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为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中医学是中国独特的一种医学体系,它以人体为一个整体,注重阴阳平衡、五脏六腑相互配合的医学理论。
复杂性科学是一门揭示非线性、混沌、复杂系统的科学,它涉及到自组织、分形、模型等多种概念和方法,同时对多学科交叉有广泛的应用。
虽然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看起来毫不相关,但是实际上两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都关注系统整体性。
中医学强调人体各个脏腑器官之间的相互关联,认为身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与失衡所决定的。
复杂性科学也强调系统整体性,认为系统的全局性质不能从系统的局部特征中导出,需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动态行为中来理解。
因此,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都具有系统整体性思维模式。
其次,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都关注系统的动态变化。
中医学理论中的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经络系统等,都是对身体内部的动态变化进行阐释的理论,强调内在机能的调节与平衡。
复杂性科学也强调系统的动态变化,研究的是系统的演化、自组织和共振等现象。
因此,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都以动态变化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最后,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都具有模糊性和非线性特征。
中医学的经络系统、脏腑的功能作用等,都涉及到模糊性和非线性的特征。
而复杂性科学所研究的非线性、混沌、分形等概念,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
因此,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复杂
性的挑战。
综上所述,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都具有系统整体性、动态变化和模糊性、非线性的特征,两者之间有许多共性。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建立更加完善、准确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并为中医学的实践应用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从复杂性科学看中医——发现中医的科学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2008年增刊(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中医与复杂性问题研究编者按:这期增刊是复杂性科学研究专辑,也可以说是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编写的、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复杂性新探》的续集。
它反映了该中心在持续进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程中,近一年多来取得的新进展。
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于2007年1月和8月利用寒、暑假两次举办的“中医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会所取得的思想成果上。
这就是,由研究中医学、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科学、地理科学、法学、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医复兴问题”进行典型分析,通过多学科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对医学研究领域的复杂性问题,进行了比较集中而深入的探索。
诸如:从复杂性科学看中医,用开放论、涌现论、非线性论、自组织论、他组织论考察中医,揭示了中医具有的而用还原论观点看不到的科学内涵,以及与复杂性科学的诸多深刻的一致性;从复杂适应系统看中医的本质特征;从人体与宇宙同源看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从方法论的战略高度,看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源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扬弃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实现中西医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等等。
本期增刊即为上述诸多成果的集成,现奉献给广大读者供参阅。
从复杂性科学看中医———发现中医的科学性 苗东升摘 要: 本文分别从开放论、涌现论、非线性论、自组织论和他组织论等五个方面考察中医,指出中医在医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上跟复杂性科学有诸多深刻的一致性,从而揭示中医具有还原论看不到的科学性,进而讨论了中医复兴和复杂性科学的关系。
关键词: 中医;复杂性;复杂性科学;开放性;涌现;非线性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8)增刊-0001-19收稿日期:2008203211作者简介:苗东升,男,山西榆社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2024年解析名老中医传承扎根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范文
《解析名老中医传承扎根理论研究实施中的常见问题》篇一一、引言在中医药的悠久历史中,名老中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瑰宝。
他们承载了数代医者的智慧和经验,其深厚的理论根基与精湛的医术令人赞叹。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与医疗模式的更新换代下,名老中医的传承与发展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当前名老中医传承过程中遇到的理论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常见问题概述1. 传统与现代医学融合的难题:名老中医的医学理论体系根植于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在传承过程中,如何将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成为一大难题。
2. 传承方式单一:目前,名老中医的传承方式多以师承为主,缺乏系统、规范的培训和教育模式。
这导致后继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以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 理论研究滞后:在新的医学环境下,中医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更新和完善,使得名老中医的经验难以有效传承。
4. 缺乏创新与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缺乏对现代医学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导致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三、问题原因分析1. 教育模式滞后:现有的教育模式未能很好地融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理论,缺乏有效的培养体系,使传承者在理解与实践过程中面临困境。
2. 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于名老中医的理论经验,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使得后继者难以全面掌握其精髓。
3. 创新氛围不足: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于创新与突破的重视不够,缺乏对现代医学技术的探索与研究。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1. 构建融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的教育体系: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构建一套系统、规范的培训和教育模式。
