连续过程,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与疾病。

4.热休克蛋白:就是指在热应激或其她印记就是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得一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非分泌蛋白5.急性期反应:应激时,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因素可使血浆中得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增高,白细胞数量增加、核左移等,这些反应成为急性期反应(APR)。

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蛋白,属分泌型蛋白。

6.45、应激性溃疡:就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或其她应激情况,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得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与十二指肠黏膜得糜烂、溃疡、渗血等,少数疡较深或穿孔,当侵蚀大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

1.休克:各种强烈得致病因素作用所导致得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脏器得灌注不足与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全身性危重得病理过程、2.低动力性休克:就是指患者心输出量降低而外周阻力升高得休克、故又被称为低排高阻型休克或高阻力型休克。

由于患者外周血管强烈收缩,皮肤发凉,故又被称为冷休克。

3.高动力型休克:指患者心输出量不降低甚至升高而外周阻力降低得休克,故又被称为高排低阻型休克或低阻力型休克。

患者由于外周血管扩张,皮肤温暖,故又被称为暖休克,主要见于某些感染性休克。

4.微循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得血液循环。

就是循环系统得基本结构之一,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直捷通路微静脉及动—静脉短路七部分5.50、休克肾:各型休克常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休克肾6.51、休克肺:严重休克得患者可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可发现肺充血、水肿、血栓形成及肺不张、肺透明膜形成等病理改变,具有这些特征得肺称为休克肺。

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52。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指严重创伤、休克、复苏后或感染期间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得系统或器官功能得衰竭、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血管内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被广泛激活,大量促凝物质进入血液而引起得一种以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弥漫性微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激发纤溶亢进得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微循环障碍,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等、2.5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就是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伴发得一种特殊类型得贫血,这种贫血除了具有溶血性贫血得一般特点外,在外周血可发现一些形态特殊得异型红细胞,如盔甲性、星形、新月形红细胞等。

1.心功能不全:各种致病因素一起得心脏得收缩与/或舒张功能障碍,就是心泵功能降低,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得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被称为心功能不全。

其失代偿期为心力衰竭期。

2.低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患者得心输出量低于正常值,由心肌病、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等引起。

3.57。

高输出性心力衰竭:就是指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输出量比发病前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值得下限,主要发生于具有高动力循环状态得某些疾病(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缺乏等)与妊娠。

4.向离心性肥大:心肌肥大就是指心肌纤维变出变长,间质增生,心室壁增厚,心脏重量增加得一种慢性适应性变化。

一般没有心肌细胞数目得增加。

有向心性肥大(由于长期压力负荷过度室壁增厚不伴心腔扩大)与离心性肥大(长期容量负荷过度室壁增厚伴有心腔扩大)。

5.心肌收缩性:就是指心肌不依赖于负荷,在其动作电位得触发下产生张力与缩短得能力,就是决定心输出量得最关键因素。

6.60、端坐呼吸:心力衰竭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感到呼吸困难,平卧时尤其明显,故常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得状态。

7.61。

夜间阵发性呼吸:这就是左心功能不全得特征表现。

患者夜间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而惊醒,迅即坐起用力呼吸后可缓解,这被称为夜间阵发呼吸困难8.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