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生理学基础绪论
业的发展
皮肤病学
眼科学
精神病学
影像学
神经学
内科学
麻醉学 外科学
口腔病学 儿科学
普通及系统病理学
妇科学
产科学
生理学
免疫学
解剖学
遗传学
胚胎学
药理学
组织学
化学
生物化学
物理学
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解剖组胚很重 要,
医学入门少不 了,
医学之树它是 根,
根深才能枝叶 茂,
正常结构要牢
•
1、足够的刺激强度
•
2、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
•
3、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
•
的幅度(一定的强
•
度-时间变化率)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 阈值: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强度 *
• 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高低,与兴奋性成反变关 系;
• 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O2 细胞
代谢产物 CO2
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
⑴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⑵提供新陈代谢必需的 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对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正常的 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三、反馈作用
反馈 --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来
影响调节者活动的过程
类型: 正反馈和负反馈
意义:
实现自动精确调节
负
反
反
馈
信
馈息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科学,是医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生理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等机能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机制。
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生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分类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概念和稳态调节原理。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细胞内信号转导的机制和细胞运动的原理。
第三章:神经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包括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递的机制、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感觉器官的基本原理和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处理过程。
第四章:心血管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调节机制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血压的调节和心血管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第五章:呼吸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过程的物理原理、呼吸的神经调节和化学调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和调节异常的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血液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血液的组成、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血液成分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凝固的生理机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血液相关疾病的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消化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酶的分类和作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胃酸的分泌和胃肠动力的调节机制。
第八章:生殖生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雄性和雌性激素的合成和作用,以及生殖周期和孕育过程的生理学基础。
第九章:内分泌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基础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任务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方法 1、整体:急性、慢性实验;2、离体(二)研究水平整体—系统与组织—细胞—分子(三)学习方法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一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二兴奋性兴奋: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的反应兴奋性: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一)刺激与反应1、刺激: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①物理②化学③生物④社会心理2、反应: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的变化。
(二)兴奋性的指标1、构成刺激的条件:①刺激强度②持续时间③强度变率2、阈值(阈强度):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呈反比。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一外环境1、概念:机体生存的环境。
2、分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二内环境1、概念: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种类: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房水、关节腔液。
三稳态:1、概念: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四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一调节方式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1、概念: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2、基本方式:反射。
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中任何一结构受到破坏,反射将不能进行。
③分类:a 非条件反射:先天形成、数量有限、中枢位较低、反射弧固定。
b条件反射:后天形成、数量无限、中枢位较高、反射弧不固定。
3特点:速度快、范围准、持续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1、概念:体液因子参与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2、特点:速度慢,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三)自身调节见书。
二反馈(一)概念: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作用于或影响控制部分。
(二)负反馈1、概念: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生理学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水平:整体、器官和系统水平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兴奋性(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及变化率)、适应性(行为&生理)和生殖二、内环境:1、体液量(60%体重)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3、稳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相对恒定或处在动态平衡中三、生理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特点:快速、短暂、精确种类:非条件反射vs. 条件反射)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对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特点:缓慢、持久、广泛分类:运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3、自身调节概念: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是由其自身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特点: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四、反馈调节系统: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1、正反馈:加速体内某一生理过程完成2、负反馈: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第二章细胞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1、分子组成:脂类(磷脂、胆固醇、糖脂分子)、蛋白质(镶嵌蛋白、外周蛋白)、糖类2、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即流动的液态脂类双分子层为基价,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少量的多糖分别与类脂和蛋白质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影响因素:a.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2非脂溶性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跨膜扩散(1):通过载体蛋白的构型改变完成物质转运,如葡萄糖(G)、氨基酸(aa)等营养物质。
特点:a.高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的与某种物质特异性结合b.有饱和现象,载体数量有限,转运的物质增加到一定限度时,转运量不再增加c.(2):在通道蛋白(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的帮助下完成,如离子特点: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控制着物质的转运a.特异性不高; b.无饱和现象;3、主动转运:非脂溶性物质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
理
生理意义: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及内环
功 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能
(二)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的反馈。
的
生理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
调
节
第 一
随堂测验:
章 1、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
A 新陈代谢 B 兴奋性 C 适应性 D 生殖 E 反射
绪 论
绪 论
8、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作用的是 C
A 减压反射 B 血糖浓度调节 C 排尿反射
D 体温调节 E 正常呼吸频率维持
第 随堂测验:
一 章
9、关于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B
A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产生规律
性反应
绪 B 没有大脑的参与,就不能发生反射 论 C 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
E 负反馈
第 一
随堂测验:
章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
A 反应 B 反射 C 反馈 D 负反馈 E 正反馈
绪 论
6、神经调节的特点
D
A 作用缓慢 B 作用广泛而持久 C 调节幅度小
D 作用迅速、短暂、准确 E 灵敏度低
第 一
随堂测验:
章 7、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消失的现象是 D
A 反应 B 兴奋 C 抑制 D 反射 E 兴奋性
熟悉: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反射和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 其生理意义。
了解: 生理学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
什么是生理学?
