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734b2880eb6294dc886c59.png)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法 (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①原理: 2KMn04= 加热 = 2K2MnO4+MnO2+O2↑ (a)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b)2H202 =MnO2=2H20+2O2↑ (c)②发生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的依照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采纳原理 (a)或 (b)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采纳原理 (c)的反应 ,则采纳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亲近相关的。
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照是:该气体的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可否拥有毒性,可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同时,应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牢固气流。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的气体。
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凑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
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发散生反应,所以还可以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 ,证明该气体是氧气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示气体已收集满。
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遮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
![初三化学氧气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7bdadc0b8f67c1cfad6b87a.png)
初三化学知识点精讲精练——氧气的性质【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实验一:带火星木条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1)实验操作及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2. 实验二: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1)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SO 2)3.实验三: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1)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热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大量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4.实验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实验操作:将光亮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并在下方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之时,缓缓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2)实验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3)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四氧化三铁(Fe 3O 4)【例题】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 .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例题解析】1.【解答】解: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 、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点燃点燃 点燃【练习】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白色烟雾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练习解析】1.【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但不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放出热量,都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气体,故B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不是现象,故C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粉末,黑色粉末是四氧化铁,故D正确.故选D.。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dee68df9376baf1ffc4fadee.png)
二氧化锰Mn O2二氧化锰加热Mn O2△加热△制取氧气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药品装置图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过氧化氢水 + 氧气氯酸钾(氯酸钾是白色的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试管口要塞棉花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装置设计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分为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和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②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气体的密度分为向上排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可选择使用排水集气法。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4)验满方法:①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
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二.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装置选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用固固加热型的。
(3)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c.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f.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g.熄灭酒精灯。
(4) 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 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法①原理: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氮(沸点-196ºC)和液氧(沸点-183ºC)的沸点不同。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讲解与基础练习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讲解与基础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a304ac14b35eefdc9d333c3.png)
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讲解与基础练习知识点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拉瓦锡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笔记:知识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必背要点】1.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
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2)装置漏气(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3)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温度较高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小,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6.测定结果大于21%的原因:(1)点燃红磷前未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红磷燃烧放热会使部分空气由导管逸出,烧杯水中冒气泡;最后造成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大于1/5)。
(完整版)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da8b394e87101f69f319585.png)
氧气知识点归纳考点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液化和固化。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反应物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木炭(黑)持续红热,放出热量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O2铁丝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不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Fe+ 2O2Fe3O4蜡烛产生黄白色光焰,放出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3.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为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员提供呼吸用的氧气。
(2)支持燃烧:利用可燃物跟氧气反应放出热量,(3)工业上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高锰酸钾(3)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MnO2,黑色固体)2.反应原理:(1)2KClO3?MnO2△2KCl+3O2↑(2)2KMnO4△K2MnO4+ MnO2+ O2↑(3)2H2O22H2O+O2↑3.实验步骤:(1)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2)过氧化氢制氧气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适合原理(1)(2)适合原理(3)(2)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适合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合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5.收集方法:(1)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氧气(经典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氧气(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28d50ca45177232f60a26c.png)
氧气教学目标:1.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知道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4.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知识点梳理:一. 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比空气略重。
氧气密度1.429g/L ,空气密度1.293g/L 。
3. 不易溶解于水。
1L 水中溶解约30mL 氧气。
4. 在一个大气压下,氧气熔点-218℃,沸点-183℃。
液态氧、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表达式及注意点氧气二氧化碳点燃硫(淡黄色固体)(1)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2)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放出热量;(4)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红磷(暗红色)(1)有浓厚的白烟; (2)放出热量;(3)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 (4)生成白色固体。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此反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现象应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小液滴)。
铝(银白色固体)(1)剧烈燃烧;(2)发出耀眼的白光;(3)放出大量的热;(4)生成白色固体。
铝 + 氧气三氧化二铝集气瓶内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丝(银白色)(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大量的热;(3)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1)细铁丝绕成螺旋状;(2)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3)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蜡烛(1)火焰明亮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上有水雾出现;(4)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应是冷而干燥的。
由以上实验事实可归纳出结论和规律: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c3736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0.png)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 在标准状况下(0℃,1个大气压),密度为1.429g/L。
3. 熔点-218.79℃,沸点-218.79℃。
4. 溶于水,但溶解度较低。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 支持燃烧: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支持大多数物质的燃烧。
2. 氧化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
3. 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与非金属元素如氢、碳等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金属元素如铁、铜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 化学法- 氯酸钾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氯酸钾至约400℃,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 过氧化氢分解法:在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或硫酸铜)的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
2. 电解法- 水电解: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化学法制取氧气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火源。
2.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手套。
3. 实验室制取的氧气应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
4. 储存和使用氧气的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氧气泄漏。
五、氧气的工业制取方法1.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的特性,通过低温分离得到氧气。
2. 水电解法:与实验室方法相似,但在工业上使用更大规模的电解设备。
六、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用于急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等。
2. 工业领域:用于钢铁生产、化工生产等。
3. 潜水和登山:作为呼吸气体。
七、氧气的储存和运输1. 储存:氧气通常以压缩气体的形式储存在高压钢瓶中。
2. 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或使用高压钢瓶进行运输。
八、氧气的安全使用1. 避免氧气与油脂接触,防止火灾。
2. 使用氧气时,应远离明火和高温。
3. 储存氧气的容器应避免撞击和曝晒。
以上是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概述,涵盖了氧气的基本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氧气的应用以及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课件PPT 2.2 氧气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课件PPT 2.2 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991b63f0ad51f01dc281f1a2.png)
知1-导
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
问 题(三)
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药品?想一想,能否利用 硫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为什么?