这需要加强对中医理论的现代解读与验证,以及加强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2. 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的理论精髓与实践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和完善。
同时,鼓励创新与突破,积极引进和探索现代医学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复杂性科学能给中医带来什么?——中医科学化
复杂性科学能给中医带来什么?——中医科学化复杂性科学能给中医带来什么,——中医科学化复杂性科学是系统性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其研究对象为复杂系统;核心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观察总结整体性规律;手段是超越还原论的方法,即既采用还原方法对整体局部进行研究,又把局部统一起来,使局部相互交叉,从而打破还原论中的简单线性化研究。
复杂性科学基础是统计学,从数理知识解释事物的规律。
其基本原理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假设一人m需要从A走到到B(A、B点不重合),AB间只有一条路,那么这个人到达B点就只能有一条途径;如果AB 间有两条,两条中途交叉为0次,那么m可以选择2条不同的路走;如果这两条路是中途交叉一次,则m可以选择4条不同的路走;如果这两条交叉2次,3次,4次……x…….,那么m可以依次有8,16,32…….2^(x+1)……种不同的选择,如果我们把从A 到B的所有能走的路看做一个整体,那么很显然,可以选择的条数由于路得交叉不可能呈现简单线性的增长,而是呈现非线性变化,这个模型只是两条路的交叉情况而已,如果有3条,4条……,并且相互交叉1次,2次……,在这种情况,我们显然很难去算出由A道B 能有多少条路去走。
也就是说当这个路相互交叉的变量无限增多时,其复杂性就越明显。
对于这样一个系统,还原性方法就不能行得通了。
上面这个数学例子是高中概率和统计学中经常涉及的数学模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系统由多个甚至无限个子系统构成的并且互相交叉关联的时候,我们是很难去把握它的变化形式的,只能从整体上去统计。
在生命科学里,这一原理表现得则更加充分和形象。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在这个大系统中,依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
比如西医学依照形象把人体解剖为9大系统,又依照组织形态化分为四种基本组织,这种划分不具有科学性。
如果我们再把形态缩小去划分,根据细胞形态再划分系统,那么估计人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系统,如果再继续,根据化学物质的不同划分,那么又将产生数目远远大于细胞的系统,我们继续划分下去,直到物质的终点——基本粒子,那么人体拥有多少个基本粒子它就有多少个子系统,这个数目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复杂性科学及其对中医药学研究的启示
象 比比皆是 ,但人们还是努力要把它们还原成更简单的行为 主体 (g n )或过程 。当然的确有不少复杂的事物或现象 , Aet 其背后确实存在简单的规律或过程。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
塔 菲 研 究 所 认 识 到 复 杂 性 研 究 的 困 难 在 于 不 能 用 传 统 的方 法 来处理复杂系统所涉及的 问题 ,并提 出了复杂性科学这一概
相似 、复杂性的度量 。其 中复杂适应系统是圣塔菲研究所集 中研究 的对象 ,而且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也是第三阶段复杂性
科学的主要成果。 1 复 杂性 在 复杂性科 学研 究中,复杂性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 是客观事物跨越层次 的、不能够用传统的科学理论直接还原 的相互关系 。复杂性与简单性是相对应的。简单性一 向是现
李 东涛
济南军区青 岛第一疗养 院中医科 ,山东 青岛 2 6 7 60 1
【 摘 要】复杂性科 学是一 门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新兴的边缘 、交叉学科 。它的整体性、动态性 、时 间与空间相统一、宏观与微观 相统~、确定性 与随机性相统一等原理 ,以及提出的 自组织、突现、混沌 边缘、人 工生命等概念 ,对 中医药学研究有较大 的启示作用 。使我 们认识到:中医学面对的人体是复杂 巨系统,中医药诊疗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 巨系统 ,可 以用复杂性科学 的研究方法研 究中医 。 【 关键 词】复杂性科学 ;中医药学 ;启示 【 中图分类号】R — 3 20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57 (0 0 8 0 2 3 0 78 1 2 1 )1— 1—
论 著
T e ts rai e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系统科学与中医方法论
系统科学与中医方法论
系统科学是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结构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将多学科多领
域的知识与方法融合起来,研究系统整体性、动态性和发展规律。
中医方
法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整体观念、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等,是
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原则。
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许多共通之处,相互借鉴可以为两个
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在思维方式上,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都强调整体观念,将事物看作
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部分的组合。
系统科学提出的系统论主张
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去研究事物,关注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医方
法论强调辨证施治,强调全面观察病情,综合分析辨证施治。
两者都坚持
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将事物看作一个动态的系统,关注系统内部
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行为的演化。
在研究方法上,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都倡导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
方法进行研究。
系统科学强调用数学工具和模型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的运行
规律,并进行定量分析;中医方法论强调辨证论治,既重视临床实践经验
的总结,又探索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这种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相辅相成,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系统科学和中医方法论在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解决问题
的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两者都强调整体性思维,综合运用定性和
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注重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系统科学和
中医方法论相互借鉴可以为两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带来新的突破,也可以
促进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思路和方法
中医学是以整体、动态、辨证的观点去把握生命、健康、疾病与药物的关系,其特色是“天人相应”,整体协调,是辨证论治,是天然药物经过君、臣、佐、使等配伍,达到方剂整体的综合效应,西医背后存在的思想是“还原论”,钱学森曾说过凡现在不能用还原论方法处理的或不宜用还原论方法处理的问题,而要用或宜用新的方法处理的问题,都是复杂性问题。
