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学案(人民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商鞅变法》教学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商鞅变法》教学学案一、过程设计导入:请一学生阅读上节课课文的倒数两个自然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运动。
”通常课堂教学的导人新课,是注意本节课与上节课的衔接,没有必要就不必使用电化教学手段。
这段课文阐述了秦孝公急于变法的细节,完全可以做开场白。
问题1:秦国变法的决心来自哪里?学生能想到决心来自国君秦孝公。
教师要进一步说明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成败决定于国君,成果能否延续则要看变法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
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
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故事1: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
”魏惠王沉默不语。
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
”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
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
问题2:魏国丞相举荐商鞅代替自己,又建议魏王不用就杀了他,说明什么?商鞅真是个人才啊,你看,他对自己命运的判断很准确,面临被杀头的危险,还那么从容,一般人做不到。
说明他判断能力强、心理素质好,有政治头脑,有政治智慧,是一个可以担当重要政治责任的人。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课标要求】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一〕必要性〔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乱、大革新、大开展时期。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推行,推进消费力开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弃奴隶制度,树立和强化封建民主统治。
3、军事:由于战争的需求,富国强兵成为革新的内在动力。
4、文明: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能够性〔1〕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①国君权利集中,奴隶主贵族权利较弱;②注重适用、讲求功利的发家学说容易失掉认同;③民风质朴,充满尚武肉体。
〔2〕历史机遇①三家分晋,抑止秦国开展的力气大大削弱;②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徕贤能提供了能够性。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主要内容1、经济——目的:开展农业消费,增强经济实力.〔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弃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实质:废弃井田制,以法律方式供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高他们开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开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评价】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维护了集体小农消费,促进了封建经济开展,为秦一致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开展。
〔3〕一致度量衡作用: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有利于消弭封建割据;为秦始皇一致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役力和秦国国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位置提供了途径;增强了中央集权。
3、政治〔1〕废弃世卿世禄制,鼓舞贵族树立军功内容:贵族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也招致其仇恨〔2〕普遍推行县制作用:树立了民主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4、司法〔1〕树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作用:轻罪用重刑,增强了民主统治,但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发生了消极影响。
〔2〕依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作用:树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方式把革新的内容固定上去。
2020-2021年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知识构成: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三、学法和自检1.2.四、达标检测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制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发明2、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①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②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③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封建制度得到确立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A、学在官府B、私学为主C、官学、私学并重D、私熟为主5、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7、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9、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这说明当时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10、《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商鞅变法 导学案.doc教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导学案(人教版选修1)(教师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
【自主学习】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魏惠王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重用。
【规律总结】时势造英雄。
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
读材料: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1)这反映了商鞅的什么思想?其理论基础是什么?(2)商鞅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答案:(1)变法图强。
法家思想。
(2)个人因素: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时代因素: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追求建功立业二、变法目的:实现富国强兵_____,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三、变法措施及作用: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文化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世卿世禄制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改革不彻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革社会风尚习俗习俗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制定秦律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加重剥削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政治兵源得到可靠保证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军事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统一度量衡保护了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为田开阡陌封疆经济作用措施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四、变法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_____、经济____、军事_____、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_____,废除世卿世禄______3.历时最久:先后两_____次改革,持续18年4.成效最明显: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_____奠定了基础5.强调法治,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______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______的统治。
人民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word学案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代背景:请结合材料,并依据教材内容,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方面思考春秋战国是个怎样的时代?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
当时学派很多,主要有十个学派:儒家、到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和为十家,对后世影2、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请举例说明。
3、秦国存在机遇和挑战有利条件:不利条件:4、商鞅变法的目的:性质:二、商鞅变法的内容:仔细阅读相关的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材料分别反应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各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什么作用?并完成表格。
材料一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材料四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你会如何评价商鞅变法?1.积极:2.局限:三、校本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他们最初是与“戎狄”有许多共同之处,文化、风俗都受到戎狄的影响。
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带领军队救援周王朝,并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
商鞅变法(学案)
县 制
(三)军事方面:
根本目的:实现强兵。 内容:
(1)建立军功二十级爵制。(以军功行赏为中心) (2)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不能享受贵族待 遇) (3)实行什伍制度。(满足征兵的需要)
作用:
(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 在秦孝公父祖辈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 贵族特权,只是秦国传统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 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 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 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观点:商鞅变法用军功贵族体制取代血统贵族体制。 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 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
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意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 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国力。
3、军事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王安 石 政策: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 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 (1)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事实:“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发 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
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3.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课时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完成学案第7页)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人民版选修一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人民版选修一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课题:“治国不一世,便国不必法古”(人民版新教材选修一)[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
