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答案
大气科学概论练习题解析
论述题: 1、关于CO2
CO2的特性、CO2含量的变化,CO2的变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 影响、CO2的其他最新资料…
2、关于臭氧
O3的形成、O3含量的变化、 O3是人类的保护伞、臭氧洞、 臭氧的其他最新资料…
练习:试计算标准大气的干空气密度。 (p=1013.2Leabharlann hpa,T=273oK)思考题
• 1、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大气分层的主 要依据是什么?共分为几层?各层有什么 特点?
• 2、气压随时间、随纬度有何变化规律?
课外练习:
1、已知某小山山脚处气压为1000hpa,气温为 30C,山顶处气压为900hpa,气温为-20C,试求该山高。
2、已知某地的海拔高度为12.5m,某日2时和14时的 地面气温分别为-20C和40C, 14时的本站气压为 1000hpa,试求该地14时的海平面气压。
3、若高空某一气层的气压是地面气压的一半, (1)地面到该层为等温层,平均气温为290K; (2)地面气温为288K,而温度递减率
Γ=6.5K/100m, 请分别计算在以上两种情况下该等压面的高度。
思考题:
1、气压系统有哪些? 2、如何描述空间气压场的方法 3、气压的日变化和气压的年变化有哪些类型?
课外练习:
1、摩擦层风随高度如何变化?气层的水平温度梯 度与下层气压梯度方向相反的自由大气层中,风 随高度又如何变化呢?
2、设南京(32°N)地面气压场为平直等压线, 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面为西北风,风速为 6m/s,风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试求气压梯 度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做图示之。
课外练习题: 1、 指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各自存在的条件和作用。 2、画出A、 B、C三 点的受力 情况。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版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版大气科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它涉及了大气结构、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象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NJU大气科学概论的复习版,总结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1.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由大气圈中的不同层次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
大气由气体组成,主要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
其中,气压和温度是大气结构的两个重要参数。
2.大气的辐射和能量平衡大气中的辐射主要分为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两种。
短波辐射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而长波辐射是来自地球表面的辐射。
大气辐射是大气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吸收、散射、反射等过程来影响大气温度和循环。
3.大气水汽和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汽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蒸发、凝结和降水等过程来影响大气水汽的含量和分布。
降水是大气中水蒸汽凝结形成的,在大气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大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环流大气中存在着垂直运动,包括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总体格局,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等。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等因素密切相关。
5.大气的天气现象和天气预报天气是大气短时间内的状态变化,包括气温、湿度、气压和降水等因素。
天气现象包括晴、阴、雨、雪、雷暴等。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的变化规律和天气影响因素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决策。
6.大气污染和大气环境大气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和颗粒物质导致的大气质量下降的现象。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
大气环境保护是保护大气质量和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任务。
以上是NJU大气科学概论的复习版,总结了大气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气的结构、组成、能量平衡、水汽循环、垂直运动和环流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气科学的知识。
大气科学导论试题库汇总
大气科学导论试题库第一章1、什么是大气科学?参考答案答: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参考答案答: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也研究大气与其周围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
3、大气的组成如何?参考答案答:地球大气的组分以氮、氧、氩为主,它们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其它气体含量甚微,有二氧化碳、氪、氖、氨、甲烷、氢、一氧化碳、氙、臭氧、氡、水汽等。
大气中还悬浮着水滴、冰晶、尘埃、孢子、花粉等液态、固态微粒。
第二章1、基本的气象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描述大气基本状态的参数有:温度、压力、湿度和风。
这4个物理量是表征大气基本状态的参数,又称气象要素,此外,还有降水量、云量、云状等。
2、常见气压场的形式有哪些?常用温标有哪几个?参考答案答:常见气压场形式:高压、低压、槽、脊、鞍形场。
气温的单位—般有用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
3、参考系有哪几个分类?地球参照系属于什么参照系?参考答案答:参考系有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之分。
在大气科学的研究中,一般是以旋转的地球作为参考系,这是一个非惯性系。
4、为什么流体质点既要小又要大?参考答案答:连续介质假设中的流体质点既要充分小,以使它在流动中可当作一个点,同时又要足够大,能保持大量分子具有确定的平均效应值——各种宏观物理量值。
这种既大又小的流体质点,有时也称作流体微团或流体体素,一般则简称为流点。
在我们气象研究上,经常会用到这个概念——流体块,一个小的空气块。
5、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力有哪些?各作用力定义特点如何?参考答案答:站在旋转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作用于大气的力,称做基本力,或牛顿力,包括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