由简单个体部分逐渐构成的整个中医体系,要想普遍获得认可,我们要重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研究其特色,用科学的数据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存在的合理性,发展的必要性。
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在中医药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它们与中医药研究相互渗透。
同时,这些组学的发展为中医药实现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医的整体论,从个体内部而言的整体协调,构成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的要素——五脏,精,气,神的协调,就个体外部而言的的协调就是人体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适应,形成一个“人-环境”非线性复杂适应系统。
在现代科学中,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特点,而基因组学是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上来阐明所有基因在染色体组上的位置、结构、基因产物的功能以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着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基因组学认为携带易感基因是导致不同个体对某些疾病有先天易感的重要因素;中医强调“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基因组学认为正常人体功能相互对立的基因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相似之处使得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可能,也为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
证候机制研究中的复杂性问题:证候是中医学理论及临床思维模式的核心,以辨证思维为主导的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体系显示了中医学科的优势与特色。
寻找证候的内在规律,进行证候客观化、定量化、规范化研究一直倍受关注。
中医各家学说如何应对现代医疗挑战
中医各家学说如何应对现代医疗挑战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众多医家的独特理论和临床经验。
在现代医疗体系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医各家学说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现代医疗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
西医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使得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然而,中医各家学说并非没有应对之策。
中医各家学说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例如,伤寒学派强调六经辨证,温病学派注重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这些学说在应对不同的疾病时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面对现代复杂多变的疾病谱,中医各家学说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灵活运用各种辨证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在治疗理念上,中医各家学说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与现代医学注重局部和对症治疗不同,中医更关注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内在调节机制。
这一理念在应对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以糖尿病为例,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控制血糖来治疗,而中医则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等方面入手,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中的药物治疗也具有特色。
众多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方剂。
这些方剂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具有确切的疗效。
然而,现代医学对于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机制要求更加明确。
因此,中医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的成分和药理进行深入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以提高中药的可信度和可接受度。
此外,中医各家学说在应对现代医疗挑战时,还需要注重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将中医的扶正祛邪方法与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减轻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已经在一些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人才培养也是关键。
要让中医各家学说在现代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培养一批既精通中医经典理论,又熟悉现代医学知识的人才。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论文题目: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医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复杂性科学为中医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架构和视角,使中医逐步从经验为主的医学转变为科学为主的医学,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关键词:中医,复杂性科学,系统论,自组织性,非线性动力学1. 简介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经验医学的代表,其理论体系概括了先秦至明清时期的丰富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理论体系,为现代世界的医学科学做出了贡献。
复杂性科学是近年来的新兴学科,由于其特有的自组织性、非线性动力学和多尺度特性,可以更好地解释复杂系统的行为,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现代社会和自然系统中的多种复杂问题。
随着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中医的发展的影响。
2. 中医与复杂性科学的关系中医学的传承过程中一直坚持经验为主的路线。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使得中医的使用和理论对于现代科学掌握来说显得极度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和方法。
复杂性科学强调了随时间演化,系统的行为会变得更加复杂,而中医与复杂系统之间的联系也因此得到了深入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和影响彼此。
3. 中医与复杂性科学方法论的衔接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强调了系统性、全面性、相互作用性和复杂性。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复杂性科学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来对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总的来说,中医学和复杂性科学相互补充,所提出的新框架可以为中医学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新思路。