归纳
知1-导
反应物的色、态 淡黄色固体
在空气中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
燃烧现象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磺
问 题(三)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 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归纳
知1-导
反应物的色、态 淡黄色固体
在空气中 燃烧发红,放出热量,生成能
燃烧现象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 炭
燃烧现象
在氧气中 燃烧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
反应叫缓慢氧化。
问题
判断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锌+盐酸
氯化锌+氢气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知2-导
知2-导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反应既是化合反 应又是氧化反应?
8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B ) A.钢铁生锈 B.酒精燃烧 C.牛奶变酸 D.农家肥料腐熟
知2-练
知2-练
9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 ) A.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B.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C.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D.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1 知识小结
知识点 2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初中氧气知识点总结
![初中氧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c898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8.png)
初中氧气知识点总结
1.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符号为O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的气体。
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与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生存至关重要,因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氧化反应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2. 氧气的生产
氧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生产。
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空分设备从大气中提取氧气,还可以通过电解水和加热过氧化钾等方法来生产氧气。
3. 氧气的应用
氧气在医疗、工业、农业以及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氧气被用于呼吸治疗、手术室、急救等。
在工业领域,氧气被用于燃烧和氧化反应,还可以用来提高炉子的产能。
在农业领域,氧气可以被用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提高作物的产量。
4. 氧气对生物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它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呼吸过程,用来产生能量。
而且氧气还可以起到消毒作用,能够杀死细菌和病毒。
5. 氧气的保存和危险
氧气在保存和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因为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可以促进燃烧和加速火灾的发生。
在储藏和使用氧气时,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安全使用。
总的来说,氧气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于维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氧气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对其正确的使用和利用。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979d0325901020207409cce.png)
初三化学氧气的制取【本讲主要内容】氧气的制取【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或高锰酸钾2.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 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 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所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握紧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原理: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会受热膨胀沿导管放出。
(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方法:用纸槽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小心装入试管,均匀铺平在试管的中下部。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后再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
原因:放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固定试管:方法: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原因:防止加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4)向集气瓶中装水排空气:方法:将集气瓶盛满水,中间不能有气泡,从瓶口旁边将玻璃片推盖好将它们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原因: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5)给试管加热:方法:点燃酒精灯,先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着药品的部位加热。
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6)收集气体:方法: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再把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口。
原因: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装置内的空气,不能收集。
(7)停止加热:方法: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ff66a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1.png)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总结归纳到了初三,我们通过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将会了解很多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那么你掌握了氧气的相关知识点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总结归纳1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铝箔4Al+3O2==2Al2O3碳C+O2==CO2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1)过氧化氢:水+氧气(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实验装置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746fd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c.png)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它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氧气的密度约为 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空气的密度约为 1293g/L)。