另一类是站在随地球一起旋转的非惯性系中观察大气运动时所表现的力,称做惯性力,包括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根据下列问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位置。
每题答案只有一个。
1. 大气是地球的几个圈层之一,大气层按照温度变化可分为几层?A. 三层B. 四层C. 五层D. 六层2. 大气是由空气组成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3. 气压梯度力是哪个因素引起的?A. 温度差异B. 水分蒸发C. 风向变化D. 高度差异4. 静力平衡指的是什么?A. 大气压力平衡B. 大气密度平衡C. 风向平衡D. 高空气流平衡5. 热力平衡是指哪种过程?A. 热量传导B. 热辐射C. 热对流D. 热释放6. 湿绝热过程是指什么?A. 温度变化时湿度不变的过程B. 湿度变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C. 温度和湿度都不变的过程D. 温度和湿度都变化的过程7. 大气中的水分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A. 水蒸汽B. 液态水C. 冰晶D. 雨水8. 大气环流是指?A. 全球大气运动B. 局地大气运动C. 平流层运动D. 对流层运动9. 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 温度差异B. 水分蒸发C. 空气密度差异D. 地球自转10. 大气中的水循环是指?A. 水分蒸发和降水的循环B. 水蒸汽在大气中循环的过程C. 云的形成和消散D. 水分分布的循环11. 紫外线是对人类健康有害的辐射,它主要来自于?A. 太阳B. 月亮C. 星星D. 地球12. 大气层最外层是什么?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13. 气候是指什么?A. 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B. 某一时刻的天气现象C. 大气环境的变化D. 高空的气流运动14. 暖锋是指什么?A. 冷空气与暖气团的交汇线B. 暖空气抬升形成的云团C. 暖地和冷地之间的连接线D. 气压梯度的线15. 利用雷达探测大气中的云和降水是利用了以下哪种原理?A. 遥感原理B. 电磁原理C. 吸收原理D. 散射原理16. 什么是地球的温室效应?A. 大气层中的水分吸收地球辐射B. 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C. 大气层中的温度层次差引起的效应D. 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气温上升17. 大气层中的臭氧主要位于哪个层次?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18. 气温是指什么?A. 空气的冷热程度B. 大气中的湿度C. 大气中的密度D. 大气的压强19. 雾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的?A. 大气中水蒸汽的凝结B. 大气中的水分蒸发C. 雨水与大气中的尘埃产生反应D. 大气中云的形成20. 大气层中的温度递减率是指?A. 温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率B. 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C. 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变化率D. 地球表面温度随地形变化的变化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不超过300字。
大气科学概论重点复习.docx
大气科学概论重点复习1. 18页,第二段,常用混合比的表示方法。
第四段,平均滞留时间的定义。
19页,平均滞留时间的分类。
(三类)24,25页,大气的垂直结构(常用的分层法3种;)图2-1-3大气分层图重点分析5. 41页,云的分类;云族的分类;云族的特点;每一种云族都 有哪些云;6. 44页,降水的分类;7. 46页,雾和霾的区别8. 56页,大气热量传输(大气中,热量 传导,对流和辐射三 种方式传递)9. 56页,什么是潜热?为什么说潜热是大气能量的重要来源?10. 62页。
大气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及来 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选择吸收性,致使地表温度升高的现 2. 3. 30页,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4个) 34页,几种表采腆勢腭产法:混合比:"干空气质量(他)+水汽质量(叫)水汽质量(y )Q = -------------------------------湿空气体积 (V 1 绝对湿度: 血工r 屮©、「丿相对湿度:4. 比湿:霜(露)点温度:° _卩 0.62198 + / _水汽质量(叫)' 干空气质量(m a ):水汽压(饱和水汽压) e sw 丿p,T•100%象,称为温室效应。
11.66页,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云为什么是白的;早晨和傍晚天为什么是红的;12.129页。
视程障碍现象的定义,其包括.......B. 140页,有关多普勒雷达,以及雷达为什么架在高塔上?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的雷达。
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 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
因为这i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
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14.166页,气象卫星的种类;15.201页,什么是气旋于反气旋;以及它们的特征和表示;16.209页,什么是台风;形成台风的条件和危害;17.217页,气团的概念;气团形成的条件;气团变性;18.220页,峰的概念及其分类;19.如何进行大气探测?大气探测的要求是什么?大气探测是一门研究探测地球人气屮各种现象的方法和手段的学科。
大气科学概论2012级期中复习习题
P
C
T
• 什么是干沉降和湿沉降? • 答:干沉降是大气成分通过湍流和重力 的作用向地表沉降的过程。 • 湿沉降是大气成分通过降水的作用被冲 刷到地表的过程。
二、计算
1.已知地面气温23℃,气压980hPa,水汽压 10 hPa,求虚温,比湿、空气密度和位温。
Tv=T(1+0.378e/p) =(273+23)(1+0.378*10/980) =297.1K
S (1 A) 1 / 4 S (1 A)R 4R bT , T ( ) 4b
2 2 4
E bT 4 4R 2 365 24 3600
m 2898 / T
• 已知某处气压850hPa,气温15℃,气温 递减率为0.65℃/100m,求该处的空气密 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P R dT
1 P ( ) Z Rd Z T 1 1 P 1 [ P ( )] Rd T Z Z T
对Z求导
g
Rd T (
T
T Z T ) Z
g
T Rd (
T
g ) Rd
p g ( ) Rd T 2 Rd 85000 9.8 (0.0065 ) 9.9 105 kg m 4 287 288 288 287
一、名词解释和简答
1.为什么大气科学的研究范围不仅限于大气 圈? 答: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 构成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 作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对天气、气候 的形成和演变有重要作用,(如-----),因 此大气科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大气圈。
2.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 答:相对湿度通常日出前较大,日出后逐渐减 小,通常在午后达到极小,随后又逐渐增加。 除天气过程影响相对湿度以外,通常对相 对湿度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气温,气温增加有利 于地表蒸发,增加大气中水汽,使相对湿度加 大,但气温增加更重要的影响是使饱和水汽压 增加,从而使相对湿度减小,因此相对湿度的 日变化通常和气温的日变化相反。