一 节
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概念: 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生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学科,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学科。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 绪论
对恒定(1992,1999)
调节方式
特点
神经调节
迅速、精确而短暂
体液调节
缓慢、持久而弥散
Hale Waihona Puke 自身调节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三、反馈控制系统
1. 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这
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A 型题
下列生理活动中,存在负反馈控制的是
A. 动作电位的产生
B. 血糖浓度的调节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体液及其组成
第一章 绪论
分隔、沟通,血浆最活跃
(二)内环境:细胞外液 (三)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并非固定不变,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在一定范围 内变动。动态平衡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A 型题 1.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B.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C.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D.稳态是指细胞内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2016)
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
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等调节方
式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A 型题
2.下列生理功能活动中,主要通过体液途径完成的调节是
A 肢体发动随意运动
B 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
C 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
D 沙尘飞入眼球引起的闭眼动作
心肌异长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调节,血压变动时肾脑冠脉等血流量稳定,碘抑制甲状
腺摄碘,球管平衡,渗透性利尿,儿茶酚胺抑制自身合成
A 型题
下列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完整word版)《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原理介绍、基本操作(仪器介绍)、实验重要步骤、实验中应注意事项。
见习、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病例分析等的教案内容可参照理论课教案内容编写。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2《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3一.播放视频,引出新课内容二.再与临床病例结合,提出血液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三.图示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性质,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四.结合临床病理,讲解血细胞的特性。
例如贫血等五.教学小结与检测1、复习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2、何为血浆渗透压?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重点复习检测1)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2)红细胞生理特性(例如渗透脆性)3)红细胞生成与调节4、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特性生理性止血:什么是止血时间?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六.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预习教学后记:1、本次课内容与检验、卫检专业关联很大,学生十分重视,学习较为认真。
2、学生对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互动活跃而效果好.《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4《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5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五、心肌生理特性有哪些生理特性?六、教学小结与检测: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特点和各期产生的机理。
2、什么是心肌电生理学特性?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心肌自律性?心脏自律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简述心电图各波、各时段和各时期所代表的生理意义。
5、试述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心室容积、瓣膜开闭及血流方向的变化。
七、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预习教学后记:1、本次课内容与检验、卫检专业关联很大,学生十分重视,学习较为认真。
2、学生对内容感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3、教学互动活跃而效果好.《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6课题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三、四、五节)课时6节任课教师授课日期2011 年12月12-16日授课方式理论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知识点血压、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重点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难点微循环的调节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生理学》本科(第6版)教材教学过程: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二、新课教授1、由逐年上涨的高血压人数及高血压的危害,引起学生对血压的兴趣和重视2、重点讲解动脉、静脉不同的血管生理特性及动脉压和静脉压的差异(形成和影响因素)血压的不同测量法3、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和淋巴回流4、重点讲解心血管的体液调节由图示详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详解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三.教学小结和检测1、什么是动脉血压?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影响效果?2、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
1130生理学基础(第3版)[137页]
生理学基础
第二章 细 胞 第一节 细胞膜的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单纯扩散
出版社 职教中心
图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示意图
退出
生理学基础
出版社 职教中心
(二)易化扩散
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和入胞
(1)出胞
退出
生理学基础
出版社 职教中心
三、血小板 (一)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二)参与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①释放多种缩血管 物质,使血管收缩,减慢血流,利于止血;②通过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 栓堵住出血口;③促进凝血块生成,达到有效的止血目的。 (三)参与凝血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胨状态的过程。 (一)凝血因子
退出
生理学基础
(1)上升支 (2)下降支 (三)动作电位的引起与传导 1.动作电位的引起 (1)阈电位 (2)局部电位 2.动作电位的传导 (1)传导原理 (2)传导特点 第二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出版社 职教中心
图2-4 动作电位示意图 退出
生理学基础
出版社 职教中心
图2-5 阈电位、局部电位及其总和
生理学基础
第四节 机体活动的调节 一、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二、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出版社 职教中心
图1-2 反射弧 退出
生理学基础
出版社 职教中心
图1-3 人体功能调节示意图
《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知识重点
1.新陈代谢: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2.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
3.新陈代谢的意义:是机体环境之间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了。
4.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5.反应:由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变化。
6.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7.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组织。
8.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反应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足够的刺激强度;②足够的刺激持续时间;③一定的强度-时间变率。
9.阈强度(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10.阈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阈值的刺激。
11.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呈反变关系。
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越低。
12.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强度/阈值。
13.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14.体液:占成人体重的60%,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15.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16.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离子浓度、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因素只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波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7.稳态的特点:内环境相对稳定但不固定。
18.稳态的生理意义:如果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新陈代谢将不能正常进行,机体就会发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9.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2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23.反射活动的种类:①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吸吮反射、食物反射、防御反射)。
①条件反射:后天学习获得(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24.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暂、局限。
高教版中职生理学基础(第4版)《绪论》PPT课件
• 2、负反馈
• 3、正反馈 动画
掌握!