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转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一)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碳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 + O₂点燃→ CO₂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S + O₂点燃→ SO₂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4P + 5O₂点燃→ 2P₂O₅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二)与金属单质的反应1、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3Fe + 2O₂点燃→ Fe₃O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2、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2Mg + O₂点燃→ 2MgO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三)与化合物的反应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2CO + O₂点燃→ 2CO₂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CH₄+ 2O₂点燃→ CO₂+ 2H₂O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三、氧气的制取(一)实验室制取氧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实验装置:固体加热型装置实验步骤:(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6307a5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c.png)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1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氧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受热: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一氧化碳燃烧:11.甲烷燃烧12.酒精燃烧:13.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4.过氧化氢分解: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16.生石灰溶于水:17.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8.镁燃烧:19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20.氢气还原氧化铜21.镁还原氧化铜23.碳充分燃烧:24.木炭还原氧化铜:25.焦炭还原氧化铁:2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2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2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29.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30.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34.锌和稀盐酸35.铁和稀盐酸36.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KClO3、KCl、、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硫:淡黄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7.(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三、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初三化学空气和氧气
![初三化学空气和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c35367fe700abb68a982fb51.png)
要点、 要点、考点聚焦 知识点概略 典型例题解析 中考真题链接
要点、 要点、考点聚焦
空气和氧气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近五年的中考试卷中, 空气和氧气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近五年的中考试卷中, 涉及本专题知识点的例题占有一定比例,一般例题难度适中, 涉及本专题知识点的例题占有一定比例,一般例题难度适中,题 型涉及中考所有题型。近五上出现的考点如下: 型涉及中考所有题型。近五上出现的考点如下: 1.空气的成分:这部分内容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来考查,难度不 空气的成分:这部分内容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来考查, 时代感强。 大,时代感强。 氧气的性质:仍旧侧重于物质燃烧的现象,及实验操作的评价。 2.氧气的性质:仍旧侧重于物质燃烧的现象,及实验操作的评价。 氧气的实验制法仍旧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3.氧气的实验制法仍旧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但一般很少单纯考查 氧气制法的,往往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综合在一起。 氧气制法的,往往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综合在一起。甚至有 些与前沿科技结合考查。 些与前沿科技结合考查。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4.空气的污染和防治,近年有部分省市对空气污染和防治进行了 考查。 考查。
10.工业上用大量氧气,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的。 这方法利用了(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 D.液态氧、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
11.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中考真题链接
氧气的制法
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1 2 3 4 5 6 7
谐音: 谐音 茶 、查(装置气密性) 、装(装药品在试管中,塞紧单孔塞) 庄 、定(固定试管在铁架台上) 定 、点(酒精灯加热药品) 点 、收(收集气体) 收 、移(导管出水槽) 利 、熄(灭酒精灯) 息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_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氧气的性质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_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氧气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08bbd069e314332386893ee.png)
《初三化学氧气知识点_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氧气的性质》摘要:节包括氧气性质应用、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实验现象、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方程式、氧气用途几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基础科学,化学学习特关物质性质、变化、变化程及其现象节包括氧气性质应用、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实验现象、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方程式、氧气用途几知识知识特是容易理但氧气性质要因记住这些知识是学节关键氧气物理性质应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种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下密比空气略不易溶水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可以变淡蓝色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工业生产氧气通常以液态形式贮存蓝色钢瓶氧气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反应提供氧是种常见氧化剂氧气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如下反应物条件反应现象反应表达式空气氧气反应木炭和氧气持续红热剧烈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气体碳+氧气二氧化碳硫磺和氧气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发黄白光发出耀眼白光产生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和氧气灼烧至红热离火迅速变凉剧烈烧初二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氧气用途重要用途有呼吸、医疗、潜水、气焊、炼钢、宇航等初化学学习方法6步骤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基础然科学也是门满足社会要心学科它与能、材、工农业、医学卫生、开发利用、环境生态保护与检测人类日常生活、国防建设都有紧密系面对崭新课细细品味你将会获得很多惊喜物质世界许多奇妙、有趣、神变化现象令人感到深奥莫测将使你化学产生浓厚昂然地走进化学世界、观察、分析、探究许多新颖问题那么化学有哪些呢?