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大气的主要成分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氩气答案:B解析:大气的主要成分中,氮气约占78%,所占比例最大。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包括()A. 吸收B. 反射C. 散射D. 折射答案:D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不包括折射。
3. 地面辐射是()A. 长波辐射B. 短波辐射C. 可见光D. 紫外线答案:A解析: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属于长波辐射。
4.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C. 地形差异D. 人类活动答案:B解析:太阳辐射能在不同纬度的分布不均是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5. 以下哪种天气系统会带来狂风暴雨()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答案:C解析: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容易带来狂风暴雨。
6.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 上升B. 下沉C. 水平辐合D. 水平辐散答案:B解析: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7.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A. 正午12 时B. 午后14 时左右C. 日出前后D. 子夜答案:B解析: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 时左右。
8.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答案:A解析: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9.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D. 土壤答案:D解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土壤不是主要因素。
10. 赤道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 对流雨B. 锋面雨C. 地形雨D. 台风雨答案:A解析: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降水类型主要是对流雨。
11.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 太阳活动增强C. 火山活动频繁D. 森林面积增加答案:A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大气科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大气科学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气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大气层B. 地球表面C. 地球内部D. 宇宙空间答案:A2. 地球大气层中最厚的一层是()。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A3.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环流()。
A. 季风B. 极地环流C. 城市热岛效应D. 热带气旋答案:C4. 以下哪种云属于高云族()。
A. 积云B. 高积云C. 层云D. 卷云答案:D5. 以下哪种降水形成机制与对流雨无关()。
A. 雷阵雨B. 台风雨C. 地形雨D. 锋面雨答案:C6.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与暖锋无关()。
A. 连续性降水B. 雾C. 霜冻D. 晴空答案:C7.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气候()。
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极地气候D. 沙漠气候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污染()。
A. 酸雨B. 温室效应C. 臭氧层空洞D. 火山爆发答案:D9. 以下哪种仪器用于测量大气压力()。
A. 温度计B. 湿度计C. 风速计D. 气压计答案:D10.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大气光学现象()。
A. 彩虹B. 极光C. 晕D. 霜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大气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
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大气压力答案:A, B, C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云的形成()。
A. 温度B. 湿度C. 风速D. 地形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A. 彩虹B. 极光C. 晕D. 霜冻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类型()。
A. 纬度B. 海陆分布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仪器用于大气科学观测()。
A. 温度计B. 湿度计C. 风速计D. 气压计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是平流层。
大气科学概论练习题解析
思考题:
1、什么是大气气溶胶?它在哪些大 气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如果假想大气中 完全没有大气气溶胶,地球环境会有什 么变化?
思考题
• 1、什么是气团?气团的分类?气团的源地?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哪些? • 2、什么是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台风 的形成条件主要有哪些?
思考题
• 1、 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大气分层的主 要依据是什么?共分为几层?各层有什么 特点? • 2、气压随时间、随纬度有何变化规律?
课外练习:
1、摩擦层风随高度如何变化?气层的水平温度梯 度与下层气压梯度方向相反的自由大气层中, 风随高度又如何变化呢?
2、设南京(32°N)地面气压场为平直等压线, 地面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面为西北风,风速 为6m/s,风与等压线的夹角为30°,试求气压 梯度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做图示 之。
课外练习:
1、已知某小山山脚处气压为1000hpa,气温为 30C,山顶处气压为900hpa,气温为-20C,试求该山高。 2、已知某地的海拔高度为12.5m,某日2时和14时的 地面气温分别为-20C和40C, 14时的本站气压为 1000hpa,试求该地14时的海平面气压。 3、若高空某一气层的气压是地面气压的一半, (1)地面到该层为等温层,平均气温为290K; (2)地面气温为288K,而温度递减率Γ=6.5K/100m, 请分别计算在以上两种情况下该等压面的高度。
思考题: 1、气压系统有哪些? 2、如何描述空间气压场的方法 3、气压的日变化和气压的年变化有哪些类型?