二内相是环对、一境稳种内中定稳动各的态环态种状是平境化态机衡学,体与成称进稳分为行和内正态理环常化境生性稳命质态活保,动持简的必要条
称稳态 件。,一旦稳态不能维持,就会影响新陈
(二)内环代境谢的,稳干扰态生命活动,导致疾病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
• 1.稳态的概念
• 2.稳态的维持
• 3.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称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特点
迅速、准确,持续时间短,适用于快速 变化的生理过程的调节。
缓慢、广泛、作用持久,适应于对缓慢 的,持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的调节。
调节准确而稳定,调节幅度小,不很灵 敏,但对人体功能活动相对稳定仍有重 要作用。
二、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
1、反如使(生馈:某理反维一信分些意反 反 馈馈持受分)息娩生义馈,。机控活与过理反:信抑如体部动控程活息制:某馈分的制。动与或血种通过控信不控减压生过程制息断制弱调理反,作加信控节活系馈称用强息制动信为统一,的部的息反致迅作 分相影 馈的速用作对响反完性用稳控馈成质的定制。。相反。部
生理学基础(第4版)绪论电子课件 中 职 高教版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掌握:兴奋性、内环境及其稳态、正负反馈的概念及生
理意义。
理解:刺激阈与兴奋性、兴奋与抑制、反射与反射弧、
体液调节。
了解:反应的两种形式、自身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概念
及生理意义 。
第一节 概述
➢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人体功能的科学。
第四节 机体活动的调节
•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 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掌握! 熟悉有哪几种! 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所
《生理学基础》教(学)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
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原理介绍、基本操作(仪器介绍)、实验重要步骤、实验中应注意事项。
见习、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病例分析等的教案内容可参照理论课教案内容编写。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2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3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4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5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6
、什么是动脉血压?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
素有哪些?各因素对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影响效果?
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
、本次课内容与检验、卫检专业关联很大,学生十分重视,学习较为认真。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7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8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9
、水、葡萄糖的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特点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0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心房钠尿肽(ANP )总结本章已学知识,将尿生成过程三个环节喻为尿生成的“三部曲”: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1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2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3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4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5
、从视频甲亢病症的描述引出甲状腺和甲状腺素
对比个子矮小的人其智力可能不同谈到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提到对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6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7。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产生在非条件反
射基础上、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 级神经活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1.全身性体液调节 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 环运往全身,调节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指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物 质或代谢产物,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组织,并对 其活动发挥的调节作用。
控制方式:双向性
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feedback) 。根据反馈作用的效果不同,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 反馈:
1.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使发生的生理过程不断增强直 至完成,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非自动控制系统
生理学基础(209题题库)
生理学基础(209题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5. 新陈代谢包括()和()两个方面。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化作用异化作用)6. 机体的功能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调节、()调节和()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调节。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神经体液自身神经)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结构基础是()。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反射反射弧) 8. 反射弧的组成包括()、()、()、()和()等五部分。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9.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反应迅速、准确、作用局势反应速度较慢、运用广泛而持久)三、选择题A 型题10. 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单选题] *A 兴奋性B 生殖C 新陈代谢D 感觉 (正确答案)11.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单选题] *A 兴奋B 兴奋性(正确答案)C 反射D 反馈1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单选题] *A 反应B反馈C 反射 (正确答案)D 放射13.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单选题]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正确答案)C 体液D 内脏的环境14.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时的最小强度刺激,称为[单选题] *A 阈上刺激B 阈下刺激C 阈刺激(正确答案)D 电刺激15. 下列哪种属于生物刺激[单选题] *A 高温烫伤B 硫酸烧伤C 细菌感染 (正确答案)D 刀割伤1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单选题] *A 反应B 反射 (正确答案)C 反馈D 兴奋17. 下列哪种属于负反馈活动[单选题] *A 排尿反射 (正确答案)B 排便反射C 维持血压稳定D 分娩过程18.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单选题] *A 动作电位B 阈电位C 阈强度(正确答案)D 局部电位19. 最能反应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单选题] *A 组织液B 血浆 (正确答案)C 细胞内液D 淋巴液20. 内环境稳定是指其中的[单选题] *A 化学成分恒定不变B化学成分相对稳定(正确答案)C 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理化性质相对稳定21.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单选题]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正确答案)B 型题A、生物性刺激B、物理性刺激C、化学性刺激D、心理刺激(22~23 题)22. 紫外线照射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B)23. 病毒感染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A、刺激B、反应C、兴奋D、抑制(24~26)24. 能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到的各种环境变化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B)25.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的一切变化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26.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由弱变强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四、判断题27. 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讨论
小张,因车祸导致严重脑损伤,经 治疗后成为“植物人”。查体:有自主呼 吸和心跳,但呼之不应,对疼痛刺激亦 无反应等。
请讨论: 1.小张具备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吗? 2.何谓兴奋性?