、坚持课前预习是学习步就是上课前把要讲容先通遍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逐逐句仔细推敲对关键、词、句应认真钻研确实弄懂所容了节课基分清哪些是重难和关键哪些通己看课就能掌握哪些己看不懂、想不通就旁边记上记这样才能有放矢有张有弛轻松愉快接受取得较效二、重视学习上课是学习主阵地是定这节课能否取胜关键听课不仅要用耳还要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用“眼”观察讲课举动实验操作及现象;用“耳”听;对重、难、关键定要仔细听对讲到己通预习掌握容可稍放松对多次强调容还要动“手”记下当然要记要提纲式不能全记而妨碍听课;还要用“脑”想多问几什么随老师思路分析理只有多种感官并用才能取得较效三、及搞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结根据遗忘曲线防止遗忘办法就是“遗忘前及复习而不是忘了再重新”复习分课复习、节复习和综合复习课复习要认真当天容对重要容逐逐句仔细推敲力全面掌握把课上知识消化己知识并能系实际加以应用再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对己不了问题仔细思考再与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节复习和综合复习是选用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把独立知识连成线、形成这样便理、及应用四、重视实验化学是门以实验基础然学科初化学概念、定律都是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离开实验就没有化学因要学化学必须重视实验对常用仪器要记住名称会画图形了构造掌握使用方法对教材上85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对实验0必做实验必须亲动手做对选做实验及庭实验是理论系实际开拓知识启发培养实验技能和动手教材要用课余积极想办法完成五、记忆准备“两”化学有其“特殊语言系统”对化学用语及其它知识学易忘我们要运用些有效记忆方法如韵语记忆、谐音记忆、歌诀记忆等方法把要记住容轻松记住如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我们用歌诀助记忆先铺黑粉氧化铜固定试管稍下倾;再通氢气半分钟然酒精灯;粉末变红停加热试管冷却再停氢;若先灯易爆炸若先停氢易氧化这样既记住了实验步骤又指出了易错再者学习化学前准备两笔记“错题”专记己练习、作业、错题分析出错原因记下正确和法另“妙题集锦”对些题方法、题技巧、题规律记下考前看遍能起到事半功倍效六、课外物开阔视野些课外物可以助我们更课知识扩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我们学习化学是很有助例如《生理化报》它容紧扣化学教学纲和教材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有益处并且它和教学步对学习遇到难、凝能及指导排忧难是学生良师益友学们只要努力学习积极动手勤动脑多总结善发现定会取得较化学成绩初生怎样认识分子方法分子是种粒子分子是人眼睛不能直接看到极微粒滴水里约含有5万亿亿水分子假如人每秒钟数出分子昼夜不停地数下数上千年也只不数清了滴水里全部水分子数二十亿分分子不停地运动着分子运动很不规则方向常改变速率也快慢分子“世界”里以氢分子巧玲珑跑得也快0 ℃如氢分子以它平速率作直线运动那么只0 就可以从北京跑到广州用氢气充灌气球要随灌随用如前天把气球灌夜量氢分子就能钻橡皮膜细孔悄悄溜使气球飞不起3分子有定隔液体、固体分子隔较气体分子隔得多如粉笔盒里气体分子紧密地堆积起它们总体积才等粒黄豆58到3所以气体体积主要定分子平距离不像液体、固体那样体积主要定分子当温、压强定气体分子平距离几乎是相等这气体体积便定分子数多少了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尽管很但它是由更微粒──原子构成不分子包含原子数往往不有相差甚多因而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体积也相差甚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式量只有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式量也只有8这些分子都极其微但是蛋白质、淀粉分子要得多它们分子由成千上万原子构成式量高达数万5分子能保持物质性质比如水不管井水、湖水长江水黄河水国水外国水只要其杂质把水提纯那么就都具有相化学性质因它们都是由种分子──水分子构成而不要考虑它们哪里但当给水通直流电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具备水分子性质由可以得出结论种分子化学性质相不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值得是分子只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性质比如水化学性质可以由水分子体现出水这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程实质上就是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离、再与其他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程但是水分子不能保持水性质例如常温下水是液态液态水是由量水分子聚集而成至单水分子十分渺谈不上是“液态”另外有些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而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比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铁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体现出因分子不是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微粒只是其种请你回答分子是种微粒它能保持物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切性质答②氧气变成液态氧是因()①氧分子变了;②氧分子组成变了;③氧分子距离变了;④氧分子停止了运动答③3下面有关分子正确说法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种原子构成;③分子是由不原子构成;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微粒答④⑤学习地初化学学习方法漫谈面对崭新课细细品味你将会获得很多惊喜物质世界许多奇妙、有趣、神变化现象令人感到深奥莫测将使你学习化学产生浓厚兴趣昂然地走进化学世界、观察、分析、探究许多新颖问题那么学习化学有哪些方法呢?、坚持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步就是上课前把要讲容先通遍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逐逐句仔细推敲对关键、词、句应认真钻研确实弄懂所容了节课基知识分清哪些是重、难和关键哪些通己看课就能掌握哪些己看不懂、想不通就旁边记上记这样听课才能有放矢有张有弛轻松愉快接受知识取得较效二、重视课堂学习上课是学习主阵地是定这节课能否取胜关键听课不仅要用耳还要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用“眼”观察老师讲课举动实验操作及现象;用“耳”听;对重、难、关键定要仔细听对老师讲到己通预习掌握容可稍放松对老师多次强调容还要动“手”记下当然要记要提纲式不能全记而妨碍听课;还要用“脑”想多问几什么随老师思路分析理只有多种感官并用才能取得较效三、及搞复习记忆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结根据遗忘曲线防止遗忘办法就是“遗忘前及复习而不是忘了再重新记忆”复习分课复习、节复习和综合复习课复习要认真当天容对重要容逐逐句仔细推敲力全面掌握把课上知识消化己知识并能系实际加以应用再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对己不了问题仔细思考再与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节复习和综合复习是选用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把独立知识连成线、形成这样便理、记忆及应用四、重视实验化学是门以实验基础然学科化学概念、定律都是实验基础上得出结论离开实验就没有化学因要学化学必须重视实验对常用仪器要记住名称会画图形了构造掌握使用方法对教材上85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对学生实验0必做实验必须亲动手做对选做实验及庭实验是理论系实际开拓知识启发智力培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教材要用课余积极想办法完成五、记忆准备“两”化学有其“特殊语言系统”对化学用语及其他知识学易忘我们要运用些有效记忆方法如韵语记忆、谐音记忆、歌诀记忆等方法把要记住容轻松记住如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我们用歌诀助记忆先铺黑粉氧化铜固定试管稍下倾;再通氢气半分钟然酒精灯;粉末变红停加热试管冷却再停氢;若先灯易爆炸若先停氢易氧化这样既记住了实验步骤又指出了易错再者学习化学前准备两笔记“错题”专记己练习、作业、考试错题分析出错原因记下正确和法另“妙题集锦”对些题方法、题技巧、题规律记下考前看遍能起到事半功倍效初化学方程式汇总氧化碳【—方程式汇总】二氧化碳制法与性质以详细介绍了下面导师带是初化学方程式汇总氧化碳性质请详细记忆了氧化碳性质3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 