课外练习题: 1、 指出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各自存在的条件和作用。 2、画出A、 B、C三 点的受力 情况。Fra bibliotek课外练习: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题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现代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流体静力方程3、按温度垂直分布的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4、大气减温率、逆温5、气象要素6、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第二章能量与温度1、大气中能量及能量传递的主要形式2、水的相态及三态之间的相变过程3、辐射的基本定律4、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5、太阳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主要过程6、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温度及温室效应7、影响地面气温的支配因子第三章水汽1、饱和与过饱和2、湿度的各种表示方法3、水平能见度4、露、霜、霾、雾的定义5、雾的等级和种类第四章看云1、四种基本云形、三个云族、十属云2、云状、云量和云高3、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的优缺点4、主要种类卫星云图的原理第五章云的形成1、干绝热过程和湿绝热过程2、抬升凝结高度LCL3、位温4、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判定和类型5、云生成的几种主要过程第六章降水1、液滴的曲率效应和溶质效应2、暖云降水的主要过程3、冷云降水的主要过程4、我国的主要降水类型5、人工降水的主要方法第七章气压和风1、等高面图和等压面图2、影响大气运动的几种主要的力3、大气边界层、埃克曼层、近地面层4、地转风、梯度风、旋衡风和边界层风各由哪几个力共同作用形成的5、风与气压的关系:白贝罗定律6、盛行风第八章大气环流1、运动尺度2、海陆风、山谷风和焚风的形成机制3、单圈环流模式和三圈环流模式4、哈德莱环流、费雷尔环流5、季风与季风指数第九章锋与气旋1、气团的概念和形成条件、贝吉龙分类法2、锋的概念及如何在地面天气图上确定锋3、四类锋的特征4、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的概念。
大气科学导论试题库
⼤⽓科学导论试题库⼤⽓科学导论试题库第⼀章1、什么是⼤⽓科学?参考答案答:⼤⽓科学是研究⼤⽓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这些规律为⼈类服务的⼀门学科。
2、⼤⽓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参考答案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圈,也研究⼤⽓与其周围的⽔圈、冰雪圈、岩⽯圈和⽣物圈相互作⽤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星的⼤⽓。
3、⼤⽓的组成如何?参考答案答:地球⼤⽓的组分以氮、氧、氩为主,它们占⼤⽓总体积的99.96%。
其它⽓体含量甚微,有⼆氧化碳、氪、氖、氨、甲烷、氢、⼀氧化碳、氙、臭氧、氡、⽔汽等。
⼤⽓中还悬浮着⽔滴、冰晶、尘埃、孢⼦、花粉等液态、固态微粒。
第⼆章1、基本的⽓象要素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描述⼤⽓基本状态的参数有:温度、压⼒、湿度和风。
这4个物理量是表征⼤⽓基本状态的参数,⼜称⽓象要素,此外,还有降⽔量、云量、云状等。
2、常见⽓压场的形式有哪些?常⽤温标有哪⼏个?参考答案答:常见⽓压场形式:⾼压、低压、槽、脊、鞍形场。
⽓温的单位—般有⽤摄⽒温标,华⽒温标和绝对温标。
3、参考系有哪⼏个分类?地球参照系属于什么参照系?参考答案答:参考系有惯性系和⾮惯性系之分。
在⼤⽓科学的研究中,⼀般是以旋转的地球作为参考系,这是⼀个⾮惯性系。
4、为什么流体质点既要⼩⼜要⼤?参考答案答:连续介质假设中的流体质点既要充分⼩,以使它在流动中可当作⼀个点,同时⼜要⾜够⼤,能保持⼤量分⼦具有确定的平均效应值——各种宏观物理量值。
这种既⼤⼜⼩的流体质点,有时也称作流体微团或流体体素,⼀般则简称为流点。
在我们⽓象研究上,经常会⽤到这个概念——流体块,⼀个⼩的空⽓块。
5、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所受到⼒有哪些?各作⽤⼒定义特点如何?参考答案答:站在旋转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所受到的⼒可以分为两类,⼀类是真正作⽤于⼤⽓的⼒,称做基本⼒,或⽜顿⼒,包括⽓压梯度⼒、地⼼引⼒、摩擦⼒。
另⼀类是站在随地球⼀起旋转的⾮惯性系中观察⼤⽓运动时所表现的⼒,称做惯性⼒,包括惯性离⼼⼒和地转偏向⼒。
大气科学概论试卷
《大气科学概论》试卷姓名评分一、名词解释(5*4=20)1、虚温——2、静力平衡——3、大气逆辐射——4、位温——5、梯度风——二、填空(12*2=24)1、地球大气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三个演化阶段。
2、大气的垂直结构分为对流层、、中层、热层和外逸层。
3、据观测,对流层大气的的温度垂直递减率(γ)约为℃/100M。
4、大气中吸收红外辐射的成分主要是和液态水。
5、太阳和大气的辐射光谱都与波长和有关。
6、常见的大气温度极值有和极端极值两种。
7、未饱和湿空气上升达到饱和的高度称为。
8、在假绝热过程中,为保守量。
9、在层结曲线位于状态曲线的侧时,大气具有不稳定能量。
10、当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大气沿等压线作匀速运动。
11、三圈经向环流是指、弗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
12、北半球的四个气压带是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赤道辐合带。
三、选择(8*2=16)1、大气圈中水的更新周期大约为()A 一周B 一个月C 一个季度D 一年2、观测表明,在1.5-2km高度上,水汽含量为地面的()A 1/2B 1/3C 1/4D 1/53、大气的降水显弱酸性,酸雨的PH值则小于()A 6.6B 6.5C 5.6D 5.54、大气中对太阳直接辐射的紫外线吸收最多的成分是()A O2B O3C H2OD CO25、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 极地B 高纬度C 中纬度D 低纬度6、决定饱和湿空气稳定度的是()A γB γdC γmD γAC7、在纬度和气压梯度相同的情况下,气旋的风速相比于反气旋要()A 较大B 较小C 相同D 不确定8、热成风方向与之一致的是()A 等压线B 等高线C 等温线D 等变温线四、计算(2*8=16)1、若甲气象站的海拔高度为100米,测得气压为998百帕,气温为3℃,邻近的乙气象站气压为990百帕,气温为1℃,求乙气象站的海拔高度?2、在700百帕等压面图上,在北纬30度处,相距1000公里二点的的高度差为50米位势,试问:①该处等压面坡度等于多少?②该处的地转风速为多少?五、作图说明(3*8=24)1、有温压场如图配置(实线代表等压线,虚线代表等温线),作出低层和高层的地转风T0T1P 0 P12、根据图中温压场分布,作出:①A、B、…各点风随高度的变化;②沿BD铅直剖面上的气压分布。
大气科学概论-分章节重点概括复习题总结(全)
绪论1.*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着整个地球的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和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