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运用了解——理解——见解三步法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历史小话剧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成功的原因,运用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2、教学难点:结合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这是我们熟悉的战国七雄,战国也是由于它们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而得名,在这些连年战争中,最终一个国家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这就秦国,那么为什么最后是由秦国来完成了统一,谁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生答:商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商鞅到底做了些什么促成了秦国的强大。
二、新授:1、了解历史:师:请大家浏览教材,结合学案,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试将其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风俗四个方面进行归纳)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对商鞅变法进行适当归纳。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广县制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给予授爵思想文化风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2、理解历史:师:我们知道,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考察,请大家进一步阅读教材,思考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怎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结合学案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三方面考虑)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总结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与条件1.背景(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变法成为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
(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2.条件(1)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2)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三、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点比较例题(2015·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审题意](1)指出战国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主要指阶级关系、社会阶层的流动。
(2)说明商鞅变法与战国时期社会关系变化的关系。
要从变法的社会背景和措施等方面分析解答。
[抓关键] 材料中的变“世侯世卿之局”“徒步而为相”“白身而为将”“布衣将相”是关键信息。
[扣知识] 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与这一变化有直接关系。
[规范答]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商鞅变法(学案)[新人教]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探究分析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2.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分析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军事(大动荡)思想——(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齐国的管仲改革主要内容:,作用:(2)鲁国的初税亩:主要内容:,作用:(3)商鞅变法: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性质:。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偏居,比中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的改革,使得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变。
2、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减弱;被秦国公众认同;民风质朴,精神充斥。
3、历史机遇: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势力削弱;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追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 ______________ 生于贵族家庭,热忠于学说,有强烈的愿望。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得到了赏识,但没有被重用。
3. ____________________ 弃魏奔秦:求贤若渴,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的重用。
对于商鞅在秦国变法的认识:2、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3、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5、分析商鞅变法的核心、性质、成功原因三、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原因:(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的利益,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2)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直接原因: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商鞅变法教案人民版
商鞅变法教案人民版篇一:商鞅变法教学设计商鞅变法教学设计游立旺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重点难点一、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二、难点: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如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奖励军功与废除贵族特权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商鞅变法相关的书籍、文章,或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商鞅变法。
安排几位学生表演“商鞅舌战旧贵族”的话剧,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课件,并对教材相关内容做适当拓展和充实。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课堂表演、讨论法等。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时代变化要求改革,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
你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任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国的商鞅变法就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共同对商鞅变法作一番探讨。
学习新课:一、秦孝公求贤(课件显示标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三幅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学生:皮囊鼓风冶铁和铁农具的出现说明战国会冶铁,而且铁器做的工具已经普遍使用,牛的鼻子套了一圈环,说明牛已经被用来干活。
商鞅变法导学案课标内容
邻水九龙中学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导学案编辑者: 张德凯 审阅者:申小芬、丁彬 使用年级:高2015级____班学生姓名_______,小组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 年____ 月______日■课标内容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重难点: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 一.大动荡.大变革: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1.时代的需要:大动荡(争霸.战争)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 ⑴经济上: ⑵政治上: ⑶军事上: ⑷思想上:2.秦国的机遇 ⑴条件有利: ⑵机遇难得:思考:上面二副图片商鞅为了变法成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三.富国.强兵.集权: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舌战图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赏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真羡慕你啊!主人: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粮食,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李四: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生活改善很多.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高兴!主人:秦国不仅富,还是七国中强国。
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从中,我们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四.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影响性质:一场较彻底的改革运动,一场封建化运动积极:消极:思考:个人的悲剧---由于受守旧贵族打击,商鞅被车裂示众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课堂练习: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春秋时期历史发展本质趋势的是:A 铁器和牛耕使用B 公田转化为私田C 周天子势力衰微D 诸侯争霸不断“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思考:1、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分别是什么?⑴商周的政治制度:⑵商周的经济制度:2、商周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怎样的变化? 又会对社会政治产生什么影响?⑴变化:⑵影响:。
《商鞅变法》教案3(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二商鞅变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概念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并非刚刚确立,故①错误,应选D项。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源,B、C、D都是原因,但根源应该是经济因素,即封建私有制发展的需求的结果。
3.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②错;四书五经和科举制在当时还未出现故④错,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
4.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推行县制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中提到废除井田制,即以法令的形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私有制。
这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了()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理解的能力,“薄恩礼,好生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冷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D项。
6.商鞅变法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C.重农抑商D.统一度量衡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中限定词“经济政策”和“最深远”一词,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延续了整个封建社会。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 《商鞅变法》学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讲义(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公元前四世纪中期(前356年——前338年)秦孝公在位期间。
:战国时期的秦国。