初历史35氧化碳可性 +33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 3 ↓+看初化学方程式汇总氧化碳性质学们都会灵活使用了吧接下还有更多更全初化学知识等着掌握呢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利用物理性质差异溶性差异法如提纯物质与杂质溶性上有明显差异可用溶性差异法除杂结晶法若混合物各组分某溶剂溶随温变化不可采用结晶法除杂3 萃取分液法利用溶质不相溶溶剂里溶不用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种溶剂组成溶液里提取出然利用分液漏斗将其分开升华法把能够升华固体物质和不能挥发固体物质分开5 磁铁法利用磁铁能把铁吸引可以把铁从其他不能被铁吸引杂质分离出或从不能被铁吸引物质把铁杂质除6 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胶体装入半透膜袋里并把袋放入溶剂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操作叫做渗析渗析法主要用提纯、精制液溶胶7 蒸馏法利用物质沸不分离溶混合物二、利用化学性质差异初物理热分法对稳定性差异较固体混合物可采用热分法氧化还原法利用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将杂质氧化或还原使其化易分离物质3 络合法加入络合剂将杂质化可溶性络合物使易与所物质分离沉淀法用化学试剂将液体或气体混合物杂质变沉淀除5 酸碱溶法利用固体杂质与酸或碱反应性质将杂质变可溶性盐而除6 酸、碱洗涤法利用杂质与酸或碱反应性质将气体混合物杂质分别入酸溶液或碱溶液初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总结【—初走进化学世界总结】对走进化学世界课知识容学习下面是老师对课知识容总结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基础科学、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会炼铁、炼钢3、绿色化学环境友化学 (化合反应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6(原、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除污染、蜡烛烧实验(描述现象不可出现产物名称)()火焰焰心、焰(明亮)、外焰(温高)()比较各火焰层温用火柴梗平放入火焰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高(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有水雾取下烧杯考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熄灭有白烟(石蜡蒸气)白烟蜡烛复说明石蜡蒸气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量减少和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6、学习化学重要途径——科学探究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特关物质性质、变化、变化程及其现象;7、(化学是门以实验基础科学)通上面对走进化学世界课知识容总结学习学们都能很掌握了吧相信学们会从学习更吧。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c344e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c.png)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主要成分及存在的依据、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吸入约占集气瓶体积1/5的水。
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④烧杯中水不够。
②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是SO2、CO、NO2。
2、氧气: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A、C和O2反应的现象是: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
(用于发令枪)C、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MgO)。
D、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E、含碳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一定有二氧化碳,含氢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一定有水。
3、二氧化碳主要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①与水反应:CO2+H2O— (紫色石蕊变红色)制汽水②与碱反应:CO2+Ca(OH)2— (检验CO2的方程式)抹墙璧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灭火④不提供呼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灯火试验。
⑤光和作用的主要原料:CO2+ H2O—(二)水与常见的溶液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正氧负氢,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纯水与矿泉水:蒸发,看是否有残留物。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加肥皂水,看泡沫的多少。
硬水软化:煮沸或蒸馏3、水的净化:天然水自来水4、溶解现象: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浓硫酸、氢氧化钠(固)、氧化钙溶解时发热,铵盐溶解时吸热;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就能导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知识点归纳考点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液化和固化。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略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反应物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木炭(黑)持续红热,放出热量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O2铁丝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不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Fe+ 2O2Fe3O4蜡烛产生黄白色光焰,放出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3.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为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员提供呼吸用的氧气。
(2)支持燃烧:利用可燃物跟氧气反应放出热量,(3)工业上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高锰酸钾(3)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MnO2,黑色固体)2.反应原理:(1)2KClO3?MnO2△2KCl+3O2↑(2)2KMnO4△ K2MnO4 + MnO2 + O2↑(3)2H2O2 2H2O+O2↑3.实验步骤:(1)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燃酒精灯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把导管移出水面;⑦熄灭酒精灯(2)过氧化氢制氧气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适合原理(1)(2)适合原理(3)(2)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适合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合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5.收集方法:(1)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6.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证明瓶中没有水,即已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8.制取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状态和条件装置图实例固固加热型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 MnO2+O2↑固液不加热型2H2O22H2O+O2↑9.收集装置的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此法(如氧气、二氧化碳)。