3.*大气科学的内容可概括成四个方面:①地球大气的一般特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等);②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③解释大气现象,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规律;④如何利用这些现象预测、控制和改造自然(如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预测和控制)。
4.大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大气科学不能仅限于大气圈;②大自然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实验基地;③国际合作是推动大气科学发展的必要途径。
学科分支:主要为气象学和气候学。
5.大气化学是研究大气组成和大气化学过程的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的化学组成及演变、大气微量气体及其循环、大气气溶胶、大气放射性物质和降水化学等。
第一章大气概述一、问答题:1.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答:天气描述的是一个特定时间与一个特定地点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
气候是指在影响天气的各因子(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长期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天气综合,不仅包括某些多年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然出现的极端状况。
也就是说,气候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平均得出的,它与天气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
2.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及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答:大气中二氧化碳成分增加的原因归因于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烧量的不断加大。
后果是低层大气的温度会由此而升高,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3.为什么水汽和尘埃是大气的重要成分?答:水汽是云和降水的源泉。
水汽是唯一能在常态中以三种相态存在的物质(固态、液态、气态)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空气中的水汽会发生凝结或凝华,形成雨滴或冰晶,进而产生云和降水。
尘埃可以作为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冻结的核心,是形成云、雾和降水的重要条件;它们能吸收和散射太阳、大气和地面的辐射,改变地球的辐射平衡;使大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变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概论考前复习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概论考前复习题(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气科学概论考前复习题一、地球大气1、简述大气科学包括哪些分支学科。
2、简述大气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简述大气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
4、简述对流层和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
5、简述大气成分CO2、O3对地球辐射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6、表征大气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请简要解释。
二、大气现象1、简述云的微观组成。
2、我国气象行业标准根据云形态的国际分类,将云分为几族、几属,分别是什么3、简述云中水凝物粒子的相态分布与云内温度随高度分布的关系。
4、试比较典型云滴和典型雨滴的大小差异。
5、简述连续性、间歇性和阵性降水的判别特征。
6、当雨很小时如何与毛毛雨区分7、决定冰雪晶形状的最主要大气要素有哪些8、霰、冰粒、冰雹的主要区别是什么9、试绘出雨、雪、冻雨、冰粒4种降水产生的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草图。
10、冻雨和雨淞的关系是什么11、如何区别雾和霾两类视程障碍现象12、简述大气中逆温层的作用。
三、大气系统的能量收支与平衡1、大气中有哪些能量形式2、举例说明大气中能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3、黑体有哪些基本性质黑体辐射有哪些基本性质4、比较地球和太阳的黑体辐射光谱差异。
5、什么是大气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原因是什么6、蓝天白云的原因是什么7、简述大气层温度的垂直分布与大气辐射过程的关系。
8、简述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布的特点。
9、简述晴天时大气上界与地面太阳辐射光谱的差异。
10、什么是辐射平衡、辐射平衡温度为何无大气的地球辐射平衡温度低于0摄氏度11、比较温室的能量收支与大气保温效应。
12、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有哪些13、大气系统能量平衡主要包括哪些物理过程14、人类活动对全球热量平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天气系统1、下面不属于地球大气受到的真实作用力的是()。
A、气压梯度力;B、重力;C、柯里奥利力;D、摩擦力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范围是用500hPa等压面()位势什米线来表示。
NJU大气科学概论复习资料版
《大气科学概论》考试说明一、选择(30分,30题,每题1分)二、填空(15分,15题,每题1分)三、名词解释(15分,5题,每题3分)四、综合题(40分),包括计算题(3题,20分)和问答题(4题,20分)⏹第一章大气概述●地球系统(了解概念)●地球大气的成分(干洁大气的概念)●大气的重要性(酸雨、温室效应以及主要的温室气体)●空气状态方程(表征气体状态的宏观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主要气象要素◆气温:温标、不同温标之间的转换◆气压:气压的概念、标准大气压◆湿度:饱和水汽压的计算、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的概念◆风:风向定义和判定,风速的计算●大气垂直结构◆大气垂直分层(重点是对流层)◆垂直气压和温度变化⏹第二章大气辐射、温度(10分)●辐射(辐射的概念、太阳常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种类,大气的加热,辐射热交换的概念)●温度(概念及测量、气温日变化及日较差,海平面气温分布特征)⏹第三章大气运动(20分)●空气团所受到的力(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的概念、作用和计算)●大气运动方程(了解)●静力平衡的概念●地转风平衡(概念、计算)●梯度风平衡(概念、计算)●地转偏差(概念、计算)●大气环流(三圈环流的概念,海陆风与山谷风环流的形成及概念)⏹第四章大气云、雾和降水(10分)●云:云的概念、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