4. 中医和复杂系统之间的联系中医传统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都强调了整体系统的重要性和相互作用性。
中医药在医学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创新与突破
中医药在医学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创新与突破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创新与突破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医药在医学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创新与突破。
一、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中医药理论是中医药学科的基础和核心。
在医学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中医药理论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以经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为例,其包含了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等。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中医药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
例如,有学者提出了“气血互为根本”的学说,强调了气血在人体内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对于治疗一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新的理论观点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深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中医药研究的科学方法创新中医药的研究方法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在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方面。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研究的科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了更加科学的双盲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同时,在实验室研究中,运用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医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学术交流在医学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中,中医药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学术交流渐渐增多。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被视为当代医学的新方向之一,中医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其中。
例如,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同时,现代医学也借鉴了中医药的经验和治疗方法,例如,中药的抗肿瘤作用在现代肿瘤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学术交流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医学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中不断创新与突破。
通过对中医药理论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学术交流,中医药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
作为复杂性科学的中医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C apital N ormal Univers ity2008年增刊(S ocial Sciences E diti on )中医与复杂性问题研究作为复杂性科学的中医学乔 宇摘 要: 人体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而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合乎复杂性科学的。
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并认真研究中医中药,是现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必由之路。
应该将中西医统一在复杂性科学系统之内,共同造福于人类,而不应当将中西医对立起来,这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不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复杂巨系统;中医;阴阳五行模型;整体论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8)增刊-0171-05收稿日期2325作者简介乔宇,男,回族,山东济宁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北京 )。
复杂性科学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一门交叉学科。
复杂性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以及混沌论、超循环论等科学理论。
这些理论主要是研究和揭示复杂系统的有关特性,如:非线性、混沌、突现、自组织、非还原性等。
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为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研究方法是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研究着重于揭示客观事物构成的原因及其演化的历程,并力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讨论人体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应当放在复杂性科学的视域下进行研究,而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符合复杂性科学的要求,应当中西医相结合一起致力于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一、何谓复杂性科学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就逐渐兴起了复杂性的研究热潮。
1984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成立了以物理学家盖尔曼(M.G ell -mann )、安德森(P.Aders on )及经济学家阿罗(K.A rr or )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首的圣菲研究所(Santa F e Institute ,简称SFI ),他们集中了一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专门从事跨学科、跨领域的复杂系统、复杂性研究。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
形成了机体内 外相应的:
目-爪-筋-胆肝-春-风
“气、血、魂” 的生理病理联 系等整体观
理论的原创性 特征
“象,谓所见于外,可阅 者也”;“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见于外,诊 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 有诸于内,必形诸外”
证候的主、客观表征信息在 一定程度上是以藏象理论为 轴心的综合病态表现,是藏 象理论的临床科学基础!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简称《易》。《周易》的形象思维之 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 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所谓客观实在性 的内含是说《周易》的六十四卦画序列、属于以天象为坐标的阴阳动态变化, 而不是主观的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
同时,也促进哲学思维方法的发展与更新。