:①春秋战国之际,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导致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②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他们要求进一步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③社会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制度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④春秋战国之际,战争频繁,各国为了自保纷纷进行变法。
⑤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主张变革,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1、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郡县制,制定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3、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社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政策等。
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④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和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是一次至上而下的促进秦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改革。
(成功)①、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是时代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个趋势;②、秦国国君有比较集中的权利,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③、商鞅制订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坚决贯彻执行。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 商鞅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新人教版考纲课标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知道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目的?性质?2、明确商鞅变法在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的具体措施及影响,3、辩证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根据所学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5、全面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原因6、【学贯中西】多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知识体系*自主构建】【课堂探究】1、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2、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3、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遥客书》(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
(4分)【有效训练】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商鞅变法【教学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
2、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以及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从商鞅变法的结果分析这场变法的历史作用。
请读材料思考“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
”——杜甫“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可罪也。
”——朱熹“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似强服尔。
”——《战国策》后人对商鞅褒贬不一,你知道原因吗?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商鞅变法》。
【思考1】阅读课文,解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含义?【思考2】人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你能说出理由吗?一、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时代特点: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⑴社会经济的变化:随着使用和推广,井田制破坏,奴隶逃亡垦荒, 逐步得到认可⑵阶级关系的变化:①随着土地私有化, 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首先魏国变法,之后楚国变法。
⑶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①表现: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局面。
A.荀子:“”,掌握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B.墨家:“”、“”、“”,反映平民阶层利益。
C.法家:“”,主张除外,都要受法律约束。
②意义:形成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推动和。
【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秦国统治者锐意变革是变法内部动因⑴必要性:时代的要求;秦国摆脱落后,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
⑵可能性:秦国国君立志改变落后状况,推行社会改革。
①秦献公:废除的恶习;由雍迁都;允许活动。
②秦孝公:发布,吸引。
商鞅来秦并得到赏识是变法的重要条件⑴游说:商鞅以之术游说,劝说他“,”,变法要坚决果断。
⑵辩论:与反对派辩论,宣传变法思想,提出“,”。
得到秦孝公赏识。
⑶立信:,取信于民;并打击破坏新法的人。
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力量壮大。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农民、军士或国君,你支持还是反对商鞅变法,理由是什么?二、变法的内容:强国之术请读材料思考材料一: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最低一级叫公士,最高一级叫彻侯,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
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依次类推。
材料二: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承担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
【拓展点拨】二十等爵制是商鞅变法时开始产生的,经过发展完善到秦朝时最终确立。
军功是赐爵的根本条件,对象是军官和士兵,条件是斩敌首多少。
这一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秦国战胜六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条途径。
这是与秦国的官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爵位大小与官职大小是统一的,爵位高的容易做高官,做高官的容易受高爵,但官和爵不是一回事,爵的地位实际比官高,它本身不是一种权力分配制度。
措施:第一阶段:公元前年,第二阶段:公元前年1、军事方面:⑴废除制,设立制度,奖励军功;→作用:①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⑵建立组织;→作用:①全民皆兵,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②保证了生产;2、经济方面:⑴废除井田:①表现:下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封建制度承认合法性,允许土地。
②作用:推动地主制经济发展,为小农经济奠定基础。
⑵奖励耕织:①表现:a、努力,促进人,免除徭役;b、人,全家被罚作官奴;c、招徕地区的无地农民,免除三世的劳役和兵役。
②作用:a、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b、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⑶重农抑商→作用:积极:消极:⑷颁布标准器、统一→作用:加强中央集权3、政治方面:⑴建立县制(新的政体制度):直接任免官员(有军功的人)→作用: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⑵强化法制:①制度→作用:加强了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的实行政府权力。
②→作用:积极: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消极:激化社会矛盾,引起对立和人民的反抗。
4、思想文化方面:→作用:积极: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从而达到了加强政治统治的目的;消极:摧毁了文化典籍,钳制了人的思想。
【思考3】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缮、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思考4】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试从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举一例,说明该项措施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思考5】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转型完成,其中最彻底的变法是什么?它的哪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用三项措施加以说明。
三、变法的评价1、历史作用:⑴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的转变,使统治集团发生重大变化, 成为秦统治支柱, 逐步建立起政治体制,形成的风气。
⑵军事上: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⑶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⑷总之,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对秦国以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历史局限性:⑴轻视,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加重剥削压迫:连坐法。
⑵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的合法性。
⑶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⑷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摧残了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3、变法的特点:措施最全面;改革最彻底;历时最长;推行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等。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和影响【思考5】“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造成商鞅悲剧的主要原因?秦为何“卒行其法”?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与否?为什么?【思考6】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谮差无度。
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评价商鞅变法时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思考7】“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李斯对商鞅变法的认识?【思考8】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C.提高军队战斗力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2.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B.战国C. 秦朝D.汉朝3.商鞅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主要说明( )A.儒学无积极意义B.儒学无法抑制暴政C.儒学行不通D.儒学不利于思想统治4、《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授田5.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措施不包括( )A.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B.按军功大小赐给田宅C.资财雄厚的大商人可以做官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6.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7.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投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地使用铁农具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9.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战制度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10.《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B.土地禁止买卖C.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