二、兴奋性
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 刺激与反应
1.刺激: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2.反应:机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3.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 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 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 化和吸收等。
(二)研究内容
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 响因素、调节及其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认识和掌握生 命活动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部分理论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反馈的概念: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反馈的分类 负反馈 正反馈
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指在控制部分发出指令管理受控部分的同时,受控 部分又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双向的“闭环”系统。
反馈信息 在控制系统中,由受控部分发出并能够影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生理学简介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的概念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及其和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概念
响控制部分的信息。
反馈
受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 程。
(一)负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如压力感受器反射、体温调节等。 2.生理意义: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 及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正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较少,如排尿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等。 2.生理意义: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
生理学基础
授课: 曾博
请思考: 1.什么是生理学? 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生物体
道理、规律
生
理
生理学 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机体也称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总
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命活动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
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等。
(二)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分布:细胞内液:约2/3。 细胞外液:约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二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如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入O2 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CO2和代谢产物。 虽然内环境的稳态不断地受到干扰和破坏,但机体可通过 各种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破
坏的稳态重新得以恢复。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 神经调节 1.概念: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2.方式-反射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生理学是关于 生命的科学。疾病无一不是正常生命 活动发生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因此, 只有首先认识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才能深刻认识疾病、 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的生命。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请珍惜自己,关爱他人。
目录
生理学特点:
1.一门重要的基础 课
程。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又称合成代谢,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
养物质,并将其合成、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贮存能
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又称分解代谢,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物 质,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并将其分解
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新陈代谢中既有物质代谢又有能量代谢,新陈代谢是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最重要
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
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每一种反射的完成,都有赖于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被破坏,都将导致相应的反射活动消失。
非条件反射 反射的类型 条件反射
(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 动物实验 慢性实 验
在体实验
离体实验
William Harvey
在体实验是在动物清醒或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 出要观察的组织器官进行实验研究.
如:去大脑僵直:中脑上丘、下 丘之间脑干切断,出现紧张加强、 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
离体实验是将某一器官、组织或细胞从动物体内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 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稳态是维持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稳态不断遭到破坏,机体通过 各种调节可使破坏的稳态重新恢复。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任何调节
本章首先介绍了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阐 述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
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新陈代谢指的是机体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 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物质代谢又有 能量代谢,它一旦停止,生命将宣告结束。因此新陈代谢是生命活 动最基本的特征。兴奋性是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 性。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反应是指机 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的一切变化。反应的形式有两种,分别是 兴奋和抑制。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强度(阈值),它与兴奋性成 反变关系。
学习方法:
1.理解的基础上反 复记忆 2.相似知识点、重 要学说和难点的归纳 总结 3.多做题,强化思 维能力 4.及时的复习和查漏 补缺
2.知识点多,内容 广泛,九大系统内容 均有涉及 3.理论多,难点多, 学说多 4.知识点关联性强, 整体化明显
第一章 绪 论
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 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 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础理论科学 枢纽课程
刺激根据强度不同分为:
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三、生殖
机体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
功能称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 特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自然环境 外环境 社会环境
3.特点
迅速、短暂、准确
激素(hormone):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质。 (二) 体液调节
1.概念: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化学物质包括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如组胺) 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等)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抑制:接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由强变弱。 如电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减慢、减弱
(二)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如果刺激作用时间、强
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阈 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 指标。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 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理 化性质决定的。 肌肉的收缩功能 肌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物大分子理化和生物学特征 特定基因转录表达
2. 器官系统水平: 以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研
究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功能发生的过程和机制等。
循环生理学
*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 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 向改变,称为~。
偏差信息
控制部分
(神经中枢、内分泌细胞)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比较器
(调定点)
控制指令
反馈 信息
受控部分
输出变量
感受装置
干 扰 信 息
效应
例:体温调节
排尿反射:正反馈
章小结
取出,在人工条件下进行观察.
如:骨骼肌收缩实验
慢性实验是在清醒健康的动物身上,在机体保持内 外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的方法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
水平研究
器官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1. 细胞分子水平:以细胞及所含的物质分子为研究对象。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细胞
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 ⑴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⑵提供新陈代谢必需的 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1.内环境:生理学中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
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作用:
(1)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例如O2和营养 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代谢产物也只能直接排到 内环境中。 (2)是细胞生活和活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