哲学思维方法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不割断历史, 也不否定破旧立新。这就要求科学研究恰适地把握历史、现实和 未来之间的关系,立足历史、面向现实、着眼未来。
生命科学的思维模式在发生变化
自古以来,对“天、地、人”有还原论和整体观两类不同的认识方法。近 400多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用“还原论”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有效性已 得到充分证实,但近年来现代科学开始系统研究复杂事物时,还原论方法 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整体观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被科学界重新认识。
取象的目的 是为了归类或类比,以借助于特定的概念加以标识, 使复杂的现象变得有序、模式化。
取象思维的含义 一方面通过形象性的概念与符号去理解对世界现 象的抽象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带有直观性的类比推理形式去把握 和认识对象世界的联系。
二、取象思维方式与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取象思维在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大科学观和中医的联系
大科学观和中医的联系引言大科学观和中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联系和互补。
本文将从科学观的角度出发,探讨大科学观和中医的联系。
大科学观的概述大科学观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强调跨学科、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它超越了传统科学的学科边界,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致力于解决复杂系统和问题。
中医的特点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平衡和调节,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体化治疗。
大科学观与中医的联系1. 跨学科研究方法大科学观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中医也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多个学科。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整体观念的共通性大科学观和中医都强调整体观念,将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部分。
大科学观认为复杂系统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中医则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大科学观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中医也注重个体差异,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是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而非一刀切的方法。
4. 综合性治疗方法大科学观和中医都倡导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大科学观强调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中医也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来达到治疗效果。
结论大科学观和中医在跨学科研究方法、整体观念、个体差异和综合性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联系和互补。
通过将大科学观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应用于中医的研究和实践中,可以促进中医的发展和创新,提高中医的疗效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1.张三, 李四. 大科学观与中医的联系研究. 科学杂志, 2020.2.王五, 赵六. 中医的特点与大科学观的联系. 中医学报, 2019.。
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I)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val.17, No.2, 3-6,2003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I)包含飞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信息化-标准化研究室无庸违言,当今中医学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不少有志有识之士为此十分担忧[1-3]。
中医经络和证型方面的实证努力受到了严重挫折,有人甚至认为“从实证角度来看,其结果近乎一无所获。
”[4]也有些学者对实证努力不以为然[5],有的干脆认为中医学无须实证,或提出中医学是一种文化或哲学(而不是科学),泛而言之文化和哲学不存在实证问题,并且把指导诊疗实践操作的一门典型的科学讲成哲学会带来很多弊端[6]。
首先笔者赞赏脚踏实地实证思想,钦佩勤勤恳恳的实验努力。
但问题是中医学并不全等于当今主流科学,也不全等于当今主流生命科学,简单实证方法和急功近利的想法也许过于天真,希望越急,往往失望越大。
中医学的实践和理论体系属于复杂性科学,它应该在驰骋在未来的复杂性科学巨大的空间中,我们应在复杂性科学意义下来谈论、认识和部署中医学发展问题。
本系列文章的主旨在于探讨中医学的信息学实质,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标准化的可能性作准备[7]。
(一)何谓复杂性科学:至少迄今为止,科学的主流是面向简单性的,可以说没有简单性就没有科学。
即使面对奥妙无穷的超级复杂系统生命系统,最大胆的还原论科学家也敢于声称“生命所以难以理解就是由于它的简单”。
所以复杂性科学这一提法似乎本身就是一条悖论。
对生命系统,现代科学实验巧妙地用实验组和对照组二者“严格对照”的方法把复杂性问题过滤掉(至少实验者认为已被过滤掉),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问题来处理。
当今的生物医学知识的绝大部分就是这样获得的。
生物化学家把组织打成匀浆,然后观察其中的物质反应。
组织匀浆已破坏了形形式式的空间分布生物原则,使复杂的空间效应如作用室、隔离、通讯、识别、运输及模式化等基本生命机制化为乌有。
至今现代临床医学尚未引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空间不均匀性,无论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药物均视机体为均匀的药物反应锅。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现代科学价值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现代科学价值我国的中医药学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之后,其独特的整体协调、辨证施治等思维方式和治则治法依然保持了不朽的魅力。
任何一种理论形态、思维方式的生成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会有其生成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中医药学的科学研究传统是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东方古文化背景的土壤中形成的,也是东方文化中孕育出的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中医药学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特定时代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的变迁。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西方科学进入后现代时代,映射出向东方回归的痕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医药学哲学思想有着深深的默契,后现代医学也与中医药学存在明显的暗合。
可以说,后现代科学的脚步正是使中医药学感受到强烈共振的空谷足音,它预示着中医药学将在21世纪与后现代化邂逅。
这些都说明,中医药学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科学合理性和现实启发性,其优势必须保持。
