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学案(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商鞅变法
【教学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
2、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以及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从商鞅变法的结果分析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
请读材料思考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杜甫
“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可罪也。”——朱熹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似强服尔。”——《战国策》
后人对商鞅褒贬不一,你知道原因吗?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商鞅变法》。
【思考1】阅读课文,解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含义?
【思考2】人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你能说出理由吗?
一、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⑴社会经济的变化:
随着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 逐步得到认可
⑵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随着土地私有化, 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特权,进行社会变革。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变法,之后楚国变法。
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
①表现: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局面。
A.荀子:“”,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B.墨家:“”、“”、“”,反映平民阶层利益。
C.法家:“”,主张除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②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和。
【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
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
⑴必要性:时代的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⑵可能性: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
①秦献公:废除的恶习;由雍迁都;允许活动。
②秦孝公:发布,吸引。
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
⑴游说:商鞅以之术游说,劝说他“,”,变法要坚决果断。
⑵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得到秦孝公赏识。
⑶立信:,取信于民;并打击破坏新法的人。
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力量壮大。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农民、军士或国君,你支持还是反对商鞅变法,理由是什么?
二、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
请读材料思考
材料一: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最低一级叫公士,最高一级叫彻侯,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依次类推。
材料二: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承担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拓展点拨】二十等爵制是商鞅变法时开始产生的,经过发展完善到秦朝时最终确立。军功是赐爵的根本条件,对象是军官和士兵,条件是斩敌首多少。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秦国战胜六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条途径。这是与秦国的官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爵位大小与官职大小是统一的,爵位高的容易做高官,做高官的容易受高爵,但官和爵不是一回事,爵的地位实际比官高,它本身不是一种权力分配制度。
措施:第一阶段:公元前年,第二阶段:公元前年
1、军事方面:
⑴废除制,设立制度,奖励军功;
→作用:①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⑵建立组织;
→作用:①全民皆兵,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②保证了生产;
2、经济方面:
⑴废除井田:①表现:下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封建制度
承认合法性,允许土地。
②作用:推动地主制经济发展,为小农经济奠定基础。
⑵奖励耕织:①表现:a、努力,促进人,免除徭役;
b、人,全家被罚作官奴;
c、招徕地区的无地农民,免除三世的劳役和兵役。
②作用:a、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
b、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⑶重农抑商→作用:积极:
消极:
⑷颁布标准器、统一→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3、政治方面:
⑴建立县制(新的政体制度):直接任免官员(有军功的人)
→作用: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⑵强化法制:①制度→作用:加强了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的实行政府权力。
②→作用:积极: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
消极:激化社会矛盾,引起对立和人民的反抗。
4、思想文化方面:
→作用:积极: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从而达到了加强政治统治的目的;
消极:摧毁了文化典籍,钳制了人的思想。
【思考3】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缮、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思考4】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试从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举一例,说明该项措施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思考5】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完成,其中最彻底的变法是什么?它的哪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用三项措施加以说明。
三、变法的评价
1、历史作用:
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发生重大变化, 成
为秦统治支柱, 逐步建立起政治体制,形成的风气。
⑵军事上: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对秦国以至的发展起了重要
作用。
2、历史局限性:
⑴轻视,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加重剥削压迫:连坐法。
⑵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的合法性。
⑶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⑷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
窒息。
3、变法的特点:措施最全面;改革最彻底;历时最长;推行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等。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和影响
【思考5】“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造成商鞅悲剧的主要原因?秦为何“卒行其法”?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与否?为什么?
【思考6】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谮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材料评价商鞅变法时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思考7】“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李斯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思考8】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A.春秋
B.战国
C. 秦朝
D.汉朝
3.商鞅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主要说明( )
A.儒学无积极意义
B.儒学无法抑制暴政
C.儒学行不通
D.儒学不利于思想统治
4、《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
5.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
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6.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7.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9.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1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