云的基本过程(概念、基本条件、三种云的形成过程)●雾:了解雾的分类和形成●云滴、冰晶的形成和增长:主要的概念●降水:云滴增长的基本途径,暖云和冷云降水的概念,冰晶效应●人工影响天气:影响暖云降水的原理⏹第五章天气系统和天气预报(10分)●天气系统◆了解地面和高空天气图◆气团的概念、影响我国境内的气团◆锋的概念、分类以及对应的天气特征◆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和对应的天气状况◆副热带高压的概念、副高的移动与中国雨带●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步骤和主要方法◆数值天气预报的概念⏹第六章气候与气候变化(20分)●气候概述:气候的定义,气候系统的概念,主要反馈过程,●气候类型:◆了解气候分类方法◆柯本气候分类法的概念及优缺点◆了解全球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下垫面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海洋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沃克环流的概念,厄尔尼诺的概念、周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地形对降水影响,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第七章大气化学与大气污染(选择、填空)●控制大气化学成分的关键过程●对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的形成机制、危害)●气溶胶(PM2.5的概念,来源,组成)●空气污染指数(了解不同指数的意义)●形成空气污染的有利条件(包括哪些)第一章大气概述1、地球系统(了解概念)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构成一个综合体,称之为“地球系统”2、地球大气的成分(干洁大气的概念)干洁大气指不含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的大气,简称干空气,其平均分子量为28.966。
大气科学概论答案
大气科学概论答案1、上课时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
[单选题] *A.我们的眼睛把光线反射到了黑板上B.黑板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里(正确答案)C.黑板是光源,能够发光2、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产生食盐晶体。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3、垃圾分类是减少垃圾并回收利用的好方法。
[单选题] *A.对(正确答案)B.错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单选题]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正确答案)5、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是( )。
[单选题] *A.水星B.金星(正确答案)C.火星6、(嘉兴市)地球上一年有四季的原因是()。
[单选题] *A.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不变B.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不变,同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正确答案)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7、39 .一天中,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单选题] *A.东→西;长短长B.西→东;长短长(正确答案)C.东→西;低高低8、空塑料瓶在( )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单选题] *A.瓶口向下B.瓶底装一些沙(正确答案)C.瓶口向上9、C.64立方厘米我们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一般最先做的是()。
[单选题] *A.制订方案(正确答案)B.动手制作C.测试优化10、要让生态瓶里生物都生活得好一些,生态瓶应该放在()比较好。
[单选题] *A.太阳底下B.有散射的阳光处(正确答案)C.室内阴暗处11、在同一天内,探探第一次测得阳光下竹竿影长为300厘米,一小时后,测得的影长为200厘米,她两次测量竹竿影长的时间可能是()。
[单选题] *A.上午(正确答案)B.下午C.傍晚1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 [单选题]对(正确答案)错13、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采取以下()方法不能使我们的船装载得更多。
大气科学概论
大气科学概论1.什么叫气候?(即气候的定义)气象要素经过长时间的平均的状态。
气象学常取30年左右。
2.区分气候突变和气候变化气候突变: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跳跃到或转变为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现象。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3.气候变化的原因①太阳辐射的变化; ②宇宙沙尘浓度的变化; ③地球轨道的变化;④大陆漂移;⑤山地隆升对大气环流和环境的影响;⑥洋流的改变;⑦海冰的变化; ⑧大气温室气体的变化;⑨大气气溶胶浓度的变化;⑩极地同温层云量的变化; 11、极地植被的变化; 12、同大陆沙尘气溶胶相联系的“铁假说”; 13、大陆C3 植物向C4 植物的转化;14、天体撞击; 15、火山爆发; 16、地核环流作用4.云的微观组成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5.按照云的外形特征;云底的高度,大概将云分为哪几族,哪几属哪几类,并简要分析每一族的特征3族,10属,29类。
高云族:高云形成于6000米以上的高空,对流层较冷的部分。
在此高度上的水都会凝华或冻结为冰晶,所以这族云都是由冰晶所组成。
高云一般呈纤维状,薄薄的并多数会透明。
中云族:中云于2500~6000米的高空形成,它们多由过冷小水滴组成。
低云族:包括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五类,其中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由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米以下。
大部分低云都有可能下雨,雨层云还常有连续性雨雪。
而积云,积雨云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混合组成,云底高度一般也常在2500米以下,但云顶很高。
积雨云多下雷阵雨,有时伴有狂风,冰雹等。
6.绘出雨、雪、冻雨、冰粒这四种降水所产生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草图!(不确定!!!!)7、什么是视程障碍现象?有哪些种类?答:视程障碍现象是指空气中因存在水汽凝结物,干质悬浮物等而使空气变得浑浊,并造成能见度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
大气科学概论加答案
大气科学概论复习题——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答:0°-30°低纬:东北信风;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2.地球的冷热极。