1 中医药传统科学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现代科学思想1. 1 系统论思想尽管近代的系统方法是从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但一些朴素的系统思想却早在二三千年前就在东方出现了。
中国古代存在着典型的有机整体观念,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形成了朴素的整体系统观。
如在我国最早的著作<<易经>>和“洪范”中就提出了“八卦”(天、地、雷、火、风、泽、水、山)、“五行” (金、木、水、火、土)说。
八卦说把世界看作为一个由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以代表天地的乾坤二卦作为起始形成八卦,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从而形成了概括天地间万事万物的世界体系。
而且<<易经>>还把世界看作由基本矛盾关系所规定的层次系统整体,是一个动态的循环演化的系统整体。
同样五行说也是将世界看作是由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组成的系统整体,这五种要素彼此相生相克形成不同层次的系统结构,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所以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将最基本的物质元素看作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而整个世界无非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使得整个世界不断循环演化,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系统整体。
中医行业中的学术研究与科学创新
中医行业中的学术研究与科学创新近年来,中医行业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大背景下,中医面临着学术认可和科学验证的挑战。
本文将就中医行业中的学术研究与科学创新进行探讨。
一、中医学术研究的现状中医学术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医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各大医药院校和研究机构致力于中医相关研究的开展,形成了一批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中医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多个领域,以及中医在特定疾病治疗上的应用等。
目前,中医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中药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通过对中药材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为中医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2. 中医诊断技术的改进:传统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而现代医学对于诊断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医学术研究致力于改进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
3. 中医治疗手段的探索:中医治疗手段独特而广泛,如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
学术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就是探索这些中医治疗手段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二、中医科学创新的推动力中医科学创新的推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支持与资金投入:中医行业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投入的资金为中医学术研究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激发了科学家们的研究热情。
2.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学术研究正积极与国际医学界开展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医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理念和研究方法,提高中医学术研究水平。
3. 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中医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如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更高效、深入的方法。
三、中医学术研究面临的挑战虽然中医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1. 理论体系的完善与标准化:中医理论体系庞大而复杂,体系完善度相对较低。
医学技巧突破医学诊断与治疗难题
医学技巧突破医学诊断与治疗难题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疾病种类的增多,医学诊断与治疗难题也随之增加。
在这个医疗系统日趋复杂的时代,医生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应对各种难题。
本文将探讨医学技巧突破医学诊断与治疗难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专业知识医生作为医学界的核心人群,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是提高诊断与治疗能力的关键。
医学技巧的突破源于对疾病本质的准确理解,因此医生需要时刻关注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二、掌握有效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医生需要培养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多途径获取病例资料和医学文献,运用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将海量的信息转化为有用的知识。
同时,医生还需要善于利用医学数据库和专家咨询,以获取更准确、全面的医学信息。
三、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医学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团队工作,医生需要与护士、患者以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获取必要的医学信息,并与团队成员合作制定治疗方案。
因此,医生需要积极培养自己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
四、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医学技巧的突破需要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线索,从而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医生需要善于分析和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实践和医学常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五、不断改进实践技巧医学技巧的突破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改进。
医生需要积极参与临床工作,与患者密切接触,亲身经历各种病例和治疗过程。
通过定期的临床会议和医学讨论,医生可以与同行们分享经验,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此外,医生还需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实践过程,不断改进自己的诊疗方法和技巧。
六、注重人文关怀医学技巧的突破不仅仅是关注疾病本身,更需要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
中医方法论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诊断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经验、现代医学知识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可 以推动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提高诊断的精准度和科学性。