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用此法(如氢气)。
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用此法(如氧气、氢气、一氧化碳)。
要点诠释:在理解催化剂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它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加快或减慢。
(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小生成物的质量。
(3)二氧化锰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更不是专做催化剂用的,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思路点拨】掌握常见物质的的性质和用途【解析】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可制作烟幕弹;灯泡中的灯丝要耐高温,所以选熔点高的金属钨;食品包装袋内防腐气体的要求是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选氮气;氧气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
【总结升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两种性质不同。
2.下列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思路点拨】知道常见物质的燃烧现象。
【解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所以A错;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所以B错;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所以D错。
【总结升华】该题考查有关氧气性质实验的知识。
要求学生必须熟悉这些基本实验,并能规范描述实验现象。
3.请描述下列实验现象。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思路点拨】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现象,描述现象要准确简洁并且要全面。
【答案】(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2)迅速冒出气泡【解析】(2)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在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中是催化剂。
【总结升华】要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现象,对于常见物质的性质也要熟练掌握,描述现象要准确简洁并且要全面。
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类型二、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4.下图是常用的实验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盛放的药品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H2S)气体。
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填编号),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端通入(填“a”或“b”)。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解析】(1)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H2S)气体,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
【总结升华】本题的易错点在于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导管入口的选择。
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硫化氢气体应从b端进。
5.通过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请结合上图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
(4)小芳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思路点拨】制取气体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如果药品只有固体,且反应条件需要加热,用固固加热型反应装置,如B装置;如果药品有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无需加热,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如A装置。
【答案】(1)分液漏斗试管(2)2H2O22H2O+O2↑ (3)B E(4)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溶液变为红色【解析】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故发生装置选择B;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收集装置选择E。
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故遇酚酞时,酚酞变红色。
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即氮气),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进而写出化学方程式。
【总结升华】该题是考查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信息给予题,体现了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解题时应注意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6.(2011四川省)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图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学生平时要对制取氧气及其它基本实验熟练掌握和实践,还要弄清楚函数图象中各量的关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答案】B【解析】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高锰酸钾一旦受热就会马上放出氧气,而氯酸钾则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所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
故A错误。
从图中看出,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反应到最后放出氧气的质量是不相同的,氯酸钾放出的氧气多于用高锰酸钾制的氧气量,所以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故B正确。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只能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并不能使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增加。
故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
故D错误。
【总结升华】图象中,斜线的倾斜度越大,单位时间生成的氧气越多,表示反应速率越快;平行线处的位置越高,表示生成的氧气越多。
举一反三:【变式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当仪器用双氧水(H2O2)和MnO2制取并收集O2。
(1)仪器e的名称是。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答案】(1)烧杯(2)a、b、g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2H2O22H2O+O2↑(4)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验满时,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变式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答案】(1)酒精灯铁架台(2) B 催化(3)(4)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