答:冷极:南极乔治峰,最低气温-90°热极:索马里境内,最高温为63°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洁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P20)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答:变化:0°~90°最小:最大:正午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答: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
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
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
在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
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
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
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
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
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答: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r r昼夜夜昼时间时间三圈环流单圈环流.地球的冷热极。
2℃。
,热极在索马里境内,为℃(乔治峰)63 90 世界冷极在南极,为-P20-21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O氮气,氧气,Ar,CO,32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90。
≤°≤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h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绝大多数地区近海地区及其它大型水体的周围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季风性显着、大陆性强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长波辐射9.下列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例:1 上海 2 西安 3 兰州 4 乌鲁木齐(B)A 1234B 4321C 1324D 4132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大西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11夏季,不同纬度城市中光照时间最长的例:A哈尔滨B上海C成都D海口(A)12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如何变化时间。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刻。
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或2月。
13一天中近地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即日常所指的气温)出现时间。
季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4~15h 05 夏季~06h13~14h 04 冬季~05h14饱和水汽气压和温度的关系。
温度上升,E上升15摩擦层中,在气压场随高度不变的前提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高度上升,风速增大.16北半球,高压顺时针、低压逆时针控制区内水平气流旋转方向17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中,最近的一次大冰期被称为第四纪18我国常见天气过程有那些。
寒潮天气,大型降水天气,台风天气,对流性天气,过程19在欧亚大陆东岸暖温带盛行气候季风气候,冷温带盛行气候大陆性气候。
20在台风生命史的四个阶段中,台风强度减弱,影响范围缩小的是哪个时期。
衰亡期21我国的梅雨发生季节的时间地点。
初夏6月中旬~7月上旬(20天)江淮地区,静止锋常常在华南和华东地区活动,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春季的华南连阴雨和夏季的江淮梅雨常伴随准静止锋。
22赤道地区一年中太阳高度角随时间的变化。
春分日在每年的3月21日(或20);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上太阳高度角为0°.秋分日在每年的9月23日(或22);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纬线上;极圈移动到南北极点上;全球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赤道上90°——直射,由赤道越往两极太阳高度越低,极点上太阳高度角为0°.夏至日在每年的6月22日(或21);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N);极圈移动到南、北极圈纬线上°S、°N);赤道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北极圈以北是极昼、南极圈以南是极夜,所以越往北白天时间越长夜晚时间越短,越往南白天时间越短夜晚时间越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回归线上90°——直射,距离北回归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南北极圈纬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冬至日在每年的12月23日(或22);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S);极圈移动到南、北极圈纬线上°S、°N);赤道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北极圈以北是极夜、南极圈以南是极昼,所以越往北白天时间越短夜晚时间越长,越往南白天时间越长夜晚时间越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南回归线上90°——直射,距离南回归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南北极圈纬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23中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点。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渐进北上,冬季风突进南下24南京、广州位于什么气候带内。
亚热带季风气候25我国湿润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等年降水量线)我国地理上几条重要的分界线地势第—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一线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大致秦岭一淮河一线,(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一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相当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线。