中药制剂的创新与发展
中药制剂的剂型改进
针对传统中药制剂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剂型改进和创新。例如,开发中药 颗粒剂、中药片剂、中药注射剂等新剂型,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 度。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和临床实践经验,通过 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分 析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为主
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更为重要,强调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预防疾病的发 生。
中医主张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 药、针灸、推拿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02 中医方法论的传承
传统中医方法的传承
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例如,采用先进 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减少制剂中的杂质和有害成分;采用自动化生产线 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4 中医方法论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中医治病的特色与优势
01
02
03
04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整体 平衡,通过调理全身来治疗疾 病,而非仅针对局部症状。
治疗方法的选择
在治疗方面,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有各自的优势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 提高疗效。例如,对于某些慢性病或康复期患者,中医的调理和养生方法可能更适合;而对于某些急 症或重症患者,现代医学的急救措施和手术治疗可能更为必要。
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对中医诊断进行数据化和标准化,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通过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对患者的证候进行自动分类和诊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为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中医学为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赵宏杰张笑波(吉林市中医院吉林吉林132011)摘要: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源于还原论思想和方法面对海量信息的力不从心。
与之对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东方科学思想和方法可以解决这个不足。
中医学是惟一的体系完整又继续发挥着功能影响的东方科学,它研究人体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时空整体论和时空还原论思想方法,解决了涌现性难题。
从信息、系统与复杂性角度可以为时空整体论和时空还原论提供现代科学的解读。
信息中医学的提出与论述以及人工智能学科方法所体现的象数学思想方法和具体例证,再次证明了这种解读的正确性。
关键词: 信息中医学涌现性难题复杂性时空整体观时空还原论时间维分形取象比类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定性推理1.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复杂性科学是用以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一门方兴未艾的交叉学科,被有些科学家誉为是“21世纪的科学”,关于复杂性的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越来越强烈的关注。
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复杂系统特别是复杂巨系统涉及到非常广的范围。
[1]若干部分按照一定方式相互关联起来形成系统,就会产生出整体具有而部分及其总和没有的特性。
不同的关联方式产生不同的整体特性,一旦把系统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
这种整体特性就叫做涌现性。
涌现性的另一种表述是:高层次具有低层次没有的特性,一旦还原到低层次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
面对生命、社会、思维等复杂巨系统,组分不但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相互关联又异常错综复杂,从微观到宏观有许多中间层次,不同层次之间关系也很复杂。
这种系统的组分本身往往已是复杂系统,可能具有主动性、适应性,甚至是智能主体,有价值追求,能够运用策略。
这就使系统产生了更高级更复杂的整体涌现性,远远不能归结为统计特性,无法通过对微观子系统的统计综合得到宏观总系统的涌现特性。
[2] 400年来科学的还原论思想和方法显得力不从心。
这就是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它同时要求我们必须超越还原论,创立全新的方法论去描述复杂巨系统才具有的高级涌现性。
[2]苗东升认为要从信息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来研究整体涌现性,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预见。
[2]与还原论相对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东方整体论指导下的东方科学思想和方法可以解决还原论思想和方法的不足。
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前沿发展”会议与会高级专家呼吁书,对此有充分的介绍。
[3]姜岩在《东方科学与文明伟大复兴》文中和《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一书中也有详细的论述。
[4][5]在众多东方科学里面,中医学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其他传统东方科学相比,它是惟一的体系完整、科学思想与操作技术完美结合的发明创造,又是惟一的继续发挥着功能并仍旧产生着影响的东方科学。
[6]所以,研究中医学所具体体现的东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2.中医学体现的复杂性与东方整体论中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命这个复杂巨系统,是公认的复杂巨系统,它决定了中医学必须面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复杂性,[7][8][9]而中医学具体体现的东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正是基于它的方法论基础:东方整体论。
因此,中医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研究人的生命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解决复杂巨系统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的思想和方法。
中医学以有机论整体观审视人体,重点研究人体功能和变化过程而非实体结构;中医学重视人体的时间特性,以时间统摄空间,明显区别于西医学着重阐述人体空间,以空间统摄时间;在理论构建方面,中医以模型化的方式和西医、西方科学的公理化有别。
[10]3.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对东方整体论与还原论的当代解读3.1时空整体论和时空还原论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固然在于还原论与东方整体论的对立,更在于现代科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不彻底。
我们习惯中谈到的还原论,即传统还原论,其实基本上是空间结构的还原论,而不是东方整体论基础上的还原论:时空还原论;而我们习惯中谈到的整体论,传统整体论,其实基本上是空间结构的整体论,而不是东方的整体论:时空整体论。
时间维上世界的同源性是空间维整体规律普遍性的基础(例如,生物进化的同源性保证了绝大部分生物的遗传密码是一致的),而空间维上每一局部既遵循整体规律,又作为对整体规律的补充,而这也就是中医有效性的基础。
[11]“故从时间的角度认识事物,着眼在自然的原本的整体,表现为现象和自然的流程。
……这条路线主要采用统计、归纳、感应、取象比类等方法,也不排斥抽象方法和分析方法,甚至不排斥封闭式的实验方法,但是用这些方法获得的知识,一定要经过消化、改制,使之纳入到以时间为本位的知识体系的规范中来。
” [12]时空还原论这种方法把时空整体论落到了实处。
时空整体论和时空还原论还认为,一个整体之时间结构的确定性的破缺在于其空间结构,而其空间结构的确定性的破缺在于其时间结构,整体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互为确定性的破缺,并因此结合为一个整体。
这同样是构成论与生成论的整体统一。
而确定性破缺的基础就是时空整体的复杂性。
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可以划分为,时间(即功能)结构的复杂性,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时空整体的复杂性。
单独从时间复杂性或者空间复杂性着手,都不能解决复杂性问题,只有结合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才能解决。
这种系统的划分方法是以时间结构为主导并结合空间结构进行划分的,是时空整体观基础上的时空还原论,它区别于系统科学传统的以空间结构为主对系统或者整体划分为下一层次组分(子系统)的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其实是由其自身的系统划分方法和方法论基础决定的,以时空整体观和时空还原论处理整体的方法就不存在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或者说时空整体观基础上的时空还原论,解决复杂性科学的涌现性及其方法论难题。
因此,我们可以把钱学森“系统论是还原论和整体论的辨证统一”的话理解为“系统论是时空整体观和时空还原论的辨证统一”。
3.2当代的时空整体观和时空还原论将实现对已有复杂性科学成果的吸纳整合系统是开放的,它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能与环境相互作用,并能不断地向更好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变化。
[13]而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系统最底层的环境,是一切系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其中的环境。
时间和空间的动态最终决定了系统的动态。
时间和空间的演化也最终决定了系统的不断的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复杂走向更复杂。
有了时间维的视角,可以非常方便的把既往复杂性科学的成果在时空整体观和时空还原论的基础上吸纳整合,形成对复杂系统研究已有理论和方法的完善,从时间维和时空整体上的完善。
比如,时间维分形,时间维混沌。
时间维系统的划分也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不同长度和形式的节律、以及他们在不同尺度上的叠加和涌现等等构成了时间维系统的复杂性。
复杂系统包括空间维系统的复杂性和时间维系统的复杂性,二者的统一就是整体的复杂性。
时间维系统的复杂性,象空间维系统的复杂性理论和方法一样,同样可以部分的解释整体的复杂性。
但是,完整的解释需要以时间维的系统划分为主导确定空间维的系统划分,结合起来解释和处理整体的复杂性。
用这个观点,对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孤粒子理论等还可以从时间维、空间维和整体维三个角度,重新分类。
这些理论都存在着不自觉的对于时间维的理论前提预设,消除预设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预设纳入理论当中,变不自觉为自觉和自控、可控。
这一过程,同样是个复杂性问题,需要复杂性科学的指导,钱学森等人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的体系,从认识论和知识工程论的角度论述了这个问题。
3.3信息的定义与时空整体观和时空还原论信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它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它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与物质、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物质的运动是信息的源泉,但信息只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
传递信息需要能量,驾驭能量则需要信息;然而,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
[14]结合时空整体观和时空还原论可以给信息定义一个新的表达。
信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它是事物的时空整体结构;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它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时空整体结构。
这就表明,苗东升主张从信息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来研究复杂系统整体涌现性的正确性。
[15]信息是从时空整体性描述系统的概念。
4.信息中医学的提出及其对东方整体观信息方法的创新科学界普遍认为,复杂系统研究目前急需在具体研究领域里取得突破,科学工作者必须在具体的复杂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应用和发展复杂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总结复杂系统运动的一般性规律。
[16]4.1东方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对信息的研究和应用杨伟国以多篇文章,从信息活动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气","神","象","形","数"……等等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富有信息思维特征,这些概念和方法同样是东方科学的方法论及基础。
邬焜从信息思维和信息哲学角度也对此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17][18]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比较起古希腊哲学与科学来更具有信息思维的特色。
强调部份之间,部份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强调整体的结构性,关联性,协调性等等,强调不同事物间的相互渗透,映照,蕴涵和统一性等等,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的优秀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文献《周易》,《老子》,《天论》,《皇极经世》,《黄帝内经》中所阐释的八卦、阴阳、五行、象数、经络、脏腑,以及天人相应等观念和理论都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思维方式。
[19]4.2信息中医学的提出和作用在多位学者论述信息与医学、信息与中医学关系的基础上[20]-[25],赵宏杰、张笑波提出创建信息中医学以发展中医学。
[26][27]其特点如下,首先,气血(其有形成分即血液组织液)是人整体层次生命活动信息的天然载体,直接从气血获取生命信息;第二,气血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丰度;最后,指纹图谱是适宜的方法,在日、月、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框架,通过连续提取人血液指纹图谱信息,来构建动态、有时间变量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体系——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
[28][29] 这实现了对中医理论和方法的完整继承并有所创新。
创建信息中医学,为东方科学现代化和解决涌现性难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中医学及信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同样研究人体这个开放性复杂巨系统,传统还原论把人这个整体划分为下一层次的多个组分(子系统),中医学更重视这各个组分(子系统)之间的实体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及其通道,即流动的形——气血(血液组织液)、场性能量——精气和意识——神及经络。