按温度铅直结构分,大气层分层26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27 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那些西伯利亚气团(绝大部分地区)热带太平洋气团(东南沿海)南海气团(云南)28大气中常见的光散射现象。
1.蔚蓝天空2.霞光3.曙暮光29常见的光折射现象。
1.蒙气差2.海市蜃楼3.彩虹4.晕30常见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山谷风31台风入侵我国的路径。
1西移路径2西北移路径3转向路径4异常路径32大气的组成。
干洁大气(即干空气). 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33一天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
日射型(受热型):图中13时辐射型(放热型):图中01时上午转变型(由辐射型向日射型时。
见下图19:图中时傍晚转变型(由日射型向辐射型过渡)07:图中过渡).34大气中常见的降温实现凝结的过程。
①辐射冷却②接触冷却③混合冷却④绝热冷却35寒潮冷空气从关键区入侵我国有四条路径。
1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上,2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上,3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上,【关键区中西伯利亚70~90°E43~65°N:东路,西路,西北路(中路),北路】36气候系统。
能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37台风形成的条件和台风降水的来源。
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发展的初始扰动,暖性洋面,地转偏向力作用,对流层风垂直切变小】(来【条件:热带气旋。
源:云墙降水,螺旋云带降水,台风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降水,与台风相联系的热带云团的降水)38辐射差额分布对中国气候分布有何影响年总辐射差额最大的地区为海南岛,最小的地区为川黔地区①R 夏季最大,冬季最小T 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②R 北方地区春季>秋季,南方地区秋季>春季T 北方地区春温>秋温,南方地区秋温>春温③R 北方地区春秋季变化快,南方地区春秋季变化慢T 北方地区春秋季升降快,南方地区春秋季升降慢④R 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T 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⑤R 夏季南北差异小,冬季南北差异大T 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⑥R 39°N以南全年各月均为正值,39°N以北冬季出现负值T 愈往北方,冬季愈长,温度愈低39影响水面蒸发速率的因子有哪些降,W湿度升降,W气压升升,W风速升升,W的温度升W它们是如何影响水面蒸发速率.含盐度升W降,蒸发面形状W凸面>W平面>W凹面、性质W过冷却水>W冰。
40北半球太阳方位角A的季节变化规律。
除北极外,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正东日没正西。
夏半年内,日出东偏北方向,日没西偏北方向;且愈近夏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北。
冬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方向;且愈近冬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南。
41江淮梅雨天气过程在对流层中不同高度的主要天气系统。
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青藏高压),对流层中层高纬度地区:阻塞形势(阻塞高压)中纬度地区: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浅槽东移副热带地区:带状副高,脊线:日本南部~华南低空:西南低空急流,江淮切变线地面:江淮静止锋(梅雨锋)42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
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43全球昼长时数的分布规律。
相同纬度,昼长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之间。
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加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春、秋分则不随纬度升高而变。
44全球行星风带的分布。
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无风带,东北信风带(贸易风带),赤道辐合带(赤道无风带) 45欧亚大陆两岸气候特点的差异。
副热带气候带:大陆西岸: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大陆东岸:盛行东南风,气候湿润。
暖温带气候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季风气候46气候变化的原因。
外部(天文)因子的影响。
内部因子的影响:下垫面性质、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海气相互作用、陆面过程等47气温日、年变化的基本规律。
时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
正午以后,太阳辐射虽开14大陆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但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仍比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多,始减弱,地面温度达直到太阳辐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即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时左右。
夜间地面热量最高值。
地面将热量传给空气还需一定时间,故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这气温降低,直到日出前地面储存热量减至最少,故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5亏损,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由于水体比热较大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
就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来说,内陆最高月平均气温为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为1月;海洋上分别为8月和2月。
一般情况下,一年中,南北半球的气温变化正好相反。
如果北半球是冬季,那么南半球一般会是夏季。
北半球的气温年变化一般为“先暑后寒”,南半球则为“先寒后暑”。
另外,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气温年变化不大,而温带地区则是四季分明。
土壤温度垂直分布48气溶胶粒子的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形成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